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法案

仪器信息网食品法案专题为您整合食品法案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品法案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品法案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品法案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品法案话题讨论。

食品法案相关的论坛

  • 美国食品安全加强法案

    现在食品安全全世界关注,请大家看看美国的这个情况,然后反思咱们国内的情况吧。法案背景资料:2009年1月,美国花生公司布莱克利工厂生产的花生酱被沙门氏菌污染,导致9人死亡 ,引发震惊全美的“花生酱事件” ,2000多种产品因花生酱污染而被召回。当时FDA虽已确认污染来源之厂商,但碍于法规限制,必须征得涉嫌厂商的同意后,才能向社会大众宣布全面召回受污染食品,因而在第一时间告知消费者上出现延误。 “花生酱事件”发生后,公众对美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以及FDA保障食品安全的能力提出严重质疑。美国总统奥巴马事后评论说,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不但过时,而且严重危害公共健康,必须彻底进行改革。他批评FDA等机构对含有沙门氏菌的花生酱等问题食品监管不力,并表示要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运作状况作全面评估。2009年1月28日,众议员丁格尔于提出H.R.759议案,该议案拟向美国食品进口商和外国食品出口商征收年度登记费,收紧外国食品生产商的安全规定,制订原产地标签规定,以及加重对违规者的处罚;2009年3月,参议员德宾和众议员帕特南及科斯塔提出S.510和H.R.1332议案,两项议案均拟加强对国外和本土食品厂商的监督,并规定美国进口商必须证明外国供应商及进口食品符合安全规定; 2009年5月29日,据美国消费者事务部消息,美国国会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发表了一项2009食品安全加强法草案,该立法响应了过去几年高调的食品召回问题,如果正式成为法律,将赋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更多的对食品生产商开展调查、跟踪和召回不安全食品的执法权力; 2009年6月8日,众议员Dingell, John D. 首次将“美国2009食品安全加强法案(HR2749)”提交议会辩论; 2009年6月17日,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通过《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 经过3次修改之后,2009年7月30日,众议院投票表决,以283票对142票的大多数通过该法案;2009年8月3日,修改后的法案提交参议院审议,预计将在年内正式实施。2009年12月1日草案发布实施;2011年第三次修订,经过两年的实施,已经正式的成为美国的一项权威法案。

  • 【分享】美国通过食品安全法案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1月4日签署通过食品安全法案。这套新法例对在美国经营的食品公司实施多项新规定,并扩大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的职权,以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安全食品损害。新规定对各地食品生产商、出口商以及美国生产商和进口商皆有影响。议员耗时约两年审批的《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可视为《2008年消费品安全改进法》的延续。两套法例都是回应美国消费者对进口产品安全的关注而制订、修改和通过。中国内地产品是美国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下一个目标可能是药物中间体和药品,它们原本被纳入食品安全法案内,现在则成为另一份法案的主题,有机会在今年审议。

  • 印度出台最新食品安全法案

    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法案》2006在推迟5年后将于今年8月5日正式生效,在该法案的框架下该国将成立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局(FSSAI),该局有权处理国内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 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局专家组将负责制定标准以及监管食品的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以及进口环节,以确保食品健康、安全。 印度国家农业和食品分析和研究所(NAFARI)主任欧斯韦尔表示,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局将有能力更为迅速地查明食品污染的源头,因此它将更妥当地处理食品污染事件。 欧斯韦尔还表示,将要求农民实行"良好农业实践规范",以防止食品加工厂的原料遭受污染,该法案还将要求食品加工厂以及供应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遵守食品在加工、贮藏、供应、采购过程中的标准要求。 更多详情参见:http://www.foodnavigator.com/Legislation/New-food-act-to-strengthen-regulation-raise-industry-standards

  • 【分享】美国《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解读

    2011年1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DA 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FSMA),使该法案成为第111届国会第353号法律(Public Law No: 111-353)并付诸实施。这是70多年来美国对现行主要食品安全法律《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Federal Food,Drug,and Cosmetic Act,FD&C Act)的重大修订,也是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大变革。美国负责保护消费者的主要联邦管理组织有:健康和人类服务部(DHHS)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的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和动植物健康检验局(APHIS)环境保护局(EPA)。FDA负责,约占美国流通食品总量的80%。FDA监管13.6万多家注册的国内食品企业,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万多家,还监督18.9万家在FDA注册的生产、加工、包装和储存供美消费食品的境外企业。此外,FDA还与各州或地方主管机构共同管辖超过200万家的农场,大约93.5万个餐馆和机构的食品服务点,11.4万个超市、杂货店和食品批发店。

  • 印度出台最新食品安全法案

    据foodnavigator网站消息,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法案》2006在推迟5年后将于今年8月5日正式生效,在该法案的框架下该国将成立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局(FSSAI),该局有权处理国内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 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局专家组将负责制定标准以及监管食品的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以及进口环节,以确保食品健康、安全。 印度国家农业和食品分析和研究所(NAFARI)主任欧斯韦尔表示,印度食品安全与标准局将有能力更为迅速地查明食品污染的源头,因此它将更妥当地处理食品污染事件。 欧斯韦尔还表示,将要求农民实行"良好农业实践规范",以防止食品加工厂的原料遭受污染,该法案还将要求食品加工厂以及供应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遵守食品在加工、贮藏、供应、采购过程中的标准要求。原文链接:http://www.foodnavigator.com/Legislation/New-food-act-to-strengthen-regulation-raise-industry-standards

