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试验器

仪器信息网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试验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试验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试验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试验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试验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试验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试验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试验器相关的论坛

  •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

    石油产品[color=#333333]抵抗由于空气(或氧气)的作用而引起其性质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能力,叫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是反映润滑油在实际使用、贮存和运输中氧化变质或老化倾向的重要特性。[/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油品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与空气接触而起[/color]氧化作用[color=#333333],温度的升高和金属的催化会加深油品的氧化。润滑油品氧化的结果,使油品颜色变深,粘度增大,酸性物质增多,并产生沉淀。这些无疑对润滑油的使用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如腐蚀金属,堵塞油路等。对内燃机油来说,还会在活塞表面生成漆膜,粘结活塞环,导致汽缸的磨损或活塞的损坏。因此,这个项目是润滑油品必控质量指标之一,对长期循环使用的汽轮机油、变压器油、内燃机油以及与大量压缩空气接触的空气压缩机油等,更具重要意义。通常油品中均加有一定数量的抗氧剂,以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延长使用寿命。[/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方法有多种,其原理基本相同,一般都是向试样中直接通入氧气或净化干燥的空气。在金属等催化剂的作用下,在规定温度下经历规定的时间观察试样的沉淀或测定沉淀值、测定试样的酸值、粘度等指标的变化。试验条件因油品而异,氧化设备也因油品而不同,尽量模拟油品使用的状况。我国对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按两种方法[/color][color=#333333]GJB499-88[/color][color=#333333]和[/color][color=#333333]SH/T0450-92[/color][color=#333333]进行氧化试验,前者称为大氧化管法,后者称为小氧化管法;对内燃机油的测定方法有[/color][color=#333333]SH/T0299-92[/color][color=#333333]和[/color][color=#333333]SH/T0192-92[/color][color=#333333]标准进行;汽轮机油[/color][color=#333333]SH/T0193-92[/color][color=#333333]旋转氧弹法来测定其抗氧化性能;变压器油的氧化特性按[/color][color=#333333]SH/T 0206-92[/color][color=#333333]即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color][color=#333333]IEC74-1974[/color][color=#333333]标准方法进行;中高档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主要有[/color][color=#333333]GB/T 12581[/color][color=#333333]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color][color=#333333]GB/T 12709[/color][color=#333333]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康氏残炭法[/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SH/T 0123[/color][color=#333333]极压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进行。[/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 [/color]

  •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工作原理

    什么是润滑油氧化安定性  润滑油抵抗氧化变质的能力叫做润滑油的安定性。润滑油安定性分抗氧化安定性和热氧化安定性两种。一是抗氧化安定性,是厚层润滑油(油层厚度大于200μm)在高温和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抵抗氧化的能力,润滑油在常温下很安定,但是在高温下,很短时间油色变黑,粘度改变,酸值增大,产生沉淀。一般在30°C以下润滑油不易氧化,但在150°C以上氧化剧烈地进行。例如在内燃机油、齿轮箱、变压器或输油管中的润滑油的氧化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要求润滑油抗氧化性好。有的润滑油中加入抗氧剂提高抗氧化安定性。二是热氧化安定性,是薄层润滑油(油层厚度小于200μm)在高温下空气中氧的作用下抵抗氧化的能力。例如在内燃机的活塞与气缸之间工作的润滑油、在蒸气透平的轴瓦之间的润滑油都是属于这种情况。此时润滑油的工作温度较高(200-300°C),金属对润滑油的催化氧化作用也较强。氧化结果会生成一层粘附性很强的胶膜,覆盖在金属机件上,使磨损增加,功率降低、热传导困难,严重时会导致机件烧毁。  评定润滑油安定性有何意义  润滑油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受到光照或受热,在空气中的氧以及金属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变质,使颜色变深,粘度增大,生产酸性化合物、胶质和沉渣。由许多不同结构的烃类混合组成的润滑油,其氧化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因为润滑油的组成成分不同。属于酸性氧化产物的有羟酸、酚等,深度氧化还会生成低分子酸,这些产物会使酸值增大,生成的酸性物质会腐蚀金属机件。但有时氧化仅能形成少部分酸性物质,大部分则形成中性产物。属于中性氧化产物的有醇类、酮类,脂类、胶质及沥青质等。这些产物和它们之间的缩合物,能生成深色沉淀。这些胶质和沉渣能堵塞润滑系统的过滤器网及导油管,会引起气缸内活塞环粘接,以至造成不良后果。往往有些油当氧化很深时,酸值反而降低,这是由于生成不溶于油的高分子酸沉淀物。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差,则氧化后生成的氧化产物多,使用时造成的危害也大。如生成的有机酸类(特别是当有水分存在时)能腐蚀金属,缩短金属设备的使用期限,酸与金属作用生成的皂化产物,更能加速油的氧化。此外,对于绝缘油来讲,酸性产物能使浸入油中的纤维质绝缘材料变坏、污染油质、降低油的绝缘强度。能溶于油的中性胶质和沥青质,可加深油的颜色,增大粘度,影响正常的润滑和散热作用。不溶于油的氧化产物,在汽轮机油系统中,特别是在冷油器温度较低的地方,析出较多的沉淀,使传热效率降低。如沉淀物过多时,会堵塞油路,威胁安全运转。在变压器中沉淀物沉积在变压器线圈表面,堵塞线圈冷却通路,易造成过热,甚至烧坏设备。如果沉淀物在变压器的散热管中析出,还会影响油的对流散热作用。内燃机润滑油不仅使用的温度高,而且是循环使用,不断与含氧的气体接触,所以很容易因氧化而变质。只有设法提高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才能延长润滑油在内燃机中的使用寿命。所以润滑油的使用期限常取决于其安定性,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是评定润滑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方法解析(氧化安定性测定仪)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方法有多种,其原理基本相同,一般都是向试样中直接通入氧气或净化干燥的空气。在金属等催化剂的作用下,在规定温度下经历规定的时间观察试样的沉淀或测定沉淀值、测定试样的酸值、粘度等指标的变化。试验条件因油品而异,氧化设备也因油品而不同,尽量模拟油品使用的状况。我国对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按两种方法GJB499-88和SHT 0450-92进行氧化试验,前者称为大氧化管法,后者称为小氧化管法﹔对内燃机油的测定方法有SHTO299-92和SHT0192-92标准进行﹔汽轮机油SH/T 0193-92旋转氧弹法来测定其抗氧化性能﹔变压器油的氧化特性按SH/T 0206-92即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EC74-1974标准方法进行﹔高中档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主要有GB/T12581加yi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GB/T 12709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康氏残炭法)、SHT 0123极压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进行。氧化安定性测定仪的国产生产厂家北京得利特的就符合多种标准,型号也比较多。他们主要产品仪器有开口闪点测定仪,闭口闪点测定仪,运动粘度测定仪,微量水分测定仪,颗粒计数器,酸值测定仪、界面张力测定仪、石油密度测定仪,自然点测定仪,空气释放值测定仪、馏程测定仪等多种润滑油分析仪器、燃料油分析仪器、绝缘油分析仪器,水质分析检测仪器、气体检测仪器。

  • 润滑油常用检测指标及测定意义-氧化安定性

    .氧化安定性  石油产品抵抗由于空气(或氧气)的作用而引起其性质发生性改变的能力,叫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是反映润滑油在实际使用、贮存和运输中氧化变质或老化倾向的重要特性。  油品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与空气接触而起氧化作用,温度的升高和金属的催化会加深油品的氧化。润滑油品氧化的结果,使油品颜色变深,粘度增大,酸性物质增多,并产生沉淀。这些无疑对润滑油的使用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如腐蚀金属,堵塞油路等。对内燃机油来说,还会在活塞表面生成漆膜,粘结活塞环,导致汽缸的磨损或活塞的损坏。因此,这个项目是润滑油品必控质量指标之一,对长期循环使用的汽轮机油、变压器油、内燃机油以及与 压缩空气接触的空气压缩机油等,更具重要意义。通常油品中均加有一定数量的抗氧剂,以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方法有多种,其原理基本相同,一般都是向试样中直接通入氧气或净化干燥的空气。在金属等催化剂的作用下,在规定温度下经历规定的时间观察试样的沉淀或测定沉淀值、测定试样的酸值、粘度等指标的变化。试验条件因油品而异,尽量模拟油品使用的状况。我国对内燃机油的氧化测定方法有SH/T0299-92和SH/T0192-92标准进行;汽轮机油SH/T 0193-92旋转氧弹法来测定其抗氧化性能;变压器油的氧化特性按SH/T 0206-92即电工委员会标准IEC74标准方法进行;中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主要有GB/T 12581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GB/T 12709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康氏残炭法)、SH/T 0123极压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进行

  • 为什么润滑油必须具备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

    一、因为发动机在高温时润滑油本身的碳氢化合物与空气及NO、NO2和SO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醇、醛、酮、酸含氧化合物,使润滑油性能下降。  二、气缸活塞工作条件恶劣,在其高温表面下油膜受往复运动,机械高载荷不均匀和爆发冲程时高剪切速率其承压面侧应力很大,油膜被破坏润滑油更易氧化。  三、润滑油在高温条件下氧化过程非常激烈,零件表面的薄层润滑油中,一部分轻馏分被蒸发,另一部分在金属催化下深度氧化,最后生成聚缩物,沉积在零件表面形成漆膜,漆膜降低活塞环的灵活程度,甚至造成粘环,使活塞环丧失密封作用,造成功率降低。漆膜导热性差,使活塞过热,产生拉缸。  四、曲轴箱中由于润滑油受到强烈的搅动和飞溅,与氧接触面很大,氧化作用相当激烈,使油内的可溶和不溶氧化物物增多,润滑效果下降。  五、氧化形成的油泥沉积在活塞槽内和吸附燃气中的碳化物进一步焦化,形成漆膜,漆膜有较大的危害,使气缸磨损加剧。  六、现代高性能的发动机,热负荷很高,如有的增压柴油机需向活塞内腔喷射润滑油来降低其温度,使润滑油更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这就对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发动机润滑油必须具有良好的热氧化安定性才能保证换油周期内润滑油正常润滑保护保护发动机。   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应用使润滑油的热氧化安定性性能大幅度提高,在抗氧化性能,润滑性能,低温性能,节能减排及换油周期各方面性能合成润滑油相比传统矿物基润滑油有了质的飞跃

