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红外仪

仪器信息网红外红外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红外红外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红外红外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红外红外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红外红外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红外红外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红外红外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红外红外仪相关的厂商

  • 广州飒特电力红外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中国广州的民营红外热像仪跨国企业,公司在法国、爱尔兰、英国分别设有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心,是中国红外热像仪制造的龙头企业。 飒特企业目前生产的红外热像仪产品超过11个类别,35种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军事、警务、钢铁石化、水泥、电子制造业、电信、轨道交通、建筑、消防、教育以及医疗行业的发热人群筛查及人体测温等等。只要涉及到测温的领域(尤其是非接触性的状态检测),红外热像仪都能大展身手。 飒特企业是GB/T 1987-2005《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是中国红外成像技术的领跑者。公司拥有30几项的国内外专利和独立的知识产权,系列产品被国家科技部、国家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局、国家环保局联合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 飒特企业所制造的红外热像仪产品远销德国、法国、日本、美国、俄罗斯、中东、巴西、韩国、澳大利亚等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海内外用户一致的肯定与好评! 而今,飒特企业已经成为了国际市场上名列前茅的民用红外热成像研发及生产企业,“飒特红外”已成为了国际著名的红外热像仪品牌。 请即拨打020-82227875飒特企业国内销售部。您的需求,正是飒特企业全力以赴的理由!
    留言咨询
  • 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1年,公司座落在美丽的花城广州,公司位于广州黄埔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厂区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职工600人,公司拥有其中工程师200多人,大专及同等以上学历占67%。公司通过吸引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与自主研发相结合,不断创新。 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红外热成像仪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法国、爱尔兰、英国分别设有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心,其旗下各类产品出口到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红外界成功进入世界市场的一家跨国公司。公司下面有军品部,是国家国防产品供应商,国家二级保密单位。 “飒特红外”成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世界知名的红外热像仪主要制造商,“飒特红外”产品线涵盖了入门迷你型、普通工具型、工业维护型、高端研究型、消防救援型、矿用防爆型、安全侦察型、夜驾辅助型医疗诊断型、智能监控型等十大系列超过60种热像仪产品,年产量超过一万台。“飒特红外”通过为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完善、稳定的红外应用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让全球各地的电力、消防、石化、冶金、煤矿、建筑、医疗、电力、安防、监控、等领域的用户享有全方位的红外热像产品及服务。 “飒特红外”是中国GB/T 1987-2005《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国家标准的制定单位;是中国消防和电力两大行业红外热像仪检测技术国家标准的主要参与起草单位和样机提供单位;是中国红外热像仪制造业龙头企业。“飒特红外”拥有119项的国内外**和独立的知识产权,系列产品被中国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以及环保局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留言咨询
  • 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红外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光电科技产业化专家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光电子协会红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具有先进水平的各型制冷红外热像仪、非制冷红外热像仪以及激光测距仪等产品,在红外热成像技术、激光测距技术、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方面具有综合学科优势,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公司拥有光学、红外、激光技术领域具备丰富研发经验的研发团队,专项负责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组建有非制冷红外、制冷红外、激光产品三条生产线,能够满足不同客户定制产品或批量产品的需求。 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丰富的生产经验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监察、维权执法、安防监控、森林防火监控、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搜索救援、工业检测、检验检疫以及辅助驾驶等领域。
    留言咨询