  • 【资料】奥巴马签署食品安全改革法案

    奥巴马签署食品安全改革法案 来源:新华网 Ponytest 时间:2011-1-7美国总统奥巴马1 月4 日签署国会两院通过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使之成为正式法律。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将面临70 多年来最大一次改革。这一法律强调,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应以预防为主,而不是在事件发生后补救;政府要对食品生产设备加强监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拥有强制召回权;更严格监管进口食品,食品行业对食品安全承担更多责任。自2006 年来,美国发生多起食品污染事件,对美国药管局的声誉造成沉重打击。美国国内要求改革食品安全体系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 【原创】美国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将对食品检测提出更高要求

    测试了解到,美国众议院于今(2009)年7月30日以283票对142票通过了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HR.2749: Food Safety Enhancement Act of 2009),大幅提高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之权限,以强化美国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之职能。 这项法案是由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主席韦克斯曼(Henry Waxman)与荣誉退休主席迪格尔(John Dingell)共同推动,主要在响应今年1月美国加州爆发花生酱沙门杆菌污染导致9人死亡的食物中毒事件,当时FDA虽已确认污染来源之厂商,但碍于法规限制,必须征得涉嫌厂商的同意后,才能向社会大众宣布全面回收受污染食品,因而延误告知消费者的第一时间。 在FDA新权限方面,包括给予FDA制定农场初级原料生产标准、强制回收受污染食品、扣留不安全食品、限制或禁止来自某个地区的不安全食品流通,以及就可能违规情况索取相关数据等之新权限,甚至要求FDA应发展一套能够完善追查食物污染来源的回溯系统。 在厂商规定方面,主要包括(1)修正厂商登记制度,要求所有在美国营运的食品加工商、进口商以及其它食品相关公司,必须每年就其食品加工工厂、仓库等设施向FDA注册登记,且每处设施每年必须缴付500美元的注册费;(2)增加设施查验次数,要求被被列管为高风险之设施必须至少每6至12个月接受FDA一次检查,而低风险设施则可每18个月至3年检查一次。(3)要求厂商应建立详细的食品安全计划。对于进口到美国的食品,亦需达到与国内食品生产者相同之标准,且进口商与每个境外加工和包装设备必须经过认证与定期检查,倘若相关设施之厂商或国家拒绝或阻碍FDA进行检查工作,则FDA将有权禁止该厂商或国家任何工厂或仓库之生产、加工、包装或存放食品进入美国。这就意味着,实验室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必须是由FDA认可的实验室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笔者拨打400-819-5688统一热线,向PONY测试专家进行了核实,目前测试的检测报告得到62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认,也包括美国,根据FDA要求的方法在中国内地进行检测,这样可以加快FDA检查速度,减少抽检率,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另外,在“加强法案”下,该法案还要求原产地标示,所有加工食品必须标示最后加工国家之名称,而所有非加工食品必须标示其原产地。只要FDA有理由相信某种食品是掺杂、错误标签的,就可以对食品进行行政扣留,扣留最长期限从30天增加到60天。此外,企业还需根据要求调整配方和标签。如果FDA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不能提出确切证据证明食品和饮料包装中的双酚A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美国将禁止在食品包装和容器上使用双酚A。

  • 【分享】美国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将对食品检测提出更高要求

    美国众议院于今(2009)年7月30日以283票对142票通过了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HR.2749: Food Safety Enhancement Act of 2009),大幅提高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之权限,以强化美国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之职能。 这项法案是由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主席韦克斯曼(Henry Waxman)与荣誉退休主席迪格尔(John Dingell)共同推动,主要在响应今年1月美国加州爆发花生酱沙门杆菌污染导致9人死亡的食物中毒事件,当时FDA虽已确认污染来源之厂商,但碍于法规限制,必须征得涉嫌厂商的同意后,才能向社会大众宣布全面回收受污染食品,因而延误告知消费者的第一时间。 在FDA新权限方面,包括给予FDA制定农场初级原料生产标准、强制回收受污染食品、扣留不安全食品、限制或禁止来自某个地区的不安全食品流通,以及就可能违规情况索取相关数据等之新权限,甚至要求FDA应发展一套能够完善追查食物污染来源的回溯系统。 在厂商规定方面,主要包括(1)修正厂商登记制度,要求所有在美国营运的食品加工商、进口商以及其它食品相关公司,必须每年就其食品加工工厂、仓库等设施向FDA注册登记,且每处设施每年必须缴付500美元的注册费;(2)增加设施查验次数,要求被被列管为高风险之设施必须至少每6至12个月接受FDA一次检查,而低风险设施则可每18个月至3年检查一次。(3)要求厂商应建立详细的食品安全计划。对于进口到美国的食品,亦需达到与国内食品生产者相同之标准,且进口商与每个境外加工和包装设备必须经过认证与定期检查,倘若相关设施之厂商或国家拒绝或阻碍FDA进行检查工作,则FDA将有权禁止该厂商或国家任何工厂或仓库之生产、加工、包装或存放食品进入美国。这就意味着,实验室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必须是由FDA认可的实验室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笔者拨打400-819-5688统一热线,向PONY测试专家进行了核实,目前PONY谱尼测试的检测报告得到62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认,也包括美国,根据FDA要求的方法在中国内地进行检测,这样可以加快FDA检查速度,减少抽检率,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另外,在“加强法案”下,该法案还要求原产地标示,所有加工食品必须标示最后加工国家之名称,而所有非加工食品必须标示其原产地。只要FDA有理由相信某种食品是掺杂、错误标签的,就可以对食品进行行政扣留,扣留最长期限从30天增加到60天。此外,企业还需根据要求调整配方和标签。如果FDA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不能提出确切证据证明食品和饮料包装中的双酚A不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美国将禁止在食品包装和容器上使用双酚A。

