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药监局发布《Q3C(R9):杂质: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4/03/25 11:35:09
导读: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拟定了《Q3C(R9)指导原则实施建议》,同时组织翻译了Q3C(R9)指导原则的中文版。现对该实施建议和中文版公开征求意见。

为推动人用药品技术要求国际协调理事会(ICH)指导原则在国内的平稳落地实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拟定了《Q3C(R9)指导原则实施建议》,同时组织翻译了Q3C(R9)指导原则的中文版。现对该实施建议和中文版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自2024年3月22日至2024年4月22日止。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在此定义为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这些溶剂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不能完全除去。选择适当的溶剂来合成原料药可提高收率或决定药物的性质,如晶型、纯度和溶解度。因此,溶剂有时可能是合成工艺的关键要素。 

由于残留溶剂并不能助益治疗,故应尽可能除去所有残留溶剂,以符合制剂质量标准、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或其他质量要求。制剂的残留溶剂量不应高于安全性数据可支持的水平。除非在风险-收益评估中强有力地论证了使用这些溶剂的合理性,否则在生产原料药、辅料或制剂时,应规避一些已知会引起不可接受的毒性的溶剂(1类,表1)。对于一些毒性不那么严重的溶剂(2 类,表 2),应进行限制,以防止患者出现潜在的不良反应。如切合实际,应尽可能使用低毒溶剂(3 类,表 3)

本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包括原料药、辅料和制剂中所含的残留溶剂。因此,当已知生产或纯化工艺中会出现这些溶剂时,应进行残留溶剂检查,且仅有必要对原料药、辅料或制剂的生产或纯化中使用或产生的溶剂进行检查。生产商可选择检验制剂,也可根据制剂生产所用的各成分的残留溶剂水平,累积计算出制剂中残留溶剂整体水平。如果算出的结果等于或低于本指导原则建议的水平,则不需考虑对制剂进行该残留溶剂检查。但如果计算结果高于建议水平,则应对制剂进行检验,以确定制剂工艺是否将有关溶剂的量降至可接受水平。如果制剂生产中用到某种溶剂,也应对制剂进行检验。

分析方法

残留溶剂通常用色谱技术(如气相色谱法)测定。如可行,应采用药典规定的统一的残留溶剂测定方法。生产商也可针对特定申请自行选择经验证的适宜分析方法。当仅有3类溶剂存在时,如果验证得当,可使用非专属性的方法(如,干燥失重)进行控制。验证时应考虑溶剂的挥发性对分析方法的影响。

表 1:制剂中的 1 类溶剂(应避免的溶剂)

溶剂

浓度限度(ppm)

关注点

2

致癌物

四氯化碳

4

有毒和危害环境

1,2-二氯乙烷

5

有毒

1,1-二氯乙烯

8

有毒

1,1,1-三氯乙烷

1500

危害环境

表 2:制剂中的 2 类溶剂(应限制的溶剂)

溶剂

PDE(mg/天)

浓度限度(ppm)

乙腈

4.1

410

氯苯

3.6

360

氯仿

0.6

60

异丙基苯

0.7

70

环己烷

38.8

3880

环戊基甲基醚

15.0

1500

1,2-二氯乙烯

18.7

1870

二氯甲烷

6.0

600

1,2-二甲氧基乙烷

1.0

100

N,N-二甲基乙酰胺

10.9

1090

N,N-二甲基甲酰胺

8.8

880

1,4-二噁烷

3.8

380

2-乙氧基乙醇

1.6

160

乙二醇

6.2

620

甲酰胺

2.2

220

己烷

2.9

290

甲醇

30.0

3000

2-甲氧基乙醇

0.5

50

甲基丁基酮

0.5

50

甲基环己烷

11.8

1180

甲基异丁基酮

45

4500

N-甲基吡咯烷酮

5.3

530

硝基甲烷

0.5

50

吡啶

2.0

200

环丁砜

1.6

160

叔丁醇

35

3500

四氢呋喃

7.2

720

四氢萘

1.0

100

甲苯

8.9

890

1,1,2-三氯乙烯

0.8

80

二甲苯*

21.7

2170

表 3:应受 GMP 或其他质量要求限制的 3 类溶剂(低潜在毒性的溶剂)

乙酸

庚烷

丙酮

乙酸异丁酯

苯甲醚

乙酸异丙酯

1-丁醇

乙酸甲酯

2-丁醇

3-甲基-1-丁醇

乙酸丁酯

甲基乙基酮

叔丁基甲基醚

2-甲基-1-丙醇

二甲基亚砜

2-甲基四氢呋喃

乙醇

戊烷

乙酸乙酯

1-戊醇

乙醚

1-丙醇

甲酸甲酯

2-丙醇

甲酸

乙酸丙酯

三乙胺


表 4:无足够毒理学数据的溶剂

1.1-二乙氧基丙烷

甲基异丙基酮

1.1-二甲氧基甲烷

石油醚

2.2-二甲氧基丙烷

三氯乙酸

异辛烷

三氟乙酸

异丙醚


附件:

Q3C(R9)指导原则实施建议.docx

Q3C(R9):杂质: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中文版).docx

Q3C(R9):杂质:残留溶剂的指导原则(英文版).pdf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残留溶剂
用户头像

作者:lirui

总阅读量 15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