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原子光谱吸收仪

仪器信息网原子光谱吸收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原子光谱吸收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原子光谱吸收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原子光谱吸收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原子光谱吸收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原子光谱吸收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原子光谱吸收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原子光谱吸收仪相关的资讯

  • 汞检测利器|冷原子吸收光谱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汞与砷会以各种化学形态侵入到环境中,会污染空气,污染水质及土壤,同时也会造成食品污染,直接间接地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检测技术中原子荧光检测技术则可以用来检测饮用水中汞和砷的含量,土壤中砷含量及食用大米中汞含量是否超出国家标准,用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本文主要介绍对冷原子吸收光谱检测技术及原理,以期对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元素原子的原子化一般是在一定温度下完成的。汞是一种唯一在常温下就可以气化成为单原子状态的元素。在0-30℃,空气饱和蒸气浓度在2.54-35.6mg/Nm3之间,可以实现常温原子光谱测定。冷原子吸收测汞,在我们国家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使用,这是环境汞检测划时代的进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分析注意事项:保持室内温度,确保仪器光学系统不结水汽。保持室内温度相对稳定,提高灵敏度。如果在正常状态仪器灵敏度下降,可能是汞灯老化发黑,或者是光电转化原件老化,可以开机目测检查,及时更换。不能将消解后仍发热的样品进行分析,那样的话水汽进入洗手池会影响测定。 按不同消解方式,采用不同的汞还原办法:普通酸性氧化处理样液,可以取酸性氯化亚锡还原;处于强络合状态的消解液、有机汞,要用碱性氯化亚锡或碱性抗坏血酸还原,再测定。
  • 上海光谱原子吸收的高端化之路
    p  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c/37.html" target="_self" title=""原子吸收光谱仪器(AAS)/a是现代分析检测实验室必备的重要检测手段,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AAS是我国国产化最好的少数分析仪器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AAS的技术水平、功能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有AAS生产厂家达19家,国外在华厂商7家。国内AAS仪器公司每年为国家提供数以千计的各种型号的AAS仪器。国产AAS仪器,遍布于国内生产、科研、教学、进出口检验等各个部门,为工农业发展、国际国内贸易、人民健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科学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p  不过,业界同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国火焰AAS目前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外同类仪器的水平 但石墨炉AAS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高档AAS市场仍然由国外知名大公司的品牌仪器所控制。/pp  但是,近来让我们欣喜的是,从国产AAS的主要厂商之一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据该公司总经理陈建钢介绍,“ACHEMA展会上,上海光谱展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品的高性能全自动石墨炉/火焰/自动进样器一体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引起了与会国外同行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地经销商的高度兴趣,展会期间落实了三台仪器订单,更多的采购意向正在洽谈之中”、“上海光谱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生产工艺以及工艺装备,具备了生产可与国际知名同行的高端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相媲美的原子光谱仪系列产品以及完整的附件产品”。/pp  对此,国内原子光谱知名专家杨啸涛认为,上海光谱的SP-3800系列交直流塞曼扣背景全自动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已经达到了高端AAS的水平,尤其是石墨炉技术已经“过关”了。杨啸涛老师全程参与了上海光谱AAS的研发,在SP-3800系列产品中,采用了多项专利技术,如:交直流两用塞曼效应原子吸收背景校正系统及使用方法(2010)、一种石墨管保护套置于磁场内的塞曼石墨炉结构(2015)、一种用于双检测器直流塞曼原子吸收的变阵调校方法及装置(2014)等。/pp  杨啸涛认为,塞曼效应背景校正技术是目前高端原子吸收仪器采用的主要背景校正技术。因为原子吸收光谱法最主要的光谱干扰是分子吸收和光散射,而塞曼效应背景校正是能较好地解决这一干扰的方法 另外,由于其双光束特性,可以在火焰和石墨炉分析中获得良好的信噪比,一直受到广大分析工作者的青睐。/pp  “交直流塞曼背景同时校正技术是国际首创的专利技术,”杨啸涛介绍,采用交直流两用塞曼效应原子吸收背景校正系统时,由于磁感应强度可根据不同元素的塞曼分裂模型设定,在分析灵敏度上优于恒定磁场的塞曼背景校正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多种火焰和石墨炉原子化器塞曼背景校正的组合,如恒定磁场、交直流同时磁场、单直流或单交流磁场等,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要。/pp  谈到技术创新,杨啸涛老师有很多的感想,他说到,仪器产品要真正地推向市场、并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技术创新是必不可少 但是创新不能只停留在思维上,而是需要解决同时产生的众多相关问题。如交直流塞曼背景同时校正技术是杨老师2008年提出的想法,历经了7年的时间不断改进,直到最近才真正用到商品化仪器上。如磁场电源不但要保证产生一定的磁场强度,还要具有稳定可靠、以及省电的能力,为此进行了长时间、无数次的试验。“真正的创新是可行的、能够实现的创新。”/pp  “相关技术也要在同一起点上,”这是杨啸涛老师一直提到的观念,“分析仪器发展存在着内因、外因,内因是仪器本身局限的解决,外因就是相关器件和外围技术的发展带动仪器的发展。而外因很可能促使仪器突飞猛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新型材料的出现等。目前,仪器原理性创新已经很少了,现在进行的多是集合创新,即让外部环境、周边技术为我所用。”/pp  如,SP-3800系列仪器上使用了新型磁钢,由于有较高的磁感应强度,可以通过改变磁场位置调节磁感应强度使不同元素的测定灵敏度达到最佳化。与其他技术相比,新型稀土材料磁钢在相同的磁间隙情况下,可达到1.05 T的磁感应强度,经测试,对于Cu 324.8 nm谱线和Zn 213.9 nm谱线,分析灵敏度提高了50%。对于Cd 228.8 nm 谱线分析灵敏度提高了15%,火焰塞曼背景校正原子吸收磁钢的导磁板采用陶瓷材料,并作防腐蚀表面处理,大大延长了磁钢的使用寿命。使用稀土永磁钢,在原有磁感应强度条件下,可以加大工作间隙(例如适应不同种类的火焰),因此对原子化器形状和大小的限制也会减弱。在仅需要相同磁场强度的条件下可以将磁钢体积减小,进而可以开发体积更小、更便携的小型专用仪器。/pp  “仪器质量提升另一个保障就是‘基础’,‘创新’实现需要有工艺、工装设备等基础的支持。”杨啸涛举例到,在交流塞曼中,当磁场方向和加热电流方向垂直时,石墨管会受到洛伦兹力的影响,引起的震动对仪器光学系统产生影响,降低测定精度。为了降低震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需要提高光机稳定性,这也体现了工厂基础工艺的水平。另外,一个好的石墨炉,不但要有好的结构设计,还需要好的石墨材料、以及温度校正等技术。“不过,提高‘基础’的水平并不容易,不但问题解决难度大,投入的人力物力也非常大。但是,这笔投入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工装、测试设备是质量保证的基础工作。”/pp  杨啸涛老师还介绍到,上海光谱在国际合作方面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正在与国外公司商务会谈直接进口石墨管工作 另一项则是在国外定制雾化器模具,因为,目前大部分国产AAS采用的是非标准化的玻璃雾化器,这一点可能阻碍国产AAS走向国际市场,为此,上海光谱专门在瑞士定制了雾化器模具。虽说这些投入导致了仪器成本升高,但是相应的也让上海光谱收获良多,据介绍,2008年以来上海光谱取得了累计出口近千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好成绩。/pp  近年来,上海光谱多次得到了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等的大力支持,如承担的2011年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性能光谱仪器关键元器件与部件的应用及工程化开发”等,使得上海光谱能够不断加大力度升级其关键部件、整机制造能力和技术创新,提高了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整体性能水平。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上海光谱也形成了自己的研发团队 而坚持走高端仪器制造的路线,完全符合“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战略。/ppbr//p
  • 从BCEIA 2013看原子吸收光谱技术进展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10月23-2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批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ldquo 第十五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rdquo (BCEIA 2013)在北京展览馆顺利召开。从1985年开始,BCEIA每两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五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国内外分析仪器厂商把BCEIA作为新产品新技术发布的最佳平台。  从BCEIA 2013展会我们可以看到,有赛默飞、耶拿、日立、岛津等外国公司和北京瑞利、东西分析、普析、北京海光、华洋仪器、瀚时、上海光谱、沈阳华光、浙江福立、安徽皖仪、华夏科创等中国公司展出了原子吸收光谱仪器(AAS)。  AAS分析自理论诞生之日至今的近60年时间里,方法、仪器与应用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AAS商品仪器处于高水平技术发展阶段:仪器各系统功能不断提高和完善 仪器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各大公司AAS仪器主要技术指标相互接近。  随着我国环境、食品等方面污染问题的加剧,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使它成为一种量大面广的产品。因而加入原子吸收仪器制造的企业仍在增加,例如2013BCEIA展会,就有安徽皖仪与华夏科创的AAS亮相。  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技术顾问章诒学老师,调研了BCEIA 2013上展出的AAS,并从参展的仪器中总结出AAS一些技术发展动向。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技术顾问章诒学老师  章诒学老师研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已有32年历史,亲身经历、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怎样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端到高端,产量和市场从少到多,成为一种量大面广、可以和国外仪器一比高下的科学仪器。  一、空心阴极灯竖直放置  岛津、上海光谱、安徽皖仪也向赛默飞学习,将空心阴极灯竖直放置,求得灯放置状态的稳定性。  二、光束传导系统采用双光束  赛默飞iCE3500、岛津AA-6880系列和AA-7000系列、沈阳华光的光束传导系统采用双光束,目的是提高仪器基线稳定性。赛默飞iCE3500光学系统岛津AA-7000系列光学系统  三、燃烧器工艺结构变化  赛默飞的iCE3500和沈阳华光LAB600仪器,燃烧器采用散热片式结构,以利燃烧器散热。华洋、瀚时等公司采用可拆卸缝片,便于清洗。赛默飞iCE3500散热片式结构燃烧器  四、采用可调式喷雾器  普析由其英国公司工程师设计了新的可调式喷雾器,用户可调节优化喷雾状态以提高雾化效率及火焰稳定性、减少进样量。普析AAS的可调式喷雾器  五、双加样位石墨管  日立Z3000仪器采用一种有两个加样位置的石墨管,使样品量增加一倍,有利于低含量样品分析。  六、磁极间隙加大  上海光谱的新恒磁场塞曼仪器中,石墨炉磁钢的磁极间隙增加,使其退至石墨炉外,缩小炉内空间,有利于石墨管升温和磁极保护。上海光谱石墨炉磁钢磁极间隙增加  七、仪器多功能化  沈阳华光LAB600仪器在有氘灯的基础上,增加钨丝灯,使仪器具有紫外分光光度计功能。华夏科创将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组合成一台仪器,称之为原子吸收-原子荧光联用仪。  八、石墨炉直接固体(粉末)进样技术  固体(粉末)直接进样技术可以提高石墨炉法测定的灵敏度,已为国外高端仪器所采用。耶拿公司展出具有石墨炉直接固体进样的仪器novAA-400P型。采用SSA61Z型固体进样器, 能直接分析原始样品,样品无需作消解和溶剂桸释,降低污染,用样量小,灵敏度高达pg和fg级的检出水平, 可与ICP-MS相比, 其省时、快速、适用真实微量元素分析。  九、石墨炉配置可视系统(GFTV) 和在线自动溶液稀释功能  赛默飞iCE3000GF型的石墨炉原子化系统,增加可视系统,观察进样针位置及管内样品变化,精确调控石墨炉进样重复性和原子化过程,以提高检测精密度。  十、仪器小型化和专用化发展  近年来研发适用于现场分析的小型化原子光谱分析仪器引起国内外分析工作者关注。随着采用CCD检测器的便携式和小型台式原子发射光谱仪商品化进程,小型化原子吸收仪器的研究受到更多关注。  北京瑞利展出了WFX-910型便携式原子吸收光谱仪,WFX-910采用电热原子化和CCD检测系统,电热丝原子化器,节能省电,功耗仅为石墨炉原子化器的6%,可在无电网供电环境下使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光纤技术应用。AAS著名厂商珀金埃尔默没有参展BCEIA 2013,但其在 BCEIA 2011上展出的PinAAcle900,首先在光路系统中采用光纤传输光信号,而不再用机械结构移动调整原子化系统,实现光路弯曲,可使仪器内部结构更紧凑,为仪器小型化打下基础。PinAAcle900光纤传导光束摘录:刘丰秋
  • 上海光谱在苏州发布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新品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11月1日,作为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协办单位之一,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在会议召开之际举行了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新品发布会。新品发布会现场上海光谱总经理陈建钢  上海光谱总经理陈建钢介绍了产品的一些研发情况。据其介绍,此次发布的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是上海光谱承担的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仪器专项的成果之一,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就是光谱仪器关键元器件和部件的研发及工程化。  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上海光谱在原子吸收光谱产品方面形成了部件模块化、产品系列化的布局。到塞曼原子吸收形成产品为止,上海光谱整个原子吸收光谱共形成了9大部件,通过这9大部件中也形成了三大类别的原子吸收产品,包括塞曼系列产品、石墨炉系列产品以及火焰石墨炉一体化产品。  陈建钢介绍到,在近10年的原子光谱仪器的研发过程中,上海光谱认识到分析仪器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特点,若以产品作为研发对象,不同产品在研发过程中会形成很多个性化的零件或者部件,这样不利于产品工艺的开发,因此,上海光谱决定将产品内部功能进行分离。  通过五六年的时间,现在上海光谱部件完全按照产品标准来做,每一个部件都有企业标准,在性能和指标方面都有相关的要求,而且还有一整套的包括环境试验在内的设备来保证其可靠性,产品部件的通用化程度可以达到95%。这样一来,就可以对有限资源进行相对集中的控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陈建钢说,通过该仪器专项,上海光谱形成了年产3000台原子吸收产品的能力(虽然现在还没有这么大的市场份额)。同时,陈建刚还介绍到,上海光谱计划在昆山千灯镇建设生产基地。Gerhard SchlemmerAC-DC Zeeman for Background Correction in AAS  上海光谱顾问Gerhard Schlemmer 先生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中的交直流塞曼背景校正相关问题。SP-3881ZAA交直流磁场石墨炉火焰塞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据介绍,SP-3881ZAA交直流磁场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国内首台交流塞曼原子吸收,同时也是国内外首创的交、直流塞曼背景同时校正技术于一体的原子吸收产品。该技术充分利用可变磁场电源创造一种交流、直流磁场双检测器的一种测量方式,实现了交直流塞曼效应原子吸收背景的同时校正。同时,该产品还具有氘灯背景校正和自吸收背景校正技术。  据悉,该产品计划明年下半年正式投入市场,在这之前还有一些市场准备工作要做。
  • 上海光谱全自动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通过鉴定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全自动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一体机的研制”项目顺利通过科委专家验收  2009年3月30日,由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承担,复旦大学参加完成的上海市科研条件支撑项目“全自动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一体机的研制”项目顺利通过科委专家组验收。项目验收由中国工程院方家熊院士、庄松林院士主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国家技术监督局的专家以及用户代表等参加验收鉴定会议。鉴定会现场  全自动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一体机采用全反射双原子化器串联光学结构、开关型石墨炉直流加热电源、交流塞曼直流塞曼背景校正一体化等技术填补了国内外原子吸收光谱仪空白,解决了因石墨管电阻变化影响测定结果、横向加热石墨炉大功率快速升温、在同一系统中进行交流塞曼与直流塞曼背景校正结果对比等业界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  该项目在实施过程攻克了多项难题,形成了多项具有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申请了七项发明专利、三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还有多项技术正在申请专利当中。  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把符合国际标准作为产品设计的考核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地将部分技术应用到现有的产品和外销的OEM、ODM产品当中,提高了现有产品的性能、部分部件符合欧盟的标准,并通过了欧盟认证机构的认可。  该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坚持产品设计“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和部件功能模块化的原则,形成了全自动的交流/直流塞曼背景校正原子吸收光谱仪,交流塞曼背景校正原子吸收光谱仪,自吸效应/氘灯背景校正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系列产品,可满足不同使用目的和应用领域的需求。  全自动石墨炉火焰原子吸收一体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原子吸收光谱仪向着国际先进水平跨出了一大步,上海光谱将在此基础上,在强化产品可靠性、提高产品产量作进一步的开发投入,以提升产品的制造能力。同时,上海光谱也希望以此为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原子光谱开发、制造、应用技术的发展,为建设人类共同的安全、洁净、祥和的家园提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可靠的与产品。  经过严格的测评和考核、与会的专家和用户一致认为该产品的部分技术为国际首创和国内首创,综合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直击iCS 2014——x射线荧光及原子吸收光谱专场,精彩继续
    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第三届&ldquo iCS光谱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Spectroscopy,iCS2014 )&rdquo 今日进行了X射线荧光(XRF)专场和原子吸收光谱(AAS)专场的会议。会议报名持续火爆,两场会议的报名人数再次超越千人大关,出席人数近五成。 上午主题是X射线荧光(XRF)专场,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徐红梅博士代表曹军骥 研究员做了《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在测试大气气溶胶样品中的应用》的报告,中检南方邓春涛老师根据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也为大家详述XRF在电子产品检测领域的应用,来自赛默飞世尔科技的吕勇老师则介绍了赛默飞世尔XRF产品在汽车尾气三元催化和板材涂层方面的最新应用和技术。 下午主题为原子吸收光谱(AAS)专场,共有3位专家为网友做精彩报告。做报告的专家依次为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舒永红研究员、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徐子优 高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梁宵老师,三位专家分别从食品、环境等角度解析了相关领域的原子吸收(AAS)进展。 今日,原子吸收光谱(AAS)专场报告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梁宵老师专程来到仪器信息网会议现场为网友做报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梁宵 明天,将进行第三届&ldquo iCS光谱网络会议(iConference on Spectroscopy,iCS2014 )&rdquo 的原子光谱技术展望专场。这个专场承载着原子光谱人对他们倾心的领域&mdash &mdash 原子光谱未来的展望,也承载我们对下一届iCS光谱网络会议的共同期待。 本次专场邀请到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段忆翔教授和复旦大学卢宏亮老师为大家讲述原子光谱领域的新技术LIBS和辉光放电光谱技术,精彩内容欢迎用户抓紧最后的机会报名参与。 报名地址: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ics2014/sche.aspx#rd具体报告列表如下:原子光谱的希望之星&mdash LIBS技术的现状与展望段忆翔 教授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辉光放电光谱仪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卢宏亮复旦大学 微电子系