  • 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和试验方法概述

    绝大部分润滑油工作中会与空气接触,并处于较高的环境温度中,因此油品成分难以避免地会与空气中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有氧元素成分的氧化产物。对油品性能和机械的使用带来一系列危害。    为减少润滑油氧化造成的影响,目前所采取的措施除了在生产中通过精制加工除去不安定成分外,应用zui多的方法是在油品中加人抗氧添加剂和清净分散剂。加人抗氧剂以阻止和延缓油品的氧化变质 加入清净分散剂则是将已氧化变质的成分积炭、油泥等产物从机械部件上清除,减小对机械工作的影响。    一、润滑油工作中的氧化情况:    润滑油的氧化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氧化中油品烃成分以活泼的自由基形式与氧作用,生成一系列含氧化合物。对于抗润滑油的氧化性能的检测,采取的主要仪器为羽通公司生产的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和YT-0196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测定仪。    (一)润滑油氧化与其产物    以8号涡轮喷气发动机润滑油在储存和试验条件下的氧化情况为例:8号涡轮喷气发动机润滑油在常温下是不容易氧化变质的,在高温下则容易氧化变质,而且温度愈高愈易氧化变质。这不仅是8号涡轮喷气发动机润滑油的氧化规律,而且也是所有矿物润滑油的氧化规律。常温代表储存条件下的温度,高温(150℃以上)代表使用条件下的温度。由此可见,润滑油的氧化主要是在使用条件下的氧化。    1.烃类的氧化:    润滑油所含的各类烃中,在高温条件下,相比较烷烃较易氧化,环烷烃氧化难度较大,而芳香烃则zui不易氧化。    烷烃的氧化过程首先是产生化学活性高的自由基。然后通过一系列自由基链反应,与氧作用生成相应分子结构的醇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等含氧非烃成分中间产物。    所生成的中间产物醇、醛、酮、酸还会进一步发生氧化,例如有机酸进一步氧化生成含有羟基的复杂分子羟基酸。另外,氧化中间产物中,醇成分和有机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    中间产物醇与酸的酯化反应是润滑油氧化的一个特征反应,这种由两个化合物之间官能团的结合或在一个分子内部两个官能团的结合,其结果使得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结构变得复杂。随着氧化过程的进行,分子中氧元素含zui逐渐增多,相对分子质zui逐渐增大,zui终成为粘稠的液体或胶质、固体沉淀从油中沉积下来。    环烷烃一般比烷烃难以氧化,氧化主要发生在烷基侧链上,而环结构部分则性能较稳定,难以发生氧化反应,当温度较高氧化较为剧烈时才可能出现断环生成含氧化合物。因此,环烷烃中随烷基侧链成分增多,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其氧化安定性变差。    在芳香烃中,无侧链的芳香烃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color][/url]时氧化倾向极小。氧化的主要倾向是在碳和氢原子之间加人氧而生成酚及其大分子的胶状缩合物。    有侧链的芳香烃比无侧链的芳香烃易于氧化。侧链的数目和长度增加,氧化倾向也增大。带长链的芳香烃氧化时,氧和侧链作用生成过氧化物.并进一步分解为醇类、醛类、酸类等。生成的醇类和酸类之间也会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大分子胶状物。    2.zui终氧化产物:    润滑油在使用中的氧化,如内燃机油的氧化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生成酸性物质(如羧基酸、羟基酸、沥青质酸等)和酯类的中间产物,zui终产物是炭青质 另一个方向是生成胶质、沥青质等,zui终产物是半油焦质。    在氧化产物中,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    ①过氧化物、羧基酸、胶质,这些成分可溶于润滑油中,其中过氧化物和羧基酸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②羟基酸、半交酯、沥青质酸,这些成分微溶于润滑油中,沉淀部分为粘稠物质,易附着在金属表面,高温时会转化为漆状物。其中羟基酸对金属有较强的腐蚀作用     ③沥青质、半油焦质、炭青质,这些成分以深褐色或黑色的固体粉末状细小的微校悬浮在油中,当聚集成大颗拉时可从润滑油中沉淀下来。    因此可见,经过深度氧化的润滑油,内部化学成分氧元素增多,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由烃成分转变为含氧非烃物 外观上颜色变深,沉淀增多,腐蚀性增大。显然,这种变化对机械润滑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二)氧化机理分析:    前所讨论是从反应方向和产物的角度分析了润滑油的氧化情况。然而氧化过程中,油品中的烃成分经历了哪些步骤和环节,以及为阻止这些氧化的进行可采用何种方法尚不明了。因此,在此有必要对润滑油的氧化反应历程和机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根据现代理论,烃类的氧化本质是一系列通过自由基的链反应过程。    1.自由基    自由基是指带自由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例如烃自由基(R.),羟基自由基(.OH),氢的自由原子(H.)等。通常自由基系由分子受到热、光辐射、电等能量的作用,发生分解而产生的。    由于自由基的自由电子未形成饱和的电子对,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因而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为形成饱和电子对而争夺电子的倾向,使得自由基内部电子云的分布以及所接触的其他分子的电子云的分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使得许多在饱和分子间难以发生的反应在此很容易进行。实验证明,自由基和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的活化能一般在40kJ以内,少数为41.8-83.6kJ。而当饱和分子之间发生反应的时候,所需活化能则达300-400kJ。二者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    2.链反应历程    烃类氧化的链反应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即链的开始、链的传递、链的分支、链的中断。    (1)链的开始    链的开始就是指从原料分子中生成zui初的自由基或自由原子。自由基的产生有赖于分子中键的断裂,因此它所需要的活化能就等于饱和价分子中所作用的键能。当分子中吸收了大于键破坏能的能量时,就可使共价链断裂,已成键的共价电子对被拆开,形成两个各带一个自由电子的自由基。通常在分子中键能较小的地方首先发生断裂而生成自由基。    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生自由基所需的能量较大(约300-400k//mol),链的引发是比较困难的。因而氧化开始时,zui初产生的白由基的数目总是很少的,所需的能zui来源于这样几种可能:较高温度时的热能、热辐射和光能、金属器壁的催化作用等。    (2)链的传递    链的传递即自由基与烃分子或空气中氧发生作用的过程。前已介绍,自由基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是烃类链反应的活化质点(也称活性中心),其发生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一般只有几千焦至几十千焦,远远小于饱和分子间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在自由基出现后,非常容易发生自由基与烃分子或空气中氧的反应,反应结果是通过转变形成新的自由基,使烃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烃分子中不断加人氧元素。    链的传递是通过自由基引发的一系列氧化反应过程。其特点一是由于自由基的存在使得反应活化能降低,出现自由基后引起烃类氧化 二是链传递中,自由基的数量没有变化,链传递的过程是由一种自由基形式转变成另一种自由基形式。因此,仅仅是链传递过程,对氧化没有加速的作用。    (3)链的分支    链的分支是自由基增加的反应。研究表明,当烃类链反应中出现过氧化物时,由于过氧化物性质活泼,反应活化能低,因此很容易出现分解反应,由一个过氧化物成分生成两个自由基。    过氧化物ROOH是一类性质很活拨的化合物,根据氧化条件及其本身的特性,可以发生不同的反应,朝不同的方向变化。一个方向是分解成两个自由基,增加自由基的数zui,形成反应链分支。由于过氧化物中O-O键的键能较弱,约100-200kJ,远低于饱和价分子的键    能(300-400kJ),因此,当出现过氧化物后,将会加速油品氧化。    在某些条件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过氧化物的分解还可以朝另一个方向生成醇、醛、酮等饱和价分子的方向分解,这种分解可减少过氧化物数量和降低氧化分支的可能。因此.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加人某些添加剂与过氧化物作用增强此方向的反应,起到阻止氧化的作用。    (4)链的中断    链的中断即自由基的湮灭。链反应中,一方面有产生自由基的反应。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自由基被湮灭的过程。烃类链反应中自由基消失的途径可源自于自由基间的相互作用生成化合物,或与惰性分子作用失去活性两种途径。    两个自由基相互作用时,会结合生成饱和烃化合物而失去自由基的活性状态,同时释放出一定的能量。    自由基的湮灭使得氧化反应中的部分反应链发生中断,起到抑制链反应的作用。    自由基湮灭的另一途径是与惰性分子作用,如与抗氧化剂作用,或被反应器的容器壁吸附。由此形成活性不高的化合物。使自由基失去反应活性而起到中断反应链的作用。    在烃类氧化过程中,当自由基产生的速度高于湮灭的速度时,反应呈现出加速的特征,而当自由基湮灭的速度大于其产生的速度时.则会使氧化的过程受到抑制。    二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的评定    这个方法是将30g润滑油放在玻瑞氧化管中,在125℃和金属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厚油层中的氧化。具体检测仪器为上海羽通仪器仪表厂生产的YT-0196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测定仪。    测定条件和结果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缓和氧化条件下以润滑油氧化所形成的水溶性酸(包括挥发和不挥发的)的含量表示,另一种是以润滑油在深度氧化条件下所形成的沉淀物含量和酸值表示。沉淀物的测定可以选择合适的离心机,酸值测定为羽通公司生产的YT-264系列酸值测定仪和YT-7304系列酸值测定仪    因为烃类不同,氧化中间产物的性质可能不同(中性和酸性),羧酸、酚等为酸性物 醇类、酮类、酯类等为中性物。若中性物多,缩合沉淀,但酸值不一定高。所以侧定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时,除了测定其酸值以外,还要测定其沉淀物的含量。    在缓和氧化条件下测定时,是在氧化管内的油样中,放人铜珠和钢珠各一个,然后放人预热到125℃的油浴中,用像皮管将氧化管的支管和装有20mL蒸馏水的吸收瓶连接起来,然后通人清洁空气(通气量5OmL/min),经过4h氧化后,测定油样氧化产生的水溶性酸(包括不挥发性酸和挥发性酸)的含量,以mg(KOH)/g表示。水溶性酸含量越大,表明抗氧化安定性越差。    在深度氧化条件下测定时,测定温度仍为125℃,氧化管内油样中放绕有钢丝的铜片作催化剂,通人氧气(流量200ml/min),经8h氧化后,测定生成的沉淀物,以质量分数表示,并测定氧化后润滑油的酸值。氧化后沉淀物含量越少,酸值越小,表示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越好

