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杨学明:发展实验科学要靠原创先进仪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08/22 09:46:31
导读: 自主设计原创的科学仪器不仅对研究有利还能培养人才,同时科学仪器的研发本身也可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发展实验科学要靠原创的先进科学仪器。”8月21日,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名单揭晓,“物质科学奖获得者”杨学明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没有原创的先进科学仪器支撑,实验科学就很难进入国际前列。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现为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此次获奖是因为他研发的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使化学动力学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

  此前,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的中性团簇红外光谱实验方法,杨学明与合作者在类冰中性水团簇七聚体中发现了多个棱柱状和笼状结构,为揭开液态水至微冰的氢键网络演化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没有先进的科学仪器和技术的发展,很多重要的实验现象就不会被发现。”杨学明说,“在我们实验室,学生基本都会自主设计科学仪器。把高水平工程师和科学家素质融为一体,才算得上高水平的实验科学工作者。”

  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拨款成立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在散裂中子源、“中国天眼”、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等“国之利器”加持下,基础研究领域原创成果不断迸发。“但这做得还不够,目前很多先进的科学仪器依赖进口,制约着我国实验科学的发展。”杨学明表示。

  为推动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原创科学仪器,杨学明建议首先要从观念上加大对科学仪器的重视,他强调,自主设计原创的科学仪器不仅对研究有利还能培养人才,同时科学仪器的研发本身也可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其次国家和地方要继续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对科学仪器的投入,通过完善体系机制鼓励原创科学仪器的研发。”杨学明举例谈到,深圳近年来通过引进大科学装置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使得深圳的活力和创新潜力不断迸发。

  自主设计研发科学仪器是“烧钱”又“烧脑”的工作,甚至有时候要冒风险。对此,杨学明认为,既然花了钱和精力,就要提高科学仪器的研发和使用效率,做好投入和产出平衡。“此外,要做独特的科学仪器,不要重复别人的成果。真正有特色的科学仪器才有可能引领学科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用户头像

作者:牛亚伟

总阅读量 9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1
全部评论(1条)
用户头像
1232022-08-24 06:40:56
了解一下啊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