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高温热重仪

仪器信息网高温热重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高温热重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高温热重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高温热重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高温热重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高温热重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高温热重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高温热重仪相关的论坛

  • 【求助】求教高温热台知识

    各位大侠们好!本人由于工作方面的需要想了解一下高温热台的工作原理极其使用方法等问题,如果采购高温热台应该注意哪些技术指标,使用高温热台会对显微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现有高温热台厂家中,哪些比较优质?谢谢!再次表示感谢!

  • 微波等离子体高温热处理工艺中真空压力的下游控制技术及其装置

    微波等离子体高温热处理工艺中真空压力的下游控制技术及其装置

    [size=14px][color=#cc0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合肥等离子体所研发的微波等离子高温热处理装置,并针对热处理装置中真空压力精确控制这一关键技术,介绍了上海依阳公司为解决这一关键技术所采用的真空压力下游控制模式及其装置,介绍了引入真空压力控制装置后微波等离子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真空压力控制实测结果,实现了等离子体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稳定控制,验证了替代进口真空控制装置的有效性。[/color][/size][align=center]~~~~~~~~~~~~~~~~~~~~~~~~~~~~~~~~~~~~~~~~~~~~~~~~~~~~~~~~~~~~~~~~~~~~~~~[/align][color=#cc0000][b]1. 问题的提出[/b][/color][size=14px]  各种纤维材料做为纤维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在军用与民用工业领域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例如碳纤维、陶瓷纤维和玻璃纤维等,而高温热处理是提高这些纤维材料性能的有效手段,通过高温可去除杂质原子,提高主要元素含量,可以得到性能更加优良的纤维材料,因此纤维材料高温热处理的关键是方法与设备。[/size][size=14px]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做为一种高温热处理的新型工艺方法,气体在加热或强电磁场作用下电离产生的等离子体可在室温条件下快速达到2000℃以上的高温条件。目前已有研究人员利用高温热等离子体、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射频等离子体等技术对纤维材料进行高温热处理。低温等离子体具有工作气压宽,电子温度高,纯净无污染等优势,且在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对纤维材料进行高温处理时,可利用某些纤维材料对电磁波吸收以及辐射作用,通过产生的微波等离子体、电磁波以及等离子体产生的光能等多种加热方式,将大量能量作用于纤维材料上,实现快速且有效的高温热处理。同时,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可将多种反应处理一次性完成,大大降低生产成本。[/size][size=14px]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对微波等离子体高温热处理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对纤维材料的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热处理温度可以在十几秒的时间内从室温快速升高到2000℃以上,研究成果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CN110062516A“一种微波等离子体高温热处理丝状材料的装置”,整个热处理装置的原理如图1-1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4px][img=,690,41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5/202105202228157595_5464_3384_3.png!w690x416.jp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cc0000]图1-1 微波等离子体高温热处理丝状材料的装置原理图[/color][/size][/align][size=14px]  等离子体所研制的这套热处理装置,可通过调节微波功率、真空压力等参数来灵活调节温度区间,可在低气压的情况下获得较高温度,但同时也要求这些参数具有灵活的可调节性和控制稳定性,如为了实现达到设定温度以及温度的稳定性,就需要对热处理装置中的真空压力进行精确控制,这是实现等离子工艺平稳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size][size=14px]  为了解决这一关键技术,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采用新开发的下游真空压力控制装置,为合肥等离子体所的高温热处理装置较好的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size][size=14px][b][color=#cc0000]2. 真空压力下游控制模式[/color][/b][/size][size=14px]  针对合肥等离子体所的高温热处理装置,真空腔体内的真空压力采用了下游控制模式,此控制模式的结构如图2-1所示。[/size][align=center][color=#cc0000][size=14px][img=,690,33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5/202105202229013851_5860_3384_3.png!w690x334.jpg[/img][/size][/color][/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2-1 下游控制模式示意图[/color][/align][size=14px]  具体到图1-1所示的微波等离子体高温热处理丝状材料的装置,采用了频率为2.45GHz的微波源,包括微波源系统和上、下转换波导,上转换波导连接真空泵,下转换波导连接微波源系统和样品腔,上、下转换波导间设有同轴双层等离子体反应腔管,双层等离子体反应腔管包括有同轴设置的外层铜管和内层石英玻璃管,内层石英玻璃管内为等离子体放电腔,外层铜管与内层石英玻璃管之间为冷却腔,外层铜管的两端设有分别设有冷媒进口和出口以形成循环冷却。