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石油蜡

仪器信息网石油蜡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石油蜡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石油蜡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石油蜡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石油蜡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石油蜡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石油蜡相关的解决方案。

石油蜡相关的论坛

  • 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的凝固点与含蜡量

    [font=&][size=18px]石油的凝固点与含蜡量 凝固点系指原油从流动的液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固态时的温度。这对不同温度尤其在低温地区考虑贮运条件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根据凝固点高低,石油可分为高凝油(≥40℃)、常规油(≥-10~<40℃)、低凝油(<-10℃)三类。我国多数油田所产原油的凝固点,在15~30℃之间。石油含蜡量系指原油中含石蜡的百分数。石蜡在其熔点温度(37~76℃)时溶于石油中,一旦低于熔点温度,原油中就出现石蜡结晶。我国主要油田所产原油的含蜡量较高,大约在20%~30%之间。大庆萨尔图油田含量多在22.6%~24.1%,河南魏岗油田为42%~52%,江汉王场油田为2.8%~11.4%,克拉玛依油田仅7%左右。含蜡量高的原油凝固点也高。[/size][/font]

  • SH3554石油蜡含油量测定仪

    SH3554石油蜡含油量测定仪适用于测定蜡的冻凝点在30℃以上,含油量不大于15%的石油蜡的含油量。注:某些含油量大于5%的蜡,如果油在**中不能完全溶解而分层,则不宜采用此方法。1、-35℃冷浴为独立设计的制冷装置,共有4个冷槽,可分组对2个试样进行试验。2、化蜡水浴、35℃的蒸发器设计成一个整体,下半部分为室温~95℃的化蜡水浴,水浴的温度可控,可调;上半部分为空气浴蒸发装置,控制温度为35℃。3、冷浴和水浴蒸发器的温度调节与控制均采用数显温控仪,温度调节与控制准确。4、蒸发装置中进入试样内的吹气量由玻璃转子流量计检测,能按试验的具体要求准确控制吹气量,吹气时间可根据试验的时间要求由定时器在60min内随意设定。5、仪器整体设计为台式结构,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技术标准:GB/T3554《石油蜡含油量测定法》技术参数:1﹑工作电源: AC 220V±10% 50Hz;2、化蜡水浴温度: 室温~90℃±5℃3﹑冷浴温度: -35℃±1℃;4﹑蒸发温度: 35℃±1℃;5﹑空气吹气流量: 2~3L/min;6、定时器定时范围: 0~60min。

  • 2013年石油能力验证计划报名开始啦

    12月10日我收到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邮件,主要内容是2013年石油能力验证计划报名的通知,现在附上邮件包,内容有报名的通知、能力验证计划的目录及报名表。2013年的计划项目比2012年的多多了,2012年的有6个,2013年的有24个,山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提供的能力验证计划逐年增多啦,越来越能满足实验室的要求啦。赞一个!提供给将要申请认可及已被认可的石油及相关产品领域的实验室做参考。大家看看,哪些计划对实验室有用呢?抓紧时间报名吧!

  • 石油产品及石油产品的分类及石油产品的分析标准

    原油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而得到的产品统称为石油产品。按照GB/T498-87《[url=https://www.antpedia.com/standard/62800.html]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url]》,根据石油产品的主要特征和用途将石油产品划分为六大类:燃料:约占全部石油产品的90%以上,主要用来作为燃料的各种石油气体、液体。根据燃料类型分为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化气燃料、馏分型燃料和残渣燃料四组。润滑剂和相关的产品:约为石油产品总量的5% 左右,但品种极多,性质差别很大。主要用于润滑机械、减少摩擦和磨损。如汽轮机油、柴油机油、车辆齿轮油、液压油等。石蜡油:主要用于轻工、化工、日用化学、食品、医疗、机械、电子、冶金等诸多行业。他/它包括液体石蜡、凡士林(石油脂)、石蜡、微晶蜡和特种蜡等。石油沥青:主要用于铺设道路和建筑工程,也广泛用于水利工程、管道防腐、电器绝缘和油漆涂料等方面。分为道路沥青、专用沥青和乳化沥青4个系列。石油焦:用于制造石墨电极、化工生产的原料或燃料。石油产品的分析是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或化学物理的试验方法,分析检测石油产品质量的理化性质和石油产品使用性能的科学方法。石油产品的分析的主要任务是:a 检验石油质量b 评定产品使用性能c 对油品质量仲裁d 为制定加工方案提供基础数据e 为控制工艺条件提供数据

  • 石油产品及石油产品的分类及石油产品的分析标准

    原油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而得到的产品统称为石油产品。按照GB/T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根据石油产品的主要特征和用途将石油产品划分为六大类:燃料:约占全部石油产品的90%以上,主要用来作为燃料的各种石油气体、液体。根据燃料类型分为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化气燃料、馏分型燃料和残渣燃料四组。润滑剂和相关的产品:约为石油产品总量的5% 左右,但品种极多,性质差别很大。主要用于润滑机械、减少摩擦和磨损。如汽轮机油、柴油机油、车辆齿轮油、液压油等。石蜡油:主要用于轻工、化工、日用化学、食品、医疗、机械、电子、冶金等诸多行业。他/它包括液体石蜡、凡士林(石油脂)、石蜡、微晶蜡和特种蜡等。石油沥青:主要用于铺设道路和建筑工程,也广泛用于水利工程、管道防腐、电器绝缘和油漆涂料等方面。分为道路沥青、专用沥青和乳化沥青4个系列。石油焦:用于制造石墨电极、化工生产的原料或燃料。石油产品的分析是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或化学物理的试验方法,分析检测石油产品质量的理化性质和石油产品使用性能的科学方法。石油产品的分析的主要任务是:a 检验石油质量b 评定产品使用性能c 对油品质量仲裁d 为制定加工方案提供基础数据e 为控制工艺条件提供数据

  • 关于石油的组成

    石油的组成比较复杂,这对石油分析是种是个面临的课题,相对于成品油,原油的性质更难把握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 石油的物理性质

