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银牌11年 银牌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60-5168转3104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上海信裕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实战分享|小鼠淋巴细胞的提取和分选之经验小结

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在小鼠中,由于小鼠血液量少,从外周血液中分离大量淋巴细胞较为困难,故经常需要从其脾脏中获取大量的淋巴细胞。不久前,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李老师在Biomaterials杂志上发布的文章中就用到了上述实验。以下为是李老师分享的一些相关经验。 操作步骤1 材料准备选取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成年小鼠(所需的小鼠数量根据实验需要决定,通常一只小鼠脾脏可提取的淋巴细胞数量为2~6×107),快速断颈处死(避免脾梗死)后,浸泡于75%酒精中;准备好已消毒的眼科剪、眼科镊,以及一个装有一定量PBS的无菌皿,分离脾脏后置于皿中,全程无菌操作;2 小鼠脾脏处理脾脏细胞数量较少时,可用两个1mL无菌注射器的针尖将脾脏戳出大量的空洞后,轻轻刮取脾脏表面,将脾脏细胞刮出;数量较多时,可用细胞滤网进行研磨后离心,也可得到淋巴细胞。3 离心15mL离心管中吸入5mL ficoll分离液,倾斜管身,小心吸取含淋巴细胞的PBS缓慢加入ficoll分离液,可见明显液体分层。600rpm梯度离心25分钟,升速/降速均为2;4 二次离心得到分为3层的液体, 小心吸取中间层液体(含淋巴细胞+红细胞)并置于新的15mL离心管,补满PBS,600rpm离心5分钟;5 三次离心弃上清PBS, 可见黑红色沉淀,加入1~2mL红细胞裂解液,冰上裂解5分钟,补满PBS, 600rpm离心5分钟;6 获取淋巴细胞弃上清PBS, 可见白色沉淀,此为总淋巴细胞;计数;7 重悬淋巴细胞将提前过夜包被CD3抗体(包被浓度为5ug/mL)的96孔板中的PBS吸弃,配制淋巴细胞培养基,1640全培+巯基乙醇+CD28抗体(终浓度2.5ug/mL),重悬淋巴细胞并加入96孔板,100~200ul/孔,通常淋巴细胞数量为1~3×105个/孔。通常8个小时即可看到T细胞增殖团,刺激48h后可以较好活化T淋巴细胞;8 分选若实验目的为分选CD4/CD8 T淋巴细胞,可以省去红细胞裂解操作,直接用磁珠抗体对淋巴细胞进行避光孵育,并用PBS洗掉多余的试剂后,弃上清,用一定量PBS重悬淋巴细胞,缓慢加入预先润湿过的macs tube(已安装到磁力架上)。根据具体试剂和目的可以分为阴选和阳选:阴选需要从分选柱中流下的液体,其中含有目的细胞;阳选则应该等待分选柱中的液体流尽后,将分选柱从磁力架上取下后,并重新加入PBS将分选柱中的阳选细胞冲下,其中含有目的细胞。计数,此后步骤同总淋巴细胞。 注意事项1   由于整个过程需要淋巴细胞长时间处于体外PBS中,所以对PBS的要求比较严格;为保护淋巴细胞,也可以使用专门的淋巴细胞缓冲液,或自行配制含0.4%BSA的PBS缓冲液;2   有些研究为了更好地促进淋巴细胞的杀伤功能,还会在T细胞培养基中添加IL-2; 但是,很多人认为这样也会加速T细胞进入T细胞耗竭的进程,同时会缩短T细胞寿命;3   若后续需要进行流式分析,无法再染CD3 和 CD28分子;4   若用到了OT-I CD8 T细胞,则无需CD3抗体刺激,而是用OVA抗原刺激活化第一信号;5   以上所有操作均以无菌试剂、耗材,无菌环境内操作为前提。 以上为淋巴细胞提取、分选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更多老师参与文献奖励活动,分享您的科研干货和心得体会!

应用实例

2023.08.21

实战分享 | 原生细胞的合成之经验分享

实战分享 | 原生细胞的合成之经验分享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其目的在于构建人工分子生物系统并执行定制的功能。来自湖南大学的研究团队使用DNA分子反应网络封装在原生细胞中,以此构建了一种可以持续处理生物环境中波动生物信息的分子CPU(mCPU),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Science Advances(IF=14.96)。原生细胞(protocell)的合成是该领域的一大挑战,下文为此研究团队中的王老师分享的一些相关经验。1合成原理“原生细胞的特点是含有微米级大小的空腔和外部的双层磷脂膜。本论文采用反相微乳液方法制备人工的原生细胞,其特点是几乎可以封装任何物质,包括蛋白,核酸和微纳颗粒,并可以此定制用户定义的分子生物系统。该方法首先将小体积的水溶液加入到大体积(至少10倍)的磷脂油相中,制成大量油包水的乳液,即单层的微米级腔室。然后将该乳液滴入到含有单层磷脂的水相中,即可获得双层磷脂的原生细胞。其中,封装的物质均溶解在小体积的水溶液中。”2合成步骤准备油相 ●  ●首先将储备溶液(溶解在10 μL CHCl3 中的50 mg/mL 磷脂溶液POPC)完全干燥。然后加入 1 mL 矿物油以溶解脂质膜,如 1.5 mL Eppendorf 管A,通过在 85°C 下孵育直到不再可见未溶解的 POPC。准备水相 ●  ●将所需的 DNA 链溶解在含有 5 mM Mg2+的 280 mM 蔗糖中,作为B管中的内部水相。C管是500μL含有单层磷脂的外部水相,由含有 5 mM Mg2+的DPBS 或280 mM葡萄糖,并在水相顶部加入200 μL POPC溶液。制备乳液 ●  ●将 20 μL 内溶液移液到 400 μL 油包脂质中,然后在水浴中超声处理 30 至 60 分钟以形成油包水乳液。制备原生细胞 ●  ●将乳液在室温下平衡 2 分钟并覆盖在管 C 的界面溶液上,然后在离心机中静态孵育 5 分钟。通过以 5000g 离心 5 分钟,获得底部的原生细胞,并在 4 °C 下储存。3注意事项重点难点1高浓度的磷脂溶液需要完全干燥,最好在小容量的玻璃瓶中旋蒸,使之铺成一层的白色薄膜。否则后期很难彻底溶解,会形成大量团絮状的油相杂质。为此,后续的矿物油溶解和乳液形成过程中必要时可以超声。重点难点2从乳液到原生细胞的过程中,很多人无法通过离心获得沉淀产物。因为内部水相和外部水相没有形成密度差,本文采用的是280 mM蔗糖溶液作为外部水相,280 mM 葡萄糖溶液或DPBS作为内部水相。值得一提的是,在两者形成密度差的同时,需要保持渗透压相同以防止原生细胞破裂。经过本文实验,280 mM蔗糖溶液与DPBS渗透压相同,均等同于生理条件下的渗透压285-305 mOsm/kg,因此该原生细胞可以在生理条件下与自然细胞相互作用。管B的乳液加入到管C的外部水相中需要一段时间的静态平衡,使得单层磷脂的乳液充分接触单层油水界面。以上为王老师原生细胞合成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更多老师参与文献奖励活动,分享您的科研干货和心得体会!

应用实例

2023.07.28

实验常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2/Hep3B,HuH-7,MHCC97H,PLC/PRF/5)怎么选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近年来发病率急剧上升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细胞系广泛应用于各类肝癌的研究。肝癌细胞系的基因组与健康人细胞系的基因组不同。常见的人肝癌细胞系有PLC、Huh7、Huh7.5、Hep3B、HepG2、SMMC-7721、MHCC97-H、MHCC9-L等,每一种细胞系都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它们具有与原代肝癌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无生物学改变、特性稳定、无限制传代,为肝癌研究提供了理想的体外模型,成为除动物实验外肝癌疾病研究的又一热门替代物。信裕生物为各位老师整理了实验室常用人肝癌细胞株,如果您正在为选择哪一款肝癌细胞而困惑的话,此文兴许会对您有帮助。1. HepG2 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来源于一名15岁的白人少年的肝癌组织。该细胞表达甲胎蛋白、白蛋白、α-2-巨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转铁蛋白、α-1-抗凝乳蛋白酶、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纤溶酶原、补体C4、C3激活物、纤维蛋白原、α-1酸性糖蛋白、α-2-HS-糖蛋白、β-脂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表达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的受体;该细胞具有3-羟基-3-甲酰辅酶A还原酶和肝甘油三酯脂肪酶的活性。目前尚未证明该细胞中有HBV基因组。HepG2细胞系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相关文献的结果统计显示,HepG2肝癌细胞系的基因组序列创造出更高的基因组特征。充分整合了包括CN、SNPs、SNV等在内的HepG2细胞系的全基因组特征和基因序列,为其他类似细胞系的全基因组鉴定奠定了基础。朱利安娜等人发现β-肌酸对人白细胞的杀伤作用比人肝癌细胞更为明显。单萜类化合物的肝毒性高于HepG2/C3A细胞,优于白细胞。体内研究表明β-肌力相关的致癌和致畸效应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实,Arunraj等人发现,复合纳米凝胶对HepG2细胞系具有细胞毒性,Dox几丁质PLA CNG系统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肝癌抗癌药物传递系统。人肝癌细胞株HepG2在肝脏生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肝特异性药物代谢酶和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较低。2. Hep3B 人肝癌细胞Hep3B细胞建系于1979年,源自一位患有肝癌的7岁黑人男童。该细胞产生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乙肝表面抗原(BHsAg)、白蛋白、巨球蛋白、α-抗胰蛋白酶(alphal-antitrypsin)、转铁蛋白、补体(C3)、C3活性载体,纤维原等,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Hep3B肝癌细胞cDNA文库的建立及对Hep3B肝癌细胞的毒性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肝癌,选择最佳细胞系进行细胞实验,因此人肝癌Hep3B细胞系长期以来被用于检测治疗药物的疗效、体外细胞毒性、DNA合成和caspase活性。人肝癌细胞主要来源于肝癌组织。通过培养肝癌细胞,并在单细胞水平上进行分析,可以更详细地了解肝癌形成的过程,并将其应用于肝癌生物学研究。使用体外系统进行研究的一个优点是,它们可以比体内研究更快、更便宜。例如,如果你想做肝癌细胞增殖的实验,你可以选择HepG2或Hep3B肝癌细胞,而不是花太多时间来选择它们。HepG2、Huh7和Hep3B的基因组和细胞毒性研究已深入,这些基因对肝癌的发展和晚期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3. HuH-7 人肝癌细胞Hidekazu等人于1982年从高分化肝细胞癌患者的组织中分离和培养了Huh 7,但肝细胞癌细胞的遗传图谱尚不为公众所知。Fumio Kasai等人对Huh7肝癌细胞系进行了M-Fish、SNP微阵列序列和序列分析以确定其图谱,他们发现高水平的LOH可以增加染色体重排的可能性,Huh7肝癌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对遗传变异高度敏感,另外,不同的代次在体外实验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模式。Malinen等人发现,长期分化的Huh-7细胞系是一种很有希望的体外肝毒性和内源性化合物模型,用于药物检测等实验。Jouan等人发现HuH-7细胞上调了一些与法尼醇X受体(FXR)和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相关的转运蛋白。这些数据表明,在表达一些主要的肝脏药物转运体时,它可能被用来研究药物与MRP的相互作用。应用:人肝癌细胞系Huh7的基因组特征对传代次数非常敏感,分化后的Huh7细胞可能适合于研究药物代谢酶蛋白表达的肝毒性作用,Huh-7细胞系也常用于研究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它是一种方便、廉价的替代人肝细胞的方法。4. MHCC97H 人肝癌细胞该细胞系由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建立, 将一名我国39岁男性HCC患者的肝右叶转移病灶的手术切除标本接种于裸鼠肝内建造出人肝癌裸鼠转移模型(LCI-D20)而得。已证实, 经过再次分离得到的MHCC97H、MHCC97L及HCCLM33种细胞株,依据它们的转移特点,虽来源同一父系,但具有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转移潜能。MHCC97人肝癌细胞系于1998年从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体外传代培养获得,该细胞系符合一般人恶性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特征,细胞呈上皮样,贴壁生长,血清HBsAg、AFP高表达,成瘤率高且优先转移的靶器官是肺,肺转移率100%,故证实该细胞系为高转移特性的人肝癌细胞系。2001年,研究者从MHCC97细胞系中发现并分离出不同转移潜能的2个细胞系MHCC97-H和MHCC97-L,前者肺转移率100%,后者40%;从生长速度上,前者细胞倍增时间较后者短;穿透人工基底膜能力前者较后者大;前者均较后者活力强、代谢旺。传代至20代后,两种形态学特征及生长速度方面均较稳定。之后又从MHCC97-H裸鼠接种后成功得到更高转移潜能的HCCLM3细胞系。5. PLC/PRF/5 人肝癌亚力山大细胞PLC/PRF/5人肝癌亚历山大细胞于1976年建系, 细胞来自一位患有原发性HCC的莫桑比克男性患者的标本; 为上皮样贴壁生长; AFP阳性, 不产生白蛋白; 分泌ad亚型的HBsAg而不产生HBcAg或HBeAg和Dane颗粒, 却可维持HAV的繁殖; 该细胞可能含有全部HBV基因组, 同工酶谱及核型与人类同源;裸鼠异种移植可致瘤. 此细胞系因其产生HBsAg的物理化学和免疫化学特性跟HBV携带者血清中HBsAg相似, 因此, 可被用来研究HBV体外病毒及其与原发性肝癌的关联, 抗HBV疫苗所需的HBsAg颗粒的制备及抗病毒药物的制备等方面。人肝癌细胞系优点(1) 在选择实验对象的比较上,人肝癌细胞系相较于人原代肝细胞,克服了人原代肝细胞来源困难、实验难控制、存活时间短的局限,肝癌细胞系为已获得的稳定传代的细胞,具有来源方便、操作简单、条件可控和可重复等优点,是用于肝癌疾病相关研究的理想对象。(2) 肝癌细胞系均选择来源于确诊肝癌患者的病理组织,具有与肝癌患者体内相似的遗传基因组,其发生发展机制、功能蛋白表达、病毒复制能力、侵袭转移功能及抗药性等,具有与人类亲源体极其相近的特点,因此更适合应用于肝癌各领域的研究。