  • 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原子光谱专场
    仪器信息网11月2日讯,由中国化学会主办,扬州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全国分析化学年会”于10月30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除大会报告外,原子光谱分析、分子光谱分析、纳米分析化学、色谱分析、电分析化学、生物分析化学以及青年论坛等多个分会场专题报告也在同时举办。共有100余名代表参加了原子光谱分析分会,就原子光谱技术、方法及应用领域的新进展、新发现开展了交流。原子光谱分析分会现场  原子光谱分析专题报告会共收到论文投稿81篇(不包含厂商),口头报告37篇。与其他专场报告不同的是,原子光谱分析专题报告会有“岛津(上海)有限公司、珀金埃尔默有限公司、北京科创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莱伯泰科有限公司”等五家仪器生产厂商在此专题报告会上作口头报告,这也是本次年会上,有厂商作报告最多的的专题研讨会。  论文报告  纵观原子光谱分析专题报告会的投稿论文,在81篇投稿中,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投稿论文最多,共35篇,占总投稿论文的43.2% 基于ICP技术的ICP-OES/AES和ICP-MS投稿共计32篇,占总投稿数的39.5%,仅次于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论文投稿,其中,应用ICP-OES/AES技术的投稿论文21篇投稿总数的25.9%,应用ICP-MS的投稿论文11篇,占投稿总数的13.6% 应用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投稿论文共6篇,占总投稿论文的7.4% 应用其他原子光谱技术的投搞论文8篇,占投稿总数的9.9%,主要应用仪器是光纤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辉光光谱仪。  据统计,在投稿论文应用仪器的品牌方面:  原子吸收光谱:国产仪器主要是:普析通用、上海光谱、北京瑞利、东西分析,国外仪器主要是:日立、岛津、耶拿、Perkinelmer、瓦里安  ICP-OES/AES:Thermo Fisher、Perkinelmer、利曼、瓦里安  ICP-MS:Agilent、Perkinelmer、Thermo Fisher  原子荧光:科创海光、北京吉天、北京瑞利  光纤光谱:海洋光学  而在口头报告中,则是基于ICP(包括ICP-OES/AES和ICP-MS)技术的报告论文最多,占据了主要地位,其次是原子吸收光谱,之后是原子荧光和其他原子光谱类仪器。  出现以上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原子吸收技术现在已比较成熟,原子吸收光谱虽然应用较广范,购买的实验室较多,但相比其他新兴的原子光谱技术相比,出成果与发表论文比较困难。因此,以探讨原子光谱新技术、新进展为宗旨的专题研讨会,选入新兴原子光谱技术的投稿论文较多。  专家报告  在专家技术报告方面,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原子光谱技术作了不同报告,并开展了深入的探讨,笔者摘录部分报告如下:  来自东北大学的王建华教授作了“介质阻挡放电(DBD)低温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研究”的报告。据介绍,DBD是一种大气压下低温等离子体发生技术。DBD产生的高能电子与在周围气体分子的碰撞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离子,可用于挥发性组分的原子/离子化。该研究以DBD低温等离子体为激发光源,建立了微型化发射光谱分析系统,实现了痕量汞的测定。王建华教授在作报告  四川大学的侯贤灯教授则介绍了“化学蒸汽发生-原子光/质谱分析的新进展”。侯贤灯教授表示,化学蒸气发生(CVG)作为原子光谱/质谱分析的进样方法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比如样品传输效率高、灵敏度高、减少基本干扰等,因此化学蒸汽发生-原子光/质谱技术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侯贤灯教授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CVG发生器的新型设计、在线富集化学蒸气、在线产生化学蒸气、形态分析、纳米材料等方面在化学蒸汽发生-原子光/质谱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工作。侯贤灯教授在作报告  此外,关于ICP技术的新应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海峰研究员为大家介绍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在国际比对中的应用进展”。国际比对是各计量院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量值比对活动。由于化学分析不同于物理学的比对,采用相对分析法,无法直接追溯到某个SI单位或自然常数。国际比对可作为对各国测量水平及系统偏差分析的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测量结果的统一和确认,进而通过量值传递确保比对各国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的量值准确、可靠比对。  报告中提到,近年来,ICP-OES法是活跃在国际比对活动中的一类重要测试方法,该研究以海水中无机成分Na+、Mg2+、Sr2+、Cl-、SO42-的测定,塑料样品中Pb、Cd、Cr、Hg的测定为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李海峰研究员表示,随着ICP-OES的普及和应用,利用该方法进行日常检测、科学研究、能力验证和国际比对的研究将不断增加,如何提高分析测试水平和技巧将会受到更多关注。  厂商报告  在厂商技术报告方面,岛津、珀金埃尔默、安捷伦科技作的都是基于ICP技术的专题报告,介绍了ICP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新应用、性进展。其他几家则对自己公司光谱在原子光谱方面的主要产品技术,作了不同的技术报告。  厂商报告如下:  岛津(上海)有限公司:ICP-AES法测定金属锑及三氧化二锑中杂质元素  珀金埃尔默仪器有限公司:PerkinElmer动态反应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DRC-ICP-MS)技术及其新应用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高分离快速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RRLC-ICPMS)测定二价汞、甲基汞、乙基汞与苯基汞  北京科创海光仪器有限公司:原子荧光仪器新技术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高分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农副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莱伯泰科有限公司:无机样品前处理厂商报告及交流现场
  • 中仪标化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及维护保养培训班8月18日于兰州举办
    中仪标化(北京)技术咨询中心,是专业从事光谱、色谱、质谱等仪器分析培训、实验室培训、高级化学检验员培训的专业培训机构。 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技术监督行业国家资格取证委托培训单位。中仪标化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成功举办100多期相关培训班,每年培训来自全国各地仪器分析测试人员及实验室管理人员近千名。  中仪标化将于2014年8月18日兰州再次举办&ldquo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应用及维护保养&rdquo 培训班,邀请高介平研究员、郑国经研究员两位专家系统地讲授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应用及维护保养。  【培训详情】  培训时间:2014年8月18日-8月23日  培训地点:兰州  培训对象:各企事业单位原子吸收的管理、操作、使用、维护人员  授课专家: 高介平  研究员,国家矿冶研究院。从事原子光谱分析测试及应用研究工作50余年,国内外多家AAS知名企业担任过顾问,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理事、北京光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光谱仪器评议专家组成员。全国分析测试人员能力培训教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编写专家。  郑国经  研究员,首钢科学研究院。从事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测试及应用研究工作50余年,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光谱学会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光谱仪器评议专家组组长。全国分析测试人员能力培训委员会秘书处技术专家。  培训内容:详见培训通知  【报名详情】 报名官网:http://www.fxyqpx.org/Spetrain/19_1104.html本网报名:http://www.instrument.com.cn/training/training_info.asp?TRI_No=101125咨询电话:010-52573244 手机:15718847789  报名传真:010-61772365  报名邮件:fxyq06@126.com
  • 赛默飞世尔2008年度原子吸收光谱仪培训班日程表
    课程安排 S和M系列AA中级班: 3月24-29日,6月9-14日,10月13-18日,11月3-8日。 药品检验应用培训: 5月12-17日。 农产品检测应用培训:9月22-27日              报名电话: 010-84193588-3653 联系人: 顾红燕 传真: 010-88378489 培训地点: 北京西三环北路 北京理化测试中心; 北京市天坛西里 中国生物药品制品检定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中国农业科学院;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是使用户了解AA的原理及应用、仪器的结构,能够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和仪器的基本维护知识。培训时间为5天。 培训对象: 本课程主要针对使用本仪器半年到一年以上的用户。 培训内容: 第一部分:AA的原理和应用(1天) 1)原子光谱原理 2)仪器组成及原理 3)原子吸收分析中的干扰及消除方法 第二部分:AA软件演示及讲解(0.5天) 第三部分:AA仪器操作及上机实习(2天) 1)设定分析参数 2)建立分析方法 3)采集处理数据 4)干扰的确定及消除方法 5)质量控制及极限检查 第四部分:仪器的维护和保养(0.5天) 1)仪器部分:仪器检测,仪器日常维护、保养,常见故障的排除 2)问题解答:针对用户的样品及要求,提供赛默飞世尔科技的经验及解决方案 第五部分: 参观(1天) 请将回执在一个月前传真到以下地址,并电话通知, Thermo Scientific 赛默飞世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科学仪器部 联系人:顾红燕 北京市安定门东大街28号雍和大厦西楼7层702-715室 邮编:100007 电话:010-84193588-3653 13701061590 传真:010-88378489 E-mail: hongyan.gu@themofisher.com 回 执 单位名称: 参加人数: 通讯地址: 邮编: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姓名 性别 办公电话 手机 电子信箱 备注 是否需要住宿: 是/否 到达日期: 返程日期:
  • 四专家细数我国原子光谱仪器的“前世今生”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2017年6月29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为支持单位,《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承办的2017中国光谱仪器前沿技术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近200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pp  本次研讨会特别设置了原子光谱专场,其中,郑国经教授等四位专家的报告详细回顾了我国原子光谱技术及仪器的发展历史,各位专家结合多年的经验积累,对未来的仪器发展方向和趋势给出了详细的阐述,令各位与会代表受益匪浅。/pp  部分内容如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4165.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230afe91-011e-42ed-9539-38f0a39ba7ea.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题目:原子发射光谱仪器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沿技术/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人: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光谱分会 郑国经教授/strong/pp  据介绍,我国的原子光谱分析真正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摄谱仪的大量引入,使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在各领域中得到应用。我国最早广泛使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是地质部门,20世纪50年代初地矿部开始建立光谱实验室;50年代中期,建立了第一批光谱定量分析方法;50年代后期研制出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粉末撒样专用装置;60年代末发展了吹样光谱分析法;7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AES直读仪器。/pp  从商品仪器发展的角度看,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组织研制AES商品仪器,在北京成立了第二光学仪器厂 1969年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WPG-100型1米平面光栅摄谱仪 1972年又研制了WPG-200型真空光量计 1974年国产平面光栅摄谱仪WP-1开始量产 1982年推出7501-A和7503-A型火花光电直读光谱仪 1992年推出测控系统小型化和计算机化的7501-B和7503-B型直读仪器....../pp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对等离子体激发光源进行研发 80年代国内对ICP-AES的研究多限于实验室组装仪器;1984年北京二光仪器厂研制了7502-B型ICP多道光电直读光谱仪;90年代以后,国内ICP-AES发展迅速......1985年,金钦汉等率先提出了微波等离子体炬新型等离子体光源;2000年,长春吉大-小天鹅生产了一批510、520和1010等型号的MPT光谱仪器。/pp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通过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AES仪器的国产化得以全面打开,国内也涌现了一批AES直读仪器的厂家,特别是21世纪以来,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国内各种AES分析仪器的研发及商品化进程得到全面发展。不过,郑国经教授也谈到,虽然当前原子发射光谱虽然已经处于高端制造水平,但现代发射光谱分析仪器在宽光谱高分辨、高速获取光谱等方面的技术追求仍需向更高性能发展,其指出有几点新技术的出现值得关注:平场全息凹面光栅的设计与应用,以提高小型光谱仪定量精度;采用多光栅技术以实现真正的全谱记录;采用新型固体检测器提高光谱检测性能;微激发源的研究为新型等离子体光谱仪的研发创造条件 仪器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和快速高通量分析发展 节能低耗、高通量分析,是新型AES商品仪器发展的又一趋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4174.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e8b6c7c5-661e-4ce8-8fdd-e0bf9690b69d.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题目:原子荧光技术的历史与发展/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人:清华大学 张新荣教授/strong/pp  张新荣教授在报告中从原子荧光理论发现、仪器发展等角度回顾了原子荧光技术的历史,并介绍了其做原子荧光相关研究的经历和成果。/pp  张新荣教授说,在原子荧光的发展历史中有不少时间点值得大家关注。据介绍,原子荧光的现象和理论19世纪获得研究;20世纪初深入研究了碱金属的原子荧光;20世纪30年代澄清了汞的原子-分子荧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发表了原子荧光光谱用作化学分析手段的第一篇论文(色散型火焰原子荧光)。/pp  此外,张新荣教授还回顾了原子光谱在我国的发展历史:1975年,西北大学杜文虎等研制成功原子荧光测汞仪,由西安无线电八厂商品化;1977年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与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合成研制成功了双道非色散原子荧光光度计,由温州天平仪器厂商品化;1979年,郭小伟等研制成功单道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次年由江苏宝应无线电厂商品化;1983年,西北冶金地质所郭小伟等与地矿部物探所张锦茂等合作研制成功WYD-2型双道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光谱仪样机,首先由江苏宝应无线电厂商品化;1985年北京地质仪器厂以XDY-1型双道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光谱仪实现规模化生产,从此实现了我国原子荧光光谱仪器产业化的进程....../pp  温故知新,报告结束时,张新荣教授总结了两点值得各位深思:(1)非色散氢化物原子荧光测砷、锑的论文由国外学者分别在1974和1975年发表,我国学者西北有色地质研究所郭小伟等1979年研制成功单道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我国在转化基础研究成果到产品的进度方面快得惊人;(2)杜文虎是一个分析化学教授,西安无线电八厂是一个西安市碑林区办的一个小厂,那个年代的产学研结合得如此紧密,企业创新意识如此强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419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fad48d76-9dd5-4c56-af88-8b726b5ca35c.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题目:原子吸收光谱仪技术发展探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人:北京瑞利公司前总工程师 章诒学/strong/pp  原子吸收光谱仪是高灵敏度的无机元素光谱分析仪器,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初。近五十年随着光、机、电、算各专业领域技术的进步,原子吸收光谱仪已经成为一种应用领域广泛、分析性能优良、自动化程度高的仪器品种。据章怡学介绍,在原子吸收仪器成长历程中,光源、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检测器系统、电学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背景校正系统等核心部件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是仪器性能与功能提升的主因。/pp  报告中,章怡学指出,现阶段我国研制的各类分析仪器,整体处于国际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水平,而原子吸收光谱仪是少数几个技术水平接近或者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的品种之一。作为量大面广的通用元素分析设备,国产原子吸收仪器可以满足国内化学分析的一般需求,但在仪器功能和稳定性、可靠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差距。目前用户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期许还有“多元素快速同时检测”和“不需要标准样品的绝对分析”,其中后一种期望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期待着理想原子化方式的出现。/pp  此外,章怡学在报告中还与各位探讨了一些仪器新技术的发展,如塞曼背景校正技术、便携式原子吸收仪器、多元素宽谱光源系统的探索等。其特别指出,仪器的技术研发应该走在生产和市场的前面,良性的新仪器技术研发应该是生产一代、改进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瞄准一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IMG_423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241ea3fd-21d7-4865-9702-e70f6b1b82fb.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报告题目:原子光谱仪器行业概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 曾伟/strong/pp  在报告中,曾伟以详实的数据介绍了相关背景知识、产业历史沿革、原子光谱仪器行业概览等多方面的内容。/pp  在产业历史沿革方面,曾伟介绍了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四个时期,体系建立期(1950-1977)、成长壮大期(1978-2000)、高速发展期(2001-2010)、新常态期(2011-2016),特别详细介绍了2011-2016年之间主要分行业产值变化表、以及主要分行业产值占比变化情况。据介绍,2016年分析仪器占1万亿产业规模的3.42%,约340亿,其中原子光谱仪器产业规模约占分析仪器的1/6左右,原子光谱整个产业规模约55亿左右。/pp  在原子光谱仪器行业概览部分,曾伟介绍了我国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等的发展历史,并汇总了历届获BCEIA金奖的仪器和厂家。曾伟表示,原子光谱是少数几个技术水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种类,但由于我国基础工业水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大,这一小步的迈进却会相当困难。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产品在仪器的性能、指标上几乎没有差距,距离主要表现在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上,尤其表现在仪器的长期稳定性上。/p
