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辐照

仪器信息网食品辐照专题为您整合食品辐照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品辐照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品辐照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品辐照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品辐照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辐照相关的资讯

  • 辐照食品:身在“辐”中不知“辐”
    虽然公众尚且懵懂,辐照食品在中国的规模增长却十分快速。  辐照食品,一个曾经讳莫如深的话题,随着日本的核危机再度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在大家还尚未对其有足够了解的时候,辐照食品在中国的增长已然十分快速。截至2010年,我国辐照食品总量已经达2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辐照食品的一半。  身在“辐”中不知“辐”,这是我们目前大多数人的现状。与之伴随的,却是在对高剂量辐照食品安全性存疑的情况下,我国辐照食品标准和监管的缺失。  “在郑州,如果问同位素研究所在哪里,没几个人知道,可只要一提‘激光大蒜’,大家都知道。”  “激光大蒜”是农民们给辐照大蒜起的俗名。“最红火的时候,从我们单位门口开始,装大蒜的卡车停在马路边,一辆接一辆,足足能排上两三公里的队,交警还得过来维持秩序。”  四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一个辐照食品技术论坛上,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军这样描述大蒜车队的“盛况”。  身在“辐”中不知“辐”  “我们照了很多,但是大家都不知道。”  在这个论坛上,这句话被包括朱军在内的多位辐照食品专家反复提及。  辐照食品,曾经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2009年夏天,从几家知名品牌方便面的调料包“辐照门”事件,到河南杞县的钴-60事件,辐照这一在食品行业应用多年的技术浮出水面,并引起热议。  但没过多久,辐照食品的话题在媒体上渐渐淡去。  此次日本的核危机让民众对“辐射”高度敏感,同时对于辐照食品也再度关注。  在国内一个大型母婴网站上,一位母亲提到了辐照食品话题。她觉得自己在日本核危机后,更迫切地想知道——“这个辐射,跟那个辐射是一样的吗?”  后面跟贴的二十来人中,不乏对辐照食品有所了解者,但更多的人则是表示惊讶——“晕,只听说过防腐剂,没想到还有射线!”  在“辐照门”事件发生近两年后,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辐照食品为何物。记者在超市的食品柜台翻找,除了方便面,还很难看到其他辐照食品有标识。  虽然公众尚且懵懂,辐照食品在中国的规模增长却十分快速。  “我国绝对是世界辐照食品第一大国。”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所研究员赵永富说。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辐照食品总量已经达2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辐照食品的一半。  赵永富还透露,我国相关部门和机构正在努力推动我国食品辐照加工产业的发展,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使辐照食品增长3~4倍。  食品辐照技术是利用钴-60、铯-137等放射源产生的伽马射线,或加速器产生的10MeV以下的高能电子束,对食品和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其中,钴-60辐照装置还是主要装备,目前全世界运行的大型装置250多座,总装源能力约3亿居里。  中国在其中所占比例很大。  此前我国曾批准6类辐照食品卫生标准和17项辐照食品工艺标准。“现在每年涉及的食品产值应该超过300亿元。”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辐射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文彦告诉《科学时报》。  据了解,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批准了食品辐照技术的应用。食品辐照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发芽,杀虫灭菌,改善品质,保鲜耐贮。  由于射线穿透力强,辐照技术的一大好处是无须打开包装,既方便快捷,又可避免二次污染。  对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杀菌灭虫方式,很多人将信将疑。  江苏瑞迪生科技公司业务经理汪昌保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位第一次合作的客户送货时留了个心眼,在包装上做了记号。结果收货时他发现记号完全没被动过,他马上质疑:“你们是不是根本没有给我们的产品杀菌?”  汪昌保给他作了解释。但是,这个客户还是不放心,拿了一部分回去做储藏实验,发现的确有效果,这才相信了汪昌保的话。  正如与会的多位专家所说,我们其实是身在“辐”中不知“辐”。  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大蒜,日常我们所用到的香辛料和脱水蔬菜调味品,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经过辐照的。这些食品容易带有微生物和害虫,传统的加热杀菌工艺会使香气挥发,具有冷处理特色的辐照技术因此体现出优势。  据赵永富介绍,我国现在香辛料和脱水蔬菜的辐照量大概为10万吨左右,占世界辐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约占我国辐照食品一半的产量。  而小食品近年来在辐照食品行业异军突起,几乎与香辛料平起平坐。泡椒凤爪是个典型的例子。赵永富介绍说,如不添加防腐剂,凤爪只能存放2~3天,而采用辐照技术可以使保质期延长到1~6个月。现在仅四川省每年泡椒凤爪辐照处理量就达到了1万吨以上。  此外,冷冻食品、白酒等都是辐照技术覆盖较多的领域。  辐照食品就像烤红薯?  “大家把食品辐照和原子弹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朱军说。  严建民、高美须等专家撰文指出,辐照处理食品时,射线透过不锈钢管壁照射到食品上,食品接受到的是射线的能量,而不是放射性物质,受辐照的食品皆严密包装,因此食品不可能直接沾染上辐射物质。  另外,从理论上讲,要使食品中的组成元素在辐照后诱发放射性,需要10MeV以上的能量。在此能量范围内,即使使用高辐照剂量,它们所生成的同位素的寿命也很短,放射性仅为食品天然放射性的15万分之一至20万分之一。钴-60的伽马射线平均能量为1.25MeV,铯-137的伽马射线能量仅有0.66MeV,远低于产生感生射线的能量阈值。因此,辐照食品本身不会产生感生放射性。而10MeV以上的食品辐照源能量是禁止的,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诱发放射性的问题。  “其实,对辐照食品安全所作的研究是全世界时间最长、成果最多的项目之一,曾经长达几十年,有30个国家分工做实验。”北京三强核力辐射公司总经理王传祯强调。  中国学者也曾经对世界食品辐照界作出重大贡献。1982~1985年在大量动物试验的基础上,我国组织了382人的辐照食品综合人体试食试验。结果表明,食用吸收剂量在10kGy以下的辐照食品对人体无异常影响,从而结束了由印度学者引发的长达10年之久的淋巴多倍体辐照改变之争。  而早在1980年,FAO(联合国粮农组织)/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WHO(联合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便作出结论:任何食品总体平均吸收剂量高达10kGy,没有毒理学的危害,不再要求做毒理学试验,同时在营养学和微生物方面也是安全的。  