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中日科学家论坛之生命科学”云端召开 两千人在线交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08/01 14:24:17
导读: 7月20日,仪器信息网再度联手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JAIMA)共同举办“中日科学家论坛之生命科学”线上科技论坛顺利召开。

7月20日,由仪器信息网再度联手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JAIMA)共同举办“中日科学家论坛之生命科学”线上科技论坛顺利召开。日本著名细胞工程学家、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赤池敏宏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领衔的6位中日生命科学科学家代表分别在线分享报告,同时,来自中日近两千位听众参与答疑互动交流。

多年来,仪器信息网与日本JAIMA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二者都为各自国家的科学仪器发展和技术交流做出了不懈努力。后疫情时代下,双方再次联手以线上形式合作,共同线上主办此次“中日科学家论坛之生命科学”,以期为中日科学家们提供交流平台,促进两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此次在线科技论坛有幸邀请到日本著名细胞工程学家、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赤池敏宏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南开大学杨军教授,南京大学江德臣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陆瑶研究员及东京都立大学関禎子研究员。分别围绕生命科学中的细胞工程、生物材料及其再生医学领域应用、创新细胞分析技术和生物基底材料表征技术等前瞻性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CEO 唐海霞 致辞

【致辞回放】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7222.html

日本分析仪器工业会(JAIMA) 会长 中本晃 致辞

【致辞回放】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7223.html

报告嘉宾:东京工业大学 名誉教授 赤池敏宏(左)/东京都立大学 客员研究员 関禎子(右)

报告题目:NEW ERA of Advanced Biomaterials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NEW vaccination- From “ Cadherin Biology to Cadherin Engineering”

再生医学、载药系统和新型疫苗先进生物材料新时代-从“钙粘蛋白生物学到钙粘蛋白工程”

【报告回放】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7224.html

【报告摘要】将期待用于再生医疗及组织工学领域的各类器官组织细胞、ES细胞、iPS细胞等干细胞以单一细胞进行粘接,为了更加容易进行增殖-分化诱导或者使基因/细胞因子等更加容易进行自由注入,利用遗传工学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钙黏蛋白,即:E、N、VE-钙黏蛋白的嵌合抗体分子〔E-钙黏蛋白-Fc(EcadFc)、N-钙黏蛋白-Fc(NcadFc)、VE-钙黏蛋白-Fc(VEcadFc)〕、以及各种细胞因子、增殖因子进行嵌合分子设计,成功地在聚苯乙烯等材料表面进行单分子涂层固定。举例说明如下:成功地对EcadFc分子的吸附状态进行了直接观察。(Sci. Rep. 2020 ; 10 : 17044)。成功地将几乎所有的单分散、处于粘接状态的ES细胞在中内胚叶、进而在肝细胞进行均一分化。成功地在E/N吸附表面将ES细胞高效率分化成神经细胞,进而形成神经网络。基于上述in vitro(体外)ES-神经细胞分化诱导成果,在神经未成熟新生鼠体内植入NcadFc固定明胶纤维(gelatin filament),成功地恢复了神经诱导功能。

杨军.png

报告嘉宾:南开大学 教授 杨军

报告题目:钙黏素功能化生物材料调控干细胞命运及其再生医学应用研究

报告内容涉及未发表成果,不予回放

【报告摘要】生物材料精准调控细胞命运是再生医学研究的核心之一。我们基于钙黏素融合蛋白研发了水凝胶、纳米纤维及合成高分子微球等组织工程支架的生物功能界面,有效调控细胞的粘附、增殖、分泌及分化等细胞生物学特性,为生物材料的细胞赋能提供了新策略,显著改善了干细胞在组织构建及细胞治疗等再生医学领域的应用潜能。

林金明.png

报告嘉宾:清华大学 教授 林金明

报告题目:Microfluidics Combin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for Cell Analysis

微流控质谱联用细胞分析方法研究

【报告回放】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7225.html

【报告摘要】如今,生命科学正成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是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我们从细胞开始破解生命实体的密码。 目前发展迅速的微流控技术因其微尺度通道和灵活的设计而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研究领域。 本次报告中将介绍微流控质谱联用细胞分析方法研究。 在微流体装置上操纵和捕获细胞,并采用质谱 (MS) 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将微芯片与MS连接起来,实现微通道中的细胞培养和药物刺激,并在MS检测前净化细胞分泌物。

江德臣.png

报告嘉宾:南京大学 教授 江德臣

报告题目:单细胞活性分析

【报告回放】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7226.html

【报告摘要】单细胞分析可获得反映细胞生理状态和过程的更准确、更全面的信息,对于生命科学研究以及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均有重大意义。本次报告将介绍课题组所建立的基于纳米通道电化学输运的单细胞试剂盒分析新方法和装置,实现了fL ~ pL体积生物检测试剂盒组分在活细胞中的输运和检测,可测量单细胞及单细胞器内生物分子活性。

陆瑶.png

报告嘉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陆瑶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单细胞分泌分析

【报告回放】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17227.html

【报告摘要】多细胞生物为执行各种生物学功能必须相互联系、通讯以协同完成,其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化学、生物分子的分泌、接收来完成。由于细胞异质性,往往只是细胞群中的部分细胞主导了分泌功能。在单细胞水平对细胞分泌的生物分子信号实现高灵敏的检测,不仅有助于更清晰认识细胞的状态、个体之间的差异/联系等群体细胞研究方法无法分辨的信息,也将有助于发现细胞分泌的异常及其与疾病、药物反应的关系。针对传统单细胞分泌分析技术的不足,我们近年来利用微流控芯片发展单细胞分泌分析新技术,加深了对细胞分泌、通讯异质性规律的认识,并有望为相关生物医学应用提供新技术支持及新视角参考。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Ev

总阅读量 54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