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03-0711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厦门斯坦道 > 食用油品分析仪 > 食用油品分析仪
  • 食用油品分析仪
  • 食用油品分析仪
  • 食用油品分析仪

食用油品分析仪

品牌: 斯坦道
产地: 福建
型号: STD-6800F(地沟油)
样本: 下载
报价: ¥5万 - 10万
留言咨询

核心参数

产地类别: 国产

产品介绍

产品简介

        我国食用油品质问题频发,2011年健康元地沟油事件、2014年台湾劣质油事件都给老百姓日常食品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目前,食用油主要存在油品品质不良、劣质油掺混精品油、动物油冒充植物油等问题。而食堂餐厅使用的散装油,油炸食品店反复使用的煎炸油都是劣质油的高发危险区。斯坦道针对劣质油中可能存在的多项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研发出全新一代的食用油品分析仪,帮助潜在使用单位建立食用油品质检测体系,提升检测能力,确保油品质量安全。

        STD-6800F食用油品分析仪通过引入指标1、指标2以及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等检测项目,建立逻辑分析系统,实现对食用油品质的鉴定。多指标检测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无需特定实验条件,适合非专业人员现场快速检测。食用油质量安全检测仪有利于提高对食用油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效率,逐步减少和杜绝“地沟油”等伪劣食用油和致癌物质的食品流入餐馆和餐桌。


 

检测项目

快筛项目:指标1、指标2

标配项目:黄曲霉毒素B1、 酸价、过氧化值


性能特点

― 快速检测:采用逻辑分析系统,样品检测出结果时间最短只需5 s,最多只需20 min,判定油样不合格则检测结束。

― 灵敏度高:检测限低至μg/kg级别,比传统比色法mg/kg提高1个数量级。

― 简便快捷:检测项目的前处理约10-20分钟,检测只需30秒钟。

― 安全可靠:无须配置标准溶液,避免检测人员接触致癌物标准品。

― 现场操作:无需复杂的前处理过程,检测人员在现场即可准确操作。

― 量身定制:可根据客户需求搭配检测项目,满足用户更多需求。

― 自动化:拥有开机自我诊断,波长自动校准系统等功能,检测操作过程实现全自动化。

― 智能化:搭载新一代处理芯片,数据处理准确,使用流畅。

― 检测结果:检测结果自动分析、计算是否合格,并可随时按照检测日期查阅、打印、删除检测数据。

― 联网监控:支持网络数据传输,自动生成数据报表,同步将检测结果上传至监测系统中,达到实时监控和安全预警目的,完善地区食用油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

 

配置清单

― 食用油品分析仪主机1台

― 配套定量检测试剂(100批次)各1套

― 前处理专用器具1套(含电子天平、超声波提取仪、移液器、移液器吸头、塑料离心管、一次性吸管、一次性样品杯、石英比色皿等)



典型用户

用户单位

采购时间

采购数量

郑州市农产品检测中心

2014/07/10

1

相关资料

更多

GB8955-88 食用植物油厂卫生规范

本《规范》适用生产食用植物油脂或食用植物油制品的工厂( 作坊)、食用油脂储炼厂, 以及其他工厂附设的食用植物油脂或食用植物油制品的车间。

292KB

2014/10/31

调和油将纳入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在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的“2013年全球油脂油料产业峰会”上,国家卫计委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二部邵懿表示,调和油将被纳入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添加标识要求。

332KB

2014/10/31

五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颁布实施

新的五项食用植物油产品标准已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 将于2003 年10 月l 日起实施。为此我们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制修订目的和指导思想, 标准制修订的主要内容, 五个标准的质量指标内容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254KB

2014/10/31

营养强化维生素A食用油_国家标准实施

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组织,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国家粮食储备局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北海粮油工业(天津)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制定的《营养强化 维生素A食用油》国家标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71KB

2014/10/31

食用油标准知多少

柴米油盐酱醋茶,油是我们日常生活烹饪中必不可少的佐料。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油的种类也逐步增多,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玉米油……并且制作方式也不同,有的是压榨,有的则是“浸出”,让消费者挑花了眼,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油品,究竟哪一种营养价值最高,最有利于身体健康?本期小课堂将从食用油的标准讲起,让您在标准知识中认识食用油,学会甄别油品质 量。

399KB

2014/10/31

食用油标准再添新丁_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即将出台

食用油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但在老百姓常用的调和油中, 到底会有多少花生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它们之间的比例又是多少消费得怎样判断食用调和油中各种油的含最标准另外, 在目前的市场上, 同样为调和油, 价格却有相当大的差异。比如, 花生调和油, 不同品牌的产品价格能相差一倍, 有的甚至低于一般的菜籽油、大豆油。

264KB

2014/10/31

食用油新标准_工艺_原料成关注热点

最近,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在超市购买的食用油瓶体上又多了一个小标签,上面对产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以及生产工艺进行了明确的标注,这个标签源自国家标准委及国家粮食局联合发布的食用油强制性国家标准。

456KB

2014/10/31

食用油标准5月实施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粮食局组织制定的大豆油、花生油等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 将于5 月1 日起正式实施。

320KB

2014/10/31

出厂食用油质量标准即将透明

日前, 一个修改食用油标准的会议在山东烟台市闭幕。会议对十几年前制定的现在仍在使用的食用油标准做了较大修订, 新审定的8 种植物油国家强制标准和5 种加工方法标准,是根据如今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健康与安全的要求和目前国内外制油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同行业标准制定的。

101KB

2014/10/31

食用油新标准让三餐安全又味美

从年月日起, 我国实行了新的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对不符合标准规定的食用油, 逐步禁止销售。此次国家标准委与国家粮食局共同组织制定的大豆油、花生油等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是继去年棉籽油、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种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 我国粮油标准化工作迈出的又一大步。对消费者而言, 新标准意味着什么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标准处龙伶俐处长做了解答。