几乎每位专家谈及辐照食品安全时都会引用这个结论。  朱军则认为1980年的这个结论其实根本不用再提。“因为1997年上述委员会又提出,没有必要设定食品辐照剂量的上限。1999年该委员会作出结论:超过10kGy剂量的辐照食品也是卫生安全的。”  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分析检测中心主任胡金惠介绍了她前些天刚刚拿到的欧洲食品安全局关于辐照食品的推荐意见。该机构下属的两个小组去年对辐照食品的安全进行了调查总结。一个小组负责调查辐照食品的微生物安全和杀菌效率,另一个小组负责调查辐照食品的化学安全。  最后,前者得出如下观点:在辐照食品中,经过辐照的微生物不会给消费者带来新的风险。后者的观点是,食品经过辐照会产生新的化学物质,但这些化学物质主要是碳氢化合物、2-烷基环丁酮、乙醛等,这些物质在其他食品加工中也会产生,不是辐照处理独有的。而且,在辐照过程中这些物质产生的量低于热处理中产生的量。  食品工程博士、知名的科普作者云无心曾这样类比:吃辐射污染的食物,就像把着火的食物吃到嘴里,而且它到了肚子里还在燃烧 而辐照食品,则像精心烤好的红薯,可以安心享用。  “我们行业内的人士要坦然地面对公众,没有什么好怕的。”王传祯在会上发言时声音洪亮地说。  高剂量辐照仍存风险  但是,与王传祯的理直气壮不一样,他的同行中还是有一些人觉得这个话题“敏感”,面对《科学时报》记者的采访非常谨慎。  有报道指出,辐照食品没有那么“美”。  胡金惠分析上述标准和欧洲的调查结果指出,该机构除了对辐照食品安全表示肯定外,其实也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使有的食品被批准可以辐照,也不一定需要照。“要充分考察食品的微生物数量和状态,不应事先设定剂量和品种。”  她直言,一些专家笼统地说“辐照不会改变食品性状”是不对的。“辐照对于食品来说,肯定还是会产生影响的。我曾经辐照过牛奶,很快就凝固了。所以某种食品是否可以辐照、多大剂量都需要研究。”  朱军说,同为粮食,小麦及面粉、稻谷、杂粮的最高耐受剂量就各不相同。1 kGy以上辐照后的小麦及面粉,黏度值显著下降。稻谷超过0.5 kGy的辐照以后,口感发生明显变化。而0.8 kGy辐照对玉米渣、高粱米、燕麦片等的黏度产生明显影响。  据朱军介绍,目前,对于送到他们单位辐照的食品,一般都是根据国家标准,结合产品的含菌量、生产工艺、品种特点来确定合适剂量。他们也在这方面作了很多研究。但同时他也有几分无奈地表示:“国外一般都是食品厂商来提供剂量数据,而国内全都是由辐照厂来提供剂量。”  “其实作为辐照厂,我关注的是辐照工艺本身。至于辐照后产品品质、成分是否变化,这事应该由食品厂操心。”朱军说。  他举例说,因为原来只会传统的消毒方法,产量受限,河南的大豆蛋白产量曾经在全国排名第三。使用辐照技术后,现在河南的大豆蛋白产量跃居全国第二。但是,食品厂商对于剂量这件事情基本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  “我跟食品厂商的人开玩笑,说你这大豆蛋白照完后,还是不是大豆蛋白?他说‘我不管,我只管还有没有细菌’。”朱军说。“还有的食品厂家不讲道理,其实用不着那么大的剂量,但他跟你说‘我就是要无菌’。我们也没有办法。”  朱军的话印证了有的专家的观点:“由于辐照具有很好的灭菌效果,加大剂量的话微生物含量甚至可以减至0,而且灭菌时间也能大大缩短,因此很多企业甚至放松了对中间过程的卫生控制,细菌病毒严重超标的产品拉去辐照一下‘达标’,辐照的剂量也远远超过国际标准。这如何能够保证食品和药品的安全呢?”  在本次论坛上,记者也听到一些厂家和研究人员谈到,辐照过后,产品包装变色。“这瓶子都变色了,里面的东西还能吃吗?”有人质疑说。  汪昌保给出的解释是:玻璃瓶变色是因为内含的硅元素辐射后容易变色。如果塑料包装含有氯元素,也可能因为辐照发光变色。但只要剂量合适,变色过一段时间会褪下去。他个人认为“这些变化的物质不会从包装中逸出到食品中”。  不过,王传祯指出,对含水量高的食品高剂量辐照,有产生自由基的危险倾向。  进入标准、法律真空?  “现在辐照食品基本上是想照就照。”多位专家说。  2004年到2006年两年时间内,我国出口食品先后10次被欧盟通报存在有非法辐照问题。这是由于欧盟对于食品辐照的装置具有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欧盟之外共有5个国家的10座辐照装置获欧盟批准。但是,辐照食品大国中国不在获批之列。因此,我国对出口欧盟的食品不得进行辐照处理。  胡金惠多年从事食品和医疗用品辐照法规制度、质量体系的研究,她认为这与我国食品辐照行业标准缺乏和监管不严有关,“还无法达到欧盟的要求”。  和其他食品安全问题一样,辐照食品的监管仍然采取中国特色的分段管理:卫生部负责辐照食品安全性评估,制定有关标准、目录和检验方法。环境保护部负责辐照装置单位辐射安全许可和监督管理、辐照人员资格和培训管理。质检总局负责规范辐照食品标签管理,对辐照食品及原料进行监督管理。  1986年卫生部发布了《辐照食品卫生管理暂行规定》,随后这个规定被1996年卫生部颁布的47号令《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替代。但在监管层面上,《管理办法》没有罚则,而是规定依《食品卫生法》相关罚则条文进行处罚。而2009年6月1日,《食品卫生法》被废止,《管理办法》的罚则也随之失去依据,相关部门无法对不标识辐照食品的企业进行处罚。  “现在,卫生部的官方网站显示《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也已废止。”胡金惠说。记者了解到,这是今年1月10日的卫生部公告。  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发布《食品辐照通用技术要求》,作出了很多规定。“但这个标准仅是推荐性标准,在我国的食品辐照加工中并没有广泛使用,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胡金惠说。  那么,我国的食品辐照现在是否进入标准和法律真空?  农业部辐照产品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哈益明说,相应的标准和法规已经在制订中。  哈益明对于一些媒体报道食品行业滥用辐射持保留态度。他告诉《科学时报》,实际上辐照厂生产建设投资不小,辐照成本也不低。“我估计每吨至少在千元以上。对于食品企业,一般来说还是能不辐照就不辐照。”  胡金惠则指出,目前对于辐照食品使用剂量的事后检测,定量分析检测手段还比较缺乏。哈益明表示:“方法是有,但的确比较复杂。”  辐照食品标识是大势所趋  在公众对辐照食品的认知方面,辐照食品是否标识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国内国外,有关此问题的争论并没平息,支持者认为消费者有知情权,辐照处理的食品必须标明 反对者认为既然经多年的研究被承认是一种安全的、物理的食品加工技术,就像热加工一样,那就没必要进行标识,标识不利于辐照食品的发展。  “归根结底,还是食品商家和生产厂家担心消费者对辐照食品标识产生误解,不愿进行标识。”一位专家说。  辐照食品不进行标注,是否违法?  哈益明告诉《科学时报》,对于预包装食品的辐照标识,是有强制要求的。“但是的确没有相应的执行细则。”  与他的说法不同,胡金惠表示,现在辐照食品是否标识已经没有法规约束。朱军也谈到标识“并非行业强制要求”。  不过,大多数接受《科学时报》采访的专家都表示,辐照食品进行标识是大势所趋。  朱军对公众逐步接受辐照食品很有信心。  “2009年的辐照门事件,刚开始时对我们的行业打击非常大。一个星期之内,所有的仓库的东西都被拉空了。客户都害怕。”朱军说。  “比较幸运的是,食品行业协会联合出了文。给客户看了以后,再过一个星期,客户又都回来了。”  朱军认为“辐照门”事件不是一件坏事。“让大家敢说了。以前企业都不敢说自己的产品是辐照过的。现在我们河南很多企业都主动打辐照标识。”  同“辐照门”一样,赵文彦认为,日本核事故引起全民对辐射空前关注“并不是坏事”,他告诉《科学时报》:“短期内有不好影响,但长期看起来是好事,可以推动大家了解辐照概念。大家慢慢会接受,就像河南民众已经渐渐接受‘激光大蒜’一样。”
  • “钴60事件”引出“辐照”食品之惑
