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工业

仪器信息网食品工业专题为您整合食品工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品工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品工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品工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品工业话题讨论。

食品工业相关的资讯

  •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  2012年4月20日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我国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二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规划编制意义  我国食品工业承担着为13亿人口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重任,多年来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为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时期仍然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市场空间持续扩大、农业生产稳步发展、高新技术应用加速、新兴食品行业孕育成长、宏观环境继续改善等重大机遇,也面临着食品安全风险广泛存在、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等重大挑战和压力。因此,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食品工业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将是“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划》,总结“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十二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主要任务、重点行业和政策措施进行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部署,必将对指导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时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食品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由“十一五”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十二五”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行业发展方向与布局,政策措施,规划实施等七个部分组成。  二、规划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工作从2010年开始,历时近2年。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我们成立了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江南大学、相关行业协会等几十个单位和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对影响产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客观总结了“十一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状况,并就“十二五”时期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发展思路、具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行业发展方向等开展了重点研究并进行了大量专题调研,完成了50多万字的《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对研究报告进行了总结和提炼,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为使《规划》更加科学完善,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行业组织、企业和专家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规划》内容,形成了目前的《规划》发布文稿。应该说《规划》凝聚了行业的共识,是动员系统、行业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十一五”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实现利税10659.6亿元,增长214.0%,年均增长25.7% 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比由2005年的0.52:1提高到2010年的0.88:1。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档次更加丰富。主要食品产量稳步增长,新产品不断涌现,品种档次丰富多彩,形成了4个大类、22个中类、57个小类共计数万种食品,有效保证了13亿人口的食品消费需求。三是食品安全质量水平提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加强了各级组织领导 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发布,使食品安全有了法律保障 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趋好,产品质量稳步改善,产品总体合格率不断提高,标准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基础保障不断得到夯实。四是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升。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自主装备水平与国际差距缩小,苹果浓缩汁、生猪自动化屠宰、饮料热灌装等一批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从长期依赖进口到基本实现自主化并成套出口的跨越。五是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涌现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带动能力强的食品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稳步提高。产品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食品工业企业已有27家。六是产业布局渐趋合理。中西部地区农业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食品产业优势,东中西部食品工业产值的比值由2005年的58.3:23.1:18.6,转变为2010年的51.6:29.3:19.1。食品企业持续向主要原料产区、重点销区和重要交通物流节点集中。  但与此同时,“十一五”时期食品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仍较薄弱、食品产业链建设尚需加强、产业发展方式仍较粗放、企业组织结构亟需优化等矛盾和突出问题。  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针对“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并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食品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为目标,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保安全,着力提高创新能力,促进集聚集约发展,建设企业诚信体系,推动全产业链有效衔接,构建绿色生态、供给充足、质量安全的中国特色现代食品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遵循的原则是安全卫生,营养健康 科技支撑,创新发展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综合利用,绿色发展。  (二)发展目标  《规划》在把握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十二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在食品安全、规模效益、科技创新、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了比“十一五”时期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一是质量安全目标。食品质量安全是保障民生的根本,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的食品是食品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以及各地区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保持向好趋势。2010年,我国3800多种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抽查批次抽样合格率为94.6%,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但是,应该看到,我国食品工业“小、散、低”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小、微型企业和小作坊仍然占全行业的90%以上,部分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没有达到GMP要求或HACCP认证要求,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此,《规划》将质量安全放在首位,提出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明确要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达到GMP要求,60%以上达到HACCP认证要求,企业普遍建立诚信管理体系(CMS),同时提出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从2010年的94.6%提高到2015年的97%以上,大幅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的满意度,确保消费者吃得放心,从而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二是规模效益目标。《规划》提出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7万亿元,增长101.1%,年均增长15%左右 利税达到1.6万亿元,增长76.2%,年均增长12%。“十一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31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08.1%,年均增长25.2%。展望“十二五”时期,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食品工业仍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考虑到“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的主线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发展由偏数量的增长向更加注重质的提升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因此适当调低了“十二五”时期的预期发展速度。同时,由于“十二五”时期我国土地、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等资源要素价格仍将继续保持上涨趋势,农产品价格将稳步增长,食品工业企业的原料成本将不断提高,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因此,把“十二五”食品工业的利税年均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12%左右,比总产值增长目标低3个百分点。  三是科技创新目标。食品科技和装备水平不仅是食品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也是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十一五”时期,我国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对推动食品工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食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薄弱,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不少行业的一些关键设备和成套设备长期依赖进口。为此,《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食品工业要在食品安全控制、新型节能环保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掌握和开发一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加工核心技术和先进装备。到2015年,食品科技研发经费占食品工业产值的比例由2010年的0.4%提高到0.8%,关键设备自主化率由40%提高到50%以上,逐步改变我国食品关键装备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  四是组织结构目标。我国食品工业企业大中型企业偏少,生产集中度低,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先进产能发展不足,组织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为此,《规划》提出要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培育形成一批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具有竞争力优势的大型食品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重点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到2015年,销售收入百亿元以上的食品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型企业为支撑、小(微)型企业为基础的良性发展新格局。  五是区域布局目标。食品工业布局向原料产区、重要物资节点和产业园区集中既是大势所趋,也是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的方向。为此,《规划》提出,把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优势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东中西部食品工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并鼓励和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到2015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提高到60%左右,在全国建成数百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区。  六是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目标。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是衡量增长方式的综合性指标。我国由于耕地资源所限,农产品供给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提高资源利用率是食品工业的重要任务。同时,我国食品工业部分行业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较高,必须按照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结合行业特点,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因此,《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2015年全行业副产品综合利用率由2010年的75%提高到8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7%以上,能耗降低10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  五、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加快转型升级,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食品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把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基础上,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变。针对食品工业各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食品工业发展的七大主要任务,即: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装备研制水平、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等。这七个方面是保持我国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不可有丝毫放松的重大民生问题。因此,“十二五”期间,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始终是食品工业的首要任务。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采取综合性措施。其重点是提高重点行业准入门槛、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加强检(监)测能力建设、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和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等。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十二五”期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将是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主线。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是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培育新兴食品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等。在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方面,要引导和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支持骨干企业做强、中型企业做大、小型企业做精,规范小企业、小作坊经营。在培育新兴食品产业方面,要把握食品消费变化的趋势,加快推动传统主食品工业化,培育壮大方便食品、功能食品等产业。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要建立产业退出机制,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要求,重点在粮食加工、肉类屠宰加工、发酵、酿酒、乳制品等产能严重过剩领域,依法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依靠资源要素投入以及低成本比较优势支撑发展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破解可持续发展中的诸多难题和制约因素。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食品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也是食品质量安全重要保障。