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质量可见光与近红外相机

仪器信息网高质量可见光与近红外相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高质量可见光与近红外相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高质量可见光与近红外相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高质量可见光与近红外相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高质量可见光与近红外相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高质量可见光与近红外相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高质量可见光与近红外相机相关的解决方案。

高质量可见光与近红外相机相关的论坛

  •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近红外相机

    说明:本文参与原创大赛仅为加强传播交流,让更多人发现近红外的魅力,不参与任何奖项评选!近红外相机张庆忠  我从小喜欢鸟儿,无论名贵与否,大小与否,总有一股爱怜之意。  记的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房顶上的燕子窝里孵出了小燕子,张着黄黄的小嘴“吱吱”叫着,光光的身子,煞是可爱!一天早晨,我依着门框望着忙忙碌碌的燕子父母,伸着脖子叫的小燕子呆呆出神,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小燕子,和它们挤在一起,享受着家庭的温暖。由于太入神竟然忘记了时间而耽误了上学,少不了老师的责备,可这也阻止不了我对鸟儿的喜爱。  上大学时,图书馆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查阅大量资料来研究鸟儿的特点,整理了厚厚的三大本笔记,心中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成为研究鸟儿的一员。可事与愿违,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一所偏远中学教书,只好把爱好当成了业余。后来渐渐喜欢上了摄影,专门拍鸟儿的照片,还获了几个奖,让我乐此不疲。  2014年,我突发奇想,拍一组鸟儿休息时的照片。这样的照片很少有人拍到过,拿到大奖赛上一定能获奖,可这样的照片我也是很难拍到,因为大都在夜间。我试着转悠了十几个晚上,还是很不理想,简直是惨不忍睹。  一天,我在为这事发愁,一位同事提了个建议:借一架近红外相机不就啥问题也解决了吗?一语惊醒梦中人,说干就干,我求助于朋友圈。还别说,朋友中还真有这样的相机。一位朋友给我送来了一架西安聚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EMCCD相机,型号是HawkEM247。他详细介绍了相机的功能,并说出了这种相机的优点:功耗低,结实耐用,分辨率高,小巧。还手把手教会了我使用方法。  有了这架近红外相机,我一连拍了五个晚上,终于拍到了我想要的照片。鸟儿睡觉时萌萌的,憨态可掬,让人忍俊不住。这组照片在黄河口鸟类摄影大赛上还获了奖。  俗话说“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于是我拿出好几个月的积蓄添置了一台功能更加齐全的近红外相机,这样无论白天晚上都能拍到想要的照片了。  由此,我想到了我国近红外研究人员的伟大,是他们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让我国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和应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把我国的近红外光谱以产业链的方式应用于农业、石化、制药和食品等多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向我国近红外的研究人员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 求购可见光转红外光方法

    各位大佬,有个项目,需要用中波红外图像去训练模型,但是实拍时只有可见光图像,所以想问下有没有办法将可见光图像转换成中波红外图像。如果有公司或者个人能做这方面工作可以联系我,有报酬,谢谢!

