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油酸甲酯标准品

仪器信息网油酸甲酯标准品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油酸甲酯标准品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油酸甲酯标准品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油酸甲酯标准品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油酸甲酯标准品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油酸甲酯标准品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油酸甲酯标准品相关的解决方案。

油酸甲酯标准品相关的论坛

  • 油酸标准品甲酯化问题

    做脂肪酸检测,用的KOH-甲醇酯化的方法,油酸,亚油酸等标准品采用正己烷稀释,在加KOH-甲醇酯化的方法,为什么酯化不出来?

  • 【求助】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测定

    各位大虾,请帮帮忙:看了很多文章,都是说硬脂酸比油酸先出峰,不知道是不是没有经过甲酯化?我测定的时候经甲酯化后在HP-5是分离是油酸甲酯先出峰再到硬脂酸甲酯出峰.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在HP-5上不能完全分开,用什么柱子好一点?在DB-23上能不能完全分开?

  • 【求助】生物柴油的脂肪酸标准品哪里去买啊?

    生物柴油的脂肪酸标准品哪里去买啊?生物柴油产品里包括好多酯,什么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之类,还有其他好多高级脂肪酸甲酯,这些甲酯的标准品要是单买的话都太贵了,都好几百,做气谱内标又用不了这么多,怎么办?大家都是怎么买的?混标是否便宜?定量着急中,大家帮忙想想办法,谢谢!

  • 【求助】脂肪酸标准品的选择

    [em09511] 我想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测小鼠肝脏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买标准品的时候有单纯的脂肪酸(如油酸),还有脂肪酸甲酯,应该买哪种呢?有什么区别?刚刚接触[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相关知识缺乏,恳请各位赐教!

  • 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气相色谱

    [color=#444444]最近在做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定量。求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的条件。我们实验室本来是有聚乙二醇极性柱的,但是因为年代久远,柱效比较差。现在实验室都是写中性柱子和非极性柱,比如TM-01。所以请问大侠有没有用非极性柱分开过的,以及分开的色谱条件。求各位大侠指点迷经!!![/color]

  • 油酸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甲酯化不成功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验证不是油酸的质量问题?

    客户说“您好,我上次跟你买的油酸对照品有问题,在相同条件下用碱催化进行甲酯化,供试品可以出峰,而油酸对照品不出峰,我用的是气相色谱进行检测,出现这种情况你们公司一般怎么处理?某客户从我们这里购买了油酸对照瓶,在相同条件下用碱催化进行甲酯化,供试品GC分析可以出峰,而油酸对照品不出峰,客户觉得是油酸对照品的问题客户提供的方法如下:称取0.20g油酸对照品,精密称定,置于25ml容量瓶中,容量瓶中,加入正己烷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品储备液;精密吸取0.5、1.0、1.5、2.0、2.5ml对照品储备液,置于10ml具塞试管中,N2吹干,精密加入0.5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0ml,于40℃水浴下,振荡频率为250次/min下震荡10min,取出,静置5min,精密加入2.0ml正己烷溶液,振摇1min,静置4min,分层后精密吸取0.1ml至10ml容量瓶中,加入0.1ml内标物正十八烷储备液,加入正己烷至刻度,摇匀,过0.22μm滤膜,去1μl用于GC进样。 油酸对照品和供试样都是按照上面这个方法来操作的。我分析下来有两个疑点:1.氮吹时水浴温度是否过高,导致氮吹速度过快带走油酸2.我没有查到这个甲酯化过程的水浴温度,可以提高到60度,加热10min3.要检验油酸是否有质量问题的最快办法就是,直接取油酸然后加氢氧化钠甲醇溶液,60度水浴10min,然后加入正己烷,之后取上层液体进样请大家帮忙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简单判定油酸对照品本身没有问题。

  • 植物油-脂肪酸甲酯的标准物质怎样配制

    请大侠门指点一下配脂肪酸甲酯的标液用什么溶剂?买了芥酸,木焦油酸等标准固体的物质,我称了0。1克标准物,用异辛-烷定容10ML,进样气相色谱芥酸没有出峰,木焦油酸溶解不了。为什么呢?

