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寒冬”不冷,2023年国产基因测序仪企业融资超10亿!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12/06 10:53:25
导读: 11起融资中,5项投给二代测序仪公司、3项投给纳米孔测序仪公司、2项投给单细胞测序公司、1项投给一代测序仪公司。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钱从哪来,去向哪家,用来做啥。

2023年,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大多数企业而言,步履艰难。但是,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工具、万亿蓝海市场的基石,基因测序仪市场却显得异常活跃。

从已经上市的基因测序仪企业来看,因美纳、华大智造前三季度纵然整体营收下滑,但两家核心仪器业务却都保持了双位数增长,Pacbio仪器收入更是大增204%。再来看资本动作,大佬先锋领航、贝莱德打道回府的资本寒风好像也没有吹冷资本对基因测序仪市场的热情。本网统计,2023年国产基因测序仪企业融资事件共11起,累计融资金额高达十几亿,这样的景象也为寒冬下的生命科学行业增添一抹亮色。或许,基因测序仪市场时机已到。

2023年中国基因测序仪市场11起融资中5项投给二代测序仪公司、3项投给纳米孔测序仪公司、2项投给单细胞测序公司、1项投给一代测序仪公司。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钱从哪来,去向哪家,用来做啥。

1、德运康瑞,A+轮,近亿元

2月初,苏州德运康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运康瑞”)宣布完成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由龙磐投资领投,瑞华资本跟投,老股东冠亚投资继续追加投资。本轮资金将用于加强公司在单细胞空间组学临床应用上的布局和领先优势。

德运康瑞是一家单细胞与空间多组学技术平台型企业,目前,其已经推出Digital-seq痕量单细胞组学平台和Well-paired-seq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并在国内率先推出具有亚细胞分辨率的重磅空间组学产品-新型RNA原位测序技术,致力于推动精准医疗向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时代迈进,助力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

2、赛纳生物,C+轮,数亿元

3月消息,赛纳生物获数亿元C+轮融资,本次融资由源码资本领投,建信股权、亦庄国投、方正和生、荷塘创投跟投,是继2022年8月完成由国调基金领投的投资后C+轮的又一次融资。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强研发、打造团队原始创新能力,加速推出中、大通量测序平台;推进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申报工作;加强市场和商业化能力建设,与产业链伙伴探索和拓展更广阔的商业应用场景。

赛纳生物成立于2015年,基于Fluorogenic荧光发生测序化学技术和ECC纠错编码测序技术,北京大学陈子天博士与谢晓亮院士、北京大学黄岩谊教授创立了赛纳生物。成立至今,赛纳生物搭建了化学、生物、光学、流体、算法等学科交叉的团队,硕博占比40%,吸纳了哈佛、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校的人才。当前赛纳生物已开发出国产测序仪S100,获得CE-IVDR认证,正推进NMPA第三类医疗器械的注册审批。

3、今是科技,B+轮,金额不详

3月,今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今是科技”)宣布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广发信德和万原点基金联合投资的B+轮融资。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实现Gseq500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量产工作。

今是科技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开发并商用基于第四代(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测序全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公司基于“边合成边测序”技术路线研发的纳米孔测序仪及其配套全流程解决方案,可解决基因测序成本高、操作复杂、效率低,数据质量不佳的痛点。公司于2022年12月发布了其首款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产品Gseq500的Alpha机,计划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Beta测试、生产基地建立等量产准备工作,在下半年实现量产和销售,进入商业落地阶段。

4、普译生物,A轮,近亿元

5月,北京普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译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万孚生物领投,三美投资、尚势资本跟投,老股东IDG资本、水木创投继续加码支持,所获资金将主要用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孔蛋白及配套测序试剂的持续优化,加速基于硅基半导体测序芯片的中高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系列产品的量产落地和商业化应用。

普译生物生物成立于2021年,公司基于生物纳米孔DNA测序原理,以自主研发的纳米孔测序化学和解析的多种新型膜蛋白纳米孔原子水平的结构为基础,结合核酸化学、蛋白质工程、人工膜构建与表征、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设计、深度学习及基因组学等技术,开发以生物纳米孔为基础的新一代核酸及其他生物聚合物测序仪与配套试剂耗材。目前,普译生物正加速推进基于硅基半导体测序芯片的纳米孔测序仪的量产落地。

5、真迈生物,C轮,近4亿元

8月消息,深圳市真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真迈生物”)宣布完成近4亿元的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内第三方医检行业领导者金域医学以及国有投资机构国鑫投资等机构共同领投,深高新投、国创致远、常州霜叶创投、财鑫资本跟投。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码基因测序设备和试剂等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持续完善产品矩阵;扩大现有产品产能;提速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申报;推动产品在国内外推广应用,进一步加速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

深圳市真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2年,总部设于深圳,公司现有团队规模大约400人,其中一半以上为研发人员。目前真迈生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测序仪产品阵列——GenoCareTM 1600单分子测序平台和GenoLabTM M 、FASTASeq 300、SURFSeqTM 5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其中,GenoCareTM 1600 是首个获得NMPA批准用于临床诊断的单分子测序平台。

6、万众一芯,C轮,近亿元

9月消息,万众一芯已完成近亿元B++融资。本轮投资方为电科创投及成都未来医学城投资基金。这是继去年B+轮融资之后公司获得的新一笔融资,截至目前B轮总融资额近3亿元。融资主要用于旗下产品的临床认证、产线建设及销售运营。

