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低压玻璃层析色谱仪

仪器信息网低压玻璃层析色谱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低压玻璃层析色谱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低压玻璃层析色谱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低压玻璃层析色谱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低压玻璃层析色谱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低压玻璃层析色谱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低压玻璃层析色谱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低压玻璃层析色谱仪相关的论坛

  • 玻璃层析柱 vs 固相萃取SPE小柱

    两者是否具有可比性? 哪种净化效果好? 比如硅胶spe柱,1g/6mL规格的,会比玻璃层析柱,填20cm的硅胶,效果更好吗? 有没有人做过对比实验?感觉玻璃层析柱填料多,长度更长,净化效果应该更好,分离也更好?

  • 【求助】请教大家玻璃层析柱和硅胶的选择?急!

    大家好!我们做多溴联苯醚的分析测试,须对索氏萃取后的溶液进行净化后再上机,想请教大家如何选择玻璃层析柱和硅胶?玻璃层析柱关注内径和和柱长的选择,有无标口和活塞?硅胶的粗细和填充量?急!

  • 【讨论】大家帮忙看看这个玻璃层析柱如何清洗呢

    昨天做调味品中的3-氯-1,2-丙二醇的检测,在做样品前处理的时候用到玻璃层析柱进行净化自己填的柱子,下面一层1cm的无水硫酸钠,在装上5g填料,上样之后,在装上一层1cm无水硫酸钠淋洗,洗脱过程都很正常,一切顺利。今天准备刷洗玻璃层析柱的时候,麻烦了由于样品中有水,上下两端的无水硫酸钠吸水结块,整个卡在层析柱内加上水似乎也不溶解真是奇怪,按说硫酸钠应该易溶于水吧这是怎么回事呢?真是犯难了!大家一起给出个主意吧或者有版友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帮忙给支个招呀

  • 【转帖】薄层层析(TLC)方法

    薄层层析是将吸附剂或者支持剂(有时加入固化剂)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上,形成薄层。把欲分离的样品点在薄层上,然后用适宜的溶剂展开,使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方法。由于层析在薄层上进行故而得名。  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快速的层析方法。它不仅可以用于纯物质的鉴定,也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及含量的测定。还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来摸索和确定柱层析时的洗脱条件。  根据分离的原理不同,薄层层析可以分为两类:用吸附剂铺成的薄层所进行的层析为吸附薄层层析;用纤维素粉、硅胶、硅藻土为支持剂铺成的薄层,属于分配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中以吸附薄层为多用,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    吸附TLC→固定相为吸附剂→氧化铝、硅胶。(较多用)TLC→{    分配TLC→固定相为液态(水)→固定相吸苷在支持剂上。  (一)吸附薄层的基本原理:  吸附薄层主要是利用吸附剂对样品中各成分吸附能力不同,及展开剂对它们的解吸附能力的不同,使各成分达到分离。  吸附作用主要由于物体表面作用力、氢键、络合、静电引力、范德华力等产生。吸附强度决定于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还受被吸附成分的性质影响,更与展开剂的性质有关。

  • 默克密理博 国产薄层层析全新上市

    默克密理博 国产薄层层析全新上市 在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发展的今天,薄层色谱(TLC)仍然是最普遍的化合物分离、分析和验证色谱方法。随着TLC技术尤其是HPTLC技术的发展,TLC-MS技术的出现,TLC在大批量样品及某些特殊样品的快速分析中,以其操作简单,分析容量大,可采用特殊专属显色剂以及极低的溶剂消耗的优势,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析鉴定,植物药有效成份分离精制,有机合成,结构分析,生物活性研究等。 从发明第一块预制板开始,默克密理博的薄层层析色谱技术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 今天,我们已经开发出60余种高品质TLC板,确立了薄层色谱行业品质、效率和用途的新标准。 为了让更多的中国用户能以经济的价格使用默克优秀的薄层色谱技术和服务,默克密理博隆重推出国产化薄层层析板。http://blog.merckmilliporechina.com/editor/upload/image/9DDE62D2_AD750CFA.JPGhttp://blog.merckmilliporechina.com/editor/upload/image/9DF386CF_B3C8FE2D.JPG查询更多产品信息,请拨打客服电话:400 889 1988,或向各地分公司查询上海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晨晖路88号二号楼2楼电话:(021)38501865传真:(021)50803042邮编:201203北京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5号凤凰置地广场A座写字楼18层电话:(010)59898611传真:(010)57623560邮编:100022广州广州市建设六马路33号宜安广场802室电话:(020)83634531-110传真:(020)83634347邮编:510060关于默克密理博默克密理博是德国默克集团生命科学相关事业部,提供各种创新高效的产品,服务及商业协作,让客户能够在生物科技和制药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全球生命科学工具领域研发投入前三强的公司,默克密理博一直潜心吸收科学和工程领域新发现,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协助客户推进生命科学进入新的篇章。默克密理博事业部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比尔里卡(Billerica)市,在全球66个国家拥有大约1万名员工,在2012年全年营收26亿欧元。在美国和加拿大,默克密理博以公司名 EMD Millipore运营。

