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总汞、总砷检测方案(原子荧光光谱)

收藏
检测样品: 土壤
检测项目: (类)金属及其化合物
浏览次数: 267
发布时间: 2022-04-15
关联设备: 1种 查看全部
获取电话
留言咨询
方案下载
方案详情
样品中的汞、砷经加热消解后,高价态的砷被硫脲-抗坏血酸还原成三价砷,在酸性介质中,与硼氢化钾作用生成砷化氢气体(汞被还原成汞原子),由氩气导入石英原子化器,在氩氢火焰中进行原子化,以特制空心阴极灯作为激发光源产生原子荧光,产生的荧光强度与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成正比,以此测定总砷、总汞的含量。

方案详情

AF-3310 型原子荧光光谱仪检测土壤中的总汞、总砷 编制人员:北分瑞利 摘要 汞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典型污染物,类金属砷也是常见的土壤污染元素,因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毒性作用过程与重金属类似,故将砷同汞等重金属一起研究。 本文介绍了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土壤中的总汞、总砷的应用方案,土壤样品中各种形态的汞、砷在加热条件下经过几种混合酸作用,大部分消解为稳定的无机汞离子、无机砷离子,五价砷经硫脲还原为三价砷,汞离子和三价砷离子在酸性条件下经硼氢化钾还原为气态汞和气态砷化氢,在特制光源下激发产生原子荧光,以此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与其他的测试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灵敏度更高,精密度和准确度高。 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在仪器状态稳定的情况下,采用标准曲线法对三个土壤样品中的总汞、总砷及其加标回收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总汞、总砷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分别为 通过对三个土壤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其中,总砷的回收率为91.6%~96.5%,总汞的回收率为81.0%~116%。 1.前言 1.1汞、砷的危害 汞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典型污染物,类金属砷也是常见的土壤污染元素,因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毒性作用过程与重金属类似,故将砷同汞等重金属一起研究。汞和砷是典型的有毒有害元素,此类元素是目前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不仅是生物生长发育不需要的元素,且会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并对生物产生各种毒害作用,是环境管理中的重点研究对象。 相较于有机物来说,无机物在土壤中很难被分解和降解,将会残留在土壤中,并会逐渐累加,尤其是重金属,分解更难。不仅如此,相较于一般的污染来说,重金属的污染很难迁移,并且传播范围很广。农作物根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并不断富集,最终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轻则会给人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重则导致食用者中毒身亡。 土壤中的砷主要是砷化物,而就人体来说,若是长期持续摄入低剂量的砷化物,会引起慢性的砷中毒,甚至会引发癌症。汞元素过多会直接影响人的神经,对于人体来说,汞元素的损害是无法逆转的,这种损害将会是致命的。 土壤中的汞由很大部分是大气汞沉降,而土壤中会有很少部分的汞会挥发到大气中。土壤中的汞在微生物、植物和光照作用下发生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转化,地表径流是土壤中汞迁移到水环境中的主要方式。汞甲基化后生成甲基汞也是高生态毒理学关注的全球性污染物,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日本著名的“水俣病”事件就是由于含汞废水中的汞通过动植物生成甲基汞被人食用引起的集体中毒事件。中国作为世界上汞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有色金属,炼金等行业中大量的使用汞,并产生大量的汞污染物。 中国湿地土壤汞、砷在近10年含量范围分别是C0.029~0.508 mg/kg、1.950~55.820 mg/kg, 汞的平均含量是 0.112 mg/kg, 砷的平均含量是 11.062 mg/kg.以各湿地当地的背景值为参考值,全国50%左右的点位汞、砷元素含量超标,汞的超标率为57.9%,砷的超标率为 43.5%,说明中国部分湿地土壤受到汞、砷的污染。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水田、5.5
确定

还剩8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不看了,直接下载
继续免费阅读全文

该文件无法预览

请直接下载查看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您提供《土壤中总汞、总砷检测方案(原子荧光光谱)》,该方案主要用于土壤中(类)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参考标准--,《土壤中总汞、总砷检测方案(原子荧光光谱)》用到的仪器有北分瑞利AF3000系列原子荧光光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