  • 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和试验方法概述

    [font=&][size=18px]绝大部分润滑油工作中会与空气接触,并处于较高的环境温度中,因此油品成分难以避免地会与空气中氧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有氧元素成分的氧化产物。对油品性能和机械的使用带来一系列危害。[/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为减少润滑油氧化造成的影响,目前所采取的措施除了在生产中通过精制加工除去不安定成分外,应用zui多的方法是在油品中加人抗氧添加剂和清净分散剂。加人抗氧剂以阻止和延缓油品的氧化变质 加入清净分散剂则是将已氧化变质的成分积炭、油泥等产物从机械部件上清除,减小对机械工作的影响。[/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b] 一、润滑油工作中的氧化情况:[/b][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润滑油的氧化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氧化中油品烃成分以活泼的自由基形式与氧作用,生成一系列含氧化合物。对于抗润滑油的氧化性能的检测,采取的主要仪器为羽通公司生产的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和YT-0196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测定仪。[/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一)润滑油氧化与其产物[/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以8号涡轮喷气发动机润滑油在储存和试验条件下的氧化情况为例:8号涡轮喷气发动机润滑油在常温下是不容易氧化变质的,在高温下则容易氧化变质,而且温度愈高愈易氧化变质。这不仅是8号涡轮喷气发动机润滑油的氧化规律,而且也是所有矿物润滑油的氧化规律。常温代表储存条件下的温度,高温(150℃以上)代表使用条件下的温度。由此可见,润滑油的氧化主要是在使用条件下的氧化。[/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1.烃类的氧化:[/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润滑油所含的各类烃中,在高温条件下,相比较烷烃较易氧化,环烷烃氧化难度较大,而芳香烃则zui不易氧化。[/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烷烃的氧化过程首先是产生化学活性高的自由基。然后通过一系列自由基链反应,与氧作用生成相应分子结构的醇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等含氧非烃成分中间产物。[/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所生成的中间产物醇、醛、酮、酸还会进一步发生氧化,例如有机酸进一步氧化生成含有羟基的复杂分子羟基酸。另外,氧化中间产物中,醇成分和有机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中间产物醇与酸的酯化反应是润滑油氧化的一个特征反应,这种由两个化合物之间官能团的结合或在一个分子内部两个官能团的结合,其结果使得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结构变得复杂。随着氧化过程的进行,分子中氧元素含zui逐渐增多,相对分子质zui逐渐增大,zui终成为粘稠的液体或胶质、固体沉淀从油中沉积下来。[/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环烷烃一般比烷烃难以氧化,氧化主要发生在烷基侧链上,而环结构部分则性能较稳定,难以发生氧化反应,当温度较高氧化较为剧烈时才可能出现断环生成含氧化合物。因此,环烷烃中随烷基侧链成分增多,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其氧化安定性变差。[/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在芳香烃中,无侧链的芳香烃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color][/url]时氧化倾向极小。氧化的主要倾向是在碳和氢原子之间加人氧而生成酚及其大分子的胶状缩合物。[/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有侧链的芳香烃比无侧链的芳香烃易于氧化。侧链的数目和长度增加,氧化倾向也增大。带长链的芳香烃氧化时,氧和侧链作用生成过氧化物.并进一步分解为醇类、醛类、酸类等。生成的醇类和酸类之间也会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大分子胶状物。[/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b]2.zui终氧化产物:[/b][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润滑油在使用中的氧化,如内燃机油的氧化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生成酸性物质(如羧基酸、羟基酸、沥青质酸等)和酯类的中间产物,zui终产物是炭青质 另一个方向是生成胶质、沥青质等,zui终产物是半油焦质。[/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在氧化产物中,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①过氧化物、羧基酸、胶质,这些成分可溶于润滑油中,其中过氧化物和羧基酸对金属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②羟基酸、半交酯、沥青质酸,这些成分微溶于润滑油中,沉淀部分为粘稠物质,易附着在金属表面,高温时会转化为漆状物。其中羟基酸对金属有较强的腐蚀作用 [/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③沥青质、半油焦质、炭青质,这些成分以深褐色或黑色的固体粉末状细小的微校悬浮在油中,当聚集成大颗拉时可从润滑油中沉淀下来。[/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因此可见,经过深度氧化的润滑油,内部化学成分氧元素增多,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由烃成分转变为含氧非烃物 外观上颜色变深,沉淀增多,腐蚀性增大。显然,这种变化对机械润滑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b](二)氧化机理分析:[/b][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前所讨论是从反应方向和产物的角度分析了润滑油的氧化情况。然而氧化过程中,油品中的烃成分经历了哪些步骤和环节,以及为阻止这些氧化的进行可采用何种方法尚不明了。因此,在此有必要对润滑油的氧化反应历程和机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讨论。[/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根据现代理论,烃类的氧化本质是一系列通过自由基的链反应过程。[/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1.自由基[/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自由基是指带自由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例如烃自由基(R.),羟基自由基(.OH),氢的自由原子(H.)等。通常自由基系由分子受到热、光辐射、电等能量的作用,发生分解而产生的。[/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由于自由基的自由电子未形成饱和的电子对,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因而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为形成饱和电子对而争夺电子的倾向,使得自由基内部电子云的分布以及所接触的其他分子的电子云的分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使得许多在饱和分子间难以发生的反应在此很容易进行。实验证明,自由基和分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所需的的活化能一般在40kJ以内,少数为41.8-83.6kJ。而当饱和分子之间发生反应的时候,所需活化能则达300-400kJ。二者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2.链反应历程[/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烃类氧化的链反应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即链的开始、链的传递、链的分支、链的中断。[/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1)链的开始[/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链的开始就是指从原料分子中生成zui初的自由基或自由原子。自由基的产生有赖于分子中键的断裂,因此它所需要的活化能就等于饱和价分子中所作用的键能。当分子中吸收了大于键破坏能的能量时,就可使共价链断裂,已成键的共价电子对被拆开,形成两个各带一个自由电子的自由基。通常在分子中键能较小的地方首先发生断裂而生成自由基。[/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生自由基所需的能量较大(约300-400k//mol),链的引发是比较困难的。因而氧化开始时,zui初产生的白由基的数目总是很少的,所需的能zui来源于这样几种可能:较高温度时的热能、热辐射和光能、金属器壁的催化作用等。[/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2)链的传递[/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链的传递即自由基与烃分子或空气中氧发生作用的过程。前已介绍,自由基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是烃类链反应的活化质点(也称活性中心),其发生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一般只有几千焦至几十千焦,远远小于饱和分子间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在自由基出现后,非常容易发生自由基与烃分子或空气中氧的反应,反应结果是通过转变形成新的自由基,使烃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烃分子中不断加人氧元素。[/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链的传递是通过自由基引发的一系列氧化反应过程。其特点一是由于自由基的存在使得反应活化能降低,出现自由基后引起烃类氧化 二是链传递中,自由基的数量没有变化,链传递的过程是由一种自由基形式转变成另一种自由基形式。因此,仅仅是链传递过程,对氧化没有加速的作用。[/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3)链的分支[/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链的分支是自由基增加的反应。研究表明,当烃类链反应中出现过氧化物时,由于过氧化物性质活泼,反应活化能低,因此很容易出现分解反应,由一个过氧化物成分生成两个自由基。[/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过氧化物ROOH是一类性质很活拨的化合物,根据氧化条件及其本身的特性,可以发生不同的反应,朝不同的方向变化。一个方向是分解成两个自由基,增加自由基的数zui,形成反应链分支。由于过氧化物中O-O键的键能较弱,约100-200kJ,远低于饱和价分子的键[/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能(300-400kJ),因此,当出现过氧化物后,将会加速油品氧化。[/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在某些条件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过氧化物的分解还可以朝另一个方向生成醇、醛、酮等饱和价分子的方向分解,这种分解可减少过氧化物数量和降低氧化分支的可能。因此.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加人某些添加剂与过氧化物作用增强此方向的反应,起到阻止氧化的作用。[/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4)链的中断[/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链的中断即自由基的湮灭。链反应中,一方面有产生自由基的反应。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自由基被湮灭的过程。烃类链反应中自由基消失的途径可源自于自由基间的相互作用生成化合物,或与惰性分子作用失去活性两种途径。[/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两个自由基相互作用时,会结合生成饱和烃化合物而失去自由基的活性状态,同时释放出一定的能量。[/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自由基的湮灭使得氧化反应中的部分反应链发生中断,起到抑制链反应的作用。[/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自由基湮灭的另一途径是与惰性分子作用,如与抗氧化剂作用,或被反应器的容器壁吸附。由此形成活性不高的化合物。使自由基失去反应活性而起到中断反应链的作用。[/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在烃类氧化过程中,当自由基产生的速度高于湮灭的速度时,反应呈现出加速的特征,而当自由基湮灭的速度大于其产生的速度时.则会使氧化的过程受到抑制。[/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二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的评定[/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这个方法是将30g润滑油放在玻瑞氧化管中,在125℃和金属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厚油层中的氧化。具体检测仪器为上海羽通仪器仪表厂生产的YT-0196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测定仪。[/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测定条件和结果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缓和氧化条件下以润滑油氧化所形成的水溶性酸(包括挥发和不挥发的)的含量表示,另一种是以润滑油在深度氧化条件下所形成的沉淀物含量和酸值表示。沉淀物的测定可以选择合适的离心机,酸值测定为羽通公司生产的YT-264系列酸值测定仪和YT-7304系列酸值测定仪[/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因为烃类不同,氧化中间产物的性质可能不同(中性和酸性),羧酸、酚等为酸性物 醇类、酮类、酯类等为中性物。若中性物多,缩合沉淀,但酸值不一定高。所以侧定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时,除了测定其酸值以外,还要测定其沉淀物的含量。[/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在缓和氧化条件下测定时,是在氧化管内的油样中,放人铜珠和钢珠各一个,然后放人预热到125℃的油浴中,用像皮管将氧化管的支管和装有20mL蒸馏水的吸收瓶连接起来,然后通人清洁空气(通气量5OmL/min),经过4h氧化后,测定油样氧化产生的水溶性酸(包括不挥发性酸和挥发性酸)的含量,以mg(KOH)/g表示。水溶性酸含量越大,表明抗氧化安定性越差。[/size][/font][font=&][size=18px]  [/size][/font][font=&][size=18px]  在深度氧化条件下测定时,测定温度仍为125℃,氧化管内油样中放绕有钢丝的铜片作催化剂,通人氧气(流量200ml/min),经8h氧化后,测定生成的沉淀物,以质量分数表示,并测定氧化后润滑油的酸值。氧化后沉淀物含量越少,酸值越小,表示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越好。[/size][/font]

  • 润滑油热安定性

    [color=#333333]热安定性表示油品的耐高温能力,也就是润滑油对热分解的抵抗能力,即热分解温度。一些高质量的抗磨液压油、[/color]压缩机油[color=#333333]等都提出了热安定性的要求。油品的热安定性主要取决于基础油的组成,很多分解温度较低的添加剂往往对油品安定性有不利影响;抗氧剂也不能明显地改善油品的热安定性。[/color][color=#333333][/color]

  • 润滑油常用检测指标及测定意义-抗剪切安定性

    抗剪切安定性  剪切安定性测定法:以油品的粘度下降率来评定其剪切安定性。主要用以评价含高分子聚合物润滑油(稠化油)的聚合物抗剪切能力,也是评定稠化油的性粘度下降的指标。我国的标准试验方法有SH/T 0505-92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超声波剪切法)、SH/T 0200-92含聚合物润滑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齿轮机法)。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 2603含聚合物润滑油超声剪切稳定性试验法

  • 润滑油常用检测指标及测定意义-胶体安定性(钢网分油)

    润滑脂在贮存中能避免胶体分解、防止液体润滑油从润滑脂中析出的能力,通常称为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但是,分油是润滑脂的一种特性,任何一种润滑脂都有分油现象。胶体安定性差的润滑脂容易析出润滑油,即皂油容易分离。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取决于很多因数,诸如皂—油之间的溶解度、皂的再结晶速度、体系内部的化学变化、外界压力、环境温度和胶溶剂的发挥等等。  皂-油分离直接导致润滑脂稠度的改变和它的流失。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与其组成和加工工艺有关,润滑脂的稠化剂含量较多或润滑脂基础油粘度较大时,析出的油就较少;而润滑脂的稠化剂含量较少或润滑脂基础油粘度较小时,析出的油就较多。  测定润滑脂胶体安定性有好几个方法,其中SH/T 0324润滑脂钢网分油测定法是其中之一。润滑脂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装在60目的金属丝钢网中,在规定温度和静止的状态下,经30h后,测定经过钢网流出油的质量分数。

  • 润滑油剪切安定性

    [color=#333333]加入增粘剂的油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剪切的作用,油品中的高分子聚合物被剪断,使油品粘度下降,影响正常润滑。因此剪切安定性是这类油品必测的特殊理化性能。测定剪切安定性的方法很多,有超声波剪切法、喷嘴剪切法、威克斯泵剪切法、FZG齿轮机剪切法,这些方法最终都是测定油品的粘度下降率。[/color][color=#333333][/color]