349KB

2014/10/31

降低油脂中过氧化值方法的研究

以SnCl2为还原剂,降低油品的过氧化值( POV )。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表明,在非绝氧体系中, SnCl2 用量为1% ~ 2% ,常温下,反应时间为1 h ,去过氧化值效果显著,过氧化值由50降为0. 1,方法简单。

135KB

2014/12/11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大豆油的过氧化值

探讨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大豆油的过氧化值。通过比较各种数据处理方法,以143 份样品建立大豆油过氧化值(0. 5~50 mmol/ kg) 的近红外定标模型,70 份样品作为验证样品集进行了验证。结果表 明:以一阶导(DB1) 结合0~1 间归一化(N01) 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 PLS) 建模效果最好,定标集预测标准差(SEC) 0. 516 ,相关系数(Rc) 0. 999 ,验证集预测标准差(SEP) 0. 523 ,相关系数(Rv) 0. 998 ,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快速测定大豆油的过氧化值。

0KB

2014/12/11

大豆油脂过氧化值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首先采用碘量法测定油脂样品的过氧化值作为校正值,再使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油脂样品的光谱数据。在油脂过氧化值的定量分析中建立3 种校正模型,对比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多元线性回归(MLR)和主成分回归(PCR)的性能,确定最优模型为PLS。使用PLS 测定油脂过氧化值的性能结果为:校正集的相关系数0.916,预测集的相关系数0.922。

0KB

2014/12/11

添加花椒油对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影响

在花生油中添加花椒油,考查了紫外光、温度、氧化剂和Cu2+对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紫外光照射5h,花生油溶液中添加花椒油的过氧化值比不加小13.31%;分别在90℃温度和0.1mol/L KClO3氧化5h,添加花椒油后,花生油溶液的过氧化值比不加低2.64%和2.16%。用0.1mol/LCu2+氧化5h,花生油加花椒油的ΔPOV/(POV)0 值比不加低2.1%。

258KB

2014/12/11

食品中酸价和过氧化值测定方法的改进.

为了研究采用索氏脂肪抽提脱溶和水浴加热脱溶这两种油脂提取方法的可行性,本文就脱溶时温度及时间对测定酸价、过氧化值的影响作了研究分析,并将这两种方法与国标中的减压脱溶法作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脱溶温度对酸价、过氧化值的影响,不论何种脱溶法均呈正相关,其测得的酸价、过氧化值差异显著(P<0.05),且脱溶温度对过氧化值的影响明显高于酸价;而脱溶时间对酸价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过氧化值的影响则差异显著(P<0.05);由三种方法提取的油脂所测得的酸价和过氧化值,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本文还对方法标准中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说明。

845KB

2014/12/11

酸价及过氧化值测定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酸价及过氧化值是油和脂肪测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项目。G B 中的方法延用多年, 对于许多油脂的测定都较为适用和准确, 但对于一些特殊油脂滴定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应如何处理, 国标并未详细说明。

162KB

2014/12/11

深色油脂酸价测定新方法的研究

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深色油脂酸价时存在难以判断滴定终点的问题。利用饱和食盐水的破乳作用及其对微过量碱的竞争优势, 在深色油脂中添加适量中性饱和食盐水, 然后按照国标法进行滴定操作, 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滴定终点, 从而使测定结果准确无误而且精密度高。

117KB

2014/12/11

影响油脂酸价检验准确性的因素与对策

油脂包含有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本文主要就有关植物油脂酸价测定(中和滴定法)中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几个主要因素,即样品的选择、标准溶液的浓度、乙醚乙醇混合溶液的使用、指示剂的选择、其它原因等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103KB

2014/12/11

酸价的简易测定法

所谓酸价是中和一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酸价并不是油脂固有的值, 而是随油脂的精制程度、保存时的水解为程度、油炸时的加热程度等因素而变化灼。

2014KB

2014/12/11

关于油脂酸价测定中指示剂的选择

油脂酸价是油脂的一个重要理化常数,在通常测定酸价时,一般使用酚酞作为指示剂。但对于酸价高、颜色深的油脂,因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其终点不易判别,故选择了百里香酚酞和百里香酚蓝作为指示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结果证明,对于低酸价、颜色浅的油脂,一般以酚酞作为指示剂较好,而酸价高、颜色深的油脂则以百里香酚蓝作为指示剂为好。

212KB

2014/12/11

食用油脂中酸价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食用油脂是人类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供给人体脂肪的主要来源。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多少, 是油脂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食用动、植物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用氢氧化钾( KOH ) 标准溶液滴定, 每克油脂消耗KOH 的mg数, 称为酸价[ 1] 。因此, 酸价是衡量油脂污染、酸败与否的重要依据。国家标准GB2716- 2005、GB10146 - 2005中规定: 食用植物油酸价不超过3 mgKOH / g, 猪油不超过1?? 5 m gKOH /g[ 2]

101KB

2014/12/11

双点电位滴定法测定油脂的酸价

改进了林文如酸碱双点电位滴定方法,导出了不作近似的计算公式,并对该方法准确度进行了探讨。用于鱼油酸价测定,其相对误差皆小于1%。

116KB

2014/12/11

比色法测定油脂酸价的研究

本文研究比色法测定油脂酸价,为了避免使用昂贵的表面活性剂双-(2- 乙基己基)磺基丁二酸钠,采用振荡离心操作方法。通过和国标法比较测定红花籽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三种油脂酸值,结果表明,比色法和国标法的精密度相似,两者之间相对误差分别为30.0%,15.3% 和9.1%。

135KB

2014/12/11

不同的存放条件对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

 对3 份油脂试样在不同的存放条件下放置40 d ,期间每隔10 d 检测一次酸价和过氧化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存放条件下油样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都在增长变化,空气、水分、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对油样酸价和过氧化值测定都有较大影响。

124KB

2014/12/11

滴定法测定油脂中酸价的不确定度评估

 通过油脂中酸价不确定度分析,得出样品中酸价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方法 应用滴定法测定油脂中酸价的不确定度,对不确定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该方法测定油脂中酸价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μc ( x) = 01023 mgPkg ,扩展不确定度μc = 0105mgPkg。结论 样品扣除试剂空白后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带来 的标准不确定度影响较大.