参数原理

2023.07.03

原代细胞的培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原代细胞培养,也称初代培养,是将动物机体的各种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原代培养的基本过程包括取材、 培养材料的制备、 接种及培养等步骤,原代培养的方法很多,基本和最常用的是组织块培养法和分离细胞法。1、组织块培养法基本操作过程1)用培养液湿润所取组织材料,并用锋利的眼科剪将附在其上的脂肪和结缔组织去除干净。再用平衡液 (PBS )或 Hanks 液漂洗; 用锋利的眼科弯剪将组织块剪成小块; 再用 PBS或 Hanks 液漂洗多次,直至液体不浑浊、无油滴、清亮为止。2)用湿润的吸管吸取切碎的组织块,轻轻吹到培养瓶皿中,并将其按一定间距均匀放在培养瓶底壁上,量不要过多,要将组织块切面贴在培养瓶底壁上。3)将培养瓶翻转,使瓶底朝上,在种植了组织块一侧的对侧面加足培养液,勿使组织块与培养液接触,塞紧瓶塞。4)将种植了组织块的一侧朝上,静置于 37℃培养箱中;待组织块贴壁 1h 到 3h 后翻瓶,使贴壁的组织块浸没与培养液中,静置。5)每隔 2 到 3 天更换一次培养液,或者根据培养瓶种颜色的变化确定换液时间。注意事项1)刚接种后,组织块粘附不牢固,观察和转移过程中动作要轻,以防引起液体振荡,使组织块漂起。2)培养初期,要注意观察有无细菌、霉菌污染。3)原代培养要及时观察,记录。4)过3-5天,需要换液以除去漂浮组织块和残留的血细胞,保证原代细胞正常生长。2、分离细胞培养法—贴壁型细胞培养基本操作过程1)首先用细胞分散法收获细胞,随时吸取少量消化液在镜下观察,并根据组织是否分散成细胞团或单个细胞,采取终止消化措施。用筛网滤掉未消化的组织块。2)低速离心细胞悬液,弃掉上清液,加入含血清的培养液,轻轻吹打制成细胞悬液,计数并用培养液调整细胞密度。3)根据培养的细胞类型和实验要求,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的细胞悬液,加到培养瓶中。对于需要特殊底物的细胞,要先将底物涂一层于培养瓶皿底壁,然后接种细胞。4)将培养瓶放入 37℃恒温箱中培养。5)每隔 2 到 3 天更换培养液一次或根据培养液颜色的变化确定换液时间。注意事项1)原代培养的分离细胞在初次接触体外环境时,虽然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但它们之间的互相影响还是存在的, 而且这种影响对细胞能否存活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些细胞之间能产生一些促生长的活性物质, 使细胞彼此互相促进存活和生长。如果接种的细胞密度过低, 细胞之间的促生长作用很小, 虽然营养物质很充足, 也很难使细胞适应从体内的组织环境到被分散后进入独立生存环境的变化过程。 如果接种的细胞密度过大,会导致营养物质供应不足, 代谢废物积累较快需要经常换液和传代。2)原代培养时初始培养在组织分散和分离细胞时细胞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损伤。适当增大原代培养接种的细胞密度, 给培养的细胞提供更多的类似于在体内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会极大提高原代培养的细胞在体外存活率。待细胞适应体外环境后进行传代培养时再以较低的密度接种和培养。3)由于细胞之间的相互的内在联系被打破,分离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经历的生存环境改变很大,在体外存活和生长的难度相应增加。 对于贴壁依赖性细胞来说,尽快使接种的细胞贴壁,是决定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可以在接种后先将培养瓶置培养箱内培养 3h 到 5h,由于细胞悬液中带有少量培养液, 细胞即可以维持存活, 又可以很快接触到培养瓶底壁, 是细胞迅速黏附于底物,待细胞贴壁后,再补足培养液继续培养。3、分离细胞培养法—悬浮型细胞培养操作过程1)制备细胞悬浊液,计数并用培养液调整细胞密度。2)在培养皿中加入足够的培养液。3)将欲接种的细胞接种到培养器皿中。4)在培养皿内放入一个有聚四氟乙烯包被的磁棒。将培养皿封口,送入恒温箱内。在磁力搅拌器上边搅拌边培养。若接种培养瓶或试管中,封口后可将培养器皿固定在恒温摇床上,边摇动边培养,无需放置磁棒。有些细胞也可以不用磁棒或磁力搅拌器,也不必使用恒温摇床,接种于预先用硅脂包被的培养器皿内直接在培养箱中静置培养即可。5)培养液略呈黄色换液。吸出部分旧培养液,加入新鲜培养液即可。注意事项1)进行悬浮细胞培养时必须保持细胞的悬浮状态。可以通过增加培养液的黏度来帮助细胞呈悬浮状态,如给培养液中加入低浓度的透明质酸复合物。在有搅拌装置的培养器皿内加入培养液是,以 5ml 为最低限度,否则搅拌时会产生气泡对细胞造成伤害。使用这种方式需注意勿使搅拌速度过快, 否则即可使培养液溢出又容易造成污染。 如果培养液的量在 5ml 以下,可以采用旋转瓶培养。给悬浮培养的细胞换液时要注意不要吸出细胞。2)能够进行悬浮培养的细胞,其生命力一般都比较旺盛,体外分裂增殖的速度较快,营养成分消耗大,换液时间隔一般较短。原代培养的注意事项1)在原代培养的 1 天到 2 天内,要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细菌、真菌的污染,一旦发现,要及时清除,防止造成其它细胞的交叉感染;2)随着培养的进程,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被逐渐的消耗,营养成分越来越少,细胞代谢产物越来越多,有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出来的 CO 2 及其它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也逐渐增加。随着酸性物质的增加,培养液中的 pH值越来越低,培养液的颜色也越来越黄。因此,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液颜色的变化,并根据培养液的颜色来决定换液时间。正常情况下,培养液呈桃红色;当培养液呈橙黄色时,细胞一般生长情况良好;呈淡黄色时,可能培养时间较长,营养不足,死亡细胞较多;呈紫红色时, 可能是细胞生长状态不好或已经死亡。所以, 应在培养液略黄时吸出部分旧培养液, 然后补加同等数量的新鲜培养液。换液过程中,不要吸出细胞,不要使培养液溢出培养瓶,避免各种微生物的污染。换液时,应将培养液事先预温至 37℃。一般培养一天,组织细胞即可在培养瓶皿底壁黏附并贴壁生长。 2 天到 3 天后,细胞恢复增殖活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逐渐增多, 消耗的营养物越来越多, 需要换液的时间越来越短,当细胞逐渐长满培养瓶壁并形成一单层细胞时,细胞之间相互发生接触和联系,逐渐产生接触抑制作用,培养物生长速度减慢。 当培养物最后形成一层完整的细胞单层时,生长几乎停止。在细胞高达 80%融合时就需要进行传代了。原代细胞培养实验注意事项详解1)原代培养材料的选择,尽量选取繁殖能力较强的组织,如胚胎、幼小的生物体或者肿瘤组织等。2)要注意无菌操作。其操作要求应高于外科手术3)整个取材操作要迅速,尤其孕鼠浸泡乙醇时间1min左右,不能过长,以确保胚胎细胞活性。4)运用消化法时胰酶温度应低于37℃,浓度只需平时消化细胞浓度的一半。因为此过程不像消化培养细胞时的1~10min,而是至少20min,先消化下来的细胞在此胰酶消化液中继续消化了10min以上。所以胰酶不能作用过强,否则这些细胞易被损伤而不易生存。5)如使用组织块法,则应待组织块略干燥,能黏附于瓶壁时再使之与培养液接触,匆使组织块漂浮起来。如果组织块没有黏壁,则细胞不易生长,即使生长也因没有贴在瓶壁上,从而因不能观察到而无法收集到生长的细胞。6)原代培养操作时,也可以使用未添加血清的DMEM或PBS洗涤子宫、胚胎或组织块等。7)本实验也可以使用新生乳鼠做培养材料。此时要将乳鼠浸入75%乙醇2~3min使皮肤充分消毒,由于乳鼠原代培养污染概率更高,故应小心操作,避免污染细菌。乳鼠原代培养细胞的存活率不及胚胎细胞培养的成功率。