    “钴60事件”引出“辐照”食品之惑  辐照,一种新的灭菌保鲜技术,粮、蔬、果、肉、调味品、中药等领域均已应用,我国相关食品产量已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辐照”一词还相当陌生——  新闻背景  河南杞县“钴60事件”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利民辐照中心于1997年成立,业务是用钴60放射源对方便面调料包、辣椒粉等进行辐照灭菌。放射源通常被放在墙壁厚达2米的水井辐照室内,用时提出,用完放回。  2009年6月7日,中心辐照装置运行时货物意外倒塌,导致放射源保护罩倾斜,钴60放射源被卡住,无法回到水井中。  6月14日15时,由于放射源的长时间照射,接受辐照加工的辣椒粉自燃。24时,火势得到控制。  7月12日开封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安全无事,正在处理。  7月16日环保部发布通告,卡源事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7月17日有谣传称辐照中心钴60将爆炸,致使许多群众逃离家乡,前往附近县市“避难”。当地政府随后召开新闻发布会,专家出面辟谣,警方抓获5名造谣者。大部分群众返回家中。  怎样让大蒜不生芽、中药丸不生虫、方便面调料包不变质?  答案之一是——进行辐照。  从6月7日,装有钴60的放射源无法正常回到铅井内,到目前仍未公布此次故障最终解除的确定时间——河南杞县利民辐照中心不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成为了新闻热点,也把“辐照技术”这个陌生的专业字眼带到了公众面前。  随着辐照技术的应用范围浮出水面,人们不禁发问,我们日常食用的哪些食品是经过了辐照的?放射性物质辐照过的东西人吃了安全吗?  中国辐照食品已占全球总量1/3  北京消费者李先生在浏览河南杞县利民辐照中心“钴60事件”新闻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以前他从来没有注意过的现象,那就是,钴60照射的物品竟然包括自己日常吃的辣椒粉。  “一个县不仅有存放放射性物质的辐照厂,而且竟然辐照辣椒粉、大蒜、甚至方便面的调料包,而我和我周围的人竟然都是第一次知道。”李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那我除了要关心辐射源的管理会不会出问题以外,可能更要关注那些被辐照的食品对我是不是安全了。可是我查了很多资料,却很难有一个很清晰的答案。”  媒体资料显示,在河南开封,杞县是第一人口大县,同时也是地域大县和农业大县,盛产大蒜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花生、大蒜、棉花等农作物在保存一段时间后会发芽和易生虫等,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一度受到很大冲击。1997年,民营企业“杞县利民辐照厂”投入运行。该企业的“辐照作业”,主要就是对大蒜、花生、棉花、方便面调料包、辣椒粉、中药材等进行辐照灭菌。  “能够长期保存并且不希望发生变化的食品,目前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辐照技术进行处理了。”现已退休的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原卫生部工业卫生试验所)原所长王作元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比如大蒜,辐照以后就不会发芽了,而且保存的时间要长得多 我们现在吃的中药丸也很少看到长虫子的现象。要获得这些成果,一个重要的技术应用就是辐照技术。”  据王作元介绍,食品辐照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灭菌保鲜技术。它是一种辐射加工技术,运用γ-射线的照射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在能量的传递和转移过程中,产生强大的理化效应和生物效应,从而达到杀虫、灭菌、保持营养品质及风味和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食品辐照以其减少农产品和食品损失,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控制食源性疾病等独特技术优势,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成为21世纪保证食品安全尤其是固态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王作元说。  目前,我国约有近百种辐照食品通过了鉴定,早在1998年之前国家就已颁布批准了粮食、蔬菜、水果、肉及肉制品、干果、调味品等6大类固态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在28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50多个商业化规模的辐照装置。“目前类似的辐照厂已经越建越多,而源量为30万居里以上的大型辐照单位也已达到80—100家左右。”王作元说。  另据中国核农学会早前的调查显示,2005年我国辐照食品产量就已达到14.5万吨,占世界辐照食品总量的36%,产值达到35亿元。  但是,几乎很少有消费者知道,自己吃的食品可能就是被辐照过的。  辐照食品安全与否有争论  “辐照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就像转基因食品一样在世界上是有争议的。”王作元介绍说,“因为我们只能用动物或者离体细胞做实验,所以到底辐照食品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影响,研究起来还很困难。”据悉,目前辐照研究能够依据的还是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以后的研究结果。所以尽管第一个商业食品辐照工厂在1991年就已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开业,但截止到目前,世界上只有42个国家正式批准了240多种辐照食品的标准。有些国家则严格禁止辐照食品。  “欧盟对辐照食品持相当严格和谨慎的态度。”来自河南相关科研院所的一位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说,欧盟有关食品辐照的指令有两个,即“离子照射处理的食品”的框架指令1999/2/EC和执行指令1999/3/EC。  “第一个指令规定了实施辐照处理的总体概念和技术要求,辐照食品的标示和辐照设施的授权等有关要求,包括‘必须具有合理的技术要求,没有健康危害,有利于消费者’ ‘不作为替代卫生措施的手段’ ‘所有经辐照的食品或含有辐照食品成分的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标明’等内容。第二个指令规定在欧盟允许辐照的食品,目前只允许辐照处理药草、香料和植物调味料一类物质。”这位专家对记者介绍说。  “日本北海道的土豆辐照设施是世界上较早的商业化运行的辐照设施,但日本除了在1972年批准土豆辐照抑制发芽外,一直没有批准其他食品的辐照处理。”该专家说,“我们国家的辐照厂却批了很多。”  “辐射育种是当前的研究课题之一。”王作元告诉记者,“比如我们把蔬菜种子带到外太空,宇宙线的辐射要比地面强得多,经过宇宙线辐照的外太空种子种出来的蔬菜都超级大,比如黄瓜,都能长到人的胳膊那样粗。而太空蔬菜我们已经食用了很多年。”  “有些食品经过辐照以后是能够鉴别出来的。”王作元说,“比如白砂糖,辐照过的就会发亮光。但现在仍未大面积推广。”  “辐照过的食品或者药品的确发生了化学性质的改变。”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事药品加工工艺研究的专业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对辐照技术的关注已经有10年之久,担忧溢于言表。“近年来我发现很多药厂在盲目地使用钴60来灭菌,食品行业也尤为突出,但是这种方法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辐解产物,要么造成食物营养素的破坏,要么造成药物的有效成分破坏,抗病毒能力降低。”  该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关于辐解产物的研究工作国内外还不多,但是在有限的研究中,大量检测和临床显示,使用不当产生的辐解产物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比如辐照过的青霉素钾会引起摄用的小白鼠罹患癌症,所以美国已经严禁辐照技术应用于液体药物。”