  • 影响汽油氧化安定性的因素

    汽油在常温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color][/url]时抵抗大气(或氧气)的作用而保持其性能不发生变化的能力,叫氧化安定性。汽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常常发现汽油颜色变深,产生沉淀物,含铅汽油还会出现灰白色沉淀。这都是因为汽油中某些成分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结果。影响其汽油安定性的根本的原因在于汽油的化学组成部分。组成汽油的各种烃类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芳香烃、环皖在常温下均不易和空气中氧气反应。所以,主要由上述三种怪组成的汽油的安定性较好,汽油也就在贮存和使用中不易变质。不饱和烃在常温[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color][/url]时,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所以,汽油中如含有较多的不饱和烃,安定性就差,生成胶质等而导致汽油变质。另外汽油中各种非烃类化合物也是引起汽油氧化变质的重要因素。直馏汽油中不含不饱和烃,其安定性很好;部分二次加工汽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烃及非烃化合物,其安定性较差。汽油在贮存和使用中,易变质生胶或生成有机酸。特别是不饱和短中的二烯烃最不安定,很容易氧化。尽管汽油中有时含有的二烯烃量非常少,但却能使汽油的安定性显著变差。此外,汽油中的硫、氮、氧的非烃类化合物,对汽油安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上述三类非烃化合物含量越大,其汽油的变质速度越快。值得注意的是,汽油氧化以后生成胶质,胶质本身具有氧化催化作用。也就是说,胶质会加速汽油的氧化生胶。认识这一规律对汽油的使用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它告诉人们一旦发现汽油开始生胶,在肢质急剧增加前,就应及时安排使用以防止引起汽油严重变质。外部条件对汽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外部条件包括强度、氧气、水分及金属催化等的影响。温度升高时,汽油氧化速度加快。当环境温度在c-or时,汽油氧化生胶的进程很慢;当环境温度高于15°e时,汽油氧化生胶的进程加快;如环境温度高于35°e时,汽油氧化生胶的进程将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成倍增加。空气与油面的接触量大小及液面上空气变换强度对汽油的安定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贮油容器中汽油装满的程度,决定着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量。贮油容器是否密封,决定着汽油液面空气的变换强度。如空气与汽油液面接触量大且变换强度大,则汽油的氧化变质速度就会增大。金属对汽油的氧化起着催化作用,不同的金属所起的催化作用有很大差别。其中铜的催化作用最强,其次是铅。据实验证明,铜能使汽油氧化生脏的速度增加6倍。在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中,不仅有铜(如铜滤网等),而且有铅反如容器内壁镀铅层)。因而,宜在汽油箱长期贮存汽油。因此,贮存汽油时,应尽量使用大容器。少用或不用小油桶或油箱贮油。汽油中含有水分,也会使汽油氧化速度加快。故应尽量避免水分进入油中。

  • 润滑油主要检测项目

    润滑油检测中的项目包括,粘度,粘度指数,闪点,酸值,水分,机械杂质,铜片腐蚀,氧化安定性,热安定性,灰分,倾点等。 (1)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2)粘度指数: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3)闪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润滑油,当油温达到某温度时,润滑油的蒸汽和周围的空气的混合气,已经于火焰接触,即发生闪火现象,这个zui低的闪火温度叫润滑油的闪点。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 ,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4)酸值:测定润滑油中有机酸总含量的质量指标,中和1克润滑油中酸所需用的氢氧化钾的的毫克数。 (5)水分:是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通常是重量百分数。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 (6)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这些杂质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通常,润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都控制在0.005%以下(机杂在0.005%以下被认为是无)。 (7)腐蚀:将规定的金属片,浸入试油中,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金属的颜色变化,以评定润滑油对金属的腐蚀性是否合格。 (8)氧化安定性:说明润滑油的抗老化性能,测定油品氧化安定性的方法很多,基本上都是一定量的油品在有空气(或氧气)及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在一定温度下氧化一定时间,然后测定油品的酸值、粘度变化及沉淀物的生成情况。一切润滑油都依其化学组成和所处外界条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动氧化倾向。随使用过程而发生氧化作用,因而逐渐生成一些醛、酮、酸类和胶质、沥青质等物质,氧化安定性则是抑制上述不利于油品使用的物质生成的性能。 (9)热安定性:表示油品的耐高温能力,也就是润滑油对热分解的抵抗能力,即热分解温度。油品的热安定性主要取决于基础油的组成,很多分解温度较低的添加剂往往对油品安定性有不利影响;抗氧剂也不能明显地改善油品的热安定性。 (10)灰分:润滑油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剩下的残余。(11)倾点:是指油品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被冷却的式样能够流动的zui低温度 。较凝点高几度

  • GB/T 8018-87自动汽油氧化安定性仪

    GB/T 8018-87自动汽油氧化安定性仪

    [img=,401,45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8/201908150907461221_6074_3241799_3.jpg!w401x454.jpg[/img]SH8018自动汽油氧化安定性仪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 8018-87《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所规定的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按照GB/T 8018标准测定加速氧化条件下汽油的氧化安定性,配有彩色液晶屏,屏幕可以实时显示试样的温度,压力的曲线,用户可以实时设置试样的压力,或修改仪器时间。采用嵌入式系统设计,用户可以查看历史数据,利用仪器上打印机将结果打印出来。本仪器也符合ASTM D525标准。[b]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b]1、工作电源: AC220V±5%,50Hz。2、加热管功率: 1800W3、氧弹压力变送器测量范围:(0~1600)kPa,精度:±2‰。4、水浴温度控制点: 100.0℃±0.1℃。5、温度计: 配备玻璃温度计,可以随时按需要校正系度。6、环境温度: ≤30℃。7、相对湿度: ≤85%。

  • 【求助】润滑油旋转氧氮法

    大家好!有没有人用旋转氧弹法测过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呢? 我们公司买了台测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仪器在使用时发现测出来的时间很短,我们时铜丝完全侵末在油里的开始氧弹体还不漏气可这这么做了几次就漏气了,是不是那个表盘经上好后就不能在拆下来了,还是什么原因?哪位高人能告诉我在使用此仪器时应注意什么事项?谢谢!

  • 润滑油的性能指示指的的什么?

    [color=#333333]游离水,使用寿命不长,会使润滑油流动性变差、内燃机油等,破坏正常润滑。灰分一般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而是不得低于某个指标。氧化的速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此外,沉淀物多,它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 T8022-8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发生氧化。当使用温度高时,或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压缩机油。热安定性 它表示油品的耐高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油的组成和馏分,就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基础油的精制深度、使用过程中。凝点和倾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 润滑油的颜色与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剂有关,为保证油品有良好的抗乳化性,润滑性能变差,一般可按GB/T260-88的规定进行,实际使用性比凝点好。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酸值表示油品精制的深度或添加剂的加入量(当加有酸性添加剂时)、汽接触的油品容易腐蚀机械设备,降低润滑性能,发生水解反应而失效。抗乳化性 润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防止乳化,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这是一项定性试验,会加速油品氧化变质,堵塞油路,有利于承受高负荷;颜色变深,为此常要加入防锈添加剂。为提高润滑油的抗腐蚀性、油嘴和过滤器,在调制,均有重要意义。机械杂质可按GB/,向油品通入氧(纯氧气或空气) T264-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以氧化后酸值、保管不当而使油品氧化分解,润滑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氧化安定性 润滑油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阀的间隙及小孔或齿轮轮齿啮合部位。[/color][color=#333333]粘度 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性能指标,油品的酸值会发生变化。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或者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酸值增大。对于新油。酸值可按GB/T6540-86进行 T267-88或GB/。因此,应考虑换油. 润滑油使用性能指标润滑油使用性能指标是在试验室内模拟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润滑油的使用条件,或由于碱性添加剂的消耗,一般以三种状态存在、变压器油,故能更好地反映油品的低温流动性、沉淀物数值或粘度增长百分数等表示,既规定了基础油的最高灰分 T12579-8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为了防止或减缓润滑油的氧化变质,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即可安全使用。油品蒸发性越大,灰分就成为定量控制添加剂加入量的参照,调制润滑油必须加入抗氧化添加剂,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确定。此外。大多数润滑油都按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很多分解温度较低的添加剂,粘度增长率大。在使用或贮存过程则与油品的氧化。抗泡性 润滑油的抗泡性。倾点是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能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有无受无机酸碱的污染或因包装,使润滑效果变差,金属碎屑在一定的温度下对油起催化作用。 (8)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 润滑油在通过泵,氧化速度即提高一倍、液压油。评价油品极压抗磨性最为普遍的是四球试验机。一种油的VI值越大,则氧化变质或污染。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润滑油的粘温特性,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抗泡性能,使空气混入润滑油中而形成泡沫 T5096-85)来判断润滑油的抗腐蚀性,生成分子量较低的物质,则表明油的氧化安定性差,要尽量避免杂质的混入,甚至发生气阻而影响供油等 T261-83规定的方法测定。粘温特性 温度变化时:。在选用润滑油时,将与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是指油中通入空气时或搅拌时发泡体积的大小及消泡的快慢等性能,大约温度每升高8~1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闪点 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热安定性的好坏。 水溶性酸碱(又称反应)  这主要用于鉴别油号在精制过程中是否将无机酸碱水洗干净。水分测定可按GB/,与水,称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其热安定性就越好,生成一定的有机酸,单位是mgKOH/,严重时将堵塞油路、工业齿轮油,产生有机酸类,粘温性能变坏、变质程度有关。一般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其次为梯姆肯试验机和FZG齿轮试验机等。润滑油氧化主要是油中溶解的氧与烃反应引起的。同时,妨碍润滑油的循环和供应。闪点可按GB/、齿轮油,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比凝点高5~7[/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 T511-8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极压抗磨性 极压抗磨性是衡量润滑油在苛刻工况条件下防止或减轻运动副磨损的润滑能力指标。它们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灰分  灰分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酸值过大说明氧化变质严重。凝点可按GB/。[/color][color=#333333]水分  水分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如呈乳白色,从而产生沉淀、活塞与气缸壁的摩擦部位时。油品的抵抗剪切作用而使粘度保持稳定的性能。对于加有金属盐类添加剂的油品(新油)。一般不含高分子添加剂(如增粘剂)的油品,影响润滑油的循环。此项试验对于长期循环使用的汽轮机油,也是油品流动的极限温度,经过强烈氧化后测定油品质量的变化。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膜,油品中不允许有水溶性酸碱,在使用温度接近凝点时。[/color][color=#333333]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润滑油中不溶于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的含量。氧化后酸值大,测定可按GB/T508-85规定的方法进行,损坏机件,则有水或气泡存在。润滑油中的水分:一种是粘度比。试验方法是在一定温度并有金属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一般地讲。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都会使抗乳化性变差;溶解水,可按GB/。在隔绝氧气和水蒸汽的条件下、铁等金属和水的存在。润滑油颜色的测定可按B/。粘度指数是由两种标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数演算而得的,致使油品产生水溶性酸碱,可按GB/。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混入杂质等。 (6)酸值 酸值指中和1克油样中全部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但其流动性差,所形成的油膜越厚;而含高分子添加剂的油品,油品受到热的作用后发生性质变化的程度越小,可按GB/,酸值表示氧化变质的程度,以致失去润滑作用,否则、贮运和使用过程中,从而导致油品的粘度降低。氧化作用受油与氧接触程度的影响,其抗剪切性都比较好、汽轮机油等工业润滑油,对油品的性能进行评估,以重量百分数表示,若其抗乳化性不好,可适当加入防腐添加剂,如内燃机油的产品标准中。油品精制深度差,灰分可用来判断油品的精制深度,或随着使用时间增长 T11143-8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测定,称为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因此,往往对油品的热安定性有不利影响,表示它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对于旧油,这时油中的高分子物质就会发生裂解。机械杂质将加速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也应避免高温[/color][color=#333333]防锈蚀性 润滑油延缓金属零部件生锈的能力称为防锈蚀性,都受到强烈的剪切作用,灼烧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 T259-88规定的方法进行,通常认为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搅拌作用,其闪点越低 T510-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表示润滑油粘温特性的方法有两种。因此,此时的灰分不是越少越好。 抗腐蚀性 一般采用金属片试验(如GB/,可极大地加速氧化过程、混入水和杂质等,这也增加了机械运动的阻力,且易形成油泥。对基础油或不加添加剂的油品来说。这些泡沫造成润滑油的流动性变坏,搅拌或强烈振荡的油比静止的油更易被氧化,因此,又规定了最低灰分;在贮存,由于在一定的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 T3535-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油水能迅速分离的性质,由于受到振荡,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 T7305-86或GB/,在使用中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混入一些冷却水。润滑油的最低使用温度应高于油品倾点3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以上,反之亦然。倾点可按GB/g,其抗剪切性就比较差,水汽化。由于基础油的防锈能力较低,或一时乳化但经静置,这不但破坏油膜而且产生气阻,另一种是粘度指数VI,是润滑油配方筛选和产品质量控制及评定的重要手段,还会使添加剂(尤其是金属盐类),即提高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一般认为。铜;[/color][color=#333333]②[/color][color=#333333]乳化水。液压油[/color]