    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的物理性质随其化学组成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不同性质的石油,对开发、集输、贮存、加工影响较大,因此其经济评价也各不相同。1)石油的颜色 颜色与原油中含有的胶质、沥青质数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深色原油密度大、粘度高。液性明显的原油多呈淡色,甚至无色;粘性感强的原油,大多色暗,从深棕、墨绿到黑色。我国玉门、大庆等油田的原油多呈黑褐色;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呈茶褐色;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原油多呈淡黄色;四川、塔里木、东海等盆地的一些凝析气田所产凝析油从浅黄色到无色。2) 石油的臭味 是由于原油中所含的不同挥发组分而引起。芳香属组分含量高的原油具有一种醚臭味。含有硫化物较高的原油则散发着强烈刺鼻的臭味。由于含硫化物较高,因此这类原油在加工时,需要增加专门的处理装置而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我国主要油田的含硫量较之中东地区原油的含硫量(高于2%)低得多,大庆油田原油含硫量不到1‰,胜利油田原油含硫量也多不超过1%。3) 石油的密度 指在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气原油单位体积的质量。以吨每立方米(t/m3)或克每立方厘米(g/cm3)表示。石油相对密度(以往文献曾以比重表示)是15.5℃或20℃时原油密度与4℃时水的密度的比值。国际上常用API度作为决定油价的标准。API度与相对密度的相关关系式为:API度(15.5℃)=(141.5/相对密度)-131.5,API度大,相对密度小。水的API度为10。密度大小与石油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数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密度大,颜色深;低分子量烃含量高,密度小。不同地区、不同地层所产原油密度有较大的差别。原油按其密度可分为四类:轻质原油(密度<0.87g/cm3),中质原油(≥0.87~0.92g/cm3),重质原油(≥0.92~1.0g/cm3),超重质原油(≥1.0g/cm3)。我国生产的原油密度变化也较大,大庆(多在0.8601g/cm3)、长庆(0.8437g/cm3)、青海尕斯库勒(0.8388g/cm3)等地区所产原油多属轻质原油 胜利(多数在0.8873g/cm3左右)、辽河(0.8818g/cm3)等地区所产原油多属中质原油 胜利孤岛(0.9472g/cm3)、大港羊三木(0.9492g/cm3)、辽河高升(0.9609g/cm3)、新疆乌尔禾(0.9609g/cm3)等油田所产原油则属重质原油。4) 石油的粘度 指液体质点间移动的摩擦力,以m Pas表示。粘度大小决定着石油在地下、在管道中的流动性能。一般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有密切关系。通常原油中含烷烃多、颜色浅、温度高、气溶量大时,粘度变小。而压力增大粘度也随之变大。地下原油粘度比地面的原油粘度小。 根据粘度大小,将原油划分为常规油(<100mPas),稠油(≥100~<10 000mPas),特稠油(≥10 000~50 000mPas)和超特稠油或称沥青( >50 000mPas)四类。 由于测定粘度较烦杂,在研究中常用恩氏粘度计测定相对粘度。相对粘度指液体的粘度与同温条件下水的粘度比。 我国原油粘度变化范围较大。大庆白垩系原油(50℃)粘度在19~22mPas,任丘震旦亚界原油(50℃)为53~84mPas,胜利孤岛原油(50℃)为103~6451mPas 。5) 石油的荧光反应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受激发发光,并在照射后所发光立即消失的这种荧光反应特性,普遍被用于野外工作时作为判断岩石中是否含有石油显示的重要标志。按发光颜色的不同以及分布的情况,大体可推测所显示的石油组分及其百分含量。一般油质呈天蓝色,胶质呈黄绿色,沥青质呈棕褐色。6) 石油的旋光性 石油在偏光下,具有把偏光面向右旋转的特性。偏转度一般小于1°。旋光性是有机质所特有的一种性质,而且当加温至300℃时即消失。因此,在研究石油生成时,常以这种旋光性和在石油中发现的素(由动植物色素如叶绿素或血红素变化而成,并在温度超过200℃时被破坏)的存在作为石油有机成因的依据。7) 石油的溶解性 石油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苯、香精、醚、硫化碳、四氯化碳等,也能局部溶解于酒精之中。原油又能溶解气体烃和固体烃化物以及脂膏-树脂、硫和碘等。8) 石油的凝固点与含蜡量 凝固点系指原油从流动的液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固态时的温度。这对不同温度尤其在低温地区考虑贮运条件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根据凝固点高低,石油可分为高凝油(≥40℃)、常规油(≥-10~<40℃)、低凝油(<-10℃)三类。我国多数油田所产原油的凝固点,在15~30℃之间。石油含蜡量系指原油中含石蜡的百分数。石蜡在其熔点温度(37~76℃)时溶于石油中,一旦低于熔点温度,原油中就出现石蜡结晶。我国主要油田所产原油的含蜡量较高,大约在20%~30%之间。大庆萨尔图油田含量多在22.6%~24.1%,河南魏岗油田为42%~52%,江汉王场油田为2.8%~11.4%,克拉玛依油田仅7%左右。含蜡量高的原油凝固点也高。9) 石油的燃烧特性 石油和成品油可燃程度随温度而异,表现在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的差异。“闪点”指石油在容器内受热,容器口遇火则发生闪火但随之又熄灭时的温度。“燃点”指受热继续升高,遇火不但出现闪火而且引起了燃烧的温度。“自燃点”指原油在受热已达到相当高的温度,即便不接触火种也出现自燃现象的温度。石油是由具不同沸点的烃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与水(沸点为100℃)不同,没有固定的沸点。其闪点随具不同沸点化合物的含量比例不同而各有差异。沸点越高,闪点也高。如石油产品中煤油闪点在40℃以上,柴油在50~65℃之间,重油在80~120℃,润滑油要达到300℃左右。自燃点却相反,沸点高的成品油,自燃点降低,如汽油自燃点为415~530℃,裂化残渣油自燃点约270℃,石油沥青则降至230~240℃。石油作为一种混合物,其闪点在-20~100℃之间,而自燃点则为380~530℃之间。 10) 石油的馏分组成 由于石油是由具不同沸点的烃化合物混合而成,因此通过控制不同的温度而可分别获得不同的石油产品。