  • 【资料】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是把支持物均匀涂布于支持板(常用玻璃板,也可用涤纶布等)上形成薄层,然后用相应的溶剂进行展开。薄层层析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  吸附是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任何两个相都可以形成表面,吸附就是其中一个相的物质或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在此表面上的密集现象。在固体与气体之间、固体与液体之间、吸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表面上,都可能发生吸附现象。  物质分子之所以能在固体表面停留,这是因为固体表面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和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吸引力不相等。在固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是对称的,其力场互相抵消。而处于固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到固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大,而表面层所受的作用力小,因而气体或溶质分子在运动中遇到固体表面时受到这种剩余力的影响,就会被吸引而停留下来。吸附过程是可逆的,被吸附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吸出来。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于吸附剂的某一表面积上的分子和同一单位时间内离开此表面的分子之间可以建立动态平衡,称为吸附平衡。吸附层析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平衡与不平衡、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平衡过程。  例如用硅胶和氧化铝作支持剂,其主要原理是吸附力与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当溶剂沿着吸附剂移动时,带着样品中的各组分一起移动,同时发生连续吸附与解吸作用以及反复分配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吸附剂对它们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斑点。如作为标准的化合物在层析薄板上一起展开,则可以根据这些已知化合物的Rf值(后面介绍Rf值)对各斑点的组分进行鉴定,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采用某些方法加以定量。

  • 【转帖】顺反偶氮苯异构体的薄层色谱分析

    一、时间地点时间:2007年11月8日上午。地点: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有机化学实验室己303。二、实验原理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又叫薄层层析,是色谱法的一种。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医学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色谱法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几种类型,其中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几毫克到几十毫克)、快速、简单、准确的定性分析分离方法。可以到应用在精制样品、化合物鉴定、跟踪反映进程和柱色谱摸索最佳条件等方面。薄层色谱是一个微量分析的分离过程,它将样品点在以玻载片或铝、塑料等片材为载体的多孔吸附剂薄层(本实验采用硅胶G,粒度100目)的固定相上,固定相必须经干燥、活化。用是适当极性的有机溶剂作为展开剂(即流动相)在展开室中展开。当展开剂在吸附剂上展开时,由于样品中各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的过程,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即极性较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移动,吸附能力强的组分(即极性较强的组分)移动较慢。利用各组分在展开剂中的溶解能力和被吸附能力的不同,最终将各组分彼此分开,薄层板上将出现各种有色斑点(若本身五色则还需加显色剂显色以确定斑点位置。)许多组分可以在日光或紫外灯光下检视。色谱可以用肉眼或使用光密度计和照相机或影像系统来评价。在薄板上混合物的各个组分上升的高度与展开剂上升的前沿之比称为该化合物的Rf值,又称比移值比移值Rf在一定条件下和溶剂的分子结构、性能有关,不同的溶质在层析过程中的比移值不同。对同一溶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层析时,比移值是一个特有的常数,这是比移值可以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在色谱展开过程中,样品的组分受到正反不同的力的作用。流动相利用毛细管的张力带着样品穿过固定相。样品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又组分在移行过程中由于偶极-偶极(或诱导偶极),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产生的延缓、吸附、分散、离子交换和络合等。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利用薄层色谱法对顺、反偶氮苯异构体进行分离、分析,反式偶氮苯在光照下吸收紫外光称为火花分子。活化分子失去能力返回顺式或反式基态,得到顺式和反式异构体。这样,经过层析后,没有经过光照的偶氮苯在薄层板上只有一个斑点,而经过光照的偶氮苯有两个斑点。反式偶氮苯的偶极矩为0,顺式偶氮苯的偶极矩为3.0D。正因为两者极性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上面所说的原理和方法把它们分离,分别测定各自的Rf值。三、仪器与试剂仪器:载玻片,烘箱,小烧杯,毛细管,层析缸。试剂:薄层色谱用硅胶G(Silica gel for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粒度为100目);苯(Benzene)(分析纯,A.R.);环己烷(Cycl Ohexane)(分析纯,A.R.);反式偶氮苯。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1. 薄层板的制备与活化 本次实验我们采用手工自制板。 * 玻璃板的要求:用于制备薄层板的玻璃板要求表面光洁、平整,最好使用厚薄1~2mm的优质平板玻璃,普通窗玻璃一般不宜用于制作薄层板,玻璃板需洗净至不挂水,晾干,贮存于干燥洁净处备用。玻璃板反复使用时,应注意经常用洗液及碱液清洗,保持玻璃板面的光洁是保证薄层板质量的最基本要求 * 制作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吸附剂加适量的水(如1份硅胶G一般加3份水),在研钵中用研杵沿一个方向小心研磨至成均匀的有适当粘稠度的胶浆,立即倾入涂布器中,均匀地向前推进涂布在玻璃板上;或按照不同涂布器的规定操作涂布(如果无涂布器,可以用手工涂布的方法:将糊状硅胶倒在载玻片上,立即用手指夹住两边,沿水平方向轻轻振荡,使浆状物表面光滑且均匀地附在载玻片上,水平放置。);涂布好的薄层板于室温下在水平台上晾干,再在规定的温度(一般为105℃~110℃)下烘约30分钟活化,贮于干燥器中备用。薄层板的厚度一般为0.25~0.5mm.。 2. 点样 在薄板一端1cm处用笔画一横线作为起点线,用内径为1mm,管口平整的毛细管垂直点在起点线上。注意毛细管管口保持垂直,动作要轻,毛细管口不要碰到吸附剂。如果溶液过稀,一次点样后样品量过少,可在前一次点样干燥后,在原处再点。点样的直径不要超过2mm。因为斑点过大,会造成拖尾、扩散,影响分离效果。如果需要点多个样,点之间距离不可小于1~1.5cm。 3. 展开 薄层色谱的展开是在密闭室中进行的。将展开剂(6mL环己烷和2mL苯的混合物)倒入层析缸中,待层析缸中充满溶剂蒸气后,将点好样的,层析板放入缸中展开。点样的位置必须在展开剂页面之上。当展开剂展开至距顶端0.5~1cm时,取出层析板用铅笔画出溶剂前沿位置,晾干。 4. 计算Rf 测量斑点中心的移动具体和溶剂展开前沿的移动距离,可计算出顺、反偶氮苯异构体的Rf值。TLC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涌泉[http://leafsea.w18.net]

