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胡炳樑代表:加快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出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4/03/07 13:56:21
导读: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快速发展,社会监测机构监测质量不高、监测网络法律地位不高等问题亟待监测条例出台,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是落实党中央要求、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的重要举措。

当前,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长期以来,生态环境监测缺乏专门的法律或行政法规予以规范,在监测网络保护、监测机构监管等方面一直缺失法律依据。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胡炳樑表示,出台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的各项条件已成熟,他将提出关于全国人大或国务院协调有关部门加快出台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的建议。

胡炳樑告诉《中国科学报》:“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快速发展,社会监测机构监测质量不高、监测网络法律地位不高等问题亟待监测条例出台,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既是落实党中央要求、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顶层设计的迫切需要。要通过制定条例,推动监测工作依法开展、监测管理依法行政、监测数据合法有效。”

胡炳樑表示,在政策措施上,2015年至2017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连续三年分别审议通过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等环境监测方面的改革文件,我国目前已强化了监测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初步解决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为制定条例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全国监测系统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测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积累了一些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在法律依据上,胡炳樑认为,2014年以来,《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相继修订实施,这为制定条例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胡炳樑表示,加快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出台同时也是改革要求,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生态环境部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这将为有效解决部门间生态环境监测职责职能交叉、重复建设、标准规范和信息发布不一致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依据,有利于条例顺利出台。

[来源:中国科学报]

标签: 生态环境监测
用户头像

作者:lirui

总阅读量 1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