  • 【讨论】美国2009食品安全加强法案基本情况介绍

    [B] 一、法案制订背景:[/B] 2009年1月,美国花生公司布莱克利工厂生产的花生酱被沙门氏菌污染,导致9人死亡 ,引发震惊全美的“花生酱事件” ,2000多种产品因花生酱污染而被召回。当时FDA虽已确认污染来源之厂商,但碍于法规限制,必须征得涉嫌厂商的同意后,才能向社会大众宣布全面召回受污染食品,因而在第一时间告知消费者上出现延误。 “花生酱事件”发生后,公众对美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以及FDA保障食品安全的能力提出严重质疑。美国总统奥巴马事后评论说,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不但过时,而且严重危害公共健康,必须彻底进行改革。他批评FDA等机构对含有沙门氏菌的花生酱等问题食品监管不力,并表示要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运作状况作全面评估。

  • 【分享】美国FDA公布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下的第一批新规则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近日公布了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SMA)框架下的两项新规则,旨在确保美国国内的食品安全。这两项法规由奥巴马在1月签署,将于2011年7月3日生效。第一项规则为加强FDA的执行力以防止潜在的不安全食品进入商品市场。该条法规允许FDA对被确定为在不卫生或不安全条件下生产的食品进行行政扣留。而在此前,只有当FDA掌握了确实证据表明该食品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健康反应,或可能引起人类及动物的死亡时才能对食品进行扣留。从2011年7月起,FDA可对疑似掺假或错误标识的产品实行最长达30天的扣留,若有必须还可要求该食品从市场中撤除。在FDA决定是否采取没收或联邦禁令等强制性行为时,该产品将被暂时撤离市场。第二项规则要求进口商在进口食品时事先将出口国相同食品被其他国家拒绝的情况向FDA通报,包括动物饲料。新的要求将会给FDA提供更详细的食品进口信息,有助于提高FDA对目标食品的执行能力以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该新的报告要求将会根据《2002年公众健康保障和生物恐怖活动防范与应对法》(Public Health Security and Bioterrorism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Act of 2002)下的FDA来往船只预先通报系统执行。在发现具有威胁的食品时,预先通报系统能帮助FDA及时找出问题产品及其制造商,使其能及时动员对产品进行扣留,同时将对人类或动物构成风险的产品撤离市场。今年四月,FDA曾运行一网络搜索引擎,以便消费者及时获取关于召回产品的信息。同时,还首次向国会提交了年度报告,描述了FDA在保护美国食品供应所发起的活动。此次公布的两条新规则是FDA在实行新的食品安全法律过程中的新成果。此外,自规则签署后,FDA就进口和预防控制法案同业界和消费者团体召开了两次大型会议,并同其他联邦、州和国外政府达成了一致的合作关系。

  • 食药监局查处一起腌腊制品违法案件

    近日,四川省井研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在井研县研城镇查获了一起涉嫌用感官异常并有异味的鸭子肉制作成腌腊制品的食品违法案。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查处中,当场对当事人的涉嫌感官异常并有异味的鸭子肉100公斤进行了就地封存,并对该批鸭子肉进行了抽样。送样到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检测成都站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报告,鉴定结论为:感官指标,色泽灰暗,有异味臭味,不合格;挥发性盐基氮,不合格。该局在调查终结后对当事人刘某作出了罚款4万元的处罚,没收并销毁不合格鸭子肉100公斤。

  • 【转帖】美国众议院通过两项消费品安全法案

    新闻内容 美国众议院最近通过两项消费品安全法案。第H.R.1699号法案将指示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发出消费品安全标准,规定婴幼儿耐用品生产商必须:(1)就每件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已付邮资的消费者登记表格;(2)保存已登记消费者联络资料记录,以提高回收产品的成效;(3)在每件产品永久附上生产商名称、联络资料、型号名称及编号、生产日期等;(4)遵守保存记录及通报规定。这些规定将适用于供5岁以下儿童使用的耐用品。 此外,第H.R.2474号法案将提高触犯《消费品安全法》的民事罚款上限,由125万美元增至500万美元(法例生效后1年内)及1,000万美元(法例生效后第二年内)。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可根据违规的性质、情况和严重程度,决定民事罚款额。两项法案已提交参议院商务、科学和运输委员会审议。 最近传媒报道,国会议员德劳罗于9月27日提出的第H.R.3691号法案,可能于未来两个月获众议院审议,以规定儿童产品必须领有独立第三方认证。该法案建议成立食品及安全管理局,规定儿童产品须领有独立第三方认证、增加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经费及加强其回收权力,以及在立法后6个月内开始禁售含铅量超过百万分之四十(40ppm)的儿童产品。 10月18日,参议院财务委员会就食品及消费品安全事宜召开听证会。主席鲍卡斯表示,业界应提高透明度,让消费者得以识别市场上的害群之马,作出明智的购买决定。 据报道,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正准备于年底前与中国签订食品安全谅解备忘录。德劳罗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若能签订谅解备忘录,对确保进口食品安全大有帮助。 众议院监管及调查小组委员会发表进口中国食品安全报告,表示尽管中国内地的食品供应链尚未达到国际安全标准,但内地似乎很有决心避免在出口市场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因为这类事故对其「中国制造」品牌影响深远。 报告指出,若食品及药物管理局采用日本的方法,只允许某些已获中国政府颁发有关出口认证的企业出口到美国,则可大大减低与中国食品有关的安全风险。不过,美中双方必须设有电子系统,以防伪方式把这些认证传送美国当局查核。

  • 【分享】美国食品安全立法改革尘埃落定,我国输美食品将受影响

    昨天(2010年1月4日),对于美国的食品安全立法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奥巴马在白宫签署《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标志着该法案正式成为法律。奥巴马在签署该法案时用了15支笔,以凸显法案对于美国的重要性。外界一致认为《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是70年来美国在食品安全立法上做出的最为重大的变革,意义非凡。法案将赋予FDA更大的监管权力,包括检查记录,企业登记,强制召回等。对于中国的出口食品企业来说,可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需要通过第三方认证,以证明企业符合美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要求;2、每一批货物都需要提供证书,以证明该批货物是安全的;3、更加频繁受到美国FDA官员的检查,拒绝检查则产品不得输美。

