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中分子态无机污染物检测

解决方案

标准解读

参考标准:

全部 HJ 629-2011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GB 20891—2014代替GB 20891-2007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 HJ 693-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HJ 692-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688-2013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已废止) HJ 675-2013 固定污染源排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酸碱滴定法 GB 14621—2011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 HJ 549—2009环境空气和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已废止) HJ 548—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硝酸银容量法(暂行)(已废止) HJ 547—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气的测定 碘量法 (暂行)(已废止) HJ 545—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 (暂行)(已废止) HJ 533-2009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GB 14762-2008 重型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 GB18176-2007 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 GB 14622—2007 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 GB 20891—2007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已废止) GB 20890-2007重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要求及试验方法 HJ/T 76—2007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 GB 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 GB 19756—2005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阶段) GB 18285 -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GB 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14762-200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已废止) GB 18352.1-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Ⅰ) GB 17691-200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HJ/T 56-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碘量法 HJ/T 57-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已废止) HJ/T 30-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T 44-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HJ/T 31-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 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 43-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T 42-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T 28-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HJ/T 27-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化氢的测定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14668-93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已废止) GB/T 14669-93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4678-93空气质量 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 4920-85硫酸浓缩尾气硫酸雾的测定 铬酸钡比色法 GB 4921-85工业废气 耗氧值和氧化氮的测定 重铬酸钾氧化、萘乙二胺比色法 HJ 548-2016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硝酸银容量法 HJ 549-2016环境空气和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845-2017 在用柴油车排气污染物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遥感检测法) HJ 870-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57-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HJ 545—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总磷的测定 喹钼柠酮容量法 HJ 547-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气的测定 碘量法 HJ 75-2017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 76-2017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HJ 973-2018 固定污染源废气 一氧化碳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HJ 1007-2018 固定污染源废气 碱雾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HJ 1040-2019固定污染源废气 溴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1041-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 三甲胺的测定 抑制型离子色谱法 HJ 1045-2019 固定污染源烟气(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便携式紫外吸收法测量仪器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HJ 688-2019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1132-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 HJ 1131-2020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 HJ 1240-2021《固定污染源废气 气态污染物(SO2、NO、NO2、CO、CO2)的测定 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HJ/T 44-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HJ688-2019《固定污染源废气 氟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T 67-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HJ 1132-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 HJ 1131-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 HJ 54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气的测定 碘量法》 HJ 549-2016《环境空气和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548-2016《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化氢的测定 硝酸银容量法》 HJ 544-2016《固定污染源废气 硫酸雾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HJ 533-2009《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629-2011《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675-2013《固定源排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酸碱滴定法》 HJ 692-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T 57-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GB/T 14680-1993《空气质量 二硫化碳的测定 二乙胺分光光度法》 HJ 547-2017《固定污染源废气 氯气的测定 碘量法》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浓度检测方案(光源)

原理描述: TDLAS(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它是利用激光器波长调制通过被测气体的特征吸收区,在二极管激光器与长光程吸收池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气体检测方法。 TDLAS技术采用的半导体激光光源的光谱,宽度远小于气体吸收谱线的展宽,得到单线吸收光谱,因此TDLAS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吸收光谱技术 一一氧化碳: CO,氧化碳(carbon mon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通常状况下为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上,一氧化碳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能发生氧化反应(燃烧反应)、歧化反应等;同时具有毒性,较高浓度时能使人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危害人体的脑、心、肝、肾、肺及其他组织,甚至电击样死亡,人吸入最低致死浓度为5000 ppm(5分钟)。工业上,一氧化碳是一碳化学的基础,可由焦炭氧气法等方法制得,主要用于生产甲醇和光气以及有机合成等。 二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化学式量为44.0095 [1] ,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 [2] 或无色无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 [3] 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 [4] ,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占大气总体积的0.03%-0.04% [5] )。
检测样品: 废气
检测项: 分子态无机污染物

筱晓(上海)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查看联系电话
前往展位

废气中分子态无机污染物检测方案

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燃煤锅炉、垃圾焚烧、火力发电及水泥厂等污染源排放的废气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很大影响。如何控制以及监测这些污染物的有效排放,已成为环保监测部门的工作重心。 针对废气污染物的排放,市场上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分析仪器:电化学的、化学发光方式、红外吸收法;手持的、便携式的等等。在环保部门的现场测试中,由于现场环境相对比较恶劣,且为了得到更加有效的数据,便携式的烟气分析仪就得到了广泛使用。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具有重量轻、便携、操作简单、测量精准等特点,这对固定污染源的现场比对监测、项目验收,以及监测排放是否达标得到了大量应用。 日本HORIBA公司最新推出的便携式PG-300系列仪器,操作简单易懂,使用更加轻松,便携式设备随时随地的均可带来实验室级的精确度。其中PG-350型号仪器能在现场监测NOX/SO2/CO/CO2/O2 五种关键气体组分,可提供和实验室测量一样的准确度和可靠度,重量轻,响应速度快,彩色触摸屏让操作更加简单。广泛应用于环保部门、CEMS备用、烟道气监测、燃烧炉、催化剂研究、分析检测公司、大学实验室、发动机、燃料电池研究等。它采用HORIBA公司特有的交替流动调制型红外吸收法,即时时对传感器进行清扫、校正,更能避免零点漂移和交叉干扰,保证测量精度和仪器寿命。在现场测试中湿度比较大的场合,电化学设备SO2检测就会极不准确,而PG-350仪器采用伴热管加热和peltier除湿技术,则可高效率的除湿,很好的解决水分的干扰。 很多时候还需对脱硫效率进行监测,脱硫前的监测点需要采集样本,而电化学设备会出现“中毒”症状,导致最快半年时间就需要更换传感器核心部件,使得日常的维护成本大大增加。 从整体来看,红外烟气分析仪预热时间长,但测试稳定性和抗干扰性方面强于电化学烟气分析仪,同时专业的预处理装置解决了水分吸收等问题,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有效。
检测样品: 废气
检测项: 分子态无机污染物

北京希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查看联系电话
前往展位
< 1 2 3 > 前往 GO

仪器信息网行业应用栏目为您提供86篇废气检测方案,可分别用于有机污染物检测、(类)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无机阴离子检测、颗粒物检测、分子态无机污染物检测、放射性检测、综合检测,参考标准主要有《HJ 692-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GB/T 14678-93空气质量 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 57-2017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