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核磁共振、顺磁共振、磁共振成像......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0/06/04 15:03:09
导读: 仪器信息网、北京波谱学会、《波谱学杂志》联合举办的“第四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 2020)”将于2020年6月9-10日开启。

  磁共振指的是自旋磁共振(spin magnetic resonance)现象,包含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一类用于医学检查的成像设备。

  那么,你真正了解核磁共振(NMR)、磁共振成像(MRI) 及电子顺磁共振(EPR/ESR)吗?

  核磁共振波谱(NMR)

  核磁共振波谱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 )研究的是原子核对射频辐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的吸收。1945 年布洛赫(Bloch )和伯塞尔 (Purcell) 证实了原子核自旋的确实存在, 他们为此共同获得了1952 年诺贝尔物理奖。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R.R.Ernst教授,以表彰他对二维核磁共振理论及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的贡献。这两次诺贝尔奖的授予,充分说明了核磁共振的重要性。

  自1953年出现第一台核磁共振商品仪器以来,核磁共振在仪器、实验方法、理论和应用等方面有着飞跃的进步。目前,NMR不仅是对各种有机和无机物的成分、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有时亦可进行定量分析,其所应用的学科已经从化学、物理扩展到了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

  磁共振成像(MRI)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

  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NMR成像(NMR Imaging)一词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随着大磁体的安装,有人开始担心字母“N”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另外,“nuclear”一词还容易使医院工作人员对磁共振室产生另一个核医学科的联想。因此,为了突出这一检查技术不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同时与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医学相区别,放射学家和设备制造商均同意把“核磁共振成像术”简称为“磁共振成像(MRI)”。

  电子顺磁共振(EPR/ESR)

  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简称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简称ESR),是研究电子自旋能级跃迁的一门学科,是直接检测和研究含有未成对电子的顺磁性物质的现代分析方法。

  自1945年物理学家Zavoisky首次提出了检测EPR信号的实验方法至今,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的理论、实验技术和仪器结构性能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固体器件等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推广应用,使EPR实验技术有了许多重大的突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EPR已经在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地矿学和年代学等许多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ba611d21-07b1-47c9-bba0-c6989443be32.jpg!w1920x420.jpg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磁共振技术的持续发展对生命科学、医药、材料等多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对磁共振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方需求的碰撞下,核磁共振(NMR)、电子顺磁共振(EPR/ESR)、磁共振成像(MRI)等不同分支的磁共振技术也逐渐“百花齐放”;DNP、超高转速固体核磁、液相色谱核磁联用等各种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为磁共振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其应用范围跨越了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多个学科。

  为了促进和加强国内外磁共振工作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仪器信息网、北京波谱学会、《波谱学杂志》将于2020年6月9-10日联合举办“第四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iCMR 2020)”。本次会议开设了磁共振(MR)新技术及其应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及其应用、顺磁共振(EPR/ESR)技术及其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其应用四个专题,更大范围涵盖了波谱相关技术及应用,共计安排了11位专家报告,并吸引了布鲁克、日本电子、国仪量子、纽迈分析、青檬艾柯等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参与。

  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宁永成教授分享其八本书的故事。非物理专业出身,如何深入理解和应用磁共振波谱?届时,宁永成教授和杨海军高工的专家对话环节或将让您醍醐灌顶。立即报名》》》

报告日程

磁共振(MR)新技术及其应用(6月9日)

— 我要报名 —

09:20-09:30

开幕致辞—非物理专业出身,如何深入理解和应用磁共振波谱?

杨海军(清华大学)

09:30-10:00

多核人体磁共振成像(MRI)新仪器及应用

周欣(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10:00-10:30

基于量子技术的单分子磁共振谱学和成像

石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30-11:00

布鲁克固体核磁新技术简介

王秀梅(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11:00-11:30

“非常见”原子核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徐骏(南开大学)


核磁共振(NMR)技术及其应用(6月9日)

— 我要报名 —

14:00-14:30

基于磁共振技术的蛋白质动态调控机制研究

姜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14:30-15:00

日本电子特有核磁技术简介

叶跃奇(JEOL(Beijing))

15:00-15:30

核磁共振仿真波谱仪开发与教育应用

汪红志(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

15:30-16:00

Bruker液体核磁新进展

徐雯欣(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16:00-16:30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高精度有机分子化学位移计算在线系统构建及其在有机分子核磁谱图指认及结构确证中的应用

李骞(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顺磁共振(EPR/ESR)技术及其应用(6月10日)

— 我要报名 —

09:00-09:30

若干血红素衍生物的电子自旋顺磁共振研究

李剑峰(中国科学院大学)

09:30-10:00

电子顺磁共振在研究青蒿素激活机制中的应用

刘国全(北京大学药学院)

10:00-10:30

光合作用水裂解催化中心的仿生模拟

张纯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0:30-11:00

顺磁共振仪器——从系综到单自旋

许克标(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11:00-11:30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指导有机合成

蒋敏(杭州师范大学)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其应用(6月10日)

— 我要报名 —

14:00-14:30

心脏磁共振成像中的黑血技术

丁海艳(清华大学)

14:30-15:00

低场核磁成像在临床前科研中应用

丁皓(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15:00-15:30

智能集成化磁共振成像系列仪器及应用

刘化冰(北京青檬艾柯科技有限公司)

15:30-15:40

现场讨论环节

杨海军主持

15:40-16:10

我的八本书

宁永成(清华大学)

16:10-16:40

专家对话

杨海军@宁永成

16:40-17:00

现场答疑

全体参会人员

  特别惊喜:为了提高磁共振工作者工作和学习的热情,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会议交流环节,本次会议还特别安排了抽奖环节,将从积极提问的参会者中抽取幸运者,送出主办方精心准备的礼品(小度智能音箱、京东卡)!

二维码图片_6月3日17时44分31秒.png

扫码报名,免费参会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叶子

总阅读量 69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3
全部评论(3条)
用户头像
pycaicn2020-06-06 08:04:56
了解一下。
1回复
用户头像
平安2020-06-06 06:36:03
学习到很多知识
1回复
用户头像
你好晴天2020-06-05 08:29:50
认真学习!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