应用实例

2023.06.26

6、24、96孔板接种和换液问题

细胞培养板培养孔的孔数有6、12、24、48、96、384、1536 孔等,孔的底部可以选择平的、圆的,或锥形的,这取决于细胞类型和下游应用。对于传统的2D细胞培养(如HeLa或MDCK细胞),特别是需要对培养物进行成像或分光光度测定,通常首选平底(F-bottom)。对于不存在接触抑制的细胞,弧形底(C-bottom)也不错。圆底(U-bottom)适合悬浮培养(如球体细胞培养),因为圆的表面让细胞难以附着和生长。而锥形底很少用于细胞培养实验,但在细胞沉淀时可能有用。以下主要为大家介绍6、24、96孔板接种和换液问题。6孔板接种和换液问题问题1:细胞传代很正常,但一种到六孔板里(不管加药和对照),总有两三个孔(随机)细胞长得不好,很小,像破碎了。有人遇到过这种情况吗?到底是啥原因呢?答:可能跟加液的温度有关。如果细胞刚刚拿出来换液加液,培养基也是从4度冰箱拿出来不久,很容易细胞就会冻死了。建议最好把培养基先在培养箱里边孵育15min先。另外,跟细胞的生长状态也有关。加药之前的细胞可以用高点的血清浓度培养。保证细胞状态良好。或者放在37度水浴锅里孵育也可以,或者是培养板本身的问题,再换换其他培养板试试看。再有可能就是细胞状态问题了,种板时的血清浓度调高试一下。问题2:用六孔培养板接种细胞,培养24小时后更换培养基,在更换培养基之前,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贴壁,状态非常的好,更换了培养基后,立即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每个孔中都近乎有一半的细胞表现出近乎死亡的状态。细胞变得非常小,产生大量的碎片,而另一半的细胞一切正常,异常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存在一条分水岭,上半个圆是好的,下半个圆就不好,这是怎么一回事?答:1.可以看一下是不是培养板没放水平。    2.培养液如何,如果培养液过期,细胞就不会贴壁。换一点新配制的培养液试一试。    3.可能是板的问题,换一个牌子的板或换用培养瓶就没问题了。    4.所需换液的培养板多不多,换培养基的时候如果没有注意风机的影响,特别是所需换液的培养板很多时,容易使细胞因风吹失水而干缩破裂。如果如此,换液时应该逐个培养板进行,别怕浪费吸管,注意操作的效率!24孔板接种问题问题1:把细胞消化接种到24孔板之后,已经四天了,老是每孔的中间部分长不满,每天换液时都用PBS 清洗,第二天换液时都出现同样的情况,每孔的边缘长的很好,中央大量死细胞,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答:是中央长不满,还是中央有和边缘相同密度的细胞,但是大部分都是死细胞?如果是前者,也许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物理问题了。选择孔内铺盖玻片,在玻片上种植。每次换液都用PBS洗,是必要的步骤吗?另外,也有可能和细胞种类有关或者和培养液有关?如果培养液加的太少了。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培养板的边缘液体会向上走,造成培养液面呈现一个凹面(就像量筒的液体凹面一样),中央的细胞正好在凹面的最低处,培养液少,细胞的营养不够,甚至干涸掉,空气中的氧气也会造成损伤,即使有增值过来的细胞也会死掉。另外,检查一下培养箱底部的水是否少了,如果少了,箱内的空气湿度不够,会造成培养液挥发加快,这样即使刚加的液体不少,过一段时间,由于蒸发,液体量会减少,造成中央干涸。并且这样会改变了培养液的成分浓度,造成渗透压过高。个人经验认为这是物理问题:24孔板小,细胞接种进去后是很难摇均匀的,结果导致细胞重贴壁后呈现四周密中间稀的状况。至于中间较多死细胞,如果是悬浮状的话,也一样是物理问题。接种后比较粗暴的碰撞,似乎对摇均匀细胞有一定效果。在为多孔板培养的细胞换液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培养基吸得太干,如果完全吸取,很容易造成细胞干涸,这样的话细胞会很快死亡。同时细胞周围密而中间稀疏,大约有如下原因1.培养液加得太少。主要是由于液体张力的问题。2.细胞接种后震荡太厉害了。由于离心力作用导致细胞分布到周围。问题2:细胞在接种在24孔板上时,孔的周围细胞密集,中间细胞稀少,试了很多次均如此。请问怎样操作才能使细胞分布均匀?答:这种情况一般是种板时培养液过少,液面总是呈一凹面,如果液面过低,孔中间就基本上没什么细胞,所以种板时一定不能吝啬培养液,待贴壁后可以用比较少量的培养液处理周围细胞稀少,中间细胞密集:这种情况一般是种板后过于晃动,特别是旋转着晃动.有人才用十字方向的晃动方法使细胞分散均匀.但本公司研究人员认为,将细胞加入孔后,用枪或移液器充分吹打混匀后就不用,也不能再晃动,甚至拿着孔板走路带来的震动都会让细胞往中间集中。当然,无论是哪种情况,首先都需要保证细胞在种板时时均匀分布的,即种板时的细胞悬液一定要混匀。根据细胞的特性,细胞均喜欢聚集在边缘生长,所以考虑到,还有可能是接种时的细胞密度不够,导致周边密集,中间稀疏的错觉。另"要慢慢加样,且记得轻微旋转枪头"。加样不能太快,避免细胞在一个加样处聚集,且注意在不同的部位进行加样,即边加边活动枪头,人为使细胞趋于均匀分布。96孔板细胞接种换液和收集细胞问题1:用96孔培养板培养肿瘤细胞,结果细胞长得不是很理想,不是长得不均匀,就是每个孔细胞生长速度不一样。另外,镜下观察细胞轮廓很不清晰,怎么调焦距效果都不好。(板子是刚拆封的。)不知道怎么回事?答:首先要尽可能把消化细胞消化成单个细胞(不要成团),反复吹打,掌握好时间(不同的细胞要摸索的),种细胞时要均匀的吸取,清清的吹打一遍再吸取细胞,这样也许会解决问题。种到96孔板的细胞一定要消化成单个细胞,建议用EDTA和胰酶消化。加血清后反复吹打。细胞量尽量少一点。提议:1、对细胞的选择要注意,要选择状态好的细胞,密度要选分布瓶底80%为宜;2、消化时,不要忘了用PBS(或纯的不含血清的培养基)洗一遍,加0.25%的胰酶1ml消化2-3分钟(不同的细胞有差别,要摸索),还要不时的活动,让胰酶分布到每个角落,之后倾去胰酶,加3ml培养基(加血清过于粘稠,不宜吹打,加培养基后稀释胰酶可不考虑对细胞的损伤),吹打成单个细胞;3、接种时要注意细胞密度,多数细胞要求0.5-2的10的4次幂,这也要摸索一下(简单:就是种一个密度,如果在测指标时细胞没过多影响结果就行);4、周边的孔不要做指标检测孔,有没有发现周边的孔的细胞2天后状态就明显不好了;5、接种细胞调整好浓度后,要一边吹细胞悬液一边接种;6、还有看不清细胞,注意到没有,当把培养板拿出孵箱一会,培养板盖就有一层雾,会影响观察细胞,是不是这个问题?问题2:在96孔培养板上接种的细胞很均匀,但换液时,用枪加150ul的培养基加入每个孔内,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周边细胞全被冲到孔中央去了,而中间的细胞层叠成致密的团块,请问这样的细胞对实验有影响吗?有其他的好办法吗? 是3T3-L1前脂肪细胞,要进行诱导分化成成熟脂肪细胞。所以每次换液总把握不好。请问有谁有这方面的经验吗?答:我们实验室一般用机械吸引器吸引,吸引器管前面套一个20ul加样器的Tip头,效果不错,操作在无菌台内进行。Tip头剪去尖端后灭菌使用,加液时液体呈滴状滴入,就不会扰动孔底的细胞了。建议:加液的时候沿着边轻轻的加入,动作柔和,可以避免冲动细胞;去液的时候直接甩板,方便快捷。去液的时候不建议直接甩板,容易污染。可以剪掉tip尖,不能直接冲细胞,沿孔壁轻轻加入,液体提前在孵箱里预热10分钟,有时候液体凉也会使细胞掉下来。在96孔板中诱导细胞换液一般采用半量换液,这样细胞就不会被冲走了,至于换液的间隔与细胞有关,如果卷得特别厉害,很可能是细胞的问题,建议更新细胞株。问题3:细胞对胰酶和EDTA不管用.高浓度胰酶可以,但细胞存活率不高,有没有小的细胞刮匙,(或者自制刮匙的方法),可以用于96孔板?(在建细胞系,非得用96孔板)。答:一般情况下细胞在一次性培养瓶或培养板中贴壁较紧,都不太好消化,如果建系的话最好不用刮的方法,还是消化比较好!消化时以下几点注意了吗?消化前用D-Hanks冲洗了吗?可以冲洗2-3遍。适当增加胰酶浓度,提高胰酶PH值到8,减少消化时间应该对细胞影响不大。消化时放入37度培养箱。如果细胞还是消化不下来可加适量胶原酶,有的细胞对胶原酶敏感。问题4:D-Hanks和PBS冲洗效果有何不同?在胰酶消化前一直用PBS冲洗。答:首先,D-Hanks和PBS冲洗细胞都可以的,不过严格来说D-Hanks更好,因为胰酶是用D-Hanks溶的,所以用D-Hanks不改变胰酶的消化环境。第二个问题,完全可以不用wash,加入带血清的培养基之后胰酶将完全没有作用,但是如果EDTA浓度太高的话就需要wash了。

应用实例

2023.05.31

细胞培养板如何选择

细胞培养板作为培养细胞的一种常用和重要的工具,依底部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平底和圆底(U型和V型);培养孔的孔数有6、12、24、48、96、384、1536 孔等;根据材质的不同有Terasaki板和普通细胞培养板,形状、规格、用途多样,那么如何选择适合的培养板?细胞培养板的选择1.细胞培养板依底部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平底和圆底(U型和V型)不同形状的培养板有不同用途。培养细胞,通常是选用平底的,这样便于镜下观测、有明确的底面积、细胞培养液面高度相对一致。因此做MTT等实验时,无论是贴壁和悬浮细胞,一般选用平底板。测吸光值一定要使用平底的培养板。要特别注意材质, 标示“Tissue Culture (TC) Treated”是养细胞用的。U型或V型板,一般在某些特殊要求时才使用。如在免疫学方面,当做两种不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需要二者相互接触刺激,这时一般会选用U型板,因为细胞会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聚集在很小的范围内内。圆底培养板还会用于同位素掺入的实验,需要用细胞收集仪收集细胞的培养,如“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等。V型板常用做细胞杀伤、免疫学血凝集实验。细胞杀伤这种实验也可用U型板替代(加入细胞后,低速离心)。2.培养孔的孔数有6、12、24、48、96、384、1536 孔等大多数用户在组织培养瓶上开始组织培养。不过,许多应用也需要多孔板。理想的数量嘛,取决于你所需的通量水平,以及是否有机器人的协助。完全手动地向96孔板中添加试剂,这并非不可行,但有电动移液器或机器人的帮助当然更好。扩展到384孔板,就更加需要机器人,而1536孔板更是绝对需要。当然,高密度多孔板的挑战还在于分析小型化。3. 微孔板的颜色多孔板的颜色也与应用息息相关。如果用相差显微镜或肉眼观察细胞,可选择透明的多孔板。不过,对于可见光光谱以外的应用(如冷光或荧光),有颜色的多孔板(如白色或黑色)则是必需的。在使用从顶部读数的仪器时,底部应该是不透明的,而使用显微镜或底部读数的仪器时,应选择底部透明的多孔板。冷光样品通常选择白色表面,以便最大限度提高信号的反射率,而大于300 nm的荧光应用通常使用黑色表面,以吸收激发信号。有颜色的表面还可以防止相邻孔之间的信号串扰。4. 表面处理选择哪种细胞表面处理,这要取决于你培养的是悬浮细胞还是贴壁细胞。对于悬浮或球体细胞培养,建议使用BRAND inertGrade™微孔板,它经过专利的疏水凝胶处理,可抑制细胞或蛋白附着。对于轻松附着的贴壁细胞(如HeLa),标准的组织培养表面就足够了。对于那些贴壁有困难的细胞(如原代细胞),或涉及到严格洗涤的应用,建议使用BRAND的cellGrade™微孔板。这种独特的表面与多聚赖氨酸处理的表面相似,但它不是涂层,而是塑料性质的物理变化,因此不需要冷藏。对于那些敏感细胞或血清量减少的细胞,建议使用cellGrade™ plus表面。5.根据材质的不同有Terasaki板和普通细胞培养板Terasaki plate主要是用于晶体学研究,产品设计便于对晶体的观察与结构分析。有两种sitting 和handing drop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应用产品的外形结构也不同。材料上选择crystal class polymer ,特殊的材料有利观察晶体结构。细胞培养板主要是PS材料,材料是treated sufface,便于细胞贴壁生长与伸展。当然还有浮游细胞的生长材料,同时还有low binding surface。具体选择时根据培养细胞的类型、所需培养体积及不同的实验目的而定。平底和圆底(U型和V型)培养板的区别和选择1.贴壁细胞一般用平底培养板。2.悬浮型细胞的培养一般用V型。3.U型培养板亦多用于培养悬浮型细胞 。4.V型培养板有时用做免疫学血凝集的实验。细胞培养板与酶标板的区别酶标板一般要比细胞培养板贵,细胞板主要做细胞培养,也可以用来测蛋白浓度;酶标板包括包被板和反应板,一般不用做细胞培养,它主要做免疫酶联反应后的蛋白检测,需要更高的要求和特定的酶标工作液。常用不同培养板的孔底面积及推荐加液量不同孔板所加培养液的液面都不宜太深,一般在2~3mm范围,结合不同孔的底面积就可算出各培养孔的适宜加液量。若加液量过多会影响气体(氧气)交换,而且在搬动过程中易溢出造成污染。具体所加细胞密度依实验的目的不同灵活掌握。‍‍‍‍‍‍‍‍‍不同型状的板子自然有不同用途‍‍‍‍‍‍‍‍‍平底的什么类型的细胞都可用,但当细胞数目较少,如做克隆时,就用96孔平底板。另外﹐做MTT等实验时,无论贴壁和悬浮细胞,一般均用平底板。细胞培养板问题集锦问题1:培养板有4、6、12、24、48、96孔几种规格 ,但不知道到底什么实验用哪种规格?答: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流式一般用6孔,MTT一般用96孔,细胞爬片一般用24孔等!要具体根据实验来定。问题2:请问Terasaki板与普通细胞培养板有什么区别?答:Terasaki plate主要是用于晶体学研究,产品设计便于对晶体的观察与结构分析。有两种sitting 和handing drop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应用产品的外形结构也不同。材料上选择crystal class polymer ,特殊的材料有利观察晶体结构。细胞培养板主要是PS材料。材料是treated sufface。便于细胞贴壁生长与伸展。当然还有浮游细胞的生长材料,同时还有low binding surface,有关更多实验材料上的应用与对材料的选择。问题3:想测吸光度用酶标仪,用多孔细胞培养板行吗?请问酶标板多孔细胞培养板有什么区别?答:用多空细胞培养板测吸光度肯定可以拉,我们经常用它来做样品的蛋白定量和MTT检测。区别:酶标板一般要比细胞培养板贵,细胞板主要做细胞培养,但也可以用来测蛋白浓度;酶标板包括包被板和反应板,一般不能用做细胞培养,它主要做免疫酶联反应后的蛋白检测,它需要更高的要求还需要特定的酶标工作液。以上就是关于细胞培养板的选择内容,各位科研老师选择时根据培养细胞的类型、所需培养体积及不同的实验目的而定。

