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碳中和背景下CEMS市场前景初探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07/09 17:01:33
导读: 目前CEMS已自成系统,如何最大化利用现有基础,并满足碳中和的需求,就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CEMS无论在市场进展还是技术进展方面都趋于稳定。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提出,给CEMS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但目前CEMS已自成系统,如何最大化利用现有基础,并满足碳中和的需求,就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CEMS现有品牌格局和技术格局

当前,CEMS市场上的生产厂商约有80多家,仪器型号170余个,其中国产品牌70多家,进口品牌10余家。由于CEMS安装条件多样,或多或少需要一些定制化,加上需要定期维护,国产品牌在这个市场上占有不小的优势。

图片1_副本.jpg

主要品牌市场份额

碳中和提出之后,二氧化碳的监测可以融入CEMS之中,其中相关性最大的是CEMS中气态污染物监测模块。市场上CEMS采用的气态污染物监测原理有非分散红外、傅里叶红外、紫外吸收、紫外差分、紫外荧光+化学发光。而红外法也是测量二氧化碳的一种优势方法。

图片2_副本.jpg

不同技术原理CEMS分布

 

接下来,市场机会在哪里?

 

不同行业CEMS市场余量如何?

采购方式有何变化?

工业企业碳中和路线有哪些可能?

CEMS有需要哪些技术改进?

…………

仪器信息网为反映当前国内CEMS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发展瓶颈,尤其是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有可能给该市场带来哪些重要影响,特组织CEMS市场调研活动,并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撰写了《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CEMS) 国内市场调研报告 (2021 版)》。

报告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survey/Report_Census.aspx?id=231

欢迎感兴趣的网友联系购买报告事宜,电话:010-51654077转销售部

报告图表目录

图1.1 基本CEMS系统结构

表1.1 CEMS采样方式比较

表1.2 几种烟尘监测技术CEMS主要参数的对比表

表1.3 常见部分烟气参数监测子系统检测原理及安装位置

表1.4 CEMS管理中各项内容责任方

图2.1 CEMS系统进口/国产统计

图2.2 配置不同测量项目的CEMS分布(按型号数量)

图2.3 CEMS采样方式统计(按型号数量)

图2.4 基于不同气态污染物分析原理CEMS分布(按型号数量)

图2.5 基于不同颗粒污染物分析原理CEMS分布(按型号数量)

表3.1 雪迪龙CEMS产品列表

图3.1 牡丹联友近五年CEMS销售情况

图3.2 上海北分近五年CEMS销售情况

表3.2 西克麦哈克CEMS产品列表

图3.3 CEMS主流厂商及2020年中国市场占有率(按销售额)

图4.1 用户地域分布

图4.2 用户行业分布

图4.3 用户职位分析

图4.4用户主流品牌认知

图4.4 用户CEMS复购情况

图4.5 CEMS采购关注因素

图4.6 CEMS选购信息来源

图4.7 CEMS采购方式

图4.8 ”千里马招标网“CEMS招标信息条数

图4.9 CEMS维护方式

图5.1 2020年CEMS招中标采购产品/服务比例(按中标金额)

图5.2 2020年CEMS招中标采购地域分布(按中标金额)

图5.3 2020年CEMS招中标采购行业分布(按中标金额)

表7.1 固定污染源废气连续监测技术类标准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cems
用户头像

作者:环保-学雷

总阅读量 24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3
全部评论(3条)
用户头像
p33346402021-07-12 05:32:14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0回复
用户头像
p33346402021-07-11 09:31:45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0回复
用户头像
泉溪水2021-07-10 22:03:12
国产品牌在这个市场上占有不小的优势。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