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快讯|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开幕:显微学揭开新视野!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10/15 12:09:03
导读: 2021年10月15日,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会展国际大酒店龙泉厅盛大开幕。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道:2021年10月15日,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在东莞市会展国际大酒店龙泉厅盛大开幕。大会为期三天,吸引来自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电子显微学领域专家学者1300余人出席。

大会现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百年华诞,百年征程,百年风雨,百年辉煌,百年初心,历久弥新。今天的中国,科技飞跃发展,科学让中华民族富强,创新让我们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的电子显微学有了长足的进展,显微学研究已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领域。为庆祝这难忘的时刻,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显微学揭开新视野”。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韩晓东主持大会开幕式

韩晓东表示,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恰风华正茂。今天的中国科技引领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不断为中华民族繁荣富强赋能。基础研究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卡脖子等问题的根本在于基础薄弱。电子显微学科技工作者们一贯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

显微学是一个集材料、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学科,本次年会将基于此设置10个分会场,会议学术交流内容包括: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学及应用、原位显微学技术及应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学、微束分析、扫描探针显微学、低温电子显微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学等。会议将展示显微学相关仪器理论、技术和实验方法的最新进展;会议将促进电镜及其他显微学仪器的共享、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使用、改进与维修的交流等。

韩晓东感谢了本次承办单位南方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也感谢了浙江大学张泽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杨学明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张明杰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汪卫华院士等嘉宾莅临。并对1300余位现场知名显微学家、材料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厂商代表、教师学生代表等表示欢迎,希望大家能通过本次会议增进交流、拓宽视野。

同时,在南方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分会组委会、分会秘书处努力支持和精心组织下,本次年会在短时间内圆满完成了各会场内容组织,10个分会场组织近400个口头报告,能面对面交流十分宝贵。最后感谢了李宁春老师带领下的全体会务组成员,感谢了他们为大会圆满召开作出的所有辛苦付出,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大会承办方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 杨学明院士 致开幕辞

杨学明院士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南方科技大学向本次大会的隆重开幕表示祝贺,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诚挚欢迎。接着,共同回顾了电子显微学的发展史。首台透射电镜在1932年发明以来,电子显微镜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且许多科学领域的非常重要的突破也是依赖于电子显微镜的发展。过去近几十年中,电镜相关科研获得了多项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物学奖及其他奖项。我国电镜发展也比较早,在1951年就有了第一台电镜,大幅度的发展则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此后我国电镜整个领域取得飞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高阶的电镜已经有上千台,达到数百亿元的投资。这些助力着我们整个学科的发展,我国电子显微学工作者们也可能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大的一支队伍。

南方科技大学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学校,成立只有十年,是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时代背景下,创立了的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学校借鉴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办学模式,以理工医三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发展,在本硕博层次办学,在一系列新的学科方向开展科研。学校在过去十年里取得了比较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引进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教师。教研系列老师约五六百人,包括院士54位,教育部特聘专家36人,杰青38人等,并且取得系列优秀科研成果。

南方科技大学在电镜方面有两方面值得一提,一方面是分析测试中心利用电镜在热电材料方面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是在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的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目前安装6台300kv冷冻电镜,并支撑了校内校外上百个科研团队以及企业的科学研究和基础研究。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也在开始迈向第二个百年的征途。中国要发展,最重要还是在创新,只有依靠科技进步、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道路,才能真正发展、将自己的发展主导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最后希望各位学者能携起手来,共同为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主席张泽 致开幕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主席张泽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首次来到东莞,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有传奇的一个结晶,而东莞则是这个结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历届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的规模越来越强、越来越大,张泽院士回顾了老一辈电子显微学科学家们为中国电子显微学作出的贡献,年会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然后到四五百人后发展越来越快,这也见证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小微企业的发展。

回顾电子显微学的发展历史,张泽院士表示,当前原子之间的间隔、电子结构、成分等都可以看到,相关仪器设备无论在空间分辨率还是能量分辨率都已发展到极致,类似大规模集成电路,我们需要看得见接下来的方向在哪里。最近几年,大家都非常关心环境和原位。以往观察结构需要在一个完全真空环境中,此时物质自身的表现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被完全隔离,更不用谈力学、光学、电学等环境。在分辨率等已经发展到极致的基础上,怎样把物质观察在一个真实或者接近真实的环境里面,将这些事情再做一遍,就很有意义,也使显微学的发展更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在昨晚祺跃科技原位高温扫描电镜新品发布会上,初创的年轻人包括搞控制的、搞电子的、搞软件的,充分显示了我们显微学的光明未来。同时,无论是生命科学还是材料科学,也越来越多的展示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以及不同学科交叉所带来的一些挑战。在这种趋势下,不同学科的学者能齐聚一堂交叉交流就显着格外重要。中国人不缺聪明,也不缺勤劳,相对比较缺的大家能够聚在一起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希望大家能够利用这次“聚人气”的机会,更好的交流,更好的支持,也为将来更好的合作、看更精美的世界共同努力!

---------------------------------- 

本次大会主要由大会报告和10个分会场报告组成,10月15日上午和10月16日上午,大会报告特邀十一位著名电子显微学科学家、相关仪器设备厂商专家代表依次为大家呈现精彩报告。

10月15-17日开始,10个分会场精彩内容也将悉数呈现,分会场依次为:1)显微学理论、技术与仪器发展;2)原位电子显微学表征;3)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4)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5)先进显微分析技术在工业材料中的应用;6)扫描探针显微学(STM/AFM等);7)扫描电子显微学(含EBSD);8)低温电子显微学表征;9)生命科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10)中国电子显微镜运行管理开放共享实验平台。

同时,大会还将颁发优秀青年学者奖、评选优秀学生论文奖与优秀Poster奖优秀Poster奖、为第十二届中国电子显微摄影大赛获奖者颁奖等。

大会后续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后续报道【点击报道专题链接】

大会前夕签到掠影

仪器信息网赞助POSTER展示区

会务组会前留影



相关仪器与技术,请点击: #扫描电镜(SEM)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阳离子

总阅读量 29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