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微波化学:点燃“新化学动力学”希望——访美国CEM公司亚太区总裁兼培安公司总裁刘伟先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0/05/14 20:11:43
导读: 历经30多年发展,微波化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实验性前沿交叉学科,许多人称其点燃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CEM公司将微波技术成功应用于化学领域。历经30多年的发展壮大,当前的微波化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实验性前沿交叉学科。微波化学在广泛的实际应用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许多人称其点燃了“新化学动力学”的希望。而谈到微波化学,就不得不谈到被称为微波技术创始者和领导者的CEM公司。

  CEM一直以创新的微波技术为导向,拥有世界微波化学研发领域近90%的专利技术(300余项),其新产品曾11次荣获R&D100技术创新大奖,如,1998年的Mars高通量密闭微波消解系统、2003年的环形聚焦单模技术等。

美国CEM公司亚太区总裁兼培安公司总裁刘伟先生

  2010320日,仪器信息网编辑针对微波化学的发展历程、未来发展趋势以及CEM公司与培安公司的合作模式等,采访了美国CEM公司亚太区总裁兼培安公司总裁刘伟先生。

刘伟先生谈微波化学发展历程与趋势

  刘伟先生首先介绍,“众所周知,新产品、新技术被人们接受、认可以及市场的拓展等需要一定时间,而CEM为了微波化学仪器与技术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心血;如80年代,CEM出资、提供仪器,与美国的EPA合作制定了U.S.EPA 3015、3051、3052、3546等标准,为今后更多厂家进入微波化学市场铺平了道路。”

  “CEM公司通过近20年时间的努力,使微波化学仪器从‘无人问津’到今天的‘家喻户晓’。截止目前,CEM在全球已拥有近八万家用户,销售总额约占世界微波化学市场的80%。CEM公司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说是微波化学仪器与技术的发展历程。”

Mars高通量密闭微波消解系统

  单模微波:“质”的转折点

  “较早出现的多模微波技术与家用的微波炉发射技术属于同一类型,采用多模微波技术的微波消解,主要进行‘破坏性反应’,只要微波能量足够强大,‘打破’化学键即可,而重复性是通过充分‘破坏’来实现的,相对于合成反应,消解的要求要简单的多。”

  “合成化学通俗的说是将两个分子用键连接起来的‘建设性’工作,因此,如何提高微波能量的精确性是解决为微波合成化学问题的关键。上世纪90年代,CEM公司与法国Prolab公司合作推出了‘驻波单模微波化学技术’,反应的精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合成化学领域迅速得到广泛应用。” 刘伟先生介绍。

  “但驻波单模技术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如反应腔体积只有30ml,限制了反应扩大、加气反应、机械搅拌、循环回流、连续流动等,不能满足合成反应多样性的要求。”

  环形聚焦单模微波:“革命性”的飞跃

  CEM公司在驻波单模微波的基础上推出了“Discover 环形聚焦单模微波微波合成系统”采用特殊11通道自动调节专利技术,环向进行聚焦辐射,改善了因为样品反应物形状和极性所引起的聚焦位移,不仅提高了10倍的微波能量耦合的精确性,而且使单模谐振腔体积从30mL扩展到300mL。2003年7月,该技术荣获R&D100技术创新大奖。

Discover SP 300ml环形聚焦单模微波合成平台

  环形聚焦单模技术使微波化学从简单的破坏性反应进入到多样性的合成反应,缩短了合成反应时间,使反应效率提高了几百倍。例如,60年代,中国曾经以“举国之力”合成胰岛素,多个科学家历经2-3年的时间合成了38个肽。随着微波化学技术的迅猛发展,2008年,在CEM公司的Liberty全自动流动微波多肽合成平台基础上,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创造了一天时间内就合成出111个肽的世界新纪录。

  谈及环形聚焦单模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时,刘伟先生认为,“未来,环形聚焦单模技术将在继续增大化学反应量和化学反应多样性方面不断改进;另外,在低温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环形聚焦单模也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其突破了传统热化学的温度范围,改变了分子动能分布研究方式,为未来微波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更广阔更好的发展前景。”

  微波化学发展趋势:“微波合成技术是未来发展热点,将推动理论化学的突破”

  谈到微波化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时,刘伟先生指出:

  (1)微波消解,仍然会以多模微波技术为基础,未来将以更高通量、高效率为发展目标,同时更加关注安全问题。

  (2)微波萃取,主要方向是目前非常热门的形态萃取和天然产物萃取,因为元素形态不同,其物化表现可能完全不同,而萃取不同形态元素的关键,是需要非常精确的微波能量辅助,如能量稍有误差就可能破坏元素形态,所以,微波萃取将在目前已起步的形态萃取技术基础上,继续深入研发、发挥作用。

  (3)微波合成,如今,微波化学技术在合成化学、理论化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CEM公司希望,不久的将来,利用微波化学分子动力学研究平台,理论化学领域将有重大的突破。

  如,人工手性合成反应的结果中经常是旋光性异构体左、右旋分子处于平衡状态,不同于自然界所形成的选择性的具有生命活性左旋或右旋分子的分布,这是手性合成化学目前所遇到的难题,如果微波能够提供有序、稳定的能量,从而有目的的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旋光性异构体,微波化学将为这个领域做出很大贡献。

  刘伟先生发表了其对于微波化学市场前景的看法:

  (1)微波消解、微波萃取,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需求量增长稳定,不会出现很大的突跃,由于技术发展已相对成熟,已成为一个“成熟市场”。

  (2)微波合成,由于药物研发等领域快速发展,与其相关的外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合成化学研究迅猛发展,因此微波合成的市场潜力很大,但目前市场总量还不能与样品前处理相比。

一种全新代理合作:培安与CEM的“family”模式

  大家一直都很好奇,培安公司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它的历史是怎样的?以及培安公司与CEM公司之间代理合作的具体模式如何?