  • 上海光谱推出首款交直流塞曼背景校正原子吸收
    p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6年10月11日,第八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16)的第二天,盛装参会的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新品SP-3880ZAA系列。/pp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荣誉理事长闫成德先生、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秘书长张渝英女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朱雷老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关亚风先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刘长宽先生、上海市科委研发基地建设与管理处张露璐先生、上海市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马兰凤女士、我国著名原子吸收专家杨啸涛老师、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国际营销顾问Werner Schrader先生、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产品技术顾问Gerhard Schlemmer博士等近百人参加了上海光谱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新品发布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IMG_7220_meitu_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d6dd9b69-2157-477f-a0ee-fa9e11e7f53d.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嘉宾与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钢先生一起为新品揭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IMG_7221_meitu_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e6bd8d07-d676-4965-9349-5f21a7995c3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火焰石墨炉一体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新品SP-3885ZAA/pp  此次发布的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新品是上海光谱2011年承担的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性能光谱仪器关键元器件与部件的应用及工程化开发”的成果之一。据了解,该项目国拨经费6800万元,连同企业自筹资金超过1.2亿元,是有史以来国内科学仪器企业牵头的最大科技项目。/pp  目前,塞曼背景校正原子吸收仪器的类型组合有:火焰/石墨炉横向恒磁场塞曼、石墨炉横向交变磁场塞曼、石墨炉纵向交变磁场塞曼三种。总而言之是个组合问题,细节上各仪器厂家可能有细微的改进,一般不会有革命性的创新。在背景校正能力上,交流、直流塞曼是一样的。但由于技术实现上的问题,目前的塞曼原子吸收会造成部分灵敏度损失,在这个方面上,交流塞曼的额外损失少一些。但交流塞曼由于技术上的限制,目前无法在火焰原子吸收上实现或者说代价太高,所以商品化的火焰原子吸收目前都是直流的。不过,火焰直流塞曼除了背景扣除外,还有抑制基线漂移的作用,获得更加优良的信噪比,综合获得的检出限是非常不错的。而交流塞曼更适合石墨炉原子吸收的背景校正。/pp  上海光谱此次推出的新品是第一款具有交直流塞曼背景校正技术的原子吸收光谱仪器,交直流塞曼背景同时校正技术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交直流塞曼背景同时校正技术是国际首创的专利技术,”全程参与了上海光谱原子吸收研发的杨啸涛老师也介绍,采用交直流两用塞曼效应原子吸收背景校正系统时,由于磁感应强度可根据不同元素的塞曼分裂模型设定,在分析灵敏度上优于恒定磁场的塞曼背景校正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多种火焰和石墨炉原子化器塞曼背景校正的组合,如恒定磁场、交直流同时磁场、单直流或单交流磁场等,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IMG_7168_meitu_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aa09aee2-f959-4891-bbc3-3bc431a0326e.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钢先生/pp  目前在一些应用领域,不少人认为国产石墨炉原子吸收还与进口品牌有一定差距。上海光谱通过设计与产品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手段的不断优化,同时使用与进口品牌同一供应商的石墨零件,改善了石墨炉的性能稳定,使石墨炉的整体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完全可与进口品牌相媲美。/pp  国内用户普遍使用我国特有的玻璃雾化器,并且有着良好的性能表现,上海光谱在国内销售的火焰原子吸收都是采用国产雾化器,并且有一整套工艺手段确保雾化器的质量和性能。然而,为了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满足国外用户的使用习惯,上海光谱与国外知名品牌同一供应商合作,根据上海光谱提出的设计图纸开模具,装配测试,使之符合国际产品的标准,虽说这些投入导致了仪器成本升高,但是相应的也让上海光谱收获良多。据了解,2008年以来上海光谱取得了累计出口近千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好成绩。/pp  谈到新品技术,必然会对研发它的人感兴趣。上海光谱的研发团队非常精干,虽说只有不到20个人,但是多年来承担了很多国家级的科研项目,是一个效率非常高的团队。而且,在上海光谱还有多位重量级的专家顾问。如,我国原子吸收仪器与应用专家杨啸涛和刘瑶函两位老师,杨啸涛老师是上海光谱原子吸收产品技术主要策划者与规划者之一,而我国最早提出自吸收扣背景技术的刘瑶函老师也是主要顾问之一。另外,上海光谱还有两位“洋”顾问,分别是上海光谱国际营销顾问Werner Schrader先生和产品技术顾问Gerhard Schlemmer博士,Werner Schrader先生曾是珀金埃尔默德国公司总经理,Gerhard Schlemmer博士曾是德国光谱学会主席、珀金埃尔默德国公司原子光谱开发产品经理。专家们的加入不但使得上海光谱技术获得了提升,也帮助上海光谱将产品打造成符合国际要求的产品。据介绍,此次新品已获得了南德意志集团等权威机构的质量认证,并且让人高兴的是新品已经收获了埃及、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用户订单。/pp  陈建钢总经理还介绍到,上海光谱的产品开发采取的是模块化设计,进而其管理上实现了“部件按计划生产,产品按订单制造”的新模式。上海光谱整个原子吸收光谱产品线共形成了光学系统、石墨炉、检测器等9个模块,通过这9大模块形成了三大类别的原子吸收产品,包括塞曼系列产品、石墨炉系列产品以及火焰石墨炉一体化产品。/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编辑:刘丰秋/pp /p
  • 2020年全球原子光谱市场将达59亿美元
    p  日前,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发布了市场研究报告“Atomic Spectroscopy Market by Technolog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X-Ray Fluorescence/X-Ray Diffraction/ICP-Ms/ICP-OES) & by Application (Food & Beverage Testing/Pharmaceuticals & Biotechnology / Environmental Testing) - Analysis & Global Forecast to 2020”,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原子光谱市场为41.8亿美元,预计2020年该市场将达到5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0%。/pp  报告将以技术、应用和地区的发展角度对全球原子光谱仪市场进行预测。/pp  基于技术,原子光谱市场包括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ICP-MS、ICP-OES、元素分析仪等。在2015年,原子吸收光谱占原子光谱市场的主要份额。/pp  根据应用,原子光谱市场被划分为制药和生物技术、化学工业、环境、食品饮料、石化、地球化学/采矿等。在2015年,食品饮料领域的应用占原子光谱市场的主要份额。/pp  该报告将原子光谱划分为北美、欧洲、亚太地区和其他地区市场。在2015年,北美地区的市场占原子光谱市场的最大份额,其次是欧洲和亚太地区。然而,亚太市场在预测期内的年复合增长率最高,并成为原子光谱供应商的收入口袋。/pp  原子光谱主要供应商包括安捷伦、珀金埃尔默、赛默飞、布鲁克、理学、岛津、耶拿、日立高新、GBC等。/pp style="text-align: right "编译:刘丰秋/p
  • 黄本立院士深度评析我国原子光谱分析——访厦门大学黄本立院士
    黄本立院士,1925年9月生于香港。60多年来,一直从事原子光谱分析研究,是国内外著名的原子光谱分析领域的学者,在其科研生涯中多项闪亮的“第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原子光谱分析的发展历程:  1957年第一个创立一种可测定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新型双电弧光源,被国外学者誉为“最完善的”双电弧光源;  1960年在我国建立第一套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了国内首批原子吸收论文;  1984年成为我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  1988-1989年在国内首次以该研究方向招收一批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一大批光谱分析的骨干师从于他;  1991年其小组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  1993年成为我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院士;  2000年发表了不用一氧化碳的镍蒸气发生法;  ……  黄本立院士主持、参加过多项国家、中科院、省市等重大研究项目,如,1985年主持“光谱感光板测光自动化”课题、1993年主持“ICP进样方法及其过程的研究”、1995年主持“流动注射在原子光谱分析中应用的技术、新方法” ……  黄本立院士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先进工作者、优秀专家等称号。黄本立院士  2010年6月22日,仪器信息网编辑来到厦门大学采访了黄本立院士,请黄本立院士回顾与展望了我国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及仪器的发展。原子光谱分析:如何挑战发展“瓶颈”?  近年来,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发展快速,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成为研究热点,于是,在分析界就有不少人转到这些热点上去。像原子光谱这样一些“传统”的技术似乎被冷落了,出现了“Atomic Spectroscopy:A dying horse?”、“原子吸收技术已经没什么可发展的了”、“原子荧光在国外很少人用”等诸如此类的论调。  生命科学离不开原子光谱分析  黄本立院士谈到,“其实,人体含有或摄取周期表上的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和气体元素,而这些元素对生命有何影响和如何实现这些影响却还远没有被完全了解,因而最近在生命科学‘omics’圈子里出现了‘金属组学’(metallomics)这个新成员。再如蛋白组学,大约30%的蛋白质含有金属,也要知道哪些蛋白质含有哪些金属、含有多少等。”  “而众所周知,原子光谱分析(广义的,包括光学光谱、X射线谱和质谱)则是检测几乎所有这些元素的最佳方法之一。因而我们今天还大谈原子光谱分析,并不是在这生命科学‘王国’的疆土里‘水土不服’、‘拉肚子’而说‘胡话’,而是原子光谱分析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加强“联用技术”、“自身建设”  黄本立院士谈到如何突破原子光谱分析发展的“瓶颈”时说到,“由于进行原子光谱分析是要把样品气化、原子化、激发或离子化,然后令产生的辐射或离子进入仪器,才能进行检测;这样,除了能耐高温的简单分子如CN、NO、OH等之外,要获得较大分子的信息是很难的。这个问题对于只要测定元素成分和含量的分析如冶炼工业里的炉前分析、测定矿石中一些元素的含量等是算不了什么的,但是对大分子特别是生物分子的研究却是一个‘瓶颈’,甚至对元素的化合形态分析也是这样。”  “要克服这个‘瓶颈’,就要与其他分离方法如色谱、电泳等结合起来,这就是‘联用技术’。由于一般都把不同的方法用连字号(hyphen) 连接起来,所以它的英语名称就称为‘hyphenated technique’,例如HPLC-ICPAES、CE-AAS等。当然,原子光谱本身也要进行‘自身建设’。”原子吸收:怎样突破技术“局限”?  黄本立院士介绍原子吸收发展历史时说到,“虽然原子吸收(AAS)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4年Fraunhofer 研究太阳光谱中的多根暗线时,但是作为一种‘down to earth’的地球上使用的分析技术,它一般还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Sir Alan Walsh发表的相关文章开始算。在这里必须指出,Wollaston在1802年就已经发现了太阳光谱中有几根暗带,他以为那是几种颜色的分界线。而Fraunhofer用的自制光谱仪比Wollaston所用的分辨率高很多,他发现了570多根暗线,并把它们用拉丁字母标示出来。而现代最先进的光谱仪可观察到数以千计的暗线。可见仪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  原子吸收:国产光谱仪器的“大佬”  “在AAS分析方面中国‘跟’得不算太慢,1966年我们科研小组在物理学报上发表了国内第一篇AAS研究论文,所用的仪器是自己在实验室里组装的。不久就出现了国内生产的火焰AAS仪器,包括国产空心阴极灯。从此在国内不少实验室中都可以看到国产AAS仪器的倩影。国产AAS仪器所占的国产光谱仪器市场份额,如果以台数算,很可能是‘大哥大’。”  “因为AAS仪器的价格相对便宜,并且完全能够满足一般行业的需求,适合中国国情,所以,中国用AAS仪器的人很多,并且国产原子吸收光谱仪器不但在国内有市场,还可以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  原子吸收“大有可为”  火焰原子吸收技术本身确有其局限性,例如,耐热(难熔)元素(refractory elements)形成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后,很难离解成原子,需要更高温度,一般要用国人不大愿意用的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国内瑞利公司推出掺氧的空气-乙炔焰,这将是个突破性进展。所以,黄本立院士指出,原子吸收在突破其局限性方面仍“大有可为”:  1、“血铅仪”等专用仪器市场前景看好  原子吸收可针对环境、食品等样品中As、Cd、Pb等有害元素分析而设计成专用、现场、便携仪器。例如,2009年屡屡爆发的血铅超标事件,严重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政府非常重视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对环保监测部门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的促进了对现场、快速检测仪器的需求,而原子吸收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所以原子吸收专用仪器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2、“石墨炉”是目前原子吸收技术研究热点  “可以如此认为,我国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目前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外同类仪器的水平;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技术水平还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  石墨炉原子吸收速度略慢、价格也相对较贵,但其检出限可与ICP/MS相媲美,而价格则相差一个数量级,所以,未来研究热点可能集中在降低石墨炉电源功率、研发新型石墨材料和新型石墨管以及背景扣除技术等方面。  3、“联用技术”是目前原子吸收应用热点  原子吸收光谱将所有的“东西”变成原子状态,这是其主要的特色,也是其局限性所在,需要与其它方法,如色谱、电泳、质谱等结合起来,即联用技术,原子吸收作为最后的检测技术。我国ICP光谱:还有哪块“石头”没搬开?  虽然我国生产或正在研发ICP光谱仪的厂家很多,但可以说,我国ICP光谱仪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存在产品质量不过关,对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黄本立院士有何看法?对国产ICP光谱仪生产厂家又有何建议呢?  大型光栅,几乎都是进口的,使我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光栅是光谱仪器的核心部件,光栅刻划集精密机械、光学技术等于一身。上世纪50年代后期,长春光机所就已经在王大珩先生倡导和领导下开始光栅刻划的研究工作,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进行光栅刻划研究的几个国家之一。说到这里,黄本立院士谈到,“这是我国光谱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纪念意义的技术,是令人兴奋的事。可惜的是,目前,如中阶梯光栅等大型光栅以及全息光栅,我们自己没有,几乎都是进口的,使我国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谈到ICP光谱仪的关键技术,黄本立院士还提到,我国新一代激发光源和离子化源研究工作有待加强,例如,辉光放电、强电流短脉冲等光源都可以进一步研发。  软件做不好,仪器做的再好,它的“亮点”也显现不出来  黄本立院士还着重强调,“我国光谱仪器的软件跟不上国际先进水平,尤其不能满足高级研发用户的需求。我国熟悉仪器技术、分析方法、甚至使用过这个仪器的软件开发的人才非常少。另外,部分中国用户也存在不是很成熟的问题,提出的要求不‘精确’也影响了我国分析仪器的研制。可以说,软件做不好,仪器做的再好,它的亮点也显现不出来。分析仪器软件开发需要继续下大功夫。”  样机是“雕刻”出来的、不是“制造”出来的  “仪器制造商‘搭建’的样机质量好,但大批量生产的商品机性能不稳定。”黄本立院士将其生动的形容为,“样机是‘雕刻’出来的、不是‘制造’出来的,大批量生产则行不通。因为‘搭建’样机,无论是材料还是各种部件,厂商都会采用最好的。  “而批量生产时,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机械加工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导致制造出来的商品机性能不够稳定。并且,发射光谱仪器的分辨率、通光本领等性能与原子吸收仪器相比,要高出很多。而质谱仪的性能就更不用说了。”原子荧光:其“中国现象”可否复制?  中国开始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奋斗,AFS已成为我国少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超过进口的分析仪器。目前,在中国每年销售的原子荧光仪器总量大致在1500~2000台,其中,国产仪器所占市场份额超过90%。但也存在如何进一步发展等问题。我国原子荧光发展的经验及其对其它国产分析仪器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极具“中国特色”的原子荧光光谱仪  黄本立院士一直关注我国AFS的发展,据其介绍,在2006年国际分析科学大会(ICAS 2006,莫斯科)上,就曾做过题为“原子荧光的中国现象”的报告。在分析仪器市场当中,原子荧光光谱仪可以说是一款极具中国特色的分析仪器。  第一,国产AFS仪器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与AFS技术相关的专利大部分为中国人所掌握;  第二,尤其在As、Hg、Se、Sb等元素的检测方面,AFS在仪器价格和使用成本上都大大优于ICP-MS等仪器,适合中国经济发展情况;  第三,中国有一批认真钻研、发展快速的AFS仪器生产企业,如,吉天、海光、瑞利等,他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四,中国在AFS技术应用领域拓展方面做了大量有序的工作,已经建立了40多项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使得原子荧光在地质、冶金、食品、环境、电子产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其他国家,例如美国环保总署只有一个与AFS相关的测汞标准,可以说,标准与分析仪器发展密切相关。例如,英国PSA公司也做AFS仪器,但其测定元素范围没有中国AFS仪器测定的多。  关于推进原子荧光国际化的两点建议  目前,我国AFS发展也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国内用的多,国外用的少,也就是说AFS仪器国际化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对此,黄本立院士对我国AFS仪器厂商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  1、发展原子荧光专用仪器  首先要想办法让国外的分析界同行接受AFS,AFS在某些元素检测方面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以及测定结果准确等特点,因此可专注发展原子荧光专用仪器。例如,可根据欧盟RoHS指令要求测定的几个元素,发展专门测定某一种元素(例如汞)的AFS仪器。食品、电子产品、玩具等产品都需要此类仪器,相信此类仪器一定可以销售的好。  2、不要抱着氢化物发生、氢火焰“不放”  黄本立院士认为,目前我国的AFS仪器差不多全是基于氢化物发生和氢火焰上的,能测定的元素也就只能局限在“氢化物元素”(hydride forming elements)范围内。这是一个很大的局限性。是否可以考虑其它的原子化器和进样方式?黄本立院士以其所做的研究为例说到,他们用ICP为原子化器,以强流短脉冲为普通空心阴极灯供电为光源,测量铕的离子荧光,其灵敏度竟超过以激光为光源的灵敏度;这里虽然需要ICP原子化器,成本会升高,但我们可以想办法进行简化,例如降低功率等。仪器人的“呼声”: 如何推进我国科学仪器自主研发?  年龄对一位科学家来说,意味的不是衰老,而是经验的丰富和资历的深厚。黄本立院士虽然已是85岁的高龄了,但他一直关心着我国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科学仪器研制后备人才培养等问题。  仪器研制需专门投入,政府导向加大国产仪器支持力度  目前,发展科学仪器已经是国家战略发展的一种需要,国家对科学仪器越来越重视。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战略目标和资金投入方面,迫切需要国家与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引导与具体支持,应该在不同部门设立不同层次、不同数量的科学仪器研发专项经费,大力支持一些重点项目。  近来,我国中西部地区药检、疾控部门大宗科学仪器招标的新闻不断,由此,黄本立院士指出,“招标中仪器的性能参数、指标等是否有必要列的那么高?国产仪器是否能满足需求?这种政府导向也是对国产仪器支持的一方面。”  奖励或提升体系、评价方法或机制,应按不同的学科设置不同的标准  “以分析化学为研究方向,发文章的顶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也不超过10,而其中进行分析仪器研发,因其所做的是实用性研究工作,更不易发表文章。这影响了中国进行分析化学、尤其是仪器研发人才的发展。”  “科研院校里奖励或提升体系、评价方法或机制,应该按照不同的学科设置不同的标准。”  