  • 区分紫外可见光度计与可见光度计的方法

    [b][b][color=#008000]设计原理[/color][color=#008000]:[/color][/b][/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理,利用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谱区的辐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仪器。主要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处理器等部件组成。光源的功能是提供足够强度的、稳定的连续光谱。紫外光区通常用氢灯或氘灯。见光区通常用钨灯或卤钨灯。单色器的功能是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分解并从中分出所需波长的单色光。色散元件有棱镜和光栅两种。可见光区的测量用玻璃吸收池,紫外光区的测量须用石英吸收池。检测器的功能是通过光电转换元件检测透过光的强度,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常用的光电转换元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及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光光度计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按光路系统可分为单光束和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按测量方式可分为单波长和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按绘制光谱图的检测方式分为分光扫描检测与二极管阵列全谱检测。[align=left]可见分光光度计(又名可见光度计、分光光度计)是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是采用新型单片机技术,开发出能够进行定量测量(标准曲线测量,可对物质进行浓度直读);OD值直接测量(吸光度、透过率和能量等直读);动力学测试(测出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OD值的变化);光谱扫描(可以对某一种物质进行全波段扫描,分析物质的特征波长,判断实验过程的误差);多波长测试(可以对物质同时进行多个波长的测试,分析物质的相关特性);还有可以进行DNA蛋白质测试、总磷总氮测试、重金属测试、农药残留测试、食品安全检测、热力发电金属离子测试等。[/align] [b][color=#008000]波长范围[/color][/b]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适用范围一般从350nm左右开始到1100nm左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波长适用范围一般从190nm到1100nm。从这点区别上看就是波长的适用范围不一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多了从190到350nm左右这段波长。[b][color=#008000]光源不同[/color][/b]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一般只用钨灯,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用钨灯 氘灯两个光源,同时还多了这两个光源灯的切换部件。这是因为钨灯的光谱范围主要在可见到近红外这段,氘灯主要在紫外端。也正是因为光源的不一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也多了一个专门提供氘灯工作的氘灯电源了。[b][b][color=#008000]光学器件不同[/color][/b][/b]由于玻璃能吸收紫外波,而对可见到近红外端有比较好的透过性,所以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一些光学部件可以使用玻璃,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就不能使用玻璃部件,一般使用石英光学部件。同时由于这个原因,在比色皿的选择上也就有不同了,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使用玻璃制的比色皿,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一般使用石英制的比色皿了。 [b][color=#008000]接收器不同[/color][/b]由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多了紫外波,所以在接收器的选择上也就不一样了。多了对紫外波的灵敏响应功能,这类接收器的价格就比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接收器贵了很多了。

  • 【求助】哪位把手里的近红外相关标准共享一下

    网上的都下不下来。现在主要的近红外标准有:国内的-JB/T 6778-1993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中文)12GB/T 18868-2002饲料中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快速测定[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法(中文)7QB/T 2812-2006 纸张定量、水分的在线测定(近红外法)8NY/T 1423-2007鱼粉和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中肉骨粉快速定性检测近红外反射光谱法(中文)7JJG 178-2007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其他的-ISO 15063-2004 塑料.用于聚氨酯生产的多元醇.由近红外线光谱法测定羟基值ISO 11151-1-2000 激光和激光设备 标准光学元件 第1部分:紫外线、可见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1p][color=#3333ff]近红外光谱[/color][/url]范围用元件EN ISO 11151-1-2000 激光和激光设备.标准光学元件.第1部分:紫外线、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光谱范围用元件JIS K0134-2002 近红外分光光度分析法通则

  • 海洋光学推出全新宽光谱可见光源BluLoop实现平衡光谱输出

    海洋光学推出全新宽光谱可见光源BluLoop实现平衡光谱输出

    海洋光学推出全新宽光谱可见光源BluLoop实现平衡光谱输出BluLoop光源是一款基于LED的袖珍型光源,在可见光范围内(400-700纳米)可以实现平衡的光谱输出。BluLoop与小型光谱仪、光纤和取样附件搭配,可用于颜色和反射系数测量以及通用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测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191313_413839_2432394_3.jpgBluLoop的四个LED灯管包裹在一个结实的小型外罩里。与卤钨光源不同的是,BluLoop能够在可见的范围内进行“更稳定”光谱输出,从而产生更加可靠的结果,特别是针对颜色分析。此外,BluLoop可以提供一种更加稳定的光谱分配,以大大减少仪器的杂散光。它的功率输出与标准的卤钨灯光源不相上下。

  • 上海光谱的752紫外可见光度计质量如何?

    限于经费,前面也咨询过一些大牛们,开始准备买上海恒平、或者上海精科的紫外光度。但是这个价位的精科752n还是手动调波长,实在不喜欢。最后准备买上海光谱的752紫外可见光度计,8000多。有用过的评价一下这个机器呗。用起来如何?当然一分价钱一分货,肯定不能和两三万的紫外可见光度计相比。多谢!