  • 2011年美国主要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2011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随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开始全面实施该项法案,法案新规的出台始终贯穿于2011年。在2011年美国农业部决定对六种“非O157型大肠杆菌”采取零容忍的措施,原定2012年3月份开始实施。同样在2011年欧洲大肠杆菌疫情蔓延至美国,造成多人死亡;除大肠杆菌疫情之外美国还爆发了近20年最为严重的香瓜染李斯特菌疫情。以下是笔者总结出的2011年美国15项主要的食品安全事件。美国FDA开始部署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 随着具有历史意义的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的签署,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会着手对美国FDA的食品安全计划进行第一次综合性的改革。改革将取代原有的,FDA应对食品安全问题(已上市销售的食物掺假问题和产品标签不合格问题)的法律体系,为预防性指令。 在新的法律构架下,FDA将会更好的对食品企业行使监督权力,包括要求企业每两年对其加工设备进行注册和备案,开发新的食品安全管理方案,定期向FDA提供产品的检测数据等。 新法案对于积极实施强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程序的企业和进口商采取了较大的奖励措施。这样,即使行业中一家企业出现问题也不会对整个行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新法案的全面推出将会花费几年的时间,而等其完全发挥效力花费的时间则可能会更长。 作为现代化法案实施的第一部分,FDA将重点部署几个与强制性召回有关的新的补充性规定,该项规定被视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项重大胜利。强制召回规定是现代化法案先期生效的几个规定之一。该规定将缩短自愿性召回所花费的时间,提高召回效力,减少因召回延迟而对消费者造成的严重后果。 且按照新法案的要求,FDA将于今年4月建立一个消费者友好网站,主要用于向消费者发布有关产品召回的相关信息。而从事食品销售的商店和网点也将被要求在"突出位置"向前来购物的消费者提供产品召回信息。 虽然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实施的首要目标是避免食物污染,但这些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定将优先于其他部分的法案实施。

  • 【分享】食品包装技术法规之欧盟/美国篇

    欧盟(欧共体)关于食品包装的技术法规76/211/EEC关于统一各成员国按确定的重量或容量预包装产品的法律的理事会指令。该指令是比较实用和覆盖面广的技术法规。按确定的重量或容量,指包装或标签标示的量。范围在不小于5g或5ml,不大于10kg或10L之间。实际的量允许有误差,但有限度。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属于基本要求的范畴,由指令直接规定产品的质和量是顺理成章的。90/496/EEC和2003/120/EC关于食品营养标签的理事会指令。关于食品营养标签的理事会指令和关于90/496/EEC食品营养标签的修正案,是对营养食品的基本要求。规范的标签是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首要条件。关于一般食品标签见第五章。89/109/EEC、2002/72/EC等关于与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的理事会指令。与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主要受关注的是塑料,其次是纸。在欧盟,玻璃和金属被认为是惰性的(实际上是这方面的技术成熟)。关于与食品接触的出口包装材料,欧盟的相关法令很多。89/109/EEC提出了总体要求,其中有两个具体的转移类型,允许透过极限为60mg/1kg(60mg的任何物质、lkg的食品)。2002/72/EC的颁布,全部取代了90/128/EEC和7个修正案,并且修订了2002/17/EC,对转移采取了与89/109/EEC不同的量纲,并且特别关注与薄膜复合的材料,允许透过极限为l0mg/dm2(10mg的任何物质、1dm2的包装材料)。82/711/EEC中规定了测试方法。欧盟法令对PVC没有规定具体的转移量,但78/142/EEC规定了食品包装材料氯乙烯单体允许量为0.701mg/kg,80/766/EEC规定了检测方法。美国关于食品包装的技术法规《公示法案》(ModelLegislation)。2004年10月美国官方正式公布修订的公示法案《包装中的毒物》(Toxi-csinpackaging),该法案持有与欧共体相同的观点,规定了与欧盟94/62/EC和其修正案2004/12/EC相同的技术指标,提出了特殊的规定。鉴于重要性,摘录如下:第2条本法案认为并宣布:处理固体废弃物可能造成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的大范围的危害;包装(废弃物)占所有固体废弃物流很大的比例;在焚烧包装废弃物时,包装所含的重金属中的一部分很可能随焚烧时的飞灰散发或残留在废渣中,而后废渣在填埋场形成渗滤;铅、汞、镉和六价铬受到特殊关注是基于现有的科学和医学的理论;就减少包装废弃物的危害而论,排除包装上添加的重金属是可取的首要措施;本法案的目标旨在减少危害的同时不妨碍或阻止在包装及其辅助物的产品中广泛使用再循环材料。第4条禁令的延迟时间及对应总量。任何包装或包装辅助物中铅、镉、汞和六价铬的浓度总量不应超出以下规定:本法案生效两年后低于重量的0.06%(0.6g/kg);本法案生效三年后低于重量的0.025%(0.25g/kg);本法案生效四年后低于重量的0.01%(0.1g/kg)。  第5条玻璃形态的玻璃或陶瓷包装或包装成分,当样品预期依照美国材料试验学会(ASTM)C1606-04并依照美国EPA毒性过滤程序的测试方法和公布于SW846第3版中评估固体废料的测试方法测试时,镉的含量不超出百万分之一(1ms/ks),六价铬的含量不超出百万分之五(5mg/kg),铅的含量不超出百万分之五(5mg/kg)。在本规定中不应出现汞。美国联邦法规第21卷《食品、药物和化妆品》对关联包装的规定:食品必须在符合卫生要求的条件中包装;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必须依据良好的管理规范(GMP);与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及其组成成分必须符合要求。这两条规定了生产企业必须通过相关的认证。对于与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美国法规认为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活性物质迁移到食品是造成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因而将此类活性迁移物质定义为间接食品添加剂。美国联邦法典第21卷《食品、药物和化妆品》的第174、175、176、177、178部分(21.CFR.Part;174.175.176.177.178)对食品添加剂有详细的规定。在美国,食品包装材料主要由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管理,肉类和家禽由美国农业部(USDA)负责。