  • 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检测仪有哪些用途

    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检测仪有哪些用途

    [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2/202312250959191457_8998_5604214_3.jpg!w690x690.jpg[/img]  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检测食用油质量的仪器。它通过检测食用油中的酸价和过氧化值两个重要指标,帮助人们了解食用油的品质和新鲜度。  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检测仪的用途如下:  1. 检测食用油的酸价:酸价是衡量食用油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如果酸价过高,说明食用油已经变质,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因此,使用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检测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用油的酸价,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安全。  2. 检测食用油的过氧化值:过氧化值是衡量食用油氧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过氧化值过高,说明食用油已经氧化变质,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因此,使用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检测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用油的过氧化值,避免人们摄入不健康的食用油。  3. 判断食用油的新鲜度:食用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与食用油的新鲜度密切相关。通过检测食用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可以判断食用油的新鲜度,避免因食用变质食用油而引发健康问题。  总之,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检测仪具有多种用途,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餐饮、家庭等场合。通过检测食用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确保人们摄入健康的食用油,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 油酸甲酯化

    各位朋友,有人知道油酸甲酯化怎么做吗,想用比较常见的试剂做反应。谢谢大家了!!!

  • 食用油酸价测定仪有用吗

    食用油酸价测定仪有用吗

    [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11/202311231029024681_1991_5604214_3.jpg!w690x690.jpg[/img]  食用油酸价测定仪是一种用于快速测定食用油中酸价的仪器。酸价是衡量食用油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因此,食用油酸价测定仪在保证食用油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食用油酸价测定仪的使用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食用油中的酸价。传统的酸价测定方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且容易受到实验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食用油酸价测定仪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自动化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出食用油中的酸价,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  其次,食用油酸价测定仪的使用可以保障食品安全。食用油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如果食用油中的酸价过高,不仅会影响食用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还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通过食用油酸价测定仪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格的食用油,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食用油酸价测定仪的使用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在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对酸价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综上所述,食用油酸价测定仪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仪器。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食用油中的酸价,保障食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食用油酸价测定仪的作用和重要性,积极推广和应用这种先进的检测技术。  ?

  • 【转帖】具有降低体脂肪功效的食品配料--共轭亚油酸介绍

    摘 要 [B]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B]是天然存在的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的乳脂及肉制品中。共轭亚油酸(CLA)具有减肥、抑制癌症、增进免疫系统功能等多种生理功能,但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并且更为重要的功能则是对脂肪代谢的影响,即降低体脂的功能。共轭亚油酸(CLA)作为一种具有降低体脂肪功能的营养成分,在食品领域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中国卫生部在2009年批准了科宁公司生产的Tonalin® CLA为新资源食品,允许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加入到各类食品当中。本文对CLA的理化性质、食用安全性、体内吸收、降低体脂肪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等作一综述,为其在食品生产上的研发应用和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信息资料。 关键词 [B]共轭亚油酸(CLA)[/B] 安全性;脂肪代谢;降体脂;作用机制;[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82627]具有降低体脂肪功效的食品配料--共轭亚油酸介绍.doc[/url]

  • 气相标准品的溶剂和样品溶剂必须一样么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中,标准品的溶剂和样品溶剂,两者是不是必须一样?如果不一样,对结果影响大么?我买来的标准品甲酯是五种混标,分别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甲酯。在进[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前,配置不同浓度时,所用的溶剂是异辛烷色谱纯,我的样品是核桃油脂肪酸,所用的溶剂是正己烷色谱纯,标品的溶剂和样品溶剂不一样可以吗?谢谢各位大师啦!

  • 江西人造猪耳经检测主要成分为明胶与油酸钠

    近日,江西赣州市民买到了人造猪耳朵,并网上发帖怀疑是明胶和塑料所制。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0505/4015702/5月14日,网络新闻联播记者从江西省食品安全办公室了解到,经江西省相关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和有关专家鉴定,由赣州市日前查获送检的非法加工卤猪耳朵为假猪耳朵,主要成分为明胶和油酸钠。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对非法加工假猪耳朵的杨某采取了强制措施。  记者从江西省食品安全办公室了解到,为了科学慎重起见,从赣州送来的疑似假猪耳朵别分送往江西省内两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经过几天的检验,两家检测机构得出的结果均证实这一批次猪耳朵的主要成文为明胶和油酸钠。其中,油酸钠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和新资源食品,属不得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  据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化学相关专家介绍,油酸钠属于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此项成分未出现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 中,也就是说,油酸钠是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使用。不法分子添加油酸钠,为了让假猪耳朵从色味上更逼真(白色至略带黄色粉末或淡褐黄色粗粉末。油酸钠有特殊的味道和气味,貌似牛油),让市民在食用的过程中不容易分辨其假冒成分。但含有金属性的纯油酸钠具备精良的去污作用,作用到人体内对健康影响可想而知。

  • 关于GB 5009.257-2016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标准中反式脂肪酸疑问

    关于GB 5009.257-2016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标准中反式脂肪酸疑问