其重点是完善自主创新机制、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在完善自主创新机制方面,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建立以企业为应用主体、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技术依托的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有机衔接。在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方面,要以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自主创新为重点,努力突破大宗食用农产品加工、特色传统食品等工业化、现代化重大关键技术。  (四)提高装备研制水平  装备水平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基础。必须下大力气提升装备自主化率,提高食品工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重点是突破食品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智能控制与过程检测、节能减排、质量控制、监测与检测、安全卫生共性技术与标准等关键装备与配套技术,加快装备自主化进程。  在通用装备方面,加大开发力度。选择一批具有良好技术与产业基础的企业,重点支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关键与成套设备,建成一批国产化、智能化、成套化装备生产基地,形成具有国家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在行业专用装备方面,重点发展粮食加工、油料加工、果蔬加工、乳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禽畜屠宰加工装备和饮料制造、食品包装及食品检测与控制等装备。在包装装备方面,重点开发高速无菌灌装设备、高速吹瓶设备等。  (五)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企业是食品工业发展的根本。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重点是鼓励和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生产结构,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是加大力度在发酵、肉类屠宰加工、酿酒、水产品加工、制糖等行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规划》特别提出了发展食品工业产业集群的模式,一是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专、精、特”中小企业为配套支撑的集成融合 二是上下游企业产业链相互衔接,产业链前后贯通的集成融合。与此同时,为了发挥食品产业的集聚效应,必须加快配套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物流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设,形成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七)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手段。其重点是提升食品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等。  六、重点行业  食品工业门类较多,本着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结合食品工业行业分类的实际,《规划》提出了粮食加工业等13个重点行业的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和发展目标。这13个行业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关系国计民生、转化农产品数量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辐射能力强的行业,主要包括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肉类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果蔬加工业、饮料工业、制糖工业、酿酒工业等9个行业。二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能够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变化、符合今后食品消费需求结构升级趋势要求的行业,主要包括方便食品制造业、发酵工业、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营养与保健食品工业等4个行业。  针对食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结构与消费需求不相适应、质量安全水平不高、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原料基地建设滞后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规划》对十三个重点行业提出了下一步重点任务。  (一)粮食加工业  我国粮食加工业的重点任务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食食品加工业,积极发展饲料加工业,严格控制发展非食品用途的粮食深加工,确保口粮、饲料供给安全。实现产品系列化、多元化。到2015年,形成10个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集团 日处理稻谷200吨以上企业的产量比重提高到60%以上,日处理小麦400吨以上企业的产量比重提高到65%以上,均比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的重点任务是稳定传统大豆油生产,着力增加以国产油料为原料的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等油脂生产,大力推进以粮食加工副产物为原料的玉米油、米糠油生产,积极发展油茶籽油、核桃油、橄榄油等木本植物油生产,促进油脂品种多元化,提升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到2015年,食用植物油产量达到2440万吨,其中国产油料产油量提高到1260万吨以上 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葵籽油、米糠油、油茶籽油等植物油产量比重明显提高。淘汰油料加工落后产能2000万吨左右。  (三)肉类加工业  我国肉类加工业的重点任务是进一步调整生产结构,稳步发展猪肉、牛羊肉和禽肉加工。优化肉类食品结构,提高冷鲜肉比重,加强肉、蛋制品的精深加工,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对名优传统肉类食品资源的挖掘,推动传统肉类禽蛋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到2015年,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达到 1500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生猪屠宰产能淘汰50%以上。形成10家100亿以上的大企业集团,肉类行业前200强企业的生产和市场集中度达到80%左右。  (四)乳品加工业  我国乳品加工业的重点任务是加快乳制品工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跨地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培育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乳制品加工产能。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发展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乳制品和功能性产品,积极发展脱脂乳粉、乳清粉、干酪等市场需求量大的高品质乳制品,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乳蛋白、乳糖等产品,延长乳制品加工产业链。到2015年,乳制品产量达到2700万吨,增长15%,其中干乳制品(乳粉、炼乳、奶油、干酪素、乳糖等)产量900万吨,液体乳产量1800万吨。乳制品加工能力闲置率控制在25%以内。  (五)水产品加工业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的重点任务是积极发展精深加工,生产营养、方便、即食、优质的水产加工品 挖掘海洋产品资源,加大水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力度。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精深加工水产品,加快开发包括冷冻或冷藏分割、冷冻调理、鱼糜制品、罐头等即食、小包装和各类新型水产功能食品。到2015年,水产品加工总产量达到6000万吨以上,水产品加工率提高到45%以上,冷冻调理食品和分割小包装食品的比例占水产冷冻加工品的比例达到30%以上 培育形成年产值超20亿元、具有明显区域带动作用的水产品加工大型企业20家以上。  (六)果蔬加工业  我国果蔬加工业的重点任务是大力发展果蔬汁和果蔬罐头。大力发展浓缩果蔬汁(浓缩苹果汁除外)、非浓缩还原(NFC)果蔬汁、复合果蔬汁、果蔬汁产品主剂等果蔬汁品种,积极发展水果以及轻糖型罐头、混合罐头等产品,大力发展果蔬脱水产品和扩大速冻产品的生产规模。到2015年,果蔬汁产量达到300万吨,果蔬罐头产量超过200万吨,果蔬冷链运输量占商品果蔬总量的30%以上,水果和蔬菜的平均加工转化率超过15%和5%。  (七)饮料工业  我国饮料工业的重点任务是积极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的饮料产品。鼓励发展低热量饮料、健康营养饮料、冷藏果汁饮料、活菌型含乳饮料 规范发展特殊用途饮料和桶装饮用水,支持矿泉水企业生产规模化 大力发展茶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咖啡饮料、蔬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谷物饮料。到2015年,饮料总产量达到1.6亿吨,年均增长10%左右,产品结构更加合理,碳酸饮料、果蔬汁类饮料、包装饮用水、茶饮料、蛋白饮料、其他饮料产量的比例分别为14:15:39:13:15:3。  (八)制糖工业  我国制糖工业的重点任务是加强糖料生产规模化建设,重点稳定广西、云南、新疆、黑龙江等食糖主产区糖业生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稳步推进大集团战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普及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全面提升糖业的综合竞争力。到2015年,食糖产量达到1600万吨左右。日处理糖料能力121万吨 甘蔗糖和甜菜糖标准煤消耗分别低于5吨/百吨原料和6吨/百吨原料。  (九)方便食品制造业  我国方便食品制造业的重点任务是加快推进方便食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满足市场细分需求。重点发展冷冻冷藏、常温方便米面制品等主食食品,推进传统米面食品、杂粮和中餐菜肴的工业化。推进冷冻米面行业扩大规模,继续提高速冻食品产量,拓宽冷冻食品加工范围,鼓励营养型冷冻产品等新产品的发展。调整优化方便食品加工业布局,鼓励其更多地在中西部地区布局。到2015年,方便食品制造业产值规模达到5300亿元,形成10个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型方便食品加工企业集团。  (十)发酵工业  我国发酵工业的重点任务是努力提高非粮原料比重,减少玉米等粮食原料的消耗量。积极发展高附加值新产品,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行业专用酶制剂,适度发展发酵法生产小品种氨基酸、新型酶制剂、多元醇、功能性发酵制品等生产。继续抓好节能减排,降低能耗和水耗,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发展。到2015年,分别培育5家和10家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和50亿元的发酵工业企业集团。非粮原料所占比重由5%提高到15%左右,高附加值发酵制品比重提高到70%以上。  (十一)酿酒工业  我国酿酒工业的重点任务是依据原料禀赋,能源优势建设酿酒工业基地,优化酿酒产品结构,重视产品的差异化创新。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鼓励白酒行业通过改造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逐步增加高附加值啤酒产品比例,啤酒风味向多元化、多品种等个性化方向发展 注重葡萄酒原料基地建设,逐步实现产品品种多样化,促进高档、中档葡萄酒和佐餐酒同步发展 根据水果特性,生产半甜、甜型等不同类型的果酒产品 扩大黄酒行业干型、半干型产品产量,适度发展甜型、半甜型产品,研发适宜北方地区的创新产品。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8300亿元左右,酒类产品产量年均增速控制在5%以内,非粮原料(葡萄及其他水果)酒类产品比重提高1倍以上。  (十二)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  我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的重点任务是加快产业整合,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加快发展功能性食品添加剂,鼓励和支持天然色素、植物提取物、天然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功能性食品配料等行业的发展。重点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提高酶制剂、生物发酵制品等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提取物产品质量,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化学合成产品的纯度。到2015年,食品添加剂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产品产量达到1100万吨,形成10个具有知名品牌、产值达20-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十三)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  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的重点任务是提高食品与保健食品及其原材料生产质量和工艺水平。大力发展天然、绿色、环保、安全有效的食品、保健食品和特殊膳食食品 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营养强化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新功能的保健食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同质化等状况。到2015年,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 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百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超过50%。  七、政策措施  按照《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保障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完成,提出了8个方面的措施。一是针对不同行业发展状况,制定准入条件,规范投资行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行业合理布局。二是发挥政府对食品工业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支持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支持食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建设,支持企业生产条件改善和质量检测手段提升,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四是针对食品工业能耗物耗特点,引导企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实施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五是规范和加强食品重点行业的外资准入管理,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保障国内食品产业安全。六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建设原料基地、生产工厂等食品产业,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七是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将食品安全风险关口前移,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八是倡导适度加工,引导合理饮食,促进食品科学健康消费。  八、《规划》的亮点  《规划》的制定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把为民生作为发展的目的,坚持把食品安全摆在首位 把稳增长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大力推动食品工业调结构促转型 把促和谐作为发展的关键环节,注重产业协调和机制形成,主要有以下亮点:  (一)把食品安全作为首要考虑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精神,并作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具体行动纲领,始终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作为根本出发点和首要任务,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二)突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推进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比较艰巨。为此,《规划》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把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全面提升食品工业发展水平。  (三)推动食品全产业链有效衔接  食品产业是一个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领域的产业,产业链条较长,需要各环节的紧密配合和有效衔接。《规划》要求推动食品全产业链有效衔接,鼓励食品工业企业积极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建立从原料生产到终端消费各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促进各环节有效衔接,加快产业链间的融合。  (四)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划指标体系  规划突出强调了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从8个方面、17项指标较好地体现了今后5年食品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任务和要求。其中,把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指标都作为约束性指标给予明确,对粮食加工等13个重点食品行业的发展方向、布局和目标,规划中都有所体现。  (五)突出了诚信建设和两化融合的要求  《规划》首次对食品行业自身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要求,在条件能力建设、技术改进、标准完善、现代管理方法应用和建立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同时,首次在食品规划中将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作为行业发展的一项工作任务,提出要提升食品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六)注重规划实施的措施和政策支持  为便于《规划》组织实施,支持和保障规划任务的落实,除了明确规划指标外,还专门设置了5个任务专栏,并提出了8条政策措施。为保证《规划》取得实效,规划提出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结合规划任务与政策措施,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确保规划顺利实施,食品工业重点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的组织实施将有力地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