红外红外仪相关的仪器

  • 中红外指纹区成像仪 什么是指纹区域目前可用的电磁源、光谱色散器件和探测器使在电磁波谱可见到近红外部分的低成本便携式光谱仪设备的开发成为可能。尽管已经报道了一些应用,但在电磁波谱区域内的有机成分识别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它对应于分子伸缩振动能级的泛音带。因此,该地区有机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往往不清楚,很难准确区分复杂混合物的各个成分。准确识别样品成分的理想方法是通过光谱中所谓的“指纹”区域的光谱,即基本分子能量带所在的区域。指纹区域位于大约7m 和20m(500cm -1 至1450cm -1)之间,称为中远红外(MIR),可用于区别不同化合物结构上的微小差异。犹如人的指纹,故称为指纹区。指纹区的红外吸收光谱很复杂,能反映分子结构的细微变化。这个区域的振动类型复杂而且重叠,特征性差,但对分子结构的变化高度敏感,只要分子结构上有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这部分光谱的明显改变。 图通过显示在指纹区域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吸收特征,而图中左侧所示的近红外谐波区域则没有这种特征。红外光谱指纹区的特点: l 多峰性l 峰特征性l 峰移动性l 精细性红外指纹成像光谱仪INO 在MEMS 开发方面的背景使其在开发在红外指纹光谱区域的微型成像光谱仪器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这主要归功于INO 作为微测辐射热计传感器发展的世界领先者的地位。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中使用的制冷红外成像阵列相比,微测辐射热计传感器非制冷,体积小, 价格便宜,是小型化,低成本红外光谱成像系统的理想选择。此外,INO 开发了一种在微测辐射热计阵列像素上沉积金黑宽带吸收体的工艺。与标准测辐射热计吸光度相比,金黑吸收器将测辐射热计的吸光度提高了两倍,因此灵敏度提高了2 倍。金 - 黑吸收体还允许前所未有的大波长吸收范围:从电磁波谱的可见光到太赫兹区域。由于几种微机电“MEMS”技术的融合,光谱学世界正在经历变化。 MEMS 微测辐射热计阵列与MEMS 扫描法布里 - 珀罗干涉仪和小型化成像透镜的集成使得能够创建小型,低成本的高光谱成像仪器,可以在电磁频谱的红外“指纹”区域工作。到目前为止,这主要是大型,昂贵的基于傅立叶变换干涉仪(FTIR)的仪器领域。这些仪器通常仅限于实验室环境,由经过培训的专家操作。小型、低成本的成像光谱仪的出现将极大地减少这些设备进入的障碍,使得这些技术在实验室外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随后,在农业和食品质量,先进制造业,生物医学,国防和安全等领域设想开发一系列新应用。
    留言咨询
  • 一、OIL-8型红外测油仪介绍 OIL-8型红外测油仪适用于新标准(“HJ637-2018”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固定污染源废气 油烟和油雾的测定 红外分光光度法 HJ 1077-2019》。仪器采用双萃取法,四氯化碳,四氯乙烯。当取样体积为500ml,萃取液体积为50ml,使用4cm石英比色皿时,方法检出限为0.06mg/L,测定下限为0.24mg/L。红外测油仪正是以此为基本原理,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测量,经对样品进行光谱扫描,可显示并打印样品光谱及吸收峰的波数位置,能迅速、准确地测出水体中油份浓度的含量。二、OIL-8型红外测油仪原理介绍 水样在 pH≤2 的条件下用四氯乙烯萃取后,测定油类;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去除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油类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 2930 cm-1(CH2基团中 C—H 键的伸缩振动)、2960 cm-1(CH 基团中 C—H 键的伸缩振动)和 3030 cm-1(芳香环中 C—H 键的伸缩振动)处的吸光度 A2930、A2960 和 A3030,根据校正系数进行计算;动植物油类的含量为油类与石油类含量之差。