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酶标仪国产替代:硬件代差消除,软件仍需打磨——访上海闪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建明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6/20 08:24:42
导读: 张建明分享了一段自己参与关于新药筛选和发现国家重大专项的经历,当时在走访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时发现几乎所有筛选仪器全部是进口品牌,价格非常昂贵。因此,他萌生了自己创建国产酶标仪品牌的想法……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演变,酶标仪被赋予的功能日益丰富。由最初的吸收光检测,到荧光强度、发光检测,再到荧光偏振、时间分辨荧光及Alpha检测等创新技术加持,酶标仪早已突破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范畴。现如今凡是与光信号相关的实验,均可考虑使用酶标仪进行信号检测。长久以来,国内酶标仪市场处于被进口品牌垄断的局面,但在仪器信息网对2022年酶标仪中标盘点中发现,国产品牌上海闪谱酶标仪已经突出重围并成功挺进TOP5。

为了进一步了解上海闪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闪谱”)酶标仪的发展历程和产品特点,近日,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上海闪谱总工程师张建明,同时,就中国酶标仪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国产替代以及科学仪器行业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上海闪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张建明

张建明,上海闪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国立埼玉大学留学。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药物质量分析与过程控制分会理事,“上海分析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化委员会”会员,《药物分析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编委。2004年至今,共主持完成包括科技部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上海市科委项目、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在内的省级以上政府项目共计10项。带领团队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全波长薄层色谱扫描仪、第一台全自动薄层色谱点样仪、展开仪,开创了国内自动化薄层色谱仪器的先河。随后投入了酶标仪、蛋白纯化系统、微生物分析、制备液相、分析液相、样品前处理等多个系列的高度自动化仪器研发,在色谱及生化分析仪器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

与进口酶标仪对标,希望成为全球两强之一

据张建明介绍,上海闪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中心,迄今已有长达十余年的酶标仪研发历程,是国内第一家光栅型酶标仪生产商,也是国内少有的多功能酶标仪生产商。上海闪谱定位成为中国科研级酶标仪标杆企业,终极愿景是打造成全球科研级酶标仪两强品牌之一。现阶段,上海闪谱已经走出“死亡之谷”,其品牌影响力和业绩表现已经得到了市场认可和积极反馈。目前公司规模已达百余人,其中研发技术团队和制造团队分别占比40%,拥有一批来自国内知名院校生命科学研究背景的高级研究人才。

在回忆创立上海闪谱酶标仪的初衷时,张建明分享了一段自己参与关于新药筛选和发现国家重大专项的经历,当时在走访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时发现几乎所有筛选仪器全部是进口品牌,价格非常昂贵。因此,他萌生了自己创建国产酶标仪品牌打破国内市场长期被进口品牌垄断的想法,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国新药筛选和发现事业的发展。

上海闪谱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建全与进口厂商一一对标的酶标仪产品线,让业绩稳步地、有质量地增长。张建明表示:“按酶标仪功能划分,上海闪谱已经具有多功能酶标仪、光吸收酶标仪、化学发光酶标仪以及荧光酶标仪等多条产品线;按发光结构区分,上海闪谱同样具有滤光片、光栅以及光栅+滤光片混合光路的多种酶标仪产品。除显微工作站与酶标仪连用暂未实现突破之外,目前上海闪谱已经建立了与进口酶标仪一一对标的产品线。”

产品介绍.png

上海闪谱酶标仪主流型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品质是立根之本

张建明表示,“酶标仪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六七家主流品牌在行业深耕多年,已经拥有了成熟的产品线和广阔的用户基础。与此同时,国内用户对国产新兴酶标仪的品质要求格外苛刻。上海闪谱正在依据这些苛刻要求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力,不惧挑战,坚持横向比对,性能参数力争比肩全球市场一流水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户选择购买我们的产品不仅是考虑价格因素,更是看重卓越的仪器性能品质。”

同时,张建明详细阐述了上海闪谱三大核心竞争优势:“第一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目前上海闪谱已经培育强大的创新活力,并具有酶标仪全套的研发、制造以及应用开发能力。每年的研发投入是销售收入的30%以上,积极响应用户个性化需求,保证产品升级迭代速度快人一步;第二点,用户在购买酶标仪时注重考量国产和进口酶标仪的性能水平、稳定性以及检测灵敏度等多项重要参数。尤其在生命科学新兴领域,大部分科研用户比如实验室的PI、生物医药技术负责人等拥有留学经历,受到过欧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科研训练,他们对于仪器参数要求非常高,上海闪谱酶标仪的硬件参数和软件应用均得到广泛认可,甚至在某些功能配置上表现更为优秀;第三点,上海闪谱酶标仪不仅性能卓越,价格也十分亲民,我们的定价普遍是进口品牌的50%-60%,不仅打破了进口品牌垄断中国市场的格局,而且大大降低了多功能酶标仪的购置门槛,让更多实验用户有机会使用。”