    发改产业[2011]3229号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有关行业协会: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加快食品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录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成就  (二)存在问题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一)国际食品工业发展趋势  (二)国内食品工业面临形势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强化食品质量安全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提高装备研制水平  (五)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七)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五、重点行业发展方向与布局  (一)粮食加工业  (二)食用植物油加工业  (三)肉类加工业  (四)乳制品工业  (五)水产品加工业  (六)果蔬加工业  (七)饮料工业  (八)制糖工业  (九)方便食品制造业  (十)发酵工业  (十一)酿酒工业  (十二)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  (十三)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  六、政策措施  (一)严格市场准入  (二)发挥政府作用  (三)推进节能减排  (四)强化安全监管  (五)维护产业安全  (六)促进境外投资  (七)提高企业诚信  (八)引导健康消费  七、规划实施
  • 数字化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长沙站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数字化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长沙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年度活动/pp  为了进一步推动食品工业供给侧改革,实施食品智能装备与信息化融合,推动湖南及中部地区农业深加工以及食品工业的产业升级,由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主办,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CFIIU)、SAP中国、滕燊嘉诚(上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控网承办,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湖南平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协办的“数字化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长沙站”会议于2018年5月23日在长沙茉莉花酒店隆重召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图片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db6939eb-3e28-4b50-8326-51b19e4c1099.jpg"//pp  来自加加、青岛啤酒、新希望、旺旺、华润怡宝、湖南湘粮、华文食品、玉峰食品、胡南阿瑞、小洋人、湖南优卓、洽洽食品、大族激光、西门子(中国)、立德激光、中商网络等百家国内知名食品企业高层与食品工业数字化专家共同探讨食品行业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之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图片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65417f67-ea3c-4ab1-aee5-d4c86b8c58b8.jpg"//pp  宁乡经开区党工委副主席、管委会主任戴中亚致欢迎辞。戴主任对与会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就宁乡经开区园区现状及优势做了详细的介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图片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b9aea618-1f5a-4309-87b9-e831b71177ac.jpg"//pp  会议由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崔林主持,并做了题为“中国食品工业及数字化现状”的发言,通过食品工业发展现状、数据采集分析、战略管理运营等方面,就食品行业的信息化路径、数字化供应链等业务模式创新、如何帮助食品行业企业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pp  SAP大中华区消费行业首席顾问孙昊发表了“新消费、新机遇,驱动企业数字化创新”的主题演讲。SAP通过6大双模数字化企业基础技术支柱为企业打造大消费产业共享数字化创新,运用SAP Leonardo支撑大消费产业共享数字化创新“数字化供应链”同时赋能“供应链响应能力”,利用数字化核心与创新系统双轮驱动赋予企业全新动能。/pp  SAP中国资深方案架构师聂兰华分享了“数字时代下的精准营销和敏捷运营”内容。SAP通过企业原始数据采集、线上线下数据整合、外部数据和第三方数据的增强,达到优化营销、优化内容和优化供应链的目的。/pp  “云时代的数字化应用变革”由滕燊嘉诚(上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陈银国演讲。滕燊嘉诚(上海)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信息化解决方案及专业服务,包括行业软件开发与应用、SAP系列产品实施与服务、企业大数据商务智能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等解决方案。基于云的经销商门户管理通过计划管理、合同管理、进销存管理和订单管理四大管理来提高效率、扩展管理渠道。/pp  绝味食品信息经理葛舟发表了“绝味食品平台战略信息化规划思考”的讲演。通过供应链系统的升级、全面新建覆盖,新零售端信息化建设以及供应链与销售端打通、海外IT服务与协同的需求的结合来满足主营业务的需求,丛业务价值链层面、品牌矩阵层面和服务系统层面实现绝味大数据的融通,结合集团需求和服务体系共享的IT需求来共同完成绝味业务发展的信息化建设。/pp  以创新、节能、绿色为主题的“如何在食品行业中打造最佳的真空技术解决方案”由派亚博销售总监黄洪波演讲。派亚博柔性化生产创新解决方案在食品行业中主要涉及开袋、高速分拣、装箱和码垛,在高速分拣中配置的海绵吸具可以抓取多种不同形状物体。/pp  来自科隆测量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的技术经理范嵘发表题为“测量仪器推动食品工业数字化变革”的演讲。通过充气冰淇淋的实例,在双弯管科式质量流量计和P& ID 控制,可精确地直接测量质量。期间还分享了质量流量计在灌装机、饮料行业混合车间、淀粉生产、蔗糖等方面的案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9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f6c664c1-ef6f-433b-a0db-61549695f49e.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与会人员参观绝味食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50.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4d232f9d-a6c5-4bf1-93d4-d6d47ccf3a5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参会人员参观优卓牧业/pp/p
  • CFIIS:互联网巨头聚焦食品工业创新
    p  中国式的电子商务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依托庞大的消费市场,以阿里巴巴和京东为代表的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从电子商务创新中迅速发展壮大,如今纵横捭阖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开始聚焦食品产业。 作为关系民生“衣、食、住、行”四大领域最为基础的一环,在满足基本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吃的好、吃的健康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的主流理念。食品产业是关系每一位国民身体健康的基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经济板块,食品产业占据了国民经济十分之一的规模,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0a6ed116-ac77-4a2e-a20f-d6ef58f3e4a7.jpg" title="12.jpg"//pp  当前,食品工业主要集中在2.0自动化阶段的提升和3.0数字化阶段的示范应用。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新的自动化技术大量应用,由此而带动的食品工业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和产品品质的稳步提高。随着以电子商务、O2O应用、共享经济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创新商业模式应用为典型特征的新经济在中国获得巨大成功,新的互联网技术、新经济模式开始在食品工业领域迅速渗透。从即将召开的CFIIS2017第二届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峰会得到的消息,阿里巴巴、京东、联想等互联网巨头将有诸多分享呈现给食品工业及其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8e0516ed-af53-4cc8-9aaf-814f343a189b.jpg" title="13.jpg"//ppstrong  新思维促进食品工业跨界融合发展/strong/pp  正在各领域稳步推进的“互联网+”战略在信息技术为典型特征的大时代背景下凸显顶层设计的大格局,食品工业领域的“互联网+”战略已经逐步显现出极强的生命力,食品工业的互联网化已经开始在各细分领域渗透,休闲食品、餐饮、生鲜等领域的互联网+创新已经成为现象级的投资热点,食品工业的互联网化创新还体现在渠道模式的颠覆性革命和生产模式的个性化定制特征。/pp  所有的这些创新都是基于互联网化的新思维与传统食品工业特征结合的产物。因此,新思维带来的行业变化是现象级、潮流式的跨界、融合的发展理念。新思维在食品工业的大量落地表明了新经济模式的旺盛生命力,加上资本和产业联合助推,食品工业诞生诸多独角兽将是大概率事件。/ppstrong  新经济助推食品工业模式创新/strong/pp  以电子商务、O2O应用、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为代表的中国式创新成为当前全球的一大亮点,在自身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在快速的助推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在食品领域,大量的外卖、订单式餐饮、订单生鲜等O2O应用雨后春笋,有力的推动了我国中央厨房领域的发展,一大批自建、第三方等中央厨房工厂投入使用,对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提高食品产品的稳定性,促进行业形成新的增长点起到了很大作用。/pp  此外,新经济模式打破传统食品销售渠道的信息不对称环节,对传统的仓储、批发、零售等环节都是革命性的影响。以三只松鼠等为代表的大批互联网化食品企业应运而生,成为食品工业领域增长最快的新生力量,并且形成鲶鱼效应,加速助推食品工业的转型升级。当然,一大批跟不上发展节奏的食品行业从业者将被迫退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e1b5de07-9ad2-4c00-8a0f-488a431618cc.jpg" title="14.jpg"//ppstrong  新技术推动食品工业生产转型升级/strong/pp  现在,在食品工厂内运行的食品装备绝大部分并为人为控制,而是软件系统在掌握生产节奏。食品机械的智能化为智能产线和智能工厂提供了可能,乐惠、中亚、普丽盛、碧海、新美星、达意隆、永创、百冠、中包公司等一大批可以实施整线的食品工业智能装备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我国食品工业整体迈向4.0时代提供了坚实的装备基础。在此基础上,诸多的信息系统和应用加速部署到食品工业的生产、仓储、物流、线上线下销售等环节,信息流的高效加快了产品流和资金流循环、快速的提升了整个生产到消费的效率。/pp  工业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通用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在食品行业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柔性生产、定制生产、智能产线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依托,以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融合为前提,以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条件,生产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对一数据信息传递所表现出的每一件产品的轨迹精准定位不仅实时反馈每一件产品的运行轨迹,而且可以将消费者地图描绘出来,成为产品决策的最直接的重要依据。/pp  新并不代表一定取代旧,新思维、新经济、新技术归根结底是一种思维和工具的创新,代表着效率的提高。我们食品工业从业者应摒弃旧时代的零和思维,用新思维、新经济和新技术来武装自己,让食品工业借助新的工具技术,适应面向未来的消费理念, 以实时、交互、借力、多赢的战略思维来审视我们自身行业发展。将于9月12至14日在长沙召开的CFIIS2017第二届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峰会上,来自阿里、京东、联想等诸多互联网巨头和伊利、加多宝、燕京、汇源、达利、劲酒、双汇、金锣、泸州老窖、加加等200多位食品企业高层,以及乐惠、中亚、普丽盛、碧海、新美星、达意隆、永创、百冠、中包公司、晓进、库卡、西门子、欧姆龙、贝加莱等500多家装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一道,探讨互联网技术与食品工业融合创新发展之路,助推食品工业全面升级!/ppbr//p
  • 跨界融合推动中国食品工业创新升级
    p  跨界融合推动中国食品工业创新升级/pp  ——第二届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峰会现场回顾/pp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从“中国制造2025”到“互联网+传统产业”,作为国家食品安全和保障民生的重要行业,食品工业的创新转型发展成为当前行业最为重要的课题。/pp  为了更好的引导食品工业企业加强智能装备、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和物流等业务的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食品安全质量追溯、社会化营销等新模式、新业态,助力食品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推动中国食品工业的创新升级,2017年9月13日-17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第二届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峰会。/pp  作为中国食品工业行业的重要活动之一,本次峰会由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主办,由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中国)食品安全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168大数据企业家联盟、湖南省商务厅商务展览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办,已经成为业界人士了解中国食品工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和平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8ecd232-3e04-48ea-994d-931b0b70903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第二届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峰会/pp  此次峰会汇聚了加多宝、汇源果汁、三元食品、燕京啤酒、青岛啤酒、正大食品、新希望乳业、皇氏乳业、汤臣倍健、加加食品等一线食品保健品企业,杭州永创、杭州中亚、普丽盛、山东碧海、晓进机械、廊坊百冠、天宇伟业、粤东机械等食品装备企业,施耐德、欧姆龙、库卡机器人、贝加菜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爱创、中商、奥威、数聚、立高、弥特、星图数据等大数据与食品安全服务商,北自所、唯智科技、今天国际等供应链企业,西安交通大学、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农产品加工所等科研机构等参加本届大会。/pp  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楚玉峰出席峰会并致辞。从食品行业、工业技术、大数据等多角度,就互联网大数据的新形势下如何推动食品工业行业加速变革发展,中国食品工业如何把握行业机遇、转型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楚玉峰指出,随着硬件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工业的智能生产也迫切需要硬件装备和软件信息更加深度的融合来提升整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水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42" height="363" title="2.jpg" style="width: 348px height: 216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af3502f1-90c8-4697-a00c-0b3f1493929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楚玉峰致辞/pp  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屈贤明做了关于中国食品工业智能制造路径探析的主题报告,从行业发展实践的角度指出了我国食品工业如何践行智能制造,给与会者带来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探讨和分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43" height="361" title="3.jpg" style="width: 372px height: 267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e3944cf0-7427-48b8-b938-84af0cda395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屈贤明发表主题演讲:中国食品工业智能制造路径探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p style="text-align: left "  strongSAP、联想、京东、华为:用大数据推动食品企业转型升级/strong/pp  本届大会汇聚了一大批专家学者, SAP中国区副总裁及行业价值工程部总经理荆伟、联想集团大数据高级总监兼首席方案架构师温天宁、京东云战略规划总监高昂、华为云BU生态解决方案总监蒋国文等在内的多名国内企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发表演讲,共同探讨如何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新形势下推动食品工业把握行业机遇和转型发展。