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乙红霉素中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检测方案(电化学工作站)

收藏
检测样品: 化药制剂
检测项目: 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
浏览次数: 310
发布时间: 2017-11-01
关联设备: 1种 查看全部
获取电话
留言咨询
方案下载

天津市兰力科化学电子高技术有限公司

银牌19年

解决方案总数: 172 方案总浏览次数:
方案详情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琥乙红霉素的电化学行为,在011 mol·L21 KH2PO42Na2HPO4 缓冲溶液中(pH7146) ,琥乙红霉素于2116 V ( vs1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氢催化波,其峰电流与琥乙红霉素浓度在102800 mg·L2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 019959,检出限为715 mg·L21。对100 mg·L 21琥乙红霉素溶液进行6次平行试验, RSD为0153%。回收率在9812% 210019%之 间。该法可用于测定片剂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

方案详情

第26卷 第3期2007年9月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Ya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26 No 3Sept. 2007 第3期张著森拓宏桂:琥乙红霉素的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43 琥乙红霉素的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 张著森,拓宏桂 (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福建龙岩364000) 摘 要: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琥乙红霉素的电化学行为,在0.1 mol·L’KH, PO NaHPO缓冲溶液中(pH7.46),乙乙红霉素于-1.6V (vs. SCE)处产生一灵敏的氢催化波,其峰电流与琥乙红霉素浓度在 10-80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0.9959,检出限为7.5mg.L。对100 mg·L琥乙红霉素溶液进行6次平行试验,RSD为0.53%。回收率在 98.2%-100.9%之间。该法可用于测定片剂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 关键词:琥乙红霉素;线性扫描极谱法;氢催化波 中图分类号:06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2X(2007)03-0042-03 琥乙红霉素(Erythromyc in Ethylsuccinate)商品名利君沙,其分子式为C43 H7sNO16,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化学结构与红霉素相似,是红霉素的乙酰琥珀酸酯。其药理作用也与红霉素相似,但对胃酸稳定性优于红霉素,对葡萄球菌属(耐甲氧西林菌株除外)各组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抗菌谱广,疗效确切。中国药典推荐用微生物检定法,文献报道的分析方法有微生物检定法、离子抑制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法等,但电化学分析法未见相关报道。本文利用线性扫描极谱法测定琥乙红霉素,该方法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药物片剂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 试验部分 1.11仪器与试剂 LK98BⅡ型微机电化学分析系统(天津市兰力科化学电子高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应用化学研究所);LK98A型电极工作台(天津市兰力科化学电子高技术有限公司);WS-992型静汞电 ( 收稿日期:2007-03-18 ) 极(山东济宁万寿万盛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PHS-3CT型数字 pH计(上海伟业仪器厂)。 1.000g.L 琥乙红霉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琥乙红霉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加入50mL无水乙醇溶解,并用二次蒸馏水定溶于100mL容量瓶中。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纯氮除氧,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2 试验方法 取适量琥乙红霉素的标准溶液液25mL比色管中,加入1mol·LKHPH Na PHO缓冲溶液1.0mL(pH7.46),加水稀释至10 mL,匀,转移至电解池中,通氮气除氧5min后,于三电极体系中,起始电位在0.000V,终止电位为-1.800V,扫描速度为0.800V/S进行阴化扫描,记录-1.64V处一次微分极谱峰电流。 2 结果与讨论 2.1 支持电解质的选择 取 100mg·L'琥乙红霉素标准溶液,分别试验了 (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课题 (JA03165) ) ( 作者简介:张著森(1970-),男,福建上杭人,龙岩学院实验师。 ) 在 B-R, HOAcNaOAc, NH NHCl,KH,PO4-NazHPO4等缓冲体系中的极谱行为,结果表明,琥乙红霉素在KHPO4 NazHPO4缓冲体系中,于-1.64V处出现还原峰,峰形较好。如图1所示,一次微分线性扫描描谱如图2.试验试择KH,PO4-Naz HPO4缓冲溶液为支持电解质。 图 琥乙红霉素的极谱图 U/V 图2 琥乙红霉素的一次微分极谱图 2.2 介质 pH的选择 试验了不同 pH值的 KH, PONaHPO4缓冲溶液对乙红霉素还原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pH在6.83-9.34之间时,随着 pH的升高,峰电流降低,pH为7.46时峰形好,灵敏度较高。以 pH值对峰电位作图,其斜率为0.04246,峰电位随 pH的升高而正移,这是中性盐增加了电双层电容的缘故。试验选择缓冲溶液的 pH值为7.46. 2.3 介质浓度的选择 取 100mg·L'琥乙红霉素标准溶液,分别试验了 KH, PO NaHPO缓冲溶液(pH7.46)浓度在0.01-0.25mo1·L之间时对峰电流和峰电位的影响,随着 KH, PO4 Na HPO缓冲溶液浓度的增大,峰电流增大,大于0.10 mol·L以后峰电流基本不变,峰电位随缓冲溶液浓度的增大而正移。试验选择 KH,PO4 NaHPO4缓冲溶液浓度为0.10 mol·L'(pH7.46)。 2.4 温度的影响 在3.5-20℃,一次微分峰电流的温度系数为α=12.1%/℃;温度高于20℃后,峰形改变,峰电流 降低。试验结果表明,温度系数较大,符合催化波的特征。 2.5下体系的稳定性及重现性 在0.10 mol·LKH, PO NaHPO4缓冲溶液(pH7.46)中,琥乙红霉素浓度在 10-800 mg·L范围,溶液放置 1h,峰电流和峰电位均无明显变化,对100mg·L琥乙红霉素进行6次测定 RSD 为0.53%。 