应用实例

2023.05.23

2023.5.1 劳动节放假通知

企业动态

2023.04.26

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的冻存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当我们需要运输或者长期不用某种细胞时,通常会使用冻存的方法来保存。若未做好细胞冻存,还会直接影响后续细胞复苏状态,所以细胞冻存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本期信裕细胞学堂将带来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的冻存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以便大家查漏补缺。在进行冻存操作前,可预先配置好冻存液;若使用无血清非程序冻存液,则无需自己配制,也无需使用程序降温盒。01贴壁细胞冻存操作◆ 将待操作的细胞去上清,用PBS润洗;◆ 去上清,加入胰酶消化,消化完成后加入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并吹打均匀制备成细胞悬液;◆ 1200rpm(250g)3min离心后尽量吸干净上清,收集细胞沉淀;◆ 加入配置好的冻存液重悬,一个T25培养瓶长到80%左右密度的细胞量可冻存1支,或者细胞计数后,按照3~5×106cells/支冻存,冻存液用量推荐0.5~1mL/支;◆ 分装完毕后,拧紧冻存管盖并做好标记;◆ 将分装好的冻存管转入程序降温盒,放入-80℃冰箱过夜;◆ 最后将冻存管转移至液氮长期保存。02悬浮细胞冻存操作◈直接将细胞悬液于1200rpm(约250g)3分钟离心后尽量吸干净上清,收集细胞沉淀;◈ 去上清,用配置好的冻存液重悬细胞,一个T25培养瓶长到传代密度时的细胞量可冻存1支,或者细胞计数后,按照3~5×106cells/支冻存,冻存液用量推荐0.5~1mL/支;◈ 分装完毕后,拧紧冻存管盖并做好标记;◈ 将分装好的冻存管转入程序降温盒,放入-80℃冰箱过夜;◈ 再转移至液氮长期保存。注意事项01细胞冻存液需提前配制,不可直接将DMSO加入细胞悬液中;02应选择汇合度80%-90%左右,处于对数生长期时的细胞进行冻存操作,确保细胞冻存时状态最佳,冻存密度可根据细胞特性进行调整;03程序冻存盒、细胞冻存液、完全培养基等试剂都要复温至室温备用;04冻存前注意切勿消化时间过长、吹打力度过重、离心转速过大或离心时间过长,以免造成细胞损伤;05冻存细胞长期保存应放置于液氮,不建议在-80℃长期保存;

应用实例

2023.04.24

细胞因子的分类和选择标准

2017 年是 CAR-T 细胞疗法的元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细胞治疗领域,包括干细胞治疗、TCR-T 疗法等等。几乎所有的细胞治疗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需要使用细胞因子来诱导细胞增殖或分化。细胞因子虽然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是种类丰富,并且是作用广泛,那么,到底什么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作用是什么?怎么选择合适的细胞因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细胞因子?  为了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防止肿瘤发生,机体的许多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许多种微量的小分子量可溶性蛋白与多肽类因子,这样一大类因子已发现的有上百种,统称为细胞因子。  它们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可广泛调控机体免疫应答、细胞生长分化以及造血功能,并参与炎症损伤等病理过程,在异常情况下也有可能引起发烧、炎症、休克等病理过程。  细胞因子包括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单核细胞产生的单核因子、各种生长因子等。  细胞因子的分类:  ■ 白细胞介素因子(interleukin,IL):由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其它非单个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细胞间相互作用、免疫调节、造血以及炎症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  ■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factor,CSF):能够刺激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增殖的分化,还可促进成熟细胞的功能。  ■ 干扰素(interferon,IFN):最初发现某种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物质可干扰另一种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因此得名。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活化T细胞所产生,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 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最初发现这种物质能造成肿瘤组织坏死而得名,除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外,还有免疫调节、参与发热和炎症的发生。  ■ 转化生长因子 -β 家族(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family,TGF-βfamily):由多种细胞产生,主要包括 TGF-β1、TGF-β2、TGF-β3、TGFβ1β2 以及骨形成蛋白(BMP)等。  ■ 趋化因子家族(chemokine family):能够趋化细胞的迁移,吸引白细胞移行到感染部位,在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它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神经生长因子(NGF)等等。  细胞因子的作用:  细胞因子研究有助于阐明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机理,有助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因此相关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细胞因子已用于治疗肿瘤、感染、炎症、造血功能障碍等,并收到良好的疗效。  作用类型:参与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刺激造血功能、细胞因子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  作用方式:1. 自分泌作用。2. 旁分泌作用。3. 内分泌作用。  作用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  必看:细胞因子产品选择标准  种属来源:  我们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种属来源的细胞因子等重组蛋白,例如人源、小鼠源、大鼠源等等,可以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种属。  一般来说,不同种属之间蛋白同源性(序列一致性)在80%以上的基本上可确定为有交叉活性,可推荐使用。  表达系统:  最常用的细胞因子表达系统是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和哺乳细胞表达系统,此外还有酵母表达系统和昆虫表达系统等。  目前,临床和实验室应用的细胞因子大多来源于大肠杆菌。选择表达系统之前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研究目的,根据应用来选择最合适的表达系统。  例如有些蛋白需要经过翻译后修饰才具有活性,哺乳动物细胞可以提供这样的修饰,但细菌细胞往往不能。  因此,在选购这类蛋白时更要特别留意产品说明书中的蛋白来源。  重组蛋白常用表达体系  质量指标:  细胞因子的质量对实验的影响不容小觑,一旦选择失败将直接导致实验无法顺利开展,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选择质量有保证的产品至关重要,好的品牌会对其蛋白产品进行各种质控,以确保蛋白的品质和实验效果。  若用来作为动物免疫抗原进行检测类抗体的研究,纯度大于80%即可;若用于晶体及晶体结构研究,纯度要大于95%。  推荐:信裕细胞因子——细胞培养常用的GMP级高品质蛋白  随着细胞研究的深入,对细胞培养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血清的成分较为复杂,会对一些高要求的基础研究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药物分析、新药研发等方面。而且血清中还含有一定的细胞毒性物质和抑制物,对细胞分化产生作用,影响某些功能的表达,甚至有些细胞是不能在血清中存活的。因此无血清培养基正在崛起。  想要利用无血清培养基使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必须添加一定量的合适的细胞因子,如EPO、NGF、PDGF、EGF、M-CSF等。我们的GMP高品质细胞因子,无动物源性、低内毒素、批间稳定性好,可广泛用于细胞研究中细胞的培养和分化以及高要求的细胞培养基制备,为您的细胞培养助力。  产品特点  原核、酵母、昆虫、哺乳动物四种表达系统平台  严格的产品质控体系,完善的客户服务流程  蛋白纯度高,活性高,内毒素含量低  细胞培养实验验证产品有效性

应用实例

2023.04.18

双十一 ● 科研人的省钱攻略,请查收!

双11·科研人省钱攻略活动时间2022年11月11日-2022年12月21日活动内容活动一:全线ELISA Kit,下单返“现”每买一盒96T规格,可获得88元红包每买一盒48T规格,可获得50元红包活动二:精品系列-6.5折出售货号产品名称价格XY9701-50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550XY9702-50动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450 XY90002NR总RNA提取试剂¥518XY9B1805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1152XY9B1806动物组织/细胞总RNA提取试剂盒(双柱型)¥1062XY90082ZLDNA凝胶回收试剂盒¥380XY90083ZL高纯度质粒DNA小量提取试剂盒¥380XYD9303无内毒素质粒大量提取试剂盒¥998XY9709NC核酸清除剂¥500XY92121.1×S4 Fidelity PCR Mix ¥375XY9A06781.1×S4 Fidelity PCR Mix(dye-)¥375XY9A06012×GS Taq PCR Mix¥200XYF9201-B2×GS Taq Master Mix¥200XY9A05782×GS Antitaq PCR Mix¥600XY9312STriumfi Mouse Tissue Direct PCR Kit¥1299XY9311STriumfi Plant Direct PCR Kit¥1299XY9712KUniclone One Step Seamless Cloning Kit¥1280XY9A2363UnionScript First-strand cDNA Synthesis Mix for qPCR(with dsDNase)¥1890XY9A2364UnionScript First-strand cDNA Synthesis Mix for qPCR¥1500XY9A2465GS AntiQ qPCR SYBR Green Master Mix¥1200活动三:细胞系买一株细胞系,送DMEM/MEM/IMDM/RPMI-1640/无血清细胞冻存液 1瓶+50元红包买3株细胞系,送DMEM/MEM/IMDM/RPMI-1640/无血清细胞冻存液 2瓶+200元红包买5株细胞系,送DMEM/MEM/IMDM/RPMI-1640/无血清细胞冻存液 3瓶+500元红包买10株,送一株活动四:重组蛋白每满2000元,送100元红包活动详情图

企业动态

2022.11.16

双十一活动来啦!活动时间延长到12月底!千万别错过哦!

双十一活动来啦!!!全线精品6.5折!试剂盒下单返现!!重组蛋白购买满2000送100红包!买细胞系赠无血清细胞冻存液+红包!

企业动态

2022.11.14

上手蛋白定量实验,我们有招儿

蛋白定量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能或缺的一个步骤,根据其目的可分为蛋白质的“总定量”和特定蛋白的“个别定量”。在蛋白质的提取、纯化和分析过程中,蛋白质的定量随处可见。比如在裂解细胞之后,应对各个样品中的蛋白进行定量,确保下游实验的数据平行度;在电泳之前进行定量,保证上样量一致,这样目的条带含量的变化才有说服力。蛋白质的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功能各一、分子量存在巨大差异,目前还没有一个理想且通用的蛋白定分析方法。如今最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BCA法测定bicinchonininc acid01原理BCA(bicinchonininc acid)与二价铜离子的硫酸铜等其他试剂组成的试剂,混合一起即成为苹果绿,即 BCA工作试剂。在碱性条件下,BCA与蛋白质结合时,蛋白质将Cu2+还原为Cu+,一个Cu*螯合二个BCA分子,工作试剂由原来的苹果绿形成紫色复合物,较大光吸收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02特点灵敏度高,检测浓度下限达到25ug/ml,最小检测蛋白量达到0.5ug,待测样品体积为1-20ul 。测定蛋白浓度不受绝大部分样品中的去污剂等化学物质的影响,可以兼容样品中高达5%的SDS,5%的Triton x-100,5%的Tween 20,60, 80。在20-2000u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不同蛋白质分子的变异系数远小于考马斯亮蓝法蛋白定量。受螯合剂和略高浓度的还原剂的影响:EDTA小于10mM。DTT小于1mM疏基乙醇低于1mm。BCA法和Commassie法各有优势,在不知道蛋白样本缓冲液成分的情况下可以两种方法配合使用,以消除定量的误差。03优缺点操作简单,快速,45分钟内完成测定,比经典的Lowary法快4倍且更加方便;准确灵敏,试剂稳定性好,BCA 试剂的蛋白质测定范围是20-200ug/ml ,微量BCA测定范围在0.5-10ug/ml。经济实用,除试管外,测定可在微板孔中就进行,大大节约样品和试剂用量;抗试剂干扰能力比较强,如去垢剂,尿素等均无影响考马斯亮兰法bradford01原理考马斯亮蓝(CBB)测定蛋白质含量属于染料结合法的一种。考马斯亮蓝在游离状态下呈红色,较大光吸收在488nm;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变为青色,蛋白质—色素结合物在595nm 波长下有较大光吸收。其光吸收值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因此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结合在2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完成反应十分迅速;其结合物在室温下1h内保持稳定。该法试剂配制简单,操作简便快捷,反应非常灵敏,灵敏度比 Lowry法还高4倍,可测定微克级蛋白质含量,测定蛋白质浓度范围为0~1 000ug/ml ,是一种常用的微量蛋白质快速测定方法。02优缺点优点:灵敏度高,据估计比 Lowry 法约高四倍,其较低蛋白质检测量可达1ug。这是因为蛋白质与染料结合后产生的颜色变化很大,蛋白质–染料复合物有更高的消光系数,因而光吸收值随蛋白质浓度的变化比 Lowry 法要大的多。测定快速、简便,只需加一种试剂。完成一个样品的测定,只需要5分钟左右。由于染料与蛋白质结合的过程,大约只要2分钟即可完成,其颜色可以在1小时内保持稳定,且在5分钟至20分钟之间,颜色的稳定性较好。因而完全不用像Lowry 法那样费时和严格地控制时间。干扰物质少。如干扰 Lowry 法的K+、Na+、Mg2+离子、Tris缓冲液、糖和蔗糖、甘油、疏基乙醇、EDTA等均不干扰此测定法。缺点:由于各种蛋白质中的精氨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不同,因此Bradford法用于不同蛋白质测定时有较大的偏差,在制作标准曲线时通常选用v一球蛋白为标准蛋白质,以减少这方面的偏差。仍有一些物质干扰此法的测定,主要的干扰物质有:去污剂、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0.1N的NaOH。(如同0.1N 的酸干扰 Lowary法一样)标准曲线也有轻微的非线性,因而不能用Beer定律进行计算,而只能用标准曲线来测定未知蛋白质的浓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bradford01原理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吸收高峰在280nm波长处,在较大吸收波长处,吸收光度与蛋白质溶液浓度的关系服从朗伯-比尔定律,故可作为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02优缺点优点:方法简单、灵敏、快速、高选择性,且稳定性好,不消耗样品,低浓度的盐类不干扰测定。缺点:仪器昂贵,而且不同的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是不相同的,测定结果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受光源、溶液的PH值、比色皿材质、缓冲介质溶液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Lowary蛋白定量法Lowary01原理Lowary法是双缩脲法和福林酚法的结合与发展,其原理是:蛋白质溶液用碱性铜溶液处理,形成铜-蛋白质的络合盐,在加入酚试剂后,除使肽链中酪氨酸、色氨酸和半胱氨酸等显色外,还使双缩脲法中肽键、碱性铜的显色效果更强烈。因此,Lowary法的显色效果比单独使用酚试剂强烈3-15倍,为双缩脲法的100倍。由于肽键显色效果增强,从而减小了因蛋白质种类引起的偏差。02优缺点优点:微克级高灵敏度定量测定,稳定。缺点:受植物体内存在的酚类物质干扰。去污剂如TritonX-100,SDS,NP-40的浓度超过0.2%时会影响定量结果。

企业动态

2022.01.22

发文章,得奖励 | 信裕生物文献奖励征集活动

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秉承“专注品质、信守承诺、积极沟通、创新服务”的企业文化积极参与生物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力求为我国科研事业更好的,更专业的服务,在业界已经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良好口碑。为了感谢广大科研用户在生命科学领域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对信裕生物产品的信任和支持,信裕生物特推出“文章有奖征集”活动,对使用信裕生物抗体或elisa产品发表期刊文章的用户,给予现金奖励。活动时间:2021年9月1日——12月31日奖励标准:2≤影响因子(if)200元奖学金4≤影响因子(if)400元奖学金6≤影响因子(if)600元奖学金影响因子(if)≥10,奖励1000元奖学金申请须知:1、本活动仅对使用信裕生物抗体或elisa产品发表期刊文章的用户给予现金奖励;2、申请人必须是文章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且2020年9月1日起发表的文章;3、文章中必须标注信裕生物中文名或英文名(xinyu biology)的字样;4、须保证文章的真实性,以及引用产品信息(如产品货号及名称)的准确性;5、一篇文章限奖励一次,如同一产品实验用途一致,发表在不同期刊杂志视为一篇;6、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信裕生物所有。奖励申请流程:将准备好的电子版论文和论文发表的证明材料(如录用函等),以及申请表“2021年信裕生物文章奖励申请表.docx”,发送指定邮箱shxysw02@163.com,邮件主题为“文章征集+申请人姓名”。我们在收到您的邮件后会与您取得联系,告知您奖励是否审核通过,并与您确认领奖事宜。如何获取申请表:1.关注公众号→关于我们→文章奖励申请表→点击链接→输入提取码(shxy)2.直接点击下方申请表模板链接下载

企业动态

2021.09.01

什么是表观转录组学?