  培安与CEM历史渊源:起源于培安的兄弟公司——贝尔德公司

  培安公司于1988年成立,与曾经著名的美国贝尔德公司属于同一董事管理层的兄弟公司。CEM公司的创始人Dr. Michael Collins在美国雷索公司工作时期,就与贝尔德公司的许多重要人士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当时CEM公司的许多董事同时也担任贝尔德公司和培安公司的董事。在1995年贝尔德公司被原热电公司收购后,其副总裁 Ken Collins加入CEM公司任国际部总裁,通过Ken的介绍,刘伟先生也开始了为CEM公司工作的历程。

  培安公司已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其金融广告和机械设备的业务,在市场上有很高的影响力;因此,CEM公司在以何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问题上,首先想到了培安公司,经过多次协商,CEM公司最终确定以培安公司为平台的模式在中国开展业务,而非自己在中国直接设立CEM办事处。

  “family”模式:利益共享、分工合作

  “与其他供应商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CEM和培安的关系,可简单的比喻为‘family’的代理关系,因为CEM公司拥有培安公司的部分股权,二者背后有着共同的资金和管理来源,彼此相互依赖。”

  “CEM公司需要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文化的团队来帮助其开展中国业务,培安的出现使CEM公司不必花费精力管理代理公司,两者利益共享、分工合作,所以不会存在CEM公司越过培安公司而在中国直接开展业务的情况。”

  “虽说培安公司熟悉CEM公司产品的市场、掌握了其核心技术资源、拥有了应用技术人才,但培安公司在开展CEM业务时,完全为CEM的发展考虑,卖CEM的产品就像在卖自己的产品一样。并且培安在选择其他合作伙伴时,会围绕着CEM产品的应用领域而做出计划。”

  刘伟先生谈到下一步发展时,提及了其正在与CEM总部商讨,在中国成立微波化学研发中心、建立CEM的生产工厂的计划,这样可以与亚太区的用户更贴近、更充分进入细分市场,降低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并且进行合理的技术分工。

  谁会是培安的下一个“CEM”?

  CEM公司中国业务在其全球业务中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在中国,90年代初年销售只有10套左右,现在年销售700-800套仪器,可以说CEM在中国市场是非常成功的。培安公司有能力在中国培养出一个成功的CEM,那么培安公司也完全有能力培养出第二个、第三个“CEM”,未来二、三年间,培安公司是否计划培养下一个“CEM”呢?

  刘伟先生对此的看法是,“培安公司选择合作伙伴时非常谨慎,如果技术、产品,特别是管理理念等方面都合适,我们也会考虑‘培养’下一个CEM。”

  “在和CEM的‘family’合作模式之外,培安与其他供应商还有其他形式的代理合作关系,如,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关系。培安与另一个重要合作伙伴Eralytics公司一起开发、生产、并在全球销售石油和石化产品的测试仪器,培安应用Eralytics的仪器,提供计算方法,建立数据库,培安公司在其中拥有知识产权。”

  后记

  目前,微波化学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分析工作者对微波化学技术的理解和需求也同样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说,人们对微波化学的潜力认识尚浅,由此产生的技术需求尚未成熟。

  对此,刘伟先生强调,“需要大量的宣传工作来增加大家对微波化学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欢迎更多的微波化学技术仪器厂商进入竞争,从而增加微波化学的市场影响力。”

  “并且,希望更多的化学家参与到微波化学的研发工作中来,在量子级别进行微波化学基础理论工作的研究。借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激光分子动力学的研究经验和思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理论微波化学领域存在大量科学发现和突破的机会。”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1:培安公司

  http://www.pynnco.com/

  http://peian.instrument.com.cn

  附录2:CEM公司微波化学仪器与技术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技术

  1972年,推出第一台微波干燥系统;

  1976年,推出第一台微波密闭消解系统(多模微波)使微波进入了元素分析化学领域;第一次提出非脉冲连续微波技术,到目前为止仍是CEM的独家专利,已成为市场上各种仿冒CEM产品的虚假宣传焦点;

  1979年,与加拿大环保局合作推出第一台专利的微波快速溶剂萃取系统,使微波进入了化合物分析领域,它的使用效果远远好于高温高压的快速溶剂系统;

  1988年,与惠普合作推出第一台微波蛋白水解系统;

  1989年,首次发明了微波马弗炉,使升温和灰化速度显著提高,样品可不经炭化一次完成灰化,使分析时间缩短数十倍,目前其许多性能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1996年,推出第一台(双球哑铃电磁场驻波单模)大样品量250ml处理系统,解决了大样品痕量元素的检测;

  2002年,推出了300ml的环形聚焦单模微波系统用于合成化学,是微波硬件技术重大突破,它几乎扩大了10倍的传统驻波形单模的腔体体积。不仅彻底解决了合成化学的单模能量精确性要求,又解决了反应多样性平台的要求,为微波化学彻底进入各多样性合成化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来源:仪器信息网]

logo
培安公司
网友评论  1
全部评论(1条)
用户头像
上海烽炜德2010-05-20 08:06:17
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初期都是采用这种方式,中国民族企业要加油!!尽快独立出来!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