据他介绍,因为滥用辐照灭菌,国内的一些厂商和部分出口产品已经多次受到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和组织的警告、退货等处理。  “有意思的是,目前我国辐照企业的钴60大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他们一边把钴60推销给我们,一边又退我们的货,不能不令我们深思。”该人士说。  辐照食品标识为何有令不行  1980年,国际辐照食品联合专家委员会确认“为贮存的目的,任何食物受到10kGy(放射性计量单位)以下的辐照,不再需要进行毒理学方面的检测”。1983年,FAO(世界粮农组织)与WHO(世卫组织)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正式颁发了《辐照食品通用法规》,为各国辐照食品卫生法规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我国也出台了关于辐照技术的很多文件,如卫生部1996年4月5日颁布了《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辐照食品必须严格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和限定的剂量标准内,如超出允许范围,须事先提出申请,待批准后方可进行生产。我国还规定,从1998年6月1日起,辐照食品必须在其最小外包装上贴有规定的辐照标识,凡未贴标识的辐照食品一律不准进入国内市场。  “遗憾的是目前从未见过该法律的执行。药品辐照更是无人管理。”上述从事药品加工工艺研究的人士告诉记者,“药品的辐照目前并无法律的允许。但是我国目前的辐照厂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基本都包含了此项目,并且几乎每天都在照。甚至一些乡镇都会有辐照厂存在。”  相对于企业来说,由于辐射穿透力极强,尤其是γ-射线,因此无须打开包装,可直接照射整体包装物品。操作简便,速度快,比较经济。这也成为了不少生产食品和药品的厂家乐于采用钴60灭菌的原因所在。  “由于辐照具有很好的灭菌效果,加大剂量的话微生物含量可以减至0,而且灭菌时间也能大大缩短,因此很多企业甚至放松了对中间过程的卫生控制,细菌病毒严重超标的产品拉去辐照一下‘达标’,辐照的剂量也远远超过国际标准。”上述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何科学地确定辐射剂量曾经是个有争议的题目。各个国家之间,对允许的剂量标准也有不同的看法,而我们的一些辐照厂和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却为了减低成本任意加大辐照剂量,已3倍或5倍地超过国际剂量的最高标准,这如何能够保证食品和药品的安全呢?”  “辐照技术应用于商业化运作并不是一件坏事,问题是我们目前对它的监管到位了吗?”该人士说,“不科学辐照,甚至违法辐照比较突出,很难在我国市场上看到有标识的辐照食品??这些不仅让消费者的知情权得不到保护,给消费者的安全埋下隐患,同时也会对一些合法经营的企业造成不公平。”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原所长王作元:  “我国放射事故发生率高出美国20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射线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辐射安全所原所长王作元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是如果大的对人体极易造成危害的放射源要是管理不好或设备失灵的话,就会造成操作人员伤亡,对周围百姓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  在王作元看来,大部分的辐射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连锁装置带病运行,操作人员不按规范操作、放射物质在运输、保管、储存过程中疏忽大意发生丢失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放射事故发生率,美国每年、每万枚放射源约为0.25次,而我国约为5.6次,要比美国高出20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王作元说。  “河南钴60事件既有设备带病运行的因素,也有人员操作失当的因素,更有对事故发生后处理不力的因素,因此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比如夜里2点发生的事故,没有当夜进行处理,反而在层层汇报的等待中发生了越来越棘手的情况。对信息总不能作出正面的回答,加上人们基本防护知识的缺乏,自然都会引起人们的恐慌。”  针对人们的谈辐射色变,王作元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大可不必过于恐慌。很多时候事故本身没有那么大,但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事故就被成倍地放大了”  “关于辐射产生的效应分为两大块。”王作元说,“一是确定性效应,只有超过一定剂量值才会发生,后果可能是眼晶体混浊、明显口腔溃疡、掉头发、皮肤烧伤、脑型、肠型放射病,甚至死亡等。另一种是随机性效应,主要指的是癌症发病率的增加。受到照射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病,有一定概率,接受的辐射剂量越大,概率越高。所以,人接受的辐射剂量越小越好,或者说,尽量不要接受没有必要的辐射,”  据王作元介绍,目前国内核事故医学应急的相关培训每年都在进行,“但是相关的应急医务人员还是太少,甚至国内的大多数三甲医院都缺乏具有核事故医学处理知识的人员。如果每个省都能有1-2家医院能够处理核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那么很多损失就可以避免了。”  “中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核电站,而建核电站的地方大都是工业最发达、用电量最大、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发生或大或小的事故都会引起周边群众的恐慌。”王作元告诉记者,“核电站反应堆事故会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碘。因此对周围居民的碘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目前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普及这样的知识,并且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比如稳定碘片的生产、储存、更新、发放等工作都要事前安排好。很多时候,未雨绸缪才是我们目前最应该做的事。”王作元说。
  • 新西兰对辐照食品提出标签要求
    近日,新西兰食品安全局对在新西兰销售的经辐照的,或含有辐照成分或组件的食品提出了新要求:  • 销售经过辐照的食品必须持有辐照食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法典标准1.5.3规定的许可证。  • 食品必须符合法典中的标签要求(特别是标准1.5.3-辐照食品中的要求)  • 对于进口新鲜农产品,允许辐照,但是必须遵守有关该食品相应的生物进口卫生标准。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负责生物进口卫生标准的制定。  所有经过辐照,或含有辐照成分或组件的食品,必须标记或有标签显示或附着相关声明其已接受电离辐射。  该标签要求适用于从进口到新西兰到销售给消费者这两个时间点内所有的包装食品。  如果该食品通常不要求贴有标签,那么强制性标签声明必须在销售时显示或另附标签。  虽然要求进行标记与安全原因无关,但进行辐照标签给消费者提供了选择。  标签上的语句没有规定,例如:  • “进行电离辐射处理”  • “辐照(食品名称)”  除了强制性标签,还可使用辐照的国际性符号文章转载自:浙江检验检疫局