科学仪器后备人才培养迫在眉睫:用仪器的人多,做仪器的人少,培养周期长  “在厦门大学召开的第27届化学会学术年会上,所做的与分析仪器研发有关的报告,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已经很久没有‘新人’出现了。” 黄本立院士谈到。  科学仪器研发所需的人才,既要求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求有跨学科的、较广泛的专业知识,必须专门培养。但这些年由于对科学仪器事业发展重视不够,有些高校把已经办了十几年的分析仪器专业撤销,或并入别的专业,我国已经多年没有系统的培养科学仪器研制人才了。  要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科学仪器事业,就需要合理规划学科布局,加强专业适用人才的培养。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留得住。只有在全国形成振兴科学仪器事业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形成培养、留住人才和吸引国外人才的优势。采访现场  黄本立院士兴致勃勃的与采访编辑畅谈了2个多小时,对于原子光谱仪器,如AAS、ICP、AFS,我国国产仪器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未来研究热点、国产仪器厂商发展等进行了深刻评析,使编辑获益良多。 后记  60多年来,黄本立院士一如既往,一直奉献于原子光谱分析的研究,在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激光光谱分析的理论、方法、应用和仪器装置等方面为我国的原子光谱事业的开创、发展以及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的成绩和贡献。  85岁高龄的黄本立院士,仍然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交谈过程中,爽朗的笑声一直不断,其温和、执着、严谨的态度,给编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于毕生钟爱的原子光谱分析事业,黄本立院士最为关心的是我国原子光谱仪器的自主研发和未来发展前景,“不能总是‘小来小去’,要做大型的原子光谱,如ICP、ICP/MS等。但也不能全面铺开、大范围的撒钱,要有重点的支持几个项目。”  编辑:刘丰秋  附录:黄本立院士简介  黄本立,1925年9月生于香港,1945—1949年就学于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1950年在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后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参加工作,1984年获批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是我国以原子光谱为研究方向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1986年调厦门大学任化学系教授至今,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科院长春分院及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东北大学、五邑大学名誉教授,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兼职教授;中国化学会25届理事长,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中国光谱学会副理事长,《光谱学与光谱分析》主编;《分析化学》、《化学进展》、《分析科学学报》等11种国内期刊顾问或编委,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等6种国际期刊顾问或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分析与环境化学学科评审组成员,何梁何利基金科学奖学科(专业)组评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常务委员。  60年来一直从事原子光谱分析研究,1957年提出的新型双电弧光源多次为国内外专著及论文所引用和一些实验室所采用,上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首次建立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发表了国内首批原子吸收论文;所主持的“光谱感光板测光自动化”课题1985年获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1975年起从事感耦等离子体(ICP)光谱分析研究,参加过多项获奖工作(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2次,国家科委及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三等奖2次,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所研制的新型雾化-氢化物发生装置获中国专利。所主持的“ICP进样方法及其过程的研究”1993年获中科院长春分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流动注射在原子光谱分析中应用的技术、新方法”研究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获厦门大学第七届“南强奖”个人一等奖。主持研究的强电流微秒脉冲供电(HCMP)空心阴极灯激发原子/离子荧光分析,改善了包括一些稀土元素在内的多种元素的检出限;HCMP技术获专利,并获福建省2001年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先生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逾二百篇,主持或参与编著科技专著有“An Atlas of High Resolution Spectra of Rare Earth Elements for ICP-AES” (RSC, 2000) 等近十部。应邀作过国际会议大会报告9篇,特邀报告20篇。曾以学习会、培训班等方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光谱分析骨干和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研究生22名,指导博士后9名。1998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获“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2003年获“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一本书让你了解:原子光谱分析及其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原子光谱法按检测原理主要分为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环境、食品、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等领域。近些年来,随着检测要求的不断提高,又产生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及相关联用技术,为元素的在线分析和元素化学形态的分析开辟了崭新的天地,本书也将该类技术一并列入介绍。  冶金工业产品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稀土、钢铁、贵金属、稀有金属、重金属、轻金属及其合金等几大类,并且已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材料、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样品前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原子光谱仪器性能的不断提高,原子光谱法特别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在分析冶金工业产品或相关金属材料(包括镀层材料、金属材料夹杂物及重金属溶出量)的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分析金属材料样品中痕量元素的检出限更低、分析速度更快。  为了让广大从事冶金、地矿产品相关分析的企业检测工作者,特别是各个企业一线化验员和分析检测人员,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环境工程、冶金工程等专业的师生,高职高专分析化学和工业分析专业的师生能够通过查阅此书中相应的分析方法,直接进行相关检测,而无需查阅标准原文进行多次学习并试验。由天津科技大学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中心赵娟等主编的《原子光谱分析及其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已于2020年8月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冶金工业产品类别为索引,按照三大原子光谱法(AAS、AFS、ICP-AES)和ICP-MS将300多个国标方法全部分类归纳,详细解析。以大简表的形式,将各类冶金产品不同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被测元素(杂质)、测定范围、检出限、仪器条件、干扰物质及消除方法、国标号一一列出,方便读者查阅。天津科技大学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师 赵娟该书出版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认可,原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光谱分会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光谱仪器评议专家组组长郑国经、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王永华研究员均为此书撰写了书评,并对本书的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指导性表示认可。本书对于没有分析化学基础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原子光谱技术的快速入门工具书。通过查阅此书中相应的分析方法,读者可以直接进行相关检测,而无需查阅标准原文。本书内容编排合理、层次分明、叙述简练、可读性强、方便查阅,对相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兼收并蓄 重点突出  原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光谱分会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光谱仪器评议专家组组长郑国经在书评中表示,该书将冶金产品化学分析方面所有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中涉及冶金产品化学成分分析的原子光谱分析方法加以系统汇集:分析技术上涵盖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及质谱法在冶金产品分析中的分析技术 全书内容方面对实验操作的剖析和解释,从检测原理,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样品的预处理,仪器的参数设定,到分析结果的计算,分析质量控制等方面均有详细论述及具体解释 全书所涉及的冶金产品极为广泛,包含钢铁产品、铁合金材料、贵金属、稀土金属、重金属、轻金属及其合金等有色金属产品,应用范围涉及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稀土工业以及军工、材料、能源、通信等领域。对于从事冶金行业的分析技术工作者及实际操作人员均很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对国内从事金属材料、地质材料等产品质量监督和生产过程控制等监管部门也有借鉴价值。  本书最具特色并有别于同类型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书册,在于突出在标准分析方法应用上的详解。本书采集了与冶金分析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三百多个,采用了原子吸收光谱法146个,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32个,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104个,采用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32个,使应用者通过查阅本书中相应的分析方法,可以直接进行相关检测,并可将本书内容作为分析参考书指导相关工作和学习。对于学校的培训教学,使其直接与实际需要相结合也极具意义。对于当前分析数据越来越具有法律效力需求,分析方法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给出一个结果数据,而是必须提供可比性的有效数据,实验室能力须得到认可、认证的要求,对于使用标准方法的要求越显出其重要性。目前还未见到比较系统描述标准分析方法讲解原子光谱法应用于冶金行业产品元素分析的相关书籍。  本书内容丰富,编排有特色,既有必要的基础知识描述又有实际操作的详细解析,资料表格齐全,使读者可以快速理解标准中的相关步骤及方法,对相关工作极具指导意义。可以看出本书编著者对冶金分析中的光谱分析技术既做到了全面了解并能做出详尽解释,也做到了兼收并蓄而重点突出。反映出作者基础知识扎实,具有深厚功底和很高的专业水平。  此外,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王永华研究员表示此书以现行314种的有效国家标准方法为基础,将冶金产品类型作为索引,重点介绍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在冶金产品的应用,由于应用范围一致,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三种原子光谱方法一并介绍。书中在方法原理、样品消解处理、仪器参数选择、干扰及消除、分析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都作了详尽讲解,特别是对这些分析方法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诠释和总结,并以实际工作出发,指出在分析过程中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的因素,为读者解决世纪问题。  本书虽然重点介绍的是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在冶金产品中的应用,但对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其他需要对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测试的领域和行业,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未来随着芯片技术、传感器技术、数学处理方法、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等于光谱技术结合,必将使原子光谱分析技术获得更大发展,原子光谱分析技术前景广阔。  以下为本书目录:
  • 原子光谱,炫彩继续—海光公司亮相二届原子光谱应用技术研讨会
    2019年12月13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等主办,海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协办的二届原子光谱应用与技术学术研讨会在海口市圆满落幕。研讨会特别邀请到国内知名原子光谱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分析讨论原子光谱研究、应用及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会议吸引了来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代表150余人参加。 海光公司作为国内知名光谱仪器研制企业受邀参加此次研讨会,并展示了刚刚获得BCEIA金奖的HGF-V9型原子荧光光度计。同时,继首届研讨会之后,海光原子荧光事业部经理梁敬再次带来题为《原子荧光4.0时代新技术》的大会报告,介绍了原子荧光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方法。梁敬部长着重分析了当前原子荧光分析技术存在汞漂移、点火炉丝老化、腐蚀管路老化、对光困难、氩氢火焰观察困难等痛点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海光仪器推出了全新解决方案并针对工艺、技术进行了革新。包括优化三维高度集成流路系统、自溢流水冷气液分离器、双区温控屏蔽式原子化器、百万次自适应免维护点火技术、实时可视化监控技术、RFID非接触式编码技术、汞灯PID自动漂移校准技术等。 会议期间,众多与会专家与业内朋友来到海光展台参观咨询,对海光原子荧光、原子吸收、测汞仪、流动分析等光谱产品赞誉有加。会后还组织了参观海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等交流活动。 专家莅临海光展台参观咨询 参观海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 2012上半年仪器新品盘点:原子光谱
    新产品和新技术体现了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定期推出一定数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是一个仪器企业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仪器信息网“半年新品盘点”旨在将最近半年内推出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展示给广大用户,让大家对于感兴趣的领域有总体性了解,更多创新产品和更详细内容见新品栏目。  近年来,随着光谱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光谱分析仪器的不断完善,光谱仪器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用等息息相关,并且在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某些领域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光谱仪器正在逐渐向高性能、低运行成本;小型便携、专用化、一体化等方向发展,并且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如无机材料、有机物质、生命科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同时“绿色低碳”的分析理念,也成为光谱仪器的发展趋势。  原子光谱分析是检测无机元素的最佳方法。原子光谱分析是将样品蒸发、原子化/离子化、激发,然后将其产生的辐射引进光谱仪进行检测的过程,对于只要测定元素成分和含量的分析,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冶炼炉前分析、地质勘探测定矿石中的元素含量、材料研制中元素成分的分析等,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在生命科学里也是大有用武之地。  2012年上半年的原子光谱新品主要有: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CCD光电直读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北京盈安科技有限公司的M4000金属分析仪、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公司的AF-2200双道顺序注射原子荧光光谱仪、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的DCD-200型 直接进样测镉仪、澳大利亚GBC(昌信科学仪器公司代理)的台式ICP-OES Quantima、美国ESI公司(上海凯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代理)的适用于PerkinElmer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高效自动进样系统FAST AA。  从这些新产品的创新点可以看出未来原子光谱仪器的发展趋势。  光电直读光谱:  虽然和经典成熟PMT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CCD技术的应用将是光电直读光谱仪的一个技术发展方向。CCD最大的优点是全谱,并降低生产成本及减小仪器体积。CCD与PMT结合是目前解决全谱检测并满足微量和痕量分析的最优选择,但同时满足两种类型检测器的采样控制和系统的完美结合目前仍然是该类仪器的制造难点。其次,自动化、便携式、移动式也将是光电直读光谱仪未来的发展方向。如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SparkCCD 500型CCD光电直读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北京盈安科技有限公司M4000金属分析仪。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CCD光电直读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仪 产品型号:SparkCCD 500  上市时间:2012年1月  创新点:(1)双光电转换及检测系统:CCD检测系统实现光谱的全谱分析(波长范围覆盖220~340nm,390~420nm);光电倍增管检测系统灵敏度高,采用单火花的单次放电数字解析技术以及数据采集积分延时技术进行分析,用于测量短波元素;(2)光栅焦距500mm,光室体积小,重量轻;(3) 采用直射式光室结构,灵敏度高;(4) 整机体积小,可放于工作台上进行操;(5) 采用系统监控软件实现计算机对仪器系统状态的监测和开关控制,包括负高压、温度及真空度状态显示和光源及负高压的开关控制;(6)CCD和光电倍增管的分析数据一次性同时输出;(7) 分析对象范围广,一台仪器可同时分析铁、铝、铜等基体样品,增改通道无须改变硬件,方便灵活。  北京盈安科技有限公司M4000金属分析仪产品型号:M4000  上市时间:2012年2月  创新点:M4000金属分析仪国内首创平场光栅、多CCD全谱接收火花光谱仪,光路结构稳定简洁,无断谱,真正的全谱接收仪器。分析通道可选择、优化性强,使仪器具极高的分析精度、更好的长期稳定性。M4000具有完善的仪器系统自检测功能,谱线自动定位功能,工厂校准曲线分析等功能,仪器操作更加便捷。仪器整机体积小,结构紧凑稳定,便于移动运输。  原子荧光光谱:  在检测金属元素种类并不多的情况下,原子荧光被认为是经济可靠的首选检测仪器。而原子荧光一直是国产原子光谱仪器的强项,原子荧光仪器厂商在仪器结抅、软件、配件、性能等方面仍在不断改进,如北分瑞利公司最新推出的高端产品AF-2200系列原子荧光光谱仪。设计专用型、小型化仪器,拓宽原子荧光分析元素的能力等,是原子荧光光谱仪器及其分析技术发展的趋势,如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最新推出的DCD-200型直接进样测镉仪。  北京北分瑞利分析仪器(集团)公司 AF-2200双道顺序注射原子荧光光谱仪 产品型号:AF-2200  上市时间:2012年5月  创新点:(1) 集成化设计的高性能顺序注射进样系统;(2) 高精度(0.001MPa)数字化压力监测系统;(3) 吹扫式压力平衡四通混合模块,微死体积PEEK单向阀,获得最小的剪流和紊流,使得信号峰形具有无与伦比的平滑度和重现度;(4) 全新的终身免维护喷流型三级气液分离器,自动排出废液;(5) 高效新型全陶瓷红外加热,精确控温石英炉原子化器;(6) 无需屏蔽气的单层炉管设计,可大大节省氩气消耗;(7) 智能化漏液、气路压力和原子化室避光实时报警,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 DCD-200型 直接进样测镉仪产品型号:DCD-200  上市时间:2012年2月  创新点:直接进样测镉仪为原子荧光(AFS)及直接进样测镉装置联用仪,依托原子荧光检测器、数据处理和气路部分。其功能是实现液体、固体等样品中痕量镉(Cd)的准确测量。直接进样测镉仪采用国内外首创的“电热蒸发-原子捕获”技术直接检测固(液)体样品中重金属镉(Cd),利用“原子捕获”技术完全消除干扰。粉末、薄层固体样品可置于样品舟中称重后直接上机自动测量,5分钟内可得结果。  ICP光谱:  ICP光谱仪器的发展正处在相对稳定时期,但在样品分析的实用性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改进,例如(1)仪器稳定性有明显提高;(2)覆盖的波长范围逐渐扩大;(3)近红外区和真空紫外区检出限有很大改进;(4)高频电源采用自激发器逐渐增加,全固态高频发生器逐渐普及,仪器结构更加紧凑;(5)双向观测,互相取长补短;(6)多谱线拟合扣除光谱干扰、数据自动判别、自动波长选择等软件性能扩大;(7)多种附件可选,扩大了应用范围等。如澳大利亚GBC(昌信科学仪器公司代理)的台式ICP-OES Quantima。  澳大利亚GBC(昌信科学仪器公司代理)的台式ICP-OES Quantima 产品型号:Quantima   上市时间:2012年3月  创新点:Quantima 提供了所有ICP 可以测量的元素的谱线,可以测量S、P、B、N、Al 等在紫外区的最灵敏线,同时可以测量Li、Na、K 等高可见光区的谱线。 最大的能量通过率以确保高灵敏度 由于采用有效的全反射光学部件而且光学部件的数量尽可能地少,从而保证了最大的光通过率和高灵敏。  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已十分成熟,除了2004年德国耶拿公司推出了连续光源技术外,已经很少出现突破性的创新技术,但是,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厂商仍致力于在成熟中仍在追求完美,不断改进仪器结抅、性能,完善仪器的软件、配件等,如火焰-石墨炉-体化、固体进样自动化等。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向专用化、小型化发展,发挥其简单实用的优点。美国ESI公司适用于PerkinElmer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高效自动进样系统FAST AA。  美国ESI公司(上海凯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代理) 适用于PerkinElmer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高效自动进样系统FAST AA产品型号:配置ESI FAST AA调节阀的PE FAA  创新点:FAST AA从试样管中真空提取样品后传输至FAA雾化器连通的样品管路中。当进样器系统的阀处于提取样品位置时,样品能以5ml/min的速度迅速被提取至FAA的雾化器,同时快速清洗。快速提取和清洗保证了FAST AA 的高效性,该系统进行单元素分析时每小时能进样440个,比手动进样多25%。  在2012年上半年推出的6台原子光谱及相关新产品中,4台是国内光谱仪器厂家推出的,从此可以看出,国内光谱仪器厂家在技术工艺创新程度、技术指标先进程度、市场前景和市场化水平四个方面都有不错的进步,充分反映了国内厂家在光谱分析仪器上的实力。  了解更多质谱产品请访问仪器信息网光谱专场  了解更多新品请访问仪器信息网新品栏目  关于申报新品  凡是“网上仪器展厂商”都可以随时免费申报最新上市的仪器,所有经审批通过的新品将在仪器信息网“新品栏目”、“网上仪器展”、“仪器信息网首页”等进行多方位展示 越早申报的新品,将获得更多的展示机会。