真空泵、样品腔分别与等离子体放电腔连通,样品腔设有进气管,工作气体及待处理丝状材料由样品腔进气管进入等离子体放电腔。微波源系统采用磁控管微波源,磁控管微波源包括有微波电源、磁控管、三销钉及短路活塞,微波由微波电源发出经磁控管产生,磁控管与下转换波导之间设置有矩形波导,矩形波导安装有三销钉,下转换波导另一端连接有短路活塞,通过调节三销钉和短路活塞,得到匹配状态和传输良好的微波。[/size][size=14px]  丝状材料由样品腔进入内层石英层玻璃管,从两端固定拉直,安装完毕后真空泵抽真空并由进气管向等离子体放电腔通入工作气体。微波源系统产生的微波能量经三销钉和短路活塞调节,通过下转换波导由TE10模转为TEM模传输进入等离子体放电腔,在放电腔管内表面形成表面波,激发工作气体产生高密度微波等离子体作用于待处理丝状材料,同时等离子体发出的光以及部分泄露的微波也被待处理丝状材料吸收,实现多种手段同时加热。双层等离子体反应腔管外围环绕设有磁场组件,外加磁场可调节微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模式,同时可以使得丝状材料更好的重结晶,提高处理后的丝状材料质量。[/size][size=14px]  装置可以通过调节微波功率、工作气压调节温度,变化范围为1000℃至5000℃间,同时得到不同长度的微波等离子体。为了进行工作气压的调节,在真空泵和上转换波导的真空管路之间增加一个数字调节阀。当设定一定的进气速率后,调节阀用来控制装置的出气速率由此来控制工作腔室内的真空度,采用薄膜电容真空计来高精度测量绝对真空度,而调节阀的开度则采用24位高精度控制器进行PID控制。[/size][size=14px][b][color=#cc0000]3. 下游控制模式的特点[/color][/b][/size][size=14px]  如图2-1所示,下游控制模式是一种控制真空系统内部真空压力的方法,其中抽气速度是可变的,通常由真空泵和腔室之间的控制阀实现。[/size][size=14px]  下游控制模式是维持真空系统下游的压力,增加抽速以增加真空度,减少流量以减少真空度,因此,这称为直接作用,这种控制器配置通常称为标准真空压力调节器。[/size][size=14px]  在真空压力下游模式控制期间,控制阀将以特定的速率限制真空泵抽出气体,同时还与控制器通信。如果从控制器接收到不正确的输出电压(意味着压力不正确),控制阀将调整抽气流量。压力过高,控制阀会增大开度来增加抽速,压力过低,控制阀会减小开度来降低抽速。[/size][size=14px]  下游模式具有以下特点:[/size][size=14px]  (1)下游模式作为目前最常用的控制模式,通常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很好地工作;[/size][size=14px]  (2)但在下游模式控制过程中,其有效性有时可能会受到“外部”因素的挑战,如入口气体流速的突然变化、等离子体事件的开启或关闭使得温度突变而带来内部真空压力的突变。此外,某些流量和压力的组合会迫使控制阀在等于或超过其预期控制范围的极限的位置上运行。在这种情况下,精确或可重复的压力控制都是不可行的。或者,压力控制可能是可行的,但不是以快速有效的方式,结果造成产品的产量和良率受到影响。[/size][size=14px]  (3)在下游模式中,会在更换气体或等待腔室内气体沉降时引起延迟。[/size][size=14px][b][color=#cc0000]4. 下游控制用真空压力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效果[/color][/b][/size][size=14px]  下游控制模式用的真空压力控制装置包括数字式控制阀和24位高精度控制器。[/size][size=14px][color=#cc0000]4.1. 数字式控制阀[/color][/size][size=14px]  数字式控制阀为上海依阳公司生产的LCV-DS-M8型数字式调节阀,如图4-1所示,其技术指标如下:[/size][size=14px]  (1)公称通径:快卸:DN10-DN50、活套:DN10-DN200、螺纹:DN10-DN100。[/size][size=14px]  (2)适用范围(Pa):快卸法兰(KF)2×10[sup]?5[/sup]~1.3×10[sup]?-6[/sup]/活套法兰6×10[sup]?5[/sup]~1.3×10[sup]?-6[/sup]。[/size][size=14px]  (3)动作范围:0~90°;动作时间:小于7秒。[/size][size=14px]  (4)阀门漏率(Pa.L/S):≤1.3×10[sup]?-6[/sup]。[/size][size=14px]  (5)适用温度:2℃~90℃。[/size][size=14px]  (6)阀体材质:不锈钢304或316L。[/size][size=14px]  (7)密封件材质:增强聚四氟乙烯。[/size][size=14px]  (8)控制信号:DC 0~10V或4~20mA。[/size][size=14px]  (9)电源供电:DC 9~24V。[/size][size=14px]  (10)阀体可拆卸清洗。[/size][align=center][color=#cc0000][size=14px][img=,315,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5/202105202231249739_6263_3384_3.png!w315x400.jpg[/img][/size][/color][/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4-1 依阳LCV-DS-M8数字式调节阀[/color][/align][size=14px][color=#cc0000]4.2. 真空压力控制器[/color][/size][size=14px]  真空压力控制器为上海依阳公司生产的EYOUNG2021-VCC型真空压力控制器,如图4-2所示,其技术指标如下:[/size][size=14px]  (1)控制周期:50ms/100ms。[/size][size=14px]  (2)测量精度:0.1%FS(采用24位AD)。[/size][size=14px]  (3)采样速率:20Hz/10Hz。[/size][size=14px]  (4)控制输出:直流0~10V、4-20mA和固态继电器。[/size][size=14px]  (5)控制程序:支持9条控制程序,每条程序可设定24段程序曲线。[/size][size=14px]  (6)PID参数:20组分组PID和分组PID限幅,PID自整定。[/size][size=14px]  (7)标准MODBUS RTU 通讯协议。两线制RS485。[/size][size=14px]  (8)设备供电: 86~260VAC(47~63HZ)/DC24V。