  • 石油的物理性质

    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的物理性质随其化学组成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不同性质的石油,对开发、集输、贮存、加工影响较大,因此其经济评价也各不相同。1)石油的颜色 颜色与原油中含有的胶质、沥青质数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深色原油密度大、粘度高。液性明显的原油多呈淡色,甚至无色;粘性感强的原油,大多色暗,从深棕、墨绿到黑色。我国玉门、大庆等油田的原油多呈黑褐色;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呈茶褐色;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原油多呈淡黄色;四川、塔里木、东海等盆地的一些凝析气田所产凝析油从浅黄色到无色。2) 石油的臭味 是由于原油中所含的不同挥发组分而引起。芳香属组分含量高的原油具有一种醚臭味。含有硫化物较高的原油则散发着强烈刺鼻的臭味。由于含硫化物较高,因此这类原油在加工时,需要增加专门的处理装置而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我国主要油田的含硫量较之中东地区原油的含硫量(高于2%)低得多,大庆油田原油含硫量不到1‰,胜利油田原油含硫量也多不超过1%。3) 石油的密度 指在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气原油单位体积的质量。以吨每立方米(t/m3)或克每立方厘米(g/cm3)表示。石油相对密度(以往文献曾以比重表示)是15.5℃或20℃时原油密度与4℃时水的密度的比值。国际上常用API度作为决定油价的标准。API度与相对密度的相关关系式为:API度(15.5℃)=(141.5/相对密度)-131.5,API度大,相对密度小。水的API度为10。密度大小与石油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数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密度大,颜色深;低分子量烃含量高,密度小。不同地区、不同地层所产原油密度有较大的差别。原油按其密度可分为四类:轻质原油(密度<0.87g/cm3),中质原油(≥0.87~0.92g/cm3),重质原油(≥0.92~1.0g/cm3),超重质原油(≥1.0g/cm3)。我国生产的原油密度变化也较大,大庆(多在0.8601g/cm3)、长庆(0.8437g/cm3)、青海尕斯库勒(0.8388g/cm3)等地区所产原油多属轻质原油 胜利(多数在0.8873g/cm3左右)、辽河(0.8818g/cm3)等地区所产原油多属中质原油 胜利孤岛(0.9472g/cm3)、大港羊三木(0.9492g/cm3)、辽河高升(0.9609g/cm3)、新疆乌尔禾(0.9609g/cm3)等油田所产原油则属重质原油。4) 石油的粘度 指液体质点间移动的摩擦力,以m Pas表示。粘度大小决定着石油在地下、在管道中的流动性能。一般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有密切关系。通常原油中含烷烃多、颜色浅、温度高、气溶量大时,粘度变小。而压力增大粘度也随之变大。地下原油粘度比地面的原油粘度小。 根据粘度大小,将原油划分为常规油(<100mPas),稠油(≥100~<10 000mPas),特稠油(≥10 000~50 000mPas)和超特稠油或称沥青( >50 000mPas)四类。 由于测定粘度较烦杂,在研究中常用恩氏粘度计测定相对粘度。相对粘度指液体的粘度与同温条件下水的粘度比。 我国原油粘度变化范围较大。大庆白垩系原油(50℃)粘度在19~22mPas,任丘震旦亚界原油(50℃)为53~84mPas,胜利孤岛原油(50℃)为103~6451mPas 。5) 石油的荧光反应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受激发发光,并在照射后所发光立即消失的这种荧光反应特性,普遍被用于野外工作时作为判断岩石中是否含有石油显示的重要标志。按发光颜色的不同以及分布的情况,大体可推测所显示的石油组分及其百分含量。一般油质呈天蓝色,胶质呈黄绿色,沥青质呈棕褐色。6) 石油的旋光性 石油在偏光下,具有把偏光面向右旋转的特性。偏转度一般小于1°。旋光性是有机质所特有的一种性质,而且当加温至300℃时即消失。因此,在研究石油生成时,常以这种旋光性和在石油中发现的素(由动植物色素如叶绿素或血红素变化而成,并在温度超过200℃时被破坏)的存在作为石油有机成因的依据。7) 石油的溶解性 石油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苯、香精、醚、硫化碳、四氯化碳等,也能局部溶解于酒精之中。原油又能溶解气体烃和固体烃化物以及脂膏-树脂、硫和碘等。8) 石油的凝固点与含蜡量 凝固点系指原油从流动的液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固态时的温度。这对不同温度尤其在低温地区考虑贮运条件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根据凝固点高低,石油可分为高凝油(≥40℃)、常规油(≥-10~<40℃)、低凝油(<-10℃)三类。我国多数油田所产原油的凝固点,在15~30℃之间。石油含蜡量系指原油中含石蜡的百分数。石蜡在其熔点温度(37~76℃)时溶于石油中,一旦低于熔点温度,原油中就出现石蜡结晶。我国主要油田所产原油的含蜡量较高,大约在20%~30%之间。大庆萨尔图油田含量多在22.6%~24.1%,河南魏岗油田为42%~52%,江汉王场油田为2.8%~11.4%,克拉玛依油田仅7%左右。含蜡量高的原油凝固点也高。9) 石油的燃烧特性 石油和成品油可燃程度随温度而异,表现在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的差异。“闪点”指石油在容器内受热,容器口遇火则发生闪火但随之又熄灭时的温度。“燃点”指受热继续升高,遇火不但出现闪火而且引起了燃烧的温度。“自燃点”指原油在受热已达到相当高的温度,即便不接触火种也出现自燃现象的温度。石油是由具不同沸点的烃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与水(沸点为100℃)不同,没有固定的沸点。其闪点随具不同沸点化合物的含量比例不同而各有差异。沸点越高,闪点也高。如石油产品中煤油闪点在40℃以上,柴油在50~65℃之间,重油在80~120℃,润滑油要达到300℃左右。自燃点却相反,沸点高的成品油,自燃点降低,如汽油自燃点为415~530℃,裂化残渣油自燃点约270℃,石油沥青则降至230~240℃。石油作为一种混合物,其闪点在-20~100℃之间,而自燃点则为380~530℃之间。 10) 石油的馏分组成 由于石油是由具不同沸点的烃化合物混合而成,因此通过控制不同的温度而可分别获得不同的石油产品。

  • 【资料】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行业标准汇编_2005_(上、下册)