三、OIL-8型红外分光测油仪特点 1、全自动化一体化光学系统,仪器体积小,重量轻,符合新标准红外光谱特点要求,稳定性好,信噪比高; 2、采用进口电调制光源,即降低了光源发热强度,以利于系统散热,同时由于无机械切光运动器件,从而简化了仪器结构,提高了仪器可靠性;3、传感器信号处理采用锁相放大电路,提高了仪器信噪比和Z低检出限; 4、比色池结构设计,适用1到5厘米任何比色皿; 5、结构简单,仪器光学系统、电气系统自成一体,集成化程度高,从而提高了仪器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6、操作简单,只需点按鼠标即可完成一次油样的测定; 7、软件功能强大,具有自动调零、回归方程计算等功能,测量数据及谱图可以保存到硬盘,随时可以查询、打印谱图。 四、OIL-8型红外分光测油仪主要技术指标1、检出极限 0.15mg/L(CCl4四氯化碳萃取液,用4cm石英比色皿直接测量),0.2mg/L(C2Cl4四氯乙烯萃取液,用4cm石英比色皿直接测量) 0.002mg/L,(水样,采用萃取比100:1,5cm石英比色皿测量); 2、重复性 ≤1%(对20mg/L油样); 3、线性 R>0.999; 4、波数范围A2930、A2960和A3030;3400~2400cm-1(标准;在3400cm-1至2400cm-1之间进行扫描) 5、吸光度范围 0.00000~2.00000(AU); 6、基本测量范围0.15mg/L~100mg/L (CCL4萃取液,4cm比色皿)0.01~10000mg/L(水样,Z低浓度采用萃取比100:1,用5cm石英比色皿测量,Z高浓度采用0.5cm石英比色皿) ;7、外型尺寸550×380×150cm;8、重量 12Kg; 9、电源 (220±22)V (50±1)Hz 35VA。 五、OIL-8型红外分光测油仪仪器使用时应注意事项: 1、仪器应预热30分钟后再进行测量; 2、测油仪所用四氯化碳或四氯乙烯应为分析纯以上并经活性炭过滤提纯或蒸馏提纯,经仪器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验证方法可参考本说明书相关部分; 3、操作仪器的时候应带实验用手套,打开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防止四氯化碳挥发对人体造成损害; 4、照明的光学器件应避免人手触摸,尽量避免灰尘的沾污。若光学镜面沾有手印或灰尘,可以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用无水酒精或丙酮冲洗镜面,对于光栅不能这样清洗,需专业人员才能维护; 5、测油文件保存在c:\oildata\dat\ 目录下,要经常在其它盘上对 oildata文件夹备份; 6、如果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可以关闭仪器主机电源和微机,然后重新开机工作。 六、OIL-8型红外分光测油仪保存及使用条件1、环境温度:10℃~45℃; 2、相对湿度不大于80%; 3、仪器应安放在无腐蚀性气体,无强电磁干扰,通风良好,无尘的实验室中; 4、供电电源:(220±22)V AC 50Hz; 5、电源不稳的地区应配备稳压电源; 6、电源应接地良好。
    留言咨询
  • 红外探水仪 一、产品应用概述 红外探测属广义遥感技术,它建立在红外辐射场的基础上。地球上一切物质,每时每刻都在向外辐射红外电磁波,并形成红外辐射场。物质在向外部发射红外辐射的同时,必然会把它内部的信息传递出来。因而根据场的变化,即探测曲线上所出现的异常,提前发现隐蔽的地质灾害体,从而预防灾害的发生。红外辐射场理论应用于隧道地质预报中,就是当隧道外围空间和掘进前方存在隐伏水体或含水构造时,隐伏水体或含水构造产生的异常场就要叠加到正常场上,使隧道内的正常场产生畸变,根据拱顶、隧底、边墙、掌子面探测曲线和测量数据的变化就能确定隐伏水体或含水构造所在空间方位。HS-S320型红外探水仪,将探测场强数据储存在仪器内,与微机连接后,可将探测数据传输至HS-S320红外探水仪***软件,自动实现快速准确成图,提示场强畸变数据,并可以三维立体视图分析。二、红外探水仪在超前地质预报中的作用 超前探水指在某些地区,不能确保设有水害威胁时,在采掘工作之前必须进行探水,进一步探明水文情况,确切掌握水源的位置和距离。这是预防突然涌水的重要措施。红外探测仪可实现拱顶、隧底、边墙、掌子面全空间***探测,其预报内容:掘进前方、上方、下方、两边30米范围内有无含水断层和溶洞。三、***产品 ***号:201520225699.1四、产品特点: 1、硬件:采用的红外波段,能更***反映被探测对象的变化; 2、软件:新增三维立体视图分析,预测判断更直观!五、技术参数 1、显示屏:LCD(128*64白屏) 2、探测距离:≦30米 3、存储数据:700组 4、瞄准方式:红色激光指示 5、通信接口:RS232 6、软件:三维立体视图分析 7、电源:充电电池 8、电源电压:1.2V×5 9、按键:一体化膜按键 10、仪器箱:定制***三防箱 11、提供检测报告模版六、使用环境要求 1、温度:0℃~+45℃ 2、湿度:应不大于85%。 3、无腐蚀性气体以及强电磁场干扰。七、服务支持 提供***技术支持和免费培训。
    留言咨询