  • 求助-近红外吸收材料

    各位达人小弟有一事求教:公司开发新产品,需要可以掺杂在环氧树脂中的近红外吸收材料.要求滤除400nm以下/650nm以上的波段,也就是只允许可见光通过,而且可见光通过率0.9以上.小弟试验了几种无机材料,近红外部分始终不理想,请各位达人帮帮忙:有哪些材料比较适合(最好是有机的),小弟在此感谢了![em06]

  • 可见光透射仪

    可见光透射仪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4/201304251510_437011_2718407_3.jpg技术特点:1. 可见光源:采用可见光源,发热少、寿命长,对核酸样品和实验人员无伤害。并且可以对光源的强度进行调节,以控制背景的噪音和条带的亮度。2. 一机两用:该仪器可单独使用,也可放在凝胶成像内部使用,无需更改滤光片。3.专用切胶眼镜:无紫外光、无EB,安全环保。仪器配件和技术参数序号配件名称数量1蓝色可见光透射仪观测面积150mm×130mm 一台 2可调节电源一个3透明切胶架一个(尺寸:150mm×150mm)4说明书1份

  • 723PC可见光分光度计怎么验收?

    大家好,我们公司昨天新购一台723pc的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该怎么验收呢?要验收哪些方面?7日之内得验收完毕,有没有人能详细告知一下。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11.gif

  • 近红外能检测辣椒中吸光度吗?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对近红外不太了解,最近接到个任务用近红外检测辣椒中色素含量,不知道近红外能不能检测,在此给大家解释下:辣椒中色素含量一般用色价来评价,也就是单位质量的辣椒提取的色素在460nm下的吸光度,这种色素比较复杂,是多种类胡萝卜素组成的,不知道哪家的近红外能够检测,咨询了几家公司,foss的近红外波长范围为400-2500nm,波通的950-1650nm,聚光的1100-1900nm,我想问问近红外可不可以直接用可见光扫描出色价来?是不是近红外都能够检测呢?

  • 特殊的化学发光现象之二:非可见光区区的CL

    由于化学发光信号的检测多采用光电倍增管,后者只对400 ~ 750 nm 的光辐射具有响应,因此早期化学发光的研究也局限于这一波长范围的光辐射。从广义上来说,伴随化学反应的任何波长光辐射都可以认为是化学发光。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测器对不同波长范围的化学发光进行检测,从而扩展化学发光的研究范围。对于非可见光区的化学发光,目前研究最多的是近红外区的化学发光(IR-CL),往往用于激发态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等的研究而不是用于分析测定,可以获得有关激发态振动和转动能级的信息。常见的IR-CL 反应往往发生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或者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反应,以避免复杂基体的干扰。小分子的IR-CL小分子振动激发态的生成可以有很多方式,最常见的包括活性氧和原子态氢诱导的IR-CL 现象。活性氧参与的红外化学发光反应可以有三种情况。(1) 活性氧与气态小分子发生碰撞反应生成新的激发态物种。文献中常见的反应体系包括:氧原子与乙烯分子反应生成处于振动激发态的CO、CO2、HCO、H2CO 等,在红外区产生多峰发射;大气中的N 原子与活性氧分子反应生成激发态的NO*而产生极光现象。(2) 化学反应生成单线态氧而在1268 nm 处产生单线态氧的双分子发射。这种情况比较普遍,例如亲核试剂催化双环氧乙烷(Dioxirane)分解可以生成单线态氧而发光;亚油酸过氧化物与HOONO 反应也可以生成具有红外发射特性的单线态氧。(3) 单线态氧还可以通过电子-电子能量转移将能量传递给共存的Bi2、Se2等二聚体得到振动激发态而产生红外化学发光。此外,水合三氧化物(Hydrotrioxide)在分解生成自由基的过程中也伴随着红外光发射