表观转录组学简介表观转录组学(Epitranscriptomics)是近来兴起的热门领域之一,主要研究RNA所携带的化学修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生物体内的很多大分子都存在化学修饰,且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比如DNA或组蛋白上的化学修饰参与介导表观遗传调控,许多蛋白(尤其是酶类蛋白)的活性受到多种化学修饰的调节等等。迄今为止,在RNA上已发现了一百多种化学修饰。这些修饰大量分布在非编码RNA(ncRNA),特别是rRNA, tRNA和snRNA上,为ncRNA在翻译与剪接中发挥正常功能所必需。令人兴奋的是,研究人员发现m6A(N6-methyladenosine),m1A(N1-methyladenosine),m5C(5-methylcytidine),hm5C(5-hydroxylmethylcytidine),I(inosine)以及ψ(pseudouridine)等化学修饰也分布在真核生物mRNA上,影响mRNA的代谢与功能。特别是伴随着许多mRNA修饰酶(Writer)、去修饰酶(Eraser)和修饰识别蛋白(Reader)的新发现,mRNA化学修饰的可逆变化与动态调控重新激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图1. 动态可逆的表观转录修饰途径[2]。正如表观遗传修饰决定着基因何时何处转录一样,mRNA上存在的化学修饰可能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尤其是动态可逆修饰的发现,意味着在mRNA的生命周期内,细胞可以通过添加或移除这些修饰,进行更直接、瞬时的基因表达调控,实现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我们知道,基因表达需要pre-mRNA加帽、可变剪接、多聚腺苷酸化以及将成熟mRNA转运到细胞质等过程的协调发生,细胞状态的改变也需要转录组精确受控的协同转变,生物节律的周期控制则需要协调更多更复杂层级的生物学过程。表观转录修饰可能是细胞实现这些协同过程的潜在方式之一。已有研究证明,m6A在细胞分化过程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3]。另外,和肿瘤细胞中表观遗传修饰常发生错置一样,m6A在肿瘤、肥胖等疾病中也发生错置,且常与mRNA修饰酶(Writer)、去修饰酶(Eraser)和修饰识别蛋白(Reader)发生突变有关。表1. 已发现的人属mRNA修饰酶(writer)、去修饰酶(Eraser)和修饰识别蛋白(Reader)。近几年来,表观转录组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然而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得益于检测技术的进步,表观转录修饰的研究步伐不断在加快。特别是高通量测序技术与质谱技术的发展,使得在表达丰度较低的mRNA中检测和鉴定化学修饰成为可能[6]。利用质谱技术(LC-MS/MS)检测总体mRNA中各修饰碱基的表达量,利用表观转录组测序技术(MeRIP-Seq)检测特异修饰在mRNA转录本上的丰度与分布,结合mRNA修饰酶(Writer)、去修饰酶(Eraser)和修饰识别蛋白(Reader)的敲除与过表达技术,全转录组测序技术,以及MeRIP-PCR技术,研究人员正在不断的开拓表观转录组学领域——扩展mRNA上存在的修饰种类,对转录本的修饰类型与位置进行注释,绘制不同物种间的保守修饰位点图谱,检测环境变化所引起的修饰表达与分布改变,阐明这些改变对mRNA生成、稳定性与翻译的影响,揭示动态修饰介导的生理病理学效应。表观转录组学功能目前对表观转录修饰影响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仍知之甚少。这些化学修饰可能引起mRNA配对、热动力和折叠性能的改变,从而影响RNA的可变剪接、翻译、细胞定位、稳定性以及与蛋白的相互作用[2,7]。mRNA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如何导致生物学功能的改变仍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接下来,我们将从结构效应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对目前已知的mRNA表观转录修饰(m6A、m1A、m5C、hm5C、ψ、I)分别作简单介绍。图2. mRNA修饰的生物学功能[7]。m6Am6A是真核生物mRNA上含量最丰富的化学修饰,由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包含METTL3,METTL14,WTAP,KIAA1429,RBM15,RBM15B)催化产生,可被去甲基化酶ALKBH5或FTO去除。目前已发现了多种特异性识别m6A位点的蛋白或复合物,包括YTH家族蛋白(YTHDF1-3,YTHDC1)、转录起始复合物eIF3、核糖核蛋白(HNRNPA2B1,HNRNPC)以及RNA结合蛋白SRSF2。m6A主要分布在终止密码子附近和3’UTR区,影响RNA配对、改变RNA二级结构、或被蛋白直接识别,进而调控mRNA的成熟、可变剪接、稳定性和翻译过程。与A-U配对相比,m6A-U配对较不稳定,引发RNA内部双链解旋与二级结构转变。m6A常在双链与单链的过渡区域堆叠,增强RNA转变后构象的稳定性。去甲基化则可以使mRNA恢复原来构象。这种构象转变可能导致mRNA与不同蛋白的相互作用改变,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m6A能直接被特定蛋白的疏水结构域所识别。比如,YTH家族蛋白可以特异性的识别m6A,特别是GGm6ACU保守序列。其成员之一YTHDC1识别并结合m6A,调控靶向mRNA的可变剪接。而另一成员YRHDF2与m6A结合后,招募CCR4-NOT复合物,促进靶向RNA的降解。在UV辐射或热休克反应中,转录起始复合物eIF3与5’UTR区的m6A结合,促进帽非依赖的翻译过程。编码区的m6A可被SRSF2识别,参与脂肪生成的调控。在果蝇中,YTHDC1同源蛋白识别性别致死mRNA上的m6A位点,调控其可变剪接,从而控制果蝇的性别。如前所述,m6A介导的mRNA稳定性调节也对干细胞分化与生物节律时钟控制十分重要。(图2) 此外,m6A也能通过影响mRNA与tRNA反密码子的配对速率与保真度,从而影响翻译延伸。m1Am1A是新近发现的可逆的表观转录修饰,能被RNA修复酶ALKBH3去除,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的m1A修饰酶与修饰识别蛋白。与m6A不同,m1A的表达丰度较低,主要分布在mRNA的5’UTR区,可能参与调节翻译起始过程。m1A能完全阻止Watson-Crick配对,引起RNA双链解旋,并促进RNA-蛋白的静电相互作用或RNA可变二级结构的形成。m1A的生物学功能仍属未知。有研究发现,在热休克或营养匮乏等压力条件下,细胞内的m1A表达水平上升,可能是通过促进帽依赖性翻译,参与细胞的应激反应。(图2)m5C与hm5Cm5C广泛分布于tRNA与rRNA上,具有稳定tRNA二级结构、影响反密码子环构象、维持rRNA翻译保真等功能。新近的RNA测序结果发现,mRNA的编码区与非编码区上存在8000多个m5C位点,而且相当一部分位点集中在5’UTR与3’UTR区。m5C可由甲基转移酶NSUN2或TRDMT1催化形成,被双加氧酶TET氧化形成hm5C。hm5C可能经过进一步氧化形成f5C,进而变回胞嘧啶核苷(C)。m5C不影响碱基配对,但可能增强碱基堆叠以及RNA与蛋白的疏水作用。m5C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p16 mRNA在被NSUN2酶添加m5C修饰后,其降解被抑制,稳定性增强。在细胞周期中,NSUN2的表达受到精密调控。NSUN2可在CDK1 3’UTR区添加m5C修饰,促进其翻译;同时在CDKN1B的5’UTR区添加m5C修饰,抑制CDKN1B的翻译。二者共同作用,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m5C还与衰老相关基因的翻译控制有关,过表达NSUN2可以延缓复制性衰老的发生。作为m5C的氧化产物,hm5C也能增强翻译效率。hm5C在果蝇的脑中表达量很高,可能参与果蝇的脑部发育。(图2)Pseudouridine (ψ)假尿嘧啶核苷ψ,常被成为第五类核苷酸,由尿嘧啶核苷(U)异构化形成。在人的细胞和小鼠组织的mRNA中,ψ/U的比率约为0.2-0.6%。尿嘧啶与假尿嘧啶的异构化反应由PUS酶单独,或与H/ACA核糖核蛋白一起,催化完成。假尿嘧啶能减少RNA构象的可变性,增强碱基配对稳定性以及与蛋白之间的的极性相互作用。假尿嘧啶可能调控mRNA稳定性和基因表达,参与酵母的热休克反应,但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图2)Inosine (I)肌苷修饰,常称为A-to-I编辑,是高等真核生物里最常见的一种RNA编辑方式,由腺苷酸脱氨酶ADAR完成。A-to-I编辑主要发生在非编码区或内含子区的Alu元素内。A-to-I编辑完全改变了碱基配对特性,AU配对转变为IC配对,从而改变所编码的氨基酸。比如,A-to-I编辑将大脑谷氨酸受体中的谷氨酰胺重编码为精氨酸,导致了钙离子通透性的改变。此外,A-to-I编辑还具有改变可变剪接、调节miRNA的产生与功能、以及监控先天性免疫反应等作用。消息来源:数谱(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新品

2021.08.20

什么是抗体?