  • 前处理666、DDT的这种“玻璃层析柱"老师们都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商品柱能代替么?

    前处理666、DDT的这种“玻璃层析柱"老师们都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商品柱能代替么?

    最近准备的项目,GB 17378.5-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五部分 沉积物分析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666、DDT。里边前处理用到的这种”弗罗里土“层析柱和”活性炭层析柱“咨询供应商之后,对方表示没有现成的这种造型的玻璃柱,需要的话可以订做。我就在想,做农残的单位那么多,怎么可能会没人用类似的东西呢?这不科学。问下大家都说用什么方法与设备来做这种前处理的?是否有商品型的前处理小柱可以用??附上标准的截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2/201312061800_481108_2206495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12/201312061800_481109_2206495_3.jpg

  • 层析和色谱是同一概念么?

    在公司上班一直用的是层析柱.在这里看到的都是色谱/我想问的是层析和色谱是同一概念么?不同的话有什么区别么?在学校没好好学,麻烦大家了

  • 【转帖】薄层层析板常用制备方法

    薄层层析板制备方法有很多,有手工的,也有机械的。如果薄层层析板用量较少,可以用手工的,如果用量较大,还是用机械的更加方便快捷! 下面先介绍一下配置方法: 1. CMC-Na溶液的配置:一般其浓度为0.3~0.5%,根据自己经验而定(我习惯用0.4%的)。具体方法如下:先将预用的水加热至60~70℃,然后加入CMC-Na,边加边搅拌,使之溶解,即得。 2. 与硅胶混合:CMC-Na溶液与硅胶的比例为3:1。具体方法如下:先将CMC-Na溶液倒入自动搅拌器或研钵中,然后加入硅胶,搅匀即可。若是在研钵中研磨,按一个方向研磨,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以赶尽气泡为佳。 3. 铺板:手动或机械。手动铺出的板的薄厚与所加的混合后的硅胶量有关,而机械铺出的板的薄厚与机械所选用的钢板有关,可根据需要来定。但此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板子边缘铺得好坏,手动铺板一定要将玻璃板边缘硅胶涂匀(我习惯用两头掂法,即板下方的中间垫一物体,两头悬空,两手均匀掂动)。而机械铺板要注意板与板之间平整性,或者由高到低排列。 4. 晾干:自然晾干。 5. 活化:将晾干的板子在105℃烘箱中干燥3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这是实验室和检验室薄层层析板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供大家参考!

  • 玻璃层析柱筛板的规格

    在中药检验中,通常会用到氧化铝柱层析或者大孔树脂柱层析,样品也通常都是经过回流或超声前处理后上样的,装柱后会有时做着做着就堵了,这样就会很糟心,我在想是不是筛板的孔径不合适呢?想请教大家一下下多少的孔径合适,卖家有筛板孔径的区别吗?

