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维纳米结构与性能工作组编号为SAC/TC279/WG9,负责组织协调全国低维纳米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每年度举办低维材料应用与标准研讨会。

阅读TA的文章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LDMAS2021低维材料应用与标准化分论坛成功召开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10/18 13:51:59
导读: LDMAS2021期间,低维材料应用与标准化分论坛成功召开。

近日,2021年第四届低维材料应用与标准研讨会(简称:LDMAS2021)在北京西郊宾馆成功召开。会议吸引了低维材料与器件相关领域的400余名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出席,云端参会人数超过1万人。

会议同期举办5个不同主题的分会场,仪器信息网编辑对“第5分论坛:低维材料应用与标准化”进行了跟踪报道。该会场共安排了16个特邀报告和6个口头报告,相继由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产业标准创新研究所所长王益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兆军、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成猛、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胡承勇主持;内容精彩纷呈,得到与会观众的高度关注。

报告题目:《科学研究与标准化》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李兆军

报告从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标准项目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两个维度,介绍了标准的发展趋势,即标准化对象从简单的工业品走向了复杂系统,包括社会、经济、人文等等,可以说,在当下时代,标准无处不在。无论是ISO/TC229(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还是我国标准化主管部门,都在把科研活动与标准化密切相联系,使标准更好为科研服务,科研成为更多标准的基础。通过科研与标准化的密切联系和互动,可以实现科研和标准化双丰收。这需要科技工作者与标准化人的共同努力。

报告题目:《功能材料的功能性起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谷林

结构是空间内元素关系的抽象,从欧几里得到希尔伯特空间,从数域到拓扑空间,对空间内优异结构的渴求与不断复杂的完备空间体系似乎是一对矛盾体。代数学逐渐取代微积分后,向量的内积与外积成为描述物理过程与现象的抓手,同时也是制约人们想象力的原罪。向量的内积与局域对称性息息相关;而单电子过程中功能材料功能性起源于局域对称性。皮米尺度对于局域对称性的精确表征需求极大促进了球差校正电子显微方法的发展。报告从球差校正电子显微方法入手,讨论了内积过程中对称性破缺下功能材料的精细结构与新奇物性。

报告题目:《纳米材料国际标准化路径探索与实践》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产业标准创新研究所所长 王益群

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电学、力学、磁学、光学等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技术、环境、能源等领域,为促进市场应用并保障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安全性、适配性等,标准体系建设对纳米技术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和系统纳米技术委员会(IEC/TC 113)推进了90余项相关国际标准的研制,已发布38项,其中我国企业和机构在纳米储能材料、纳米发光材料及石墨烯等领域针对质量和安全方面关键共性问题,研究提出测试方法和材料规范等国际标准提案25项,完成研制并发布8项。报告从IEC/TC 113系列国际标准研制的实践出发,介绍了标准的经济效益与影响、国际标准流程和关键节点、企业国际标准化实践案例、国际标准推进与产业生态合作。

报告题目:《柔性纳米线光电传感器》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沈国震

在人类感知的所有信息当中,至少有80%以上是经过视觉获得的。柔性图像传感器可以模仿人类的眼睛实现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具有灵敏度高、柔韧性好、轻薄等特点,在仿生视觉、义眼、健康监控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沈国震研究团队致力于探索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在柔性图像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设计并研制了多种结构和功能的柔性器件。报告中,沈国震研究员以其团队的相关工作为基础,介绍了半导体纳米线图像传感器及其在仿生视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报告题目:《石墨烯薄膜载流子迁移率及方块电阻测量方法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王浩敏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在电子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众多,电学特性测量方法各异,造成产品性能难以比对,限制了该材料的推广和应用。霍尔测量方法具有结果精准的特点,因而受到广大研究人员的认可,但该测量方法在产业界却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操作。因此,王浩敏在报告中提出了一种能够广泛适用的石墨烯电学特性的测量方法,拟与产业界达成共识,形成国家与国际标准。

报告题目:《以量子点为例初探低维材料标准化》

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 葛广路

新材料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验证、测试评价和质量认证等环节必不可少,标准对这些工作都是重要的支撑,其中,方法标准是合格评定和数据比较的依据,规格标准则为材料生产的质量控制和下游企业的选材提供基础。低维材料作为新材料领域的学术热点之一,在能源、环境、信息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标准化工作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和竞争,在名词术语、测试方法、材料规格等方面开始布局。报告以面向光电显示的量子点为例,介绍了ISO/IEC等国际标准组织和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等开展的工作,分析标准相关的上下游协调,以及材料稳定性、关键控制特性、器件老化试验等基础研究,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题目:《纳米碳基柔性可穿戴电子材料》

清华大学化学系长聘副教授 张莹莹

近年来,柔性可穿戴智能器件与系统的发展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探索高性能柔性和可穿戴电子器件的低成本、大规模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新型柔性可穿戴材料的开发是发展柔性可穿戴器件的重要基础。纳米碳材料具有导电性、柔性、良好的稳定性等优点,在柔性可穿戴应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张莹莹研究团队以纳米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为基础,通过对其微纳结构和宏观结构的设计与调控,发展了一系列新型柔性可穿戴材料与器件。相关研究为高性能、多功能碳基柔性可穿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报告题目:《单量子点单光子三极管及相关量子技术》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 胡承勇

基于量子叠加、量子纠缠和量子相干的量子技术目前世界各国竞相开展的一个战略性研究领域,对于未来计算机、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针对当今互联网存在安全隐患、能耗大和算力不够等问题,胡承勇团队提出了单自旋量子三极管的原创概念与器件,该器件既有传统三极管的开关和放大功能,又可作确定性的量子控制逻辑门和量子存储器,可用于开发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网络等量子技术,也可以开发光子计算机和全光互联网等光学技术。

报告题目:《石墨烯宏观体热管理及电磁防护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成猛

近年来,全球5G通讯、微电子和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迅猛,对高性能的热管理与电磁防护材料提出了迫切需求。氧化石墨烯具有超薄二维褶皱形貌,表面含有丰富含氧官能团及晶格缺陷,其微观结构可根据需求灵活调控,因此其创新应用有望推动上述功能材料领域的技术革命。陈成猛课题组立足石墨烯吨级中试制备基础,以氧化石墨烯为基本结构单元,通过与碳纳米管、碳化硅晶须、纳米银线等低维材料可控异质组装,设计开发了一系列结构/功能一体化的碳基复合薄膜及多孔泡沫,并进一步探索了其在热管理和电磁防护等领域的应用。

报告题目:《半导体中的掺杂与缺陷物理及性能调控》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邓惠雄

半导体由于其导电性具有可调性,因此成为了当今信息科学技术基础材料。但是,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也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必须进行掺杂和缺陷控制后才能调控其导电性,才能制备出优良的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因此,掺杂与缺陷控制是半导体科学技术的核心之一。邓惠雄在报告中围绕半导体中的掺杂与缺陷调控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包括低维半导体中缺陷与掺杂,宽禁带半导体中的缺陷与掺杂及载流子非辐射复合等。

其他精彩报告掠影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维纳米结构与性能工作组

总阅读量 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