一、什么是抗体抗体(antibody, Ab)是由效应B细胞(效应淋巴B细胞)分泌,机体用于抵御外来物质,如病毒,细菌等抗原,结构呈“Y”字型的球状蛋白质,仅仅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和B淋巴细胞膜表面。凡是能够跟抗体结合的物质,均被称作抗原,因此对于抗抗体(能够结合抗体的抗体)来说,抗体本身也是一种抗原物质。图1 抗体-抗原结合示意图:antibody,抗体;pathogen,病原体;antigen,抗原目前发现的抗体,又称为免疫球蛋白,其结构都呈现“Y”字型。普通的免疫球蛋白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2条重链(H链)和2条轻链(L链),链间由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联结形成一个由4条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分子。轻链有κ和λ两种,重链有μ、δ、γ、ε和α五种。非普通免疫球蛋白指的是驼类抗体和软骨鱼类抗体,这两类抗体均没有轻链,各由2条重链组成,因此又被称作“重链抗体”(heavy-chain antibody)。相比于驼类抗体,软骨鱼抗体,如鲨鱼的抗体多了3对重链结构域(Hc结构域),如图2 所示。图2 普通抗体IgG与重链抗体:普通抗体重链由8个结构域组成,轻链由2个结构域组成,共同配对组成一个“Y”字型结构;驼类抗体由6个重链结构域组成;鲨鱼抗体由若12个重链结构域组成。目前抗体药物研究中,骆驼类抗体是研究热点之一,如羊驼抗体。主要原因是骆驼抗体缺少轻链,由4个HC和2个VH组成,其中VH区域又被称为纳米抗体或单域抗体(single domain antibody, sdAb),分子量只有12-15kD,且独立的骆驼VH区域具有完整的抗原结合能力,同时具有极其稳定的物化性质,比如在60℃能保持活性,抵抗极端的pH环境,具有潜在的抗体药物效应。基于噬菌体抗体展示文库技术,卡梅德生物能够重组表达高活性和高特异性的骆驼类单克隆抗体,如羊驼单克隆抗体制备。二、抗体的结构抗体是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2条较长、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相同的重链(H链);2条较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相同的轻链(L链)。链间由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联结形成一个由4条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分子。轻链有κ和λ两种,重链有μ、δ、γ、ε和α五种。 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部分。在给定的物种中,不同抗体分子的恒定区都具有相同的或几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可变区位于"Y"的两臂末端。在可变区内有一小部分氨基酸残基变化特别强烈,这些氨基酸的残基组成和排列顺序更易发生变异区域称高变区。高变区位于分子表面,最多由1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少则只有2 ~ 3个。高变区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该抗体结合抗原抗原的特异性。一个抗体分子上的两个抗原结合部位是相同的,位于两臂末端称抗原结合片段(antigen-binding fragment, Fab)。"Y"的柄部称结晶片段(crystalline fragment,FC),糖结合在FC 上。三、普通抗体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抗体可以分成许多类型,目前常用的分类方式将普通抗体按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分为 IgG、IgM、IgA、IgE、IgD 五类。(普通抗体的分类)IgM抗体是免疫应答中首先分泌的抗体。它们在与抗原结合后启动补体的级联反应。它们还把入侵者相互连接起来,聚成一堆便于巨噬细胞的吞噬;IgG抗体激活补体,中和多种毒素。IgG持续的时间长,是能在母亲妊娠期穿过胎盘保护胎儿的抗体。他们还从乳腺分泌进入初乳,使新生儿得到保护;IgA抗体进入身体的黏膜表面,包括呼吸、消化、生殖等管道的黏膜,中和感染因子。还可以通过母乳的初乳把这种抗体输送到新生儿的消化道黏膜中,是在母乳中含量最多,最为重要的一类抗体;IgE抗体的尾部与嗜碱细胞、肥大细胞的细胞膜结合。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嗜碱细胞与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一类物质促进炎症的发展。这也是引发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抗体;IgD抗体的作用还不太清楚。它们主要出现在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上,可能与B细胞的分化有关。(IgD于1995年从人骨髓瘤蛋白中发现,分子量为175kD,主要由扁桃体、脾等处浆细胞产生,人血清中IgD浓度为3~40μg/ml,不到血清总Ig的1%,在个体发育中合成较晚。IgD铰链区很长,且对蛋白酶水解敏感,因此IgD半衰期很短,仅2.8天。血清中IgD确切的免疫功能尚不清楚。在B细胞分化到成熟B细胞阶段,除了表达SmIgD,抗原刺激后表现为免疫耐受。成熟B细胞活化后或者活化后或者变成记忆B细胞时,SmIgD逐渐消失。)四、抗体的功能有哪些?(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本身不能直接溶解或杀伤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通常需要补体或吞噬细胞等共同发挥效应以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导致病理损伤。然而,抗体可通过与病毒或毒素的特异性结合,直接发挥中和病毒的作用。(2)激活补体:IgM、IgG1、IgG2和IgG3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3)结合细胞: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可结合不同种的细胞,参与免疫应答。(4)可通过胎盘及粘膜:免疫球蛋白G(IgG)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流中,使胎儿形成自然被动免疫。免疫球蛋白A(IgA)可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粘膜,是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因素。

企业动态

2021.08.12

胞浆或胞膜细胞因子(或受体)的检测

胞浆或胞膜细胞因子(或受体)的检测许多细胞因子产生过程中,有一个胞浆到胞膜,再释放到体液或培养上清中的动态变化。一般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细胞因子(或受体)定位(胞浆、胞膜),产生细胞的频数,以及胞浆、胞膜、上清中浓度改变的动态变化。目前已报道IL-2、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以及几科所有细胞因子的受体可用这类方法进行检测。流式细胞仪(FCM)与间接免疫荧光法相结合检测细胞膜表面细胞因子受体,可获得客观正确的结果。用同位素标记配体或标记抗细胞因子受体的抗体,进行竞争结合试验,可检测细胞因子受体表达的数量以及亲和力大小。

厂商

2020.06.11

免疫学检测法

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的基本原理是细胞因子(或受体)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结合,通过同位素、荧光或酶等标记技术加以放大和显示,从而定性或定量显示细胞因子(或受体)的水平。这类方法的优点是实验周期短,少受抑制物或相似生物池功能因子的干扰,如抗体的特异性高可区分不同型或亚型的细胞因子(如IFN),一次能检测大量标本,易标准化。与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相比,免疫学检测法在许多情况下敏感性低于前者,所得结果不表示生物学活性,有的McAb只能识别重组的细胞因子,在检测天然的细胞因子中受到限制。免疫学检测的方法多采用ELISA和RIA法,可以分为平心法、竞争法和间接法。(一)ELISA(或RIA)平心法根据抗体性质和特异性不同可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平心法ILISA。1.PcAb与McAb夹心法 用纯化的多克隆抗体(PcAb)包被板子,加待检细胞因子(或可溶性受体)和标准品,上层加酶标记的McAb。有时为了增加敏感性,上层加McAb后再用酶标记第二抗体显色。2.McAb与PcAb夹心法 用McAb包被板子,加待检样品,上层加酶标记的PcAb。有时为了增加敏感性,上层加PcAb后再用钊对PcAb的酶标记抗抗体。3.双McAb夹心法 选择和应用识别同一个细胞因子(或受体)分子上不同表位的两种McAb,其中一种包被板子,另一种McAb标记酶。由于单克隆抗体亲和力识别表位地匀一,从质量控制角度来看,一般比上两种夹心法易控制。如目前已商品化检测细胞因子(或其受体)的检测盒大多采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法。4.细胞、McAb夹心法 用表达IL-2R的MT-1细胞包被板子,加入待检IL-2或标准品,上层加125I标记的McAb,根据γ计数cpm值推算出待检IL-2含量。(二)竞争法有报道用况争法检测IL-2水平。用免抗IL-2PcAb包袱板子,同时加入125I标记的IL-2和待测IL-2,根据γ计数cpm值得知待检IL-2对125I-IL-2与PcAb竞争结合的程度,从而推算出待测标本IL-2的含量。这种方法检测IL-2的敏感性可达50pg/ml。为了增加敏感性,在上述系统中可再连接上生物素,再用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酶标记物进行放大。此外,还可用化学发光、改进显色底物等措施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表4-23 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与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比较生物学活性法免疫学检测法原理细胞因子特定的细胞因子与相应抗体生物学活性特异性结合反应结果表示生物学活性水平含 量敏感性一般较高一般较低(与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有关)(加放大系统可明显升高)特异性低高(识别类型、亚型)(不能)(不可能)周 期较 长短受实验条件影响培养条件大小指示细胞敏感性差异大/指示细胞突变可发生/生物学作用相同因子干扰大小样品中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大小抑制物干扰重复性较 差较 好标准化、大量检测困 难容 易

厂商

2020.06.11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些疾病时,体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可发生异常,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发生病理损伤有关。因此,在临床免疫学中越来越重视对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检测。在基础免疫研究中,常需检测不同条件培养液中细胞因子的活性,并探讨细胞因子产生水平与免疫细胞表型、增殖、杀伤及其它功能的关系。此外,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表达的重组细胞因子或经过不同工艺纯化后的产品需测定其活性和含量。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检测的水平来说,可以分为基因组DNA、mRNA和蛋白三个不同的水平,后者又包括胞浆内、膜表面以及分泌到体液或培养上清等三种不同形式细胞因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检测体液或培养丰清中的细胞因子以及膜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一、生物活性检测法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法是根据某些细胞因子特定的生物学活性,应用相应的指示系统和标准品来反映待测标本中某种细胞因子的活性水平,一般以活性单位来表示。生物学检测法一般敏感性较高,直接表示待测标本中的活性水平。但实验周期较长,如集落形成法需10~14;易受细胞培养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如血清、pH、药物;易受生物学活性相同或相近的其它细胞因子的影响,如检测IL-2时可受IL-4的干扰,TNF-α和TNF-β(淋巴毒素)表现出极为相似的生物学作用;易受待栓样品中某些细胞因子抑制物的干扰,如IL-1活性可被IL-1受体拮抗物(IL-1ra)所抑制,TNF-α可被TNF-BP所阻断;不能区分某些细胞因子的型和亚型,如IFN-α、β和γ,以及IFN-α中不同的亚型显示相同的生物学活性;某些指示细胞长期培养易发生突变;不同指示细胞对同一种细胞因子的敏感性不同,所慕名而来结果难于标准化;此外,某些人源的细胞因子如hIL-2对小鼠细胞起作用,但鼠源性的IL-2对人的细胞则无刺激作用。生物学检测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增殖或增殖抑制、集落形成、直接杀伤靶细胞、保护靶细胞免受病毒攻击、趋化作用以及抗体形成法等几类。(一)增殖或增殖抑制法其基本原理是应用某一细胞因子能特异地刺激或抑制某些指示细胞的增殖,通过3H-TbR掺入或MTT法显色,反映待检细胞因子的活性水平。(二)集落形成法其基本原理是应用骨髓干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系统,根据不同造血因子能诱导干细胞或定向造血祖细胞形成某一种或某些种类细胞的集落,通过对形成集落形态学、酶学鉴定,计算不同种类集落形成的数量和比例,反映待测标本中CSF的种类和活性水平。(三)直接杀伤靶细胞在细胞因子中TNF-α、TNF-β具有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的作用,采用TNF敏感的细胞株如小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以及WEHI164亚克隆13作为指示细胞,通过3H-TdR释放法或染料染色等可检测待检样品中TNF的活性水平。(四)保护靶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靶细胞受某些病毒感染后可发生明显病变和死亡,干扰素可保护靶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常用的病毒是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敏感的指示细胞为喉癌的上皮细胞株Hep2和羊膜的上皮细胞WISH,通过干扰素(IFN-α、IFN-β、IFN-γ)抑制病毒致病变的程度,计算出待测样品中IFN的活性单位。(五)趋化作用IL-8对多形核细胞、淋巴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可用小室法或软琼脂趋化法,PMN或淋巴细胞作为指示细胞,以细胞趋化的程度来反映样品中IL-8活性水平。(六)抗体形成法IL-6可在体外刺激某些B淋巴细胞系产生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常用的指示细胞有分泌IgG的ARH-77、CESS和分泌IgM的SKW6.CL-4。在一定的条件下,待检样品中IL-6水平与培养细胞上清IgG或IgM水平正相关,通过标准IL-6的对照可推算出待检样品中IL-6的活性。表4-22 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举例)被检细胞因子实验系统可干扰的因素IL-1D.10(小鼠T细胞)增殖法(3H-TdR、MTT)人IL-2;小鼠IL-2、IL-4、IL-7、GM-CSF、TNF等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TGF-β1、β2抑制作用IL-4(小鼠胸腺瘤)CTLL转换法(增殖法)小鼠IL-4黑素瘤细胞A352增殖抑制法IL-2CTLL(小鼠杀伤性T细胞系)增殖法小鼠IL-4IL-3KG1(髓样白血病细胞)增殖法TF-1(前髓样细胞)增殖法EPO、IL-5、IL-6、GM-CSF小鼠造血细胞系FDCP-1增殖法GM-CSF人巨核母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7E增殖法GM-CSF、IL-9骨髓半固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20α类固醇脱氢酶GM-CSF集落种类和数量GM-CSF、IL-1、IL-6、G-CSF、M-CSFIL-4小鼠B细胞诱导CD23、MHCⅡ类IFN-γ有抑制作用抗原表达PHA刺激的小鼠T细胞增殖法IL-2IL-4依赖细胞株增殖法IL-2人IL-4R转染CTLL增殖法IL-2续表1被检细胞因子实验系统可干扰的因素IL-5抗Ig(或SAC)刺激B细胞诱导人或小鼠骨髓半固体培养中嗜酸性粒细胞成熟增殖法IL-3抗Ig处理的小鼠B细胞IgM分泌BCL-1(B淋巴瘤细胞)增殖法IL-4IL-6TF-1(前髓样细胞)增殖法EPO、IL-3、IL-5、GM-CSFB9(小鼠杂交瘤细胞)增殖法小鼠IL-4、IL-117TD1(小鼠杂交瘤细胞)增殖法IL-11BM60增殖法HepG2(肝细胞)Fibronogen产生LIFCESS(EBV转化人B细胞)IgGβ1、TGF-β2有抑制作用DKW6.CL-4IgM产生TGFβ1、TGF-β2有抑制作用IL-7骨髓前B细胞增殖法IL-8中性粒细胞软琼脂趋化法其它化学趋化物质小室趋化法G-CSF、M-CSFIL-9Mo7E(巨核细胞白血病系)增殖法IL-3、GM-CSFIL-117TD1(小鼠杂交瘤细胞系)增殖法IL-6B9(小鼠杂交瘤细胞系)增殖法小鼠IL-4、IL-6T1165增殖法IL-6IL-12PBMCIFN-γ产生IFNα/β/γPHA活化T淋巴母细胞增殖法IL-2、IL-4PBLLAK杀伤(与IL-2协同)IL-2、IL-6骨髓祖细胞GM集落形成IL-3;TGF-β有抑制作用TF-1(前髓样细胞)增殖法EPO、IL-3、IL-5、IL-6小鼠造血细胞FDCP-1增殖法IL-3人巨核母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7E增殖法IL-3、IL-9AML-193增殖法造血祖细胞粒细胞集落形成IL-3、IL-9中性粒细胞活化后超氧释放GM-CSFWEHI164亚克隆13或L929杀伤作用GM-CSF、IL-6TNF-α和TNF-β(LT)有相似的杀伤作用续表2被检细胞因子实验系统可干扰的因素PDGF成纤维细胞和SS、WHG、WI26、WI28增殖法FGF(1、2、5)、EGF、TGF-β、IL-1、TNF等INF-α/β/γ上皮细胞如Hep-2、Wish抵抗病毒(如VSV)的致病变作用FN-α/β/γ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TGF-β成纤维细胞(半固体培养)增殖法成骨细胞单层培养增殖法PHA刺激PBMC增殖抑制法ConA/IL-1诱导胸腺细胞增殖抑制法IL-2、IL-4人黑素瘤细胞A375增殖抵制法IL-1、IL-2、IL-4