万众一芯于2016年正式运营,聚焦生物芯片的原始创新,基于10余年跨学科科技研发,积累百余项知识产权,已打造半导体CMOS基因测序仪及微流控核酸POCT检测仪等分子诊断系列产品。公司目前在苏州和成都拥有近3万平米研发与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公司已孵化出便携式扩增仪等多款产品。另外,万众一芯还开发了测序仪ATGC MICRO。万众一芯的产品定位是基于先进半导体生物技术实现测序技术的小型化和快捷性。

7、溯远基因,A轮,6000+万元

9月消息,南京溯远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溯远基因”)近期完成A轮融资,融资规模超过6000万元,由十月资本、安徽国控等基金进行投资,园区浦高产业基金也参与本轮跟投。

溯远基因于2017年9月在浦口高新区成立,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公司专注于高端生命科学仪器的研究开发,核心团队成员均为生物医学领域的深耕者,是一家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据称,该公司研发的Sanger测序仪是国内首家全自主研发产品,并于2018年获得公安部GA认证,2020年12月获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仪器配套的毛细管阵列等耗材也实现了进口替代,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格局,实现了中国Sanger测序仪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

8、 墨卓生物,Pre-B轮,数千万

11月消息,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简称“墨卓生物”)宣布成功完成数千万的Pre-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富浙科技独家投资,点石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过去四年,墨卓生物保持每年一轮的融资节奏,在洲嶺资本、源码资本、华盖资本、比邻星创投等专业投资机构加持下发展迅猛。新一轮融资主要用于商业化推广、打造国际领先的生命科学工具平台和助力应用落地。

2018年,墨卓生物创立于哈佛大学。基于液滴微流控平台和基因检测技术,深耕生命科学工具领域,目前,已形成高通量单细胞多组学测序、微生物单细胞测序、单细胞分选等多种平台型产品线,提供集仪器、芯片、试剂、生信软件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墨卓生物核心产品MobiNova®-100高通量单细胞建库系统,打破了持续多年的国内单细胞测序工具进口垄断局面。

9、赛陆医疗,A轮融资,数亿元

12月,深圳赛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陆医疗)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前海母基金和博远资本共同领投,邦勤资本、敦行资本、崖州湾创投跟投,行远致同作为本轮独家财务顾问。融资资金将用于赛陆医疗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测序平台和空间组学产品的持续研发和注册申报,以及全球商业化拓展。

赛陆医疗成立于2020年10月,专注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上游测序平台和国际领先的超分辨空间组学平台。成立短短三年,发展速度之迅猛有目共睹,不仅完成了高壁垒技术的基因测序仪的商业化,还实现了2轮亮眼的融资。

10、铭毅智造B++轮融资,亿元

12月下旬,深圳铭毅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铭毅智造)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天汇资本管理的连云港人才创投基金和江苏金桥私募基金等机构共同投资,本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在江苏连云港建设规模化基因测序平台生产基地、推动测序仪量产及搭建市场推广网络、加速测序仪医疗器械注册申报等。

铭毅智造成立于2018年,由高通量基因诊断领域的资深专家、连续创业者伍建博士与基因测序领域科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基因技术中心主任 Jingyue Ju 教授等人联合创立。铭毅智造专注于基因测序产业上游设备和试剂的研发制造,不断创新化学合成和分子酶学工程技术,掌握核心测序化学技术以及相关专利,且具备自主国际知识产权,仅四年时间便推出了国际领先单色荧光基因测序仪UniSeq2000。

11、齐碳科技C+轮融资,近亿元

临近元旦,齐碳科技完成近亿元C+轮融资,由策源资本、成都生物城基金(国生资本)进行投资。本轮融资将为公司在产品技术研发、产能扩建、市场开拓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齐碳科技成立于2016年,2021年12月,齐碳科技通过5年的自主研发,成功推出国内首台商业化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并宣布首个生产基地竣工,正式开启纳米孔基因测序国产化时代。2022年6月,齐碳科技发布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hex,标志着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开始了矩阵化发展,这也为灵活测序场景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将更好地满足市场应用的多元需求。

2023年8月,齐碳隆重推出自主研发的中通量纳米孔基因测序平台QPursue,该平台涵盖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Pursue-6k和QPursue-6khex及其配套芯片QCell-6k,代表着国内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的最前沿水平,标志着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向中高通量进阶。

近2年基因测序仪市场:持续高歌猛进

回顾2022年,基因测序仪企业融资6起,安序源近亿美元B轮融资、塞纳生物超2亿C+轮融资,齐碳7亿元C轮融资,普译生物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墨卓生物近亿元A轮融资,海尔施基因数亿元C轮融资(有贴牌一代测序仪产品,主要是IVD试剂和仪器),累计融资金额同样高达十几亿元。虽然进入2023年,尤其是二季度过后,大环境带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遇到难关,但是政策的支持以及事关基因数据安全的行业特殊性都让国产基因测序仪企业保持了积极的发展势头。

不过这年头,拿到钱的各家势必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最核心的还是产品的研发。下一篇,我们来看看2023年基因测序仪市场都有哪些新产品。

(以上,如有遗漏,欢迎评论补充。)

征稿通知:

基因测序仪是解码生命科学的利器,因其技术壁垒高、开发难度大,市场长期被少数几家跨国企业垄断。近些年,基因测序仪市场格局正在快速发生变化,涌现出许多新企业并纷纷推出自主研发的商品化测序仪。

基于此,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基因测序仪新势力”专题,并向测序技术研究专家、测序仪应用专家和基因测序仪企业广泛约稿,充分了解基因测序新企业、新仪器、新技术及新应用进展。投稿邮箱:lizk@instrument.com.cn

约稿.jpg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31107/690955.shtml(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兆堃

总阅读量 19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