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锂电遇上钠电!天目湖固态电池&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在溧阳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2/24 01:39:47
导读: 2月23日,“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以及“天目湖先进电池产业创新论坛暨固态电池研讨会”同期在江苏溧阳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2月23日,2023年“电动中国”系列论坛——“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以及“天目湖先进电池产业创新论坛暨固态电池研讨会”同期在江苏溧阳召开,两场会议为期两天,吸引千余位新能源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参会,共同探讨纳电池、固态锂电池焦点问题与前沿技术。

开幕式现场

中科院物理所李泓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溧阳市委书记叶明华致辞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处长刘嘉致辞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致辞

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长温兆银致辞

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宣布推出首批三款纳电电芯新品

开幕式上,中科海钠举办了以“海钠百川·共蓄未来“为主题的产品发布会,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宣布推出NaCR32140-ME12圆柱电芯、NaCP50160118-ME80方形电芯及NaCP73174207-ME240方形电芯三款产品。面向市场主流需求,此次首批推出三款电芯产品,具有长寿命、宽温区、高功率等优势,可实现规模化量产。中科海钠正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推进合作,此次推出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将在两轮车、乘用车、商用车、家庭及工商业储能、规模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思皓新能源与中科海钠联合打造的行业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公开亮相

随后,天目湖先进电池产业创新论坛暨固态电池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分别召开,以下为天目湖先进电池产业创新论坛暨固态电池研讨会会场部分会议报告摘要,以飨读者。

报告嘉宾集锦(一)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技术总师史冬梅以“主要国家和地区电池技术和产业发展态势”为题,分享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先进电池技术和产业发展态势,并提出对我国电池领域发展的启示及政策建议。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电芯开发主任别晓非以“新能源汽车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应用展望”为题,从消费者真实用车习惯和产品体验出发,分析近期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性能水平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并提出商业化落地的技术突破方向。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刘敏博士以“‘芯’时代下,固态电池技术与产品定义的思考”为题,介绍了东风公司以固态电池技术领域为切入,打造东风固态电池原创技术策源地,解决了电池供应不稳定、成本高、整车性能优势不明显等难题。

浙江锋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晓雄以“固态理电池材料与电池技术开发进展”为题,介绍到,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电池是高必能高安全动力锂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全固态锂电池在动力领域的应用暂未看到规模应用希望。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泓以“长寿命固态电池技术探讨”为题,讨论了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实现同时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等目标的一些可能性。

溧阳储慧智能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伟国以“新能源电池行业一站式数智创新平台”为题,介绍了该平台运用数据帮助研发环节智能化解决研发困局,促进成本改进并持续落地,加速固态电池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陈立桅教授以“面向固态电池的材料创新”为题,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高面电导复合固态电解质、界面胶水、可溶性正极电解质和高性能固态锂金属电池等工作。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温兆银以“固态电池材料与技术研究进展”为题,介绍了与固态电池相关的各种类型固体电解质材料、电极及电池内界面的研究工作进展,以及通过各种复合和修饰策略对固态电池性能所实现的提升效应。

报告嘉宾集锦(二)

COMSOL (中国) 技术经理施翀以“多物理场仿真助力固态电池研发”为题,分享了多物理场仿真在固态电池研发中的应用,并介绍不同类型电池的仿真分析方法。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曹安民以“电极材料表面纳米层构筑及功能”为题,介绍了课题组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聚焦于电极材料表面层结构的精准调控,探讨电极材料的失稳机制及稳定途径,以获得具有大规模应用前景的稳定工艺及电极材料。

北京工业大学郭现伟副教授以“锂离子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与界面研究”为题,介绍了课题组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如正极材料和新型固态电解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原位固化方法来提升固态电池中面临的界面的问题。

电子科技大学李晶泽教授以“金属锂及锂合金负极的研究进展”为题,综述了该课题组最近在锂及锂合金负极方面的研究进展。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先进材料事业部总经理陆浩以“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硅基负极与固态电解质”为题,介绍了公司硅基负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开发背景、技术发展历程、未来技术路线、产品参数和性能、市场应用情况等。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姚霞银研究员以“基于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全固态理硫电池”为题,探讨了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目前面临的诸多痛点以及对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的展望。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周伟东以“聚合物基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开发”为题,介绍了课题组提出的“多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结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改善锂金属和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接触,还可以扩大固态电解质的稳定电压窗口,实现柔性的高电压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稳定循环。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创新事业部副总经理杨容以“新型含卤素类固态电解质研究”为题,介绍了国联研究院在含卤素基固态电解质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调控、阳离子掺杂、双卤素协同作用等系列手段,开发出新型具有高离子导的卤化物电解质材料,实现与高电压正极和金属鲤负极的匹配,同时材料成本大幅下降。

圆桌论坛环节

答疑互动

最后的圆桌论坛环节,围绕“全固态锂电池相对于液态锂离子电池,是否有足够的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它的出现能否更好的解决安全性问题和里程焦虑?”“报道称,LG放弃全固态,这是否意味着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短期内看不到希望?中国能否后发先至?”、“原位固态化技术的意义和优势是什么?其主要难点和挑战在哪?”等固态锂电池焦点问题,各位嘉宾与现场参会者开展了讨论。在激烈的讨论声中,会议第一天日程落下帷幕。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阳离子

总阅读量 29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