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日程公布|“SPR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网络研讨会即将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6/02 14:07:30
导读: 仪器信息网联合量准(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将于2023年6月16日举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邀请多位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快来报名吧!

为促进SPR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助力科研院所、高校、制药企业、生物技术企业等相关从人员的分析能力的提升,仪器信息网联合量准(上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将于2023年6月16日举办“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主题网络研讨会。

此次主题网络研讨会有幸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刘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山广志副研究员、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曹岩副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静副主任技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吴萌高级工程师和量准(武汉)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程理技术应用工程师6位业内专家,将围绕SPR技术分享以及其在药物片段设计、靶点筛选、新方法建立和药物表征等研究领域的前沿应用进行探讨。

报名链接: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ks (点击报名)

点击图片免费报名

参会福利:

1.WeSPR 100多功能分子检测仪免费试用名额(文末附申请方式)

2.键盘鼠标套装、移动电源等多重好礼

会议日程: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PR) 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报告时间

报告主题

专家信息

13:30-14:00

基于SPR技术的药物片段设计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山广志 副研究员

14:00-14:30

下一代MetaSPR生物传感器芯片技术与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

刘钢 教授

14:30-14:35

第一轮抽奖

主持人

14:35-15:05

下一代SPR分子互作仪—WeSPR产品及应用案例介绍

量准(武汉)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程理 技术应用工程师

15:05-15:10

WeSPR 100多功能分子检测仪试用活动

量准(武汉)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15:10-15:40

基于SPR技术的药物研究新方法

海军军医大学

曹岩 副教授

15:40-15:45

第二轮抽奖

主持人

15:45-16:15

SPR技术在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发现与靶点确认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

王静 副主任技师

16:15-16:20

第三轮抽奖

主持人

16:20-16:30

答疑互动

主持人

嘉宾介绍:

山广志,博士,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药物开发、药物分析、药品质量以及检测技术研究工作。将NMR、LC-HRMS、GC-MS、ICP-MS、2D-HPLC、HPLC、GC、SFC、Biacore、iTC、μDSC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综合应用于药物发现、开发和质量表征工作,具体研究领域涉及基于靶点的新药筛选、结构确证、杂质谱研究、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等。完成企业科研合作50余项,协助多个品种完成质量研究获批上市。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

刘钢教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美国医学生物工程院会士(AIMBE Fellow)、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曾担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终身教授,一直致力于超灵敏度微纳米新型生物传感器以及移动传感技术在医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刘钢教授团队将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三维生物分子纳米融合阵列传感器技术运用于生物检测领域,通过明场显微彩色成像,数字化动态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测疾病标志物分子;同时研发了高性能纳米等离子共振MetaSPR芯片产品实现了对传统药物筛选芯片及分子互作检测设备的突破,可提供分子互作的无标记实时检测,亲和力精确测定、抗体筛选和优化,以及快速高通量定量等生灵活多样的高性能检测能力,以满足于包括靶向化学药、生物药、基因及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和IVD 原料等众多细分领域研发生产中的具体检测需求。刘钢教授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等多个项目。近年来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Methods,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Materials Today Bio,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等国际权威学术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程理,201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药理学专业,在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主要利用微量热泳动(MST)、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细胞热转移实验(CETSA)等方法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量准(武汉)从事SPR技术支持工作,负责SPR分子互作实验的技术咨询与培训工作。

曹岩,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人才。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药物分析专业,博士学位,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以复杂药物体系的分析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的药物分析新方法研究,在中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和体内药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上形成特色。累计发表第一和通讯作者SCI论文2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24.4,累计影响因子大于20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项目、上海市基金项目等6项课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

王静,博士,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技师/副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互作与拉曼光谱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项目。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Theranostics, Anal. Chem.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3篇,其他作者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扫码加入SPR技术交流群

(发送备注姓名+单位+职位)


WeSPR 100多功能分子检测仪

扫码申请试用名额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SPR分子互作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