    [color=#DC143C][B]2005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行业标准汇编【上、下】 图书名称】: 《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行业标准汇编上、下》 【图书作者】: 中石化科技开发部编 【ISBN】: 7801647920 【页数】: 2340 【开本】: 大16开 【封面形式】: 平装 【出 版 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04 【图书定价】: 360元 【内容介绍】: 本汇编收入了2004年底以前发布的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行业标准419项,包含了2004年底所有有效的行业标准,每项标准均全文照录。[/B][/color][color=#6495ED][B]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标准汇编字1993年出版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十余年来,有些标准进行了复审修订,有些标准经过清理已经废止,同时不断有新的试验方法标准发布实施,因此,石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研究和教学单位以及广大用户,热切期望出版新的标准汇编。为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组织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重新编辑出版了《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行业标准汇编》。本汇编分上、下两册,共收录了截止至2004年12月底前发布的石油和石油产品试验方法行业标准419项。因受篇幅限制,SH/T0506-1998、SH/T0510-92、SH/T0512-92、SH/T0513-92、SH/T0514-92、SH/T0515-92、SH/T0516-92、SH/T0517-92、SH/T0518-92、SH/T0519-92和SH/T0672-1998共11项润滑剂评定方法标准未收入本汇编中。目 录: -------------------------------------------------------------------------------- 上册目录SH/T0018-90(1998)含添加剂石油蜡(热熔胶)表观粘度测定法SH/T0019-90(1998)石油蜡和石油脂体积电阻率测定法SH/T0020-90(2000)汽油中磷含量测定法(分光光度法)SH/T0021-90(2000)喷气燃料中环境酸皂含量测定法SH/T0022-90(2000)石油馏分氢含量测定法(燃灯法)SH/T0023-90(2000)喷气燃料银片腐蚀试验法SH/T0024-90(2000)润滑油沉淀值测定法SH/T0025-1999防锈油盐水浸渍试验法SH/T0026-90(2000)石油焦发挥分测定法SH/T0027-90(2000)添加剂中镁含量测定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color][/url]法)SH/T0028-90(2000)润滑油清净剂浊度测定法……….SH/T0413-92液体石蜡中微量碱性氮含量测定法SH/T0414-2004石油蜡嗅味试验法SH/T0415-92石油产品紫外吸光度检验法SH/T0422-2000沥青灰分测定法SH/T0424-92(1998)石油沥青垂度测定法SH/T0425-2003 石油沥青蜡含量测定法SH/T0427-92(2004)润滑脂齿轮磨损测定法下册目录SH/T0428-92高温下润滑脂在抗磨轴泵中工作性能测定法SH/T0429-92润滑剂与合成橡胶相容性测定法SH/T0430-92刹车液平衡回流沸点测定法SH/T0436-92航空用合成润滑油与橡胶相容性测定方法SH/T0450-92合成油氧化腐蚀测定法SH/T0451-92液体润滑剂储存安定性试验法SH/T0452-92(2004)润滑脂储存安定性试验法SH/T0453-92(2004)润滑脂抗水——乙醇(1:1)溶液性能试验法SH/T0472-92合成航空润滑油中微量测定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法)………….SH/T0739-2003沥青粘度测定法(布如克菲尔德转粘度仪法)SH/T0740-2003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法SH/T0741-2004汽油中烃族组成测定法(多维[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SH/T0742-2004汽油中硫含量测定法(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SH/T0749-2004润滑油及添加剂中添加元素含量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SH/T7509-1996液化石油气残留物测定法[/B][/color]