2.6干扰实验 试验表明,取100mg·L'琥乙红霉素,200倍的淀粉、葡萄糖、尿素,50倍的草酸、抗坏血酸对琥乙红霉素的测定没有干扰。 2.7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在试验条件下,一次微分线性扫描峰电流与琥乙红霉素浓度在 10-800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 i(nA.S)=0.07479 +0.95145C(mg·L)(r=0.9959,n=8),检出限为7.5mg.L. 2.8 样品分析及回收试验 取5片琥乙红红素片(标示量为125mg/片)在研钵中研磨均匀,称取样品0.1000g用 50mL无水乙醇溶解,用蒸馏水定容于100L容量瓶中。移取一定体积的样液若干份,按试验方法测定琥乙红霉素样品溶液的一次微分线性扫描峰电流值。由标准曲线求得样品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测得片剂中琥乙红霉素含量分别为i((mg/片):123.6,123.5.124.3,125.3,125.8,125.6;平均含量为124.7mg/片,RSD为 0.82%。在样品中进行加入标准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2%-100.9%。 3 机理研究 3.1 电毛细管曲线 由电毛细管曲线试验表明,在0.800-1.800V电位范围内,琥乙红霉素明显使汞滴表面张力降低,表明琥乙红霉素在汞滴上有吸附。 3.2 富集时间 取 100mg·L'琥乙红霉素,峰电流随富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富集时间达15s后峰电流基本保持不变,达到吸附平衡,表明琥乙红霉素在汞滴上有吸附。 3.3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试验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峰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阳离子表 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峰电流迅速下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峰电流影响不大,表明琥乙红霉素在汞滴上以荷正电荷的形式吸附。 3.4 还原波特征 在试验选定的条件下,于 0.000-1.800V范围内作琥乙红霉素的循环伏安图。除氧5min后,阴极化扫描时得到一个还原峰,阳极化扫描时出现二个氧化峰(图3)。阴极峰与阳极峰的峰电位相差较大,阳极峰的峰电流明显大于阴极峰电流。在400-1500mV·s的扫描速度范围内,峰电流随电位扫速v的增大而增大,由Randles-Sevick公式,i=2.69×10m3D12AC,以 --v作图,在低扫速时为直线,反应物受扩散控制;在高扫速时曲线上翘,反应物有吸附。峰电位随扫描速度的增大而负移。表明琥乙红霉素在-1.64V处的还原波是有吸附性的准可逆波。 图 3 循环伏安图 用汞池作为工作电极,控制阴极电位为-1.70V,对含 100 mg·L琥乙红霉素的 KH, PO4-NaHPO缓冲溶液(pH7.46)进行3h的电解试验,电解前后琥乙红霉素还原波峰电流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另外,试验过程观察到电极表面有少许微小气泡产生。以上试验现象和特征说明琥乙红霉素在-1.64V的还原波为催化氢波。 (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77. ) ( [2]储小曼,刘敏,周燕,等.琥乙红霉素咀嚼片剂型的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16(3):195-197. ) ( [3]雷嘉川,梅之南,余建清,等.离子抑制色谱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的含量及有关物质[J].药学学报,2000,35(7):514-5161. ) ( [4]王家蕊,陈立清,董伟林,等.免血清中琥乙红霉素的 HPLC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0,20(1):46-48 ) ( [5]杨丽珠,林丽,叶晓霞,等.硒(Ⅳ)铜(Ⅱ)体系的催化吸附波研究及应用[J].分析试验室,2005,24,(5):30. ) ( 责任编辑 贺小林] ) On the L inear Scann ing Polarographic M ethodof Erythromycin Ethylsucc ina te ZHANG Zhu-sen, TUO Hong gui (Department of Chem istry, Longyan College,Longyan, Fujian 364000) Abstract: The Electrochem ical behavior of Erythrom y cin Ethylsuccinate had been studied in linear scaning polaro-graphic method In an pho sphate buffer of PH 7. 46, a sensitive catalytic hydrogen wave of Erythrom yc in Ethylsuccirnate appeared at -1. 64V (vs SSCE).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ak current and the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10 mg-800 mg L-1(r=0. 9959, n=8)were observed Thedetection lim it ofthe method was 7. 5 mg·L. RSD found from the data of6 independent detem inations at the of 98%-100. 9%.this method had been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Erythromycin Ethylsuccinate in tablets Key words: Erythromyc in Ethylsuccinate; linear scanning polarographic; Catalytic hydrogen wave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i
确定

还剩1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不看了,直接下载
继续免费阅读全文

该文件无法预览

请直接下载查看

天津市兰力科化学电子高技术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琥乙红霉素中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检测方案(电化学工作站)》,该方案主要用于化药制剂中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检测,参考标准--,《琥乙红霉素中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检测方案(电化学工作站)》用到的仪器有天津兰力科电化学工作站LK98B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