[/size][align=center][size=14px][img=,500,5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5/202105202232157970_4559_3384_3.jpg!w500x500.jp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color=#cc0000]图4-2 依阳24位真空压力控制器[/color][/size][/align][size=14px][b][color=#cc0000]5. 控制效果[/color][/b][/size][size=14px]  安装了真空压力控制装置后的微波等离子体高温热处理系统如图5-1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4px][color=#cc0000][img=,690,39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5/202105202232573625_5179_3384_3.png!w690x395.jpg[/img][/color][/size][/align][size=14px][/size][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5-1 微波等离子体高温热处理系统[/color][/align][size=14px]  在热处理过程中,先开启真空泵和控制阀对样品腔抽真空,并通惰性气体对样品腔进行清洗,然后按照设定流量充入相应的工作气体,并对样品腔内的真空压力进行恒定控制。真空压力恒定后开启等离子源对样品进行热处理,温度控制在2000℃以上,在整个过程中样品腔内的真空压力始终控制在设定值上。整个过程中的真空压力变化如图5-2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4px][color=#cc0000][img=,690,41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5/202105202234216839_5929_3384_3.png!w690x419.jpg[/img][/color][/size][/align][size=14px][/size][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5-2 微波等离子体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真空压力变化曲线[/color][/align][size=14px]  为了更好的观察热处理过程中真空压力的变化情况,将图5-2中的温度突变处放大显示,如图5-3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4px][color=#cc0000][img=,690,42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5/202105202234347767_4036_3384_3.png!w690x427.jpg[/img][/color][/size][/align][size=14px][/size][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5-3 微波等离子体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温度突变时的真空压力变化[/color][/align][size=14px]  从图5-3所示结果可以看出,在300Torr真空压力恒定控制过程中,真空压力的波动非常小,约为0.5%,由此可见调节阀和控制器工作的准确性。[/size][size=14px]  另外,在激发等离子体后样品表面温度在几秒钟内快速上升到2000℃以上,温度快速上升使得腔体内的气体也随之产生快速膨胀而带来内部气压的升高,但控制器反应极快,并控制调节阀的开度快速增大,这反而造成控制越有超调,使得腔体内的气压反而略有下降,但在十几秒种的时间内很快又恒定在了300Torr。由此可见,这种下游控制模式可以很好的响应外部因素突变造成的真空压力变化情况。[/size][size=14px]  上述控制曲线的纵坐标为真空计输出的与真空度对应的电压值,为了对真空度变化有更直观的了解,按照真空计规定的转换公式,将上述纵坐标的电压值换算为真空度值(如Torr),纵坐标换算后的真空压力变化曲线如图54所示,图中还示出了真空计电压信号与气压的转换公式。[/size][size=14px]  同样,将图5-4纵坐标放大,如图5-5所示,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温度突变时的真空压力变化情况。从图5-4中的转换公式可以看出,由于存在指数关系,纵坐标转换后的真空压力波动度为6.7%左右。如果采用线性化的薄膜电容式真空计,即真空计的真空压力测量值与电压信号输出值为线性关系,这种现象将不再存在。[/size][align=center][color=#cc0000][size=14px][img=,690,42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5/202105202236297989_3820_3384_3.png!w690x423.jpg[/img][/size][/color][/align][color=#cc0000][/color][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5-4 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温度突变时的真空压力变化(纵坐标为Torr)[/color][/align][align=center][size=14px][img=,690,42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5/202105202236397212_4575_3384_3.png!w690x421.jpg[/img][/size][/align][size=14px][/size][align=center][color=#cc0000]图5-5 高温热处理过程中温度突变时的真空压力变化(纵坐标为Torr)[/color][/align][size=14px][b][color=#cc0000]6. 总结[/color][/b][/size][size=14px]  综上所述,采用了完全国产化的数字式调节阀和高精度控制器,完美验证了真空压力下游控制方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还充分保证了微波等离子体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调节、温度稳定性和均温区长度等工艺参数,为微波等离子体热处理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另外,这也是替代真空控制系统进口产品的一次成功尝试。[/size][size=14px]  [/size][size=14px][/size][align=center]=======================================================================[/align][size=14px][/size][size=14px][/size]