  • 石油的物理性质

    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的物理性质随其化学组成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不同性质的石油,对开发、集输、贮存、加工影响较大,因此其经济评价也各不相同。1)石油的颜色 颜色与原油中含有的胶质、沥青质数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深色原油密度大、粘度高。液性明显的原油多呈淡色,甚至无色;粘性感强的原油,大多色暗,从深棕、墨绿到黑色。我国玉门、大庆等油田的原油多呈黑褐色;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呈茶褐色;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原油多呈淡黄色;四川、塔里木、东海等盆地的一些凝析气田所产凝析油从浅黄色到无色。2) 石油的臭味 是由于原油中所含的不同挥发组分而引起。芳香属组分含量高的原油具有一种醚臭味。含有硫化物较高的原油则散发着强烈刺鼻的臭味。由于含硫化物较高,因此这类原油在加工时,需要增加专门的处理装置而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我国主要油田的含硫量较之中东地区原油的含硫量(高于2%)低得多,大庆油田原油含硫量不到1‰,胜利油田原油含硫量也多不超过1%。3) 石油的密度 指在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气原油单位体积的质量。以吨每立方米(t/m3)或克每立方厘米(g/cm3)表示。石油相对密度(以往文献曾以比重表示)是15.5℃或20℃时原油密度与4℃时水的密度的比值。国际上常用API度作为决定油价的标准。API度与相对密度的相关关系式为:API度(15.5℃)=(141.5/相对密度)-131.5,API度大,相对密度小。水的API度为10。密度大小与石油的化学组成、所含杂质数量有关。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密度大,颜色深;低分子量烃含量高,密度小。不同地区、不同地层所产原油密度有较大的差别。原油按其密度可分为四类:轻质原油(密度<0.87g/cm3),中质原油(≥0.87~0.92g/cm3),重质原油(≥0.92~1.0g/cm3),超重质原油(≥1.0g/cm3)。我国生产的原油密度变化也较大,大庆(多在0.8601g/cm3)、长庆(0.8437g/cm3)、青海尕斯库勒(0.8388g/cm3)等地区所产原油多属轻质原油 胜利(多数在0.8873g/cm3左右)、辽河(0.8818g/cm3)等地区所产原油多属中质原油 胜利孤岛(0.9472g/cm3)、大港羊三木(0.9492g/cm3)、辽河高升(0.9609g/cm3)、新疆乌尔禾(0.9609g/cm3)等油田所产原油则属重质原油。4) 石油的粘度 指液体质点间移动的摩擦力,以m Pas表示。粘度大小决定着石油在地下、在管道中的流动性能。一般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有密切关系。通常原油中含烷烃多、颜色浅、温度高、气溶量大时,粘度变小。而压力增大粘度也随之变大。地下原油粘度比地面的原油粘度小。 根据粘度大小,将原油划分为常规油(<100mPas),稠油(≥100~<10 000mPas),特稠油(≥10 000~50 000mPas)和超特稠油或称沥青( >50 000mPas)四类。 由于测定粘度较烦杂,在研究中常用恩氏粘度计测定相对粘度。相对粘度指液体的粘度与同温条件下水的粘度比。 我国原油粘度变化范围较大。大庆白垩系原油(50℃)粘度在19~22mPas,任丘震旦亚界原油(50℃)为53~84mPas,胜利孤岛原油(50℃)为103~6451mPas 。5) 石油的荧光反应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受激发发光,并在照射后所发光立即消失的这种荧光反应特性,普遍被用于野外工作时作为判断岩石中是否含有石油显示的重要标志。按发光颜色的不同以及分布的情况,大体可推测所显示的石油组分及其百分含量。一般油质呈天蓝色,胶质呈黄绿色,沥青质呈棕褐色。6) 石油的旋光性 石油在偏光下,具有把偏光面向右旋转的特性。偏转度一般小于1°。旋光性是有机质所特有的一种性质,而且当加温至300℃时即消失。因此,在研究石油生成时,常以这种旋光性和在石油中发现的素(由动植物色素如叶绿素或血红素变化而成,并在温度超过200℃时被破坏)的存在作为石油有机成因的依据。7) 石油的溶解性 石油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苯、香精、醚、硫化碳、四氯化碳等,也能局部溶解于酒精之中。原油又能溶解气体烃和固体烃化物以及脂膏-树脂、硫和碘等。8) 石油的凝固点与含蜡量 凝固点系指原油从流动的液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固态时的温度。这对不同温度尤其在低温地区考虑贮运条件时是非常重要的指标。根据凝固点高低,石油可分为高凝油(≥40℃)、常规油(≥-10~<40℃)、低凝油(<-10℃)三类。我国多数油田所产原油的凝固点,在15~30℃之间。石油含蜡量系指原油中含石蜡的百分数。石蜡在其熔点温度(37~76℃)时溶于石油中,一旦低于熔点温度,原油中就出现石蜡结晶。我国主要油田所产原油的含蜡量较高,大约在20%~30%之间。大庆萨尔图油田含量多在22.6%~24.1%,河南魏岗油田为42%~52%,江汉王场油田为2.8%~11.4%,克拉玛依油田仅7%左右。含蜡量高的原油凝固点也高。9) 石油的燃烧特性 石油和成品油可燃程度随温度而异,表现在闪点、燃点和自燃点的差异。“闪点”指石油在容器内受热,容器口遇火则发生闪火但随之又熄灭时的温度。“燃点”指受热继续升高,遇火不但出现闪火而且引起了燃烧的温度。“自燃点”指原油在受热已达到相当高的温度,即便不接触火种也出现自燃现象的温度。石油是由具不同沸点的烃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与水(沸点为100℃)不同,没有固定的沸点。其闪点随具不同沸点化合物的含量比例不同而各有差异。沸点越高,闪点也高。如石油产品中煤油闪点在40℃以上,柴油在50~65℃之间,重油在80~120℃,润滑油要达到300℃左右。自燃点却相反,沸点高的成品油,自燃点降低,如汽油自燃点为415~530℃,裂化残渣油自燃点约270℃,石油沥青则降至230~240℃。石油作为一种混合物,其闪点在-20~100℃之间,而自燃点则为380~530℃之间。 10) 石油的馏分组成 由于石油是由具不同沸点的烃化合物混合而成,因此通过控制不同的温度而可分别获得不同的石油产品。

  • 【实战宝典】关于地下水中石油类(UV法)和石油烃C10-40(GC法)的关系

    发帖人:[font=&][size=12px][color=#333333]zxfeng71[/color][/size][/font][font=宋体][color=black]链接:[/color][/font][url=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643267][color=black]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643267[/color][/url][b][font=宋体][color=black]问题描述:[/color][/font][/b][font=宋体][color=black]关于地下水中石油类([/color][/font][color=black]UV[/color][font=宋体][color=black]法)和石油烃[/color][/font][color=black]C10-40[/color][font=宋体][color=black]([/color][/font][color=black]GC[/color][font=宋体][color=black]法)有什么关系?[/color][/font]

  • 石油产品倾点和凝点的定义与区别

    [b]倾点[/b](POUR POINT),一油品尚能流动的zui低温度称为倾点。单位为℃或F。随着外界温度的下降,油品的流动变得愈来愈困难,zui终甚至于“丧失”流动性。对于石油而言,其低温下的流动性通常同时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粘度随温度下降而增高,一是油品中原来呈溶解状态的石蜡分子因温度下降而以固体结晶析出。但对于环烷基型的石油,其低温下流动性的“丧失”主要决定于前一因素。平时所谓的倾点多指因蜡质析出而刚要使油品“丧失”流动性的那个温度,因此又称为“含蜡倾点(Waxy Pour Point)”。倾点愈高自然低温下的流动性愈差。但是由实验室小样测得的倾点数据并不能真正代表如储油罐中大量油品的实际倾点,事实上后者要低得多。而且对于石蜡基型石油只要以机械的方法破坏了蜡的结晶结构,即使在低于倾点的某一段温度范围内仍可顺利流动。为改善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尚可添加适量倾点下降剂(Pour Point Depressants)。至于环烷基型石油的倾点,在概念上与“含蜡倾点”不同,有人特称之为“粘度倾点(Viscosity Pour Point)”,这种油品不能通过机械的作用获得低于倾点的流动性。由于倾点是油品低温流动性的一种指示,因此在油品输送上有着实际的重要意义。[b]凝点/凝固点[/b](FREEZING POINT)是反映油品(通常是指柴油多些)低温性能的重要指标,是油品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逐渐降低温度,当丧失其流动性那一瞬间的zui高温度即为凝点。但石油是一种混合物,它不像纯化合物那样有一确定的凝点,而是在一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内逐渐凝固,因此测定时所采用的条件对所得结果影响很大。对于航空燃料,由于在高空条件下使用,凝点有特殊意义。事实是由它规定了油品尚未析出固态烃(石蜡),因而尚未发生管线及过滤器堵塞的zui低允许操作温度。航空汽油的凝点一般要求控制在-60℃以下,喷气燃料Jet A-1按新修订的规定不得超过-47℃。对于同一样品,倾点一般较凝点高