食品辐照相关的方案

  • 热释光辐照食品检测解决方案
    食品辐照是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对物质或食品进行加工处理的新型保藏技术,全球每年经辐照处理的食品逾50万吨。但欧盟和日本对辐照处理的食品仍持相当严格和谨慎的态度,执行指令1999/3/EC规定在欧盟只允许辐照处理草药、香料和植物调味料一类物质。在美国,任何辐照处理的食品或是含有经辐照处理的食品配料的食品必须标识。中国自1998年以来也规定未经标识的辐照食品不准进入国内市场。因而辐照食品检测被要求应用于食品的进出口检验和食品生产QC过程中。
  • 热释光辐照食品检测解决方案
    食品辐照是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对物质或食品进行加工处理的新型保藏技术,全球每年经辐照处理的食品逾50万吨。但欧盟和日本对辐照处理的食品仍持相当严格和谨慎的态度,执行指令1999/3/EC规定在欧盟只允许辐照处理草药、香料和植物调味料一类物质。在美国,任何辐照处理的食品或是含有经辐照处理的食品配料的食品必须标识。中国自1998年以来也规定未经标识的辐照食品不准进入国内市场。因而辐照食品检测被要求应用于食品的进出口检验和食品生产QC过程中。
  • 震惊!这些食品竟然都接受过辐照
    食品辐照技术实际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杀菌方式,它是利用一定剂量的电离射线对食品进行杀菌(包括原材料),从而延迟新鲜食物发芽和成熟,或者是通过辐照实现对食品的杀虫、消毒、杀菌、防霉,以此延长保藏时间,提高食品质量。

食品辐照相关的论坛

  • 【讨论】食用辐照食品会致癌吗?

    市民可能还不知道,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生姜、大蒜、方便面、泡凤爪等食物,都是经过辐照处理的食品。针对“食用辐照食品会致癌”的说法,我市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昨日表示,食用经过辐照食品不会致癌。   所谓辐照食品,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灭菌保鲜技术,就是利用钴60技术,对容易腐败变质或者不容易保存的食品进行杀菌灭菌处理,抑制萌芽与生根,并消毒、杀虫、灭菌及防止霉变,利于食品的长期保鲜,延长保质期。  第三军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主任、市营养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糜漫天透露,食品辐照与牛奶业常用的巴斯德灭菌法以及罐装食品工业的加压灭菌法类似,美国航天局宇航员在太空中所吃的食品也经过辐照处理,且辐照剂量略高于地面允许的辐照剂量,以避免宇航员在太空中患食源性疾病。  研究表明,遵照相关规程对食品辐照之后,其中的致病菌数量显著减少或完全消失;被辐照的食品并不具有辐射性,且不含危险物质,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受影响。  糜漫天表示,我国目前已经批准了24种辐照食品的卫生标准,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肉及肉制品、干果、调味品等6大类允许辐照食品名录及剂量标准。国内的辐照食品都低于规定剂量标准,市民完全不用担心食物会因接受过辐照而产生放射性。

  • 辐照食品菌落总数

    大佬,大家好!辐照食品辐照后菌落总数比辐照前菌落总数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各位大神赐教!万分感谢