/pp  在主题演讲环节,SAP中国区副总裁及行业价值工程部总经理荆伟发表了主题演讲——管理与技术创新,成就大消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43" height="251" title="4.jpg" style="width: 492px height: 241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81e4ef9-ce1d-4927-a0cc-f8851cdd6831.jpg"//pp  SAP中国区副总裁及行业价值工程部总经理荆伟发表主题演讲:管理与技术创新 成就大消费/pp  荆伟首先分析了中国消费习惯趋势分析,总结了当前国人消费习惯趋势6大特点:追求方便、关注健康、追求个性化、为品质买单、接受新事物、关注服务和体验等。这些消费习惯使得食品行业向高端化、健康化发展,新品替换速度也越来越快。/pp  荆伟指出,企业为适应这种消费趋势,也需要进行一些转型和变革,来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是终端和门店数字化转型,其次是渠道数字化转型,最后是设备、包材企业的模式转型与智能化。/pp  终端和门店数字化转型要求实现从“货”到“人”,需要用消费需求来驱动零售管理新趋势。企业要重视个体属性、消费属性、社交属性、团体属性、周期属性等5个消费者属性。进行消费者、商品与门店的融合 营销、活动与执行的融合 员工、消费者与互动的融合 实体、数字与体验的融合等四项融合。进行线下、线上与服务统一 商品引入、销售与敏捷供应的统一 消费者、商品与服务体验的统一等三项统一。最后通过统一的业务管理和数据管理平台建立产品、门店、消费者的标签属性匹配体系,展开与消费者的有效互动,用大数据驱动消费者的人群迁移和消费转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42" height="360" title="5.jpg" style="width: 417px height: 258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9d1d3627-d707-4b26-9edf-36a8ae5c7b0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AP中国区副总裁及行业价值工程部总经理荆伟发表主题演讲:管理与技术创新 成就大消费/pp  渠道数字化转型,要求消费品行业进行从”以产品中心”到”以客户和品牌中心”的转型,进一步了解消费者、消费习惯、消费时间、消费周期,重点开发符合消费需求的新产品、大单品。在模式上,进行渠道经销、团购、定制、粉丝运营、线上B2C 等,围绕着消费者进行产品创新和渠道创新,基于市场、地域和消费人群进行品牌策略、价格策略、地域策略、渠道伙伴策略。/pp  上游的设备与包材的模式转型,由食品行业的模式驱动,要求上游供应商必须从专注于产品的销售向专注于为客户创造业务价值的顾问式销售模式转型。目标在于通过有效的销售领导形成持续健康的销售管道,从等待销售结果转变为管理销售绩效。最终实现互连互通的智能制造,生产系统能实时与各业务环节协调。/pp  最后,荆伟表示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撑,企业得以实现业务和模式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从而成就核心竞争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43" height="364" title="6.jpg" style="width: 435px height: 302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3854972c-20ee-4955-977d-e956d749b82e.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联想大数据高级总监首席方案架构师温天宁发表主题演讲:数据智能推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pp  在上午的主题发言中,联想大数据高级总监首席方案架构师温天宁发表主题演讲“数据智能推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温天宁介绍了目前联想大数据的相关情况,大数据通过采集来自任何数据源的数据和数据格式,通过全量集成分析,来服务工业全流程,最终实现客户经营、产品创新、运营效率提升、业务模式升级。大数据服务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包括产品与营销、工厂生产、出货、销售渠道、中间商、出售、用户使用、用户服务,从而实现精准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其根本就是以用户的需求体验偏好为核心,做到真正的以用户行为来驱动企业决策生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40" height="363" title="7.jpg" style="width: 447px height: 256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9383900-8c69-4d9c-bbd8-f3632bb2b022.jpg"//pp  京东云战略规划总监高昂发表主题演讲:京东大数据及区块链技术应用实践分享/pp  京东云战略规划总监高昂发表了主题演讲“京东大数据及区块链技术应用实践分享”。作为国内第一大自营电商,京东拥有3亿用户13年积累的消费数据。京东云大数据服务面向企业客户提供包括数据的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建模、应用、展示、开放、交易等数据全生命链的服务。京东全流程追溯平台,对原材料、生产、流通、营销进行全流程追溯,可实现原料信息监测、管理监控、生产过程监控、存储监控、物流信息监控和售后反馈,全方位提升企业品牌、效率、体验和监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42" height="359" title="8.jpg" style="width: 456px height: 322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96d47f24-1334-459c-a93b-15e4a4f63b5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华为云BU生态解决方案总监蒋国文发表主题演讲:华为云助力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pp  华为云生态解决方案总监蒋国文发表了主题演讲“华为云助力食品行业数字化转型”。华为为食品领域行业提供IOT+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华为IOT为新型物联网产业提供端到端IT解决方案,点上晕为企业打造高效销售云平台,针对具备IT研发能力的客户,可在华为云提供的组建基础上自建电商,而针对不具备IT能力的客户,华为可提供电商平台+咨询定制服务。以工业4.0为基础的智能云平台,可实现接单、设计、生产(IMES库存)、制造(柔性制造)、物流(智能物流)、营销(电商)、售后(预测服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40" height="309" title="9.jpg" style="width: 418px height: 240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ae46583c-bdd8-447d-81a8-ade30121829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第二届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大会圆桌对话/pp  在第二届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大会圆桌对话环节,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振国、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孙永国、新希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林永裕、皇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谢秉锵、安徽青松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裁於孝兵等嘉宾就“食品工业的未来生产场景”这一主题,就怎样看待工业4.0,中国食品工业技术装备与国际一流还有哪些差距,中国食品工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困难在哪里,食品工业+互联网有哪些创新点这5个具体议题与圆桌对话主持人: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崔林进行了精彩的交流探讨。处在风暴现场的参会人员也都若有所思的紧盯着台上嘉宾的一举一动。/pp  strong智能制造和智能装备融合推动食品工业生产方式全面升级/strong/pp  以工业4.0为目标的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正在雨后春笋般出现,互联网技术与智能装备的迅速融合正在将智能生产变为现实,而这种智能生产不仅仅体现在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还体现在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的柔性生产、定制生产、智能产线。更重要的是,以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融合为条件,生产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对一数据信息传递所表现出的每一件产品的轨迹精准定位是工业4.0时代的典型特征。/pp  互联网技术推动的食品工业变革还体现在生产资源要素的组织上,从生产工厂的产线组织与优化到生产物料的在线调配和在线订单采购,从底层智能装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到人力资源计划的科学调配,以指数增长的互联网技术一旦进入应用,工厂生产效率也将是指数级的提升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1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deacc91a-7feb-4fe1-9c56-08d027e4066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食品工业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论坛/pp  在下午举办的中国食品工业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论坛上,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普狄工业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皇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KUKA 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廊坊百冠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食品装备工程与科学学院、施耐德电气、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天宇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对食品工业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的同步发展进行了深度探讨。/pp  在下午的专题发言日程中,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食品处易丹钦对食品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她指出,随着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的深入发展,到2020年,我国食品工业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都将稳步提升,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也将取得突出成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整个食品工业都将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下,呈现出更繁荣的景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40" height="273" title="24.jpg" style="width: 479px height: 260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f0fd0a68-698d-4fb7-b154-00151ebcb94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食品处易丹钦做《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的主题发言/pp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食品处易丹钦在会上指出,随着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的深入发展,到2020年,我国食品工业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都将稳步提升,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也将取得突出成效,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整个食品工业都将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下,呈现出更繁荣的景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43" height="289" title="23.jpg" style="width: 448px height: 250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e1b2cf75-8cc0-404c-9106-03dee1508d6b.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委员徐佳宾做《中国智能制造的前景和创新需求》的主题发言/pp  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精益管理部经理刘文得做主题为《信息化于汤臣倍健透明工厂的探索实践》主题发言。汤臣倍健历时三年耗资3亿元建设的智能化透明工厂实现了供应透明、过程透明、数据透明等三大透明,首先从供应上实现全球原料追溯,建立并开放产品生命档案,打通原料采购、收发、生产、检验、物流等信息,生产过程在线高清直播并采用MES管控,市场大数据、生产过程大数据全部透明公开化,从根本上确保产品安全,降低产品不良率,从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pp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IO 杨晓云做主题为《发酵食品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的主题发言。加加酱油则把智能化运用在了酱油酿造这一传统行业。酱油行业大量采用独立发酵装置,发酵时间长,受自然气候影响大,无法解决产品品质稳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加加酱油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数据可采集、信息可追溯,管控一体化的酱油数字化工厂,并实现智能、绿色制造发展新模式,在发酵食品行业内推广应用。/pp  加加的酱油智能制造技术方案全流程采集过程数据,监控整个生产过程,形成动力学和报表,实现无纸化记录,对物料状态评价品质追溯,实现品质提高和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加加积累足量酱油发酵批次样本量数据,通过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挖掘和优化,实现指标优化,使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酱油的稳定性和品质大大提高。发酵专家系统大样本数据分析,建立最优配方模型,控制参数预测与优化,利用LIMS系统进行产品研发,产品研发周期缩短/pp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陶飞做主题为《新IT驱动的食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探索》主题发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陶飞则从IT技术与制造技术相互融合的发展大趋势出发,宏观的介绍了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食品工业展现出一幅全景图案。/pp  上海普狄工业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副总张晴做主题为《食品行业自动化仓库解决方案》的专题发言。上海普狄则通过智能化打造的仓库,实现了食品企业的仓库密集存储和最大的空间利用。智能自动化仓库由仓库管理系统WMS、仓库自动控制系统WCS、信息识别设备、堆垛机、输送机、AGV、机器人、货架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系统采用集成化设计理念,通过信息系统技术应用、调度算法、自动识别,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底层设备通讯协议,协调各类物流设备实现自动化出入库作业。不但能实现最大化的仓储空间利用,且过程也不再像人工仓库那样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效率显著提升,降低了人力和运营成本。/pp  皇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伍云做主题为《皇氏集团华南智能制造中央工厂》的主题发言。皇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伍云通过公司不断践行智能制造的皇氏集团华南智能制造中央工厂为案例,着重介绍了乳制品行业如何通过智能制造来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pp  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行业经理俞晶做主题为《食品饮料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主题发言。欧姆龙公司作为最早为中国食品工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企业,本次大会带来了欧姆龙全新的理念、解决方案和软硬件产品,为中国的食品工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212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7867eb57-3a9e-4f6c-b21a-0adb81ca41c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智能装备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驱动食品工业高效增长圆桌对话/pp  在下午智能装备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驱动食品工业高效增长的圆桌讨论环节, KUKA 机器人有限公司快消品行业部门经理李青晓、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物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吴双、 廊坊百冠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革、西安交通大学食品装备工程与科学学院副院长彭锦峰、施耐德电气工业事业部软件业务战略市场部高级经理申红峰、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设备总监赵继峰、江苏天宇伟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永贤与主持人-e-works主编黄培博士就食品工业智能装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多项议题进行了精彩的对话。