红外红外仪相关的资讯

  • 陈平与近红外:六年近红外之路------从一台近红外到多台近红外的成长
    六年近红外之路------从一台近红外到多台近红外的成长  近红外在饲料行业的应用,应该说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所以外资企业的近红外应用较早,并且是以规模化的应用模式快速复制和扩张。而国内饲料近红外的大规模应用,大部分是最近十年间的事情。我很有幸当年毕业后正好碰见这个时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和集团近红外应用和推广联系在了一起,作为近红外项目负责人组建了目前的近红外定标项目中心,经历见证了近红外在我们集团的应用发展过程。  我于2010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动物营养专业,作为学校的优势专业,不缺工作岗位,同学们除了继续深造,大部分选择配方师或饲料研发岗位从事技术工作,唯独我是例外。当时对实验室情有独钟,第一个工作项目是用ELISA方法进行霉菌毒素检测分析,并且在集团开展培训推广该技术。因为读书期间有一年半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础,这个检测简直是小菜一碟,工作之余可以兼职看看近红外。这台近红外比我早一年到实验室,此时已经有常规的成品和大宗原料模型,用于和总部最近的全价料工厂的检验。用肖雪博士的“要不试试近红外?”的想法,联系到自己的日常检测工作,我立马就想用它建立一个玉米的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的预测模型!虽然对近红外操作都还是一头雾水,可是说干就干,看着软件说明书,请教了一下同事操作方法,还查阅到了相关的所有文献,只有老外发表过类似的文章,有可行性,这在国内检测都还是空白呢!要是建成了可以节约多少检测成本呢,感觉读书时候的钻研劲儿又上来了,把波长间隔设到4cm-1,样品取3次平均,还想把颗粒和粉碎模型一起做,检测,粉碎,扫描,100多个样品,天天从早干到晚,然后数据分析,光谱处理,波段选择,参照老外,也自己用软件优化,结果------不了了之。现在看来,有些笑话,也感叹那时候真的很年轻。近红外说起来很简单,因为有商业配套软件,简单到我们可以把计算过程当成是黑匣子,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模型,R2要接近1,RMSECV要最小。中间却缺少了很多环节,对数据的综合解读能力也基本处于外行状态。殊不知,近红外技术是一门多学科技术,涉及到到知识面太广了,光谱学,化学计量学,统计学,还有所要检测项目相关的行业知识。我喜欢把近红外工作比喻为下棋,因为一招错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一旦一个环节错了,最终出来的数据都可能会不尽人意。很多人对近红外都能说出十之八九,可是往往那不足的一二就成了水桶原理的短板,所以即使很多人都可以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专业的建议,没关系,一一接受,但是去伪存真,扩充知识面,在建模之初做好打算比后期补救的意义会大很多。  半年过去,检测工作没再继续,之前从事近红外管理的同事辞职了,我开始接手专职近红外工作。我也开始脚踏实地地把应用重心转到常量分析上,对提高模型的稳健性做了大量优化工作,在此过程中对软件操作维护已经非常熟悉了。鉴于第一台近红外在公司的“良好”应用(至少替代了很多手工分析,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总监决定在集团大规模推广近红外了。当我产假休完已经2011年底,新来的5台近红外很快摆在了我面前,等待验收调试。报警,斜率,截距,样品,数据,这些词天天在我的头脑里打转,下班都挥之不去。因为我们选择的其中一款仪器在全球都大概算是首发了,应用经验都有些缺乏,可能还有些信心太足。我们就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调试了近两个月,还是没有达到我们先前使用的单台近红外的预期结果,但是抵不住分公司的压力,还是把仪器下发到各个分公司,反馈回来的情况是------其中一个品管经理给我们总监投诉花几十万买回来一个废物。那一刻真的很崩溃。如果说前期单台近红外自己还能简单地玩一玩,现在是真心HOLD不住了。庆幸的是领导并没有批评我,还组建了四人的近红外项目组团队协助我进行湿化学分析,这是对我工作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厂家技术团队尽可能给予了我技术支持。虽然顶着压力,当时还是想,我就不信近红外做不出来,颇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势。也正是因为碰到的问题太多,促进我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进行更多的反复论证,这些问题就像是滋养我快速成长的雨露一样,带动了我很多的思考。大概过了半年时间,一直以来的坚守终于有了回报,雨过天晴,问题逐渐解决一些了,网络化应用的优点也逐渐显现出来,为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管理的二十多台近红外,除了安装的时候亲自下分公司验收培训,再也没有太多的机会能下分公司了。现在的近红外已经成为我们分公司缺一不可的工具。  去年,褚小立博士把我们近红外工作者们都拉入微信群,让我第一次有机会见识到了如此多的不同的专业背景专家,并且参加第六届近红外光谱学年会见到了真人,听着他们的故事,执着和坚守是大家共同的特点,作为一个近红外迷,不是近红外专业出身,但是能够成为其中一分子被接纳,竟然毫无违和感,我很感谢这个群体对一个非学术界晚辈后生的包容。回顾这六年来的近红外工作,感慨万千,我也一直在探索论证中成长,真正无怨无悔。  华西希望四川特驱投资有限集团研发技术中心 陈平 2016.5.14
