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中国颗粒学会首届理事长郭慕孙院士逝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11/28 09:58:26

  我国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中国当代颗粒学奠基者,中国颗粒学会首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郭慕孙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1月20日0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郭慕孙院士

  郭慕孙,1920年6月24日生于湖北汉阳,籍贯广东潮州;1943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10月至1956年8月在美国碳氢研究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任工程师;1956年10月协助叶渚沛所长筹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建立了中国最早的流态化研究室,任室主任、研究员;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负责人、代所长、所长;1986年起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7年当选为瑞士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郭慕孙是我国流态化技术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是国际流态化技术学科领域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在美国纽约碳氢研究公司工作期间开发煤的流态化气化、空气分离、气体净化及铁矿的流态化气体还原工艺,获三种美国专利。在国内进行了贫铁矿流态化磁化焙烧、复杂铁矿流态化还原和硫酸化焙烧、矿石流态化洗涤和浸取、粮食流态化干燥等工艺及有关设备的开发研究,共获国家专利11项。1989年荣获“国际流态化成就奖”,199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7年获“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奖”。

  他长期从事化学工程-流态化技术方面的研究,理论上有独创见解并自成体系:通过延伸“散式流态化”的特征,设想了一种完全均匀的“理想流态化”与“无气泡气固接触”的概念体系,用较简单的数学模型描述这种理想体系中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统一关联,从而分析了许多工程计术问题,已在生产实践和科研中得到应用。[化工冶金中的散式流态化]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改善聚式流态化中的气固接触,研究开拓“稀相流态化”、“快速流态化”、 “浅床流态化”,并建立了三者能相互贯穿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方案[无气泡气固接触],该理论于199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出版专著有《流态化技术在冶金中之应用》、《流态化:垂直系统中均匀球体和流体的运动》、《流态化冶金中的稀相传递过程》、《流态化浸取和洗涤》、《化工冶金中的散式流态化》、《理想和无气泡流态化》、《快速流态化》。在他主持下举办了六次全国流态化学术会议,五次中日流态化学术会议,一次中日美颗粒学学术会议,两次国际流态化会议。

  特别要提及,郭慕孙对中国颗粒学发展的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郭慕孙发起并负责组建中国颗粒学会,1986年中国颗粒学会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学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郭慕孙担任首任理事长。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sunny

总阅读量 38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