/pp  strong大数据赋能食品工业/strong/pp  下午举办的中国食品工业大数据与食品安全主题论坛于9月13日在湖南长沙落下帷幕,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聚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奥威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立高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弥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图纵横网络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知名公司进行了专题发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9.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9debb9dc-858a-4902-b34d-e6bd632bdf7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食品工业大数据与食品安全论坛/pp  本次论坛由上海中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营销事业部总监庞赫然担任嘉宾主持,8家大数据与食品安全追溯企业分享了他们在大数据与食品安全追溯方面的实践与探索。/pp  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咨询总监樊小雷发表了《SAP助力打造快消零售行业全产业链食品追溯平台》的主题演讲,他从国家关于食品安全追溯的政策、构建实用、标准、规范和共享的企业产品全过程溯源管理体系、建立支撑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系统总体架构以及建立产品溯源系统的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享。/pp  上海中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营销事业部总监庞赫然发表了《食品新零售大数据应用》的主题演讲。他分享了新零售数字营销全景架构图,提出了新零售数据全触点应用,从千人千面转变为千人千策,新零售将通过数据与商业逻辑的深度结合,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变革的全新观点。他还提出新零售中构建的消费者流程:新任、购买、粘性、口碑。/pp  上海数聚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庆华发表了《数聚助力食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演讲。陈总从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与关键、智慧企业管理框架SEMF v5、数聚BI/分析实践经验分享三方面深入浅出的分享了数聚是如何助力食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pp  珠海奥威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咨询顾问邹斌发表了《从定位到运营 如何快速构建企业大数据分析平台》的主题演讲。邹总从系统定位、产品选型、如何保证实施成功、如何持续深入优化等多方面深入分享了传统企业应该如何快速构建企业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实践思考。/pp  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部营销中心总经理尹小梅发表了《如何基于一物一码+互联网 建立食品全产业链追溯生态系统》的主题演讲。她从国家政策背景与追溯行业发展趋势、企业管控与数字营销需求、企业管控、数字营销、价值挖掘、爱创产品与解决方案、客户案例等多方面阐述了如何基于一物一码+互联网建立食品全产业链追溯生态系统的话题。/pp  杭州立高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文晓飞发表了《食品安全检测与大数据分析解决方案介绍》的主题演讲。他全面讲述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及大数据分析系统解决方案,整个解决方案是以“一个核心过程、两维管理 、六大业务领域” 为业务驱动力的方案构架,以提升集团化管理有效性、实验室检测能力为方案核心内容,以创造价值为应用目标。/pp  广州弥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佟维渤发表了《数据采集与应用助力食品企业发展》的主题演讲。他从数据来源布局设计、企业为什么需要数据、数据综合应用设计多方面进行了分享,并表示食品企业应该以合适的方式获取合理的、必要的数据,以合适的方式组织、分析数据,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用有价值的信息来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及运行效率。/pp  北京星图纵横网络科技咨询有限公司CEO 谷熠发表了《2017上半年度中国线上乳制品及非酒精即饮饮料大数据白皮书》的主题演讲,此大数据白皮书由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与星图数据联合发布。谷总从中国电商发展概况、2017H1中国线上乳制品市场大数据、2017H1中国线上非酒精即饮饮料市场大数据三方面进行了分享。/pp  圆桌对话环节参与嘉宾有:加加食品股份集团有限公司CIO杨晓云、上海汉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咨询总监樊小雷、上海数聚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庆华、上海中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红、珠海奥威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邹斌。以上嘉宾共同围绕“大数据赋能食品产业未来--赋能 变革 引领“主题进行了分享,就大数据在食品产业中的主要应用场景、各位嘉宾针对大数据在食品产业中的思考与探索、大数据能够为食品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以及食品产业如何迎接和拥抱大数据智能时代的浪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2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83d57af-bf15-4ce4-b24a-7d9a6f0ae72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大数据与食品安全论坛圆桌对话:大数据赋能食品产业未来--赋能 变革 引领/pp  大数据与食品安全论坛干货满满,不知不觉中会议已到结束时间,诸多与会者表示受益匪浅,有多家食品企业表示会后要与嘉宾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pp  让大数据更好的服务于食品企业,让更多的大数据干货与实践在行业中得到传播与分享,与大数据人、产业人共话食品产业大数据未来,是本次论坛的宗旨。期待明年的大数据与食品安全论坛能给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调味品、快消品行业带来更多的期许与干货。/pp  智能供应链助力食品工业全产业链升级/pp  在下午进行的中国食品工业智能供应链论坛上,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IBM区块链研究、上海骜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专业委员会、湖南展通物流联合体、深圳市厂家网等单位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发言。就智慧物流与物流大数据、物流供应链+区块链、智慧供应链、智能供应链合理规划纬度、现代物流在食品行业的创新发展与应用、我国食材供应链发展研、食品供应链驱动的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农产品上行物流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技术交流。/pp  本届大会汇聚行业专业人士,聚焦食品产业发展方向,解读技术发展趋势,把握新业态下的食品工业发展需求,运用“互联网+”、“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创新思维,制定出真正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新一代食品工业信息技术产业标准,真正发挥出智能制造引领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助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发展。/pp /p
  • 华测检测达安基因将受益于食品工业“十二五”
    日前,工信部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阐述了今后5年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这对食品行业而言将有怎样的影响?又蕴含了哪些投资机会?记者昨天采访了相关分析师。  □背景  强化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昨天,工信部网站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解读文章称,《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食品工业发展的七大主要任务,即: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装备研制水平、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两化融合。  《规划》还在食品安全、规模效益、科技创新、资源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了比“十一五”时期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例如《规划》将质量安全放在首位,提出要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从2010年的94.6%提高到2015年的97%以上。《规划》还提出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7万亿元,增长101.1%。  □分析  利好具备规模优势企业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认为,《规划》的出台,对食品及相关行业的影响表现在四方面:首先,食品及相关产业集中度会提高 其次,有利于转变食品工业增长方式,从根源上改变食品行业脏、小、乱、差的格局 第三,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及相关产业整体竞争力 第四,有助于食品及相关产业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双抬升。  大同证券投资顾问付永翀分析,从《规划》看,强化食品质量安全被列为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未来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将会出现大幅的提高。而从规模效益目标看,也说明未来将会更加强调企业做大做强,这将有利于目前一些已经具备很强规模优势的企业。  □策略  关注龙头和食品检测股  爱建证券食品行业分析师吴正武分析,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与小型公司相比,往往规模较大、产品过硬,行业内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规划》经过具体措施实施,改善竞争环境后,对于一些行业的龙头公司是有利的,如牛奶行业的伊利股份、光明乳业,肉制品行业的双汇发展,酒类行业如贵州茅台、五粮液等。  付永翀也认为,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其实是在变相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并有助于净化现有行业竞争环境,提升龙头企业市场整合能力与利润率前景。另外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食品检测行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看好,涉及食品检测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华测检测和达安基因等,也可以关注。  梁铭宣表示,投资者可重点投资以下几类企业。一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粮食加工、肉类屠宰加工、发酵、酿酒、乳制品的核心竞争企业将受益,比如三全食品、伊利股份。第二类高业绩增长的糖类及白酒类行业可增持。如白酒行业贵州茅台、五粮液,葡萄酒行业张裕A。  □风险  谨防突发事件拖累行业  付永翀还特别提示投资者,最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并不排除未来仍有可能出现一些突发性的事件拖累整个行业。同时食品行业作为一个消费行业,其短期机会可能比较有限,更多应关注其中长期机会。
  • CFIIS2016将呈现未来食品工业智能制造场景
    p  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峰会(CFIIS 2016)将于2016年5月26日在北京中国职工之家举办,特邀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装备企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智慧工厂、等领域的企业和专家共同探讨我国食品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该会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由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主办,(中国)食品安全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CFSTA)、食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承办,并得到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大力支持。/pp  “中国制造+互联网” 逆势崛起/pp  近年来,制造业遭遇寒流,PPI持续下滑、PMI位于荣枯线以下。根据相关调研,在制造业聚集的广东东莞,一部分企业受成本等综合压力难以支撑,一部分有国际市场的代工企业流向我国中西部或外迁东南亚,另有一些企业挣扎在微薄利润边缘。/pp  但另一方面,互联网经济却逆势崛起。当下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逐渐为业界所接受。而如何在“中国制造+互联网”上尽快取得突破,则是实现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的关键一步。为实现中国制造转型升级,2016年1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要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抓手,加快构筑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新基础,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pp  工业互联网框架下的制造业新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数字工厂、工业软件、云计算、机器人技术等将成为2016年中国制造的主旋律。/pp  互联网+食品工业深度融合已开启/pp  随着我国制造业向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驱动转型,以互联网、物联网、宽带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快速向包括食品产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广泛渗透。本次峰会的举办目的,即是为了在互联网技术与食品工业大规模深度融合已经全面开始的大背景下,更好地引导食品企业加强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和物流等业务的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食品安全质量追溯、社会化营销等新模式、新业态,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助力食品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pp  CFIIS2016将呈现未来食品工业智能制造场景/pp  为响应国务院引导和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号召,“2016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峰会”主题定为“互联网+推动食品工业智能化升级”,会议重点围绕三个方面:一是食品工业智能制造实践与方向,二是食品装备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三是大数据、互联网深度改变食品安全。此次峰会为食品工业相关单位提供最新、最前沿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及解决方案。/pp/p
  • 中国三年内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日前,由10部委联合制定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正式印发,该《指导意见》提出,将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据国家药监局消息,12月22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制定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正式印发。  《指导意见》的宗旨,是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该《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分为重要意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个部分。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加强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通过政府指导和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起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  主要目标是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诚信评价体系和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食品企业积极参与、诚信责任有效落实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运行机制。  基本原则有4条:一是坚持制度与教育宣传相结合。二是坚持企业责任与行业自律相结合。三是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四是坚持失信惩戒与诚信褒奖相结合。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共6项,一是推进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二是加快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三是加快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建设。四是诚信评价体系。五是推动诚信服务机构发展。六是开展诚信试点工作。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有六项: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统一、高效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其他9部委指导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依法实施诚信信息征集和使用共享,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监察机关对政府部门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行政监督。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诚信培训,指导企业建立诚信制度、实施国家标准,组织企业参加诚信评价活动,加强行业质量诚信宣传。  (二)严格依法行政。构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法律体系,加快制定相关规章、标准。