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全力攻克资金与技术难题 土壤防治工作迷雾渐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7/03/23 15:19:06
导读: 空气污染、水污染都能看得见,土地污染却难以发现端倪。近几年来,土壤污染引发的环境健康事件多发,这也为公众敲响了警钟,政策和市场的转向都开始“偏爱”土壤修复,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已经在我国各省市大面积铺开。

  近年来,土壤修复行业蓬勃发展,政策从无到有再到日臻完善,行业订单接连不断,可谓风头正盛。然而,随着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和市场不断成熟,资金和技术难题如同两座大山,使得土壤修复行业发展遭遇坎坷。

  全力攻克资金与技术难题 土壤防治工作迷雾渐开

  空气污染、水污染都能看得见,土地污染却难以发现端倪。近几年来,土壤污染引发的环境健康事件多发,这也为公众敲响了警钟,政策和市场的转向都开始“偏爱”土壤修复,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已经在我国各省市大面积铺开。

  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对构建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提供了指导,成为了土壤修复事业的里程碑。随后,国家陆续颁布相关法规条例,积极组织推动“土十条”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与此同时,各地针对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当中。在地方立法上,2017年,北京、浙江、湖南、安徽等多地发布了本省的土壤防治条例。由此土壤修复产业掀起新一轮治理热潮。数据显示,2016年土壤修复订单金额62.85亿,2017年仍将延续星火燎原之势。

  政策推动的土壤修复行业前景很好,但也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土壤污染防治投入大、周期长、收益低、缺长效机制,目前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的模式,远不能满足土壤污染防治的资金需求。如何破解土壤污染防治的资金瓶颈?是困在环保工作者们面前最大的难题。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王夏晖认为,目前虽然中央财政设立了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但资金规模和使用范围都有限,资金投入不足和来源不稳定,一直是困扰土壤污染防治的一个“短板”。

  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工作经验,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建议,借鉴美国《超级基金法》及其他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全覆盖的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

  他表示,土壤污染防治基金作为政府性基金,可分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和污染场地修复基金两类;同时结合国家“土十条”的政策要求,优先保障土壤污染防控的具体指标,基金管理可委托专业的资金管理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已在持续推进。据全国人大环资委法案室付莎处长介绍,《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明确,我国将设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立足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解决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筹集问题。

  行业想要发展,主要还是取决于技术。除了资金短板,技术也是土壤防治工作中的另一大短板。现阶段,我国土壤修复技术仍停留在实验室水平,缺乏经济有效的产业化成熟经验,导致污染场地修复达不到预期效果。

  此外,我国相当一部分修复技术与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国内企业通常采用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模式来发展土壤修复技术,但由于国内的土壤类型、条件、污染程度及特性与国外均有较大差异,往往导致引进的国外先进修复技术设备出现“水土不服”。

  如何解决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短板?永清环保董事长刘正军表示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国家应在政策层面加大引导与支持土壤修复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的建设;第二,国家应在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帮助国内有潜力的修复企业扩大规模、强化实力;第三、进一步支持土壤修复产业并购投资,培育土壤修复行业龙头企业。

  中国环保在线认为,土壤修复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必须不断投入资金、创新升级技术。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修复行业前景广阔。未来,以大资金、全领域、全技术、全方位布局为特征的企业必将崭露头角。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标签: 土壤污染修复
用户头像

作者:Yanan

总阅读量 13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