    GB 5009.257-2016 整合了GB/T 22110-2008 SN/T 1945-2007 GB/T 22507-2008,扩充了原先各标准里的反式脂肪酸,避免了原先同一样品采用不同标准,测定值出入很大,且某一标准测定值明显会低很多。但是对于新标准也有疑惑。GB 5009.257 附录里列了反式脂肪酸甲酯的种类,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0/201610141231_614039_2668708_3.png接触这么久脂肪酸,看过一些文献,对于C18:2 10T,12C ,有些文章是认为是一种共轭亚油酸,而且还作为一种健身补剂,新标准里却定义为反式脂肪酸。百度百科对共轭亚油酸的定义是这样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0/201610141235_614040_2668708_3.png已然有点懵了。在GB/T 22100-2008里有一张对于反式脂肪酸甲酯色谱峰的判定的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0/201610141239_614041_2668708_3.png新标准GB 5009.257-2016 里并没有列出C18:2 9C,12T和 C18:2 9T, 12C,很是困惑为何舍弃这两种反式脂肪酸甲酯?新标准里给出的反式脂肪酸信息是这样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0/201610141245_614042_2668708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0/201610141245_614043_2668708_3.pngC18:2 9T,12C和 C18:2 9C,12T 这两种反式脂肪酸不算了?求教各位老师们,你们怎么看?

  • 关于发布《速冻面米制品》(GB19295-2011)等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卫生部2011年第26号公告)

    关于发布《速冻面米制品》(GB19295-2011)等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卫生部2011年第26号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速冻面米制品》(GB19295-2011)等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 GB19295-2011 速冻面米制品 GB9684-2011 不锈钢制品 GB8821-2011 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 GB13481-2011 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 GB13482-2011 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 GB25571-2011 食品添加剂 活性白土 特此公告。

  • 气相色谱中,标准品的溶剂和样品溶剂,两者是不是必须一样?

    [color=#444444]我买来的标准品甲酯是五种混标,分别是(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甲酯。在进[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前,配置不同浓度时,所用的溶剂是异辛烷色谱纯,我的样品是核桃油脂肪酸,所用的溶剂是正己烷色谱纯,标品的溶剂和样品溶剂不一样可以吗?[/color]

  • 【资料】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琼脂(琼胶)》等9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2010年 第19号)

    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琼脂(琼胶)》等9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公告(2010年 第19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现发布《食品添加剂琼脂(琼胶)》(GB1975-2010)等97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GB 1975-2010食品添加剂 琼脂(琼胶)GB 1900-2010食品添加剂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GB 3150-2010食品添加剂 硫磺GB 4479.1-2010食品添加剂 苋菜红GB 4481.1-2010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GB 4481.2-2010食品添加剂 柠檬黄铝色淀GB 6227.1-2010食品添加剂 日落黄GB 7912-2010食品添加剂 栀子黄GB 8820-2010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锌GB 8821-2010食品添加剂 β-胡萝卜素GB 12487-2010食品添加剂 乙基麦芽酚GB 12489-2010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GB 13481-2010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司盘60)GB 13482-2010食品添加剂 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司盘80)GB 14750-2010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AGB 14751-2010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1(盐酸硫胺)GB 14752-2010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2(核黄素)GB 14753-2010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GB 14754-2010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C(抗坏血酸)GB 14755-2010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GB 14756-2010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E(dl-α-醋酸生育酚)GB 14757-2010食品添加剂 烟酸GB 14758-2010食品添加剂 咖啡因GB 14759-2010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GB 14888.1-2010食品添加剂 新红GB 14888.2-2010食品添加剂 新红铝色淀GB 15570-2010食品添加剂 叶酸GB 15571-2010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钙GB 17512.1-2010食品添加剂 赤藓红GB 17512.2-2010食品添加剂 赤藓红铝色淀GB 17779-2010食品添加剂 L-苏糖酸钙GB 25531-2010食品添加剂 三氯蔗糖GB 25532-2010食品添加剂 纳他霉素GB 25533-2010食品添加剂 果胶GB 25534-2010食品添加剂 红米红GB 25535-2010食品添加剂 结冷胶GB 25536-2010[td=1,1,30

  • 没有标准品如何计算有机酸含量

    采用gc-ms测试有机酸,现手上只有丙二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和己二酸(内标)标准品,由于时间关系来不及买其他有机酸标准品,那么该如何计算检索到样品中的硬脂酸,油酸等其它有机酸?请老师指点!