182KB

2014/12/11

挤压加工对菜籽油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五因素五水平二分之一实施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挤压系统参数(模孔长度、模孔直径、套筒温度、螺杆转速、物料水分)对干法挤压膨化带壳菜籽制油工艺中制得的压榨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POV)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法挤压膨化预处理工艺参数对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有一定的影响。与传统工艺制得压榨菜籽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榨笼中挤出的菜籽油酸价、过氧化值明显低于传统压榨菜籽油。油脂品质超过四级压榨油,接近三级压榨菜籽油。

277KB

2014/12/11

辣椒油中酸价测定方法的探讨分析

本文运用不同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 解决国家标准方法[ 1] 测定辣椒油中的酸价时, 由于辣椒油中的色素存在而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问题。方法: 利用添加适量中性饱和食盐水及用活性碳吸附两种方法前处理后再按照国标法测定酸价, 其结果与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较高的自动电位滴定法相比较。结果: 用添加中性饱和食盐水法和活性碳吸附 法都可以清晰观察到滴定终点; 辣椒油试样量在3 ~ 4 g, 用添加中性饱和食盐水法与自动电位滴定法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准确; 活性碳吸附法测定低浓度酸价的油脂相对偏差较大, 高浓度的与自动电位滴定法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深色油脂如辣椒油中的酸价首选自动电位滴定法, 如没有自动电位滴定仪的基层单位, 低浓度的可以用添加中性饱和食盐水方法, 中、高浓度的可以用活性碳吸附法和添加中性饱和食盐水方法, 两种方法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滴定终点, 结 果精密度都较好, 准确度较高。可以作为国标法中测定辣椒油中酸价的有效补充。

198KB

2014/12/11

兰州食用植物油中酸价与过氧化值的测定和评价

了解兰州食用植物油中酸价、过氧化值的超标情况,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依据GB/T5009. 37 - 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随机抽取52 份食用油样品,测定酸价、过氧化值。其中酸价一份不合格,过氧化值两份不合格。桶装油合格率100%; 散装油合格率91. 666%。

114KB

2014/12/11

食用植物油中酸价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

应用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对酸价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与评估,得出样品中酸价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根据油脂中酸价测定的原理和步骤建立数学模型,对不确定度进行评估。该方法测定油脂中酸价的合成不确定度u( X) =0.03,扩展不确定度U = 0.06,滴定终点判断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影响较大

192KB

2014/12/11

食用植物油中酸价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酸价是判断植物油是否酸败的一个主要质量指标。文章采用目视法判定食用植物油中酸价是否合格,并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同时检测试剂用量少,可实现现场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586KB

2014/12/11

食用植物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根据食用植物油中酸价测定的原理,全面考虑了整个分析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其结果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其测定全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结果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提出的方法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117KB

2014/12/11

库仑滴定测定食品油脂酸价

随着人们食品结构的变化, 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如食用油脂酸价测定既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指标, 又是一项卫生指标。原国家标准规定植物油脂酸价3 .00mgKOH/g 以下为合格, 标准规定的容量分析检测方法, 双试验允许误差不超过0 .2mgKOH/g

112KB

2014/12/11

煎炸油检测方法的比较

用于煎炸的食用油在高温煎炸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对煎炸食品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如何评价煎炸油使用过程中质量的变化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检测部门都十分重要。概述了国内外常用的煎炸油的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采用传统的如酸值、碘值、过氧化值、黏度等物理化学指标可以评定煎炸油质量,但是其使用范围常常受到限制。采用柱层析方法检测总极性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得到一致的公认,但其检测比较费时。一些新兴的检测方法如微波法、化学感观系统、核磁共振、红外等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设备相对昂贵。

127KB

2014/12/11

煎炸油加热后极性物质色谱分析

煎炸油在加热过程中由于高温而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导致煎炸油中的极性物质含量增加,主要有游离脂肪酸、氧化甘二酯、甘二酯、氧化甘三酯等。煎炸油中的极性物质不仅对煎炸油以及煎炸食品的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对人体的健康也是不利的。本实验通过柱层析的方法,将加热后的煎炸油中的极性物质进行分离,并通过凝胶排 阻色谱及LC-MS两种不同方法,进一步分析分离得到的极性物质,将煎炸油极性物质中的氧化甘二酯、甘二酯、氧化甘三酯进行了分离,并进行了质谱分析。

323KB

2014/12/11

煎炸油的研究初探

随着烘焙业、快餐业的发展,煎炸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煎炸油品质近来已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综述煎炸油的原料、油脂的劣变、油脂劣变的防止、油脂品质鉴别。