  • [转贴]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发展趋势

    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灵敏、快速、准确、简单的分析方法,它在分折领域中的应用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虽然在这段期间内各种分析方法有较大的发展,然而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法仍然是今日分析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分拆方法之一。随看科学技术和分光光度法的发展,分光光度计也处在迅速发展与改善之中。 分光光度计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来看:(1)分光光度计的组件(如单色器、检测器、显示或记录系统、光源等)的改善与发展(2)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如单波长,双波长快速扫描、微处理机控制等)的发展。现分述如下。(一)从分光光度计的组件看发展 全息光栅正在迅速取代机刻光栅 早期的分光光度计几乎都采用各种棱镜作为色散元件,随着光栅制造技术,尤其是复制光栅的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近几年来绝大多数分光光度计都改用光栅。最近,随着全息光栅技术的发展与商品化(它杂散光很少,无鬼线),全息闪耀光栅正在迅速取代一般的闪耀光栅。例如美国珀金—埃尔默554型和Lambda 3型的紫外一可见光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和英国Pye Unicam SP8—200,SP8—250双光束紫外一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等均采用全息光栅。 电视式显示和电子计算机绘图(Computer graphics)初露锋芒 老式分光光度计都采用表头(如电位计)指示分析结果。随着数字电压表的商品化,表头很快就被数字电压表所取代。近年来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价格日益便宜,因此和其他类型的分析仪器一样,分光光度计亦已经配用电视式显示和计算机绘图装置,如美国珀金—埃尔默555型分光光度计就已配用这类型的数据处理台 电视型检测器已开始采用 早期分光光度计多采用光电管作为光电检测元件,少数简易型分光光度计,例如国产72型,还采用光电池。近几年来,除了少数分光光度计,例如国产751、721、125型等,仍采用光电管外,绝大多数都已采用光电倍增管,因其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近来,电视型检测器颇受重视,并已作了不少的探讨工组作。最近,Update仪器公司展出的SFRSS型Stopped—f1ow快速扫描分光光度计就采用光二极管固体电路阵列(photodiodo array)作为检测器。 4. 激光光源用于光声光谱仪。 以激光光源作为光声光谱仪研究的报道并不罕见,但还未见商品化的以激光为光源的光声光谱仪。 (二)从分光光度计的构型看发展 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分光光度计日见增多 初期的分光光度计多用手控单光束的构型,例如英国产品SP500型、H700型和我国751型都属这一类。六十年代的产品多用双光束自动记录构型,例如英国SP700型、日本MPS5000型和国产的710、730、740型等都是这一类产品。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微处理机迅速商品化,七十年代中期起就不断出现了微处理机控制的分光光度计,例如日本日立的340型紫外一可见一近红外的记录式分光光度计;英国Pye Unicam的AURA自动反应分析器;美国珀金—埃尔默的554和555型紫外一可见光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和Beckman公司1980年出产的DU—8型(单光束)紫外一可见光计算机控制的分光光度计,日立科学仪器公司的l10型,Bausch&Lomb公司的Spectronic 2000型都属于这一类。可以说,微处理机控制的分光光度计正方兴末艾,它不仅促使分光光度计进一步自动化,而且可大大改善仪器的性能,例如使分光光度计具有获得多级导数的能力,具有光谱累积和平均的特性从而大大提高信噪比的能力。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迅速发展 自1968年日立公司制出第一台商品化的356型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以来,先后有日立156型(在356型的基础上简化,数字显示,手动扫描);1972年有Aminco DW—2型,1974年有岛津UV—300型;1975年有日立556型;1979年我国有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的WFZ 800S型; 1980年初有日立557型等型号仪器先后问世。其中UV—300型有光谱数据处理机附件,557型采用微型计算机控制。 快速扫描分光光度计陆续问世 利用光分析可以跟踪化学反应过程,可是要了解一个化学反应过程至少得有几条吸收光谱才行。一般分光光度计从紫外到可见光区扫描一条吸收光谱最快也得2—3分钟,不难看出,一般分光光度计只适于历程为20一30分钟以上的反应,要研究速度较快的反应就得设计出快速扫描分光光度计。目前属于这类型的商品有日立RSP—2型快速扫描分光光度计,它在紫外一可见光区的扫描速度为0.15秒钟。1980年Update Instrument展出SFRSS型的快速扫描分光光度计也属这种类型。 光声光谱又复活 虽然采用积分球反射附件的分光光度计能够部分地解决固体样品的分析,然而它的灵敏度差,再现性不好,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而光声光谱法却能满意地解决固体样品的分折。光声光谱现象虽然早在1880年为Bell所发现,可是这种技术直到七十年代才复活,目前颇受人们重视,商品化仪器亦陆续出现,例如1978年Gilford R—1500型光声光谱仪以及1979年Princton应用研究所产品6001型光声光谱仪。

