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复旦大学学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PhD,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科学仪器的智能制造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科学技术问题

阅读TA的文章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南开大学张新星质谱研究成果:微液滴活化转化CO2新策略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1/29 09:58:32
导读: 南开大学张新星研究员团队利用微液滴化学的独特性质,在无需任何催化剂的前提下,还原了五氟碘苯,使其生成阴离子自由基,并与二氧化碳反应,快速生成五氟苯甲酸。

  近日,南开大学张新星研究员团队利用微液滴化学的独特性质,在无需任何催化剂的前提下,还原了五氟碘苯(C6F5I),使其生成阴离子自由基(C6F5I•-),并与CO2反应,快速生成五氟苯甲酸(C6F5CO2H)。该工作发表在近期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杂志上。

1.jpg

  近年来,微液滴化学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现有报道为微液滴气液界面存在的极高电场(109 V/m)提供了证据,该电场可以撕裂氢氧根,生成羟基自由基和自由电子,该电子使某些物质发生自发的还原反应。在本研究中,该团队在手套箱中将C6F5I的水溶液喷洒成微液滴,并用质谱检测到了还原产物C6F5I•-。相同的实验在大气中无法重复,可见C6F5I•-十分不稳定,在大气中无法存活。实验装置如图1a所示。图1b展示了微液滴中C6F5I自发地被还原成C6F5I•-,以及C-I键断裂后形成的C6F5-峰。图1c和1d给出了不同反应时间和不同浓度对I[C6F5-]/I[C6F5I•-]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越长、浓度越低越有利于生成C6F5I•-,证明了微液滴效应决定了C6F5I•-的生成。

2.jpg

  图1. 利用微液滴研究C6F5I自发还原

  一般来说,带有芳环的阴离子自由基,其多余的电子通常占据在π*反键轨道上,然而C6F5I•-却十分奇特。团队通过DFT计算和真空阴离子光电子能谱技术,证实C6F5I•-多余的电子在C-I键的σ*反键轨道上,这个电子弱化拉长了C-I键,使得其更容易断裂,生成C6F5-离子,为后续与CO2的反应提供了机会。图2a展示了以CO2作为鞘气,观察到五氟苯甲酸根(C6F5CO2-)的质谱峰。DFT计算表明,由于C6F5-的HOMO与CO2的LUMO对称性匹配,该反应是个无势垒的反应。图2c总结了本研究的总体策略。

3.jpg

  图2. C6F5I-固定CO2研究

  南开大学研究生陈欢、王瑞靖为本文第一、第二作者,南开大学本科生徐缙恒为本文第三作者、南开大学研究生苑旭、张冬梅为本文第四、第五作者。南开大学张新星研究员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Kit Bowen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张新星团队进行了所有的质谱和理论计算工作,Bowen团队进行了光电子能谱的测量。

  Spontaneous Reduction by One Electron on Water Micro-droplets Facilitates Direct Carboxylation with CO2Huan Chen (陈欢), Ruijing Wang (王瑞靖), Jinheng Xu (徐缙恒), Xu Yuan (苑旭), Dongmei Zhang (张冬梅), Zhaoguo Zhu (朱兆国), Mary Marshall, Kit Bowen*, and Xinxing Zhang (张新星)*J. Am. Chem. Soc., 2023, DOI: 10.1021/jacs.2c12731

张新星团队介绍:https://www.x-mol.com/groups/zhangxinxing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南开大学张新星研究员

总阅读量 7693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