  • 2011年美国主要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2011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随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开始全面实施该项法案,法案新规的出台始终贯穿于2011年。在2011年美国农业部决定对六种“非O157型大肠杆菌”采取零容忍的措施,原定2012年3月份开始实施。同样在2011年欧洲大肠杆菌疫情蔓延至美国,造成多人死亡;除大肠杆菌疫情之外美国还爆发了近20年最为严重的香瓜染李斯特菌疫情。以下是笔者总结出的2011年美国15项主要的食品安全事件。1.美国FDA开始部署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新法案强调,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应以预防为主,而非事件发生后进行补救;政府要对食品生产设备加强监管;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拥有强制召回权;更严格监管进口食品,食品行业对食品安全承担更多责任。2.美国呼吁禁止在食品和饮料容器中添加双酚A(BPA)美国国会议员提出了一项禁止在所有食品和饮料容器中使用双酚A(BPA)的法案,法案要求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对食品饮料包装容器进行监管,给予制造商充分的时间寻求新的替代材料。FDA对允许制造商在食品和饮料容器中使用的替代物质进行审查,并根据最新的科学数据对可能存在健康风险的物质进行限制。3.美国农业部提议对肉禽制品实施“检测并扣留”的检验程序美国农业部已提议对肉禽制品实施"检测并扣留"(test-and-hold)的检验程序,此举旨在减少市场上"不安全"食品的数量。在该提议框架下,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与检查服务局(FSIS)将有权在产品测试结果被公布之前对相关产品实施扣留。4.美国FDA公布两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框架下的法规并征求公众意见5月4日FDA最新公布了两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框架下的法规,其中一项法规公布了"对供应人或动物消费的食品实施行政扣留的标准",另一项法规则要求食品进口商将出口国相关食品的被拒绝情况事先通知FDA。5.苯乙烯、甲醛等8种化学物质上美国"致癌名单"美国卫生部6月11日发布最新报告显示,政府正式将苯乙烯和其他七种化学物质列入可能导致人体患癌的物质名单。而苯乙烯广泛运用于塑料包装、一次性纸杯、食物容器和建筑材料中。6.美国FDA推出新的全球战略确保进口产品质量安全6月20日美国FDA推出新的全球战略报告《全球产品质量安全途径》,确保进口产品质量安全。报告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新形势下工作内容,即从全球化的角度开展工作,实现提升和保护美国消费者健康目的。7.美国审计总署要求FDA加强进口海产品监管美国审计总署的报告指出,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抽样计划存在多项问题,例如不会检测美国多个主要海产贸易伙伴国批准在水产养殖上使用但未获美国政府批准的药物。因此,若干海产含有未获美国政府批准使用的残留药物仍可进口到美国。鉴于此审计总署要求FDA加强进口海产品监管。8.美国环保组织担忧中国苹果汁砷含量过高呼吁FDA进行监管近日美国食品和水关注组织(F&WW)担心大量进口自中国的苹果汁砷含量过高,呼吁美国FDA制定苹果产品中砷的允许限量,同时该组织还请求FDA对进口食品加强监管。9.美国农业部拟将非O157大肠杆菌列入肉类产品检测项目美国农业部拟将大肠杆菌检测的范围扩展至非O157大肠杆菌,六大类非O157大肠杆菌包括:大肠杆菌O26、O45、O103、O111、O121、O145,美国疾控中心表示,这六大类大肠杆菌是美国三分之二大肠杆菌感染事件的元凶。10.美国爆发火鸡绞肉引发的沙门氏菌疫情 数百人感染8月份,美国爆发火鸡绞肉引发的"海德堡"沙门氏菌疫情,导致数百人感染。11.美国FDA宣布《进口食品预先申报》规定将于9月6日强制执行美国FDA在最终法规中要求进口食品或宠物食品时需提前通知,需报告遭拒绝入境国家的名称,该规定有助于美国FDA更有效地应对进口食品潜在的安全风险。12.美国香瓜引发李斯特菌疫情 致30人死亡 美国科罗拉多州霍利市延森农场的香瓜引发了李斯特菌疫情,导致30人死亡。13.美国FDA就《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针对小型企业的收费规定征求意见10月份FDA出台针对小型企业的收费规定,并就小型企业所承受的费用以及降低收费的必要性与方式征求了相关意见。14.美国一项调查称蜂蜜大多采用超滤技术而不纯正 多数来自中国据美国食品安全信息网站报道,近期该家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市场上超过四分之三的蜂蜜产品并非纯正的蜂蜜,这些假冒蜂蜜一般采用超滤技术去除了花粉,它们不符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蜂蜜质量标准。15.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为瓶装水订立DEHP含量上限美国FDA为瓶装水制定了DEHP含量上限为0.006mg/L,根据目前瓶装水制造操作法规,制造商要求必须至少每年对瓶装水产品中的DEHP含量进行检测和监控。此外,制造商还要求必要时检测水中DEHP的来源,保持至少一年一次,除非其符合CGMP(Quality Systems Approach to Pharmaceutical)法规中的水源地检测豁免。

