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专家共议|氢能行业爆发元年,市场发展与标准、测试技术展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11/22 18:35:52
导读: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来,各地给出更为明确的规划目标和支持政策,向市场传递出稳定预期,因此今年又被称为“氢能行业爆发元年”。

近两年来,由于国家层面的表态不甚明确,投资界对氢能发展一定程度上抱有“不确定性”心态,因而行动趋于谨慎。但是,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来,各地给出更为明确的规划目标和支持政策,向市场传递出稳定预期,因此今年又被称为“氢能行业爆发元年”。

11月中旬,宁夏、安徽、湖南三省接连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为今年“大热”的国内氢能市场再添一把火。尽管跨越中国的西北、中部和南部,三地却在规划上展现出较高的一致性:一方面,突破可再生能源制氢、储氢装备及材料、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成为高频词;另一方面,构建氢能基础设施和储运体系被多次强调,同时地方还立下了燃料电池车辆产能、加氢站的量化目标。

安徽提出,到2025年,力争燃料电池整车产能达到5000辆/年,加氢站(包括合建站)数量达到30座。宁夏提出,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重卡保有量500辆以上,建成加氢站10座以上。湖南提出,到2025年,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500辆,建成加氢站10座。

在多地区加入氢能发展热潮背景下,2022年11月30日-12月2日,仪器信息网与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广东省动力电池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化学储能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国家烃基清洁能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将联合举办第五届“新能源材料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网络会议

其中,12月1下午专场,将聚焦“氢能源发展及检测技术”,邀请7位氢能研究、应用专家围绕氢能源市场、标准、测试技术展望以线上形式等展开全面讨论,共同助力我国氢能产业的健康与快速发展。相关报告嘉宾及报告内容预告如下(按分享顺序):

宋中林 广州市氢能和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发展联合会 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

《新能源氢能市场发展和展望》免费报名占位

宋中林,1963年9月出生,陕西省渭南市合阳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1987年10月参加工作,199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广州恒运集团公司12MW、50MW、210MW燃煤热电联产发电机组筹建、运营,历任科员、科长、生产部经理、设备部经理;负责组建了广州恒运热力有限公司、广州东区热力有限公司并任董事、总经理;负责筹备了广州恒运分布式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怀集恒运新能源有限公司、东莞恒运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组建了广州恒运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先后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广东总裁班、湖南大学企业管理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学习。曾担任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理事、中国城镇供热开发区供热委员会副主席。现为广州市氢能和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发展联合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主持全面工作。

【分享摘要】一、氢能产业概述 二、广州氢能产业发展概况 三、广州氢能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四、广州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

段志祥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氢能室主任

《加氢站承压设备安全风险与检测技术探讨》免费报占位

段志祥,工学博士,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验师,氢能与天然气装备室主任。长期从事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检验评价方面工作,尤其在加氢站储氢容器、站用储气(氢)井、储气(氢)瓶组、液化天然气(LNG)设备、成套设备基于风险的检验(RBI)等方面有较深入研究。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加氢站储氢瓶组的定期检验检验,完成国内最大的LNG液化厂成套装置设备的基于风险的检验;完成《高压氢气和液化氢气储运装备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储气井关键技术标准研究》等国家NQI和质检公益课题。正在主持开展《氢液化、储存、加注安全风险评估与预防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究。 获国家级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3部,牵头或参与完成加气站/加氢站承压设备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制定4项、团体标准2项,授权专利2项。

