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北京纳鸥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银牌3年 银牌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60-5168转4892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纳鸥科技 > 茶叶致癌!假阳性?首发茶叶中黄曲霉毒素测定(新标准)给您吃颗定心丸

茶叶致癌!假阳性?首发茶叶中黄曲霉毒素测定(新标准)给您吃颗定心丸

2022/09/27 09:36

阅读:138

分享:
应用领域:
食品/农产品
发布时间:
2022/09/27
检测样品:
茶叶
检测项目:
真菌毒素
浏览次数:
138
下载次数:
参考标准:
茶叶及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 B1的测定

方案摘要:

为科学严谨、安全规范地开展茶叶及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由云南农业大学、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湖南省茶叶学会、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等联合制定了团体标准《茶叶及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 B1的测定》。 纳鸥科技积极助力标准的制定,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不断研发和测试各SPE复合小柱,用于去除茶叶中酚类和色素等干扰物。此标准填补了国内外茶叶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空白。

产品配置单:

设备配件

茶叶中黄曲霉毒素检测专用柱

型号:

产地:

品牌: 纳鸥科技

面议

参考报价

方案详情:

       2012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报道了一个病例,一名患者每天喝10克普洱茶,喝了一个多月后,发生黄曲霉素中毒导致急性肝损害。


      就在人们对茶叶安全问题尤为敏感时,一位著名科普作家发表了“关于喝普洱茶致癌”的文章,瞬间刷爆了朋友圈。

      随后,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抽查广州市场上普洱茶样品100%检测出黄曲霉素?同样,某知名大学,学者发表论文称100%检出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是臭名昭著的致癌物。其中,黄曲霉毒毒素B1是头号“危险分子”,具极强毒性,可引起致癌、致畸和致细胞突变的作用。仅需1毫克,就能诱发癌症,20毫克就能致死。

      看到这里,有点怕怕,俺天天喝茶,茶叶中真的会有黄曲霉毒素吗?

图片


茶叶中到底有没有黄曲霉毒素?


      “普洱茶是否致癌”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国家相关相关科研团队,对黄曲霉毒素相关检测方法是否适用于茶叶(包括普洱茶)检测进行了系统的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普洱茶中不含黄曲霉毒素,因为先前媒体报道中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不适合茶叶,才导致错误检出了黄曲霉毒素。因此,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正常的茶叶加工和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会产生黄曲霉素。

终于水落石出,原来正常的茶叶中是不含有黄曲霉毒素的。

可还是有众多疑问无法解释,媒体报道的权威检测单位的检测结果为什么会出现假阳性?喝茶而导致的黄曲霉毒素中毒事件,黄曲霉毒素还有可能从哪里滋生呢?



疑问1:茶叶中黄曲霉毒素检测为何会出现假阳性?


目前检测茶叶中黄曲霉毒素,无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若参考使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 族的测定》(GB5009.22-2016),然而这个国标的适用范围并不包括茶叶及其制品。
茶叶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等会干扰检测结果,茶多酚含量越高,检测出的黄曲霉素含量就越高,因此,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


备注:《出口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测定》(SN/T 3263-2012)已经作废




疑问2:茶叶本身不含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还有可能从哪里滋生呢?

茶叶与茶制品,尤其是发酵茶,在生产过程中有众多微生物的参与,存储时间比较长,生产存储过程等,都有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比如普洱茶,在湿仓贮藏中,由于高温高湿的条件,容易导致微生物的繁殖(包括黄曲霉),如果茶叶中残存营养物质,那么就容易滋生黄曲霉菌,进而产生黄曲霉素。


“茶叶致癌事件”背后的思考


虽轰动一时的茶叶致癌事件已尘埃落定,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茶叶本身没有黄曲霉毒素,但是茶叶和茶叶制品,存储时间过长或不当的储存条件中,还是有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为科学严谨、安全规范地开展茶叶及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由云南农业大学、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湖南省茶叶学会、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等联合制定了团体标准《茶叶及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 B1的测定》。

纳鸥科技极助力标准的制定,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不断研发和测试各SPE复合小柱,用于去除茶叶中酚类和色素等干扰物。此标准填补了国内外茶叶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空白