  • 【原创大赛】高油酸红花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

    【原创大赛】高油酸红花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

    前面有个帖子说到高油酸葵花籽油脂肪酸组成的检验(详见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31228/5130721/一次高油酸葵花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检验),今天再来说说高油酸红花籽油。红花籽油作为一种新开发的食用油,已经开始渐渐的进入到普通消费者的视线里。具体有什么好处,大家可以自己百度去。这里就不详细说了。说到红花籽油,想起以前闹过的一个笑话:当时满世界的寻找红花籽油的辅料供应厂家,错把有驱风药物红花油当成红花籽油了。因为红花籽油又简称红花油,以为这两者是一种东西。然后就打电话到人家生产红花油的厂家问他们的红花油是从哪里购买的。还问这种红花油是外用而严禁内服的,吃到肚子里会有什么结果,布拉布拉。。。。。。我感觉直接把人家问傻了,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了。后来搞明白是自己把红花油和红花籽油弄混了之后,那叫一个羞愧。因为这件事单位里面的很多人都知道!真的是一字师啊!!查阅文献说,红花籽油中富含人体不能合成,而且必须的亚油酸。而所谓的高油酸红花籽油是油酸含量非常高的红花籽油。这个同葵花籽油与高油酸葵花籽油是一样的。具体到亚油酸多了好,还是油酸多了好,好像不同的资料说法不太一样。反正我现在是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个好。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没有标准来进行判断。但是对于某特异性疾病的人群来说,其意义可能就有天壤之别了。但是,这个是我猜测的,还没有真正证实。说完背景,进入正题。选择三氟化硼法来进行甲酯化前处理。具体步骤如下:称取本品约0.1g,置于50ml锥形瓶中,加0.5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ml, 65℃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加15%三氟化硼甲醇溶液2ml, 65℃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加正庚烷4ml, 65℃水浴中加热回流5分钟,放冷,加饱和氯化钠溶液10ml洗涤,摇匀,静置使分层,取上层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2ml,上层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即得。色谱条件:仪器:Trace2000型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色谱柱,月旭WEL-PEG20M,30m*0.32mm*0.25μm(Cat. NO:01918-32001;Ser. NO:GC20131102);升温程序,起始温度为120℃,保持10min,然后以5℃/min的速率升温至220℃,保持5min;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50℃;进样量,1μL;分流比20:1。【结果】对照色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04/201404081054_495603_1609327_3.jpg样品色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2/201312282344_485222_1609327_3.jpg参考厂家的标准,脂肪酸组成倒是合格。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2/201312282350_485224_1609327_3.jpg其他理化指标,厂家的标准基本上全部照搬GB 22465-2008的规定,检验下来也都在合理范围内。

  • 消失的油酸峰-(不讨论其甲酯化)

    有个样品,里面含有油酸,含量为1%。旧的色谱柱,HP-5,直接进样0.2ul,可以看到油酸峰新的色谱柱,还是HP-5,直接进样0.2ul,就看不到油酸峰了。单独配制一个1%的油酸样,直接进样0.2ul,也是看不到,但是5倍进样量后,峰出来了,峰型很差,扁扁的,前后分析中,只是更换了色谱柱,那么,为啥以前能看到的,现在看不到了呢?莫非是:旧柱保留太弱,直接出来了,新柱因为对油酸的保留,反而拉长了它的出峰时间,所以峰型变成,进而导致含量低的时候,反而看不到峰了吗换用DB-5ms可以看到油酸的峰

  • 关于2011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征集意见,您有话要说吗?

    最新的意见征求中涉及了很多食品添加剂,对于此次征集和征集中提到的这些添加剂,您有话要说吗?欢迎同行们一起来探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公开征求《2011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第二批)(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卫办监督函〔2011〕911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做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管理工作,我部收集整理了近期接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建议。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以下简称审评委员会)确定的2011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优先原则,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对各方提出的立项建议进行了整理和筛查,拟定了《2011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第二批)(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1年10月14日前按以下方式反馈意见:传真010-67711813或电子信箱gb2760@gmail.com。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2011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第二批)(征求意见稿)序号项目名称制/修订建议承担单位1辅食营养补充品通用标准修订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修订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3食品用香料通则制定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4干海参修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5食品添加剂 天门冬氨酸钙制定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6食品添加剂 姜黄制定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7食品添加剂 丁苯橡胶制定江苏省卫生监督所8食品添加剂 离子交换树脂制定江苏省卫生监督所9食品添加剂 凹凸棒粘土制定国土资源部南京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10食品添加剂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制定中国石油北京化工研究院11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钠制定中国石油北京化工研究院12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制定中国石油北京化工研究院13食品添加剂 酶解大豆磷脂制定中国石油北京化工研究院14食品添加剂 单辛酸甘油酯制定中国石油北京化工研究院15食品添加剂 决明胶制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16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苛性硫酸盐法)制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17食品添加剂 溶菌酶制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18[al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