  • 【我与近红外的故事】梁逸曾先生与近红外
    p  CHINA NEEDS NIR,NIR NEEDS CHINA ! 伴随着这句简短,却饱含深意的宣传词响彻在哥本哈根的第18届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现场,中国成功获得ICNIRS 2021的主办权。2017年6月15日凌晨,消息传来,近红外圈内举国欢庆。而此时,我们想起了敬爱的梁逸曾先生,他再也听不到这热烈的欢声笑语了。早在2011年5月第15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在南非开普敦召开之时,中国专门组织了代表团赴南非参会,并申请该系列会议第17届会议的主办权。中国近红外光谱分会委派梁老师代表中国,宣讲中国的申办材料。虽然最终申办没有成功,但梁老师的演讲非常精彩,英文表达流畅,极富感召力,给与会者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为本次的成功申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果今天我们的梁老师依然健在,我们一同欢庆胜利该多好啊!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a6850484-e3a6-43d2-803a-3378c2ca9792.jpg" title="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2011年梁逸曾先生参加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第15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大会/strong/pp  近红外需要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也需要近红外!就是这样简单的相关关系,决定了梁老师课题组与近红外光谱必然的不解之缘!/pp  我们课题组(梁逸曾课题组)真正涉足近红外光谱领域,是从与云南红河卷烟厂王家俊老师的合作开始的。2003年,王家俊老师通过湖南师范大学的杨家红博士认识了梁老师,并合作开展光谱指纹图谱和色谱指纹图谱技术进行烤烟、香精香料和卷烟纸等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当时梁老师安排研究生袁大林和范伟针对烟草实际数据,开展近红外光谱的数据处理方法和模型转移算法的开发工作。2005年6月,梁老师、杨家红,与学生李博岩、曾仲大、易智彪、余雁等赴云南红河,与王家俊老师广泛深入地讨论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烟草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探讨了化学计量学建模的技术问题。王老师还把他积累的2000多个烟草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拷贝给几位学生。从那时起到现在,这套数据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梁老师的在读和毕业的学生利用该数据研究了很多化学计量学新算法,发表了几十篇的学术论文。2005年,在《分析化学》杂志上发表了两家合作的第一篇文章: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同时测定卷烟焦油, 烟碱和一氧化碳的释放量。2006年6月28-30号,梁老师赴韩国参加“Japan-Korea joint symposium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并做了“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Chemometrics”的大会主题报告(KEYNOTE Lecture),标志着我们课题组已经正式涉足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研究工作。/pp  2006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梁老师参会并做了大会报告。还主动请缨筹办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梁老师的精心组织和课题组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2008年11月19日至22日,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在长沙芙蓉华天大酒店成功召开。俞汝勤院士和陆婉珍院士担任大会主席,300余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士参加了该次会议,梁老师主持了开幕式。