  • 近红外透射光谱

    最近发现用TU-1800SPC在800-1100nm做近红外透射分析很好用。只要对样品室稍加改动,就可以测定固体样品的近红外透射光谱。这类仪器价格非常低,且又有紫外-可见光谱的功能。希望有这方面经验和兴趣的朋友一起交流交流,提高仪器使用的效率。

  • 【巨哥科技】推出多光谱红外相机,快速识别材料属性

    [color=#000000]在物料分选、材料分类、异物检测等应用领域,普通的RGB相机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多光谱红外相机探测目标对不同波段的光的吸收,形成代表材料属性的图像,提升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巨哥科技最新推出的多光谱相机光谱响应范围900 nm至1700 nm,有效覆盖短波红外范围,适用于广泛的材料光谱分析。[/color][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a1c961b1-f44d-4ba2-84d6-03e27e60af46.jpg[/img][/align][color=#000000]该相机具有7个波长通道,可提供丰富的光谱信息。一次多光谱成像时间小于0.1秒,10Hz的多光谱成像帧频确保了对动态过程的实时监控。[/color][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a72d04ba-128e-4e4f-8539-5ad0295f002d.jpg[/img][/align][color=#000000]通过收集不同波长下的光谱数据,该相机能够创建详细的材料光谱特征库,结合先进的数据处理算法构建高精度光谱模型,可实现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快速材料分拣、质量控制和异物检测等任务。巨哥科技丰富的光谱分析和建模经验可以应对需要精确材料鉴别的复杂应用场景,如在复杂混合物中识别特定成分或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控材料变化。[/color][color=#000000]使用短波多光谱相机对不同材质的四类布料(涤纶、氨纶、棉以及使用了特殊染料的布料)进行成像。使用多光谱相机采集到的四类布料光谱数据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不同材料在光谱上的差异。[/color][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c65cbf7b-8684-46e2-8f9e-af1ee3508209.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0070c0]多光谱相机采集光谱[/color][/align][color=#000000]通过建模算法确定图像中各点对应的材料成分后,使用伪彩色进行整体显示,可以直观看到各类布料的材质差异。[/color][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028c5c7c-961c-4c1a-90c0-9d19c3150b56.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0070c0]多波段响应合成的伪彩色图区分不同材料[/color][/align][color=#000000]基于上述原理,该款多光谱相机可用于以下领域:[/color][b][color=#000000]01 工业分拣:[/color][/b][color=#000000]在生产线上,多光谱红外相机可以快速区分不同类型物质,如不同种类的纺织品或塑料,提高分拣效率。[/color][b][color=#000000]02 质量监控:[/color][/b][color=#000000]通过光谱分析,实时监测PCB、水果等产品质量,快速识别并排除不合格品。[/color][b][color=#000000]03 成分分布:[/color][/b][color=#000000]多光谱相机能够快速辨别材料成分,例如实时显示药物混合后的成分分布。[/color][b][color=#000000]04 异物检测:[/color][/b][color=#000000]在食品加工等行业,相机能够有效识别潜在的异物,保障产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color][color=#000000]巨哥科技多光谱红外相机的产品设计注重实用性和稳定性,确保在各种工作环境中均能提供可靠的性能。新款多光谱红外相机与现有光谱仪系列的协同作用,将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材料属性分析工具。此外,巨哥科技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确保客户能够充分利用我们的产品进行高效的材料分析和处理。巨哥科技致力于推动光电技术在工业和科研领域的应用,期待与客户共同探索和实现光电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更多可能。[/color][b][color=#000000]关于巨哥科技[/color][/b][color=#000000]上海巨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光电仪器及核心芯片、智能算法和软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团队来自普林斯顿、清华、中科大、浙大、中科院等,获海外高层次人才、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等称号。[/color][color=#000000]巨哥科技提供全波段红外光电产品:用于电力、轨交、冶金、汽车等行业设备状态和过程监控的热像仪,用于石化等行业的气体泄漏成像仪,用于激光、半导体等先进制造领域的短波相机,用于石化、粮油、制药等领域成分分析的光谱仪等,并为材料、工程、生命科学等前沿研究提供科学级光电仪器。[/color][来源:巨哥科技][align=right][/align]