  • 石油产品倾点和凝点的定义与区别

    倾点(POUR POINT),一油品尚能流动的zui低温度称为倾点。单位为℃或F。随着外界温度的下降,油品的流动变得愈来愈困难,zui终甚至于“丧失”流动性。对于石油而言,其低温下的流动性通常同时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粘度随温度下降而增高,一是油品中原来呈溶解状态的石蜡分子因温度下降而以固体结晶析出。但对于环烷基型的石油,其低温下流动性的“丧失”主要决定于前一因素。平时所谓的倾点多指因蜡质析出而刚要使油品“丧失”流动性的那个温度,因此又称为“含蜡倾点(Waxy Pour Point)”。倾点愈高自然低温下的流动性愈差。但是由实验室小样测得的倾点数据并不能真正代表如储油罐中大量油品的实际倾点,事实上后者要低得多。而且对于石蜡基型石油只要以机械的方法破坏了蜡的结晶结构,即使在低于倾点的某一段温度范围内仍可顺利流动。为改善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尚可添加适量倾点下降剂(Pour Point Depressants)。至于环烷基型石油的倾点,在概念上与“含蜡倾点”不同,有人特称之为“粘度倾点(Viscosity Pour Point)”,这种油品不能通过机械的作用获得低于倾点的流动性。由于倾点是油品低温流动性的一种指示,因此在油品输送上有着实际的重要意义。凝点/凝固点(FREEZING POINT)是反映油品(通常是指柴油多些)低温性能的重要指标,是油品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逐渐降低温度,当丧失其流动性那一瞬间的zui高温度即为凝点。但石油是一种混合物,它不像纯化合物那样有一确定的凝点,而是在一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内逐渐凝固,因此测定时所采用的条件对所得结果影响很大。对于航空燃料,由于在高空条件下使用,凝点有特殊意义。事实是由它规定了油品尚未析出固态烃(石蜡),因而尚未发生管线及过滤器堵塞的zui低允许操作温度。航空汽油的凝点一般要求控制在-60℃以下,喷气燃料Jet A-1按新修订的规定不得超过-47℃。对于同一样品,倾点一般较凝点高。

  • 石油的物理性质-石油的颜色

    [font=&][size=18px]石油的物理性质随其化学组成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不同性质的石油,对开发、集输、贮存、加工影响较大,因此其经济评价也各不相同。[/size][/font][font=&][size=18px]石油的颜色[/size][/font][font=&][size=18px]颜色与原油中含有的胶质、沥青质数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深色原油密度大、粘度高。液性明显的原油多呈淡色,甚至无色;粘性感强的原油,大多色暗,从深棕、墨绿到黑色。我国玉门、大庆等油田的原油多呈黑褐色;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原油呈茶褐色;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原油多呈淡黄色;四川、塔里木、东海等盆地的一些凝析气田所产凝析油从浅黄色到无色。[/size][/font]

  • 石油产品倾点和凝点的定义与区别

    倾点(POUR POINT),一油品尚能流动的zui低温度称为倾点。单位为℃或F。随着外界温度的下降,油品的流动变得愈来愈困难,zui终甚至于“丧失”流动性。对于石油而言,其低温下的流动性通常同时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粘度随温度下降而增高,一是油品中原来呈溶解状态的石蜡分子因温度下降而以固体结晶析出。但对于环烷基型的石油,其低温下流动性的“丧失”主要决定于前一因素。平时所谓的倾点多指因蜡质析出而刚要使油品“丧失”流动性的那个温度,因此又称为“含蜡倾点(Waxy Pour Point)”。倾点愈高自然低温下的流动性愈差。但是由实验室小样测得的倾点数据并不能真正代表如储油罐中大量油品的实际倾点,事实上后者要低得多。而且对于石蜡基型石油只要以机械的方法破坏了蜡的结晶结构,即使在低于倾点的某一段温度范围内仍可顺利流动。为改善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尚可添加适量倾点下降剂(Pour Point Depressants)。至于环烷基型石油的倾点,在概念上与“含蜡倾点”不同,有人特称之为“粘度倾点(Viscosity Pour Point)”,这种油品不能通过机械的作用获得低于倾点的流动性。由于倾点是油品低温流动性的一种指示,因此在油品输送上有着实际的重要意义。凝点/凝固点(FREEZING POINT)是反映油品(通常是指柴油多些)低温性能的重要指标,是油品在特定的试验条件下,逐渐降低温度,当丧失其流动性那一瞬间的zui高温度即为凝点。但石油是一种混合物,它不像纯化合物那样有一确定的凝点,而是在一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内逐渐凝固,因此测定时所采用的条件对所得结果影响很大。对于航空燃料,由于在高空条件下使用,凝点有特殊意义。事实是由它规定了油品尚未析出固态烃(石蜡),因而尚未发生管线及过滤器堵塞的zui低允许操作温度。航空汽油的凝点一般要求控制在-60℃以下,喷气燃料Jet A-1按新修订的规定不得超过-47℃。对于同一样品,倾点一般较凝点高。