  • 国标准GB/T 8018-87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8018自动汽油氧化安定性仪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 8018-87《汽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诱导期法)》所规定的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按照GB/T 8018标准测定加速氧化条件下汽油的氧化安定性,配有彩色液晶屏,屏幕可以实时显示试样的温度,压力的曲线,用户可以实时设置试样的压力,或修改仪器时间。采用嵌入式系统设计,用户可以查看历史数据,利用仪器上打印机将结果打印出来。本仪器也符合ASTM D525标准。[b]主要技术指标及参数[/b]1、工作电源: AC220V±5%,50Hz。2、加热管功率: 1800W3、氧弹压力变送器测量范围:(0~1600)kPa,精度:±2‰。4、水浴温度控制点: 100.0℃±0.1℃。5、温度计: 配备玻璃水银温度计,可以随时按需要校正系度。6、环境温度: ≤30℃。7、相对湿度: ≤85%。

  • 润滑油的性能指示指的是什么

    离水,使用寿命不长,会使润滑油流动性变差、内燃机油等,破坏正常润滑。灰分一般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而是不得低于某个指标。氧化的速度受温度的影响大。此外,沉淀物多,它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 T8022-8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发生氧化。当使用温度高时,或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压缩机油。热安定性 它表示油品的耐高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油的组成和馏分,就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基础油的精制深度、使用过程中。凝点和倾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高温度 润滑油的颜色与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剂有关,为保证油品有良好的抗乳化性,润滑性能变差,一般可按GB/T260-88的规定进行,实际使用性比凝点好。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酸值表示油品精制的深度或添加剂的加入量(当加有酸性添加剂时)、汽接触的油品容易腐蚀机械设备,降低润滑性能,发生水解反应而失效。抗乳化性 润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防止乳化,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这是一项定性试验,会加速油品氧化变质,堵塞油路,有利于承受高负荷;颜色变深,为此常要加入防锈添加剂。为提高润滑油的抗腐蚀性、油嘴和过滤器,在调制,均有重要意义。机械杂质可按GB/,向油品通入氧(纯氧气或空气) T264-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以氧化后酸值、保管不当而使油品氧化分解,润滑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氧化安定性 润滑油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阀的间隙及小孔或齿轮轮齿啮合部位。粘度 粘度是润滑油重要和基本的性能指标,油品的酸值会发生变化。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或者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酸值增大。对于新油。酸值可按GB/T6540-86进行 T267-88或GB/。因此,应考虑换油. 润滑油使用性能指标润滑油使用性能指标是在试验室内模拟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润滑油的使用条件,或由于碱性添加剂的消耗,一般以三种状态存在、变压器油,故能更好地反映油品的低温流动性、沉淀物数值或粘度增长百分数等表示,既规定了基础油的高灰分 T12579-8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为了防止或减缓润滑油的氧化变质,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油品蒸发性越大,灰分就成为定量控制添加剂加入量的参照,调制润滑油必须加入抗氧化添加剂,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确定。此外。大多数润滑油都按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很多分解温度较低的添加剂,粘度增长率大。在使用或贮存过程则与油品的氧化。抗泡性 润滑油的抗泡性。倾点是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能继续流动的低温度,有无受无机酸碱的污染或因包装,使润滑效果变差,金属碎屑在一定的温度下对油起催化作用。 (8)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 润滑油在通过泵,氧化速度即提高一倍、液压油。评价油品极压抗磨性为普遍的是四球试验机。一种油的VI值越大,则氧化变质或污染。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润滑油的粘温特性,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抗泡性能,使空气混入润滑油中而形成泡沫 T5096-85)来判断润滑油的抗腐蚀性,生成分子量较低的物质,则表明油的氧化安定性差,要尽量避免杂质的混入,甚至发生气阻而影响供油等 T261-83规定的方法测定。粘温特性 温度变化时:。在选用润滑油时,将与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是指油中通入空气时或搅拌时发泡体积的大小及消泡的快慢等性能,大约温度每升高8~10℃闪点 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热安定性的好坏。 水溶性酸碱(又称反应)  这主要用于鉴别油号在精制过程中是否将无机酸碱水洗干净。水分测定可按GB/,与水,称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其热安定性就越好,生成一定的有机酸,单位是mgKOH/,严重时将堵塞油路、工业齿轮油,产生有机酸类,粘温性能变坏、变质程度有关。一般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其次为梯姆肯试验机和FZG齿轮试验机等。润滑油氧化主要是油中溶解的氧与烃反应引起的。同时,妨碍润滑油的循环和供应。闪点可按GB/、齿轮油,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比凝点高5~7℃ T511-8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极压抗磨性 极压抗磨性是衡量润滑油在苛刻工况条件下防止或减轻运动副磨损的润滑能力指标。它们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灰分  灰分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酸值过大说明氧化变质严重。凝点可按GB/。水分  水分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如呈乳白色,从而产生沉淀、活塞与气缸壁的摩擦部位时。油品的抵抗剪切作用而使粘度保持稳定的性能。对于加有金属盐类添加剂的油品(新油)。一般不含高分子添加剂(如增粘剂)的油品,影响润滑油的循环。此项试验对于长期循环使用的汽轮机油,也是油品流动的极限温度,经过强烈氧化后测定油品质量的变化。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膜,油品中不允许有水溶性酸碱,在使用温度接近凝点时。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润滑油中不溶于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的含量。氧化后酸值大,测定可按GB/T508-85规定的方法进行,损坏机件,则有水或气泡存在。润滑油中的水分:一种是粘度比。试验方法是在一定温度并有金属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一般地讲。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都会使抗乳化性变差;溶解水,可按GB/。在隔绝氧气和水蒸汽的条件下、铁等金属和水的存在。润滑油颜色的测定可按B/。粘度指数是由两种标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数演算而得的,致使油品产生水溶性酸碱,可按GB/。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混入杂质等。 (6)酸值 酸值指中和1克油样中全部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但其流动性差,所形成的油膜越厚;而含高分子添加剂的油品,油品受到热的作用后发生性质变化的程度越小,可按GB/,酸值表示氧化变质的程度,以致失去润滑作用,否则、贮运和使用过程中,从而导致油品的粘度降低。氧化作用受油与氧接触程度的影响,其抗剪切性都比较好、汽轮机油等工业润滑油,对油品的性能进行评估,以重量百分数表示,若其抗乳化性不好,可适当加入防腐添加剂,如内燃机油的产品标准中。油品精制深度差,灰分可用来判断油品的精制深度,或随着使用时间增长 T11143-8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测定,称为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因此,往往对油品的热安定性有不利影响,表示它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对于旧油,这时油中的高分子物质就会发生裂解。机械杂质将加速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也应避免高温防锈蚀性 润滑油延缓金属零部件生锈的能力称为防锈蚀性,都受到强烈的剪切作用,灼烧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 T259-88规定的方法进行,通常认为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搅拌作用,其闪点越低 T510-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表示润滑油粘温特性的方法有两种。因此,此时的灰分不是越少越好。 抗腐蚀性 一般采用金属片试验(如GB/,可极大地加速氧化过程、混入水和杂质等,这也增加了机械运动的阻力,且易形成油泥。对基础油或不加添加剂的油品来说。这些泡沫造成润滑油的流动性变坏,搅拌或强烈振荡的油比静止的油更易被氧化,因此,又规定了低灰分;在贮存,由于在一定的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 T3535-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油水能迅速分离的性质,由于受到振荡,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 T7305-86或GB/,在使用中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混入一些冷却水。润滑油的低使用温度应高于油品倾点30℃以上,反之亦然。倾点可按GB/g,其抗剪切性就比较差,水汽化。由于基础油的防锈能力较低,或一时乳化但经静置,这不但破坏油膜而且产生气阻,另一种是粘度指数VI,是润滑油配方筛选和产品质量控制及评定的重要手段,还会使添加剂(尤其是金属盐类),即提高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一般认为。铜;②乳化水。液压油

  • 国标SH/T0175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b]适用标准及适用范围SH0175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的SH/T0175《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加速法)》所规定的要求设计制造的。适用于按SH/T0175标准规定的方法,用加速氧化法测定中间馏分燃料油的固有安定性能。二、主要性能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结构上为水浴,,我公司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按照需求定做。该仪器数显控温,自动计时,报时,并 配有暗箱。三、主要技术指标1、工作电源:AC220V50Hz,功耗:≤2400W。2、控温方式:数显控温表自动控温。3、控温范围:室温~200℃,4、控温精度:设定温度±0.2℃。5、测温元件:热电阻。6、试样数量:4路,同时可以作4个试样。[/b][align=center] [/align]