  • 紫外可见光谱

    [color=#444444]五价钨离子紫外可见光谱最大吸收峰是多少?在测量前是否需要加入别的显色剂?[/color]

  •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从可见到近红外的光明之路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从可见到近红外的光明之路

    说明:本文参与原创大赛仅为加强传播交流,让更多人发现近红外的魅力,不参与任何奖项评选!从可见到近红外的光明之路华东理工大学 杜一平可见光,可见之光,赠与人类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牛顿老先生,用手中之魔镜,照耀出一个七彩斑斓之谱,从此,人们认识到未知世界的真谛。后来又出了个什么近红外光,看不见、摸不着,神秘兮兮。牛老先生之魔镜一照,呈现的不是色彩世界,而是绵延起伏的群山,群山之中雨雾缭绕,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人们垂涎欲滴,却无能为力,探秘之路异常艰辛。听说人们又找到了一个神眼,叫做化学计量学。相传该神眼太神眼了,居然能拨云见日从群山之中嗅到真金白银的味道。于是无数中华好儿女踏上了近红外之路… …1990年我硕士毕业,回到老家齐齐哈尔,任教于齐齐哈尔轻工学院。怀揣着年轻人不甘寂寞之心,又得益于罗国安老师的新作《可见紫外定量分析及微机应用》(1988年出版)的启发,我开始做科研了。然而从何下手呢?教研室只有72型分光光度计,于是我的科研就从可见光谱开始了,而做的是卡尔曼滤波、因子分析,后来知道这就是化学计量学。1999年认识了梁逸曾教授,成了他的学生,这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之一。从这时候开始,我才真正开始从事化学计量学了。2001年,当时就职于布鲁克公司的周学秋先生到访梁老师的实验室,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近红外光谱,没想到从此后我的人生与近红外就分不开了。真正做近红外光谱研究工作应该是2002年底,我在日本关西学院大学尾崎幸洋(Yukihiro Ozaki)教授课题组做博士后开始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和化学计量学是尾崎老师重要的研究方向,我的博士后课题就是用化学计量学解决近红外光谱分析方面的问题。尾崎教授是国际物理化学和光谱领域的知名教授,担任很多国际杂志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职务。在国际近红外光谱界他的知名度很高,2009-2013年间还担任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之职。值得一提的是,尾崎先生对中国非常友好,他担任包括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很多国内著名学府和科研单位的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在尾崎小组工作和学习过的中国科技人员不下60人(不完全统计),访问过该小组的中国人就更多了。尾崎教授也经常受邀来中国访问和参加学术会议。当时,尾崎小组与一家日本著名的国际公司合作开发无损检测人体血糖的近红外光谱仪器,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为该仪器采集的数据做数据分析。每个月都有大量的实际病人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和血糖检测数据发给我,我研究数据处理算法,期望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该项目的研究人员对很多病人进行长期的监测,每次测量前让病人喝下一杯葡萄糖水,用仪器探头在手臂内侧无出血检测近红外光谱。送到我手上的有三年连续的监测数据,每年都有数千,甚至是上万条光谱,日本科研人员的严谨工作态度令人深刻印象。我在尾崎小组经历的一件难忘之事就是有机会见到了具有近红外光谱之父之称的Karl N. Norris教授,他是最早开展近红外光谱研究,并应用于农产品检测的人。2003年11月份,我参加了在日本筑波召开的日本全国近红外光谱会议,大会邀请了Norris教授参加,并为其颁发了日本近红外国际奖。会上终于见到了近红外的开山鼻祖。而且在这次会议上,尾崎先生邀请Norris教授访问我们的小组,这让我有了进一步接触他的机会。Norris教授结束了在筑波的行程后,由河野澄夫(Sumio Kawano,他是现任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教授亲自送到大阪,而尾崎老师让我到大阪去接Norris教授来实验室。我在大阪的梅田火车站接到了他们,河野教授请我们吃了中午饭后,我陪同Karl乘火车赶往实验室。在一个小时的路程中,我们聊了很多,有关于中国的,关于近红外的,关于他的早期工作的。很多事情现在都忘了,只记得他没有来过中国,我当时还对他说今后有机会一定邀请他来中国访问,但可惜到目前也没有实现这个承诺。另一个记得他说过的是他早期用光谱来检测鸡蛋内部是否有血丝,还有用近红外光谱进行大米的分拣等工作。