  • 【分享】辐照食品安全风波:辐照就像烧火煮饭

    8月24日,曾经引起大恐慌的河南杞县钴60卡源故障终于成功处理。民众对核泄漏的担忧已平息,但对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仍满腹疑惑。“我今后再也不吃方便面了”,一位愤怒的网民说—因为不久前有媒体揭露康师傅、统一等方便面品牌的配料包大多是经过辐照灭菌处理过的产品,这让他恐慌不已。辐照食品安全吗?本刊记者深入辐照厂,并走访权威专家,为你解密食品辐照处理过程,解开辐照食品安全疑问。8月24日晚,国家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司副司长叶民宣布,河南杞县钴60卡源故障于24日20时25分成功处置。至此,困扰杞县79天的利民辐照厂卡源故障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消息传出,杞县不少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放鞭炮,敲锣打鼓,扭起醉人的秧歌。王世强也彻底松了一口气,这位农民出身的利民辐照厂总经理,两个月前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机,一度心力交瘁、茶饭不思。他不无悲伤地对南都周刊记者说,虽然工厂不大,但盈利状况一直不错,就因为这个“卡源故障”,不但企业损失了一百多万,自己和家人还背负了各种骂名,当地群众不敢当面骂的,就在网上发帖子骂,特别是7月17日大量群众外逃兰考、民权县前后,众口一词说是辐照厂让杞县彻底遭殃了,王世强就是那个“罪魁祸首”。钴60恐慌背后河南杞县是全国知名的大蒜产区,每年由此输出到各地的大蒜,数量十分可观。为杜绝大蒜生芽,便于运输和储藏,采用钴60辐照,大约是目前蒜农的最佳选择。在利民辐照厂建立之初的多年里,杞县附近的开封、中牟等地,辐照厂生意兴隆。此前,同为大蒜经销商的王世强,经常将购入的大蒜先运到开封去辐照,然后拉回来储藏到自己的冷库里待销。多次考虑后,王世强决定自己办一个辐照厂。经过申报并获得批准,杞县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辐照厂在1996年成立了,辐照范围不但包括了大蒜、萝卜、干辣椒,更扩大到脱水蔬菜、香辛料的灭菌杀虫、医疗卫生用品及药品的消毒杀菌等多个领域,“什么挣钱,照什么。”利民辐照厂的辐照大厅,面积八九十平米,用于暂时储存即将接受辐照的物品。大厅两端错落分布的是控制室、设备室、休息室、仪器室、门厅等。从辐照大厅进入安放有钴60的辐照室,需要经过一道安全门。按照规定,工人首先将辐照物从辐照大厅装运到特制的小车上,再推着小车行进数十米,穿过环形迷道进入辐照室正中央。利民辐照厂的环形迷道宽约三米,由厚度超过2米的水泥墙围拱而成,辐照室顶部为同样厚度的水泥盖子,可有效屏蔽伽玛射线。由于该厂建成时间较早,辐照室的内部构造图纸迄今已无从寻觅,环保部专家根据王世强等人的回忆,近日草拟出一份建筑结构图表。南都周刊记者拿到了这份图表。从图纸上可以看到,该辐照室呈圆柱状,直径7米,高3.5米。在辐照室核心处,是一个长1.6米、宽1.8米、深6.5米的蓄水池,即贮源井,内蓄无离子水,用于阻止射线泄漏。辐照物被工人推送到辐照室后,在蓄水池周围按顺序堆码整齐,人员退出。与所有辐照工厂相似,当辐照进行时,利民辐照厂的辐照大厅与辐照室之间相连的安全门,从来都是完全关闭的,工作人员通过辐照大厅左侧的控制室操作平台,进行放射源的提升和降落。辐照时,工人通过提升吊索,将放射源从辐照室中央的贮源井里升起来,按照标准,放射源需达到一定高度。浮出水面的放射源,失去屏障后,即不间断放射γ射线,高剂量的γ射线投射到四周需要辐照的食品、药品或其他需要处理的器械上,最终达到杀菌、消毒或抑制农作物发芽的目的。辐照结束后,工人再度在室外操作吊索,将放射源降回到贮源井中,搬运工进入辐照室,将辐照物搬出并重新装运,完成辐照最后一步。事故的出现,源于一批辣椒粉。6月6日,100袋辣椒粉从货车上依次卸下,然后转移堆码进辐照室。8个小时的辐照完成后,已经是次日凌晨2点。操作工人在准备收工的时候,突然发现,放射源被卡住了,源架无论如何也降不到贮源井里去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卡源故障发生一个星期后,靠近圆棒的袋装辣椒粉开始冒烟,“被烤着了”,通过请示环保部专家,技术人员打开安全门,向迷道注水,引燃物数小时后被控制。但杞县群众的情绪开始不稳。由于辐照室不能安装监控设备,内部详情无法确切得知。7月17日,环保部机器人进入辐照室探查,但由于此前处置辣椒粉自燃事故,造成迷道里的地面湿滑不平,结果机器人被卡在距离辐照室中心几米远的迷道边上,未能按计划退出。短短几个小时后,未能从官方渠道获知真相的河南杞县老百姓开始大量上街,大家分别驾乘各种交通工具四下奔逃,从县城到乡村,全民动员。全县大大小小的商店几乎全部关门停业,一时间人心惶惶。当天,杞县路面拥堵不堪,汽油、车票价格飙升。两天后,略略回过神来的出走群众,在强大的舆论劝说下陆续返回,但内心依旧满腹狐疑。无处不在的辐照食品伴随着对核泄漏的巨大恐慌而暗暗滋生的,是更大范围内的对辐照食品的疑虑。民众从杞县事故的报道中,隐隐约约得到了一个信息:许多我们平日所食用的食品,原来都是经过核辐照的。辐照食品安全吗?公众对于初次听闻的辐照食品几乎都表现出一边倒的排斥态度。“我今后再也不吃方便面了”,一位愤怒的网民在互联网上发出了这样的言论—因为不久前有媒体揭露康师傅、统一等方便面品牌的配料包大多是经过辐照灭菌处理过的产品,这让他恐慌不已。此前,他从未听说过有这样的食品处理方式。但这位网民不吃辐照食品的决心也许会逐渐动摇,因为不久之后,他会发现越来越多注明经过辐照处理的食品将出现在商场的货架上。8月13日,在距离广州市番禺区的大型社区祈福新村一街之隔的广州辐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里,彭志刚主任站在中心的辐照车间外室入口处告诉记者,“我现在距离放射源大概只有十五米,如果没有绝对可靠的安全保障,谁还敢站在这里?”彭志刚的办公室距离辐照车间的直线距离大约只有一百米。他说:“你看,我整天跟辐照设施打交道,什么问题都没有。”在彭志刚身旁,一位体型壮实的工人正在将一个个装满医用纱布的纸箱悬挂到传送装置上。这些纸箱将被自动传送到一间四面均由约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构成的辐照室里,而室内正中的位置正悬挂着让人恐惧的放射源装置—钴源,在经过钴源数小时的照射后,纸箱将从另外一个出口被传递出来。在记者采访时,三名工人正忙着将一箱箱经过辐照灭菌的医用纱布装上卡车。彭志刚说,这些纱布已经可以直接使用。目前,我国至少已有两百家以上规模不等的辐照厂处于运行之中,或多或少都开展着一定数量的食品类辐照业务。广州辐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拥有一个设计最大装源量为100万居里(居里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的钴60辐照装置。该中心除了为注射器、输液器、棉纱等医疗用品以及类似电线电缆、热缩材料等高分子材料提供辐照服务外(占业务量的绝大部分),也为部分辣椒粉、胡椒粉等香辛类食品的商家提供辐照灭菌服务。实际上,我国政府目前允许的辐照食品应用范围已经达七大类56个品种,包括谷物、豆类及其制品辐照杀虫;干果、果脯类辐照杀虫杀菌;熟畜禽肉类食品辐照保鲜;冷冻包装畜禽肉类辐照保鲜;脱水蔬菜、调味品、香辛料和茶的辐照保鲜;水果、蔬菜类辐照保鲜;鱼、贝类水产品类辐照灭菌。

