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亮点频出!第二届体外诊断技术发展及应用网络会议圆满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9/08/06 17:49:35
导读: 2019年8月1日-2日,由仪器信息网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体外诊断技术发展及应用网络会议(iConferenceonIVD,iCIVD2019)”圆满召开。

  2019年8月1日-2日,由仪器信息网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体外诊断技术发展及应用网络会议(iConferenceonIVD,iCIVD2019)”圆满召开。

  会议为期2天,共有17位资深临床检验科主任和3位优秀的仪器企业技术人员,针对肿瘤诊断、分子诊断、质谱及新技术、临床POCT 四个热门研究领域作了精彩报告。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光涛作了大会致辞。

颜光涛.jpg

  颜光涛首先代表组委会热烈欢迎了大家,并对同仁对本次IVD盛会的关注、支持表示了感谢。颜光涛表示,当下精准医疗的需求日益高涨,成为健康中国梦的主要追求目标。这个宏伟目标需要各界精英,跨界合作、互相融合、取长补短。而本次网络交流平台,就是充分发挥各位专家的优势和学术专长,突破时空限制,让IVD行业内更多从业人员能够高效交流学习。同时,通过交流,也能发现新的技术突破点,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整体推动我国IVD行业水平提供有效的交流形式。

1.jpg

肿瘤诊断会场报告专家

  肿瘤诊断分会场,对肿瘤标志物的探讨是一大热点。传统肿瘤标志物包括CEA、细胞角蛋白、SCC、Ca125、Ca153、Ca242、Ca199、AFP和激素类物质;新型肿瘤标志物包括ctDNA、CTC和自身抗体等。徐国宾指出,传统和新型肿瘤标志物的合理应用都应该受到重视。CTC监测对晚期肿瘤治疗效果的评价和生存评估具有价值。寻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预测因子是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和推进肿瘤精准免疫治疗的重要方法。崔丽艳表示,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是如何合理选择项目以及做好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对临床的诊疗至关重要。NGS技术在肿瘤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从靶向用药基因检测到肿瘤耐药机制探索及预测疗效,NGS技术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jpg

分子诊断会场报告专家

  随着精准医疗计划的实施,临床对实验诊断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分子诊断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临床检验诊断中,分子诊断技术占比约15%,但却是最有前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在荧光定量PCR进入临床应用的20年时间里,病原检测方法从ALT、免疫学方法、DNA杂交,到基因芯片、荧光定量PCR、全自动实时荧光定量PCR演变,分子诊断在感染性疾病的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崔巍指出,测序结果数据量大,如何确定有价值的临床变异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要求我们知道证据变异分级、知道生物信息学工具和高通量测序相关数据库的使用。技术平台多样,但技术平台的建设一定是建立在微生物专家指导下的技术体系建设。鲁辛辛表示,临床应该把病原微生物诊断做成和病理诊断一样,建立非培养的技术、生物标志物技术、核酸测序技术等技术平台。

3.jpg

质谱及新技术报告专家

  质谱技术能够实现化合物结构的定性分析,也能实现混合物组成的定量分析,功能极其强大,在临床医学检验及精准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质谱的临床检验项目包括异常代谢病、内分泌激素疾病、治疗药物监测、营养疾病相关、其他生物标记物五大类。曹正采用Hoffmann法,建立并验证了LC-MS/MS测定血清维生素A/E的方法。此外,王占科分享了液态生物芯片流式荧光技术的新一代高通量生物芯片技术分子诊断平台。在一些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中,微流控芯片可以让定量免疫检测在便携式系统完全实现。蒋兴宇分享了微流控芯片在检测小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的优势。

4.jpg

临床POCT报告专家

  POCT别名“床旁检验”,在内分泌科、心内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等各临床科室都有应用。周洲和张国军主任都提到了POCT管理问题。周洲认为,POCT “势不可挡”,对POCT质控管理“势在必行”也是“责任所在”,并详细介绍了阜外医院对POCT管理规定、细则、授权方案、数据、质控管理、仪器使用的管理。张国军针对POCT该不该管?谁来管?怎么管?等问题一一作出解答。并表示,POCT不是检验的分羹者,相反,POCT更是传统检验技术的强力补充。比如杜捷夫在报告中提到,POCT缩短了临床试验结果回报时间,能获得及时检测结果,为治疗赢得时间。

  后期会分别推出肿瘤诊断、分子诊断、质谱及新技术、临床POCT 专场专家报告视频回放,广大网友敬请期待。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筱婕

总阅读量 12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