  • 原子光谱之羽翼越发丰满——第四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在武汉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9月24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此次会议是我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200多名科技人员与会交流。会议现场在大会开幕式上,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分别致词,开幕式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胡斌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院士李建成院士介绍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发展概况,并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来到武汉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江桂斌院士致辞中则表示了,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的召开代表了“传承”与“发展”。记得在2008年江桂斌院士与其他几位国内原子光谱领域专家谈到,原子光谱会议一定要开。因为,即使ICP-AES、ICP-MS技术发展快速,但是AAS是“金标准”,是标定其他方法的标准方法,需要继续发展。另一方,ICP-MS成为了形态、组学等前沿研究的重要分析手段,仍需持续发展。而且,黄本立院士被授予原子光谱终身成就奖,其所代表的我国老一辈原子光谱专家的精神需要年轻一代继承下去。武汉大学胡斌教授开幕式后的大会报告环节,厦门大学黄本立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柴之芳院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乐晓春教授、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南开大学严秀平教授分别带来精彩报告。厦门大学黄本立院士非常年轻的黄本立院士在报告中表达了喜见国产原子光谱发展的兴奋心情,同时也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黄本立院士谈到,如今的国产原子光谱仪器不仅有“大路货”的AAS和AFS,也拥有了ICP-AES和ICP-MS,乃至同步加速器辐射,而且已经有了第三代的同步辐射装置。黄本立院士认为,应加强原子光谱与“相关技术”联用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进一步发展国产仪器的研制与生产;LIBS“炉前”分析很诱人;国内仪器企业可参照而不是照抄岛津等国外公司的发展历史;加强知识产权意识,不“山寨”别人的、也防止别人山寨自己的;创新要注意细节,关注国情、工艺等,实用性;可考虑发展专用仪器,如用于稀土领域专测氧化钇中铕的AFS。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柴之芳院士做题为《锕系元素分析方法之挑战》报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格伦西博格提出了锕系元素理论。“无锕系,无核裂变”,锕系元素在核能中处于中心地位,其研究可使铀资源最大化,延长核燃料寿命以及核废料最小化。可以说,锕系元素研究对于国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也大量投入搭建了相关大型研究装置,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锕系元素分析方法主要有:用X射线吸收谱学进行鉴别、用X荧光谱学定量分析、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等。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乐晓春教授做题为《光谱和质谱用于砷的形态研究》报告砷的形态研究包括:砷的形态分析、砷的环境行为、砷的代谢和转化、砷的健康效应。乐晓春教授报告主要介绍了砷的健康效应,即砷与蛋白质相互作用。采用的技术是将样品经过HPLC分离后分别进入ICP-MS 和ESI-MS/MS进行分析。乐晓春教授利用此技术鉴定了A549肺癌细胞中48种键合了砷的蛋白质。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做题为《ICP-MS 组合式免疫分析方法与应用》报告以抗原-抗体为基础的免疫分析是临床分析实验室对特定疾病标志物检测的最基本、最普遍方法。从最早建立的放射性免疫,到后来的酶联免疫,发光免疫及时间分辨荧光免疫,都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但是,在实际临床分析中,很难做到用最小的血量实现多种组分的同时检测。而ICP-MS检测的免疫分析方法具有可标记元素种类多,谱线干扰少等优点,可以实现生物分子的多组份同时分析。张新荣教授研究ICP-MS免疫分析已经15年,今年其研究历程及成果在ACCOUNTS上以封面发表。南开大学严秀平教授《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应用于固相微萃取和毛细管气相色谱》报告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valent-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一类由C、H、B、N、O 等轻质元素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的新型多功能多孔材料,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结构单元多元化、易功能化等优点,在气体储存、吸附、催化、光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严秀平教授在报告将了其课题组在COFs和手性COFs的合成及其毛细管柱和气相微萃取头的制备,以及在样品预处理和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中的应用。从第一天的会议报告中就可以发现,本届会议所涉及的领域与原子光谱技术的范围要远超之前历届。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当初发起会议之人的远见卓识,在会议的名称中有先见之明地加入了“相关技术”。大会报告中,严秀平教授的报告就用到了“相关技术”——气相色谱;而且,即使是原子光谱技术,也不再如往届一样集中在ICP-MS上,如在柴之芳院士的报告中,用于锕系元素分析的方法有X射线分析技术。除了大会报告外,邀请报告、口头报告中这一点更明显,有AAS、AFS、GD、元素成像等原子光谱相关的报告,也有样品前处理、有机质谱等等相关技术的报告。研究领域涉及食品、环境、材料、医药等等。就像王秋泉教授所说的,原子光谱作为一种手段、工具,广泛地应用于各领域。让人高兴的是,原子光谱的羽翼越发丰满了。会议第一天结束时,珀金埃尔默公司举行了“珀金埃尔默之夜”招待晚宴。珀金埃尔默亚太区市场部高级经理刘肖先生致欢迎词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致欢迎词“珀金埃尔默之夜”晚宴
  • 首届原子光谱沙龙举行
    2010年1月9日,由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发起并组织的“首届原子光谱沙龙”在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会议室举行。1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一线研究人员、分析测试工作者等参加了此次沙龙。仪器信息网应邀参加。沙龙由清华大学分析中心的邢志老师主持,交流内容包括原子光谱最新研究进展、仪器使用经验、仪器改造以及在食品、环境、饲料等领域的应用。首届原子光谱沙龙现场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张新荣教授作为特邀嘉宾首先致辞,致辞中说到,“现在从事原子光谱的人们确实有些忧虑,过去我国原子光谱的学术、应用水平都很高,从事原子光谱的人也很多、力量大,但这几年原子光谱发展确实存在些问题,其在学术界的地位有所‘下滑’,但实际上,社会对原子光谱的需求量仍很大。对于我们从事原子光谱的人来说,今后我们肩负着两个主要任务:(1)将应用与学术相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原子光谱的学术‘地位’;(2)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强调:原子光谱在生命科学、食品安全、环境健康、材料分析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迫切需要的技术。很高兴这些同行们坐到一起,而且举办这样的沙龙很有必要。希望这个‘原子光谱沙龙’能够继续举办下去,大家通过交流共同提高,扩大原子光谱的声势。”张新荣教授  邢志老师作题为“基于低温等离子体在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的报告。邢志老师  报告中主要介绍了邢志老师及其同事将基于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DBD)作为原子化器,取代AFS中传统的石英炉原子化器,目前可以测定8种元素,从现象和结果可以看出DBD可以取代传统的原子化器,实现仪器小型化。并且刑志老师从DBD与ICPMS联用实验中发现进而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固体样品表面分析方法:DBD作为固体样品剥蚀手段,利用原子光谱以及等离子体质谱作为检测单元,进行固体样品表面分析。利用不到1000元的装置可以得到与能谱相似的测试结果,其应用前途广泛,可以作为固体表面分析的一个补充手段。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韦超老师作题为“原子光谱仪器测量受元素价态与形态影响的研究”的报告。韦超老师  韦超老师报告中介绍了国内外以及自己所做的关于元素价态在ICPMS上灵敏度的差异研究工作。因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作为中国的代表经常参加国际范围内的化学分析的国际比对,所以,进行元素价态在ICPMS上灵敏度的差异研究可以尽量减少ICPMS受元素价态的影响,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并且在标准物质研制过程中可以减少标准物质研制受ICPMS的系统效应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  中科院物理所的施洪钧老师作了题为“IRIS/ICP光谱仪使用经验交流”的报告。施洪钧老师  施洪钧老师的报告则是和大家分享了他多年来在IRIS/ICP光谱仪使用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如:在操作软件中建立快速定性分析方法,选择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测定元素的二至三条灵敏线、次灵敏线;对每条谱线进行谱线定位和校正;将所选元素进行分组配制成混合标准溶液;标准化后存于电脑中;可以对未知样品进行分析。尤其重点介绍了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的配制的方法等。  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的李继东老师作题为“无机光/质谱技术在有色金属材料测试中的应用”的报告。李继东老师  李继东老师报告内容的特色体现在介绍了他与同事在仪器研制与改造方面所做的工作,如:其自制的LH-2A型氢化物发生器能与所有型号原子吸收配套,测定As、Sb、Bi、Se、Te、Ge、Sn、Pb等元素,目前市场销售情况看好。而所做的ICPMS辉光放电离子源改造工作,采用固体进样方式,降低元素的测定下线,减少试剂、环境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且探索了辉光质谱关键部位的制备技术。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郭伟老师作题为“甲醇改进剂消除ICP-MS中硝酸抑制效应”的报告。郭伟老师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实验室的主要业务之一是食品检验,而食品样品消解后的待测液中硝酸残留较多导致元素信号抑制,如何降低硝酸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则成为非常关键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郭老师介绍了已有的一些方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而郭老师的研究工作则是加入3%甲醇改进剂,并适当的降低NEB可基本消除酸抑制效应。刘正老师  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的刘正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的情况,包括提供的化学分析、物理测试、力学试验、无损检测、校准服务、失效分析等检测项目以及仪器设备情况,中心进行的标准物质研制、国际和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情况。中心还研发和商品化多种仪器设备,其中包括获得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金属原位分析仪。刘老师还讲到国产仪器核心部件还是要自主研发,以免“受制于人”。  此次原子光谱沙龙是由清华大学分析中心的邢志老师提出,并组织策划的首届沙龙,在交流之后大家讨论了沙龙的组织方式以及未来发展计划等。经讨论最后确定:原子光谱沙龙定位为实验室一线人员,着重于原子光谱的应用交流,大家将自己工作中的新东西、遇到的难题、积累的经验等提出来,讨论交流、相互帮助,开拓思路、解决问题。希望以这个原子光谱沙龙的“星星之火”可以扩展原子光谱的应用领域,为原子光谱的发展点起“燎原之火”。  计划之后的沙龙每期邀请一位原子光谱领域的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也可邀请仪器厂商的技术专家做仪器维护、应用等报告;之后沙龙将每2-3个月举办一期,而本次沙龙的参与者已积极申请了未来二、三、四、五期沙龙的举办地点。
  • 原子光谱仪器与应用最新进展报告会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2月11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2012光谱网络研讨会(iConference on Spectrometry,iCS2012)”开幕。  本次会议同时得到了北京光谱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的支持和指导,旨在通过网络会议平台给国内光谱科学家提供一个全新的沟通交流平台,提高光谱科学研究和应用水平。  12月11日,会议主要进行了关于原子光谱仪器与应用最新进展的主题报告。日期及专题时间报告内容主讲人单位原子光谱仪器与应用最新进展(上)12月11日9:00-11:30ICP原子光谱仪器与应用最新进展郑国经北京光谱学会理事长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及其应用杨佳霖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新进展杨啸涛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原子光谱仪器与应用最新进展(下)12月11日 14:00-16:3030多年来AFS仪器与应用发展动态综述张锦茂/梁敬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进展符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原子光谱分析新技术及应用简介冯先进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无标定量计算方法在XRF应用中的最新发展肖又红荷兰帕纳科公司  各位专家在报告中就ICP-AES、AAS、AFS、XRF等光谱技术的技术原理、发展历程、最新技术进展及新产品,最新应用等做了详细而深入的介绍,并对用户通过网络平台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实时解答。  12月12日上午,会议将进行原子光谱形态分析主题报告,报告内容如下:日期及专题时间报告内容主讲人单位原子光谱形态分析12月12日9:00-11:30中国元素形态分析计量研究进展韦超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多种仪器联用技术概述和应用实例姚继军珀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元素形态分析技术应用刘丽萍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2月12日下午,会议将进行食品/环境中重金属检测主题报告,报告内容如下:日期及专题时间报告内容主讲人单位食品/环境中重金属检测12月12日14:00-16:30食品安全与重金属检测舒永红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岛津原子光谱产品在食品安全和环境行业的应用陈艳凤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奶粉中Pb检测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杜克贺北京汇智泰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饮用水中重金属检测柳华春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欢迎广大网友踊跃参与并体验这种新形式、高水平的全新学术交流形态。
  • 2018年原子光谱市场将达55亿美元
    p  日前,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发布了市场研究报告“Atomic Spectroscopy Market by Technology (X-Ray Fluorescence / Atomic Absorption / X-Ray Diffraction / ICP-MS ) & by Application ( Food & Beverage / Pharmaceutical / Industrial Chemistry / Biotechnology / Environment) - Competitive Landscape - Global Forecasts & Trends to 2018”,报告显示,到2018年原子光谱市场预计将达到55亿美元左右,2013年到2018年期间该市场将以6.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pp  根据技术和应用,这份报告介绍了原子光谱市场的定义、描述,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基于技术,原子光谱市场包括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c/75.html" target="_self" title=""x射线荧光光谱/a、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c/37.html" target="_self" title=""原子吸收光谱/a、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c/73.html" target="_self" title=""x射线衍射光谱/a、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c/39.html" target="_self" titl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a、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zc/293.html" target="_self" titl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a、元素分析等。应用市场分为食品和饮料、制药、化学工业、环境、生物技术等。/pp  由于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如今原子光谱仪器的需求已相当强烈。如,在消费品、半导体和电子产品等的有害元素检测中,x射线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是重要的手段。/pp  多年来,由于良好的研究经费、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和日益增长的环境研究,对原子光谱的需求显著增加。原子光谱技术的进步和突破,在未来几年也将推动全球市场快速发展。技术发展促进了应用,也使实验室能够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和效率。/pp  全球原子光谱学场稳定增长,并在接下来的五年将继续保持这种稳定增长。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众多行业的执法监管部门的各种严格安全法规的执行、制药行业原子光谱技术应用增加、新兴国家不断新增的机会等。亚洲地区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是最高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印度。/pp  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市场,每年举办大量的与原子光谱相关的会议、座谈会、研讨会。此外,该地区在不同的领域研究资金情况良好。在欧洲地区,原子光谱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葡萄酒检测和化学工业、制药工业和学术研究 这一点再加上一些地区良好的资金情况,造成了欧洲原子光谱市场的增长 这种增长可以归因于欧洲各国制药行业越拉越多的使用原子光谱。/pp  全球原子光谱市场中,北美市场是最大的,其次是欧洲和亚洲。其中,在未来5年亚洲原子光谱市场将以最高水平增长。/pp  原子光谱主要供应商包括赛默飞、安捷伦、布鲁克、日立高新、岛津、GBC、赛默飞、珀金埃尔默、耶拿和理学等。/pp style="text-align: right "编译:刘丰秋/p