食品辐照相关的资料

食品辐照相关的仪器

  • 仪器简介:吸附有硅酸盐的商品(新鲜水果蔬菜、脱水水果蔬菜、香辣调味料、茶黑胡椒、姜黄、牛至、红辣椒粉、红椒、孜然芹、芹菜种子、牙买加椒、黑芝麻、胡荽、生姜、、欧芹、月桂、芥末、桂皮、干香菇、干萝卜、乌龙茶、普洱茶、大麦茶、鱼腥草、虾、螃蟹、土豆、草莓、鳄梨、蘑菇、番木瓜果、芒果、中草药等)在辐照的过程中储存的能量,通过控制加热分离出来的硅酸盐、测定其热释光的强度,可以判断该商品是否已经经过辐照。技术参数:系统配置1) TLD 3500热释光辐照食品检测仪2) 辐照食品检测用高温样品加热盘3) 电脑4) 激光打印机5) LiF Mg Ti热释光剂量元件6) 样品杯7) 测量软件和计算软件8)X光辐照器 (备选)辐照食品检测专用程序:可导入发光曲线,通过计算输出分析结果。可以同时分析多个样品的发光曲线。符合欧盟EN1788和日本的热释光辐照食品检测标准,并可通过重新设定相应参数满足其它标准。技术性能指标单位: nC, gU, mrad, mrem, mGy, Gy, µ Sv, mSv, Sv温度范围:15oC-600 oC升温速率:1oC/s -50oC/s温度稳定性:+1oC系统稳定性: +0.005%操作温度:15~40℃主要特点:1) 该方法满足欧盟EN1788-2001和日本的标准方法。2)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小于1KGy的辐照剂量3)粉末TLD测量元件,适合辐照食品检测4)由热电偶监控的盘加热,确保最佳温度重复性5)加热温度可达600度6)所有参数通过软件设定7)系统操作简单快捷8)采用专门的分析软件9)内置QC诊断
    留言咨询
  • 食品辐照残留检测超越您的食品分析需求当今现代实验室中食品性质表征的重要工作——从农药残留分析、霉菌毒素分析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到食品标签,帮助确保优质安全的食品,获得消费者信任。然而,随着日益严苛的新法规强制执行,确保我们食品安全和质量的科学家面临日益增多的分析测试挑战。  我们提供多种创新的食品辐照残留、色谱分析、质谱分析和其他食品安全分析产品。可以为您提供完整的端对端食品分析工作流程解决方案。同时配合我们的教育资源,您可以重点把控最为重要的事项——生产出安全、优质的食品。  辐照,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辐射  在大自然中,只要是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有温度的物体,包括我们人体,都在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而这种传递能量的方式就叫辐射。  随着科技的发展,从电视、手机、电脑、电磁炉和微波炉,这些设备和设施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因此,辐射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把这些能量作用于目标微生物,使其受到不可恢复的损失和破坏,达到杀菌的目标,这种加工技术称为辐射加工技术。  从医疗保健产品、药品、实验室耗材灭菌到食品、动物饲料、宠物用品,辐照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还是有人对辐照的安全性产生担忧。  在我国,最早的辐照研究起源于苏州,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核集团中国同辐下属的苏州中核华东辐照有限公司,来揭秘一下这个看着很陌生但却可能跟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行业。 食品药品辐照残留检测原理:  光激发光检测方法(PhotoStimulated Luminescene,缩写PSL)是一种检测辐照食品的标准方法,它所基于的原理是:在食品中,矿物质残留尤其是硅酸盐类或无机钙等是非常普遍的。在受到电离辐射(辐照)时,这些矿物质会积累电荷载体中的能量。而当受到激发光刺激时,这些储存的能量会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形成激发光谱。PSL方法并不会损伤样品,因此有机和无机物质的混合物均能重复测定。但同一样品多次重复测量会使PSL信号减弱。对于筛查检测,产生的信号水平将同定义的两个阈值进行比较。信号强度在较高阈值之上的样品表明受过辐照 信号强度在较低阈值之下的样品表明未被辐照 处于两个阈值之间的中间信号强度提示应该对样品进行进一步的测试或调查。双阈值概念提供了一个为有效的筛查手段,一次性正确检出率达到95%以上。  食品药品辐照残留检测操作模式:  简单筛查模式——根据内置设定的阈值及时间参数,将样品放入样品室后只需轻轻按一下开始(start)按钮,15秒即可给出结果。筛查模式无需连接电脑。非常适合对常规样品的例行快速检测。  与电脑连接使用——当与电脑连接使用时,可以通过软件自定义测量参数(例如测量时间、阈值和数据记录条件等等),可以获得样品具体的光子计数,可以测定暗计数(无光刺激时样品室的光子计数率)、空室计数(无样品时的计数率,以了解样品室是否污染),以及光电倍增管灵敏度测试等等。并可以对筛查结果不确定的样品进行校正PSL测定等等。
    留言咨询
  • 北京冠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SURRC 脉冲光激发光辐照食品筛查系统】与其它辐照食品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有许多突出优点:  1、样品无需前处理——绝大多数样品(粉状和颗粒)取样后放入培养皿中即可测量。  2、操作简单——仅需15-60秒就可得到结果。  3、准确率高——以辐照过的草药和香料为例,一次检测正确率在95%以上。  4、适用面广——绝大多数的食品均可检测,是所有辐照食品检测方法中适用最广的一种。  5、清洁环保——无需任何化学试剂。  6、节省开支——由于无需样品前处理及试剂,日常检测费用很低。  7、携带方便——便于现场测量或不同实验室之间共用。SURRC PPSL 辐照食品筛选系统 [主要技术参数](注:此为单机操作模式的预设参数,对于电脑操作模式可以自定义参数) 系统背景(20°C),典型值:50 cps 最大值:150 cps 脉冲开关周期:15 us 预载入计数:256 counts 中间值阈值:768 counts 阳性阈值:4096 counts 预设测试周期:15 sSURRC PPSL 辐照食品筛选系统:有两种操作模式可以选择: 筛查模式——根据设定好的阈值及时间参数,将样品放入样品室后只需轻轻按一下测试按钮,15秒即可给出结果。筛查模式无需连接电脑。非常适合对常规样品的例行快速检测。 与电脑连接使用——当与电脑连接使用时,可以通过软件自定义测量参数(例如测量时间、阈值标准和数据记录条件等等),可以获得样品具体的光子计数,可以测定暗计数(无光刺激时样品室的光子计数率)、空室计数(吴样品时的计数率,以了解样品室是否污染),以及光电倍增管灵敏度测试等等。并可以对筛查结果不确定的样品进行校正PSL测定等等。   SURRC 脉冲光激发光辐照食品筛查系统售后服务:  1、安装调试:仪器到货后,由专业工程师上门进行现场安装调试,并进行人员培训,以确保用户操作人员能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及常规应用。  2、质保期限:从安装验收合格之日起,提供一年的免费质量保证 质保期内,用户在正常使用下发生的故障,将享受免费维修服务。质保期后的维修服务将视具体情况收取适当的维修费用,需要更换的零部件将以最优惠价格提供。  3、服务及技术支持:提供终生的技术服务及应用支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随时获得帮助,必要时可以上门服务。  4、售后回访:定期对用户进行回访,回访的形式包括电话或上门,及时了解用户仪器状况,指导用户正确使用产品。  5、零备件及耗材供应:仪器相关的零备件及消耗品保证及时提供,并以最优惠价格供应。  北京冠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线有效覆盖石化、橡胶、炭黑、生命科学、化工工业、医药、政府、教育、环境、医药、食品、农业、钢铁、能源、电力等众多领域。 公司全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以技术应用为中心的解决方案,除为用户提供产品外,我们同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欢迎各界朋友多联系、多沟通,冠远科技24小时电话热线:010-64845221将竭诚为大家服务。  北京冠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线有效覆盖石化、橡胶、炭黑、生命科学、化工工业、医药、政府、教育、环境、医药、食品、农业、钢铁、能源、电力等众多领域。 公司全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以技术应用为中心的解决方案,除为用户提供产品外,我们同时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留言咨询