  • 美国的食品营养标签

    美国的食品营养标签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1/201301060838_418597_1641058_3.jpg 中国即将开始强制标注"食品营养标签".实际上,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早已实施这一制度,所以有媒体把这个法规称为"迟到十年的营养标签".在评价这个规定的具体内容之前,先介绍一下美国的"营养标签与教育法案",简称NLEA. 在1990年代之前,美国的食品也不要求营养标签。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的关注,FDA开始考虑通过食品标签来实现三个目标:减少"自愿标签"的混乱;帮助公众选择健康饮食;促使食品企业改进配方,开发更健康的食品。 经过征求公众意见、公开听证讨论,FDA在1990年7月拿出了NLEA法案的初稿,当年的11月被国会通过,然后得到总统的签署从而成为法律。 标签的核心是标注哪些信息。NLEA法案要求把"膳食指南中强调并且有推荐量"或者"对公众健康有重大影响"的营养成分进行强制标注。前者比如蛋白质、脂肪等,后者比如盐和胆固醇。经过后来的修订,美国目前强制标注的有15项:总热量、来自脂肪的热量、脂肪、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胆固醇、钠、总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糖、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钙、和铁。除此以外,生产者还可以自愿标注一些其他项目,比如单与多不饱和脂肪、可溶与不可溶膳食纤维、其他维生素与矿物质等。 这是一个很全面的标注要求。根据这个标签,可以相当准确地了解一种食物在营养组成上的优势与不足。这对于公众选择食物、制定合理食谱,确实如法案的名字所说的那样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这样的标签所用的"每日参考量"是针对全体人群平均的。4岁以上的美国人群平均每天的热量摄入是2350大卡,但是不同的人所需要的热量并不相同。有许多人呼吁FDA降低热量"标准值",向容易受到高热量危害的那部分人倾斜。比如有人建议用针对老年女性的1900大卡作为热量参考值。膳食指南推荐来自脂肪的热量占总热量的30%.如果依据这个基准,那么每天的脂肪摄入量是60克。而如果采用全体人群平均的2350大卡,则是75克。 考虑到这些争议,FDA最后采用了2000大卡作为基准。各种营养成分的"推荐量"中,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和盐中有些是"健康上限",实际摄入越少越好。有一些成分推荐摄入量跟总热量有关,比如脂肪和膳食纤维;而有一些跟总热量无关,比如胆固醇和盐。为了"教育"消费者,NLEA法案还鼓励在标签后面加上"营养图谱".这个表格分2000大卡和2500大卡,分别列出"应该低于"的脂肪、饱和脂肪、盐和胆固醇的量,以及"推荐达到"的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的量。 食品生产者从来都是"投公众所好",当消费者关注食品标签的时候,生产者也就会根据它来开发产品。反式脂肪的标注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反式脂肪对健康没有价值,多了还有害。但基于食品市场的现实,FDA并没有禁用它,而是强制要求标注含量。因为消费者会追求反式脂肪含量"低"甚至"没有"的食品,食品公司就有了压力和动力去避免反式脂肪的使用。从2006年这一标注实施以来,市场上迅速出现了许多技术革新,比如低反式脂肪脂肪的氢化油工艺、高油酸的豆油等。 相比于之前"不要求标注",中国将要实施的制度当然是一大进步。不过目前的"1+4"标签只强制要求总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提供的信息还是单薄了一些。

  • 【转帖】美国革新进口食品安全法规进展迅速

    美国国会于2008年大事修订消费品安全法例,今年转移目标,致力革新食品安全法规。很可能矛头直指中国内地的食品生产商与出口商。今年6月17日,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通过《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该法案由委员会主席韦克斯曼(Henry Waxman)提出,要求所有在美国营运的食品设施和所有食品、药物及医疗器材进口商,每年向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注册及缴付注册费。法案原先建议收取1,000美元费用,但鉴于业界反映这个金额会对中小企业构成沉重负担,议员遂把费用降低至每家公司500美元。注册食品厂并须向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缴付关于重新检查和食品回收的费用。处理食品进口事宜的报关行亦须向该局注册,但毋需缴付注册费。法案另一个重要规定,是定期巡视本土和外地食品厂。高风险设施必须至少每6至12个月巡视一次,低风险设施每18个月至3年巡视一次。食品仓库至少每3至5年巡视一次。委员会加入了一项条文,允许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调整某些生产商的巡视时间表。假如某个国家的营运商或政府当局阻延巡视工作或拒绝巡视人员入境,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有权禁止在该国任何工厂或仓库生产、加工、包装或存放的食品进入美国。原产地标签方面,所有加工食品必须附有标签,显示进行最后加工的国家名称;所有非加工食品必须附有标签,显示原产地。法案也包括多项执法措施。例如,刑事罚款方面,个人提高至最多100,000美元,机构500,000美元。法案新设民事罚款,针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食品设施,并允许就违规情况持续的每一天征收最高罚款。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获得多项新权力或加强现有权力,包括强制回收受污染食品、扣留不安全食品、限制或禁止来自某个地区的不安全食品流通,及就可能违规情况索取有关记录。委员会加入新条文,规定食品及药物管理局须在2009年12月31日前评估双酚A的风险,并采取行动处理确定存在的风险。事实上,美国一些州份已立法禁止使用双酚A,今年初参众两院也提出禁止食品和饮品容器含有双酚A的法案。委员会通过的食品安全法案也包括其他多项条文,例如:推行安全计划以察悉和避免食品风险;为遵守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自愿安全指引的进口商提供快速进境安排;对食品生产商、加工商、运输公司或仓库实施可追溯规定;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只能接受来自认可化验所的化验结果;加强措施确保新婴儿奶粉安全,适合食用等。