我国几乎所有从事近红外光谱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学术带头人都参加了本次会议,梁老师还邀请了加拿大Phil Williams教授、日本Ozaki教授和美国Wei G. Hansen博士等国际知名人士参加会议,并做大会报告。本次会议论文集收录了论文120多篇,篇幅有830页之多。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国近红外光谱颇有渊源的华裔Wei G. Hansen博士,就是参加了本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之后,开始了解国内近红外光谱的学术研究工作和实际应用工作,后来为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国际交流发挥了巨大的贡献,2016年还获得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授予的国际交流贡献奖。在梁老师的推荐下,接下来的第三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以及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由梁老师的学生杜一平教授在上海组织承办。到目前,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共举办了六届,梁老师参加了前四届,2014年的北京会议和  2016年的武汉会议,梁老师都因病缺席,但派了很多学生参加会议。除了国内会议,梁老师还参加了几届亚洲和国际近红外光谱会议。可以说梁逸曾先生,为我国和国际近红外光谱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8年6月近红外光谱专委会成立,梁老师被聘为副主任委员,他积极参加学会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而且还亲自为学会举办的近红外光谱研讨班上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04faee1d-aaf6-4409-b9b8-546efa89fc4d.jpg" title="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梁逸曾先生成功组织承办了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strong/pp  梁老师是恢复高考后第二年考入湖南大学的,1982年和1985年师从俞汝勤先生,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读博开始,梁老师就立志从事化学计量学事业,为此专门选修了数学系十多门数学课程。在课堂上,他经常向老师提问,引来数学系同学很多好奇的目光。1988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讲师,1990年赴挪威Bergen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同时又获得了该校的哲学博士学位。在挪威的两年间,梁老师发表了20多篇的学术论文,在该校这个记录至今都没人打破。梁老师以其深厚的数学基础、突出的编程能力,以及强烈的工作热情,在化学计量学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取得了杰出的贡献。他是化学计量学的大家!在国内和国际近红外光谱领域,梁老师课题组以开发新算法的雄厚实力发展了很多新型算法,在异常点去除、光谱数据去噪、基线校正、变量选择、多元校正、模型转移等诸多方面解决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很多难题。已被业内认可和广泛应用的代表性算法,包括许青松教授提出的蒙特卡洛交互检验MCCV(2001年),范伟博士提出的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模型转移算法CCA(2008),李洪东博士提出的竞争自适应重采样方法CARS(2009)及基于模型集群分析MPA策略开发的系列变量选择算法(2009),张志敏博士提出的自适应迭代重加权惩罚最小二乘算法airPLS(2010),曹东升博士提出的基于蒙特卡洛采样(MC)的奇异样本筛选方法(2010年),云永欢博士提出的迭代性保留有信息变量算法(2014)和变量组合分析算法(2015),邓百川博士提出的变量空间迭代收缩算法(2014),陈沃若硕士基于极限学习机提出了模型转移算法,等等。在梁老师课题组,有14位学生的硕士或博士论文与近红外光谱分析直接相关,发表的学术论文近百篇。/pp  除了基于算法的理论研究外,梁老师课题组在近红外光谱的应用开发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先后与红河烟草、湖南中烟合作开发烟草相关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工作,与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开展纺织品近红外光谱快速识别的研究工作。梁老师认为仅有方法和算法的开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用仪器和专用软件的开发,才能够将近红外光谱的应用真正推广出去。