178KB

2014/12/11

煎炸油及其加热产生的极性物质致突变性研究

煎炸过程中, 煎炸油发生了氧化、水解、聚合等反应发生, 导致煎炸油中的极性物质含量升高。通过Ames试验和骨髓微核率试验对煎炸油及煎炸油中的极性物质的致突变性进行研究。在不加S9时, 煎炸油中分离出的极性物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100的致基因突变作用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y = 14. 992e0. 27x, 煎炸后煎炸油、加热后煎炸油以及极性物质对TA102 都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分别为y = 100. 97e0. 0736x、y = 84. 992e0. 0936x、y= 129. 65e0. 0567x, 在加入S9后各试验组对TA97、TA100、TA102都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极性物质导致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升高, 其中高剂量组( 17. 44 ?? 0. 43) ?? , 并呈剂量反应关系y= 3. 455 3 lnx +22. 979。煎炸油及其极性成分具有致突变作用。

0KB

2014/12/11

餐饮业煎炸油质量快速检测方法探讨

本文综述了检测煎炸油质量的各种方法,并进行了比较。感官评定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但由于餐饮业煎炸食品的复杂性而导致准确性不高且很难对煎炸油的劣变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气味指纹分析技术法准确快速,但是仪器昂贵,不利于在中小餐饮业中的应用。黏度法和泡高值法克服了感官评定法和气味指纹分析法的缺点,而且简单易于操作,可以在中小型餐饮企业中广泛应用。

422KB

2014/12/11

西式快餐中煎炸油与油炸食品的卫生学调查

了解西式快餐连锁店所使用的煎炸油以及所加工的油炸食品的卫生状况。方法:选择市内某西式快餐集团辖下的连锁店,抽检其加工的油炸食品,对其所使用的煎炸油进行卫生学调查,并配对抽检煎炸油及油炸食品。结果:煎炸油的合格率为92105%;油炸薯条的合格率为67195%;油炸禽肉的达标率为84142%。主要是酸价检验结果不合格、不达标。结论:目前西式快餐店煎炸油及其油炸食品仍存在不少卫生问题,应引起卫生监督部门的充分重视。

212KB

2014/12/11

煎炸油重复使用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为了解重复使用的煎炸油卫生问题的研究状况,对煎炸油在重复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生成物、煎炸油重复使用及烹调油烟的毒性、煎炸油的卫生质量控制指标和目前市场上煎炸油的卫生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煎炸油卫生质量的影响因素及防止煎炸油劣变的控制措施。

163KB

2014/12/11

测定油脂氧化的物理方法

采用电学方法、光学方法、分光光度法和萃取法等物理方法对米糠油和二次分提棕榈油的氧化情况进行测定。米糠油的氧化极性组分( o xidi zed polar components)和介电常数的增加与二次分提棕榈油非常相似。所有的试验方法显示出很好的统计相关性。极性组分、介电常数、折光指数和聚合物含量显示出相当好的相关性。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二烯( diene)和三烯( t ricne)含量,不适合于饱和脂肪酸多的 油,如棕榈油

118KB

2014/12/11

利用薄层色谱及柱色谱法对潲水油极性组分的研究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柱色谱法(CC)对潲水毛油与市售食用植物油及其精炼油样中的极性成分(PC)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潲水油及其部分精炼油样在薄层色谱上有明显拖尾现象,而食用植物油和精炼油4(脱臭潲水油)则没有,利用柱色谱法分离潲水油的拖尾成分并进行红外分析,结果显示:食用金龙鱼100% 玉米油和精炼油4 吸收峰值在1746cm-1 左右峰形平滑且无分裂,而潲水毛油发生峰分裂,1746cm-1 处有较小吸收,在1712cm-1 处有一大分裂峰,属于醛、酮类羰基伸缩振动区,潲水毛油峰值在1240~1100cm-1 间发生指纹式峰裂分且吸收峰变小并向波数高处偏移,具有更大的弯曲振动频率,增大了整体的极性,其极性化合物百分含量远大于脱臭精炼油和食用金龙鱼1 0 0 % 玉米油,薄板色谱中拖尾组分是它们所不含的醛、酮类化合物。

153KB

2014/12/11

影响煎炸油中极性组分生成因素的实验研究

食用油在煎炸食品的工艺条件下, 高温氧化产生的聚合物、环氧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 使动物生长停滞、肝脏肿大、生育功能和肝功能发生障碍, 还有致癌的可能性〔1〕。煎炸油理化指标之一的极性组分( PC) 项目比酸价和羰基价包括更大的范围, 几乎包罗了煎炸油所有的氧化、聚合、裂解和水解产物

95KB

2014/12/11

广州市食用植物油煎炸后极性组分含量调查

1 9 8 6 年国家标准规定了食用煎炸油的理化指标为酸价和毅基价, 1 9 9 4 年又增加了极性组分。因为酸价和拨基价只能分别衡量存在于煎炸油中含有竣基的化合物和含有拨基的化合物, 而极性组分是指食用油在煎炸的高温氧化条件下发生劣变, 包括热氧化产物、热聚合产物、热氧化聚合产物、水解化产物的总称, 它比酸价和碳基价所包括的范围更大, 因此测定食用植物油煎炸后的极性组分更有综合意义。

140KB

2014/12/11

关于地沟油极性组分指标的研究

研究地沟油极性组分的共同特性, 为有效检测地沟油提供参考。方法 用石油醚: 乙醚分离地沟油与杂质, 挥干有机溶剂后用柱层分析法进行极性组分指标测定。 结果 所检测到的地沟油的极性组分含量值为23.37 % ±3.33 %(在15.71 % ~32.50 %之间), 而未经烹饪过的正常食用油的极性组分含量值明显较低, 为4.55 % ±1.41 %(3.05%~6.76%之间)。地沟油和未经烹饪油的层析柱洗脱物的比较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结论可以用柱层分析法检测区分正常食用油与地沟油。