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91522_612603_2648817_3.jpgNorris在Ozaki实验室:左起杜一平、Norris、Ozaki、SumapornKasemsumran 除了做合作公司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外,我另外一个工作就是化学计量学算法研究,在尾崎小组工作的一年时间开发了四个新算法,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五篇论文,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13篇。当时,SumapornKasemsumran(上面照片右侧的女士)是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就是化学计量学。Sumaporn是泰国人,但其祖先也是中国人。尾崎老师指派我来指导她,我以第二作者的身份与她合作发表了8篇论文,这些论文使得她获得了博士学位。我们后来还合作申请并获得了BUCHI公司设立的2006年的NIR Young Scientist奖BUCHI NIR AWARD 2006。当时实验室中只有我一个人是专职做化学计量学的,每当有人需要化学计量学,我都要为他们讲解化学计量学,提出工作建议,我成了推广化学计量学的一名老师。在我即将离开实验室回国时,尾崎教授评价道:一平不仅在化学计量学研究上,更为重要的是在小组的化学计量学教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尾崎老师带我进入了近红外光谱之门,也使我认识了很多近红外光谱领域的知名人士。除了Norris以外,还有日本的河野澄夫、在美工作的日本人Noda(二维相关光谱的提出者)、韩国汉阳大学的郑会一、挪威的Alfred A. Christy等。甚至清华大学的孙素琴教授,我也是在尾崎小组认识的。尾崎老师支持我参加了第九届国际化学计量学会议CAC2004(2004年,葡萄牙里斯本)、第13届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NIR2007(2007年,瑞典UMEA)和第14届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NIR2009(2009年,泰国曼谷),会上认识了一些国际上知名的近红外光谱人。到2010年的时候,受中国近红外光谱组织(当时称为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的委托,我承办了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ANS2010,我成功地邀请了时任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的Pierre Dardenne博士,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秘书长Marena Manley教授, 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下任主席Ana Garrido-Varo教授,亚洲近红外光谱学会主席Yukihiro Ozaki教授,他们的出席为会议增色不少。会上仪器信息网还专门采访了Pierre Dardenne、YukihiroOzaki、和袁洪福,并以《三大近红外光谱学会领军人共话未来发展趋势——访国际、亚洲、中国近红外光谱学会负责人》为题目发表了人物专访文章。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291522_612604_2648817_3.jpg出席ANS2010的NIR人:做起杜一平、Marena Manley、Dardenne夫人、Pierre Dardenne、Yukihiro Ozaki、Ana Garrido-Varo、梁逸曾、倪立军 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近红外之路,很有感慨,有很多故事都想跟朋友们分享,而最值得回味的就是在尾崎幸洋教授课题组的经历,那是我初登近红外之路的地方。今天我所做的,还有广大中国近红外人所做的就是为了实现中国人在近红外之路上的梦想。

  • 【资料】紫外-可见光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概述: 熟练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了解生色团、助色团、共轭效应、取代基效应及其相互关系 熟练掌握朗伯-比尔定律及其成立条件 了解紫外-可见光谱仪器的基本构成、主要部件的构成材料及其作用 了解差示分光光度法、导数分光光度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等的测定对象及其原理 初步掌握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的产生原理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了解重要发光参数的物理意义 了解发光光谱仪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异同 掌握荧光分析的定量关系式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