厂商

2020.06.11

中秋放假通知

厂商

2019.09.12

中秋放假通知

厂商

2019.09.12

Gold Biotechnology大量现货

Gold Biotechnology  Gold Biotechnology  FEATURED PRODUCTSOur most popular products from our most popular categories, from our Proven and PublishedTM Luciferin to our popular antibiotic lines and electrophoresis tools. GoldBio’s commitment to quality and affordability makes these products our top sellers.Gold Biotechnology  BUFFERSBuffers are essential in many different biological and biotechnical applications. GoldBio’s vast array of application-specific buffers include biological, electrophoretic and lysis buffers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we have exactly the right product for both your research needs as well as your budget.  Peruse below for our most popular biological buffers!  Click here for the comprehensive selection of GoldBio buffers.Gold Biotechnology  IPTGIPTG is an analog of galactose that is nonmetabolizable and inactivates the lac repressor to induce synthesis of β-galactosidase inE. coli. The expression of cloned genes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lac operon is induced by IPTG. IPTG is often used in the induct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s, is a substrate for thigalactoside transacetylase and has been reported to induce penicillinase in bacteria. IPTG is commonly used in cloning procedures that require induction of β-galactosidase and is most often used with X-Gal for blue/white bacterial colony screening. GoldBio’s is most cost effective IPTG on the market, without sacrificing quality or purity. Gold Biotechnology IPTG is Proven and Published™ and is a better way to generat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you need while focusing your budget on the things that really matter.Gold Biotechnology  LUCIFERINBioluminescence is the production and emission of light by a living organism. Bioluminescence occurs widely in marine vertebrates and invertebrates, as well as in some fungi, microorganisms and terrestrial invertebrates. Luciferin, the firefly substrate of luciferase, is a common reagent used throughout the biotechnology field. The injection of luciferin allows for the real-time,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disease progression and/or drug efficacy in these model systems through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BLI). Coelenterazine is a luminophore is the substrate for many luciferase enzymes, including Renilla reniformis, gaussia, and aequorins. It is commonly used to monitor reporter genes in BRET (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ELISA and HTS methods. Gold Biotechnology’s luciferin and coelenterazine are Proven and Published™ to ensure a quality reagent with optimal potential.About GoldBio:GoldBio ResearchGold Biotechnology shares a vision with every researcher: Each facet of life science research will introduce us to a future of impactful discovery and learning, benefiting the entire world. And our vision will materialize sooner if a researcher’s passion is not sullied by worry over the quality of their reagents, especially the cost for quality. This is why we’re here! We believe in a future of change and prosperity, and we want to help you get there by being a resource for high-quality products at exceptional prices. By providing our customers with only the best chemicals possible, tested in GoldBio labs to assure our own quality specifications are met, you can be sure your research will go off without a hitch.Gold Biotechnology  Mission Statement:"At GoldBio, we strive to exceed the expectations of our customers, vendors and strategic partners through quality of products, excellent service and attention to detail. Our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and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in the supply chain allow us to provide researchers and scientists with uniquely low prices, while maintaining the highest quality in the industry. We stand behind all our products to the fullest extent with the hope that they will be used in discoveries that benefit all."Gold Biotechnology  Our Philosophy:Provide the highest quality productMaintain low costs to pass along to the researcherBe an advocate for the industrySupport our customers as any loyal business partnerBe an ally to businesses in the industryPut forth products with hopeGold Biotechnology  Look towards the futureWe look toward the future with hope as we send out our products with the intent that they will be used in great discovery. We are a small company dedicated to the success of those whom we supply. So we provide high-quality low cost materials to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We give our customers the best so they can discover, invent, and innovate. Because that is what it is about for us...The Discovery.Gold Biotechnology  Commitment to Quality:We are dedicated to providing our customers with the highest-quality products available. We test our products from our network of trusted global suppliers to assure they meet our quality specifications. We stand behind all of our products knowing that our reputation lies on the success of your experiments.Gold Biotechnology  History:Dr. Paul GoldDuring the 1980s, Dr. Paul Gold stepped out from behind the bench believing researchers needed a low-cost, high-quality alternative for chemicals and reagents. Recognizing his knack for business, he began brewing the idea for a company during a time when startup incubators were nearly unheard of, and the Internet, social media and crowdfunding didn’t exist. Armed with a supportive wife, generous family members and helpful people within his network, Dr. Gold established GoldBio in 1986.The original main office was situated in the former St. Louis Technology Center (now the location for the St. Louis Science Center), while the first lab space was located at St. Louis University. The ambitious startup began its journey selling three products: IPTG, X-Gal and X-Gluc.Now, after almost 30 years, GoldBio has evolved significantly, expanding its catalog from three products to more than 3000 products. Throughout its history, GoldBio’s success has relied on its commitment to the success of those whom we supply. At GoldBio, we believe that putting our quality products in capable hands leads to discoveries that impact the entire world.

厂商

2018.12.06

Ldn 试剂盒现货

Ldn  WHO WE ARE AND WHAT WE DOLDN was founded in 1996 in Nordhorn, Germany, with the aim to develop, manufacture and supply specialty in-vitro diagnostics test systems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o the clinical and research laboratory markets. From the beginn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Biogenic Amines with immunological test systems was in the core of our business – where we are nowadays the world wide market leader. Integral part of this success are e.g. our assays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Free Metanephrines in plasma, the Catecholamines, Histamine and Serotonin.This positive outcome encouraged us to expand our business to related diagnostic areas such as Food Safety (Histamine Food ELISA, Rapid Test, HisQuick™), Food Intolerance (Histamine in Stool), Neurotransmitters and Amino Acids. Next, LDN introduced a comprehensive Endocrinological panel, especially also for niche parameters e.g. Free Testosterone, 17-OH-Progesterone, Chromogranin A, DHT, Estrone. We continue to innovate on a consistent base, developing on average 5-7 new products a yearLDN products are distributed in over 80 countries by a network of OEM partners and distributors and in North America through our daughter company Rocky Mountain Diagnostics. Our focus aside from selling great products is to support them. Our concern is your satisfaction and confidence in using the latest and newest technologies from our company. Our team is highly trained and experienced as both end users and developers. We believe this philosophy gives our support, in addition to efficiency, a personal touch exclusive to our products. We guarantee a 24-hour turnaround time on most all technical inquiries. Our company is privately owned, thus making our customers the number one priority. As such, we provide our customers with the best possible products and services.We have meanwhile finished our facility expansion which increased our laboratory, office and warehouse space from 3,600 to 16,000 sq.ft.Aside from spacious production facilities, R&D and QC laboratories, we have also doubled our refrigeration capacity from 900 to 1,600 sq.ft. At our disposal is also a seminar room and a fully equipped customer training area.We look forward to having you as our guests in our new home!WE ARE ABLE TO OFFER OUR CUSTOMERS THE LATEST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CLUDING:Immunodiagnostic assays for the research and routine laboratoryResearch reagentsContract manufacturing and developmentQUALITY AND RELIABILITY:LDN has developed an extensive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 and our facilities are EN ISO 9001:2008 and EN ISO 13485:2003 + AC:2009 certified. LDN participates on a regular base in national (INSTAND) and international quality assessment programs.All in-vitro diagnostics fulfil the regulations of the new European ivd directive (CE) and most of them are listed with the FDA.OUR MISSION STATEMENT:LDN is dedicated to exceeding our customers’ expectations in terms of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and services we provide.LDN′S MISSION IS TO:Maintain a quality system that meets the EN ISO 9001:2008 and EN ISO 13485:2003 + AC:2009 Certification Standards.Dedicate ourselves to a strategy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Constantly seek to understand the expectations of our customers and strive to exceed those expectations at every juncture.Ensure that all LDN employees thoroughly understand and adhere to the spirit and the letter of the company’s quality policy, as well as the directives of the Quality Manual and its subordinate documents.Innovate – true to the motto: We lead – others follow!WELCOME TO LDNOur company Labor Diagnostika Nord (LDN) is a medium sized company that has specialized in th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immunoassays for in-vitro diagnostics,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food control. Currently about 200 different products based on ELISA, RIA, Lateral Flow and colorimetric technology are produced at our headquarters in Nordhorn, Germany, according to the German ISO norms and are marketed worldwide via a network of OEM partners and distributors.BIOGENIC AMINES & NEUROSCIENCEState-of-the-art immunoassays for the analysis of biogenic amin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neurotransmitters, and amino acidsFOOD SAFETYTesting solutions for histamine and glutamate in different kinds of food with focus on histamine in fish-derived samplesENDOCRINOLOGYELISA and colorimetric assays for testing basic endocrinological parameters and offering a broad range of niche analytes

厂商

2018.12.06

lumiprobe现货

lumiprobe  Lumiprobe  推荐产品dsGreen Gel Staining Solution, 10000×Cyanine5 NHS esterCyanine3 NHS esterSulfo-Cyanine7 amineSulfo-Cyanine3 carboxylic acidCyanine3 carboxylic acidBDP TRBDP TMRLumiprobe  产品订购活性染料Dye azidesDye alkynesDye maleimidesDye hydrazidesCarboxylic acidsAmino dyesNon-fluorescent alkynesNon-fluorescent azidesPhosphoramiditesModified triphosphatesProteomic reagentsqPCR/电泳CPG solid supportsAuxiliary reagents热门产品链接:cy3 NHS ester  | cy5 NHS ester  | cy5.5 NHS ester  | cy7 NHS ester  | cy7.5 NHS ester订购货号产品名称和规格单价(¥)1321-10rxnsulfo-Cyanine3 antibody labeling kit, 10¥5,070.003321-10rxnsulfo-Cyanine5 antibody labeling kit, 10¥5,070.00515B01-Ethynyl pyrene, 50 mg¥420.00615B01-Ethynyl pyrene, 100 mg¥700.00555B03-Ethynyl perylene, 50 mg¥700.00655B03-Ethynyl perylene, 100 mg¥1,120.0021360Alkyne Amidite, hydroxyprolinol, 250 mg¥1,260.0041360Alkyne Amidite, hydroxyprolinol, 1 g¥2,470.0012860Alkyne CPG modifier 500, 100 mg¥840.0022860Alkyne CPG modifier 500, 250 mg¥1,560.0032860Alkyne CPG modifier 500, 500 mg¥2,990.0042860Alkyne CPG modifier 500, 1 g¥4,940.0052860Alkyne CPG modifier 500, 5 g¥18,850.0041770Alkyne hydrazide, 25 mg¥1,330.0051770Alkyne hydrazide, 50 mg¥2,535.0061770Alkyne hydrazide, 100 mg¥3,770.0041780Alkyne maleimide, 25 mg¥1,330.0051780Alkyne maleimide, 50 mg¥2,535.0061780Alkyne maleimide, 100 mg¥3,770.0041720Alkyne NHS ester (hexynoic acid NHS ester), 25 mg¥1,330.0051720Alkyne NHS ester (hexynoic acid NHS ester), 50 mg¥2,535.0061720Alkyne NHS ester (hexynoic acid NHS ester), 100 mg¥3,770.0022260Alkyne Phosphoramidite, 5'-terminal, 250 mg¥1,260.0042260Alkyne Phosphoramidite, 5'-terminal, 1 g¥2,470.0062260Alkyne Phosphoramidite, 5'-terminal, 5 g¥8,970.0082260Alkyne Phosphoramidite, 5'-terminal, 10 g¥15,470.00B1540AmdU (5-azidomethyl-2'-deoxyuridine), 5 mg¥1,560.00D1540AmdU (5-azidomethyl-2'-deoxyuridine), 25 mg¥3,315.00F1540AmdU (5-azidomethyl-2'-deoxyuridine), 100 mg¥11,570.0015040Amino-11-ddUTP, 1 umol¥1,330.0025040Amino-11-ddUTP, 5 umol¥3,185.0045040Amino-11-ddUTP, 25 umol¥8,450.0016040Amino-11-dUTP, 1 umol¥1,330.0026040Amino-11-dUTP, 5 umol¥2,535.0046040Amino-11-dUTP, 25 umol¥5,135.0012050Ascorbic acid, 10 mg¥280.0033720Azidobutyric acid NHS ester, 10 mg¥840.0043720Azidobutyric acid NHS ester, 25 mg¥1,330.0053720Azidobutyric acid NHS ester, 50 mg¥2,535.0063720Azidobutyric acid NHS ester, 100 mg¥3,770.0017490BDP 558/568 carboxylic acid, 1 mg¥1,430.0027490BDP 558/568 carboxylic acid, 5 mg¥2,730.0047490BDP 558/568 carboxylic acid, 25 mg¥5,330.0057490BDP 558/568 carboxylic acid, 50 mg¥9,035.0067490BDP 558/568 carboxylic acid, 100 mg¥15,470.0017420BDP 558/568 NHS ester, 1 mg¥1,430.0027420BDP 558/568 NHS ester, 5 mg¥2,730.0047420BDP 558/568 NHS ester, 25 mg¥5,330.0057420BDP 558/568 NHS ester, 50 mg¥9,035.0067420BDP 558/568 NHS ester, 100 mg¥15,470.00A64B0BDP 581/591 alkyne, 1 mg¥1,430.00B64B0BDP 581/591 alkyne, 5 mg¥2,730.00C64B0BDP 581/591 alkyne, 10 mg¥4,030.00D64B0BDP 581/591 alkyne, 25 mg¥5,330.00E64B0BDP 581/591 alkyne, 50 mg¥9,035.00F64B0BDP 581/591 alkyne, 100 mg¥15,470.00164C0BDP 581/591 amine, 1 mg¥1,430.00264C0BDP 581/591 amine, 5 mg¥2,730.00464C0BDP 581/591 amine, 25 mg¥5,330.00564C0BDP 581/591 amine, 50 mg¥9,035.00664C0BDP 581/591 amine, 100 mg¥15,470.0016430BDP 581/591 azide, 1 mg¥1,430.0026430BDP 581/591 azide, 5 mg¥2,730.0036430BDP 581/591 azide, 10 mg¥4,030.0046430BDP 581/591 azide, 25 mg¥5,330.0056430BDP 581/591 azide, 50 mg¥9,035.0016490BDP 581/591 carboxylic acid, 1 mg¥1,430.0026490BDP 581/591 carboxylic acid, 5 mg¥2,730.0046490BDP 581/591 carboxylic acid, 25 mg¥5,330.0056490BDP 581/591 carboxylic acid, 50 mg¥9,035.0066490BDP 581/591 carboxylic acid, 100 mg¥15,470.0016470BDP 581/591 hydrazide, 1 mg¥1,430.0026470BDP 581/591 hydrazide, 5 mg¥2,730.0046470BDP 581/591 hydrazide, 25 mg¥5,330.0056470BDP 581/591 hydrazide, 50 mg¥9,035.0066470BDP 581/591 hydrazide, 100 mg¥15,470.0016480BDP 581/591 maleimide, 1 mg¥1,430.0026480BDP 581/591 maleimide, 5 mg¥2,730.0046480BDP 581/591 maleimide, 25 mg¥5,330.0056480BDP 581/591 maleimide, 50 mg¥9,035.0066480BDP 581/591 maleimide, 100 mg¥15,470.0016420BDP 581/591 NHS ester, 1 mg¥1,430.0026420BDP 581/591 NHS ester, 5 mg¥2,730.0046420BDP 581/591 NHS ester, 25 mg¥5,330.0056420BDP 581/591 NHS ester, 50 mg¥9,035.0066420BDP 581/591 NHS ester, 100 mg¥15,470.00A54B0BDP 630/650 alkyne, 1 mg¥1,430.00B54B0BDP 630/650 alkyne, 5 mg¥2,730.00