  • 烧蚀防热材料高温热物理性能新型测试方法的初步研究

    烧蚀防热材料高温热物理性能新型测试方法的初步研究

    [color=#ff0000]摘要:文本针对高温下存在热化学反应的烧蚀防热材料,提出一种新型测试方法——恒定加热速率法,以期准确测试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由此得到烧蚀防热材料在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曲线。[/color][align=center][img=烧蚀防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600,3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011700416434_107_3384_3.png!w690x449.jpg[/img][/align][size=18px][color=#ff0000]一、问题的提出[/color][/size]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是高温下的传热管理和热化学烧蚀建模的必要参数,但因为烧蚀材料具有特殊性:它们具有相当低的热导率,加热过程中会产生气体,热性能非单调变化,甚至材料的热性能还取决于加热速率。这种特殊性造成目前的各种稳态法和瞬态法都不适合烧蚀防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测试,主要是因为在测试之前的温度稳定期间就已经发生了热化学反应。因此,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测试一直是个技术难题,需要开发一种新型测试方法,对整个使用温度范围内含有热化学反应过程的烧蚀防热材料热物理性能进行准确测量,甚至测试出不同加热速率下烧蚀防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能。文本将针对高温下存在热化学反应的烧蚀防热材料,提出一种新型测试方法——恒定加热速率法,以期测试烧蚀防热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由此得到热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导率、热扩散率和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曲线。[size=18px][color=#ff0000]二、测试方法[/color][/size]测试方法基于热物理性能测试中一般都需要测量热流和温度的基本理念,由此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传热学第二类正规热工工况测试模型,即对被测样品表面进行恒定速率加热,样品表面温度呈线性变化,样品背面为绝热条件。[align=center][img=烧蚀防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350,36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011702158319_7823_3384_3.png!w625x659.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 恒定加热速率法测量原理[/align]在图1所示的测试模型中,假设其中的热传递为一维热流,根据傅里叶传热定律,样品厚度方向上的传热方程为:[align=center][img=烧蚀防热材料导热系数测试,500,14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7/202207011702541092_2146_3384_3.png!w690x194.jpg[/img][/align]式中: ρ为样品密度, C为样品比热容, λ为样品热导率,T为温度,t 为时间 ,T0 是 t=0 时的样品初始温度, b是加热速率。当加热速率b为一常数时,通过测试样品前后两个表面温度,并求解上述传热方程,可得到被测样品的等效热扩散率随平均温度的变化曲线。在这种恒定加热速率测试方法中,金属板起到热流传感器的作用,即在线性升温过程中测量金属板前后两表面的温度,并结合金属板的已知热物理性能参数,可计算得到流经金属板的热流密度,由此间接测量得到流经被测样品的热流密度。通过测量得到的热流密度,结合测量得到的被测样品两个表面温度,求解上述传热方程,可得到被测样品的等效热导率随平均温度的变化曲线。根据上述测量获得热扩散率和热导率,并依据比热容、密度、热扩散率和热导率之间的关系式λ=ρ×C×α,可计算得到被测样品的质量热容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果采用热膨胀仪和热重分析仪精确测量被测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变化,通过关系式就可获得被测样品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曲线。对于上述恒定加热速率法测试模型,我们采用有限元进行了热仿真模拟和计算,证明了此方法对于低导热隔热材料热物性测试的有效性。[size=18px][color=#ff0000]三、今后的工作[/color][/size]尽管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公式推导和有限元仿真计算,但对于这种新型的恒定加热速率热物性测试方法,还需进一步开展以下研究工作:(1)采用无热化学反应的高温隔热材料进行测试,以考核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2)采用无热化学反应的高温隔热材料与其他高温热物性测试方法进行对比,如稳态热流计法、热线法和闪光法等。(3)采用烧蚀防热材料进行高温测试,以考核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并结合其他热分析方法、热模拟考核试验(石英灯、氧乙炔、小发动机火焰和风洞)和建模分析,验证新型测试方法的有效性。[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

  • 【原创大赛】高温热胁对Achnanthes sp.光合影响再探

    【原创大赛】高温热胁对Achnanthes sp.光合影响再探

    高温热胁对Achnanthes sp.光合影响再探 在11月的原创中,我已经对Achnanthes sp.的高温热胁的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感谢各位专家对本人作品的肯定。本文为此作品的续作,仍以春秋季常见的水华种Achnanthes sp.为受试生物,深入研究高温热胁对藻类光系统影响的作用机制(之前没人说是这个影响主要是作用于哪个亚显微结构的)1.实验材料和仪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311715_417720_1653274_3.jpg Achnanthes sp.(2012.5.4采自宁波某水库),这个是实验用的藻种,纯度在99%以上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311715_417721_1653274_3.jpg PHYYTO-PAM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德国WALZ公司), 光照培养箱(宁波江南仪器厂),用于藻类的扩培和温度光照条件控制。PS:藻液培养条件20℃,2000LX光照强度,光暗比16:8。 ☆还是这台仪器,还是这个藻。培养条件也一致。这样有可比性。2.实验方法: 实验主要以有效光量子产量Fv/Fm’与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为分析指标,具体的操作步骤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上一个原创中有图文介绍 废话不说,直接看实验结果吧。3.实验结果与讨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311715_417723_1653274_3.jpg 如图所示,当温度高于35℃时,实际光量子产量Fv/Fm’与有效光量子产量Fv/Fm存在较大差异,测量Fv/Fm得出的T50要高于Fv/Fm’。 暗适应样品光系统II不受参与Calvin循环的酶被热破坏的影响,因此Fv/Fm反映的是光系统II的状态,而不受整个光合作用影响。测量Fv/Fm得出的T50要高于Fv/Fm’,因为热胁对光合作用的破坏首先发生在暗反应所需的酶,而开始光系统II不受影响。 Ps:T50是实际光量子产量Fv/Fm’[

  • 【求助】国内哪些单位可以做高温热分析(最好能到1600--1700°C)

    国内哪些单位可以做高温热分析([B]最好能到1600--1700°C[/B])DSC;或者DSC-TG;DTA-TG在北京咨询了很多单位都做不到那么高温度大部分单位都是用的德国耐驰Netzsch STA 449C或者409pc等 最高只做到1300°C我所了解Netzsch STA 429CD 或者Netzsch STA 409CD以及法国setaram Evolution 24等都可以满足要求。国内哪些单位有上述型号热分析仪?或者能到达1600-1700°C的其他热分析仪 [B]不限北京[/B] 国内就行希望了解的朋友告诉小弟 最好给个联系方式 谢谢了中国心补充以前清华可以做 不过清华的那台坏了 现在做不了