图片


全新制定的团体标准《茶叶及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为相关监管部门、企业、进出口茶叶海关等,进行茶叶及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监管和风险控制提供了方法、标准。


茶叶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难点

      茶叶中黄曲霉毒素测定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比较难的点是茶叶色素和酚类物质的干扰,尽管经过专属性很强的免疫亲和小柱的前处理,但前处理后的样品中仍有不少色素和酚类物质,特别是发酵茶,干扰了后续液相或液质仪器的检测,易出现假阳性。

      因此,在制定标准过程中,迫切需求将茶叶中色素和酚类物质等去除掉。纳鸥科技技术团队,结合干扰物质的化学和结构特征,创新性研发出相应的茶叶复合小柱(Anavo 茶叶中黄曲霉毒素检测专用柱),由PSA、C18 和 MCX 等填料复合而成,可有效去除色素和酚类干扰物,而不会吸附目标化合物。(货号:AN60F021)。

使用Anavo 茶叶中黄曲霉毒素检测专用柱和Anavo免疫亲和柱过柱后,不同基质茶叶的回收率情况如下(具体实验过程,见标准原文):

3.png

说明:称取5 g三种不同种类茶叶试样,添加量分别为0.5 ng/mL(低)、1.0 ng/mL(中)、5.0 ng/mL(高)的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进行6次的平行试验,试验数据为6次平行实验的平均值,三种茶叶黄曲霉毒素B1添加量为0.5 ng/mL(低)、1.0 ng/mL(中)、5.0ng/mL(高)时,回收率分别在72.42%~85.08%之间、76.06%~88.04%之间、85.22%~91.04%。此方法的回收率在72.42%~9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4%~2.13%实验数据见上表。


标准中关键耗材


4.png




下载本篇解决方案:

资料文件名:
资料大小
下载
茶叶致癌假阳性?首发茶叶中黄曲霉毒素测定(新标准)给您吃颗定心丸.docx
270KB
推荐方案

新隐患!动物源性食品中阿奇霉素测定整体解决方案……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属于15元环大环内酯类(Macrolide,MAL)抗生素,临床上用于人上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已被农业部列为畜禽禁用兽药。 AZM违规用于畜禽养殖,会影响畜禽疫病防治和畜禽产品安全、增加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风险、威胁人类健康。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但养殖环节带来的经济效益受损,养殖户将抗生素添加于饲料或针剂注射等方式给药,导致人用抗生素仍被违规使用于畜禽,已成为威胁畜禽产品安全的新隐患。

食品/农产品

2024/04/26

新国标扩项,GB 5009.12-2023食品中铅的测定解决方案

新国标GB 5009.12-2023,对于高盐样品(食盐、酱油、腌渍食品、火锅底料和方便面盐包等),在分析测试之前使用微波消解-固相萃取的方法,将调料样品中的铅和含盐基体分离,以及富集目标化合物,能使背景干扰大幅度降低,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食品/农产品

2023/11/28

QuEChERS-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测定食品中9种亚硝胺(GB 5009.26-2023)

现行国标GB 5009.26-2016仅针对N-二甲基亚硝胺检测,且操作过程中存在样品前处理复杂、耗时较长、标准方法回收率低、再现性差等问题。 纳鸥科技依据全新发布的《GB 5009.26-2023食品中N-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测定》,采用Anavo HLB-P或 HMR-Lipid可较好地吸附样品中磷脂、蛋白、有机酸、脂肪酸等干扰物质,9种亚硝胺类的回收率在71.93%~117.88%之间。 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对样品进行长时间的蒸馏提取,简化了前处理的步骤且缩短了时间,而且样品和试剂的消耗量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小且更加节省实验成本,可快速的对食品中的9种亚硝胺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食品/农产品

2023/10/09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SPE-HPLC法 (GB 5009.35-2023)

GB 5009.35-2023与2016版相比,着色剂检测种类由7种增加至11种,同时基质种类也进行了扩充,前处理小柱由聚酰胺粉变更为PWAX或同等类型小柱。 纳鸥科技依据GB 5009.35-202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采用Anavo PWAX-II固相萃取柱净化,提取方法简单、回收率高、净化效果优异、方法稳定性好。

食品/农产品

2023/10/09

推荐产品
供应产品

北京纳鸥科技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立即咨询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