厂商

2018.12.06

血红素加氧酶-1对大鼠体外循环后肺组织抗细胞凋亡的研究

血红素加氧酶-1对大鼠体外循环后肺组织抗细胞凋亡的研究钴原卟啉(Co PP)诱导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在大鼠体外循环(CPB)后肺组织损伤中的抗细胞凋亡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将144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35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48只:A组(对照组)、B组(Co PP组)、C组[Co PP+锌原卟啉(Zn PP)组]。建立改良大鼠CPB肺损伤模型。制模成功后采用断颈法分别于CPB前(T0)、CPB结束即刻(T1)、CPB后2 h(T2)、6 h(T3)、12 h(T4)、24 h(T5)将大鼠处死。取肺组织检测相应的指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的表达以及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B组大鼠肺组织中HO-1蛋白表达在CPB开始前后均有明显增加,其活性测定结果与蛋白表达结果一致,在各时间点均强于A组和C组(P0.05),在CPB后表达逐渐下调,B组在CPB后各时间点均高于A组和C组(P

厂商

2018.11.08

黄连解毒汤与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VEGF及NO的影响分析

黄连解毒汤与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VEGF及NO的影响分析黄连解毒汤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1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另外加用黄连解毒汤辅助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评价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VEGF、NO的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6、MMP-9、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VEGF、NO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平板试验中ST段下降0.1mV时间、最大ST段下降距离、ST段下移持续时间、耗氧量和最大负荷量心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黄连解毒汤结合阿托伐他汀及常规疗法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反应水平、改善心肌缺氧状态。

厂商

2018.11.08

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能

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能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效能。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将患者按预后分为预后不良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入院时)血浆和肽素水平。绘制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测78例ACI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后进行比较。结果 78例患者中预后良好53例、预后不良25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分别为(32.1±23.3)、(86.8±37.1)pmol/L,预后不良组ACI患者治疗前血浆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

厂商

2018.11.08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型检测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型检测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对人乳头瘤病毒(HPV)进行快速分型检测。方法:以HPV59、HPV66和HPV68等3种病毒亚型为实验对象,选择合适的特异性核酸序列作为检测的靶序列并构建质粒,针对每个待检靶序列设计若干组扩增引物,并利用构建的质粒筛选出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引物组合;将筛选成功的引物加至微流控芯片上,实现人宫颈脱落上皮细胞样本内HPV的快速核酸分型检测。结果:针对HPV59、HPV66和HPV68这3种病毒亚型,设计筛选出具有一定灵敏度的特异性引物,结合微流控芯片,无需对样本进行复杂的核酸提取纯化操作,实现了对临床样本的直接快速检测,整个检测过程在1.5 h内即可完成。结论:LAMP技术可用于临床样本中HPV的分型检测,与微流控芯片结合后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厂商

2018.10.17

黄芪加红花联合厄贝沙坦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黄芪加红花联合厄贝沙坦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尿蛋白的影响研究黄芪加红花联合厄贝沙坦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蛋白尿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8例CR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4例(黄芪加红花,联合厄贝沙坦),对照组44例(厄贝沙坦),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尿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44/44),对照组90.91%(4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厂商

2018.10.17

内源性大麻素在异丙酚预处理致心脏保护效应中的作用研究

内源性大麻素在异丙酚预处理致心脏保护效应中的作用研究背景:心肌梗死是日常和手术后患者的头号死因。随着治疗的进步,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成为最大障碍。在围手术期,麻醉医生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及时准确处理,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研究发现,静脉麻醉药异丙酚(propofol)预处理(preconditioning)具有心脏保护作用,机制与抗氧化、调节ROS/NO信号通路、炎症和免疫调节、激活保护性信号通路等相关,但特异性靶点和上游激活分子仍不清楚。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s)系统在心脏本身、循环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都广泛存在,能够调节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异丙酚可抑制内源性大麻素降解酶——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AH),提高内源性大麻素水平。本研究拟研究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异丙酚预处理致心脏保护效应中的作用和机制。第一部分异丙酚对心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影响目的: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包括内源性大麻素、大麻素受体(CB1R、CB2R、TRPV1、新型血管型GPCR等)和代谢相关蛋白和酶类。本研究旨在观察:(1)异丙酚预处理能否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2)异丙酚对基础条件下和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内源性大麻素(AEA和2-AG)释放的影响;(3)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血AEA和2-AG水平的影响;(4)异丙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CB1R和CB2R受体表达影响。方法:实验一、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细胞凋亡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代谢的影响。采用课题组改良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方法,缺氧12小时/复氧4小时,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实验分为四组:control(对照组);propofol(单纯给予异丙酚孵育);H/R(缺氧/复氧组);propofol+H/R(异丙酚预处理组,异丙酚50μM,缺氧前1小时开始孵浴至缺氧结束)。观察指标: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法)、细胞培养液ECs水平(包括2-花生四烯酸甘油(2-arachidonoylglycerol,2-AG)和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anandamide,AEA),UPLC-MS/MS法测定细胞培养液2-AG和AEA浓度)、ECs受体CB1R、CB2R mRNA(Real-time PCR)和蛋白质水平(Western Blot)情况。实验二、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血内源性大麻素水平的影响。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异丙酚预处理方式为缺血前1小时,首先静脉注射10mg/kg异丙酚,后39mg/kg·hr静脉持续泵注。实验分sham(假手术组)、propofol(单纯给予异丙酚)、i/r(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propofol+i/r(异丙酚预处理组)四组,观察外周血内源性大麻素水平的变化(uplc-ms/ms法)。结果:实验一、异丙酚预处理能够减少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凋亡。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释放aea和2-ag短暂增加。异丙酚预处理能够增加细胞培养液中内源性大麻素水平。缺氧/复氧可导致心肌细胞cb1r、cb2rmrna和蛋白质水平升高,异丙酚对此无影响。实验二、异丙酚缺血前预处理升高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血aea和2-ag浓度,但维持时间短暂。结论:异丙酚预处理能够减少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并促进离体和在体心肌缺氧/缺血后内源性大麻素的释放。第二部分调控内源性大麻素代谢对异丙酚预处理致心肌细胞保护的影响目的:通过给予内源性大麻素降解酶faah抑制剂urb597或转运抑制剂vdm11提高内源性大麻素水平,观察异丙酚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效应是否依赖于心肌细胞内源性大麻素水平的升高。方法:采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实验分为八组:control、propofol、h/r、propofol+h/r、faah抑制剂urb597+h/r(单纯给予1μmurb597预处理,缺氧前1.5小时孵育至缺氧结束)、urb597+propofol+h/r、内源性大麻素转运抑制剂vdm11+h/r(单纯给予1μmvdm11预处理,缺氧前1小时孵育至缺氧结束);vdm11+propofol+h/r。观察指标:细胞活力(cck法)、细胞凋亡、细胞培养液ldh浓度、氧化损伤情况(mda、sod)、活性氧簇ros水平(h2dcfda+流式细胞仪检测)、no水平(daf-fmda+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异丙酚预处理能够减轻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活力下降和细胞凋亡,并可减少ldh漏出。较缺氧/复氧组,异丙酚可降低细胞mda浓度,升高sod浓度,并降低细胞ros和no水平。urb597或vdm11预处理能够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异丙酚和urb597、异丙酚和vdm11在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方面不存在协同作用。结论:提高内源性大麻素水平有助于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异丙酚心肌细胞保护效应依赖于内源性大麻素的释放。第三部分异丙酚预处理心肌保护效应的大麻素受体机制目的:通过给予大麻素受体CB1R、CB2R特异性抑制剂,观察异丙酚心脏保护效应是由哪种受体介导的。方法:采用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致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分为七组:sham、I/R(单纯缺血再灌注损伤组)、propofol+I/R、CB1R拮抗剂AM251+I/R(AM251预注射组,缺血前1.5小时静脉注射,1mg/kg)、AM251+propofol+I/R、CB2R拮抗剂AM630(AM630预注射组,缺血前1.5小时静脉注射,1mg/kg)、AM630+propofol+I/R。观察指标:心肌梗死面积(Evans blue+TTC染色法)、组织病理学检查、心肌损伤酶cTn I、氧化损伤指标(外周血MPO和SOD)、炎症损伤指标(外周血IL-1β、TNFα、sICAM-1、IL-10)。结果:异丙酚预处理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cTn I水平、降低外周血MPO、IL-1β、TNFα、sICAM-1水平,升高SOD和IL-10浓度。AM251预处理具有轻微的心肌损伤改善作用,不能对抗异丙酚的心肌保护效应。AM630预处理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能够逆转异丙酚的心肌保护效应。结论:异丙酚预处理主要通过大麻素CB2R发挥心脏保护效应。

厂商

2018.09.28

鳖甲煎丸对大鼠肝癌癌前病变血管生成和微环境的机制探讨

鳖甲煎丸对大鼠肝癌癌前病变血管生成和微环境的机制探讨目的观察鳖甲煎丸对大鼠肝癌癌前病变各组的血清中TGFβ1、Mmp2、SOD、COX-2、VEGF及肝组织中TGFβ1、Mmp2、SOD、COX-2、VEGF、MVD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通过改变大鼠肝癌癌前病变血管生成和微环境的抗癌的机制。方法选用1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鳖甲煎丸干预组,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癌癌前病变组织短期动物模型,在制模过程中给予鳖甲煎丸制剂进行干预,通过观察大鼠动脉血清中TGFβ1、Mmp2、SOD、COX-2、VEGF的变化,免疫组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内TGF、Mmp2、SOD、COX-2、VEGF、MVD的表达水平。结果干预组组织学中TGFβ1、Mpp2、SOD、COX-2、VEGF、MVD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对照组(P

厂商

2018.09.28

< 1 2 3 ••• 48 > 前往 GO

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立即咨询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 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 上海市闵行莘庄工业区春东路508号A1-2F 联系人: 徐云云 邮编: 200100 联系电话: 400-860-5168转3104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