为达成这一目标,2012年9月梁老师牵头成立了长沙科硕仪器有限公司,于次年推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光谱化学计量学软件“Chemosolv”。其计算精度和国际知名的化学计量学通用软件CAMO Unscrambler相当,而在方法和功能上比Unscrambler更加强大。在专用仪器方面,梁老师主持了与B& WTEK、海洋光学等公司的合作,组建技术团队开展了专用机及专用数据库的开发工作。/pp  梁逸曾教授在国际化学计量学界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很强的影响力,多次主办国际和全国化学计量学相关学术会议。其中2015年在长沙举办的第15届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是该系列会议首次在亚洲举办,影响深远。会议代表来自俄罗斯、巴西、荷兰、法国、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伊朗、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很多与会者都是从事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工作的,在会议各个主题中近红外光谱相关的研究占比最大。该次会议对于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第16届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西班牙巴塞罗那)上,梁逸曾教授获得本届“化学计量学终身成就奖”。该奖由国际化学计量学科学委员会组织评选、颁发,以表彰为国际化学计量学作出杰出贡献者。梁逸曾先生获得该奖项是对他一生对国际化学计量学巨大贡献的肯定。/pp  梁老师于2016年10月14日,因病去世。化学计量学界失去了一位大家,近红外光谱领域失去了一位开拓者,所有认识梁老师的人们失去了一位可敬的长者、亲爱的老师、知心的朋友。虽然,梁老师已去,但他的音容笑貌从来没有离开我们,我们永远怀念他!/pp  谨以此文深切缅怀敬爱的梁逸曾先生!/pp(本文由杜一平执笔,梁老师的很多学生提供素材、给予帮助,包括袁大林、易伦朝、曾仲大、李博岩、范伟、云永欢、叶菲、张良晓等)/p
  • 红外热像仪企业高德红外成功上市
    红外热像仪是发达国家及其他国家军队装备重点方向,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一直以10%的稳定速度增长。2004至2009年我国国防费年复合增长率是17.81%,且国防费GDP占比远低于其它国家,存在发展空间。而红外热像仪也是我国科技强军的重点方向,目前普及率很低,潜在需求超过20万台,市场空间超过200亿元。    我国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进入成长期,车载红外和视频监控将成为民用领域未来的增长点,目前已具备高增长潜力,而军用领域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即将展开爆发式增长。红外产品具有夜视、测温等基础功能,是一项平台性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到电力、检疫、检测、交通、安防等各个行业,市场空间广阔。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09年市场规模为30.45亿美元,预计2014年达61.7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5%。  高德红外上市  高德红外是国内红外热像仪生产商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红外热像仪及其综合光电系统生产制造。红外热像仪广泛应用于军事、安防、电力、检疫、交通等工业、商业领域。09年公司红外热像仪国内产销规模最大 在国际上,公司测温型热像仪08年全球排名第四,显示出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高德红外公司掌握红外热像仪全系统设计制造能力,技术优势突出。除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采用行业一般的外购模式外,公司掌握了红外热像仪光学系统、电路设计、图像处理等各部件关键设计制造技术,并具备整机一体化全系统设计生产能力。产品以热像仪为基础,逐渐向测温及综合光电系统产品发展,进入高端系统产品研发企业行列。  高德红外形成了全方位的营销能力体系。军用领域,公司较早取得国家武器装备生产资质,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向三军提供热像仪产品的民营企业之一。政府公共领域,公司热像仪产品已深入应用到政府装备、大型工程等领域,如地震现场监测、H1N1检疫等。海外市场上,公司建立了遍布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网络,08年海外收入占比76.93%。  2010年7月16日,高德红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红外红外仪相关的方案

