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1.9万人齐聚鹏城!中国材料大会2022-2023在深圳开幕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7/08 23:13:17
导读: 7月8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中国材料大会2022-2023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三天会期预计超1.9万名全国新材料行业产学研企代表将齐聚鹏城,出席大会。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7月8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主办的中国材料大会2022-2023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据悉,本届中国材料大会系首次在深圳举办,大会聚焦前沿新材料科学与技术,设置77个关键战略材料及相关领域分会场,三天会期预计超1.9万名全国新材料行业产学研企代表将齐聚鹏城,出席大会。

大会开幕式现场

上午开幕式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元元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高瑞平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我国材料领域的一流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约5000人齐聚一堂,其中包括50余位两院院士、1500余位国家杰出人才。大会特邀6位世界顶尖新材料领域专家作报告,分享新材料尖端科技和最新研究成果。开幕式暨大会报告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相关领域专业观众进行直播,与全国新材料行业工作者共襄盛会。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元元院士致辞

开幕式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魏炳波院士主持。李元元院士首先致辞,对各界与会代表致以热烈的欢迎,对中国材料科学技术研究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目前的概况进行总结介绍,展望了材料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特别指明本次大会的学术和技术目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高瑞平教授致辞

高瑞平教授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年来完善部署基础研究的资助工具和平台,资助人才和成果产出的情况,她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十分重视和支持材料领域的发展,在材料科学领域布局了一批项目,支持了一批人才。

开幕式后,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段文晖院士主持大会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绍明,IREC, Catalonia Institute for Energy Research, Joan Ramon MORANTE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欧洲科学院院士、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Henry H. Radamson教授,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郑家科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吕昭平教授等作学术报告,分享新材料领域前沿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

董绍明院士作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董绍明院士在报告中,结合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发展脉络,介绍了材料基体、界面的组成和结构设计、制备方法以及材料性能;结合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的特色研究工作和应用情况。此外,该研究根据国际发展动态和国家发展需求,指出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拓展技术的发展方向。

Joan Ramon MORANTE教授作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Rational catalysts design in a renewable driven circular economy for an effective energy transition

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的巨大挑战,选择替代传统能源生产方式才能启动循环经济,确保地球的可持续性。能源转型需求下,催化剂的合理开发成为关键。需要高效、合适的催化剂材料来高效地产生能量,以高往返效率储存能量,或引起反应,以获得新的能源载体或增值化工产品。Joan Ramon MORANTE教授以CO2还原、NO3还原、CO2加氢等为案例,详细分享了在可再生能源驱动的循环经济中设计合理催化剂的相关研究。

唐本忠院士作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新概念聚集体材料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材料设计的复杂化以及精准化的需求,以还原论作为导向的分子材料的研究哲学在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所面临的局限也逐渐显现出来。从聚集体的角度材料的性质和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其背后的规律进行揭示,发展聚集体材料的研究范式,有助于在新材料研究领域实现源头上方法论的创新,直接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创新速度。唐本忠院士报告从研究哲学、材料和应用方面详细介绍了聚集体材料的内涵与外延。

Henry H. Radamson教授作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Recent Developments in Si Photonic

硅基光子学中新器件的传统方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具有直接带隙特性的GeSnSi等新材料进入我们的研究范围。硅光子学最大的困难是缺乏可靠的光源来满足光子集成电路(PIC)单片解决方案的需求。另一方面,纳米电子行业正接近摩尔定律的终点,大家需要发现新的创新方法来进一步促进通道区域的载流子传输。Henry H. Radamson教授分享了3D晶体管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从材料合成到新型探测器、激光器和晶体管设计等环节,同时也讨论了工艺挑战和困难,并提出了未来的技术路线图。

郑家科教授作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光智造”时代下材料加工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激光装备产业正突破激光材料、激光器件、智能控制等核心瓶颈技术,成为高端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郑家科教授从“新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激光,赋能智能制造”两方面分享了激光装备产业化需求与进展。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深化,尤其是下游新兴驱动力强劲,为激光加工技术在新材料、新工艺、新应用领域,开拓更多应用场景,伴随激光智造与材料加工的有机结合、协同创新,“光智造”正为材料加工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能。

吕昭平教授作学术报告

报告题目:鱼和熊掌可否兼得?——金属材料微组织调控和性能一体化

材料多种性能往往互相制约、呈现出典型的倒置关系,如何破解强度-塑性、韧性以及其他耐损伤性能之间的矛盾, 实现鱼”与“熊掌”兼得,是金属材料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吕昭平教授在报告中从金属材料性能一体化、极限化所面临的科学难题出发,探讨如何通过金属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实现多机制协同作用,重点阐述了基于新的微结构调控思路和技术,同时提升金属材料多项性能的案例,探索了先进金属材料服役极端环境的性能一体化、极限化的新原理和新方法。

上午议程期间还举行了“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对材料科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团队给予肯定和表彰,并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二级分会授牌。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

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材料大会”创建于1992年,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发起并主办,是推动我国新材料发展的前沿学术交流大会,是中国新材料界学术水平最高、涉及领域最广、前沿动态最新的超万人学术大会,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推动新材料前沿重大突破的国家级高水平品牌大会,目前已举办21届。

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等特大城市的光荣使命,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2018年以来,每年迭代出台营商环境系列改革政策,累计推出了近千项便民惠企的改革措施,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于今年3月联合发布的《机遇之城2023》报告显示,深圳在技术与创新、营商环境维度上排名第一。本届中国材料大会在深圳落地举办,是深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的重要一步,也是推动以新材料为代表的“20+8”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的关键举措。

据悉,本届大会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为支持单位,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宝安区人民政府协办,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承办。大会共设立77个分会论坛,涵盖能源材料、环境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材料设计制备与评价等5大类主题,同期举办国际新材料科研仪器与设备展览会、全国新材料人才招聘会、专题推介交流等行业活动,着力打造“会议-展览-人才招聘”集中一体化新材料领域顶级会展服务平台,三天会期预计超1.9万名全国新材料行业产学研企代表参会。本届中国材料大会系首次在深圳举办,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新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和特色,设置了丰富多彩的高水平专题论坛活动,包括2023年广东省新材料创新发展论坛及3场大湾区特色新材料论坛。此外,同期举办领湾·空中草地音乐会,为全国新材料工作者营造“科技、音乐、生活”三大核心元素相互融合的交流场景。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阳离子

总阅读量 29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