  • 2013原子光谱全球市场约为40亿美元 未来增长率6.4%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发布了&ldquo Atomic Spectroscopy Market by Technology ( X-Ray Fluorescence / Atomic Absorption / X-Ray Diffraction / ICP-MS ) & by Application ( Food & Beverage / Pharmaceutical / Industrial Chemistry / Biotechnology / Environment ) - Competitive Landscape - Global Forecasts & Trends to 2018&rdquo 的报告。  由于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原子光谱仪器的需求相当强劲。例如,x射线荧光光谱 (XRF)和x射线衍射(XRD) 技术广泛应用于消费品、半导体和电子产品中有害元素检测,是其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多年来,由于研究经费充足、对食品安全的益加关注、关于环境研究的日益增长等因素,原子光谱的需求显著增加。未来几年,原子光谱技术的进步和突破也将推动其全球市场的发展,技术进步也增加了其应用的发展,进而提高了相关实验室的生产力和效率。  该报告以技术、应用、区域为基础,对全球市场进行了分析。基于技术,该报告分析了原子吸收、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元素分析等市场情况。对于原子光谱的应用市场分析则包括制药、生物技术、研究、环境测试、食品饮料测试等。基于地理,该报告分析了北美、欧洲、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情况。报告中涉及的以国家为范围的市场包括: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欧洲(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欧洲其他国家)和亚洲(日本、中国、印度和亚洲其它地区)。其中,北美是最大的市场,其次是欧洲和亚洲市场。然而,亚洲原子光谱市场在未来5年将以最高的速度增长。  原子光谱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包括:Agilent Technologies (U.S)、Analytik Jena (Germany)、Aurora Biomed (Canada)、Bruker Corporation (U.S.)、GBC Scientific (Australia)、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Japan)、PerkinElmer (U.S.)、Rigaku (Japan)、Shimadzu (Japan)、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U.S.)等。  各种各行业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安全法规,以确保在其市场上推出的产品符合质量规范。原子光谱分析技术通过使测量和监控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促进了这些规定的实施。这些法规是推动原子光谱市场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例如,增加在制药工业使用原子光谱技术将有助于该市场的增长。  报告中指出,在原子光谱的全球市场中,X射线荧光光谱占有最大份额,紧随其后的是原子吸收。然而,从2013年到2018年,ICP-MS的市场预计将最高的复合增长率增长。美国药典修订版本中的第231章,指定以 ICP-MS方法测试制药材料中重金属含量,这一法规要求将成为ICP-MS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013年,原子光谱全球市场价值估计为40.2亿美元,2013年到2018年期间,该市场预计将以6.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在未来几年,北美市场将维持其领导地位,紧随其后的是欧洲市场。北美市场的增长可能是由于原子光谱相关的会议越来越多,以及该地区良好的融资氛围。然而,预测亚洲市场将以最高的增长率增长。(编译:刘丰秋)
  • 原子光谱仪器技术系列研讨会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为了促进原子光谱厂商之间、研发单位和生产厂商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加强技术合作,提升国产原子光谱仪器的竞争力,2010年8月20日,由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与仪器信息网共同主办的“原子光谱仪器技术系列研讨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北科大厦隆重召开。  出席本次原子光谱仪器技术研讨会的有国内原子吸收光谱仪生产商主要技术负责人、多年在原子光谱领域从事研发和应用的专家学者。研讨会围绕“国产原子光谱仪器目前存在的问题、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及原子光谱仪器的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研讨会现场  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陈舜琮主任首先致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介绍到,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科学仪器发展“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原子光谱仪器技术系列研讨会将对我国原子光谱技术、仪器、产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进行积极研讨,会后将整理各位专家的发言,将重要的建议、观点反映给科技部相关部门。  仪器信息网唐海霞总经理的致辞中谈到,本次研讨会旨在为大家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同行之间相互切磋、减少低水平重复、加强实质性合作,在国家大力提倡自主创新政策指引下,大家联合起来为中国科学仪器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陈舜琮主任 仪器信息网唐海霞总经理  原子吸收光谱仪是现代分析测试领域中经常采用的传统仪器,目前我国较知名原子吸收光谱仪生产厂已达10余家之多,所以,此次原子光谱仪器技术系列研讨会第一次会议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技术与发展,会议定向邀请了北京北分瑞利、北京普析通用、北京东西分析、上海光谱、上海精科等国内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专家,仪器零部件供应商,仪器用户共30多人,就一些大家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  国产原子吸收光谱仪存在问题及建议  关于国产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技术水平以及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在理论研究、光路设计、电路设计、灵敏度等方面都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在性能上,国外仪器仪所具有的功能,国产仪器都具有;仪器外观上,国产仪器也有很大改进;除气路虽尚有些不足外,国产仪器基本满足了囯內用户的需求。  国产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性能上得到很大提升,但存在问题也较多,需要加以改进和提高,如温控系统存在偏差、石墨管质量较差、自动进样系统质量不理想、石墨炉功率稳定性不理想等。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杨啸涛研究员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高介平研究员   关于国产仪器厂商中存在的问题,厂商们认为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不能得到保护,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发出一种新产品,很快被别人仿造,影响研发信心;熟练技工欠缺,缺少精密加工人员。 部分参会原子吸收光谱仪厂商技术专家发言  研讨会上一些厂家介绍的模块化仪器生产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将仪器的一些功能形成模块,模块之间可以相互搭配,同时可靠性不受影响,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原子吸收光谱仪相关标准现状讨论  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国家标准,如国家标准《GB/T 21187-200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计量标准《JJG 694-200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  与会专家一致反映,GB/T 21187-2007与JJG 694-2009两个标准内容很详细,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检测方法,但标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规定应该更准确加以描述;适用范围应扩宽等。  并且,上述两个标准出自国家的两个不同部门,在一些具体内容上有所差别,如关于背景校正能力的倍数不一致等,导致生产厂难以适从。  一些专家认为,仪器标准的制定应以保证仪器质量为最根本目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并不是以“卡住”仪器厂商为目标。  仪器零部件供应商则指出,目前我国还缺乏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检测和筛选的标准。 部分参会光谱仪器零部件厂商技术专家小型、便携式原子吸收光谱仪技术及市场前景探讨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本身的技术日趋成熟,并且由于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快速发展,使得与会的专家对原子吸收光光谱仪的市场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更加关注。  随着国家与公众对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以及全球节能减排的大环境等,使得现场检测的要求与需求变得更高,这也成为光谱仪器向着小型、微型化发展的动力。同时,光谱仪器零件、器件、部件等基础研究方面也有了快速进展;新型光源的开发、CCD检测器用于传统的分析仪器等都促进了仪器在小型化方面的发展。例如,北分瑞利公司去年推出的便携原子吸收光谱仪采用了独特的金属钨丝电热原子化器,解决了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化器很难小型化的问题。 原子吸收光谱仪用户代表  小型、便携式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市场前景广阔,在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现实的使用价值。但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专家也指出:其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如现场检测时,目前常用的光源更换不方便等。而且,在市场准入即检定标准方面,便携式原子吸收光谱仪目前还没有适用的标准。行业专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发展前景  通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追求功能全面,对仪器的可靠性会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某些元素如As、Cd、Pb等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针对环境、食品、医疗等行业的样品中有害元素分析而设计成专用仪器,这种满足3~4个元素的行业专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市场前景广大。并且,国产行业专用仪器与国外几乎处于相同的起点,使得我国在这一领域可与国外仪器厂商进行竞争,并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行业专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发展方向,专家们认为主要有:小型化、智能化、长期稳定性、解决方案。其中,解决方案不仅是仪器设备,而是包括试剂、应用方法等的集成。 研讨会由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汪雨博士(左)、仪器信息网刘向东博士(右)主持  最后,大家对后续的原子光谱仪器技术研讨会的内容、形式等提出了许多积极建议,并热切希望今后此类研讨会继续召开。 参会的专家们参观了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详细了解了中心所展示的国产仪器的性能及运行情况  本次研讨会是原子光谱仪器技术系列研讨会第一次会议,今后还将不定期的举办类似的研讨会,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我国原子光谱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关于原子吸收光谱仪详细信息见仪器信息网原子吸收专场  关于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  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Application &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Homegrown Scientific Instruments,HSI),是在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指导下成立的全国首个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推广平台。为国家支持攻克的重要科学仪器设备成果、国产仪器知名品牌提供重要的展示平台 为国产仪器厂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应用水平和拓展仪器功能、应用领域提供技术咨询 为政府部门推进国产仪器政府采购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为国产仪器使用人员提高分析测试水平、准确测量提供培训服务。更多信息见http://www.chinainstr.org/Html/List/list26.html
  • 安捷伦科技定义原子光谱技术前沿标准
    引领创新,谱写未来安捷伦科技定义原子光谱技术前沿标准 2014年2月25日,北京——今日,安捷伦科技(纽约证交所:A)在北京举办“2014光谱新技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来自安捷伦科技原子光谱领域的产品经理、资深技术专家分享了行业观点及安捷伦最新技术,客户、媒体及众多专业人士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参会。在现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安捷伦为2014年最新推出的两款原子光谱新品4200 MP-AES和7900 ICP-MS隆重揭幕,谱写原子光谱技术创新发展的未来篇章。 满足客户需求、应对行业挑战,一直以来是安捷伦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也是安捷伦在原子光谱和元素检测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源动力。安捷伦科技光谱产品副总裁Philip Binns表示:“我们始终贯彻超越传统解决方案的理念,致力于推出创新的原子光谱平台技术,更好地满足客户对于多元素检测、更快速、高性能、低成本、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在无机元素分析领域,提供领先、高效且完整的原子光谱解决方案。” 当前,诸多行业领域对无机元素检测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样品分析量大、基质复杂,对多元素分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元素的检出限要求也更为严格,上述趋势对无机元素检测技术领域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面对无机元素检测领域日趋复杂的发展趋势,安捷伦原子光谱仪器研发和创新亦主要集中于两大方向:针对常规检测,在提高仪器性能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为简便、实用、可靠且更低运行成本的专业技术;针对科研、行业的复杂难点分析,为用户打造全面、灵活和极致的解决方案。安捷伦完整的原子光谱解决方案成为行业用户常规分析和科研难题的得力助手。安捷伦引领光谱技术的革新,续写原子光谱创新之路的传奇 自上世纪50年代起,安捷伦即投身于原子光谱领域的创新研发。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创新历程中,无论从技术领先程度、应用解决方案,还是到市场占有比率,安捷伦科技已成为无机元素分析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与领导者。安捷伦始终坚持引领光谱技术的革新,持续投入光谱市场,致力于为原子光谱领域提供最先进的技术与应用,不仅在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领域保持着不可撼动的领军地位,还推出了独有的创新产品,如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MP-AES)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为用户提供完整、灵活的原子光谱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在全球范围内,安捷伦原子光谱产品被广泛用于多个行业领域的研发,涵盖能源矿产与燃料、环境分析、食品安全、材料检测、生物制药、临床研究、生命科学等各领域。针对上述行业用户所面临的挑战,安捷伦为用户的不同应用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今日研讨会上揭幕的两款原子光谱产品,是安捷伦于2014年推出的新品,续写了安捷伦在原子光谱创新之路的传奇,并为安捷伦原子光谱未来发展做出铺垫。其中,4200 MP-AES是安捷伦第二代的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产品,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相比,它在安全性(由于无需使用可燃性气体和氧化性气体)、简便易用性、性价比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基质耐受性更佳;而7900 ICP-MS则拥有其它ICP-MS无可比拟的基体耐受性、更佳的痕量检出限以及更宽的动态范围,辅以功能更为强大、操作更简便的MassHunter软件,能够轻松应对从常规分析到复杂应用研究的各种工作,全面提升元素分析实验室的分析能力,为ICP-MS技术树立了集优异分析性能与简便易用于一身的新标准。安捷伦科技4200 MP-AES与7900 ICP-MS新产品揭幕仪式 依托于对原子光谱领域多年持续的投入,安捷伦始终保持着该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定义出最前沿的标准。在保障原子光谱产品可靠品质的基本前提下,安捷伦原子光谱技术实现了更高的灵敏度、更佳的抗干扰能力、更简便易用的特性、更快的检测速度以及绿色、节能低运行成本。此外,在智能的仪器控制及数据控制处理软件方面、以及联机技术软硬件的无缝连接方面,安捷伦也始终处于领先。 借助领先的技术平台,安捷伦正积极地与国内外标准制定机构及重点客户共同合作,为行业检测标准的制定与建立提供方法开发等全方位的支持,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简便易用、更低运行成本、环保绿色同时又具有卓越性能的原子光谱技术。7900 ICP-MS(左)和4200 MP-AES(右) 安捷伦科技副总裁、化学分析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丁再福博士(Dr. Teng Chai Hock)对原子光谱在国内的应用和对无机元素检测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示乐观。他讲到:“中国是安捷伦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的无机元素检测也处于该领域内的前沿水平;而国内无机元素检测的需求日趋复杂,用户也相应地对原子光谱产品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继续与国内用户紧密协作,通过聆听用户的建议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创新方向,并不断推出新品。我相信,安捷伦原子光谱能够为中国用户带来更多、更完美并更有针对性的无机元素检测解决方案,帮助中国用户更好地实现无机元素检测目标,提供前所未有的应用能力和研究机遇。”关于安捷伦原子光谱产品系列 作为全球领先的分析仪器供应商,安捷伦为您提供全方位、值得信赖的原子光谱家族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可覆盖用户绝大部分的应用需求;而安捷伦独有的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MP-A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仪(ICP-MS/MS)将为您的实验室带来无限可能。安捷伦近期推出的4200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MP-AES)可提供更安全、更经济的元素分析手段,助您轻松应对广泛的样品类型和分析应用;79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是迄今为止最耐基质、最灵敏、最易于操作的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出色性能超乎想象。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诊断、电子和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 20,600 名员工,遍及全球 100 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3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 68亿美元。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安捷伦于2013年9月19日正式宣布拆分为两家上市公司,并通过免税剥离方式拆分出电子测量公司。新的电子测量公司名称为Keysight Technologies(是德科技)。预计整个拆分将于2014年11月初完成。
  • 盘点2013上半年原子光谱新产品与技术进展