  • 【原创大赛】高温热胁对Achnanthes sp.光系统的影响

    【原创大赛】高温热胁对Achnanthes sp.光系统的影响

    高温热胁对Achnanthes sp.光系统的影响 在10月的原创中,我已经对光合活性分析仪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作了初步分析,感谢各位专家对本人作品的肯定。本文为此作品的续作,将以春秋季常见的水华种Achnanthes sp.为切入点,谈论高温对Achnanthes sp.光系统的影响,从而从科学角度阐释Achnanthes sp.水华消亡的主要环境动力学原因。 PS:在做本实验之前,本人和业内的很多前辈一样,都把Achnanthes sp.水华的消亡原因归结于该藻对高温的适应性较差。(因为这种水华一般只出现于春秋季,水温大概在15~20℃这样)事实是否真如此呢,我们还是让数据来说话吧。1.实验材料和仪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251706_407024_1653274_3.jpg Achnanthes sp.(2012.5.4采自宁波某水库),这个是实验用的藻种,纯度在99%以上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301553_408420_1653274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301554_408422_1653274_3.jpg先上2张Achnanthes sp.水华发生时的图片,水色为红褐色。浓的时候像酱油汤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251707_407025_1653274_3.jpg PHYYTO-PAM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德国WALZ公司)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251707_407026_1653274_3.jpg 光合活性测试截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301555_408423_1653274_3.jpg百级超净台,用于接种、扩培等实验过程的无菌操作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251707_407027_1653274_3.jpg光照培养箱(宁波江南仪器厂),用于藻类的扩培和温度光照条件控制。PS:藻液培养条件20℃,2000LX光照强度,光暗比16:8。 这里说下为什么选择这个实验条件。从野外的水华发生数据看,以Achnanthes sp.为优势种的水华发生在春秋季,温度15~20℃,因为一般来说温度越高,长势越好,所以我们扩培条件选择了20℃。光照条件2000lx对于多数硅藻来说都是比较适宜的,有报道说强光对硅藻细胞有杀伤作用。至于光暗比,本来想用12:12的,奈何培养箱中还有其他实验在进行,而且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发现16:8光暗比条件下,该硅藻也能缓慢增长。(没养过12:12的条件,不敢下定论哪个快,如果哪位有数据的麻烦分享下)2.实验方法: 实验主要以光合活性yield为分析指标,具体的操作步骤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上一个原创中有图文介绍 本文设计了几个小实验,对高温胁迫下Achnanthes sp.藻的光系统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剥削了几个学生的劳力,再此对他们的劳动深表感谢。废话不说,直接看实验结果吧3.实验结果与讨论[size=

  • 国军标中对高低温温热试验箱的风速要求

    国军标GJB150A是一个包含有27个试验方法的环境试验系列标准,高低温温热试验箱应满足GJB150.3A、GJB150.4A、GJB150.9A三个标准,标准中对高低温温热试验箱的风速要求如下: 国军标GJB150.3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3部分:高温试验》和GJB150.4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4部分:低温试验》标准中明确规定除装备的平台环境已证明使用其他速度是合理的,并要防止在试件中产生与实际不符合的热传递以外,试件附近的风速应不超过1.7m/s。 国军标GJB150.9A-2009《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第9部分:湿热试验》标准中明确规定有两点;1、试件周围空气任何部位的风速应保持在0.5~0.7m/s;2、流过湿球传感器的风速应不低于4.6m/s,且湿球纱布应在风扇吸气一侧,以避免风扇热量的影响。