市场相对成熟,需求不断细分

张建明介绍说:“中国酶标仪市场已经相对成熟,按市场份额划分依次为诊断、科研和工业三大应用领域。其中诊断市场酶标仪需求数量庞大,对仪器稳定性要求严格,不过对于仪器功能的需求较为单一且价格相对较低。目前,国内已经有医疗级酶标仪企业上市;科研领域则是第二大酶标仪市场,目前中国科研级酶标仪市场的规模大概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该领域更注重酶标仪功能属性和性能水平;在工业市场中,制药是酶标仪核心应用领域,其中药物筛选和新药发现是黄金赛道。随着生物医药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受其牵引作用影响,工业市场对科研级酶标仪需求将会增加。”

谈及未来酶标仪发展趋势,张建明认为:“首先需要紧贴用户需求,从需求出发。随着需求不断细分化、多元化,酶标仪市场供给也要加快创新。从产品角度出发,‘自动化+高通量’和‘技术交叉融合’将是酶标仪行业未来两大发展方向,此次全球新冠疫情是非常直接的催化剂,对涉及样本处理、检验检测、样本存储的全流程自动化和高通量作业提出了最直接的需求,生命科学领域的自动化和高通量需求再次被验证;另一方面,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汇聚,酶标仪将被赋予更多崭新功能,比如显微成像、与液相的联用等。从应用场景出发,医疗和大健康将会是重点关注领域。”

国产替代:硬件代差消除,软件仍需打磨

张建明谈及国产与进口酶标仪之间的差距时表示,“机械制造决定图纸能否转化成产品,电子器件决定仪器是否先进,软件决定仪器好不好用。目前,国产与进口酶标仪在硬件方面逐渐趋同,其中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链条高度同质化,不会出现明显硬件代差。另外,基于自身在仪器行业多年的经营经验和国内先进的高端制造业水平,目前上海闪谱酶标仪的结构件、机械零部件以及软件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但在光电领域,上游核心零部件比如检测器以及滤光片、光栅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短时间难以实现国产替代。比如不同光栅品牌的分辨率、透光率以及偏差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各项参数优化也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需要前期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大量实验进行筛选与验证。”

张建明补充介绍:“就软件而言,目前国产酶标仪较进口主流品牌还有一定的追赶空间。软件优化是一个时间和经验积累的过程,用户基数和仪器使用频率非常关键。进口厂商不仅具备先发优势,在软件功能、算法模型、数据处理及检测方法等积累了海量经验,并且投入的时间、人力和资金也是日久年深。近十年,上海闪谱不遗余力进行着软件优化和迭代升级,在95%以上的主流应用场景已经与进口品牌比肩。截止目前,利用上海闪谱酶标仪发表的SCI文章已达千余篇,得到了包括中科院、国家海洋局、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以及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等核心用户认可。今后将继续加大软件研发投入,力争在国产创新的道路上跑得更快更长。”

未来五年,上海闪谱仍将沿用“Me-too”策略,逐渐丰富自身产品线和提升产品力,建立与进口厂商一一对标的产品体系。张建明解释说,“当前,国产酶标仪行业仍处于跟随时期,源头创新的代价暂时还不能完全承受。在产品规划方面,上海闪谱下一步有可能将产品升级为具备显微成像系统或将目标转向开拓高内涵领域。而在市场战略规划方面,上海闪谱将持续保持科研市场高速增速,同时积极开拓生物医药和诊断试剂两大领域。”

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四要素:时间、知识、人才和资源

张建明认为科学仪器行业是“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的有机结合,它属于广义的科学服务行业范畴,是为科学研究提供工具和方法的高科技行业,其创新、制造和应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潜力的关键标识。同时,科学仪器也被称为高端制造业皇冠上“耀眼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他表示:“时间积累、知识体系、人才储备以及资源投入是影响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核心四要素。”

首先,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等历史原因,中国科学仪器行业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优势不足,配套供应链条和相应解决方案存在着较大短板。

其次,科学仪器行业背后的知识体系构建尚未完善,缺乏充足的知识储备意味着无法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科学仪器行业发展需要大量以兴趣为先导性的知识积累,但是从兴趣化转化为产品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

另外,目前国内高端科学仪器制造人才仍然短缺,由于科学仪器行业自身特点导致无法吸引大量新鲜血液注入。例如,相较大批量制造的电子行业,科学仪器属于离散型制造(小批量多品种),二者的经营模式和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调和‘大批量制造’与‘离散型制造’之间的矛盾,这也是科学仪器行业目前遇到的共性难题。即便赛默飞、安捷伦等科学仪器巨头,在人才密度和薪资水平等方面也无法和华为、比亚迪等公司比肩。

最后,资源投入对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虽然早期资本并不看好中国科学仪器市场,但随着国家政策对科学仪器行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国产高端科学仪器设备和关键‘卡脖子’技术不断突破以及国产替代进程加速等因素,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终将会迎来腾飞时刻。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logo
上海闪谱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