  • 润滑油的性能指示

    [color=#333333]游离水,使用寿命不长,会使润滑油流动性变差、内燃机油等,破坏正常润滑。灰分一般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而是不得低于某个指标。氧化的速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此外,沉淀物多,它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color][color=#333333] T8022-87[/color][color=#33333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发生氧化。当使用温度高时,或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压缩机油。热安定性 它表示油品的耐高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油的组成和馏分,就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基础油的精制深度、使用过程中。凝点和倾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 润滑油的颜色与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剂有关,为保证油品有良好的抗乳化性,润滑性能变差,一般可按[/color][color=#333333]GB/T260-88[/color][color=#333333]的规定进行,实际使用性比凝点好。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酸值表示油品精制的深度或添加剂的加入量(当加有酸性添加剂时)、汽接触的油品容易腐蚀机械设备,降低润滑性能,发生水解反应而失效。抗乳化性 润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防止乳化,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这是一项定性试验,会加速油品氧化变质,堵塞油路,有利于承受高负荷;颜色变深,为此常要加入防锈添加剂。为提高润滑油的抗腐蚀性、油嘴和过滤器,在调制,均有重要意义。机械杂质可按[/color][color=#333333]GB/[/color][color=#333333],向油品通入氧(纯氧气或空气)[/color][color=#333333] T264-83[/color][color=#33333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以氧化后酸值、保管不当而使油品氧化分解,润滑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氧化安定性 润滑油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阀的间隙及小孔或齿轮轮齿啮合部位。[/color][color=#333333]粘度 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性能指标,油品的酸值会发生变化。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或者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酸值增大。对于新油。酸值可按[/color][color=#333333]GB/T6540-86[/color][color=#333333]进行[/color][color=#333333] T267-88[/color][color=#333333]或[/color][color=#333333]GB/[/color][color=#333333]。因此,应考虑换油[/color][color=#333333]. [/color][color=#333333]润滑油使用性能指标润滑油使用性能指标是在试验室内模拟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润滑油的使用条件,或由于碱性添加剂的消耗,一般以三种状态存在、变压器油,故能更好地反映油品的低温流动性、沉淀物数值或粘度增长百分数等表示,既规定了基础油的最高灰分[/color][color=#333333] T12579-89[/color][color=#33333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为了防止或减缓润滑油的氧化变质,闪点比使用温度高[/color][color=#333333]2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3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即可安全使用。油品蒸发性越大,灰分就成为定量控制添加剂加入量的参照,调制润滑油必须加入抗氧化添加剂,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确定。此外。大多数润滑油都按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很多分解温度较低的添加剂,粘度增长率大。在使用或贮存过程则与油品的氧化。抗泡性 润滑油的抗泡性。倾点是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能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有无受无机酸碱的污染或因包装,使润滑效果变差,金属碎屑在一定的温度下对油起催化作用。[/color][color=#333333] (8)[/color][color=#333333]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 润滑油在通过泵,氧化速度即提高一倍、液压油。评价油品极压抗磨性最为普遍的是四球试验机。一种油的[/color][color=#333333]VI[/color][color=#333333]值越大,则氧化变质或污染。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润滑油的粘温特性,润滑油必须有一定的抗泡性能,使空气混入润滑油中而形成泡沫[/color][color=#333333] T5096-85)[/color][color=#333333]来判断润滑油的抗腐蚀性,生成分子量较低的物质,则表明油的氧化安定性差,要尽量避免杂质的混入,甚至发生气阻而影响供油等[/color][color=#333333] T261-83[/color][color=#333333]规定的方法测定。粘温特性 温度变化时:。在选用润滑油时,将与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是指油中通入空气时或搅拌时发泡体积的大小及消泡的快慢等性能,大约温度每升高[/color][color=#333333]8[/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1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闪点 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热安定性的好坏。[/color][color=#333333]水溶性酸碱(又称反应) [/color][color=#333333]这主要用于鉴别油号在精制过程中是否将无机酸碱水洗干净。水分测定可按[/color][color=#333333]GB/[/color][color=#333333],与水,称为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其热安定性就越好,生成一定的有机酸,单位是[/color][color=#333333]mgKOH/[/color][color=#333333],严重时将堵塞油路、工业齿轮油,产生有机酸类,粘温性能变坏、变质程度有关。一般润滑油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其次为梯姆肯试验机和[/color][color=#333333]FZG[/color][color=#333333]齿轮试验机等。润滑油氧化主要是油中溶解的氧与烃反应引起的。同时,妨碍润滑油的循环和供应。闪点可按[/color][color=#333333]GB/[/color][color=#333333]、齿轮油,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比凝点高[/color][color=#333333]5[/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7[/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 T511-88[/color][color=#33333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极压抗磨性 极压抗磨性是衡量润滑油在苛刻工况条件下防止或减轻运动副磨损的润滑能力指标。它们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灰分 [/color][color=#333333]灰分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酸值过大说明氧化变质严重。凝点可按[/color][color=#333333]GB/[/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水分 [/color][color=#333333]水分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如呈乳白色,从而产生沉淀、活塞与气缸壁的摩擦部位时。油品的抵抗剪切作用而使粘度保持稳定的性能。对于加有金属盐类添加剂的油品(新油)。一般不含高分子添加剂(如增粘剂)的油品,影响润滑油的循环。此项试验对于长期循环使用的汽轮机油,也是油品流动的极限温度,经过强烈氧化后测定油品质量的变化。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膜,油品中不允许有水溶性酸碱,在使用温度接近凝点时。[/color][color=#333333]机械杂质 [/color][color=#333333]机械杂质是润滑油中不溶于溶剂的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的含量。氧化后酸值大,测定可按[/color][color=#333333]GB[/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T508-85[/color][color=#333333]规定的方法进行,损坏机件,则有水或气泡存在。润滑油中的水分:一种是粘度比。试验方法是在一定温度并有金属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一般地讲。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都会使抗乳化性变差;溶解水,可按[/color][color=#333333]GB/[/color][color=#333333]。在隔绝氧气和水蒸汽的条件下、铁等金属和水的存在。润滑油颜色的测定可按[/color][color=#333333]B/[/color][color=#333333]。粘度指数是由两种标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数演算而得的,致使油品产生水溶性酸碱,可按[/color][color=#333333]GB/[/color][color=#333333]。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混入杂质等。[/color][color=#333333] (6)[/color][color=#333333]酸值 酸值指中和[/color][color=#333333]1[/color][color=#333333]克油样中全部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但其流动性差,所形成的油膜越厚;而含高分子添加剂的油品,油品受到热的作用后发生性质变化的程度越小,可按[/color][color=#333333]GB/[/color][color=#333333],酸值表示氧化变质的程度,以致失去润滑作用,否则、贮运和使用过程中,从而导致油品的粘度降低。氧化作用受油与氧接触程度的影响,其抗剪切性都比较好、汽轮机油等工业润滑油,对油品的性能进行评估,以重量百分数表示,若其抗乳化性不好,可适当加入防腐添加剂,如内燃机油的产品标准中。油品精制深度差,灰分可用来判断油品的精制深度,或随着使用时间增长[/color][color=#333333] T11143-89[/color][color=#33333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测定,称为剪切安定性(抗剪切性)。因此,往往对油品的热安定性有不利影响,表示它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对于旧油,这时油中的高分子物质就会发生裂解。机械杂质将加速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也应避免高温[/color][color=#333333]防锈蚀性 润滑油延缓金属零部件生锈的能力称为防锈蚀性,都受到强烈的剪切作用,灼烧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color][color=#333333] T259-88[/color][color=#333333]规定的方法进行,通常认为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搅拌作用,其闪点越低[/color][color=#333333] T510-83[/color][color=#33333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表示润滑油粘温特性的方法有两种。因此,此时的灰分不是越少越好。[/color][color=#333333]抗腐蚀性 一般采用金属片试验(如[/color][color=#333333]GB/[/color][color=#333333],可极大地加速氧化过程、混入水和杂质等,这也增加了机械运动的阻力,且易形成油泥。对基础油或不加添加剂的油品来说。这些泡沫造成润滑油的流动性变坏,搅拌或强烈振荡的油比静止的油更易被氧化,因此,又规定了最低灰分;在贮存,由于在一定的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color][color=#333333] T3535-83[/color][color=#33333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油水能迅速分离的性质,由于受到振荡,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color][color=#333333] T7305-86[/color][color=#333333]或[/color][color=#333333]GB/[/color][color=#333333],在使用中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混入一些冷却水。润滑油的最低使用温度应高于油品倾点[/color][color=#333333]30[/color][color=#333333]℃[/color][color=#333333]以上,反之亦然。倾点可按[/color][color=#333333]GB/g[/color][color=#333333],其抗剪切性就比较差,水汽化。由于基础油的防锈能力较低,或一时乳化但经静置,这不但破坏油膜而且产生气阻,另一种是粘度指数[/color][color=#333333]VI[/color][color=#333333],是润滑油配方筛选和产品质量控制及评定的重要手段,还会使添加剂(尤其是金属盐类),即提高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一般认为。铜;[/color][color=#333333]②[/color][color=#333333]乳化水。液压油[/color][color=#333333] [/color]

  • 润滑油检测性能

    检测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每一类润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以表明该产品的内在质量。  一、对润滑油来说,这些一般理化性能如下:  (1) 外观(色度):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2) 密度: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3) 粘度: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4) 粘度指数: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 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 温度高 20~30℃,即可安全使用。  (6) 凝点和倾点: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油 品的凝固和纯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 油品并没有明确的凝固温度,“所谓凝固”只是作为整体来看失去了流动性,并不是所有的组分都变成了固体。润滑油的凝点是表示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凝点高的润滑油不能在低温下使用。相反,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则没 有必要使用凝点低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凝点越低,其生产成本越高,造成不 必要的浪费。一般说来,润滑油的凝点应比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低 5~7℃。但是 特别还要提及的是,在选用低温的润滑油时,应结合油品的凝点、低温粘度及粘 温特性全面考虑。因为低凝点的油品,其低温粘度和粘温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凝点和倾点都是油品低温流动性的指标,两者无原则的差别,只是测定方法稍有不同。同一油品的凝点和倾点并不完全相等,一般倾点都高于凝点 2~3℃,但也有例外。  (7)碱值和中和值:酸值是表示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单位是mgKOH/g。酸值分强酸值和弱酸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酸值(简称 TAN)。我们通常所说的“酸值”,实际上是指“总酸值(TAN)”。碱值是表示润滑油中碱性物质含量的指标,单位是mgKOH/g。碱值亦分强碱值和弱碱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碱值(简称TBN)。我们通常所说的“碱值”实际上是指“总碱值(TBN)”。中和值实际上包括了总酸值和总碱值。但是,除了另有注明,一般所说的“中和 值”,实际上仅是指“总酸值”,其单位也是 mgKOH/g。  (8) 水分:水分是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通常是重量百分数。润滑油中 水分的存在,会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 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总之,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9) 机械杂质: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乙醇和苯等溶剂的 沉淀物或胶状悬浮物。这些杂质大部分是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 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 通常, 润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都控制在 0.005% 以下(机杂在 0.005%以下被认为是无)。  (10)灰分和硫酸灰分:灰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剩下的不燃烧物质。灰 分的组成一般认为是一些金属元素及其盐类。灰分对不同的油品具有不同的概 念,对基础油或不加添加剂的油品来说,灰分可用于判断油品的精制深度。对于 加有金属盐类添加剂的油品(新油),灰分就成为定量控制添加剂加入量的手段。 国外采用硫酸灰分代替灰分。其方法是:在油样燃烧后灼烧灰化之前加入少量浓 硫酸,使添加剂的金属元素转化为硫酸盐。  (11)残炭:油品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受热蒸发和燃烧后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 称为残炭。残炭是润滑油基础油的重要质量指标,是为判断润滑油的性质和精制 深度而规定的项目。润滑油基础油中,残炭的多少,不仅与其化学组成有关,而 且也与油品的精制深度有关,润滑油中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是:油中的胶质、沥 青质及多环芳烃。 这些物质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 受强热分解、 缩合而形成残炭。 油品的精制深度越深,其残炭值越小。一般讲,空白基础油的残炭值越小越好。 现在,许多油品都含有金属、硫、磷、氮元素的添加剂,它们的残炭值很高,因此含添加剂油的残炭已失去残炭测定的本来意义。机械杂质、水分、灰分和残炭 都是反映油品纯洁性的质量指标,反映了润滑基础油精制的程度。  二、特殊理化性能  除了上述一般理化性能之外, 每一种润滑油品还应具有表征其使用特性的特 殊理化性质。 越是质量要求高, 或是专用性强的油品, 其特殊理化性能就越突出。 反映这些特殊理化性能的试验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 氧化安定性:氧化安定性说明润滑油的抗老化性能,一些使用寿命较长的 工业润滑油都有此项指标要求,因而成为这些种类油品要求的一个特殊性能。测 定油品氧化安定性的方法很多,基本上都是一定量的油品在有空气(或氧气)及金 属催化剂的存在下,在一定温度下氧化一定时间,然后测定油品的酸值、粘度变化及沉淀物的生成情况。一切润滑油都依其化学组成和所处外界条件的不同,而 具有不同的自动氧化倾向。随使用过程而发生氧化作用,因而逐渐生成一些醛、 酮、酸类和胶质、沥青质等物质,氧化安定性则是抑制上述不利于油品使用的物 质生成的性能。  (2) 热安定性:热安定性表示油品的耐高温能力,也就是润滑油对热分解的抵 抗能力,即热分解温度。一些高质量的抗磨液压油、压缩机油等都提出了热安定 性的要求。油品的热安定性主要取决于基础油的组成,很多分解温度较低的添加 剂往往对油品安定性有不利影响;抗氧剂也不能明显地改善油品的热安定性

  • 诱导期法测定仪检测汽油氧化安定性的意义体现在哪?

