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国内科技期刊破冰:从科学家“糟心事”说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7/08/08 17:52:23
导读: 科研人员的推崇,源于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校评价指标指挥棒的指向。近年来,高校、科研机构重金奖励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令刘忠范感到不解。在他看来,对具体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可以理解,但针对所谓高影响因子论文的奖励“背离了科学精神本身,起不到鼓励作用,只会把科学家引入歧途”。

  “微信里有个群,经常发些热烈祝贺谁谁又在Nature、Science上发了文章,我一生气就退群了。”8月5日,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的以“重拾办好中文科技期刊的‘文化自信’” 为主题的科技期刊主编沙龙上,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学学报》主编刘忠范吐槽道。让他纳闷的是,为什么大家不是祝贺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什么重大突破,而是祝贺在CNS发表论文。

  反观国内科技期刊,论文质量不高、稿源匮乏、科研机构认可度低,在CNS“霸屏”的当下,国内科技期刊可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中文科技期刊更是由于研究评价的导向因缺乏优质稿源面临被边缘化的境况。国内科技期刊影响力不高、中文科技期刊备受冷落的困局该如何破?

自己看不起自己?

  如果好文章都发到了国外期刊,而国内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质量不尽如人意,那么中国的学术期刊还有必要继续办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从科学传播的角度来看,国外期刊拥有成熟的传播平台、强大的集团运营能力,也相比较而言拥有更大的影响力。鉴于此,国内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时,也不免掂量,“我为啥要发国内期刊呢”?

  中科院院士、本次沙龙主席、《科学通报》主编高福强调,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科技做支撑,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则离不开科技载体的进步。要讲好中国科学故事,必须要重视本土期刊的发展,尤其要有办好中文科技期刊的“文化自信”。

回顾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青蒿素、牛胰岛素、哥德巴赫猜想??都是中国科研人员为世界科技进步作出的卓越贡献。高福介绍称,这些引领世界科技进程的原创性成果都是发表在《科学通报》这一中文期刊上,并藉此强调,“中文期刊一样可以发表领先世界、甚至摘取诺贝尔奖桂冠的科研成果”。

  然而,中科院院士、《物理学报》主编欧阳钟灿也发现,对中文期刊而言,用影响因子评价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投来的稿子,很多引用都是国外的,自己发表在中文期刊的文章都不引,我感到很生气,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他说。

墙内开花为何香墙外?

  如果说我国科研人员缺乏“文化自信”是好文章流向国外科技期刊的内在原因,那么唯SCI是从的科研评价指标则可以说是将优秀论文推向国外的外部力量。

  事实上,今年5月,《自然》杂志签署了《旧金山科研评估宣言》,倡导科研评估不要再过度依赖基于期刊的指标。该杂志总编菲利普·坎贝尔也撰文详细阐述了反对单纯以影响因子来评判科研成果的观点。

  然而,尽管科技期刊巨头对影响因子的作用开始反思,在当前我国的科技评价体系中,这一屡遭诟病的评价指标仍发挥着强有力的主导作用。

  在文章开头,让刘忠范愤而退群的“糟心事”,事实上就清晰刻画出了我国科研人员对CNS期刊的推崇。

  科研人员的推崇,源于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校评价指标指挥棒的指向。近年来,高校、科研机构重金奖励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令刘忠范感到不解。在他看来,对具体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可以理解,但针对所谓高影响因子论文的奖励“背离了科学精神本身,起不到鼓励作用,只会把科学家引入歧途”。

  事实上,欧阳钟灿分析称,CNS之所以影响力高是因为前期有很多发在一般杂志开创性成果的后续文章发到了这些期刊。从这个角度来看,重要的原创性成果应当重视发表,而不应过多关注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因为优秀的科研成果自带传播属性与引用吸引力。

好成果如何扎根国内期刊?

  从根本上改变优秀科研论文外流的现状,对科技成果实行分类评价是关键。欧阳钟灿建议,应当“将中文论文纳入科研单位和个人科研成果考核体制”。

  高福也表示,可以通过吸引院士候选人在中文期刊发表论文等手段,提升国内中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不过,对当前国内科技期刊的发展,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朱邦芬也提醒,我国的中文期刊应与我国的英文期刊分工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避免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他指出,中文期刊应当在医学卫生、工程技术、科普等以中国读者为主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这些国内受众面很广的领域,中文期刊是有优势的”,特别是借助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平台,优秀的中文科技期刊文章很容易实现十万以上的阅读量。

  而一些原创性基础成果,从国际竞争和影响力角度出发,还是应该通过英文推送到国际科技领域,“但不应该片面地唯影响因子,原创性越强、越重要的成果,优先发表是硬道理,应首先考虑发在国内的英文科技期刊上”。

  此外,与会专家也注意到,相较于国外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的现状,我国科技期刊则呈现“单打独斗”的局面。要在激烈的国际科技期刊竞争中后来者居上,“抱团取暖”应当是国内科技期刊的必然选择。

  专家建议,可以通过拓展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范围和方式,加快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促进多个期刊“集群化”联合发展,借以寻找商业化发展途径,进入影响力与商业化运营有机互动的良性循环。

  高福指出,科技期刊的本质功能是记载、传播、交流研究成果,促进研究的发展。因此,办好中文科技期刊对于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办好中文科技期刊是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的“万年大计”,我们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他也表示,待到国际学术论文数据库因为“没有收录《科学通报》等中文科技期刊漏了重大科学发现”时,国内科技期刊才算实现了真正质的突破。

[来源:科学网]

标签: 科技期刊
用户头像

作者:王明

总阅读量 39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