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磁共振技术大有可为 千人网络会议精彩回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0/06/11 11:42:17
导读: 2020年6月9-10日,由仪器信息网、北京波谱学会、《波谱学杂志》联合举办的“第四届磁共振网络会议”盛大召开,会议页面关注度超过12000人次,报名人数突破千人,创历届之最。

  2020年6月9-10日,由仪器信息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北京波谱学会、《波谱学杂志》联合举办的“第四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Magnetic Resonance,简称iCMR 2020)”盛大召开。

  本次会议依托成熟的网络会议平台,致力于为国内外的广大磁共振工作者提供一个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会议页面关注度超过12000人次,报名人数突破千人,创历届之最。不仅如此,本次会议还特别注重提高磁共振工作者工作和学习的热情,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会议交流环节,据不完全统计,为期两天的会议共计提问近400次,参会网友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ba611d21-07b1-47c9-bba0-c6989443be32.jpg!w1920x420.jpg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磁共振技术的持续发展对生命科学、医药、材料等多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对磁共振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方需求的碰撞下,核磁共振(NMR)、电子顺磁共振(EPR/ESR)、磁共振成像(MRI)等不同分支的磁共振技术也逐渐“百花齐放”;DNP、超高转速固体核磁、液相色谱核磁联用等各种新的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为磁共振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其应用范围跨越了物理、化学、材料、生物等多个学科。

  从内容层面而言,与往届有所不同,本次会议开设了磁共振(MR)新技术及其应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及其应用、顺磁共振(EPR/ESR)技术及其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其应用四个专题,更大范围涵盖了波谱相关技术及应用。为期两天的会议,共计安排了19场精彩的分享。其中包里13位专家报告,另有布鲁克、日本电子、国仪量子、纽迈分析、青檬艾柯等知名企业的6场技术和应用分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宁永成教授分享其八本书的故事。非物理专业出身,如何深入理解和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就超越梦想,宁永成教授和杨海军高工的专家对话环节将会议再次推向高潮,大家的互动提问近70次,不仅涉及磁共振专业知识,更有外语能力、记忆力等多方面的请教,每一位参与者都收获满满的。

  视频回放更新中(点击超链即可观看回放)》》》

磁共振(MR)新技术及其应用(6月9日)

09:20-09:30

开幕致辞—非物理专业出身,如何深入理解和应用磁共振波谱?

杨海军(清华大学)

09:30-10:00

多核人体磁共振成像(MRI)新仪器及应用

周欣(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10:00-10:30

基于量子技术的单分子磁共振谱学和成像

石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30-11:00

布鲁克固体核磁新技术简介

王秀梅(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11:00-11:30

“非常见”原子核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徐骏(南开大学)


核磁共振(NMR)技术及其应用(6月9日)

14:00-14:30

基于磁共振技术的蛋白质动态调控机制研究

姜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14:30-15:00

日本电子特有核磁技术简介

叶跃奇(JEOL(Beijing))

15:00-15:30

核磁共振仿真波谱仪开发与教育应用

汪红志(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

15:30-16:00

Bruker液体核磁新进展

徐雯欣(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16:00-16:30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高精度有机分子化学位移计算在线系统构建及其在有机分子核磁谱图指认及结构确证中的应用

李骞(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顺磁共振(EPR/ESR)技术及其应用(6月10日)

09:00-09:30

若干血红素衍生物的电子自旋顺磁共振研究

李剑峰(中国科学院大学)

09:30-10:00

电子顺磁共振在研究青蒿素激活机制中的应用

刘国全(北京大学药学院)

10:00-10:30

光合作用水裂解催化中心的仿生模拟

张纯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0:30-11:00

顺磁共振仪器——从系综到单自旋

许克标(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11:00-11:30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指导有机合成

蒋敏(杭州师范大学)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及其应用(6月10日)

14:00-14:30

心脏磁共振成像中的黑血技术

丁海艳(清华大学)

14:30-15:00

低场核磁成像在临床前科研中应用

丁皓(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15:00-15:30

智能集成化磁共振成像系列仪器及应用

刘化冰(北京青檬艾柯科技有限公司)

15:30-15:40

现场讨论环节

杨海军主持

15:40-16:10

我的八本书

宁永成(清华大学)

16:10-16:40

专家对话

杨海军@宁永成

16:40-17:00

现场答疑

全体参会人员

  视频回看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Video/Collection/10562 

  为了提高磁共振工作者工作和学习的热情,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会议交流环节,本次会议还特别安排了抽奖环节,从积极提问的参会者中抽取幸运者,送出主办方精心准备的礼品!后续工作人员会联系各位获奖者颁发奖品。

  各位网友可以扫描屏幕二维码,加入到“第四届磁共振网络会议交流群”,不仅可以回看会议视频,也方便大家进行学术交流。

ICMR.png

扫码加入“第四届磁共振网络会议交流群”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叶子

总阅读量 69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