  • 不锈钢304高温热物理性能汇编

    不锈钢304高温热物理性能汇编

    [align=left][size=16px][color=#3366ff]摘要:304不锈钢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准确了解其各种热物理性能参数十分重要,这些参数数据是进行高温设计和热仿真时的重要输入参数。本文汇总了目前国际上304不锈钢的高温热物理性能(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密度、总半球发射率和总法向发射率)随温度变化的文献报道数据,由此便于使用这些数据进行热物性测试仪器的比对试验和考核,有利于提高高温设计和热仿真中参数输入的准确性。[/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16px][color=#3366ff][/color][/size][/align][hr/][align=left][size=16px][color=#3366ff][/color][/size][/align][align=left][size=24px][color=#3366ff]1. 简介[/color][/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 不锈钢[/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是一种通用性的不锈钢,它广泛地用于制作要求综合性能良好[/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耐腐蚀和成型性[/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的设备和[/color][color=#000000]部件[/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典型[/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color][color=#000000]的材料组分如[/color][color=#000000]表[/color][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所示[/color][color=#000000]。[/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表[/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1-[/color][color=#0033cc]1[/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color][color=#0033cc]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组分[/color][/size][/align][size=16px][/size][align=center][size=16px][img=,690,9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1717569757_300_3384_3.png!w690x92.jpg[/img][/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 由于[/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color][color=#000000]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准确了解其各种热物理性能参数十分重要,这些参数数据是进行高温设计和热仿真时的重要输入参数。本文将汇总目前国际上[/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color][color=#000000]的高温热物理性能(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密度[/color][color=#000000]总半球发射率[/color][color=#000000]和[/color][color=#000000]法向[/color][color=#000000]半球发射率)随温度变化的文献报道数据,由此便于使用这些数据进行热物性测试仪器的比对试验和考核,[/color][color=#000000]有利于[/color][color=#000000]提高高温设计和热仿真中参数输入的准确性。[/color][color=#00000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汇编的[/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高温热物理性能数据都是小于熔点温度以下的数据,即[/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在室温[/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1200[/color][color=#000000]℃范围内的热物理性能数据。[/color][/size][align=left][size=24px][color=#3366ff]2. 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和密度数据[/color][/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 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和密度数据来自[/color][color=#000000]英国国家物理量实验室([/color][color=#000000]N[/color][color=#000000]PL[/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出版的图书[/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其中热导率是比热容、热扩散率和[/color][color=#000000]密度[/color][color=#000000]三个独立测试结果的乘积得到[/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比热容采用[/color][color=#000000]差热扫描量热仪([/color][color=#000000]D[/color][color=#000000]SC[/color][color=#000000])进行测试,热扩散率采用激光闪光法测定仪进行测试,[/color][color=#000000]密度[/color][color=#000000]采用顶杆法热膨胀仪测试[/color][color=#000000]线膨胀率后换算为体膨胀率后得到[/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和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别如[/color][color=#000000]图[/color][color=#000000]2-[/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图[/color][color=#000000]2-[/color][color=#000000]4[/color][color=#000000]所示。[/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89537_964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图[/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1[/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93209_1890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图[/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热扩散[/color][color=#0033cc]率[/color][color=#0033cc]与温度的关系[/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94351_7987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图[/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3[/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95387_314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图[/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4[/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密度与温度的关系[/color][/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密度随温度的变化结果,是由热膨胀系数测试获得,其中认为[/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color][color=#000000]是各项同性且温度变化过程中质量不发生变化。由此通过测试[/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color][color=#000000]的线膨胀率来得到体膨张率和样品的体积变化,最终用恒定质量除以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得到密度随温度的变化结果。[/color][color=#000000] 汇总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和密度数据,如[/color][color=#000000]表[/color][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2-[/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所示。[/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表[/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1[/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热导率、比热容、热扩散率和密度数据汇总表[/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94583_14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left][size=24px][color=#3366ff]3. 总法向发射率和总半球发射率数据[/color][/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 发射率也是材料的重要热物理性能参数之一,代表着材料表面的热辐射能力,是研究热辐射测量、辐射传热以及热效率分析的最重要基础物理性能数据。[/color][color=#000000] 对于[/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很少有文献报道总半球向发射率数据,大多为法向光谱发射率和某一波长范围内的法向发射率,这些数据在热仿真和传热计算中并不十分好用。本文[/color][color=#000000]首先[/color][color=#000000]选择了[/color][color=#000000]英国国家物理量实验室([/color][color=#000000]N[/color][color=#000000]PL[/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出版的图书[/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中报道的总法向发射率[/color][color=#000000],其三种表面状态下总半球发射率随温度变化[/color][color=#000000]数据如[/color][color=#000000]表[/color][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3-[/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所示[/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测试结果如[/color][color=#000000]图[/color][color=#000000]3-[/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所示。[/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表[/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color][color=#0033cc]1[/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作为不同温度和表面处理状态下的[/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总[/color][color=#0033cc]法向[/color][color=#0033cc]发射率测试数据[/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97476_3778_3384_3.png[/img][/size][/align][size=16px][/size][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96712_2449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图[/color][color=#0033cc]3-[/color][color=#0033cc]1[/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不同热处理后[/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不同温度下的总[/color][color=#0033cc]法向[/color][color=#0033cc]发射率[/color][/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 由[/color][color=#000000]表[/color][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3-[/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所示[/color][color=#000000]数据可以看出,[/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的发射率整体偏小,即使在高温氧化热处理后其高温发射率也没有超过[/color][color=#000000]0[/color][color=#000000].8[/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 另外,本文还收录了采用瞬态量热法对抛光处理后的[/color][color=#000000]3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进行的总半球发射率的测试数据[/color][color=#000000][2][/color][color=#000000],并将此总半球向发射率与总法向发射率进行比较,比较数据如[/color][color=#000000]表[/color][color=#000000] [/color][color=#000000]3-[/color][color=#000000]2[/color][color=#000000]所示,比较曲线如[/color][color=#000000]图[/color][color=#000000]3-[/color][color=#000000]2[/color][color=#000000]所示。[/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表[/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3-[/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抛光处理后的[/color][color=#0033cc]304[/color][color=#0033cc]不锈钢[/color][color=#0033cc]总[/color][color=#0033cc]半球[/color][color=#0033cc]发射率[/color][color=#0033cc]与总法向发射率[/color][color=#0033cc]测试数据[/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497659_9816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24500269_2586_3384_3.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0033cc]图[/color][color=#0033cc]3-[/color][color=#0033cc]2[/color][color=#0033cc] [/color][color=#0033cc]总半球发射率与[/color][color=#0033cc]总[/color][color=#0033cc]法向[/color][color=#0033cc]发射率[/color][color=#0033cc]比较[/color][/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 从上述两种测试方法获得的结果可以看出,感应加热方式测试得到总半球发射率要总法向发射率高出[/color][color=#000000]1[/color][color=#000000]5[/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20[/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左右,而电子枪单面加热方式得到的总半球发射率在[/color][color=#000000]5[/color][color=#000000]00[/color][color=#000000]℃后开始变大。总之,通过光谱测量方式得到的[/color][color=#000000]总法向发射率一般会比总半球发射率偏小,[/color][color=#000000]3[/color][color=#000000]04[/color][color=#000000]不锈钢在不同表面状态和更高温度下的总半球发射率还需采用专门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color][/size][align=left][size=24px][color=#3366ff]4. 参考文献[/color][/size][/align][size=16px][color=#000000][1] [/color][color=#000000]Mills K C. Recommended values of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for selected commercial alloys[M]. Woodhead Publishing, 2002.[/color][color=#000000][2] [/color][color=#000000]Roger C R, Yen S H, Ramanathan K G.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total hemispherical emissivity of stainless steel AISI 304[J]. JOSA, 1979, 69(10): 1384-1390.[/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color][/size][align=center][size=16px]~~~~~~~~~~~~~~~~~~~~~~~~~~~~~~~~~~~~~~~~~~~~~~~~~~~~~~~~~~~~~~~~~~~~~~~[/size][/align][size=16px] [/size][align=center][size=16px][img=304不锈钢热物理性能,690,37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250830562905_3717_3384_3.png!w690x371.jpg[/img][/size][/align]

