其他粮食加工品中真菌毒素检测

解决方案

标准解读

玉米中毒枝菌素检测方案(液相色谱仪)

本文介绍了一个快速、操作简单且经济有效的分析方法,用于定量分析谷类食品中所有 11 种受欧洲严格管制的毒枝菌素。基于Varga 等人发表的方法,本文提供了更多实用信息,以帮助其他实验室快速建立本方法。本方法包含两步溶剂提取程序,采用Agilent 1290 Infinity 液相色谱系统进行UHPLC 分离,以及采用高灵敏度Agilent 6490 iFunnel 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系统进行串联质谱检测。分别采用13C 均匀标记的各毒枝菌素作为 11 种目标化合物的内标,以此来补偿电喷雾离子化的基质效应。与其他方法不同,本方法的提取净化成本低、耗时短。此外,也无需繁琐地去制备基质匹配的标样。 采用玉米基质的方法验证实验表明,所推荐的两步提取程序基本能够提取完全(回收率 97 - 111%),因此,我们可以在提取后加入内标,并且仅需很少的量。针对加标玉米提取物的进一步实验表明,内标的使用可以使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表观回收率在88 - 105% 之间。我们通过对具有明确浓度的一些基质参考物质进行测定,证实了方法的准确度。 所有毒枝菌素的定量限(LOQ) 均低于欧洲法规针对谷类食品,甚至是谷类婴儿食品要求的浓度。本方法可实现玉米中所有受管制毒枝菌素的准确定量。分析其他谷类食品也能获得相似的提取回收率和准确度。本方法适用于多种分析物,除具有高准确度以外,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简便性,因此它对日常检验任务繁忙的实验室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检测样品: 其他粮食加工品
检测项: 真菌毒素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查看联系电话
前往展位

谷物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案

黄曲霉是一种常见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潮湿易发霉的植物和食品中都会存在。同时,一些发酵食品因为发酵过程本身就易产生黄曲霉毒素。但在一般状态下,黄曲霉本身毒性并不大,高温即可杀灭。但在黄曲霉达到一定浓度后,其产生的代谢物就会产生毒素,该毒素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引起肝脏病变甚至致癌。黄曲霉毒素是霉菌的二级代谢产物,199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而黄曲霉毒素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物。我国乳及乳制品中规定黄曲霉毒素M1限量为0.5μg/kg, 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为10μg/kg。 在邻国日本,黄曲霉素因具有致癌性以及强急性毒性,规定不得在食品中检出。过去,日本国内的黄曲霉素相关法规主要针对黄曲霉素B1,但从2011年10月开始总黄曲霉素(黄曲霉素B1,B2,G1,G2的总和)成为限制目标。为应对相应法规,岛津公司的日本同事们利用岛津的先进技术开发了多种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现介绍使用岛津荧光检测器“Prominence RF-20AXS” 高灵敏度检测黄曲霉素的分析方法,供从事食品检测的用户参考使用。
检测样品: 其他粮食加工品
检测项: 真菌毒素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查看联系电话
前往展位
< 1 2 > 前往 GO

仪器信息网行业应用栏目为您提供49篇其他粮食加工品检测方案,可分别用于感官指标检测检测、营养成分检测、微生物检测、理化分析检测、真菌毒素检测、重金属检测、环境污染物检测、转基因检测、其他检测、非法添加检测,参考标准主要有《GB/T 5009.209 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