  • 仪器分析之友之作,气相色谱仪-1

    前一段时间,没有更新,因为自己还没有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不是特别理解,前一段时间,看了一下书籍,今天端午节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所看所想。[b] 色谱法由来[/b] 记得在高中的时候,生物老师在给我们讲解植物色素的分离实验的时候,讲到了俄国的植物学家茨维特的实验,成功分离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这次使用的是石油醚提取液在碳酸钙中分离出来,这个是柱层析法,之后陆续发展了纸层析,现在我们中学实验室使用滤纸来做分离植物色素实验,是纸层析法。[align=center][img=,500,417]http://www.gdkjfw.com/images/image/94741529378098.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片来源于网络)[/align]接着又发展了薄层色谱法(TCL),将适宜的固定相均匀的涂敷在玻璃板,铝板上面,形成一个薄层,干燥,用微量注射器或微升毛细点样管,点样,放置充满展开剂蒸汽的层析杠中。我记得大学时期曾做过一次薄层色谱法的实验,及后来做的薄层色谱实验。[align=center][img=,600,811]http://www.gdkjfw.com/images/image/87751529378098.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00,577]http://www.gdkjfw.com/images/image/88391529378098.jpg[/img][/align]这些都为色谱法的吸附与解吸附过程,由流动相(即薄层色谱法的展开剂)向上扩散带动样品向上运动,又由于薄层板上面的固定相(即上述的碳酸钙,硅胶等)对各物质的吸附力不同,从而展开了一个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一个过程。吸附力是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一个分配系数决定的,故每个物质有独特的吸附力,从而可以使样品得到分离。[b][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原理[/b] 之后发展了[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液相色谱仪,超临界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和逆流色谱法。现在主要说一些色相色谱法。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是以惰性气体为流动相,以固定液或固体吸附剂作为固定相的色谱法,以固定液为固定相的称为气液色谱,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的称为气固色谱。 气液色谱是以在柱中加入惰性固体颗粒,再在柱内涂敷一层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的液膜,也有直接在在毛细柱内壁涂敷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的液膜。惰性气体带动样品进入色谱柱[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中的组分会溶解在固定液中,又由于载气连续不断的通过色谱柱,又有组分挥发到载气中,在固定液和载气形成了一个样品组分的一个溶解,挥发,再溶解,再挥发的一个过程,不同样品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程度不一样,从而完成分离的过程。 气固色谱和上述的薄层色谱相似,是一个吸附与解吸附的一个过程。(如有不理解可以翻看大学中的物理化学书籍,了解吸附和解吸附,溶解与挥发的关系,是一个平衡关系。最后我尝试用CAD画了一幅[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氢火焰的简易图,提供给大家理解,下次再绘画的具体详细的部件,希望大家对[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有更多的理解[align=center][img=,600,385]http://www.gdkjfw.com/images/image/9151529378099.jpg[/img][/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color=#526373][/color][/align]

  • 【求购】(已应助)薄层层析铺板器

    我公司做薄层色谱,需大量硅胶板,因此欲求购薄层层析铺板器(手动、自动最好都有)详细信息及报价请发送至:[color=#DC143C]shboyg@126.com[/color][color=#DC143C]请可以提供本产品的供应商及时给与留言或留下联系方式![/color]

  • 【分享】薄层层析板的配置

    薄层层析板制备方法有很多,有手工的,也有机械的如果薄层层析板用量较少,可以用手工的,如果用量较,还是用机械的更加方便快捷!  下面先介绍下配置方法(很简单的,可以试下哦):  1.CMC-Na溶液的配置:一般其浓度0.3~0.5%,根据自己经验而定。具体方法如下:先将预用的水加热至60~70℃,然后加入CMC-Na,边加边搅拌,使之溶解,即得。  2.与硅胶混合:CMC-Na溶液与硅胶的比例为3:1。具体方法如下:先将CMC-Na溶液倒入自动搅拌器或研钵中,然后加入硅胶,搅匀即可。若是在研钵中研磨,按一方向研磨,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以赶尽气泡为佳。  3.铺板:手动或机械。手动铺出的板的薄厚与所加的混合后的硅胶量有关,而机械铺出的板的薄厚与机械所选用的钢板有关,可根据需要来定。但此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板子边缘铺得好坏,手动铺板一定要将玻璃板边缘硅胶涂匀(我习惯用两头掂法,即板下方的中间垫一物体,两头悬空,两手均匀掂动)。而机械铺板要注意板与板之间平整性,或者由高到低排列。  4.晾干:自然晾干。  5.活化:将晾干的板子在105℃烘箱中干燥3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这是实验室和检验室薄层层析板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供大家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