食品辐照相关的耗材

  • 辐照计
    CEL-VIS400A型辐照计是一款便携式自动量程的测试仪器。它采用SMT贴片技术,选用高精度低功耗数字芯片,仪器外壳为流线型设计,探测器经过严格的光谱及角度特性校正,性能稳定,适用性强,可以用来测量可见光辐照度,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环境、卫生、科研等各个领域。主要特点* 光谱及角度特性经严格校正* 数字液晶显示,带背光* 手动/自动量程切换* 数字输出接口(选配功能)* 低电量提醒* 自动延时关机* 有数字保持* 轻触按键操作,蜂鸣提示主要技术指标* 波长范围:(用户可在下列两种探头中任选其一)① λ:(400~1000)nm② λ:(725~1050)nm* 最小分辨: 10-4mW/cm2* 测量上限: 199.9 mW/cm2* 准确度: ±5% (相对于NIM标准)* 余弦特性误差: f2≤ 4%* 响应时间: 1秒* 使用环境:温度(0~40)℃;湿度* 尺寸和重量:160mm×78mm×43mm;0.2kg* 电源:6F22型9V积层电池一只
  • 石英光纤抗紫外辐照
    闻奕光电高品质石英光纤上海闻奕光电科技有限公生产的石英光纤覆盖波段宽,抗紫外辐照石英190-1100 nm,紫外石英光纤200-1100nm,近红外400-2500 nm接口丰富,包括工业标准SMA905, FC/PC; FC/APC; 实验室标准?1/4”钢管(TA),?10钢管(TB),?3.2钢管(TC)。配置丰富,包括直通、Y形、Z形、1分7等,可接受用户定制高品质石英光纤上海闻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能够设计、生产包括抗紫外辐照石英光纤、深紫外石英光纤、石英光纤、近红外石英光纤、以及中红外光纤等多种材料,多种配置的光纤。光纤是光传输的媒介。使用光纤能够自由地对光进行引导。上海闻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石英光纤专为光谱测量设计,具有高通量、适用波段覆盖从深紫外到近红外全波段,配置丰富的特点。采用SMA905、FC、TA等接头,可以并配合本公司光纤准直镜光纤适配器、光纤光源和其他附件可以搭建各种适合您的光谱测量,可以与各个品牌光谱仪对接。石英光纤的波长范围区分DUV,抗紫外辐照石英光纤,通过波段为190~1100 nm;UV,深紫外石英光纤,通过波段为200~1100 nm;-NIR,近红外石英光纤,通过波段为400~2500 nm;光纤的接头种类-SMA905接口,多用于光谱测量仪器设备;-FC,FC接口,多用于通讯设备-TA,直径6.35 mm不锈钢棒;-TB,直径10.0 mm不锈钢棒;-TC,直径3.2 mm不锈钢管光纤的配置直通光纤,用于光谱传输;Y形光纤,用于反射光谱测量;分叉光纤,用于多通道光谱测量;Z形光纤,用于需要参比光路的反射光谱测量;X形光纤,用于荧光或大角度反射光谱测量;定制配置,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定制复杂配置的光纤光纤的芯径和芯数上海闻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光纤标准芯径为50um,100 um,200 um,400 um,600 um,1000 um;石英光纤的纤芯数量一般有:一芯、二芯、三芯、7芯、和19芯,特殊可以定制。 抗紫外辐照石英光纤小知识一般的紫外石英光纤,在较强的紫外光照射下,经过一段时间光纤的透过率会降低,为了防止此类现象发生,我们使用特殊的光纤掺杂,经过特殊制棒工艺以及拉丝工艺,得到了一种经过紫外光长时间照射下(1d)其透过率基本不变的抗紫外辐照石英光纤,器传输波长在190nm至1100nm之间,对光谱分析具有更好的性能以及优势。
  • Nalgene 343050 圆形罐衬袋,Coex聚乙烯膜,Gamma 射线辐照
    Nalgene 343050 圆形罐衬袋,Coex聚乙烯膜,Gamma 射线辐照?专为Nalgene 圆形罐(19L-787L)设计。衬袋采用敞口平底设计,方便液体处理。是生物制药及诊断试剂混合的理想选择,一次性使用。经过Gamma 射线辐照(25-40kGy)。Coex 聚乙烯膜不合动物源成分(ADCF)。单独包装。无细胞毒,食品级。Nalgene 是大罐和配套衬袋的不二选择。USP Vl/ 新产品订货信息:Nalgene 343050 圆形罐衬袋,Coex聚乙烯膜,Gamma 射线辐照目录编号衬袋容量配套 NALGENE 罐目录编号每箱数量343050-000519L/5 Gal11100-0005, 54100-0005101343050-000728L/7.5 Gal11100-0007, 54100-000710343050-001038L/10 Gal11100-0010, 54100-001010343050-001557L/15 Gal11100-0015, 54100-000510343050-0030113L/30 Gal11100-0030, 54100-003010343050-0055208L/55 Gal11100-0055, 54100-005510343050-0080303L/80 Gal11100-0080, 54100-008010343050-0100378L/100 Gal11100-0100, 54100-010010343050-0150568L/150 Gal11100-0150, 54100-015010343050-0200757L / 200 Gal11100-0200/54100-020010* 双层衬套主箱中含有10 个单独热封包装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