458KB

2014/12/11

煎炸油脂中极性组分检测方法

油脂在煎炸过程中, 由于温度高及水分和氧气等存在, 将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 延长加热时间将加速油脂营养成分损失和感官质量下降。采用柱层析法测定极性组分是控制煎炸油脂质量标准方法; 但研究发现, 一些替代方法如核磁共振法、近红外光谱法、图像分析法、高效空间排阻色谱法和食用油传感器测试法也适于煎炸油脂极性组分检测。

0KB

2014/12/11

动植物油脂中极性组分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基于国际标准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本文对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产生的极性组分( PC) 的测定方法(GB /T 5009.202- 2003) 进行了改进。对填料装置方法、硅胶用量和洗脱液用量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用自然沉降法代替原填料装柱法制备常压色谱柱, 装柱效率和试验的重复性均有所提高; 同时, 将硅胶用量由35g 降低到25g, 洗脱液用量由250mL 降至150mL, 得到的非极性和极性组分分离能力与现国标方法相当。与现国标方法相比, 新改进方法在节约试剂、降低试验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分析效率等方面均有提高。

178KB

2014/12/10

三种煎炸食品中油脂极性组分的研究

根据《食品中油脂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GB/T5009 .202 —2003)方法和相关国家标准, 就煎炸食品可能有的食用安全问题, 对三种煎炸食品进行摸拟试验与检验分析研究。并对使用的植物油在煎炸前、煎炸后极性组分含量以及在煎炸食品中的油脂极性组分含量变化进行比较。说明煎炸食品中极性组分含量随煎炸时间的增加变化, 并且与添加新油有关。通过水分、脂肪含量的测定, 了解了煎炸食品在煎炸过程中油脂劣变状况

127KB

2014/12/10

食品安全指标极性组分指标在食用油标准中的作用

在实验室条件下把油脂提取出来进行极性组分指标测定,并对市售食用油、地沟油的极性组分指标进行测定对比, 认为在食用油标准中应增加极性组分指标,防止掺假掺杂。

99KB

2014/12/10

2007年盐城市区部分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的检测

目的 了解江苏省盐城市区油炸食品生产中的煎炸油极性组分含量, 为卫生监督执法、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GB /T 5009. 202- 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极性组分的测定方法进行验, 评价标准按GB 7102. 1- 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 极性组分> 27% 判为不合格。结果 2007年共检测106份, 合格94份, 合格率88. 7%, 极性组分含量9. 0% ~ 45. 1% , 不同类别煎炸油极性组分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V 2 = 4. 58, P > 01 05); 煎炸油不同煎炸时间对极性组分含量影响较大, 随煎炸时间的延长极性组分含量增高。结论 盐城市区煎炸食品烹饪过程中, 煎炸油存在长时间反复使用的情况, 个体早餐点尤为严重, 应加强监督检测频次和范围, 保障市区人群的饮食安全。

97KB

2014/12/10

油炸食品安全指标极性组分研究

用石油醚+乙醚(87+13)把油炸果蔬脆片食品中的油脂提取出来进行极性组分指标测定,并对油炸油脂的极性组分指标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油炸果蔬脆片食品中的极性组分指标普遍比同期的油炸油脂高,油炸果蔬脆片食品的极性组分指标安全值可以引用GB 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中规定“极性组分/(%)≤27%”。

1123KB

2014/12/10

降低油脂中过氧化值方法的研究

以SnCl2为还原剂,降低油品的过氧化值( POV )。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表明,在非绝氧体系中, SnCl2 用量为1% ~ 2% ,常温下,反应时间为1 h ,去过氧化值效果显著,过氧化值由50降为0. 1,方法简单。

135KB

2014/12/10

食用油掺假棉籽油快速定性_定量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分析发现食用油品特质发生的异常变化表现和市场反常规贸易行为表现,确立了简便、快速、行之有效的食用油掺假棉籽油定性方法;根据Halphen test试验原理,研究建立了高度专一、灵敏、准确、快速的食用油掺假棉籽油定量方法。对定性、定量法的原理、特质判定、测定方法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26KB

2014/11/05

橄榄油掺假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本文简要介绍橄榄油掺假的现状,从常规理化检测法、色谱法、光谱法、核磁等方面对目前橄榄油掺假检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橄榄油掺假检测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307KB

2014/11/05

芝麻油真伪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为了实现对掺假芝麻油的快速鉴别,将豆油、花生油、棉籽油和菜籽油分别与同一种纯正芝麻油按体积分数0. 5%~ 100%的比例混合,在3 200 ~ 10 000cm - 1光谱范围内采集了掺假芝麻油样品的近红外吸收光谱。通过特征谱区的选择、光谱预处理方法的优化,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 PCA) 分别建立了芝麻油的鉴别模型。结果表明: 4 种掺假油品有不同的较优光谱处理范围; 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对于掺假量5%~100%的芝麻油真伪识别率达到100%; 而掺假量在5%以下时,两种方法都失去鉴别能力,说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检测掺假芝麻油时的最低掺假下限为5%。综上,近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在掺假量大于5%时,可快速、准确地鉴别真伪芝麻油。

1409KB

2014/11/05

食用油掺假检测方法概述

食用油掺假不但影响其卫生品质和营养成分, 而且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该文概述了食用油掺假检测方法理化检验方法、气相色谱法、近红外光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同位素比值法。

1094KB

2014/11/05

食用油脂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多环芳烃是人们熟知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其中苯并芘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而且致癌性很强,故常以苯并芘作为多环芳烃的代表。对食用油中苯并芘的污染来源以及脱除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食用油中苯并芘的研究和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329KB

2014/11/05

植物油中苯并芘含量测定研究

为建立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芘的检验方法,将植物油中的苯并芘用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和净化后用反相色谱柱分离,荧光检测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苯并芘质量浓度在0. 001 ~ 0. 1 μg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0. 999 9,检测限为0. 4 μg /kg,回收率在88. 1% ~ 94. 2% 之间,RSD 为2. 42%,操作简便,对样液的净化效果好,结果准确可靠。