【分享摘要】加氢站及储氢承压设备概述;氢安全事故案例分享;储氢设备损伤模式分析;加氢站储氢设备检验案例分析及技术探讨。

1.png

何广利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中天华氢有限公司 氢能技术总监/首席技术官

《加氢站主要标准和技术介绍》免费报名占位

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技术总监。长期从事氢能技术开发,现任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委会委员;全国氢能标委会委员;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用高压燃料气瓶分委会委员;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管理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委员;北京市、广州市、佛山市、云梦市、长治市氢能专家组委员;ISO-TC197(氢能委员会)专家。获得国家能源集团“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国家能源集团劳动模范称号。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申请和获得授权第一作者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包括两项国际专利,发表一作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能源集团科技奖励一等奖一项(第一)、二等奖一项(第一)、三等奖两项。牵头制定氢能领域国家标准三项,参与氢能领域国家标准6项。2021年3和6月两次做客CCTV-10《透视新科技》栏目,讲述新能源汽车与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内外氢能行业及技术大会上发表演讲70余次。

【分享摘要】标准方面。主要介绍GB50516以及最新修订的GB/T 31138-2022以及最新的标准制定情况。技术方面,介绍关键装备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叶长流 佛山市清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测试技术发展》免费报名占位

叶长流,清华大学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动力)工程师和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致力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相关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作为技术总监开发了多款燃料电池发动机。

【分享摘要】燃料电池系统开发时候遵循的正向设计的开发流程,燃料电池设计,燃料电池系统在测试和验证环节等。

邓凡锋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化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氢燃料质量检测方法的开发和标准化研究进展》免费报名占位

邓凡锋,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就职于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主要从事化学分析方法的开发和标准化体系研究工作,现为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体分析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氢能与燃料电池分析方法标准制定工作组成员。参与起草国家/行业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正在开展《气体分析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氢气质量分析方法指南》、《气体分析 微型热导气相色谱法》、《气体分析 氢气中硫化物的测定 低温富集-硫化学发光气相色谱法》、《气体分析 氢气中氩、氧、氦、甲烷、非甲烷总烃、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测定气相色谱法》、《气体分析 氢气中氨的测定光腔衰荡光谱法》等氢能领域分析方法标准的制定工作。

【分享摘要】 1、氢能产业背景介绍;2、氢燃料质量标准发展历程;3、基于氢燃料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分析方法的开发;4、氢能工作组TC206/SC1/WG1开展的标准化工作进展

周飞鲲 佛山仙湖实验室 特聘研究员

《氢能源及其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潜力与发展趋势》免费报名占位

长期从事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主持/参与多项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研究领域涉及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动力系统及整车等。

唐阳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 副教授

《绿电电解制氢电极材料评价及测试技术》免费报名占位

唐阳,副教授,中共党员 北京化工大学电化学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副书记 国电电投青岛绿色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北京化工大学安庆研究院先进电极材料研发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 (1)可再生能源电力制氢氢能关键电极材料研发; (2)碳中和:电化学与CO2捕集吸收转化; (3)小分子电催化反应及先进高效电催化剂设计与研发。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央高校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电投重点科技研发项目2项; 并与多家国内知名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研发攻关和电化学工程化研究,签订科技开发及服务合同近十余项,为企业中试转化技术4项。

【分享摘要】 高电流密度电解制氢关键析氧阳极、析氢阴极的研发、评价与性能评价。

附:关于第五届“新能源材料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网络会议

一、主办单位

仪器信息网,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广东省动力电池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化学储能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国家烃基清洁能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

二、会议时间

2022年11月30日-12月1日

三、会议形式

线上直播,直播平台: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平台

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xny2022/ (内容更新中)

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四、会议日程

第五届“新能源材料检测技术发展与应用”网络会议

时间

专场名称

11月30日全天

新能源电池检测技术专场

12月1日上午

储能材料检测技术专场

12月1日下午

清洁能源之氢能源材料检测技术专场

12月2日上午

其他清洁能源材料检测技术专场


五、参会方式

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

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xny2022/ (内容更新中)

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2. 温馨提示

1) 报名后,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

2) 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

六、会议联系

1. 会议内容

杨编辑:15311451191,yanglz@instrument.com.cn

2. 会议赞助

刘经理,15718850776,liuyw@instrument.com.cn


仪器信息网

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

广东省动力电池安全重点实验室

国家化学储能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

国家烃基清洁能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东)

2022年10月26日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阳离子

总阅读量 29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