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2023相约青岛!第十二届微光刻技术交流会在合肥落幕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09/25 10:23:48
导读: 9月23日,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第十二届微光刻技术交流会在合肥顺利落幕。

仪器信息网讯 9月23日,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第十二届微光刻技术交流会在合肥顺利落幕。本届会议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主办,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碁微装”)承办。继大会9月22日进行开幕及首日日程后,23日大会召开了2022年度先进光刻技术交流会、2022年度第三届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年会和2022-2023两届承办方揭牌仪式,会议由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王德强研究员和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宝钦分别主持。

报告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 徐光伟

报告题目 《氧化镓半导体功率电子器件》

功率器件广泛应用于电能传输变换的各个环节,因而在各大电脑相关领域应用广泛。功率器件是“弱点控制”和“强电运行”间的桥梁,高性能功率器有助于降低电能传输变换过程中损耗。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升级需求的爆发,功率半导体市场增速飞快。当前氧化镓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呈现出显著的加速发展态势,是日本、美国、欧洲的研究热点和竞争重点。徐光伟在报告中从氧化镓功率器件、模型和电路等方面介绍了课题组在氧化镓功率电子器件的研究内容与进展。

报告人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王德强研究员 王德强

报告题目 Cross Disjoint Mortise Confined Solid-State Nanopores for Single-molecule Detection》&《基因改造蚕丝光刻胶》

固态纳米孔在单分子检测应用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获得具有高灵敏度和鲁棒性的可控纳米孔需要在纳米孔制造方面取得革命性突破。作为一种方便、低成本的纳米孔制备方法,可控介质击穿技术很难控制纳米孔的位置和数量。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使用聚焦镓离子束和受控介电击穿技术制造的交叉分离榫眼约束固态纳米孔(CDM-Nanopore)的概念。由两个不相交的榫眼结构形成的受限域通过受控的介电击穿方法定位了纳米孔制造的位置。

随后,王德强研究员又介绍了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联合研发的基因改造蚕丝光刻胶。王德强表示,蚕丝蛋白属于天然蛋白,其力学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易于改性;结构独特使得其制备简便,分辨率良好,产业成熟,因而原料丰富,成本低廉,是绿色光刻胶的理想原料。下一步,王德强所在团队将瞄准中端需求,实现进口替代;之后,面向高端需求,突破自主可控。

报告人 福建省科学研究院 刘辉文

报告题目 电位限制式电子束投影光刻技术原理

最初的电子束投影光刻使用常规掩模,采用透射加吸收高压电子束的原理。部分高压电子撞击到掩蔽层而后吸收,穿过掩模掩蔽层图形时在金属图形侧壁会产生散射并影响分辨率。另外,提高加速电压会造成掩模严重热形变,而减小束流又无法满足生产效率。而电位限制式电子束投影光刻技术采用反射加透射的原理选择性地通过电子,高压电子无法穿过掩模板掩蔽层,穿过掩膜版图案的电子将图案印到涂抹了光刻胶的晶体上。

报告中,刘辉文介绍了对电位限制式电子束投影光刻技术进行的不同图形的仿真曝光,得到了分辨率为20nm的图形。从理论上验证了高压电子束能够穿过掩模图形缝隙,并在新型掩模下方形成图形,图形线条连续清晰。电位限制式电子束投影光刻技术能够解决原有电子束投影光刻技术的问题,结合其他技术有望解决电子束投影光刻技术实用化问题。通过本次电磁仿真和计算,从理论上验证了新型电子束投影光刻技术的可行性,为以后实物验证做了前期准备,并有望下一步制作高分辨率的电子束投影光刻系统。

报告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杨尚

报告题目 激光直写仿真及其邻近效应校正

激光直写是利用激光束对基片表面的抗蚀材料实施曝光,显影后在抗蚀层表面形成所要求的浮雕轮廓。在半导体领域中,激光直写由于其灵活,价格低廉,无需掩模版的优势,常被用于掩模版的刻写和其它例如3D打印等较为灵活的领域。激光直写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由计算机控制高精度激光束扫描,光刻胶上直接曝光写出所设计的任意图形。报告中,杨尚展示了model-based OPC,利用模型匹配工艺条件,从而对版图进行修正。杨尚表示,本次报告只是一个思路的呈现,待其开发成熟,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基于模型的激光直写OPC只适用于图案局部,有着精度高,理论依据充足,自适应性良好的优点。若应用于全图的OPC,则需要加快运行速度也可以采用基于模型优化后的规则,进行rule-based OPC,来完美匹配现有工艺和设备条件等因素,以实现更为精准的OPC修正。

2022年度先进光刻技术交流会到此结束,大会进入2022年度第三届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年会环节。

《抗蚀剂标准修订工作组》副组长李伟 汇报

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微光刻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宝钦 汇报

《抗蚀剂标准修订工作组》副组长李伟汇报了有关三项原抗蚀剂标准标准申请修订立项情况。分会秘书长陈宝钦对有关《微电子学微光刻技术术语》国家标准报批修改终稿情况进行了汇报。

大会最后进行了2022-2023年两届承办方交接牌仪式。由分会秘书长陈宝钦主持,第十二届承办单位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方林总经理将会牌交接到第十三届承办单位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公司特派代表李心。2023年,微光刻人将相约青岛。

大会结束后,合肥芯碁组织并邀请专家团队参观了“中国声谷”和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免费直播会议推荐

w1035h345semiconductor.jpg

仪器信息网联合电子工业出版社特主办首届“半导体工艺与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旨在邀请领域内专家围绕半导体产业常用的工艺与检测技术,从各种半导体制造工艺及其检测技术等方面带来精彩报告,依托成熟的网络会议平台,为半导体产业从事研发、教学、生产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的免费学习、交流平台,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聆听到精彩的报告。

主办单位

        仪器信息网

        电子工业出版社

直播平: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平台

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emiconductor20220920/

会议形式:线上直播,免费报名参会(报名入口见会议官网或点击上方图片)

通知第二轮通知|首届“半导体工艺与检测技术”网络会议将于9月26日召开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微光刻
用户头像

作者:KPC

总阅读量 13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