399KB

2014/11/05

离心低温分离法去除茶油中苯并芘的研究

茶油是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茶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苯并芘残留。苯并芘属于常见的高活性间接致癌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去除茶油中苯并芘的新方法。将不同介质加入茶油样品中,离心分层后分别放入冷冻箱内,设置冷冻温度为- 1,- 2,- 3,- 4,- 5 ℃,当分离介质层出现充分冰冻凝结后,记录冰冻时间。再取出所有样品进行分离,将上层的茶油完全吸出,下层冰冻物在室温下完全溶化后测其中苯并芘含量。结果显示,一号介质在冷冻分离时间28 min,温度为- 4 ℃时对苯并芘的分离量最高;二号分离介质在冷冻分离时间30 min,温度为- 5 ℃时对苯并芘的分离量最高。离心低温分离法对于去除茶油中的有害物质苯并芘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一号介质是分离去除茶油中残留苯并芘的最佳分离介质,分离温度- 4 ℃的效果最好且相对经济。

231KB

2014/11/05

黄曲霉毒素在花生油中的状态

市售花生油中所含的黄曲霉毒素通过离心可以沉淀6 0一65 % , 这部份黄曲霉毒素是以悬浮状态存在于花生油中。用膜过滤法、制备超速离心法和吸附剂法研究黄曲霉毒素状态的实验结果表明, 剩余的40 一35 % 毒素可能是以可溶性状态溶解在花生油中。

267KB

2014/11/05

紫外照射去除黄曲霉毒素工艺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

以花生油为原料,选取酸值、碘值、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性、维生素E 及反式脂肪酸含量等参数作为检测指标,研究不同紫外照射剂量下,紫外线去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 AFB1) 工艺对花生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去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有效照射剂量范围内,花生油的质量指标除过氧化值显著增加( 在国标范围内) 外,其他并无变化。紫外照射技术用于去除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不仅有效,而且对花生油品质无影响。

275KB

2014/11/05

快速提取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新方法

介绍一种提取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 。(A BF。)的新方法。用少量甲醇提取花生油A BF , , 然后将提取液挥干, 再用三氟醋酸进行衍生化, 最后用流动相溶解, 进行高效液相色谱(PH cL ) 测定.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经济和稳定等优点. 平均回收率为94.23

229KB

2014/11/05

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综述

简要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食品污染情况和限量标准,综述了目前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分析检测方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 指出了黄曲霉毒素分析测定方法的发展方向。

145KB

2014/11/05

粮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及其去除方法

主要讨论粮油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及其发展动态, 及对已污染黄曲霉毒素的粮油采用物理、化学或微生物去毒法来降低其含量的有关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某些措施,方法的适用性做了探讨。

262KB

2014/11/05

黄曲霉毒素在粮食和食品中的危害及防治

粮油食品在贮存的过程中极易发霉, 尤其是被黄曲霉污染而导致黄曲霉毒素超过国家标准。人食用含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食品, 会导致肝脏损伤甚至发生癌变。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粮油食品黄曲霉毒素的超标, 是保证食品安全和减少经济损失的关键环节。

116KB

2014/11/05

液相色谱_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花生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

建立同时测定花生油中4 种黄曲霉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该方法经甲醇- 水、三氯甲烷依次提取样品,以C18 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1% 甲酸溶液(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MRM) 模式检测。结果表明:标准曲线在0.0~20.0μg/kg 进样范围内线性良好;用本法测定4 种黄曲霉毒素的回收率在70.8%~108.0%(低加标水平)、82.4%~104.5%(中和高加标水平)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7%~9.7% 之间。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市售19 种不同品牌和批次的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 适用于花生油中4 种黄曲霉毒素的定性、定量测定。

361KB

2014/11/05

贵阳市油炸食品中苯并芘的测定及其安全评价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炸食品中苯并[α]芘的测定方法。通过先超声提取,后皂化的处理,采用迪马C18 色谱柱(4.6mm × 250 mm,5μm);乙腈- 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385nm;检测波长为405nm;苯并[α]芘在(0.005 ~1.0μg/ml)范围呈线性,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 = 2 × 107X + 31012;相关系数R=0.9990;苯并[α]芘在0.005、0.015、0.050μg 三个添加浓度水平上的回收率为118.08%、100.67%、104.54%。本法色谱条件易于掌握,测得数据重复性好,线性关系好,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同时本实验对贵阳市主要油炸食品店油炸食品中苯并[α]芘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含量在1.04~5.08μg/kg 之间,平均含量为2.87μg/kg,表明传统的油炸食品安全性对人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群复杂的地方食品安全受到威胁。

129KB

2014/11/05

食用油中苯并_a_芘

胡麻油经前处理:提取、分液、蒸馏、层析柱净化、乙酰化滤液分离,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计算结果。测定了胡麻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经处理过的胡麻油能否符合国家标准。

1715KB

2014/11/05

食用油烹饪过程中苯并_a_芘含量的变化

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通过模拟家庭烹饪条件,主要考察温度和食盐对油脂中苯并[a]芘形成的影响。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四种不同食用油在未加热、加热、加盐加热三种条件下油样中苯并[a] 芘含量。从而得知,煎炸油温越高,苯并[a]芘的含量越高,食盐亦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苯并[a]芘的含量。

737KB

2014/11/05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用油过氧化值

报告了一种测定食用油脂过氧化值的新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 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对食用油样的测定结果为I2 %=0 .0539 , 相对标准偏差为0 .76 %。

