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岛津GC产品进化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07/19 15:43:40
导读: 自GC1号机诞生以来,至今整整60年。最早,GC-1A只能检测数百PPM(1PPM=100百万分之一)含量的组分。现在能够检测到PPB(1亿分之一)数量级。在实现自动化的同时,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可以选择相应的附加装置,不断满足更广泛的需求。随着实验室的自动化,仪器自动化进程将不断向前推进。

  GC 1号机隆重登场!

  1956年2月,正是石油冶炼平台建设风行之际,丸善石油株式会社中央研究院采购了1台岛津公司的GC。这是日本国产第一号GC。第二年4月,日本化学会议次日清晨,会场前的银杏树上张贴着“日本首台气相色谱仪展示”的海报。

  不久,大批参加者慕名前来,产品周围人头躜动,会场内堵得水泄不通。岛津GC,也是国产小型分析仪器第一号在这个盛况空前的展示中与大家见面了。

岛津创业纪念馆保存的GC-1A

  当年秋天,GC-1A首批10台完成生产。现在在岛津创业纪念资料馆中,仍保存着当时的仪表堂堂的仪器。

  1959年,小型GC-2A开始发售。第二年,GC-1A的改良机型GC-1B发售,并不断对色谱柱和填料进行研发。相继开发检测器、热导检测器(TCD)、氢离子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如今,现在的人们依旧在使用相同原理的检测器,并且灵敏度正在不断提高。

  1963年,一款划时代产品诞生了。色谱柱和检测器分别放置于不同空间内,具备在升温的同时进行分析的功能,并且能够分析沸点范围很宽的组分,这就是GC-1C。它是一款能够同时搭载4个检测器,连接自动制备装置及各式附加装置的全能型仪器。1965年发售的GC-4A紧凑推广机型,在如今的石油化工等领域中,依然占有GC的重要份额。

 GC-5A

  接下来,GC开始应用于环境污染分析领域,由此迎来了第二个推广时期。1956年至1967年期间,由不同用途的专用机构成的小型GC-3C登场。1969年,豪华版GC-5A出现后,完成了3A、4A、5A最初系列化产品。此外,样品导入部分、色谱检测器放置在同一单元内,能够对每个样品分别吸解。将样品流经部分全部用玻璃制成的M型登场后,分析可以不再受污染影响,因此在生物化学领域受到广泛欢迎。

   利用电脑技术不断发展!

  1973年,在高效检测多个样品时,为了能够节省人力、满足自动化程度要求,岛津发布了最多自动进样100个样品的GC-6A,实现了全自动分析。为满足携带小型、轻便的仪器赴现场检测的需求,发布了超小型GC-mini 1,打开了便携式GC的先河。

  1977年,GC-7A登场。1981年,GC-9A发售,在装置控制和数据管理方面采用了微型电脑,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脑GC。

  1987年发售了最适合毛细柱分析的GC-14A,沿用至今。

  

GC-16A

  在仪器内插入存有分析条件、数据处理条件的IC卡,即可进行分析的世界第一台COS(Card Operation System)GC系统,以及内置彩色CRT、用户可以用特有的软件构件系统的智能GC-15A、16A等机型也在这一时期相继发售。

  现在从整个产品线来看,除了电脑GC外,还有集1个检测器和基本功能于一身的单功能性GC-8A,以及搭载两个检测器的推广型GC-12A,总计有5个系列。

   60载继往开来!

  自GC1号机诞生以来,至今整整60年。最早,GC-1A只能检测数百PPM(1PPM=100百万分之一)含量的组分。现在能够检测到PPB(1亿分之一)数量级。在实现自动化的同时,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可以选择相应的附加装置,不断满足更广泛的需求。

  随着实验室的自动化,仪器自动化进程将不断向前推进。今后,针对微量成分分析,岛津将着力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遵循最新原理开发检测器,并不断探索将其他分析仪器作为检测器的高灵敏度复合分析装置。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岛津GC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