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的先行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8/02/27 23:14:02
导读: 中国第一锅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的主持制作,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的主持制订,中国工程院的建立...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一个名字,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的先行者,一位用毕生精力推动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的科学家。

  中国第一锅光学玻璃、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的主持制作,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的主持制订,中国工程院的建立...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一个名字,王大珩——中国光学事业的先行者,一位用毕生精力推动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的科学家。

  1915年2月26日,王大珩出生于日本,祖籍江苏省吴县。他的父亲王应伟是一位天文与气象学家,早年旅居日本,回国后先后在北京观象台和青岛观象台工作。王大珩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常去观象台跟随父亲观测天文和气象,对使用科学仪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少年时代的科学熏陶,对王大珩后来研究应用光学和光学玻璃,致力于中国的光学事业与仪器制造业有深远的影响。

  1936年,王大珩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两年后,他顺利考入留英公费生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随后,他又转入雪菲尔大学,在世界著名的玻璃学专家W.E.S特纳(Turner)教授指导下专攻光学玻璃。

  王大珩是我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他领导下,开拓与发展了靶场光学测试技术、激光技术及太阳地面模拟等国防光学技术领域。除此之外,他在我国中程地地导弹发射实验任务中任总工程师,提出工程总体方案,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一次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当时同类仪器的国际水平,满足了国防尖端武器试验的急需。他在G179、718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170跟踪望远镜,331电影经纬仪等研制任务中,对总体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指导,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问题。他还创办了中国科学仪器馆,后来发展成为了长春精密机械研究所。1986年,他又和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联名,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863”计划)。

  王大珩是光学技术发展的功臣,他以毕生之力开拓了中国光学事业发展的广阔天地;他用智慧之光为科技事业和国家发展殚精竭虑、指引方向。他胸怀坦荡,品德刚毅,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和旗帜。

  专题:缅怀中国仪器仪表奠基人王大珩院士

[来源:科普中国]

标签: 王大珩光学
用户头像

作者:weidy

总阅读量 69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