各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据企业守法和诚信情况,实施企业分类监管,依法调整执法检查和监管重点。对严重违反食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制假售假等严重失信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实行重点监管,要依法采取限期召回产品及其他行政处罚措施,并向社会公布 行业协会要利用诚信提示、警示等方式实行诚信惩戒。  (三)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诚信信息管理网络,保障信息资源共享,实现诚信信息建设平台网络化、诚信信息内容系统化、诚信信息使用社会化。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支持企业诚信体系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源向诚信企业倾斜。  (五)加强诚信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知识培训,鼓励食品工业企业培养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人才,加快建设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食品安全和诚信管理队伍,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宣传,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推广诚信体系建设试点中好的做法,宣传和表彰诚实守信企业,营造“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 甘肃省建立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专家库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求,强化对食品工业企业技术支撑,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我省近期建立了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专家库,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23位省内外专家成为我省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专家库的首批专家。  食品的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省工信委根据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甘肃省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专家库管理办法》,对入库专家从选择的范围与条件、申请与推荐、审查与备案、服务与处罚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建立全省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专家库,有利于加强企业与专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检验检测能力。  专家库的专家将在政策咨询、技术指导、专业培训、解疑释惑、风险评估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及时为食品工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 食品工业产值逾6万亿元 成第一支柱产业
    由工信部、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举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石秀诗表示,今年1-9月,在全国工业增速下滑的情况下,食品工业仍取得21.6%的增长,实现工业总产值6.44万亿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  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工商部门共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案件6.7万件,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59件。王东峰表示,工商部门将加大食品市场治理整顿和日常监管的力度。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在年会上透露,今年质检部门继续把乳制品、酒类等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开展了对酒类等重点产品的专项监督检查,持续加大对滥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使用非食品物质加工食品的打击力度,截止到今年10月底,依法查处违规企业1700多家。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今年前三季度,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8.0%、99.6%、96.5%。去年3月“瘦肉精”专项整治以来,严厉查处违法犯罪行为,端掉非法生产“瘦肉精”黑窝点28个,收缴“瘦肉精”13吨,收缴含“瘦肉精”饲料994吨,打击成效明显。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食品及生产中过敏原快速检测法》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专家:   近期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牵头制订了《食品及生产中过敏原快速检测法》系列团体标准,包括:《食品及生产中过敏原快速检测法 第一部分:显色反应检测总蛋白》《食品及生产中过敏原快速检测法 第二部分:酶联免疫法检测牛奶成分》《食品及生产中过敏原快速检测法 第二部分:胶体金法检测牛奶成分》《食品及生产中过敏原快速检测法 第三部分:酶联免疫法检测麸质成分》《食品及生产中过敏原快速检测法 第三部分:胶体金法检测麸质成分》。   工作启动后,起草工作组按照标准制订工作程序,组织完成了团体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及编制说明(见附件2),现面向行业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时间为2023年6月2日–2023年7月1日。   请按照附件3格式填写修改意见,于2023年7月1日前反馈至我会邮箱:cnfia@vip.163.com。   附件:   1、 《食品及生产中过敏原快速检测法》系列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食品中过敏原成分检测方法第一部分 显色反应检测总蛋白.pdf    食品中过敏原成分检测方法第二部分 胶体金法检测牛奶成分.pdf    食品中过敏原成分检测方法第二部分 酶联免疫法检测牛奶成分.pdf    食品中过敏原成分检测方法第三部分 酶联免疫法检测麸质成分.pdf    食品中过敏原成分检测方法第三部分 胶体金法检测麸质成分.pdf    2、 《食品及生产中过敏原快速检测法》系列团体标准编制说明.pdf    3、《食品及生产中过敏原快速检测法》系列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docx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2023年6月2日
  • 日本ATAGO荣获“2012年食品工业技术创新奖”
    2012年6月26至28日, 2012 FiA Hi Ni China(亚洲食品配料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日本ATAGO(爱拓)作为专业的折光仪与旋光仪生产厂商盛装亮相。 日本ATAGO(爱拓)专注于食品饮料行业和制药原料行业的检测分析仪器的研发和应用工作,其产品系列非常齐全,生产各类手持式糖度计、阿贝折光仪、全自动数显折光仪、在线折光仪以及全自动旋光仪等。此次FIA食品配料展会,展示出了全线最受用户欢迎的数字盐度计、全自动折光仪、糖度计、多波长阿贝折射仪等多种检测设备,以及最新的嵌入式数显糖度计、侵入式数显糖度计等两个全新产品系列。目前正在进行火爆促销的数字式盐度计采用漏斗型传感器,电导法的测量原理,广泛的应用在食品企业、饭店、医院、学校食堂、控制出品的盐度。 今年恰逢2012 FiA Hi Ni China和2012 CPhi China 以及2012 P-MEC China同期举行,专业观众云集。在2012 CPhi China上,我们遇到很多食品添加剂和药物中间体的制药生产参展商,在现场与ATAGO取得沟通联系,交换技术心得。ATAGO各种类型的折光仪和糖度计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原料的浓度监测、糖度测定以及野外检测、生产车间检测、QC实验室质量控制、研发检测等过程中;旋光仪可应用于食品添加剂、食品香精、部分光学活性食品成分(如乳糖等)的检测,通过测试比旋光度来确保品质和产品安全。 该年度FiA 2012 盛会为食品原配料相关企业搭建高效的贸易平台,食品原配料行业龙头齐聚再度登陆上海,荣格传媒并颁发多个奖项。其中,ATAGO(爱拓)荣获&ldquo 2012年度食品工业技术创新奖仪器厂商&rdquo 称号。 荣格传媒经过来自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及用户企业的资深专家组成的独立评委团的评审决议,最终将这一年度行业大奖授予1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的28项创新产品,经过综合计算共评选出28台仪器入围,最终评选出了&ldquo 食品工业技术创新奖&rdquo 。 展会上,大部分用户都欣喜于ATAGO(爱拓)的仪器产品在易用性、智能性等方面的创新,并且在原有产品(PAL系列糖度计)上增加了很多人性化设计,对获奖仪器 在线折光PRM-100a产品有了更专业的认识。 食品饮料及制药是ATAGO爱拓最主要核心的客户群,ATAGO(爱拓)将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经验为行业客户提供更好的应用支持与服务。尤其是食品饮料及制药行业,我们将与我们的客户一起发展,建设技术服务中心等方式更好地开展业务和售后服务工作。 2012 FiA Hi Ni China 展会部分概况,期间吸引了很多新用户到展位试用爱拓中国区王先生(第一排左二)代表公司上台领奖并与其他获奖单位合影更多的产品资料请与ATAGO爱拓中国联系:www.atago-china.com 日本ATAGO (爱拓 )中国分公司 市场部2012-6-28
  • VIP客户定期上门维护“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企业行”
    广州绿百草 V I P 客户服务享受每月一次上门服务机会,免费提供仪器维护保养。2016年6月7日,广州绿百草技术工程师拜访VIP客户—— " 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 " 进行仪器维护保养服务,并提供了仪器使用和维护方面的专业培训。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一直是广州绿百草的精诚合作客户,此次拜访,除了产品维护外,主要还是进行仪器使用培训,如“ IKA均质机、摇床的使用与维护培训 ” 及“ 普兰德移液器和分液器的使用维护” 。研究所的工程师都十分认真听课,期间有任何疑惑,都积极提问。并在课后表示,受益良多。广州绿百草的VIP客户企业行服务,早就走过了曼秀雷敦、天赐、中山大学、深圳致君制药、深圳瀚宇药业、深圳瀚宇药业等大型客户,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维护服务及技术培训,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VIP客户企业行——曼秀雷顿)(VIP客户企业行——天赐)(VIP客户企业行——中山大学)想知道如何成为广州绿百草VIP客户?赶紧联系广州绿百草申请吧~十年磨一剑,广州绿百草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十个年华,始终秉持诚信、高效、公平的原则服务客户,主营业务包括色谱光谱仪器、色谱光谱耗材、实验室通用仪器、实验室通用耗材、试剂及标准品、技术支持及维修服务,与多个厂家精诚合作,竭诚为广大科学工作者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元素路径: body p img当前已输入213个字符, 您还可以输入9787个字符。 注意:前台均屏蔽动态内容中添加的所有非仪器信息网本站的超链接*标签关键字 发布动态 元素路径: body p img当前已输入213个字符, 您还可以输入9787个字符。 注意:前台均屏蔽动态内容中添加的所有非仪器信息网本站的超链接*标签关键字 发布动态
  • CFIIS2017第二届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峰会将于9月在长沙开幕
    p  当前,中国制造2025正在我国各领域稳步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绿色制造、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等各专项工程逐步开始在我国食品工业领域实施。伊利、娃哈哈、蒙牛、劲牌、加加食品等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获得国家资金扶持,对推动我国食品工业、食品装备工业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和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在不断推动更多优秀食品企业和食品装备企业进入到中国制造2025政策性创新扶持的前提下,逐步搭建起面向未来的食品工业生产、技术、装备交流的国际平台。2016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峰会得到了伊利、娃哈哈、三元食品、汇源果汁、茅台、泸州老窖、劲酒、加加食品、燕京啤酒、华润雪花啤酒、加多宝等近百家国内一线食品企业和近300家装备企业的热情参与,以“连接”为主题的峰会探讨了在信息化时代食品工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pp  我国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已经形成成熟的发展模式,成为全球范围内互联网应用的典范,而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与德国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差距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工业发展基础差、起步晚,很多领域在同步完成1.0机械化、2.0自动化以及3.0的数字化阶段。所以,引导和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成为当前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着力点。/pp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的技术正在快速应用到食品工业领域,食品工业从生产到销售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创新驱动的食品工业已经成为行业发展共识。工业机器人、食品智能装备、MES、PLM、人工智能应用、大数据分析与营销、食品安全追溯、智能供应链等日益成为食品工业的发展热点。互联网技术与食品工业大规模深度融合已经全面开始。/pp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引导食品工业企业加强智能装备、智能工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和物流等方面的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食品安全质量追溯、社会化营销等生产与物流的新模式、新业态,助力食品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我协会定于2017年9月13日-14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第二届中国食品工业互联网峰会(CFIIS 2017)和第二届中国食品工业智能装备与信息系统展览会,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程院等政府部门专家和领导、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装备、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自动化、控制软件、工业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供应链、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企业代表和专家共同探讨、展示、交流我国食品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会议主要由 “中国食品工业装备与智能制造”、“中国食品工业智能供应链”、“中国食品工业大数据与食品安全”三大主题论坛组成,同期举办第二届中国食品工业智能装备与信息系统展览会、2017中国食品餐饮博览会(商务部主办)、2017中国国际肉业博览会(商务部与法兰克福主办),本届会议及活动规模较大,预计参会人数将接近1000人。/pp/p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关于对《即食调味拌饭干制品》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
    各有关单位、专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海洋食品专业委员会牵头制订了《即食调味拌饭干制品》团体标准。工作启动后,起草工作组按照标准制订工作程序,组织完成了《即食调味拌饭干制品》团体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及编制说明(见附件2),现面向行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9月28日–2021年10月27日。请按照附件3格式填写修改意见,于2021年10月27日前反馈至我会邮箱:cnfia@vip.163.com。附件:1. 《即食调味拌饭干制品》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ji-shi-tiao-wei-ban-fan-gan-zhi-pin-tuan-ti-biao-zhun-zheng下载2. 《即食调味拌饭干制品》团体标准编制说明ji-shi-tiao-wei-ban-fan-gan-zhi-pin-tuan-ti-biao-zhun-bian下载3. 《即食调味拌饭干制品》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ji-shi-tiao-wei-ban-fan-gan-zhi-pin-tuan-ti-biao-zhun-zheng下载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2021年9月27日
  • 中柬“一带一路”食品工业联合实验室仪器捐赠仪式在柬埔寨金边举行