  • 高温导热胶

    高温XRD,用于粘结块体样品和加热片之间的高温导热胶一般用哪种型号?哪里可以买到?高温时,这种胶会不会分解,污染高温热台?

  • 超高温3000℃热物理性能测试中的红外测温计在线校准

    超高温3000℃热物理性能测试中的红外测温计在线校准

    [color=#990000]摘要:本文将针对超高温3000℃热物性测试中红外测温仪的在线校准,提出了采用高温固定点的在线校准方法,介绍了用于超高温条件下的几种固定点,并针对典型超高温测试设备描述了具体固定点单元形式和校准实施方法。[/color][align=center]~~~~~~~~~~~~~~~~~~~~~~~~~~~~~~~~~~~~~~~~~~~~~~~~~~~~~~~~~~~~~~~~~~~~~~~[/align] [size=18px][color=#990000]一、在线校准的必要性[/color][/size] 在超高温1500~3000℃范围内的材料热物理性能测试中,普遍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进行样品温度测量。温度测量精度决定了热物性参数的测量准确性,所以红外测温仪要定期进行校准。但在实际使用中,校准过的红外测温仪还存在以下几方面因素对温度测量精度带来影响: (1)如在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系数和热膨胀系数等测试设备中,测温仪一般直接测量样品表面温度,但往往测温仪的焦点位置并未与样品测温面重合,或测温仪的对准没有完全集中在样品上,而是部分聚焦在靠近样品周围的部分样品支架上,这些测温仪的轻微错位都会导致温度测量出现重大误差。 (2)如在超高温下落式量热计比热容测试设备中,很多时候测温仪是对装有被测物的样品盒表面温度进行测量,样品盒的表面温度与内部被测样品的实际温度还有一定差别,测温仪获得的并不是样品的真实温度。 (3)红外测温仪普遍对被测物表面的发射率比较敏感,如果没有进行特殊的黑体空腔处理,对于未知发射率表面的温度测量则很难测准。 (4)超高温下的温度测量,红外测温仪一般需要透过加热炉光学观察窗和内部保护气体监测温度,光学窗口和气体的透射率通常是未知的,并且可能会随着加热炉使用过程中蒸发材料的沉积而演变。 由此可见,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对红外测温仪进行现场校准,而不仅仅是将它们从实验装置中取出进行定期校准。 本文将针对超高温3000℃热物性测试中红外测温仪的在线校准,提出采用高温固定点的在线校准方法,还将介绍用于超高温条件下的几种固定点,并针对典型超高温测试设备说明具体固定点单元形式和校准实施方法。[size=18px][color=#990000]二、高温固定点在线校准方法[/color][/size] 高温固定点在线校准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对比法,原理是基于准确已知被测样品温度来校准接触和非接触式测温仪。具体方法是按照被测样品的外形测试和外表材质制作固定点单元,然后将固定点单元作为被测样品进行升温和升降试验,通过对已知的固定点标准温度与测温仪的测量值进行对比,达到对红外测温仪进行校准的目的。 固定点是国际温标中规定的可复现的平衡温度,是纯物质的三相点、沸点和凝固点,固定点都是根据物质的相变过程实现的,所选用的固定点绝大部分都是纯物质的变相点。 ITS-90温标在-189.3442℃~961.78℃温度范围共有九个定义固定点,分别为:纯银、纯铝、纯锌、纯锡、纯铟五个固定点,水、汞、氩三个三相固定点 以及镓熔点。 高温固定点是一系列金属的碳共晶与碳包晶固定点,主要有Pd-C(1492℃)、Rh-C(1657℃)、Pt-C(1738℃)、Ru-C(1954℃)、Ir-C(2292℃)、Re-C(2474℃)、WC-C(2749℃)和HfC-C(3185℃),由此可覆盖1500℃ 至3200℃范围内的红外测温仪在线校准。[size=18px][color=#990000]三、高温固定点单元[/color][/size] 固定点单元是一种样品尺寸大小的坩埚,坩埚内通过熔融灌装或直接镶入的方法植入了固定点材料。高温固定点单元要求满足以下几方面条件: (1)耐高温,且高强度避免损坏; (2)只有纯度最高的材料金属和石墨,不能有其他杂质; (3)外形尺寸与被测样品一致,且密封严紧避免熔液泄露; (4)集成有黑体空腔,降低发射率影响; (5)整体结构设计和布局要保证温度的均匀分布。 针对超高温热物性测试中的红外测温仪在线校准,需要根据相应的样品摆放形式和尺寸采用不同结构的固定点单元,如在各种超高温3000℃热物理性能测试设备中,样品的摆放主要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那么就需要采用相应不同结构的高温固定点单元。 在很多超高温3000℃激光闪光法热扩散系数和下落式量热计比热容测试设备中,样品是立式摆放形式,红外测温仪一般从下至上或从上至下对样品的底部或顶部进行测温,相应的固定点单元结构如图1所示。固定点主体和端帽为高纯石墨,图中的多个长孔内浇灌固定点材料,或直接插入固定点材料细棒,图1(a)中左侧的黑体空腔朝向红外测温仪。[align=center][img=红外测温仪在线校准,690,17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1/202201060915316401_7706_3384_3.jpg!w690x170.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1 立式结构高温固定点单元:(a)主体剖面图;(b)主体顶视图;(c)端帽剖面图;(d)端帽顶视图[/color][/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 对于一些样品是卧式摆放形式的超高温3000℃热物性测试设备,如热辐射性能以及顶杆式和光学热膨胀仪,红外测温仪或高温热电偶一般在样品的水平方向上进行测温,相应的固定点单元结构如图2所示,固定点材料一般是直接熔灌入石墨坩埚内。图中的黑体孔对准红外测温仪,也可以插入被校热电偶。[/align][align=left][/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红外测温仪在线校准,500,32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1/202201060916391456_3774_3384_3.jpg!w690x452.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 卧式结构高温固定点单元[/color][/align][size=18px][color=#990000]四、采用固定点在线校准过程[/color][/size] 在超高温热物性测试设备中采用固定点进行红外测温仪或热电偶在线校准的过程,首先是确定需要校准的温度测量范围,并选择不同的标准温度固定点单元尽可能的覆盖此温度范围,然后分别采用相应的固定点单元单独进行校准。 在每个固定点单元校准时,首先是用固定点单元代替被测样品,然后以低速率加热至固定点温度10℃以上并恒温,恒温一段时间后再以低速进行降温。在整个升降温过程中被校温度计连续测量温度,并将测量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识别固定点单元的相变温度。图3示出了温度计测量纯铜固定点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原始温度变化曲线。[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红外测温仪在线校准,600,35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1/202201060917182923_7753_3384_3.jpg!w690x407.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3 采用纯铜固定点单元在线校准升降温过程[/color][/align] 得到随时间变化的原始温度变化曲线后,对原始曲线进行一阶微分和二阶微分处理得到相应的微分曲线。根据一阶微分曲线中的极大值点可确定第一起始点和第一终止点,根据二阶微分曲线可确定第二起始点和第二终止点。基于得到的四个温度位置点,可最终确定原始温度变化曲线中在此加热速率下固定点单元熔化温度的测量值,此测量值与固定点标准值相差就是校准值。 为了减小升降温速率对校准精度的影响,可采用不同升降温速度进行更精确的校准,即采用不同的加热冷却速率进行加热冷却,得到不同速率下的校准值(测温仪误差),将此温度误差外推至加热或冷却速率为零的情况。[size=18px][color=#990000]五、总结[/color][/size] 综上所述,高温固定点技术可为各种超高温3000℃热物理性能测试设备中的温度测量提供全温区范围内的准确校准,而且高温固定点技术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再现性和长期稳定性,并可溯源到国际温标,由此彻底解决了超高温热物性测试中一直困扰着的温度测量准确性评估难题,为材料高温热物理性能准确测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align=center]=======================================================================[/align]