122KB

2014/11/05

紫外光谱法检测食用油过氧化值

建立食用油过氧化值(POV)的紫外光谱测定方法。以食用油为材料,利用氢过氧化物与三苯基磷(TPP)快速反应生成三苯基氧磷(TPPO),及TPP与TPPO在紫外光谱264、266nm波长处有特征吸收原理,建立食用油POV测定模型。模拟TPP与氢过氧化物生成TPPO反应过程,配制不同POV的验证样品及盲样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国标碘量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定食用油POV结果非常接近,紫外光谱法测定食用油过氧化值是可行的,可替代传统国标测定方法。

683KB

2014/11/05

滴定法测定食用油中过氧化值含量

介绍了用滴定法测定食用油中过氧化值含量的整个操作过程及实际操作中的几点说明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过氧化值; 测定; 说明; 注意事项

83KB

2014/11/05

浅议食用油的质量现状及监督措施

食用油质量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它与人民的健康安全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近几年来, 由于粮油经营的放开, 个体油坊的盲目生产, 配套措施不完善, 导致了食用油质量不稳定。通过三年来对食用油监督检查的剖析, 肯定了监督工作对产品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也分析了食用油的质量状况, 并提出相应的监督措施:加强普法宣传, 执法监督部门齐抓共管, 促进形成公平竞争, 扶优治劣的良好社会环境。

79KB

2014/11/05

浅谈食用植物油酸价的几种检验方法

食用植物油是人们每日必不可少的食用品,油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饮食口感和身体健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植物油消耗量越来越大。我们经常食用的植物油主要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食用植物油的各项指标中,酸价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指标。文献中对酸价的定义是:酸价是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酸价主要体现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多少,通过酸价大小可以评价食用植物油品质好坏。

1457KB

2014/11/05

植物油恒温加速贮存实验的酸价变化及保质期预测

为了给食用植物油预防性卫生监粉及保质期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以酸价为指标, 对菜油、豆油、调和油3 个样品进行70 ℃ 和10 ℃ 的恒沮加速贮存实验。结果表明, 酸价随贮存时间增长的变化规律是在70 ℃ 时呈级慢直线上升, 在1 0 ℃ 时呈较快的指数或对数曲线上升。 根据加速贮存实验, 按户叮h en iu s 经验公式预测酸价在达到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最高允许限量(4.om g / g ) 时, 确定了各种贮存沮度的保质期

212KB

2014/11/05

基于电导率的食用掺伪油快速检测仪研究

介绍了以89S51单片机为中央处理器的电导率测试仪的工作原理、硬件电路图和软件设计。该测试仪采用了接触式电导传感器与AD0804模/数转换器将所采集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中央处理器计算出电导率值并显示在1602LCD显示屏上。它具有操作方便、适用性强等优点,用来检测食用油中是否掺有地沟油。

532KB

2014/11/05

食用油脂掺伪的检测技术

介绍了目前食用油脂及其制品的掺伪现状及掺伪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概述了目前应用的食用油检测方法,主要是理化检测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并进行了对比,最后对现有的检测方法和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展望。

170KB

2014/11/05

食用油掺伪餐饮业废油脂鉴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综述了食用油掺伪餐饮业废油脂的鉴别检测方法。通过对油脂的常规理化指标、金属离子含量、电导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 、黄曲霉毒素、挥发性物质、脂肪酸组成、胆固醇、红外及紫外特征吸收等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鉴别食用油是否掺伪。

163KB

2014/11/05

油料和食用油中真菌毒素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本研究对油料(大豆、油菜籽)以及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快速检测的筛选方法(免疫亲和柱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和确证方法(免疫亲和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

289KB

2014/11/05

LC_MS_MS法测定大米和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LC - MS /MS) 建立大米和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 B1、B2、G2、G1) 的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选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 色谱柱,以10 mmol /L 甲酸铵- 0. 1% 甲酸: 甲醇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样品用甲醇水提取后,经过免疫亲和柱固相萃取,多重反应监测( MRM) 方式检测。结果AFG1和AFB1在1. 0 ng /ml ~ 21. 0 ng /ml、AFG2和AFB2在0. 3 ng /ml ~ 6. 5 ng /ml 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50%~ 92%。结论本方法无需衍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

403KB

2014/11/05

食用油品质的检测技术进展

食用植物油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在国内已经长期存在,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是该现象得以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劣质食用油的理化指标,包括水分含量、比重、折光率、皂化值、酸值、羰基值、过氧化值、碘值重金属、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胆固醇、残留检测、氧化产物检测等,分析了现有的常用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包括薄层色谱技术、光谱法、水分含量法、快速检测法、色谱法、电导率法、低磁场核磁共振鉴定法、真菌霉素法和基因鉴定法。这些检测方法缺乏广泛的适用性,或特征指标专一性不强,或检测灵敏度不高,或检测准确性不高,仅能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特定类型的劣质食用油的检测判定。文章提出了现代质谱技术因能够方便快捷地提供被分析样品的大量结构信息,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是检测食用油品质的重要技术,而便携式质谱仪的产生将在食用油脂的快速检测中发挥作用。

835KB

2014/11/05

食用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油炸食品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食用油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逐渐分解聚合,产生大量的严重影响食品品质及风味的醛、酮、酸、聚合物等物质,其对人体的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甚至可以致癌。在食用油煎炸过程中,对油脂品质相关的指标(包括酸值、碘值、皂化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氧化稳定性、黏度、聚合物的含量以及甘一酯、甘二酯和甘三酯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时间的延长,煎炸油中的聚合物含量大大升高,黏度增大,有少量甘二酯生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碘值、皂化值降低,酸值、过氧化值升高。

