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阅读TA的文章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协助油液检测公司实验室|加急出厂多台油品检测仪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09/08 11:30:08

       人类运用摩擦、磨损、润滑方面知识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但人们对润滑剂的检测却较运用润滑剂的历史短得多,通过润滑剂实现对机器工况和故障的监测与诊断则更晚,只是20世纪的事情。最初的油液监测源于油污染分析(oil Contamination Analysis),主要是通过油品理化指标的常规检测,反映油品的质量和评价油品的润滑性能。当时这类分析常作为石油公司产品销售后的技术服务项目而进行。

       1941年美国铁路行业的Denver Rio Grand和 Westen Railroad公司首次采用光谱分析方法检测在用内燃机车润滑油中的磨粒元素种类和含量。随着60 年代工业界对监测与诊断技术的需求,特别是70年代初,铁谱技术的问世,油液监测技术与其他监测方法一样,产生了飞速的发展。通过80年代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积极探索,油液监测技术已成为设备诊断技术体系中与振动监测、温度监测、性能参数监测共同发展的主要方法之一。进入90 年代以后,油液监测技术正日益朝着多种方法集成、在线与离线并举、监测诊断维修管理融为一体和方法与仪器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取得了不少令人振奋的进步。u=2820320770,243359338&fm=26&fmt=auto&gp=0.jpg

       油液监测技术是通过分析被监测机器的在用润滑剂(或工作介质)的性能变化和携带的磨损微粒的情况,获得机器的润滑和磨损状态的信息,评价机器的工况和预测故障,并确定故障原因、类型和零件的技术。这一技术的工业应用表明:油液监测技术适用于低速重载、环境恶劣(如噪音大、振动源多、外界干扰明显)、往复运动和采用液体或半液体润滑剂且以磨损为主要失效形式的设备的监测。国内外实施油液监测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推动着这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通常,油液监测可以延长设备的换油期或者正确选用润滑剂而取得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及时预报潜在的故障避免灾难性损坏或者使处于正常运转的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维修而增加产值和效益。

       如今营运而生的油液检测公司也多了起来,得利特研发生产的油品分析仪器,也被这才公司很好的运用到生产中。最近北京得利特油品分析仪得到河北检测公司顺利验收,河北检测公司新建实验室成功投入了使用。2.jpg

       近日,由北京得利特生产的一批油品检测设备顺利完成出厂检测,成功发往河北检测公司实验室。3.jpg

       据了解,此次发往电厂设备较多,设备清单如下:A1180自动水溶性酸测定仪 、A1160绝缘油介电强度测定仪 、A1170自动油介损及体积电阻率测定仪  、A1050液相锈蚀测定仪、A1031油液颗粒污染度检测仪等一批仪器。4.jpg

       合同签订后,得利特从材料采购、工艺、制造、装配等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深入一线严把质量关;经常召开进度协调会,对各类问题事无巨细进行讨论决策。为了确保了该批检测设备交货进度风险可识别和可管控。9.jpg

       仪器发往客户实验室后,已经安排售后进行了安装调试,经过一台安装调试,实验室完成搭建!

       得利特公司整合石化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计量总站等油品方面、仪器方面、设备方面的专家为技术班底,集思广益,推出系列精品润滑油分析检测仪器、燃料油分析检测仪器、润滑脂分析检测仪器等产品,得到用户的广泛赞誉。公司以技术实力为用户提供专业贴心的咨询培训服务,包括设备润滑咨询服务,设备润滑知识培训,润滑系统方案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第三方油品检测。确保客户解决设备润滑的相关问题!

[来源:得利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logo
得利特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