    仪器信息网讯 原子光谱分析是检测无机元素的最佳方法。原子光谱分析是将样品蒸发、原子化/离子化、激发,然后将其产生的辐射引进光谱仪进行检测的过程,对于只要测定元素成分和含量的分析,如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冶炼炉前分析、地质勘探测元素测定、食品、环境重金属检测,以及近期生命科学等领域,原子光谱都是不可替代的分析检测手段。  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先进元器件的引入,原子光谱仪器不断进步,仪器性能和测量精密度得到极大的提高,分析功能得到不断扩展。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近年原子光谱分析仪器也朝着节省能源及微型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微等离子体及微芯片等离子体的应用等,此外,联用技术发展也很快,例如激光、色谱和原子光谱的联用技术被用来做元素的形态分析等。  现在大家目光集中于质谱等大型仪器,对于原子光谱的地位与用武之地产生了怀疑,对此,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杨啸涛说到,&ldquo 原子光谱检测的对象就是元素周期表上那些元素,看着好像少了些。但是对于元素测定,原子光谱是强项,而环境安全、食品安全中有毒有害元素检测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rdquo   2013年上半年上市的原子光谱新产品主要有:TSI的台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ChemReveal、Bruker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aurora Elite、聚光科技的ICP-5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赛默飞的iCAP 7000系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日立的ZA3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  2013年以来上市的原子光谱新产品在分析速度和检测灵敏度方面都有提高。例如,Bruker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aurora Elite提供了超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TSI 的ChemReveal、聚光科技的ICP-5000、赛默飞的iCAP 7000的软件使得定量和校准更加准确、简单。  曾担任2012年匹兹堡会议原子光谱顾问的美国佛罗里达大学B. W. Smith认为,LIBS(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仪器是当前最突出的光谱分析技术。并指出小型化是一项长期的趋势。  一、LIBS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是原子光谱分析领域非常活跃的一个分支。自1963年推出后,近年来发展迅速,美国一位光谱化学分析&ldquo 大牛&rdquo 曾说到,LIBS是元素分析领域最耀眼的一颗新星。  LIBS是利用激光功率密度非常高的特点,与物质(气体、固体、液体)直接相互作用,从而产生高温等离子体,待测元素在高温等离子体中激发或电离,根据特征谱线进行定性分析,根据特征谱线的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简便、快速、无须烦琐的样品预处理、可实现多元素同时检测和耐恶劣环境(可遥测)等优点。它的缺点是:相对来说,元素检出限差一点 定量分析中的基体效应问题还待进一步解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LIBS发展是伴随着LASER的发展而发展的,LASER的性能直接影响着LIBS的分析性能(精密度、准确度及检出限等)。目前的研究趋势是用纳秒、飞秒或皮秒激光器来提高检测灵敏度 双激光脉冲与单激光脉冲相比,能将光谱强度提高两个数量级。  长期以来,LIBS仪器更多用作定性分析,并且很难与目前市场上成熟的光谱仪器相竞争,其市场空间较窄。与ICP-AES比较,LIBS的优势在于&ldquo 效率&rdquo ,可在几秒钟内快速检测样品。而ICP-AES的样品前处理、测量时间稍长一些,使用成本方面也比LIBS高。另外,LIBS对于样品种类,或是成份、含量不是特别清楚的样品的适用性更好。当然,LIBS的检出精度略弱于ICP-AES。与SPARK-AES比较,LIBS的主要优点是适合的基体种类多。SPARK-AES只适用于导电的固体样品,不导电或粉末样品不适用。而LIBS可以完全胜任。  目前全球市场上&ldquo 做&rdquo LIBS产品的厂家都是比较小的、半商业化的公司,一般是基于科研人员对这项技术的兴趣开发的产品。目前LIBS还处于市场初期、培养期,很多人对LIBS技术认可度不高,需要一个认识、了解、接受的过程。但未来如果将该技术用于过程控制、在线监测,LIBS具有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TSI公司的台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ChemReveal  TSI公司于2012年5月收购了拥有LIBS技术的Photon Machines公司,并于2013年5月推出了新一代的台式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ChemReveal。TSI光谱业务国际市场营销部经理Ashok Agarwala说到,&ldquo 新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几年里,它的销售额会呈几何级数爆炸式增长。其中,中国市场潜力更大,主要基于两点,一是新品硬件软件的高端配置允许客户据此开发自己的研究平台。中国LIBS研究特别活跃,相信许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会对这款新品感兴趣。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是制造大国,尤其在材料方面,作为制造大国,更加关注&ldquo 效益&rdquo ,其中也包括与生产相匹配的检测技术的效益。LIBS技术很好的把另外几种技术融合了在一起,是生产中提高检测效率的最好手段之一。&rdquo   二、ICP-MS  无机质谱近年发展很快,用于无机物及生物样品中的元素成分分析,或做金属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最主要的无机质谱&mdash &mdash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在当前被认为是最强大的多元素分析技术,自1983年第一台ICP-MS商品仪器问世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  ICP-MS以独特的接口技术将ICP的高温(8000K)电离特性与质谱仪的优点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元素分析、同位素分析和形态分析技术。可分析几乎地球上所有元素(Li-U)。该技术提供了极低的检出限、极宽的动态线性范围、谱线简单、干扰少、分析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以及可提供同位素信息等分析特性。ICP-MS技术发展相当迅速,从最初在地质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到广泛应用于环境、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农业的领域。各种联用技术,如激光烧蚀、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以及毛细管电泳等形态分析技术也是研究热点。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ICP-MS仪器并开始应用研究。从最初的两三台四极杆ICP-MS仪器和有限的应用范围,发展到目前的众多领域的各种类型的ICP-MS仪器,包括四级杆ICP-QMS、高分辨双聚焦HR-ICP-MS、多接收高分辨双聚焦MC-ICP-MS、飞行时间ICP-TOFMS。ICP-MS在地质、环境等各学科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  目前ICP-QMS主流生产厂商及主流产品分别有:Agilent的7700和8800 (ICP-MS/MS),PerkinElmer NexION 300,Thermo Fisher的iCAP Q ,Bruker的aurora M90 (来自于varian)等。中国ICP-QMS市场,Agilent、PerkinElmer、Thermo Fisher三家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在2012年,天瑞仪器也推出了中国第一台ICP-MS商品化仪器ICP-MS 2000。Bruker公司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aurora Elite  2013年2月,在2013欧洲冬季等离子体光谱化学会议(EWCPS)召开期间,Bruker公司推出了一款超灵敏的全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aurora Elite。据Bruker公司官方网站消息,作为对当前主要进行常规实验室分析的aurora M90 ICP-MS的补充与升级,全新的aurora Elite在仪器灵敏度与稳定性,甚至在多个方面的性能超越了昂贵的扇形磁质谱。  aurora Elite采用了一个全新的真空泵,使得仪器的真空度大幅提高,进而灵敏度提高(9Be 60 M cps/mg/L,115In1500 M cps/mg/L,232Th900 M cps/mg/L)。该款仪器主要应用领域是对灵敏度要求非常高的行业,如电子半导体,地质行业或用激光烧蚀附件的用户,并且为了配合激光烧蚀进样,该款仪器在软件方面也做了很大改进。  三、ICP-AE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分析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经过近半个世纪来的发展,ICP-AES在仪器结构、控制和软件功能等方面进行了优化,高集成固体检测器的普遍使用、高配置计算机的引入,使仪器在结构上更加紧凑、功能更加完善,并在控制的可靠性、数据通用性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使ICP-AES分析技术向更高灵敏度、更高稳定性、更广分析应用领域的方向发展。  目前,ICP-AES仪器的发展正处在相对稳定时期,但在样品分析的实用性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改进,其新进展主要体现在:(1)分析能力不断扩展 (2)固态检测器和固态发生器的应用趋于普遍 (3)水平、垂直或双向观测技术不断提高 (4)仪器控制与数据处理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  随着这些年国家相关检测要求的提高以及各行业自身的发展,ICP-AES仪器的需求量每年都有很大的增长。粗略估计,从2000年到现在,国内在使用的ICP-AES仪器总量应该大于4000台,而其中很多仪器是最近8年采购的。就行业来说,环境检测、食品安全、钢铁冶金,地质采矿、半导体行业以及综合的专业检测机构等各系统在近几年都添置了很多ICP-AES。  近年来,中国市场ICP-AES绝大部分份额为进口产品所占据。而进口ICP-AES中,珀金埃尔默、赛默飞世尔、安捷伦以绝对优势位居前三位,市场份额皆超过20%,三家之和接近80%。其他ICP-AES进口生产商岛津、利曼、HORIBA JY、斯派克、精工电子纳米、澳大利亚GBC等在中国也有一定量的产品销售。  国内已经有不少仪器厂家生产ICP-AES,其中北京纳克、北京豪威量等公司有少量ICP-AES生产和销售。其他厂商,如北京海光、北京瑞利、北京华科易通、天瑞仪器等每年也有小批量销售。目前国产ICP-AES主要还是集中在顺序扫描型。在2011年BCEIA上,北京豪威量、聚光科技、纳克公司、天瑞仪器等国产厂商都纷纷推出了固态检测器全谱直读ICP-AES样机,对于国产仪器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聚光科技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5000  2013年5月14日,聚光科技举行了新品ICP-5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专家鉴定会,专家组给出如下鉴定结论:&ldquo ICP-5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分析结果稳定可靠等特点。仪器具有光谱自动校准功能,可端视和侧视双模式工作 软件具有定性、半定量、定量分析等功能 具有多种干扰校正方法和背景自动扣除功能。该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台式全谱直读ICP-AES的空白,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rdquo   聚光科技研发部产品经理寿淼钧谈到,&ldquo 我们的仪器主要面向县市级检测机构或企业用户,这个市场的需求非常大,这些用户对成本更敏感,倾向于&lsquo 傻瓜化&rsquo 操作,我们走的是&lsquo 农村包围城市&rsquo 的战略。我们对市场前景很有信心,并且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相信一定会改变市场格局,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让客户和聚光科技实现双赢。我们将持续加大应用研究,这是我们坚持要做下去的事情,对更多领域的分析目标进行最佳分析方法研究的同时,进行前处理方法和设备的研究,如通过离子交换技术更好的解决ICP-AES分析AS、Hg、Cd、Pb、Cr等重金属元素的应用等 通过应用,推动仪器的局部优化和改进,或衍生出部分专用型号以适应某一特定应用的需求。&rdquo 赛默飞的iCAP 7000系列ICP-AES  2013年3月18日,赛默飞推出了微量元素分析光谱仪新品,即Qtegra软件控制的iCAP 7000系列ICP-AES。iCAP 7000系列的设计旨在简化工作流程、降低每个样品分析的成本。iCAP7000系列在高灵敏度工作状态下也可以分析多种类型的样品,所采用的循环进样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率。全新设计的光学系统提高了仪器的灵敏度,射频发生器(RF)的设计增加了仪器的耐用性。  Qtegra软件易学易用,并且能够将各种外围设备集成到元素分析工作流中。该软件还可用于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质谱仪),并对ICP-AES可以升级。从进样到出具报告、进行数据分析,Qtegra软件可以将整个工作流定制为简单的三个步骤。预优化简化了方法开发任务,强大的方法开发工具指导用户完成整个过程,即使更高级的工作流程也很方便。  赛默飞微量元素分析市场总监Adrian Holley说,&ldquo 最适合硬件和强大软件的结合旨在帮助用户,甚至是新用户,快速获得他们需要的结果。&rdquo   四、AAS  目前,原子吸收光谱(AAS)商品仪器处于高水平技术发展平台阶段,各AAS仪器公司的主要技术指标已互相接近。尽管原子吸收光谱仪和原子吸收分析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各仪器厂商仍不断努力提高仪器的性能、增加仪器的功能、扩大仪器的应用范围,在仪器结抅、软件、配件等方面不断改进,包括外观设计及色调搭配的完美等。  据分析,目前中国原子吸收光谱仪市场年需求量已经超过了10亿元。食品安全、水质监测以及日用化工等行业成为原子吸收最大的需求领域。目前中国至少有30000台原子吸收光谱仪在运转,而2012年爆发的毒胶囊事件,对此国家药监局出台了《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将实行许可管理,要求制药企业对药用辅料的质量严格把关。业内人士认为,胶囊事件带来的AAS的增长在1500台左右,以致于制药行业一跃成为AAS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目前中国市场有原子吸收生产厂商近30家,其中国外厂商7家,国内厂商19家;原子吸收光谱仪经销商超过30家。国产厂商在销售的仪器台数方面超过了国外厂商,但是在销售金额方面国外厂商占有绝对优势。另外,从两年一届的BCEIA展会以及仪器信息网参展厂商可以看出,原子吸收厂商近几年呈增加趋势。日立ZA3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013年3月,日立ZA3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新品在中国正式推出。ZA3000采用两个进样口等量进样的石墨管,原子化效率提高 直流偏振塞曼结合双检测器的设计真正实现了在相同波长相同时刻进行背景校正,火焰、石墨炉两种原子化方式均采用直流偏振塞曼法进行背景校正(160~930nm波长范围内) 引入了暴沸自动检测、石墨管自动除残、自动进样器的连续注入等新技术,进一步实现了仪器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五、其他牛津仪器直读光谱仪FOUNDRY-MASTER Xline  2013年4月25日,牛津仪器推出了一款专为中国铸造企业量身定制的实验室用直读光谱仪FOUNDRY-MASTER Xline,作为一款德国原装进口的桌上型仪器,不仅提供了极其平价的价格,还拥有中高端仪器的杰出性能和实用性。推广期内以人民币22.8万的价格投放中国市场。牛津仪器的移动式直读光谱仪PMI-MASTER Compact  2013年2月22日,牛津仪器推出的移动式直读光谱仪PMI-MASTER Compact,是金属检测、质量控制与安全过程检验的理想工具。PMI-MASTER Compact 是一款坚固耐用、性价比非常高的移动式直读光谱仪。PMI-MASTER Compact 提供快速牌号鉴定、材料可靠性鉴定以及最简单的常用合金、钢、铝、铜、镍的分类。检测工作只需使用一个便携式的激发枪对准样品扣动扳机就可以得到分析结果。撰稿:刘丰秋  声明:此为仪器信息网研究中心的研究信息,未经仪器信息网书面形式的转载许可,谢绝转载。仪器信息网保留对非法转载者的侵权责任追讨权。如需进一步信息,请联系刘先生,电话:010-51654077-8032。
  • 第三期原子光谱沙龙成功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11月13日,“第三期原子光谱沙龙”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举行。28名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分析中心、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北京金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一线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仪器信息网亦应邀参会。 活动现场  “原子光谱沙龙”发起人邢志老师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杨啸涛研究员出席沙龙活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韦超博士  原子光谱沙龙由清华大学分析中心邢志老师发起并组织,已成功举办了两期。此次活动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韦超博士主持。活动以专题报告和讨论为主,大家就原子光谱仪器应用及研发方面的经验心得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王萌博士  报告题目:基于元素标记和等离子体质谱测量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王萌博士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与定量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技术、质谱技术等在蛋白质定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介绍了基于ICP-MS的蛋白质定量方法,可以将S或P作为蛋白质定量的天然内标元素直接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DTPA、DOTA引入新的内标元素进行蛋白质的定量分析。  报告人: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 刘霁欣先生  报告题目:原子荧光现场检测技术  刘霁欣先生介绍了原子荧光光谱法中现有样品导入技术存在的问题:适用元素范围较窄、使用试剂的稳定性较差、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只能用于液体。刘霁欣先生介绍了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研制的两种新型样品导入技术:紫外蒸气发生技术,多孔碳材料电热蒸发进样技术。并介绍了基于这两种新技术研制的三态测汞仪、固体测镉仪、紫外发生测汞仪。  报告人:清华大学分析中心 杨萌博士  报告题目:非试剂发生氢化物原子荧光分析方法研究  杨萌博士介绍了一种新型蒸气发生装置与AFS连用新方法,与现有液体分析手段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无试剂的优点。该方法为现有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小型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报告人: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 赵洋先生  报告题目:含有重金属的皮革能力验证样品及其制备方法  赵洋先生介绍了皮革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危害及相关的检测标准。ICP-OES法同时测定皮革中的铅、镉、镍、镉、钴、铜、锑、砷、汞等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微波消解法和人工汗液萃取法分别进行了样品前处理,确定仪器的最优工作条件,并进行了方法评价。最后赵洋先生介绍了皮革检测行业的能力验证及其样品制备方法。 报告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 乐粉鹏先生 报告题目:ICP-MS的应用和维护  乐粉鹏先生介绍了ICP-MS的发展简史、结构和原理。环境样品、水产品、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有关ICP-MS应用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ICP-MS与HPLC、GC、IC、氢化物发生器等的联用。ICP-MS的维护,如合适的环境温湿度,雾化气、炬管、透镜、循环水过滤器等的维护周期。报告人:北京金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高树林先生报告题目:原子光谱仪器分析技术探讨  高树林先生介绍了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除了目前能分析的11种元素外,还可以测试金、银、铜、钴、镍等多种元素,但用户对此还不是很了解。国外对于原子荧光方法现在还不是很认可,相反应用氢化物发生火焰原子吸收法较多。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光源的激发效率来提高测定灵敏度;开发新的光源、提高光源的稳定性,从而增加原子荧光法适用元素范围等。  此外,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王华建先生介绍了尿铬含量检测铬盐工人暴露程度的研究,及阿尔茨海默症模型鼠脑中金属元素的代谢组学研究。  活动期间,韦超博士还带领与会人员参观了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的无机实验室及质谱实验室,并向大家介绍了仪器的使用情况,以及实验室的标准物质研究工作。    活动最后,邢志老师总结发言,原子光谱沙龙活动的讨论内容包括了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原子发射光谱、无机质谱等多种原子光谱分析手段的原理、应用、仪器维护等各个方面。参会人员不仅有一线的分析工作人员,还有仪器生产商的技术人员参加。希望今后原子光谱沙龙活动的讨论内容更加广泛、在不同行业从事与原子光谱有关的工作人员都能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从而使探讨问题的角度能更加全面和深入!  此外,本次活动主办方还听取了新闻媒体的意见。仪器信息网刘向东博士作为媒体代表发言:原子光谱作为一种传统的分析技术,虽然目前没有像色谱、质谱那样受关注,但依然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检测任务。原子光谱的发展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比如仪器的小型化研究,解决元素灯的不稳定性问题等。另外,期望原子光谱沙龙活动不仅是会上的交流,会后大家也能够充分的交流,以及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同时希望下次活动能有更多仪器厂商的工程师、研发人员加入进来,让仪器生产者和仪器用户之间能有更多的互动与交流,大家共同促进原子光谱的发展! 活动人员合影