166KB

2014/11/05

运用微观法识别真假食用油的研究

保证食用油品质的关键是从识别食用油的真假人手。而鉴定油品质的常规方法是着眼于“宏观”现象, 诸如测定一些物理、化学参数, 包括折光率、熔点、碘值、皂化值、非皂化物含量等来评价其品质。但这些宏观现象很容易通过不同油种的调配来获取, 从而达到造假目的 。为准确评定食用油的品质, 经过多种方法进行实验, 选取以“ 微观, 法即测定食用油中的主要成份一脂肪酸的分布, 便可准确揭示油的真正品质。因为食用油中脂肪酸成份分布很广, 而不同种类的油又各具特征, 想通过不同油类调配取得是很困难的。

606KB

2014/11/05

低温真空油炸对半干水产品营养成分和食用油品质的影响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真空度及油炸时间条件下,低温真空油炸对半干水产品(半干马面鱼)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情况及食用油的过氧化值、酸价和羰基价随油炸温度和时间以及真空度改变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真空度是影响半干水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但对油炸过程中油脂的稳定性影响非常小,而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对油炸产 品的品质影响相对较小。大豆食用油的过氧化值、酸价和羰基价随油炸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出现上升的趋势,但幅度很小。在整个真空油炸实验过程中,大豆食用油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652KB

2014/11/05

食用油品质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测定了8 种食用油的红外吸收光谱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食用油在4000~500cm-1 范围内的红外吸收光谱基本相同, 在3009,2925,2854,1746,1464,1377,1163,722cm-1 处均出现相似的吸收峰,说明不同种类的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各种食用油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峰的相对强度又有所不同,说明它们的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及甘油三酯等主成分的含量有所不同。红外吸收光谱法可简便、快捷用于食用油品质的鉴定。

444KB

2014/11/05

食用调和油理化指标符合标准_10种食用调和油比较试验结果

食用调和油理化指标符合标准_10种食用调和油比较试验结果,云南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近日对市面上常见的10中食用油的基本品质进行检测比较。

958KB

2014/10/31

食用油加热过程中反式脂肪酸的形成和变化

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分别进行加热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加热时间脂肪酸组成, 分析研究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形成和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食用油加热至300度时, 其反式脂肪酸含量是未加热时的2倍以上;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或加热时间的延长, 食用油中反式脂肪酸种类和含量都增加。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食用油中脂肪酸组成均是影响反式脂肪酸形成和变化的因素; 而反式脂肪酸受影响的程度因其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1801KB

2014/10/29

食用油安全状况改进的几点建议和措施

众所周知,食用油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作为烹调食品的基本配备,食用油是提供人们所需脂肪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把好食用油的质量关至关重要。近些年劣质食用油和地沟油也有抬头并呈现恶化趋势,各监管部门和广大消费者应予以警惕并采取有效措施。纵观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用油安全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解决当前问题。本人从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供大家磋商。

79KB

2014/10/29

地沟油检测为何如此之难

在距离公安部破获跨省地沟油大案近一个月时间后,卫生部日前再次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称之前征集到的5 种方法都不能作为地沟油的有效判断手段。这样的现状不得不让人们重新思考,为什么现有的食用油标准无法检测出地沟油。如果以现有的食用油标准能将地沟油鉴定为合格,那么到底是地沟油检测更难还是标准出了问题。

200KB

2014/10/29

地沟油返流餐厨使用的成因及对策

为有效解决地沟油返流餐桌问题,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作者从地沟油的形成链条出发分析了地沟油返流餐厨再使用的7 大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推行餐饮废弃物回收特殊许可制度、落实废弃物源头管理,加大处罚力度、调整监管部门职能确立中心联管制、容器内增设特殊可游离特异性物质、开拓方法遏制恶性循环利用手段、积极研发和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法律建设等7 大治理措施,希望能为地沟油的整治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217KB

2014/10/29

正确选择食用油

食用油也称脂肪,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油或植物油。在合理的膳食中,20—30%能量都是由脂肪来供给的。动物油含脂肪90%左右,还含有胆固醇。植物油一般含脂肪99%以上,不含胆固醇,而且是我国居民维生素E 的首要来源,专家建议成年人食用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g 左右/人/ 天,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人均用油在44—65g/ 人/ 天,食用油的量普遍偏高,所以如何正确选择食用油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显得十分重要了。

78KB

2014/10/29

餐饮服务环节食用油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研究

地沟油是垃圾油,极不卫生、质量极差,过氧化值、酸价、水分严重超标的非食用油。它含有毒素,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腹泻、强烈腹痛,以至食物中毒,甚至致癌,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如何保证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防止地沟油流入餐桌,让老百姓吃上放心油,成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中之重。

132KB

2014/10/29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

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信息已认证

企业类型

信用代码

350298200003249

成立日期

2002-01-18

注册资本

1000

经营范围

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环境保护监测;生态监测;水文服务;海洋服务;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制造;光学仪器制造;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专业化设计服务;导航、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农林牧渔专用仪器仪表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其他仪器仪表制造业;实验分析仪器制造;海洋工程建筑;其他专用仪器制造;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安装服务;其他卫星传输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电气安装;管道和设备安装;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和监控化学品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批发;日用家电设备零售;其他未列明零售业(不含需经许可审批的项目);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的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不含须经许可审批的项目);其他未列明建筑安装业;其他未列明信息技术服务业(不含需经许可审批的项目);其他未列明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其他未列明的专业咨询服务(不含需经许可审批的项目)。

联系我们
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为您提供斯坦道食用油品分析仪STD-6800F(地沟油),斯坦道STD-6800F(地沟油)产地为福建,属于国产食用油品分析仪,除了食用油品分析仪的参数、价格、型号、原理等信息外,还可为您提供更多食用油品分析仪,厦门斯坦道客服电话400-803-0711,售前、售后均可联系。
推荐产品
供应产品

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