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贺福初院士: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与国家使命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11/24 15:05:48
导读: 基于20年雄厚的研究和国际合作基础,中国团队于2019年正式提出下一代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主体构想和全球倡议;2020年,作为全国三项之一、医学领域唯一的国际计划培育项目,通过科技部多轮遴选后批准立项。

 图片

  贺福初,中国蛋白质组学创始人、国际肝脏蛋白质组计划牵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组学、精准医学和系统生物学。

  当人类历史行进到20世纪,尖端科技研究已经超越了个人兴趣,上升到国家使命,大科学计划应运而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中开启的“曼哈顿工程”,首次让人类掌握了利用核能的能力,其意义比肩人类历史上对“火”的初次利用;在美苏争霸背景下实施的“阿波罗计划”,首次让人类踏足另一颗星球,浩瀚的宇宙因人类的“一小步”而不再寂寥。美国则凭借这两大手笔脱颖而出,首超欧洲之师,继越苏联之敌,迅速成为人类科技史上新的“盟主”。

20世纪末,冷战阴云尚未散尽,美国便开启了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该计划首次从“整体”角度认识生命,开启了生物医学的大科学时代,不仅为美国带来了高达140倍的经济回报率,而且稳固了其超一流科技大国的地位。因此,大科学计划不仅是科学之终途,也是国运之王道。下一个指引人类命运方向的大科学计划,会在何方?西方不断行动,东方亦然觉醒。2018年初,国务院正式印发《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明确了中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三步走”战略,标志着中国迈入大科学的“快车道”,将在全球科技治理中发出东方之声,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在此国家使命的召唤下,究竟应当做什么样的大科学计划呢?

人类基因组计划虽已结束,但其强大“惯性”促使美国在随后启动了一系列由基因组学为主导的大科学计划,包括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ENCODE)、肿瘤基组图谱计划(TCGA)、临床肿瘤蛋白质组计划(CPTAC)等,试图巩固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先优势。然而,基因组既不直接反映生物系统的空间差异,也不直接反映生命过程中的时序变化,因而并不直接代表生物系统的真实世界与实时状态。

蛋白质作为所有生物系统、生命过程结构与功能的主体,其个体、群体乃至整体的不断变化及其协同构成的海量网络,可形成巨大复杂性与超高动态性的蛋白质组,体现人体构造与功能实现的本质。正所谓,“生”在基因组,“命”在蛋白质组!中国科学家始终走在蛋白质组研究的前列,建成了国际领先的蛋白质组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凤凰工程,领衔了国际首个人类器官(肝脏)蛋白质组计划,中国人蛋白质组计划等大科学协作项目,为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阶段性目标的完成贡献了超过30%的数据与成果,并在国际上率先创立“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新范式。

基于20年雄厚的研究和国际合作基础,中国团队于2019年正式提出下一代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主体构想和全球倡议;2020年,作为全国三项之一、医学领域唯一的国际计划培育项目,通过科技部多轮遴选后批准立项。经过近两年的培育与国内外多轮迭代论证,最终形成并正式向全球科技界发起“人体蛋白质组导航计划”(π-HuB:Proteomic Navigator of the Human Body)。

π-HuB计划旨在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与数据共享模式下,全人类共同揭示宇宙中最复杂的物质系统“人体”的蛋白质组谱系及其构成原理与演变规律,系统阐释人类发育、衰老及其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并依此制定覆盖人类生命全周期的精准防控诊治康养策略,开创智慧医学新范式,引领新一轮生物医药产业革命。概而言之,大科学计划不仅是重大技术创新与科学发现的发射塔,也是大国崛起与强盛的发动机。中国科技正拉开大科学时代的帷幕。π-HuB计划等一批由中国团队领衔的大科学计划正承载着国家使命,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力以赴为开拓知识疆域、探索未知世界和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做出彪炳史册的中国贡献。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3年第20期。


[来源:科技导报]

用户头像

作者:ONE

总阅读量 202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