    2023年12月1日,中国-柬埔寨“一带一路”食品工业联合实验室-中方援助试验仪器设备捐赠签约仪式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的柬埔寨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实验室(STINL)进行。柬埔寨工业技术创新部国务秘书、内阁主任Dav Ansan、副国务秘书Kuok Fidero、保利中轻总工程师曹春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宋全厚等嘉宾出席交接仪式。此次,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向STINL移交价值250余万人民元的色谱-质谱仪、光谱-质谱联用仪、近红外光谱仪、纯水仪、微波消解仪等科研检测设备12台(套)。本次移交的关键设备均为国产高端科学仪器,代表了我国科学分析仪器行业的最新研发成果,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日后将为柬埔寨食品工艺升级优化、产品质量安全、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数据支撑。在致辞中,Dav Ansan国务秘书回顾了自2012年以来STINL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科技合作交流情况,对保利中轻及中国食品院提供的援助表示衷心感谢和高度赞赏。保利中轻总工程师曹春昱代表中方表示,很高兴看到中方援助设备和提供的技术培训能在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希望与柬方保持一如既往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双方政府的共同支持下,持续加强中柬食品工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推动中柬食品科技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随后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中方项目负责人宋全厚与柬埔寨科学技术创新国家研究院(NISTI)副院长Teng Vanndarith签订了未来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中方联合实验室负责人柯润辉与柬方STINL院长Yuk Sokunsreirout签订了质谱仪应用与维护技术支持协议。未来双方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为推动柬埔寨食品科技发展注入新动力。此次活动对于推动联合实验室建设成为中柬科学研究与合作基础平台以及中国科技力量在柬埔寨进行食品标准体系构建、技术培训、合作研究及示范工程建设的窗口,加强柬埔寨食品安全检测和研发能力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悉,自2012年起,在中国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与柬埔寨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实验室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中方在柬埔寨食品检测能力建设、联合实验室组建与运行、人员交流和技术培训方面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20年,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与柬埔寨共同建设了中国-柬埔寨食品工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此为纽带,联合实验室为两国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平台,可以共同开展食品工业相关的科研项目,两国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将有更多机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合作。
  • 我公司荣获鼎业杯2008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十大辅助设备及部件制造商
    我公司荣获鼎业杯2008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十大辅助设备及部件制造商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立项《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团体标准
    近期我会拟组织制定《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团体标准,现将立项说明如下:目的:建立一种针对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试方法,为造纸化学品生产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测技术手段,为食品接触用纸的生产企业在选择原材料和上游供应商时提供技术性参考依据,确保食品接触用纸的安全性,保障消费者健康与安全。意义及必要性:自从新修订的GB 4806.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于2022年6月30日正式发布以来,标准中新增加的氯丙醇水提取物指标受到行业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因为这个项目不仅在当前的食品接触用纸制品中检出率和不合格率都较高,而且在检测方法上也具有较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因此对于食品接触用纸制品的生产企业来说,如何做好产品中的氯丙醇含量管控、确保产品复合新修订的GB 4806.8-2022产品标准要求、保障消费者健康与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对于造纸企业来说,产品中氯丙醇的来源主要有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型湿强剂(PAE湿强剂)、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型粘缸剂(PAE型粘缸剂)、环氧氯丙烷改性松香、环氧氯丙烷改性淀粉、环氧氯丙烷改性纤维素等造纸化学品,因此确保这些造纸化学品中不含或尽量少含氯丙醇成为确保纸制品中不含或尽量少含氯丙醇的关键。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于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测试方法并没有官方检测标准,这对造纸化学品生产企业有效管控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的残留、以及造纸企业选择尽量低氯丙醇残留的造纸化学品原材料都带来巨大的挑战,也为检测机构对相关产品和原材料提供检测技术服务造成困难。因此亟需尽快建立造纸化学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检测方法标准,为造纸和造纸原材料生产企业做好各自的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效填补国内尚无造纸助剂氯丙醇检测标准的空白,为造纸和食品包装行业及相关机构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定量检测手段,并将在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合格率、引领行业发展、保障消费者健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会现就以上立项计划征求意见,如有不同意见,请于2023年7月14日前将意见及理由返回至我会邮箱:cnfia@vip.163.com到期无回复视为同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2023年6月30日
  •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果糖基转移酶获批 7种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
    p  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期发布公告称,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果糖基转移酶(又名β—果糖基转移酶)和食品添加剂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等7种扩大使用范围的品种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并通过。/pp  strong果糖基转移酶(又名β—果糖基转移酶)/strong/pp  米曲霉来源的果糖基转移酶(又名β-果糖基转移酶)申请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日本厚生劳动省允许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pp  该物质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用于生产低聚果糖。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 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1886.174-2016)。/pp  strong单,双甘油脂肪酸酯/strong/pp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表A.3所列食品类别除外)。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等允许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该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不需要限定。/pp  该物质用于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食品类别04.01.01.02)和经表面处理的新鲜蔬菜(食品类别 04.02.01.02),发挥被膜剂作用。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单,双甘油脂肪酸酯》(GB 1886.65-2015)。/pp  strongdl—酒石酸/strong/pp  dl-酒石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面糊、裹粉、煎炸粉、油炸面制品、固体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糖果(食品类别05.0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日本厚生劳动省等允许其作为酸度调节剂用于食品。/pp  该物质作为酸度调节剂用于糖果(食品类别05.02),调节产品的口味。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dl-酒石酸》(GB 1886.42-2015)。/pp  strong可溶性大豆多糖/strong/pp  可溶性大豆多糖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脂肪类甜品、冷冻饮品、大米制品、小麦粉制品、淀粉制品、方便米面制品、冷冻米面制品、焙烤食品、饮料类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配制酒(食品类别15.02)。日本厚生劳动省允许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pp  该物质作为增稠剂、乳化剂用于配制酒(食品类别15.02),调节产品的口感。其质量规格应执行《可溶性大豆多糖》(LS/T 3301-2005)。/pp  strong亮蓝/strong/pp  亮蓝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果酱、凉果类、加工坚果与籽类、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调味糖浆、饮料类、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食品类别04.03.02.03)。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等允许其作为着色剂用于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该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6mg/kg bw。/pp  该物质作为着色剂用于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食品类别04.03.02.03),调节产品的色泽。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 亮蓝》(GB 1886.217-2016)。/pp  strong磷酸/strong/pp  磷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乳及乳制品、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冷冻饮品、小麦粉及其制品、杂粮粉、食用淀粉、焙烤食品、预制肉制品、水产品罐头、调味糖浆、固体复合调味料、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饮料类、果冻、膨化食品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食品类别13.01.03)。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等允许其作为酸度调节剂用于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该物质的最大容许摄入量为70 mg/kg bw。/pp  该物质作为酸度调节剂用于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食品类别13.01.03),调节产品的口味。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 磷酸》(GB 1886.15-2015)。/pp  strong柠檬黄/strong/pp  柠檬黄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冷冻饮品、果酱、凉果类、加工坚果与籽类、饮料类、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食品类别04.03.02.03)。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等允许其作为着色剂用于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该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10 mg/kg bw。/pp  该物质作为着色剂用于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食品类别04.03.02.03),调节产品的色泽。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GB 4481.1-2010)。/pp  strong乳酸链球菌素/strong/pp  乳酸链球菌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允许用于乳及乳制品、杂粮罐头、预制肉制品、熟肉制品、熟制水产品、蛋制品、醋、酱油、酱及酱制品、复合调味料、饮料类等食品类别,本次申请其使用范围扩大到腌渍的蔬菜(食品类别04.02.02.03)、加工食用菌和藻类(食品类别04.03.02)、面包(食品类别07.01)、糕点(食品类别07.02)。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委员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标准局、日本厚生劳动省等允许其作为防腐剂用于食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评估结果,该物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为2mg/kg bw。/pp  该物质作为防腐剂用于腌渍的蔬菜(食品类别04.02.02.03)、加工食用菌和藻类(食品类别04.03.02)、面包(食品类别07.01)、糕点(食品类别07.02),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其质量规格应执行《食品添加剂 乳酸链球菌素》(GB 1886.231-2016)。/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日期:2018-03-19/p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调味品(食醋)感官品评导则 》《调味品(酱油)感官品评导则 》二项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专家:近期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牵头制订了《调味品(食醋)感官品评导则 》《调味品(酱油)感官品评导则 》二项团体标准。工作启动后,起草工作组按照标准制订工作程序,组织完成了《调味品(食醋)感官品评导则 》《调味品(酱油)感官品评导则 》二项团体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见附件),现面向行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24年4月2日–2024年5月1日。请按照附件3格式填写修改意见,于2024年5月1日前反馈至我会邮箱:cnfia@vip.163.com。附件:1、 《调味品(食醋)感官品评导则》(征求意见) 下载2、 《调味品(食醋)感官品评导则》意见反馈表 下载3、 《调味品(酱油)感官品评导则》(征求意见) 下载4、 《调味品(酱油)感官品评导则》意见反馈表 下载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2024年4月2日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关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符合性声明要求》团体标准立项计划征求意见的通知
    近期我会拟组织制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符合性声明要求》团体标准,现将立项说明如下:目的:帮助供应链上下游更好的理解食品接触用油墨的符合性申明的通用及特定要求并将之有效传递,以指导行业做好食品接触用油墨的合规和安全评估工作,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意义及必要性:食品接触用材料及制品用油墨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添加颜料、助剂、连接树脂和溶剂等多种化学品,由多级供应商生产,是食品包装安全的重要关注点。保证食品接触用油墨的合规性需要实现从上游化学品原料供应商、向中间油墨生产企业和下游食品包装成型品企业甚至食品企业,有效的传递符合性声明,需要有明确的、针对性的文件予以规范。而现阶段,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油墨标准缺失,因此行业亟待相应团体标准用来指导和规范符合性声明的撰写和传递。本标准的制定意在作为食品接触用油墨的符合性声明的框架性、通用指引,标准中将明确食品接触用油墨的符合性声明要求,也可为后期其他材质指南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我会现就以上立项计划征求意见,如有不同意见,请于2023年3月17日前将意见及理由返回至我会邮箱:cnfia@vip.163.com到期无回复视为同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2023年3月2日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关于《绵甜柔雅型白酒》团体标准立项计划征求意见的通知
    关于《绵甜柔雅型白酒》团体标准立项计划征求意见的通知近期我会拟组织制定《绵甜柔雅型白酒》团体标准,现将立项说明如下: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饮用场景和饮酒频率的不断变化,以及对白酒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在白酒感官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白酒风格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入口柔和、醇和自然、绵甜爽净、回味怡畅、体感轻松、饮后身体负担小的白酒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绵甜柔雅型白酒是以优质粮谷为原料,以优质大曲等为糖化发酵剂,经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不添加任何化学合成的的外源性呈香呈色呈味物质,具有以粮香、窖香、陈香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白酒。目前现有的推荐性白酒质量技术国家标准仅对相应产品的感官、酒精度、总酸和总酯等参数进行规定,在产品原料、特征理化指标、风味组分和感官品质等方面无法体现绵甜柔雅型白酒的独特工艺、产品特点及质量要求。因此,为科学组织指导绵甜柔雅型白酒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有必要制定《绵甜柔雅型白酒》产品团体标准。我会现就以上立项计划征求意见,如有不同意见,请于2023年5月31日前将意见及理由返回至我会邮箱:cnfia@vip.163.com到期无回复视为同意。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2023年5月16日
  • 吉大• 小天鹅荣获慧聪网 “鼎业杯”2008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十大评选中获得十佳称号
    在2009年9月16日结束的慧聪网“鼎业杯2008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十大评选”活动中,我公司荣获十佳称号。 在近百家参选单位中长春吉大• 小天鹅凭借其超群的技术水平和卓越的实力脱颖而出,通过层层筛选,最后被专家评选为“鼎业杯2008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十大辅助设备及部件制造商”奖。
  • 福斯动态 | 在线新品首秀美国、意大利食品工业展
