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复旦大学学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PhD,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科学仪器的智能制造等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科学技术问题

阅读TA的文章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南开大学张新星质谱团队新成果:揭示隐藏雾霾成因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11/29 10:31:26
导读: 在本研究中,通过使用独特的FIDI-MS技术,该团队通过对气液界面所处环境的气体氛围的精确控制,研究了UVA引发的二氧化硫在气液界面处的光氧化化学。

二氧化硫氧化产生硫酸是大气化学中的关键过程,这是因为硫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同时由于其具有高吸湿性,也是有效的云凝结核,能够形成云雾从而进一步影响空气质量、人类健康和气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华北地区雾霾成分的很大特点之一在于其含有质量分数极大的硫酸根。尽管已有大量旨在了解硫酸根形成原因的研究,但在雾霾中观测到的硫酸根浓度和现存所有的模拟值加合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这表明雾霾中仍存在有未知的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根的途径。

近日,南开大学张新星研究员课题组(实验部分)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Joseph Francisco教授课题组(理论部分)通过新型质谱技术与MRCI-QM/MM理论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发现二氧化硫在气液界面处可以吸收UVA光子,以自旋禁阻的方式跃迁到其三线态,然后与氧气和水反应,并快速形成硫酸根。这一交叉了分析化学、量子化学和大气化学的综合发现填补了对二氧化硫激发态氧化化学反应认知的空白,说明在气液界面处太阳光引起的二氧化硫的光化学氧化可能是雾霾中硫酸根的重要来源。该工作发表在近期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杂志上。

截屏2022-11-29 上午10.25.26.png

在过去几年里,对新的大气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根机制的探索仍在继续。硫酸根的形成过去被认为主要是均相反应,然而,为了平衡模型中和观测到的硫酸根质量的差异,二氧化硫多相氧化的重要性已逐渐被意识到,二氧化硫的氧化需要某些氧化性物质(如二氧化氮)和催化性物质(如过渡金属离子或黑碳)。二氧化硫的光化学在大气中也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单线态基态的二氧化硫吸收紫外光后将首先被激发到激发单线态,然后发生快速的系间窜越产生寿命较长的三线态,三线态二氧化硫在气液界面处会与水分子进一步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和HOSO,强酸性的HOSO有助于酸雨的形成,而羟基自由基会进一步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根。

二氧化硫在紫外区域有两个吸收带,一个是对应激发三线态的禁阻带(约340-400 nm),另一个是对应激发单线态的允许带(约240-340 nm)。虽然允许带的吸收强度大约比禁阻带(>340 nm)大3个数量级,但激发单线态需要经历系间窜越,与其他淬灭过程相竞争,才能到达激发三线态。此外,太阳光中的波长>340 nm的部分比240-340 nm的部分强度强得多,这增加了直接自旋禁阻激发的实际意义。因此,两种可能路径的总体效率可能是相当的。然而,现阶段研究仍然缺乏对它们的直接的理论或实验比较。

气液界面具有特殊性,很多气液界面处的化学反应与体相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截然不同,然而很少有技术能够只对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厚的气液界面层进行研究而不受到体相溶液的干扰。张新星研究团队长期从事气液界面质谱学研究,所开发的场致液滴电离-质谱(FIDI-MS)技术具有极高的气液界面选择性,可以只对薄薄的气液界面层进行实时原位采样而不受到体相溶液的干扰。在本研究中,通过使用独特的FIDI-MS技术,该团队通过对气液界面所处环境的气体氛围的精确控制,研究了UVA引发的二氧化硫在气液界面处的光氧化化学。

截屏2022-11-29 上午10.25.35.png

图1. FIDI-MS研究二氧化硫在气液界面处的光氧化

手套箱中的FIDI-MS装置如图1a所示,其中手套箱中的气体由纯氮气/1 ppm二氧化硫或80%氮气/20%氧气/1 ppm二氧化硫组成。图1b展示了二氧化硫光氧化的定性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UVA、水和氧气是导致气液界面处二氧化硫发生氧化的三个关键因素。图1c和1d给出了填充有80%氮气/20%氧气/1 ppm二氧化硫的手套箱中二氧化硫氧化的定量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硫酸根的生成是准一级反应,可以算出当二氧化硫浓度为1 ppm时,硫酸根生成的反应速率为2.2至3.3×10-7 M s-1。

先进的MRCI-QM/MM理论方法给出了二氧化硫在空气-水界面处发生光化学氧化的可能路径,反应的势能面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包含低能垒(~10 kcal mol-1)的多步反应,二氧化硫被激发到三线态是限速步,所有其他步骤要么具有小能垒,要么无能垒。计算结果与实验的准一级反应结果相一致,实验和理论结果结合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通过激发三线态二氧化硫与水和氧气的反应很容易产生硫酸,而不需要其他氧化性或催化性物种的参与。

截屏2022-11-29 上午10.25.43.png

图2. 二氧化硫在空气-水界面处发生光化学氧化的可能路径

这些反应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初始步骤发生:直接激发到三线态(对应波长340-400 nm)或先激发到单线态然后通过系间窜越来到三线态(对应波长290-340 nm)。计算得出的二氧化硫在空气-水界面处的吸收光谱(图3)的特征与计算的气相吸收光谱相似,这表明二氧化硫与水的相互作用不会极大地改变其吸光特性,空气-水界面提供了一个富含水分子的环境。由于太阳光中UVA的成分要远大于UVB和UVC的成分,因此,在之前的研究中经常被忽视的波长340-400 nm的紫外光所引发的光化学将有助于解释在雾霾中观测到的硫酸根浓度和模拟值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这项工作发现了大气中雾霾的隐藏成因,并开启了大气中自旋禁阻光化学研究的新篇章。

截屏2022-11-29 上午10.25.51.png

图3. 二氧化硫自旋允许和自旋禁阻的吸收光谱及实验所用的365 nm紫外光谱

南开大学研究生宫矗、苑旭、邢栋、张冬梅为本文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作者。南开大学张新星研究员为本文实验部分通讯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J. S. Francisco教授及其团队成员为本文理论部分通讯作者。

原文:

Fast Sulfate Formation Initiated by the Spin-Forbidden Excitation of SO2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

Chu Gong, Xu Yuan, Dong Xing, Dongmei Zhang, Marilia T. C. Martins-Costa, Josep M. Anglada, Manuel F. Ruiz-López, Joseph S. Francisco, and Xinxing Zhang

J. Am. Chem. Soc., 2022, DOI: 10.1021/jacs.2c10830


[来源:X-MOL]

用户头像

作者:南开大学张新星研究员

总阅读量 7693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