  • 石油产品试样和液体石油产品试样分类

    石油产品试样的分类  按石油产品性状的不同,可将石油产品试样分为如下四类。  1.液体石油产品试样  如煤油、汽油、柴油、原油等。  2.膏状石油产品试样  如润滑脂、凡士林等。  3.固体石油产品试样  (1)可熔性石油产品如蜡、沥青等。  (2)不熔性石油产品如石油焦、硫黄块等。  (3)粉末状石油产品如焦粉、硫黄粉等。  4.气体石油产品试样  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液体石油产品试样的分类  石油产品分析中zui常见的是液体油品,GB/T4756-1998《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按取样位置和方法将石油产品试样分类如下。  1.点样  点样是指从油罐内规定位置或在泵送操作期间按规定时间从管线中采取的试样。点样仅代表石油产品局部或某段时间的性质。按取样位置可将点样划分如下:  (1)撇取样(表面样):从油罐内顶液面处采取的试样。  (2)顶部样:在油品顶液面下150mm处采取的试样。  (3)上部样:在油品顶液面下深度1/6处采取的试样  (4)中部样:在油品顶液面下深度1/2处采取的试样。  (5)下部样:在油品顶液面下深度5/6处采取的试样。  (6)底部样:从油罐或容器底表面(底板)上,或者从管线zui低点处油品中采取的试样。  (7)出口液面样:从油罐内抽出油品的zui低液面处取得的试样。  此外,属干点样的还有排放样(从油罐排放活栓或排放阀门采取的试样)、罐侧样(从罐侧取样管线采取的点样。  2.代表性试样  代表性试样是指试样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取样总体的平均特性相同的试样。通常用按规定从同一容器各部位或几个容器中所采取的混合试样来代表该批石油产品的质量,测定油品的平均性质,油品试样一般指代表性试样。  (1)组合样按规定比例合并若干个点样,用以代表整个油品性质的试样,常见组合样是由按下述任何一种情况合并试样而得到的。  ①按等比例合并上部样、中部样和下部样。  ②按等比例合并上部样、中部样和出口液面样。  ③对于非均匀油品,应在多于3个液面上采取一系列点样,按其所代表油品数量比例掺合而成;从几个油碟或油船的几个油舱中采取单个试样,按每个试样所代表油品数量比例掺合而成。  ④在规定间隔从管线流体中采取的一系列等体积的点样混合(时间比例样)。  除非有特殊规定或者是经过利害关系的团体同意,才能制备用于试验的组合样,否则就应对单个的点样进行试验,然后由单个试验结果和每个样品所代表的数量按比例计算整体的试验值。  (2)全层样:取样器在一个方向上通过整体液面,使其充满约3/4(zui大85%)液体时所取得的试样。  (3)例行样:将取样器从油品顶部降落到底部,然后再以相同速度提升到油品的顶部,提出液面时取样器应充满约3/4时的试样。

  • 石油产品试样和液体石油产品试样分类

    石油产品试样的分类  按石油产品性状的不同,可将石油产品试样分为如下四类。  1.液体石油产品试样  如煤油、汽油、柴油、原油等。  2.膏状石油产品试样  如润滑脂、凡士林等。  3.固体石油产品试样  (1)可熔性石油产品如蜡、沥青等。  (2)不熔性石油产品如石油焦、硫黄块等。  (3)粉末状石油产品如焦粉、硫黄粉等。  4.气体石油产品试样  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液体石油产品试样的分类  石油产品分析中zui常见的是液体油品,GB/T4756-1998《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按取样位置和方法将石油产品试样分类如下。  1.点样  点样是指从油罐内规定位置或在泵送操作期间按规定时间从管线中采取的试样。点样仅代表石油产品局部或某段时间的性质。按取样位置可将点样划分如下:  (1)撇取样(表面样):从油罐内顶液面处采取的试样。  (2)顶部样:在油品顶液面下150mm处采取的试样。  (3)上部样:在油品顶液面下深度1/6处采取的试样  (4)中部样:在油品顶液面下深度1/2处采取的试样。  (5)下部样:在油品顶液面下深度5/6处采取的试样。  (6)底部样:从油罐或容器底表面(底板)上,或者从管线zui低点处油品中采取的试样。  (7)出口液面样:从油罐内抽出油品的zui低液面处取得的试样。  此外,属干点样的还有排放样(从油罐排放活栓或排放阀门采取的试样)、罐侧样(从罐侧取样管线采取的点样。  2.代表性试样  代表性试样是指试样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取样总体的平均特性相同的试样。通常用按规定从同一容器各部位或几个容器中所采取的混合试样来代表该批石油产品的质量,测定油品的平均性质,油品试样一般指代表性试样。  (1)组合样按规定比例合并若干个点样,用以代表整个油品性质的试样,常见组合样是由按下述任何一种情况合并试样而得到的。  ①按等比例合并上部样、中部样和下部样。  ②按等比例合并上部样、中部样和出口液面样。  ③对于非均匀油品,应在多于3个液面上采取一系列点样,按其所代表油品数量比例掺合而成;从几个油碟或油船的几个油舱中采取单个试样,按每个试样所代表油品数量比例掺合而成。  ④在规定间隔从管线流体中采取的一系列等体积的点样混合(时间比例样)。  除非有特殊规定或者是经过利害关系的团体同意,才能制备用于试验的组合样,否则就应对单个的点样进行试验,然后由单个试验结果和每个样品所代表的数量按比例计算整体的试验值。  (2)全层样:取样器在一个方向上通过整体液面,使其充满约3/4(zui大85%)液体时所取得的试样。  (3)例行样:将取样器从油品顶部降落到底部,然后再以相同速度提升到油品的顶部,提出液面时取样器应充满约3/4时的试样。

  • 红外石油用的无水硫酸钠问题

    红外石油实验用的无水硫酸钠,过滤后大家一般怎么处理?直接丢垃圾桶吗? 通风橱晾干2小时后仍然有四氯乙烯残余气味的话丢垃圾桶不会造成污染吗?

  • 粘度计在石油储运中的应用(一)