    福斯10月全新推出的MeatMaster&trade Flex肉类在线分析设备,于当月在美国芝加哥的Process Expo和意大利帕尔马的Cibus Tec两个大型肉类行业展会上进行展出。这是MeatMaster&trade Flex首次亮相,在FOSS展台吸引了众多当地肉企咨询,开场当天上午即达成第一份合作意向。我认为MeatMaster&trade Flex在中小型的肉类生产商中有很大的潜力。很多小型加工企业生产空间极为有限,因此灵活的MeatMaster&trade Flex为他们提供了实现在线分析的新选择。原来他们只能通过实验室仪器FoodScan&trade 来控制需要的参数,现在有了MeatMaster&trade Flex,可以灵活适配更小的生产空间和生产线,100%扫描全部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帮助他们显著改善生产工艺从而获得更高利润和优质产品。在CibusTec的第一个上午,我们已与一个当地客户达成合作意向。Davide Manfrin福斯意大利肉类工业销售经理全新的MeatMaster&trade Flex,采用在线X射线技术实时监控产品中的脂肪、水分、蛋白质和重量参数,通过有效管理产品中的脂肪和脂肪混合物来优化质量和收益。同时检测异物,包括金属和骨头;机身整体设计更紧凑灵活,可轻松移动至任何需要的地方。为中小型肉类加工企业提供了如量身定做般的在线控制分析解决方案。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安东帕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发酵院”)与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东帕”),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于2018年8月16日隆重举行,正式揭牌成立。会议伊始,发酵院领导致欢迎辞,介绍了发酵院的整体概括、业务范围等,发酵院拥有国家级食品工业领域的标准研究制定和监督检验研究中心—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和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并介绍了发酵院与安东帕的已开展的长期有效的相关技术合作,并取得了良好合作成绩。发酵院拥有安东帕最老的密度计之一DMA 58,是我们的老用户,也同时拥有新款密度计和酒精度分析仪。 会议介绍了国内外拉曼光谱在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和国内标准制定的情况,针对国内食品工业领域的快速检测应用的方向结合拉曼光谱的特点,双方讨论初步确定了发酵元-安东帕拉曼光谱联合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如开展食品中污染物、非法添加剂、食品掺伪等快速检测标准化研究等。双方举行了揭牌仪式,正式成立拉曼光谱联合实验室,为更好推动拉曼光谱在食品快速检测领域的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也标志双方技术合作迈上新台阶。安东帕的便携式 Cora 拉曼光谱仪可以用于分析实验室的未知物质鉴别,可以重复测量液体、凝胶、固体或粉末。 Cora 5X00 兼具台式仪器的性能和小尺寸的便携性,Cora 7X00系列专为工业和学术研究应用而设计。应用领域除食品以外,还可用于制药、环境、鉴定、化学、刑侦、珠宝鉴定等。 在食品科学等行业,拉曼光谱技术与安东帕的拳头产品流变仪联用,可用来研究复合体系的流变性和拉曼光谱变化、聚合物粘弹性特征与分子结构等。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创建于1955年2月,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从事食品、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赢得了广泛赞誉,同时也是安东帕密度计的忠实用户,拥有安东帕最老的密度计之一DMA 58,和最新款的酒精度分析仪。安东帕是高品质测量和分析仪器的全球领导者,产品涵盖密度计、拉曼光谱、微波消解/合成仪、旋/折光仪、黏度计、流变仪、馏程分析仪、闪点测试仪、X-射线结构分析、固体表面电位分析仪、表面力学性能测试仪、在线分析检测仪表、颗粒特性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和固体材料直接表征等。 2018年,康塔仪器成为安东帕集团旗下第七家新的子公司。并入安东帕的表征测量事业部,产品涵盖领域如比表面测量、孔隙度、孔径分布、物理/化学吸附、粒度分析等。
  • 食品安全——敢问路在何方
    2011年12月18日, “中国食品安全链式防控技术与管理年会”在山东烟台召开。该会议由中国食品杂志社、中国国门时报主办,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协办,烟台市人民政府、潍坊市人民政府、聊城市人民政府对该会议的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来自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工商总局的领导,中国食品科学学会、中国检科院的专家,以及知名食品企业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共吸引300名食品及相关行业代表参加,“我要测”作为会议的特邀媒体亦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现场  我国食品工业及食品贸易发展迅猛  会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志祥先生对2011年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环境与趋势进行了分析。据张志祥先生介绍,2011年,中国食品工业增长较快,规模继续扩大。据统计,今年1-9月份规模以上企业超过3.1万家,从业人员近650万,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55500亿元,同比增长31%,按此增招比例预测,2011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预计达到7万亿元。专家预测,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7万亿元,利税达到1.6万亿元。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据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处长汤得良先生介绍,1980年全球进出口食品贸易总额4577亿美元,2009年全球进出口食品贸易总额20009亿美元;1980年中国进出口食品贸易总额63亿美元,2009年中国进出口食品贸易总额806亿美元;2010年中国进出口食品贸易总额1208亿美元,同比增长32.2%。29年间,全球食品贸易增长幅度5倍,平均年增长率为5.7%,而中国增长食品贸易增长幅度13.5倍,平均年增长率为9.4%。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虽然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迅猛,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1)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2)食源性疾病和群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较多;(3)食品质量不合格,不达标问题比较突出,食品安全隐患大量存在;(4)食品保健品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比较严重;(5)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经常发生。  中国检科院综合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仲维科先生分析了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生产链加长,而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又不能很快改变;(2)我国的“食品文化”是造成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另一个原因;(3)对于食品安全,科学发明没有用到正道上;(4)监管模式很难做到无缝连接和经营者的道德缺失。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昃向君先生介绍,该挑战包含3个方面:(1)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普遍落后、实用性不强、缺少技术性数据等问题的制约。(2)官方实验室检测能力及快速检测方法落后: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增长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长不适应,实验室缺乏快速分析手段;缺乏对掺假食品的系统监测数据及检测鉴定技术。(3)企业自身的认识与诚信不同:部分企业唯利是图、不讲诚信,把不该用于食品的物质加入食品,把违禁药物用于农牧生产。  食品如何实现真正的“安全”  对于进出口贸易的食品安全,昃向君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政府监管部门应提前介入,密切关注国外法规动态;认真研究国外法规标准,适时反制;参照并完善我国标准。进出口企业重视国外法规标准、重视食品质量、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同时,诚实守信。  而仲维科先生则认为,由于“检测标准不可能包括所有项目,并且检测项目永远落后于实际污染情况”等原因,再完善标准和检测也解决不了食品安全。其给出的结论是,“食品安全不是测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张志祥先生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处长汤得良先生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昃向君先生中国检科院综合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仲维科先生
  •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罐头分技术委员会发布《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等两项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
    附件:1、《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2、《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3、《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表4、《罐头食品代号》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5、《罐头食品代号》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6、《罐头食品代号》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表
  • 工信部将建食品企业“黑名单”
    6月14日举行的全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交流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安全和诚信将是“十二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关键词。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食品工业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年底,已占全国工业产值比重的9.1%,但也正是在过去的几年间,三聚氰胺等事件频繁敲响食品安全警钟。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介绍说,我国食品工业的特点是,产业集约化水平低,小微型企业和小作坊占全行业90%左右 食品质量标准、安全监管机制、监测能力都有待提高 少数食品生产者道德缺失,不讲诚信,成为行业发展的害群之马。  在朱宏任看来,这些都是未来食品工业亟待破解的重点,所以“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是提质量,保安全,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推进食品行业构建诚信体系。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在乳制品、肉制品、饮料、罐头、调味品、葡萄酒等6个食品行业开展企业诚信建设工作,特别是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要100%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朱宏任说,工信部推动食品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已经两年多,但部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要从被动的“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还有距离。另外,社会和监管部门对企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措施力度还不够。  工信部要求,今年所有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全部要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另外,还将组织编写方便面、植物油等行业诚信管理的标准。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企业“黑名单”制度,实施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推出机制,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 未来5年我国将制订完善1000项食品标准
    新华社北京电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1月12日公布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使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人民群众对食品满意度显著提高。  《规划》在明确2015年我国食品行业一系列量化发展目标的同时,提出强化安全监管,加大对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的支持,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食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食品标准体系建设。  为此,《规划》要求按照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需要,配备适用的检验检测设备,特别要加强基层相关部门检(监)测能力建设,支持食品安全检验设备自主化,推进我国检验设备产业化发展 配备与培训符合要求的检测专业人员,保障各监管部门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构的检测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等经费。  为维护食品产业安全,《规划》要求严格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项目核准有关规定,做好外资并购境内重要农产品企业安全审查工作。依法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保护国内食品产业安全。  在分析我国国内食品工业面临的形势时,《规划》强调,食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随着食品相关领域认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检测技术和医学的发展,农药兽药残留、抗生素以及非法添加物等物质的危害性研究的深入,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不断被认知 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使食品安全风险增大,使得越来越多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时有发生,对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能力、检验检测技术和监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规划》确定食品工业要把“安全、优质、营养、健康、方便”作为发展方向,强化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理,提高食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倡导适度加工,改变片面追求“精、深”加工的生产模式,保护食品的有效营养成分,引导健康消费。  根据《规划》,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3万亿元,增长100%,年均增长15% 利税达到1.88万亿元,增长75%,年均增长12%。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5:1。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食品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提高60%左右,全国建成数百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食品产业园区。
  • 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初步建立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31个省级、218个地市级食品污染物监测点和312个县级食源性疾病监测点组成的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上述数字,是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近日通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阶段性进展时透露的。  这位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已扩大到138个主要大中城市,监测种类达到6大类101个品种,监测指标86项 对外公布了5130家符合资质的食品安全检验机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区域分中心的组建工作也在积极推进。此外,有关部门建立了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编制了农产品、食品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建设规划。  这位负责人介绍,2010年以来,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是加快了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国务院推进了《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制修订工作 各部门发布了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许可和监管部门的规章10余件以及一批规范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清理完善以及新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5项。  二是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行业发展。建立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发布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公布实施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等行业标准,开展了乳制品和肉类加工行业的诚信企业试点建设工作。  此外,我国还组织编制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粮食、马铃薯、生猪屠宰、肉类加工业等行业的发展规划 在上海、大连等10个城市开展了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 组建了食品行业专家库,建立了月份运行监测和信息通报制度。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