红外红外仪相关的资料

红外红外仪相关的论坛

  • 红外光谱仪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区别

    大侠们,您们好: 红外光谱仪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区别是什么啊,傅立叶红外是不是一种先进的红外啊,能够代替做中药检测用的红外啊。 做空气中的游离二氧化硅检测必须用傅立叶红外吗 谢谢。。

  • 红外热像仪

    红外热像仪是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通俗地讲红外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中文名:红外热像仪像素标准:320*240分辨率标准:小于0.1℃物理原理:斯蒂芬·玻耳兹曼定律

  • 【讨论】近红外与普通红外仪器的区别

    小妹是近红外的新手,只是知道近红外的范围是在700nm-2500nm外基本上一无所知。因为我们的红外仪器是可以扫描400-4000的,所以我不知道这个仪器跟近红外有什么区别,如果需要用到近红外,这部仪器是否也可以用呢?

红外红外仪相关的耗材

  • 红外热像仪
    红外热像仪配件是在第三代热成像相机的基础上采用一流的红外技术制造而成的红外热成像仪,是具有高灵敏度,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手持式红外热像仪,非常适合各种红外成像应用。红外热像仪配件特色* 优异的热成像性能,高精度温度测量;* 折叠设计,270度旋转显示;* 自动/电动聚焦,单手即可操作;* 宽广的温度测量范围 * 激光指示器;* 高亮度LED灯;* 内置数字相机;* 宽视场IR镜头;* 自动热/冷/平均温度探测;* 实时热成像视频,可转存到电脑中;* 引导性操作提示,方便操作使用;* 新一代分析软件。红外热像仪配件参数:探测器类型:非制冷型FPA, 384x288像素光谱范围:8-14微米IFOV视场/最小焦距: 21x16度/0.4m (标准镜头), 38x28度/0.3m (宽广镜头,选配,非标配), 11x8.5度/1.2m (telephoto 镜头,选配,非标配)空间分辨率IFOV: 1.2mrad温度灵敏度:图像显示屏:3.2' ' , 270度可转LCD屏;成像模式:热图像,可见图像等 像仪聚焦:自动/电动;电子变焦:4X数字变焦: 连续1-8X测量温度范围:-20到250摄氏度(工业), -20到600摄氏度(可选), -20到1200摄氏度(可选);
  • i5小型红外热像仪
    用途:i5小型红外热像仪堪称目前市场上最为轻盈、性价比最高的红外热像仪。该款产品红外图像分辨率达80×80像素,集便捷灵活、操作简便等优势于一身,无需任何使用经验即可轻松掌握操作要领。“瞄-拍-测”操作一气呵成,高质量红外图像即刻呈现,高效获取所需红外信息。技术规格:图像和光学数据视场角(FOV)17°×17°最小调焦距离0.6 m空间分辨率(IFOV)3.71 mrad热灵敏度/NETD帧频9 Hz调焦免调焦探测器探测器类型非制冷微热量焦平面阵列(FPA)波长范围7.5 ~ 13 μm红外图像分辨率80 ×80像素图像显示显示2.8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屏图像调整自动调整/图像锁定测量测温范围0~+250℃精度±2℃或读数±2%测量分析点测温中心点温度发射率校正变化范围:0.1~1.0发射率表预先设定材质的发射率表反射温度校正基于输入的反射温度自动校正设置调色板黑白、铁红和彩虹设置命令可设置为本国单位、语言、日期和时间格式图像存储图像存储类型迷你SD卡文件格式标准JPEG,包含14位测量数据数据通讯接口接口迷你USB,与电脑互相进行数据通讯电源系统电池类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电池电压3.6 V电池工作时间大约5小时充电系统电池壳随机充电充电时间充至90%电量需要3小时电源管理自动关机交流电源交流适配器,90~260 VAC输入,5V输出至热像仪环境参数操作温度0~+50 ℃存储温度-40~+70 ℃湿度(工作和存储)IEC 60068-2-30/24h 95%相对湿度EMCEN61000-6-2:2005(抗干扰);EN61000-6-3:2007(抗辐射);FCC 47 CFR Part 15 class B(抗辐射)封装热像仪外壳和镜头:IP43(IEC 60529)冲击25 g (IEC 60068-2-29)震动2 g (IEC 60068-2-6)物理特性热像仪重量(含电池)0.34 kg尺寸(长×宽×高)223×79×83mm产地:美国
  • i5小型红外热像仪
    用途:i5小型红外热像仪堪称目前市场上最为轻盈、性价比最高的红外热像仪。该款产品红外图像分辨率达80×80像素,集便捷灵活、操作简便等优势于一身,无需任何使用经验即可轻松掌握操作要领。“瞄-拍-测”操作一气呵成,高质量红外图像即刻呈现,高效获取所需红外信息。技术规格:图像和光学数据视场角(FOV)17°×17°最小调焦距离0.6 m空间分辨率(IFOV)3.71 mrad热灵敏度/NETD0.1℃帧频9 Hz调焦免调焦探测器探测器类型非制冷微热量焦平面阵列(FPA)波长范围7.5 ~ 13 μm红外图像分辨率80 ×80像素图像显示显示2.8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屏图像调整自动调整/图像锁定测量测温范围0~+250℃精度±2℃或读数±2%测量分析点测温中心点温度发射率校正变化范围:0.1~1.0发射率表预先设定材质的发射率表反射温度校正基于输入的反射温度自动校正设置调色板黑白、铁红和彩虹设置命令可设置为本国单位、语言、日期和时间格式图像存储图像存储类型迷你SD卡文件格式标准JPEG,包含14位测量数据数据通讯接口接口迷你USB,与电脑互相进行数据通讯电源系统电池类型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电池电压3.6 V电池工作时间大约5小时充电系统电池壳随机充电充电时间充至90%电量需要3小时电源管理自动关机交流电源交流适配器,90~260 VAC输入,5V输出至热像仪环境参数操作温度0~+50 ℃存储温度-40~+70 ℃湿度(工作和存储)IEC 60068-2-30/24h 95%相对湿度EMCEN61000-6-2:2005(抗干扰);EN61000-6-3:2007(抗辐射);FCC 47 CFR Part 15 class B(抗辐射)封装热像仪外壳和镜头:IP43(IEC 60529)冲击25 g (IEC 60068-2-29)震动2 g (IEC 60068-2-6)物理特性热像仪重量(含电池)0.34 kg尺寸(长×宽×高)223×79×83mm产地:美国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