  • 解析美国《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

    2010年7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了《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这项旨在保护消费者免受复合木制品中化学黏合剂危害的法案,确定了在全美销售和批发的刨花板、中纤板、硬木胶合板等木制品的甲醛释放限量的相关要求,其中规定的甲醛释放限量较原限量要求大幅提高。该法案已于2011年1月3日正式生效,并于今后两年内逐步实施。 美国环保署须于2013年1月1日前颁布规例,以确保产品符合上述建议中的释放标准,并须与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及其他合适的联邦政府部门协调合作,在同年7月1日前修订现行进口规例,以确保进口产品符合释放标准。届时进口木制品将全部按照新法案之规定进行检验。这必将对我国的复合木制品出口企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法案的制定基础 美国《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以加利福尼亚州现行相关法例为基础。美国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CARB)曾于2007年制定并于2008年4月通过《降低复合木制品甲醛排放的有毒物质空气传播控制措施》,要求自2009年1月1日起对在该州出售使用的硬木胶合板、刨花板以及中密度纤维板等的甲醛排放量限定要求分别由原来的0.2ppm降低为0.08ppm(胶合板)、0.3ppm降低为0.18ppm(刨花板)、0.3ppm降低为0.21ppm(中密度纤维板)等,并计划在下阶段进一步降低上述制品的甲醛排放标准。在此基础上美国家居用品联盟的官员们与美国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合作7年多的时间制定出这项《复合木制品甲醛标准法案》。其针对在美国供应、销售或制造的硬木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及碎料板等复合木制品,确立了全国甲醛释放标准。法案要求全美的家具零售商和供应商采用类似加州法律规定的甲醛标准,要求产品要具备供应链各个环节的详细文件,以证明该产品释放的气体不会超过规定的限度。

  • 【分享】澳大利亚参议院通过棕榈油标签法案

    Ausfoodnews网站消息,澳大利亚参议院于日前通过了一项食品法案修正案,该新法案要求含有棕榈油的食品包装必须明确标出成分,而不能仅仅用"植物油"来代替。法案采取联合投票的方式,由澳大利亚绿党议员Rachael Siewert与独立党议员Nick Xenophon推动继而通过,两参议员都对"棕榈油"运动表示支持。据悉,世界上棕榈油供应主要来自马来西亚与印尼,其在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成分方面也较相似。但是大量砍伐原始森林来种植棕榈树导致猩猩死亡数量增加。曾有报道,每周都有超过50只猩猩因为失去栖息地而死亡。参议员Xenophon强调了标签对于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性,同时称,每年澳大利亚消费者都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10千克棕榈油,而标记为“植物油”的产品含有2%的饱和脂肪,而棕榈油含有的饱和脂肪量高达50%。虽然该法案于上周遭到参议院委员的拒绝,但是反对者与两议员的联盟足以使澳大利亚通过新的棕榈油标签法案,并很有可能在众议院通过。澳大利亚粮食和杂货店理事会(AFGC)表示,虽然新法案中关于标签的改变会增加制造商1万至1.9万美元的额外开销,但是却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同事增加对于食品健康、营养、安全信息的了解。

  • 【分享】台湾拟加强食品追溯系统

    2011年6月13日,Asian-agribiz网站消息,鉴于此前台湾因塑化剂而引起食品恐慌风波,并导致超过9000件产品受到召回,台湾政府于近日决定改进并提高食品追溯系统,这也是台湾历史上最大力度采取措施以保证食品的安全。立法机构将通过新的法案,对在食品中添加对个人有害物质的商家采取拘留和罚款的处罚。同时也希望通过新的食品追溯系统恢复消费者的信心并对未来污染物出现做出及早应对。新系统预计将在三个月内投入使用。

  • 成都食药监局严打农村食品市场 捣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17个

    成都食药监局严打农村食品市场 捣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17个11月28日,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对该市连续开展3个月的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情况和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截至27日,成都全市共规范经营主体1161户,取缔无照经营户59个,捣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17个;查扣侵权仿冒食品数量26177公斤;查扣劣质食品数量240袋。3个月专项整治期间,全市共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和举报918件,立案查处侵权仿冒食品案件6件,食品违法案件296件,移送司法机关66件,罚没款总数363万余元。

  • 成都食药监局严打农村食品市场 捣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17个

    成都食药监局严打农村食品市场 捣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17个11月28日,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对该市连续开展3个月的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情况和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截至27日,成都全市共规范经营主体1161户,取缔无照经营户59个,捣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17个;查扣侵权仿冒食品数量26177公斤;查扣劣质食品数量240袋。3个月专项整治期间,全市共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和举报918件,立案查处侵权仿冒食品案件6件,食品违法案件296件,移送司法机关66件,罚没款总数363万余元。

  • 【分享】看看人家是如何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

    第一招:严把源头关——监管触角伸向产地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一直比较分散,按照联邦、州和地区分为3个层面监管。三级监管机构大多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采取进驻饲养场、食品生产企业等方式: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从而构成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  不过,这种监管体系由于管理权分散,近年来暴露出效率低、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诸多弊端,这也是奥巴马政府推动食品安全体系改革的原因所在。这次的新法案扩大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监管权力和职责,强调食品安全应以预防为主。根据新法案,FDA除了可以直接下令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外,还有权检查食品加工厂,以及对进口食品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尽量将食品安全的隐患消灭在端上餐桌之前。  消灭食品安全的隐患同样是英国食品标准署的基本职能之一。英国食品标准署不仅监测着市场上的各种食品,还将触角延伸到了食品产地,并且这种工作还往往是长期持续的。比如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使得大量放射性物质飘散到欧洲上空,有不少放射性物质在英国养殖绵羊的一些高地地区沉降,20多年过去了,食品标准署还一直监控着当地绵羊的情况,2009年发布的公告说还有369家农场的绵羊产品受到限制。新华网巴黎4月27日电(记者舒适)法国是世界闻名的美食大国,食品安全一直是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来,疯牛病、二恶英污染、禽流感、口蹄疫等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不断涌现,促使法国更加注重对食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 【分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公布新的食品法典