  • 原子光谱技术创新多点开花——记第七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分会场报告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4月12-13日,第七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大学、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辽东学院、丹东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分析测试学会协办。来自84个单位的375名代表参加了次会议。本次会议为期2天,大会报告之外,还设置了原子光谱/质谱的生命分析应用、原子光谱/质谱分析新原理新方法、原子光谱/质谱相关技术及应用三个分会场,邀请了100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做专题报告,展示了各自在原子光谱/质谱及相关技术领域中的仪器研制、方法开发、分析应用等最新成果。同时,岛津、珀金埃尔默、德国耶拿、海光仪器、阿美特克、上海仪真、宝德仪器、沈阳禾光、佳合益科技、上海凯来、吉天仪器、拓服工坊、谱育科技等仪器公司也纷纷介绍了最新的仪器技术和应用方案。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参加并报道了此次会议。“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启动时即将“相关技术”纳入了覆盖范畴,记得黄本立院士曾说到,发起人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在会议名称中加入了“相关技术”,也由此让原子光谱更加“活”了起来。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桂斌院士也曾表示,会议组织初衷就一直倡导学科交叉,积极纳入原子光谱相关技术。原子光谱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秋泉也曾说过,原子光谱/质谱分析是分析化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正在不断地与相关学科融合发展,共同解决目前我们所面临的生命、环境、材料和能源科学中的分析科学问题。基于这样的初衷,“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从大会报告的邀请到分会场主题的设置上一直重视这方面的内容,此次会议上也特别设置了“原子光谱/质谱相关技术及应用”分会场。从分会场主题设置还可以直观地看出,生命分析是原子光谱/质谱的前沿应用研究热点。生物分子的定量分析是化学测量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对疾病早期诊断和相关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如,痕量元素在生命体内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对生命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多种生命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中痕量元素的分析对从分子水平上理解痕量元素在细胞乃至生命体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又或如,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的“癌症”其早期诊断检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直接测定血液中极少数特定癌症细胞是一种最直观有效的癌症早期诊断方法。如今大家常常说原子荧光、原子吸收等原子光谱技术已经很成熟,很难有创新了。然而在此次会议的“原子光谱/质谱分析新原理新方法”分会场中,仪器装置研发搭建、试剂研制、新方法开发等相关内容非常多。如,由于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突发应急事件等的频繁发生以及日常监测等领域对现场、实时、在线等分析仪器的需求大幅上涨,所以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的小型化仪器成为了原子光谱发展方向之一。此次会议上就有多位专家介绍了其在研制新型便携式、小型化原子光谱仪器方面的最新进展。以下编辑择取一些报告内容以作分享:报告题目:铅氢化物发生机理及原子光谱装置的研制报告人: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 邓必阳邓必阳介绍了其团队的一些研制成果:毛细管电泳-电热原子吸收光谱的接口,并将其用于研究生姜中采用富硒技术以后硒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研制了一个适合ICP-MS进样的绿色环保型的压力进样系统,经验证,该压力进样系统具有高雾化效率、低样品用量、RSD 小于1%、零废液排放,绿色环保,不需要开设排废液口,并且已成功应用于人血浆中Cd和Pb的测定;研制了一个低成本、操作简便、高效的单细胞引入装置,细胞引入效率非常高,将该单细胞引入装置连接到ICP-MS,成功测定了单个人红细胞中Cu含量。报告题目:质谱流式细胞仪配套试剂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清华大学 张四纯质谱流式细胞术是新一代流式细胞技术,既保留了荧光流式细胞术的高通量分析特点,又显著提高了对细胞异质性的分辨能力,在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因为有了抗体上标记金属元素的试剂,通过免疫反应将其标记到细胞表面,从而可以用质谱流式细胞仪进行单细胞研究。由此可见,元素标记抗体试剂是质谱流式细胞分析的核心之一。随着国产科学仪器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有国产质谱流式细胞仪实现了商品化,但是配套试剂仍有待于解决。张四纯报告中介绍了其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质谱流式细胞仪配套试剂研制”项目的设计思路等情况,并提出了质谱流式细胞分析试剂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报告题目:纳米半导体光催化还原介导的原子光谱分析报告人:厦门大学 王秋泉原子光谱分析经过数年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元素分析最常用也最为准确的分析工具。但因传统气动雾化-原子化的进样效率通常小于5%,严重地制约了分析灵敏度的提高。以硼氢化物为代表的氢化物发生和紫外光光催化蒸气发生进样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善了进样效率、提高了分析灵敏度,因而备受原子光谱分析化学家的瞩目。在紫外光-纳米半导体光催化蒸气发生进样技术研究领域中,大家关注的问题主要有如何进一步提高紫外光光催化蒸气发生效率和扩大可应用的元素种类、是否可以利用可见光进行光催化、是否可以“在线/原位”光谱检测。王秋泉团队设计制备了新型复合纳米半导体光催化材料(-SiC@N-TiO2 和 GaP@N-TiO2)以实现可见光光催还原;不仅如此,还可实现“原位”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ICP-MS 单细胞分析报告人:武汉大学 胡斌 由于细胞异质性和多样性的广泛存在,从单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内痕量元素及其形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是强有力的痕量元素检测手段,但是将其直接用于单细胞中痕量元素分析时,存在待测元素含量低、对元素形态不具选择性、样品基质复杂、细胞样品量极少和跳峰信号来自于多个细胞等问题。微流控芯片是优良的细胞操纵平台,将其与 ICP-MS 在线联用可以实现单细胞内痕量元素的测定。胡斌团队构建了液滴芯片/微流体装置、液滴裂分芯片以及负磁泳聚焦芯片等单细胞操纵平台与时间分辨ICP-MS 在线联用,建立了微流控芯片-ICP-MS单细胞痕量元素及形态分析方法,并将其用于单细胞水平的痕量元素及形态分析与纳米粒子的摄取研究。报告题目:无机质谱中那些难以测定的元素 报告人:厦门大学 杭纬高电离电位、低质量数的非金属元素的测定对现有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辉光放电质谱和二次离子质谱技术形成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杭纬团队另辟蹊径、使用了激光溅射/电离源的质谱技术,实现了这些难以测定的非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课题组通过惰性气体辅助低真空氛围中进行激光溅射/电离,能够有效抑制多价离子的干扰,离子源中频繁的弹性碰撞可有效减小离子动能分布,可达到较为理想的分析性能。报告题目: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定量化方法及应用 报告人:清华大学 王哲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具有快速、遥测、多元素同时分析、便于实现在线或原位分析等优势,在煤质分析、钢铁分析、污染物检测和外太空探测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到目前为止,LIBS 技术尚未实现精确定量化和大规模商业化,其主要瓶颈是信号不确定度过高导致的测量精密度较低和基体效应显著导致的测量准确度较低。王哲团队通过研究等离子体的膨胀和演化规律、等离子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信号采集系统特性等对 LIBS 光谱的影响规律,揭示了 LIBS 信号不确定度产生机理,提出了包括等离子体调制、光谱标准化等一系列精确定量化技术,并在煤质、金属、水泥生料在线分析等领域取得成功应用。 报告题目:适于微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的样品引入方式与接口报告人:东北大学 于永亮基于微等离子体激发源的小型化发射光谱(OES)系统因其便携、低能耗的特点而成为现场分析重金属污染的潜在工具,开发便捷高效的样品引入方法与接口对于提高其现场分析性能至关重要。作为一种样品引入方法,PVG具有能够扩大元素范围,且干扰少、背景低、不使用强酸和还原剂等优点,不过实际样品的复杂基体干扰,还是会降低PVG的效率。基于此,于永亮团队通过采用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的MoS2-COF复合材料作为双功能载体、减少了共存离子的干扰,通过超声雾化作用加速氢化物发生、使挥发性重金属物质从复杂基质中快速分离等方法大大提高了PVG效率,检出限、灵敏度显著提高。报告题目:大气压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光谱技术研究及其环境应用报告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汪正 大气压微等离子体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可在大气压下操作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型原子光谱激发源,有望推动便携式分析仪器的发展及其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汪正团队研制了四种基于大气压微等离子体的原子光谱技术,包括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SCGD-OES)、液体阳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SAGD-OES)、氦气氛常压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He-APGDOES)和熔盐电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MSE-APGD-OES)。不过,汪正也指出,上述原子光谱技术的元素检测普适性、长期稳定性以及对于复杂基体的耐受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进一步明确微等离子体内部的原子化和激发机理,将有望解决上述问题,是未来微等离子体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报告题目:用于小型化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增强尖端放电激发源研究报告人:四川大学 蒋小明蒋小明团队以尖端放电作为小型化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激发源,针对其(以及其它微等离子体)激发能力相对有限、易受样品中水分与基体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若干增强尖端放电激发源的研究:1)通过尖端放电结构的创新设计,比如中空电极、十字交叉电极放电模式,增大放电区域以增强激发能力及效率;2)通过阵列尖端放电串联激发的方式,增强总激发能力以及捕获更多分析物进入放电微等离子体,提高有效激发率;3)通过尖端放电的放电物理化学参数调控,比如将放电气体氛围更换为氩氢火焰,获得火焰与放电的协同工作,增强激发能力;4)通过蒸气进样方式,比如化学蒸气发生、电热蒸发,有效消除样品中水分与基体对尖端放电能量的消耗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结合紧凑的集成设计提高小型化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整机分析性能。报告题目:电场流分离系统研制及其应用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谭志强研究发现,细颗粒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能在水生动植物体内累积,而且在食物链中具有传递效应,其生物安全性已引发普遍关注。大量研究证实,细颗粒的生物效应依赖于其尺寸和表面修饰剂。然而,由于分析方法的限制,目前,对低浓度细颗粒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不明确,其中的主要难点是缺乏低浓度细颗粒的分析表征方法。谭志强团队采用中空纤维流场流分离系统与ICP-MS联用系统,建立了不同尺寸银纳米颗粒的分析表征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将循环电场流分离系统与ICP-MS在线联用,建立了相同尺寸、不同修饰剂银纳米颗粒的分析表征新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银纳米颗粒表面环境冠形成过程研究以及环境冠对银纳米颗粒生物效应影响研究。
  • 【仪器测评:珀金埃尔默 900T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兼容多个原子光谱技术, 期望售后主动上门巡检排查"
    环球影城门票、百元京东卡等你来拿 ↑ 点击查看大赛详情 原子吸收光谱仪又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根据物质基态原子蒸汽对特征辐射吸收的作用来进行金属元素分析。它能够灵敏可靠地测定微量或痕量元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现已广泛用于各个分析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理论研究;元素分析;有机物分析;金属化学形态分析。本期,来自鹤壁农检中心的王景蕊老师分享珀金埃尔默900T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评视频(点击进入原子吸收光谱(AAS)仪器专场)测评,点击下方查看。 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898936_1_3_2_1_2点击上方链接,为TA点赞/留言/收藏吧!助力TA离大奖更进一步~【参赛就有奖!】仪器测评“小红书”活动火热进行中!仪器选型的难、烦、累,懂的都懂!这可是个技术活!仪器信息网特举办首届仪器测评“小红书”短视频大赛,分享你的宝贵测评经验助同行们一臂之力吧!更有环球影城门票、百元京东卡等多个大奖等你来拿!快来上传你的测评短视频吧~~~点击下图即可参加
  • 安捷伦科技变革性的原子光谱仪开创使用空气运行的时代
    安捷伦科技变革性的原子光谱仪开创使用空气运行的时代 2011年9月9日,北京&mdash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隆重推出4100 微波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MP-AES),该仪器创造性地使用空气运行进行元素分析。 4100MP-AES从根本上改变了科研人员进行元素分析的方式。该光谱仪使用空气即可运行,利用氮气产生等离子体,摒弃了实验室配置危险可燃气体和使用昂贵的气体。 4100MP-AES使用氮气微波等离子体,是所有元素分析实验室的理想选择,对于偏远地区和移动动实验室来说尤为可贵。有了该光谱仪,实验室无需再使用多种气体,也避免了手动运输和操作气瓶,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安全性。 Newmont 矿业公司内华达州实验室分析开发部的Bobby Joe Reichel 说道:&ldquo 安捷伦MP-AES在黄金分析和有色金属分析方面无懈可击。出色的检出限和极宽的校准范围能够快速便捷地分析微量物质,并且无需费时的高浓度样品稀释步骤。&rdquo 安捷伦副总裁光谱产品总经理Philip Binns表示:&ldquo 安捷伦4100 MP-AES是几十年来原子光谱发展历程上最重要的技术革新,安捷伦打破了元素分析领域的固有模式。4100MP-AES不是重新定义原子光谱仪,而是创造出全新的原子光谱仪,它以最低的运行成本进行元素分析,同时显著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rdquo 4100MP-AES将经过实验验证的微波技术引入原子光谱分析,该仪器的超高性能令人难以置信。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相比,4100MP-AES 采用的微波等离子体源能够提供更宽的动态线性范围、更低的检出限和更快的测量速度。 针对可用应用开发的软件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提供预置方法,最小化用户方法开发、仪器校准及培训的时间。 4100MP-AES 无需使用可燃性气体,因此用户得以进行无人值守的多元素分析,甚至整夜运行。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是全球领先的测试测量公司,同时也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拥有18,500名员工,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在 2010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达到54 亿美元。如欲了解关于安捷伦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国内原子吸收光谱仪行业现状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可应用于冶金、地质、采矿、石油、轻工业、农业、医药、卫生、食品以及环境监测等。  经过一代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努力,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地掌握了原子吸收光谱仪的设计、生产技术。在火焰分析方面,与国外同类型仪器相比,国产仪器的典型元素检出极限达到相同水平,甚至超过国外。但由于我国在新产品研究开发方面投入不足,使国产仪器在自动化程度和长期工作可靠性方面还有不少差距,尤其是石墨炉分析技术差别更大。为了改变这一落后面貌,北京、上海等地的企业及研究所着重投入资金用于无火焰石墨炉技术的研究开发,在分析重复性与元素检出限等方面取得不少进展,并有新产品推出。  2014年1-5月,我国原子吸收光谱仪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8.7亿元,同比增长了11.7%。2013年,我国原子吸收光谱仪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7亿元,同比增长了5.6%。  2011-2014年我国原子吸收光谱仪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4年1-5月,我国原子吸收光谱仪行业产值达到了6.3亿元,同比增长了11.7%。2013年,我国原子吸收光谱仪行业产值达到了12.1亿元,同比增长了3.4%。  2014年1-5月,我国原子吸收光谱仪行业出口达到了113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5.1%。2013年,我国原子吸收光谱仪行业出口达到了1960万美元,同比减少了19.4%。  2014年1-5月,我国原子吸收光谱仪行业进口达到了462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0.2%。2013年,我国原子吸收光谱仪行业进口达到了922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4%。  分销渠道在市场营销策略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提供了将产品从生产高商转移到工业用户手中的手段,原子吸收光谱仪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业品,客户资源相对消费品而言较少。分销渠道以直销营销为主,渠道多为扁平化。  仪器企业一般采用以下几种类型:从生产商到最终用户 从生产商到代理商到最终用户 从生产商到代理商到批发商再到最终用户。  由于教育,政府,科研院所等行业相对集中,采取第一种方式较好。厂矿企业由于分散广,信息难以收集,采用后两种方式相对较好。  分析仪器属于高新技术、集成化较高的产品,在国外高精尖产品闯入中国市场时,国内企业必将面临冲击,实力不足的中国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会被淘汰出局。其实国内很多产品并不弱,但缺乏各个专业化企业间的联合,才造成终端产品与国外产品差距的拉大。  此外,大多国产仪器还不能实现模具化生产,阻碍了其水平的提高。民营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相对国企来说,还缺乏国家的支持,又要把生产利润的很大部分投入到研发中去,因此只能是有心无力。要想和国外产品竞争,并且最终胜出,国家的支持很重要。另外,国内众多企业还可以联袂出手。注:以上文中所列观点、数据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 著名原子光谱学和光谱仪器专家何华焜先生逝世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何华焜先生 讣告/strong/pp  著名原子光谱学和光谱仪器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者,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研究员,为原子光谱分析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长者何华焜同志,因病于2015年12月23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0岁。/pp  何华焜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于2015年12月26日早上11:30分在广州殡仪馆21号厅举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0ecea8f3-253e-4e10-9ee1-f89f53bd8999.jpg" title="何华焜.jpg" width="300" height="341"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341px "//pp  strong何华焜同志生平/strongbr//pp  何华焜,著名原子光谱学和光谱仪器专家/pp  1935年10月生,湖北荆州人,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学系。60年代在广东省中心实验站(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的前身)组建原子光谱研究团队,是国内最早的原子光谱研究团队之一,从此专情于此专业和学术一生,到七十多岁高龄仍密切关注国际上本学科的前沿进展并对业内企业的研发进行指导,不断总结研发经验。何先生勤于笔耕,与行内专家合作出版多部专著。先生十分关心年轻一辈的学术成长,常常告诫年轻人:要在专业上取得成就,唯有勤奋!其勤奋和专注精神令人钦佩。/pp  何华焜先生主持或指导的原子光谱仪器项目共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0项,是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国内最早研究者之一。何先生对仪器产业的贡献颇多,其指导下研发的多款原子吸收光谱仪获得广泛好评。/pp style="text-align: right "联系方式:020-87683273/pp style="text-align: right "nacczp@fenxi.com.cn/pp style="text-align: right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ppbr//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