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06/22 07:49:27
导读: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作为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学术合作平台,对促进学科与领域间的横向交流,发挥国家队的研发技术优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加快推进我国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仪器信息网讯:6月18日下午14时,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国际会议中心如期举行,共有约170余位来自医院、企业、科研院校的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出席会议的嘉宾包括: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何昆仑同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渝英女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吴波尔女士,以及解放军总医院已退休的一些老领导、老专家等。成立大会由前军事医学科学院荫俊研究员主持。

颜光涛 主任委员

会议现场

    由于成立大会只有半天时间,所以议程安排得非常紧凑。首先由张渝英副理事长宣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关于批准成立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的回函,这也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下属的第十个专业委员会。随后,何昆仑副院长代表解放军总医院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委会的成立致贺词,并向到会代表简要介绍了解放军总医院的一些基本情况,其中特别提到生化科作为解放军总医院的一个重点学科,勇于创新,科室的发展正在走上快车道。何副院长希望标记免疫专委会的成立能够促进我国在分析测试领域的标准化、国产化和自动化,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研发体系、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张渝英 副理事长

   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颜光涛教授则代表筹备组向大会作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委会筹备工作报告。标记免疫分析技术近些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它也是实现国家目前提倡的“精准医疗”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而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委会的成立,为业内人士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它可以凝聚大家的共识,进一步推动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大会同时审议通过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选举出80位常务委员,其中院校、医院及企业委员分别占比为28%,42%和30%。专委会委员单位具体构成包括:1 来自以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科院、中国计量院、中检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院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研发科学家团队;2 来自以解放军总医院、华西医院、湘雅医学院、协和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友谊医院、天坛医院等三甲研究型医院为代表的一批临床专家和医学检验专家;3 以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苏州、重庆、深圳等地标记免疫分析研发企业为代表的一批上市公司、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专家。

荫俊 秘书长

    在随后举行的第一次常务委员会的全体会议上,颜光涛当选为首届主任委员,尹碧桃、刘虎威、李红梅、徐国宾、应斌武、荫俊、黄颖等七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荫俊当选为秘书长。吴波尔副理事长为新当选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颁发了证书,同时代表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向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

吴波尔 副理事长

吴副理事长(左一)与部分新当选的专委会负责同志合影留念

    作为新当选的主任委员,颜光涛教授在全员大会上发表了首次“施政”演说,他在讲话中详细介绍了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委会在学组设置方面的一些构想。学组框架将主要包括常设工作组、技术学组和召集人。常设工作组下设秘书组(荫俊)、会务及培训组(薛辉、陈吉波)、转化医学工作组(张贺秋、吕明、林长青);技术学组下设标准物质组(黄颖、龙腾镶、陈宝荣、宋德伟)、POCT组(胡川闽、杨晓勇、孙桂荣、刘丽强)、分子诊断组(徐国宾、戴立忠、陈万涛、王会中)、化学发光组(林金明、杨晓莉、林长青、王晓星)、免疫技术组(寿成超、吉权、哈小琴、虞留明)、纳米材料组(蒋兴宇、任辉、唐亚林、吕明)、临床评价组(敬华、张国军、刘向祎、王欣茹)。框架建立后,将由召集人同相关行业内部专家及企业家沟通,确定工作计划及目标,再与专委会沟通确定后,初步定于7月底适当时间召开常委会,正式成立各专业学组,确定组长、副组长人选。

    从本次会议上笔者了解到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是覆盖面最广、发展最快的分析测试技术领域,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分析、临床医学检验、食品药品检定、生物农业、进出口检疫检定、法医与刑侦等领域;检测范围涵盖激素、蛋白质、多肽、核酸、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血药浓度。标记物也已从单一核素发展到同位素、荧光素、酶发光剂、化学发光、胶体金和银等。伴随着光机电相关技术与控制系统的发展,基于标记免疫技术的自动化分析系统,进一步实现了高通量、高速度、低误差以及多项联合检测的分析模式,为我国生物防控、食品安全、药品检定、口岸检疫检定、重大疾病防治、健康医疗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平台。

    虽然我国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和相关产业实现了规模发展,但在整体战略布局、资源整合、建立行业与国家标准规范、产业化实施等方面仍不能满足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因此整合我国研发与产业化优势资源,推动整体研发体系的产医研跨行业协作,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队”,建立和完善对接国际国内认证体系的相关质量标准规范、形成面向产业化的共性关键技术平台、进一步通过“医研企”协同创新推进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实施,推进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与产品的标准化、自动化及国产化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建立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一个十分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人才与机构的共同参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作为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学术合作平台,对促进学科与领域间的横向交流,发挥国家队的研发技术优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加快推进我国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铲盐

总阅读量 6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