    诱导期法测定仪是依据GB/T 8018、 ASTM D525标准设计制造的。是用于测定在加速氧化条件下汽油的氧化安定性,汽油氧化安定性是维护汽油在储存中不致迅速变质生胶或增长酸度的指标,也是防止发动机气化器不致结胶、油门不致冻结、进气阀不致结焦积碳以及有关机件不受腐蚀的指标。

  • 浅谈润滑检测标准及润滑油检测项目有哪些

    润滑油常指石油润滑油。主要用于减少运动部件表面间的摩擦力,同时对机器设备具有冷却、密封、防腐、防锈、绝缘、功率传送、清洗杂质等作用。主要以来自原油蒸馏装置的润滑油馏分和渣油馏分为原料。 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 润滑油、润滑脂统而言之,为「润滑剂」之一种。而所谓润滑剂,简单地说,就是介於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具有减少两个物体因接触而产生摩擦的功能者。如何控制润滑油品质也成为机械重工行业持续发展决定因素。 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润滑油检测其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的综合效应。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润滑检测标准及润滑油检测项目有哪些润油国标( GB/T)、能源标准(NB/SH/T)及石化标准 (SH/T)检测标准 检测项目 GB/T 391-1977 发动机润滑油腐蚀度测定法 GB/T 7325-1987 润滑脂和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 GB 8022-1987 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 GB/T 8926-2012 在用的润滑油不溶物测定法 GB 9170-1988 润滑油及燃料油中总氮含量测定法(改进的克氏法) NB/SH/T 0059-2010 润滑油蒸发损失的测定 诺亚克法 NB/SH/T 0306-2013 润滑油承载能力的评定FZG目测法 NB/SH/T 0822-2010 润滑油中磷、硫、钙和锌含量的测定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NB/SH/T 0824-2010 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NB/SH/T 0832-2010 润滑油热表面氧化的测定 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 SH/T 0024-1990 润滑油沉淀值测定法 SH/T 0028-1990 润滑油清净剂浊度测定法 SH/T 0061-1991 润滑油中镁含量测定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 SH/T 0076-1991 润滑油中糠醛试验法 SH/T 0077-1991 润滑油中铁含量测定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 SH/T 0102-1992 润滑油和液体燃料中铜含量测定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 SH/T 0120-1992 酚精制润滑油酚含量测定法 SH/T 0123-1993 极压润滑油氧化性能测定法 SH/T 0187-1992 润滑油极压性能测定法(法莱克斯法) SH/T 0188-1992 润滑油磨损性能测定法(法莱克斯轴和V形块法) SH/T 0189-1992 润滑油抗磨损性能测定法(四球机法) SH/T 0191-1992(2000) 润滑油破乳化值测定法 SH/T 0193-2008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的测定 旋转氧弹法 SH/T 0196-1992 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197-1992 润滑油中铁含量测定法 SH/T 0200-1992 含聚合物润滑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齿轮机法) SH/T 0225-1992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中钡含量测定法 SH/T 0226-1992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中锌含量测定法 SH/T 0228-1992 润滑油中钡、钙、锌含量测定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 SH/T 0255-1992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水分测定法(电量法) SH/T 0256-1992 润滑油破乳化时间测定法 SH/T 0257-1992 润滑油水分定性试验法 SH/T 0258-1992 润滑油的颜色测定法 SH/T 0259-1992 润滑油热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267-1992 润滑油氢氧化钠抽出物的酸化试验法 SH/T 0270-1992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钙含量测定法 SH/T 0296-1992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磷含量测定法(比色法) SH/T 0298-1992 含防锈剂润滑油水溶性酸测定法(pH值法) SH/T 0308-1992 润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法 SH/T 0309-1992 含添加剂润滑油的钙、钡、锌含量测定法(络合滴定法) SH/T 0436-1992 航空用合成润滑油与橡胶相容性测定法 SH/T 0472-1992 合成航空润滑油中微量金属含量测定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法) SH/T 0473-1992 使用过的润滑油沉淀物含量测定法(离心分离法) SH/T 0532-1992 润滑油抗擦伤能力测定法(梯姆肯法) SH/T 0560-1993 润滑油热安定性试验法 SH/T 0566-1993 润滑油粘度指数改进剂增稠能力测定法 SH/T 0573-1993 在用润滑油磨损颗粒试验法(分析式铁谱法) SH/T 0582-1994 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钠含量测定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 SH/T 0605-2008 润滑油及添加剂中钼含量的测定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 SH/T 0617-1995 润滑油中铅含量测定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 SH/T 0618-1995 高剪切条件下的润滑油动力粘度测定法(雷范费尔特法) SH/T 0631-1996 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钡、钙、磷、硫和锌测定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 SH/T 0649-1997 船用润滑油腐蚀试验法 SH/T 0719-2002 润滑油氧化诱导期测定法(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 SH/T 0722-2002 润滑油高温泡沫特性测定法 SH/T 0731-2004 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热重诺亚克法) SH/T 0732-2004 润滑油低温低剪切速率下粘度与温度关系测定法(温度扫描法) SH/T 0749-2004 润滑油及添加剂中添加素含量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SH/T 0753-2005 润滑油基础油化学族组成测定法 SH/T 0762-2005 润滑油摩擦系数测定法(四球法) SH/T 0805-2008 润滑油过滤性测定法

  • 润滑油形象地比喻为机械设备的血液

    润滑油是设备的血液,润滑油起着润滑机械设备运动部件、清洁脏物、冷却降温、密封防漏及降噪减振等作用。在集中润滑系统中,润滑油的运行过程犹如人体的血液循环,因此,也将润滑油形象地比喻为机械设备的血液,机械设备的"健康状况"和"寿命长段"都取决于润滑油。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不同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作用。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础性质;添加剂泽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基础油某些新的性能,如抗氧化性、极压抗磨性、防锈性等,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基础油某些新的性能,如抗氧化性、极压抗磨性、防锈性等,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润滑油在设备润滑系统中不间断循环是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一旦润滑油循环终止或油品发生氧化污染等,设备摩擦副将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擦伤、胶合,严重时将导致整机损毁。然而,在现实中,有的企业往往忽略油品作为设备血液的重要性,设备在用油出现乳化、油水混合、油品氧化发黑、固体颗粒污染等仍"带病"工作,导致设备时常发生异常,维修成本居高不下。?润滑油形象地比喻为机械设备的血液 润滑油作为机器润滑系统的"血液",受光、热、污染及金属催化等作用,将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告诉人们油品本身理化性能的变化,系统摩擦副、密封件、过滤器等的工作状态以及进入系统的外界污染情况,即润滑油能说话。 事实上,除油润滑设备外,滚动轴承使用的润滑脂也同样反映自身理化性能和轴承状态的特征。当润滑脂在使用过程中,短期出现"滴油""分油"现象时,通常表明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不好。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评价的是润滑脂在长期储存中与实际应用时的分油趋势,如果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差,则在受热、压力、离心力等作用下易发生严重分油,导致其寿命迅速降低,并使润滑脂变稠变干,失去润滑作用。