    P***测试了解到,2009年11月9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公布了新的食品法典(2009 FDA Food Code)。这为监管零售商和食品行业等服务领域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技术和法律基础,同时也是美国总统为保证食品供应安全而制定的关于全面关注公众健康的食品安全框架的关键组成部分。新法典的实施将为各级政府提供实用、科学的指导和管理,其强制性条款有助于缓减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新食品法典的重大变化包括: 新食品法典将每个条款指定为“优先内容”、“优先基金内容”或“核心内容”而取代之前版本的“关键内容”和“非关键内容”的说法,以协助业界优先实施食品安全干预措施和开展检查; 削减食品法典中纳入的需要时间和温度控制的绿叶蔬菜; 增补提高食品行业工人在食品服务和零售环境下的食品过敏源问题的要求条款; 儿童菜单选项中不允许出现未经煮熟的肉碎; 在新法典中增补了动物产品间断性烹饪的定义和标准条款,以提高上述烹饪方法的安全性; 加强或澄清了一些有关设备以及表面清洁和消毒的要求。P***测试建议广大食品企业对新的法案进行学习,以便使产品符合相关规定,同时可以通过学习美国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思路,使本企业的质量安全更上一层楼。

  • 【简讯】欧盟修改食品增补剂重金属限量标准

    日前,欧盟颁布了修改对食品内重金属污染物制定最大限量的第(EC)1881/2006号法规。该草案重新规定了对食品增补剂内的铅、汞及镉的最大限量。其中,建议所有食品增补剂内铅的最大限量为3.0 mg/kg;汞的最大限量为0.10 mg/kg;单独由或主要由干海藻或海藻派生品构成的食品增补剂内,镉的最大限量为3.0 mg/kg,其他食品增补剂内镉的最大限量拟定为1.0 mg/kg。法案预定在2009年施行。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欧美等国多次修订了重金属限量标准。如欧盟在2005年发布的(EC)78/2005法案中修订了食品中重金属限量,并于同一年在欧盟国家勒令停止销售含有硒酵母、镉、硼等多种营养素的保健品。2006到2007年,日本劳动省决定对中国输日蔬菜水果的重金属铅、砷含量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测。韩国也在2005年发布了关于中草药中农残金属限量的修正案。欧盟此次法规的修订,同样是出于对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考虑,但也提高了食品出口商的技术门槛。 国外对食品技术性标准的不断提高和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炒作势必对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为应对今年严峻的外贸形势,广大企业需自发地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加大研究力度和技术创新,关注出口市场的最新标准和要求。

  • 【转帖】欧盟修改食品增补剂重金属限量标准

    日前,欧盟颁布了修改对食品内重金属污染物制定最大限量的第(EC)1881/2006号法规。该草案重新规定了对食品增补剂内的铅、汞及镉的最大限量。其中,建议所有食品增补剂内铅的最大限量为3.0 mg/kg;汞的最大限量为0.10 mg/kg;单独由或主要由干海藻或海藻派生品构成的食品增补剂内,镉的最大限量为3.0 mg/kg,其他食品增补剂内镉的最大限量拟定为1.0 mg/kg。法案预定在2009年施行。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欧美等国多次修订了重金属限量标准。如欧盟在2005年发布的(EC)78/2005法案中修订了食品中重金属限量,并于同一年在欧盟国家勒令停止销售含有硒酵母、镉、硼等多种营养素的保健品。2006到2007年,日本劳动省决定对中国输日蔬菜水果的重金属铅、砷含量进行不定期抽样检测。韩国也在2005年发布了关于中草药中农残金属限量的修正案。欧盟此次法规的修订,同样是出于对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考虑,但也提高了食品出口商的技术门槛。  国外对食品技术性标准的不断提高和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炒作势必对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为应对今年严峻的外贸形势,广大企业需自发地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加大研究力度和技术创新,关注出口市场的最新标准和要求。

  • 【转帖】布什签署法案 加强玩具消费品安全

    【中央社╱华盛顿四日专电】 2008.08.15 07:36 am 去年夏季以来发生一连串中国制问题玩具回收实例,严重打击美国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的信心。美国国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加强消费品安全的法案,今天经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这项法案不仅制订更严格的玩具安全标准,并增加主管机关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职权与预算。 白宫发言人在一项声明中表示,法案将有助确保产品安全,也让主管机关有执法依据;「在来自更多国家、更多数量的进口商品空前地在美国贩售之际,这是一项日益困难与复杂的任务。」 法案除了几乎禁止儿童产品与玩具含铅,也禁止某些引起争议的软化塑胶可塑剂「邻苯二甲酸盐」的使用。另外,玩具厂商在销售玩具前,需经独立实验室检验产品安全无虞,一些安全标准也改为必须强制运行,如强力稀土磁铁不能脱落。 法案不仅增加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职权,也将其预算自二零一零财政年度起,由原先的八千万美元,增加至一亿一千八百万美元,之后再逐步增加至一亿三千六百万美元。 除了各州检察官将协助执法外,违反产品安全法或未据实报告产品危险的厂商,罚金也由原先的最高一百八万美元,大幅增加至一千五百万美元。 另外,消费者也可以在网上数据库中,搜索诸多消费品的问题报告与申诉抱怨。 这项法案虽来不及影响美国今年假期旺季销售的玩具,但被视为是产品安全的重要变革;美国玩具业者则希望,新的法令可以增加消费者的信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