    石油的储存和运输简称石油储运。主要指合格的原油及其它衍生产品,从油田的油库、转运码头或外输首站,通过长距离原油输送管线、油罐列车或油轮等输送到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等用户的过程。原油流变性是储存和管道运输工艺设计的重要参数。原油储存及输送过程中,由于粘度过高,通常需要降粘,改变其流变学特性,以方便储存和运输,同时也能控制输油的能耗。目前,国内外一般采用加入分散剂或降粘剂来降低稠油在开采和输送过程中的流动阻力,提高输送效率。Brookfield 的粘度计和流变仪,为油品储存和管道运输过程中的粘度和流变性问题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实验室应用研究以及在线粘度实时监控的解决方案。管道输油特点l 运输量大;能耗小、运费低便于管理,易实现全面自动化,劳动生产率高;管线大部埋于地下,受地形地物限制小,能缩短运输l 距离;安全密闭,基本上不受恶劣气候的影响,能长期稳定、安全运行。l 运输方式不灵活,钢材耗量大,辅助设备多,适于定点、量大的单向输送。原油的粘度和流变性概念及特性石油的粘度:液体质点间流动的摩擦力,以 mPa.s 表示。粘度大小决定着石油在地下、管道中的流动性能。一般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有密切关系。通常原油中含烷烃多、颜色浅、温度高、气容量大时,粘度变小。而压力增大粘度也随之变大。地下原油粘度一般比地面的原油粘度小。原油是一种多组分烃类的复杂混合物。高温下,蜡晶被溶解,沥青质高度分散,原油可视为假均匀流体,表现出牛顿流体特性。随着温度降低,蜡晶析出并长大,原油成为一种以液态烃为连续相、蜡颗粒和沥青质为分散相的细分散悬浮液,显示出非牛顿流体特性。油温更低时,蜡油连成网络,出现屈服现象,显示出更复杂的非牛顿流体特性。非牛顿原油的流变特性与热历史、剪切历史有关。管道中,原油的流变特性管道内,原油流变性呈现两个阶段:较高温度段:原油仍呈现牛顿流体特性,其流变性与剪切历史、热历史无关;原油粘度较低,处于紊流光滑区流动。较低温度段:通过长距离海底和陆地管道泵输送含蜡原油,油温逐渐降低,蜡结晶量增加,油温已处在原油的反常点以下,原油呈现非牛顿流体特性(假塑性、触变性、屈服性等),其流变性与剪切历史、热历。Brookfield 仪器推荐针对原油储运过程中粘度和流变性的特性、国家标准要求以及储运全程自动化的发展要求,BROOKFIELD向您建议不同场合下所适用的最佳仪器。管道运输前: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特定的模拟管输条件下原油的流变性,是安全、经济地储存和运输原油的重要基础工作。管道运输中:采用在线粘度计实时监测自动化输送过程中原油的粘度变化状况,是确保原油经济、高效、低能耗地持续输送的重要手段。实验室仪器推荐:QC 型 --- DV2T 旋转粘度计DV3T 旋转流变仪R&D 型 --- RST 系列旋转流变仪在线粘度计推荐:旋转法 --- TT-100 在线粘度计

  • 水质石油烃 HJ 894-2017

    我想问下水质石油烃到底是31个峰一一对应积分然后算总和还是拉一条线,因为看标准上,它跟土不一样,土是明确说明拉一条水平线,我对水的理解是一一对应求31个峰的总峰面积

  •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试验步骤介绍

    润滑油及深色石油产品在试验条件下冷却到将试管倾斜45°经过1min液面不再移动时的zui高温度,称为凝点。对于纯物质来说,有一个固定的凝点。如水在常压下0℃时凝结为冰。石油产品是各种烃类的复杂混合物,在温度渐渐降低时,会逐渐失去流动性。同一种油品,测定条件不同,其凝点也有差异。因此凝点是一个条件性参数,必须在严格的规定条件下测定。低温下油品失去流动性有两种不同情况:含蜡少的油品是由于温度降低,油品粘度迅速增大,形成了均匀的玻璃状物质,粘度增大到某一程度而使油品失去流动性,称之为粘温凝固;对于含蜡多的油品来说,在温度降低的过程中,蜡结晶析出、长大并相连结成网状(骨架),将未凝的油品吸附、包围起来,从而使整个油品失去流动性,称之为构造凝固。可见,油品在凝点时,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失去流动性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凝固。对于含蜡油品来说,凝点高低反映了含蜡量的多少,含蜡量高的其凝点也高。原油的凝点除与油中含蜡量有关外,还与油中所含胶质、沥青质的数量有关,由于胶质、沥青质能阻碍蜡结晶网的形成,从而使原油凝点降低。试验步骤1. 在干燥、清洁的试管中注入试样,使液面达到环形标线处。用软木塞将温度计固定在试管中央,使水银柱距离管底8~10mm。2. 装有试样和温度计的试管,垂直地浸在50±1℃的水浴中,直至试样的温度达到50±1℃为止。3. 从水浴中取出装有试样和温度计的试管,擦干外壁,用软木塞将试管牢固地装在套管中,试管外壁与套管内壁距离要处处相等。装好的仪器垂直地固定在支架的夹子上,在室温中静置冷却试样到35±5℃,然后将这套仪器放入SYD-510石油凝固点测定仪中。SYD-510石油凝固点测定仪的温度应比试样的预期凝点低7~8℃。当试样温度冷却到预期的凝点时,将浸在SYD-510石油凝固点测定仪中的仪器倾斜45°,并保持1min,但仪器的试样部分仍然要浸没在SYD-510石油凝固点测定仪中。然后,从SYD-510石油凝固点测定仪中小心取出仪器,迅速地用工业乙醇擦试套管外壁,垂直放置仪器并透过套管观察试管里面的液面是否有移动的迹象。注:测定低于0℃的凝点时,试验前应在套管底部注入无水乙醇1–2mL。4. 当液面位置有移动时,从套管中取出试管,并将试管重新预热至试样达50±1℃,然后用比上次试验温度低4℃或其他更低的温度重新进行测定,直至某试验温度时能使液面位置停止移动为止。注:试验温度低于–20℃时,重新测定前应将装有试样和温度计的试管放在室温中,待试样温度升到–20℃后,才将试管浸在水浴中加热。5. 当试样液面的位置没有移动时,从套管中取出试管,并将试管重新预热至试样达50±1℃,然后用比上次试验温度高4℃或其他更高的温度重新进行测定,直至某试验温度能使液面位置有了移动为止。6. 找出液面位置从移动到不移动或不移动到移动的温度范围之后,采用比移动的温度低2℃,或采用比不移动的温度高2℃,重新进行试验。如此重复试验,直至确定某试验温度能使试样的液面不移动而提高2℃又能使液面移动时,取使液面不移动的温度,作为试样的凝点。7. 试样的凝点必须进行重复测定。第二次测定时的开始试验温度,要比*次所测出凝点高2℃。

  • 气相色谱石油烃

    气象色谱做石油烃,原本走的好好的,结果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走不出来,她要走的峰应该是31个,只出了七八个,求大佬帮助,我就特别不明白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种情况,谢谢大家啦!^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