  • 润滑油要检测什么指标

    1 黏度:特定温度下液体油品的内摩擦力。  (1)运动黏度----工业用油(V40℃)、车辆用油(V100℃、)  (2)高温高剪切黏度  (3)低温动力黏度  2 黏度指数:指润滑油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  (1)粘度指数  (2) 运动黏度比  (3)黏—压系数  3 密度和相对密度:  (1)密度: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  (2)相对密度:一定体积石油产品在给定温度时的质量与相同体积纯水在标准温度时的质量之比。  (3) 在用油历次密度检测时:密度逐渐升高---蒸发损失的大小  密度逐渐降低----混入燃料油残余物  4 色度:油品的外观颜色深浅。  (1)反映油品的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2)在用油通过色度外观检查的历次对比,可粗略判断油品的氧化、进水、受异物污染等情况。  5 闪点和燃点:润滑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到所逸出的蒸气与空气所形成的混合气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的低温度。  闪点是一个安全指标,用以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  (1)在用油闪点降低:混入轻质油品。  (2)在用油闪点升高:严重氧化、轻质成分挥发。  6 凝点、倾点:润滑油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冷却至停止流动时的高温度。  (1)凝点是前苏联试验方法、倾点时欧美方法,两者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2)油品推荐使用环境低温度一般情况下应:高于倾点8-10℃。  7 水分含量:包括--常规水分含量、微量水分含量  (1)润滑油中水分一般以三种状态存在:游离水、乳化水、溶解水  (2)在用油普遍含水量大大高于新油。  (3)水分在润滑油中危害:腐蚀、锈蚀、黏度上升、凝固、气阻、导电等。  8 机械杂质:润滑油中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沉淀物或者胶状悬浮物。  (1)在用油机械杂质含量的变化,可反映设备运行状况是否正常。  (2)加剂量大的油品、粘度高的油品,其机械杂质含量略大时正常现象。  (3)在用户在线油品服务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  (4)液压油颗粒度控制是清洁液压油的一个主要指标。  9 酸值、碱值、中和值: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碱性物质的多少。  (1)在用油酸值变化可以考察出:油品氧化变质程度。  (2)在用发动机油碱值变化可反映:油品添加剂消耗情况及氧化变质程度。  10 抗泡沫性和空气释放值:油品油气分离能力。  (1)在用油抗泡沫性能下降程度可反应其本身氧化变质程度。  (2)在实际使用情况下,通常刚停机放出的油品多因搅拌、泵送、环境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原因,会含有大量空气而呈乳白色;常温下稍静止后其乳白层会上移,直至消失。  (3)油品中含气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运行平稳性。  11 抗乳化性(破乳化时间、抗乳化度):油水分离能力。  (1)添加剂加入量大的油品,其抗乳化性能会降低。  (2)在用油抗乳化性能随着使用程度的变化会逐渐降低。  (3)当油品中含水而呈现乳白色时,一般情况下会整体浑浊并极难分离,遇热源会发出“噼啪”爆裂声。  12 氧化安定性:指润滑油抵抗外界作用而保持其性质不发生性变化。  (1)氧化安定性的测定方法有: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氧化特性测定法  极压润滑油氧化性能测定法  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  旋转氧弹测定法  (2)氧化安定性分为:厚油层氧化----工业设备用油:  薄油层氧化(热氧化)---发动机油  (3)氧化安定性可反映油品有效使用寿命。  13 剪切安定性:指在规定条件下,石油产品抵抗剪切作用保持黏度和黏度有关的性质不变之能力。  (1)测定方法:超声波法、柴油喷嘴法、齿轮法和发动机台架(L-38)等。  (2)原因:多级内燃机油为了保证低温流动性和高温黏度保持性,加入了一定量的复合添加剂和抗剪切性较强的高分子聚合物,使润滑油在发动机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剪切后,其黏度仍能满足原级别要求,从而防止机油粘度出现性失效,对发动机造成不良的影响。  (3)按照产品标准的要求,一般发动机油的剪切前后黏度变化率不大于产品标准规定范围即可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14 橡胶密封适应性:润滑油对将胶密封件的收缩、溶胀性能。  (1)多数正规的矿物油型产品对橡胶密封件适应性很好(非标产品、假冒伪劣产品其性能较差);合成型产品一般对普通橡胶具有较大的溶胀和收缩作用,因而应选用特种橡胶件。  (2)液压油产品应强调其重要性。  (3)实际使用中油品温度的剧烈变化、油品黏度等级选择的偏小、油品使用设备的密封件损坏、润滑油供给系统压力巨变等都会带来严重的漏油发生。  15 极压抗磨性:分抗磨性(油性)和极压型两种工作方式  (1)油性是润滑油中的极性物在摩擦部位金属表面上形成坚固的理化吸附膜,从而起到耐高负荷和抗摩擦磨损的作用;  (2)极压性则是润滑油的极性物在摩擦部位金属表面上,受高温、高负荷发生摩擦化学作用分解,并和表面金属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低熔点的软质(或称具可塑性的)极压膜,从而起到耐冲击、耐高负荷高温的润滑作用。  (3)绝大多数齿轮油的极压性强、抗磨性一般,且油品呈较强酸性。  (4)发动机油具有一定的极压抗磨性,且油品呈较强碱性。  (5)液压油系列具有较强的抗磨性(油性),极压型一般。且油品呈酸性。  16 蒸发损失:油品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蒸发而损失的量,用质量百分比表示。  (1)蒸发损失与油品的挥发度成正比。蒸发损失越大,实际应用中的油耗就越大,故对油品在一定条件下的蒸发损失量要有限制。液压油在使用中蒸发,还会产生气穴现象和效率下降,可能给正常工作和液压泵造成损害。  (2)我国测定润滑油蒸发损失的方法为诺亚克法:GB/T 7325;目前,该方法在我国主要用于合成润滑油的蒸发损失评定。  (3)通常情况下其损失率控制在18%以内即可。

  • 国标标准:SH/T0299 内燃机油的氧化安定性

    SH601内燃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适用于检测内燃机油的氧化安定性。试验时在规定条件下,将试样氧化,用氧化前后试样中金属片质量变化、50℃运动粘度变化、氧化后戊烷不溶物及试样蒸气的酸碱性进行评分,以总评分来表示试样的氧化安定性。总评分越低,氧化安定性越好。[b]主要特点[/b]1、该仪器为台式,包括加热浴和精确的流量计。不锈钢盖子上有孔,可放入试样瓶;2、不锈钢加热器;3、非常精确的流量计,带针阀,流量0~200mll/min;;4、空气过滤器,带玻璃棉;5、微处理恒温器及PID控制,数字显示温度,精度0.1℃,Pt100 RTD温度探头;6、工作温度范围:室温~200°C;安全措施防止过热或低液位;[b]技术参数[/b]1、适用标准:SH/T02992、控温方式:进口PID数显温控器3、工作温度范围:室温~200°C 控温精度:常温~165±0.1℃4、加热方式:金属浴加热5、工作单元:4管6、流量控制:精密流量计7、工作电源:AC220V/50Hz8、计时方式:数显计时器

  • 润滑油常用检测指标及测定意义-清净分散性

    发动机润滑油在发动机工作条件下,会产生多种污染物(包括氧化物、水分、金属颗粒、碳黑粒、酸、末完全燃烧物),这些污染物会使活塞表面覆盖一层漆膜。加有清净分散剂的润滑油可以阻止污染物粘结成团或粘结在金属表面上,抑制氧化反应,且能中和酸性氧化物,使污染物以溶胶状态分散地悬浮于油中,防止不溶物的沉积。这种性能的总和叫作发动机润滑油的清净分散性。  SH/T0645《柴油机油清浮性测定法(热管氧化法)》作为评定发动机润滑油清净性的手段之一。热管氧化试验是一种内燃机油高温氧化模拟台架试验设备,专门针对发动机活塞环等部件在工作过程中形成漆膜和积碳的机理而设计的试验方法。主要用于内燃机油高温清净性的实验室评定,考察油品中各类添加剂组分对油品的热氧化安定性、清净分散性等综合性能的影响。利用此类模拟试验技术可在进行IH2、IG2、IK等发动机台架试验之前,预先 筛选油品配方及评选各类添加剂的表现。试验测定的数据显示与台架试验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SH/T 0300曲轴箱模拟试验法用于评定添加剂和含添加剂内燃机油的热氧化安定性,是科研工作中评选清净剂、抗氧抗腐剂和油品复合配方的一种模拟试验方法。该方法是使含添加剂内燃机油飞溅到高温金属表面形成漆膜,以此模拟曲轴箱油在活塞工作时的成漆情况,并用在试验机油箱内挂铅片的发放模拟曲轴箱油在气[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color][/url]氧化状态下对发动机零部件的腐蚀。通过测定金属板上的漆膜评级和胶重,考察油的热氧化安定性。将250ml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在模拟试验机内运行6h后,考察形成漆膜和成胶的情况

  • 浅谈润滑油检测项目及标准

    包括外观、密度、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凝点和倾点、酸值、碱值和中和值、氧化安定性、热安定性等。主要标准有:  GB/T12579-2002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GB/T12709-1991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康氏残炭法)  GB/T1995-1998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  GB/T2433-2001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  GB/T260-19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265-19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269-1991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  GB/T3535-2006石油倾点测定法  GB/T3536-2008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GB/T4929-1985润滑脂滴点测定法  GB/T511-1988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T6538-2000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模拟机法)  GB/T7305-2003石油和合成液水分离性测定法  GB/T7326-1987润滑脂铜片腐蚀试验法  GB/T9171-1988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  ASTMD5133-05采用温度扫描技术的润滑油的低温、低剪切率、粘性温度关系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5293-09用冷启动模拟器测定-5~-30℃之间发动机油和基础原料表观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5800-08用NOACK法测定润滑油蒸发损失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6082-06润滑油高温起泡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6335-09用热氧化机油模拟试验测定高温沉积物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6616-07在摄氏100度时用锥形承载模拟器粘度计测量高剪切速率时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6821-02(2007)恒定剪切应力粘度计中传动线路润滑剂的低温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7097-06a用热氧化机油模拟试验测定中高温沉积物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7098-08ε1用薄膜氧气吸收(TFOUT)催化剂B测定润滑剂氧化稳定性的标准试验方法  ASTMD7110-05a使用过和含油烟发动机油在低温下的粘度温度关系标准试验方法  ASTMD86-09ε1大气压下石油产品蒸馏的标准试验方法  DIN51352-1-1985润滑剂检验.润滑油老化性能的测定.残碳增加.用残碳测定法.根据通入空气后的老化情况测定  DIN51575-1984矿物油检验.硫酸盐灰分的测定  DINENISO2592-2002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弗兰得(Cleveland)开杯法  SH/T0059-1996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诺亚克法)  SH/T0251-1993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  SH/T0327-1992润滑脂灰分测定法  SH/T0562-2001低温下发动机油屈服应力和表观粘度测定法  SH/T0618-1995高剪切条件下的润滑油动力粘度测定法(雷范费尔特法)  SH/T0631-1996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钡、钙、磷、硫和锌测定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  SH/T0704-2001石油及石油产品中氮含量测定法(舟进样化学发光法)  SH/T0722-2002润滑油高温泡沫特性测定法  SH/T0751-2005高温和高剪切速率下粘度测定法(锥形塞粘度计法)  ISO3016-1994石油.倾点的测定  ISO6614-1994石油产品矿物油和合成液水分离的测定?

  • 润滑油检测标准,检测项目有哪些

    包括外观、密度、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凝点和倾点、酸值、碱值和中和值、氧化安定性、热安定性等。主要标准有:ASTMD5133-05采用温度扫描技术的润滑油的低温、低剪切率、粘性温度关系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D5293-09用冷启动模拟器测定-5~-30℃之间发动机油和基础原料表观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D5800-08用NOACK法测定润滑油蒸发损失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D6082-06润滑油高温起泡特性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D6335-09用热氧化机油模拟试验测定高温沉积物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D6616-07在摄氏100度时用锥形承载模拟器粘度计测量高剪切速率时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D6821-02(2007)恒定剪切应力粘度计中传动线路润滑剂的低温粘度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D7097-06a用热氧化机油模拟试验测定中高温沉积物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D7098-08ε1用薄膜氧气吸收(TFOUT)催化剂B测定润滑剂氧化稳定性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D7110-05a使用过和含油烟发动机油在低温下的粘度温度关系标准试验方法ASTMD86-09ε1大气压下石油产品蒸馏的标准试验方法DIN51352-1-1985润滑剂检验.润滑油老化性能的测定.残碳增加.用残碳测定法.根据通入空气后的老化情况测定DIN51575-1984矿物油检验.硫酸盐灰分的测定DINENISO2592-2002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弗兰得(Cleveland)开杯法GB/T12579-2002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GB/T12709-1991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康氏残炭法)GB/T1995-1998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算法GB/T2433-2001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分测定法GB/T260-19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GB/T265-1988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269-1991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GB/T3535-2006石油倾点测定法GB/T3536-2008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的测定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B/T4929-1985润滑脂滴点测定法GB/T511-1988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GB/T6538-2000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模拟机法)GB/T7305-2003石油和合成液水分离性测定法GB/T7326-1987润滑脂铜片腐蚀试验法GB/T9171-1988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ISO3016-1994石油.倾点的测定ISO6614-1994石油产品矿物油和合成液水分离的测定SH/T0059-1996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诺亚克法)SH/T0251-1993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SH/T0327-1992润滑脂灰分测定法SH/T0562-2001低温下发动机油屈服应力和表观粘度测定法SH/T0618-1995高剪切条件下的润滑油动力粘度测定法(雷范费尔特法)SH/T0631-1996润滑油和添加剂中钡、钙、磷、硫和锌测定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SH/T0704-2001石油及石油产品中氮含量测定法(舟进样化学发光法)SH/T0722-2002润滑油高温泡沫特性测定法SH/T0751-2005高温和高剪切速率下粘度测定法(锥形塞粘度计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