  • 【分享】特种测温热敏电缆发展小览

    温度是一个基本的物理现象,它是生产过程中应用最普通、最重要的工艺参数,无论是工农业生产,还是科学研究和国防现代化,都离不开温度测量及温度传感器。它是现代测试和工业过程控制中应用频率最高的传感器之一。然而,温度的准确测量并非轻而易举,即使有了准确度很高的温度传感器,但是,如果测量方法选择不当或者测量的环境不能满足要求,则都难以得到预期的结果。  温度测量的最新进展  当前,虽然主要的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热电阻及辐射温度计等的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只能在传统的场合应用,不能满足许多领域的要求,尤其是高科技领域。因此,各国专家都在针对性的竞争开发各种新型温度传感器及特殊的实用测量技术。    热电偶是传统的温度传感器,用途非常广泛。近年来,又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测温技术,能在火灾事故预警中有独特的应用。这种新型温度传感器称为特种测温热敏电缆,又被称为连续热电偶ContinuousThermocouple)或寻热式热电偶(HeatingSeekingThermocouple)。  热敏电缆利用电偶热电效应,但测量的不是偶头部的温度,而是沿热电极长度上最高温度点的温度。由于这种独特功能,最初被发达国家作为高精技术设备铺设在航空母舰、驱逐舰的舰舱以及军用飞机等军事设备中。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来预防和减少因“过热”引起的事故和损失。

  • brukerXRD高温热电偶替换

    各位坛友,组里购置了一台bruker D8 discover,配置了高温加热台:S型热电偶,Pt-Rh加热片。考虑到样品为金属粉末,可能会污染加热片;所以拟采取:K 型热电偶+加热片用Ta片(Ta片,K热电偶比较便宜)现问题是,从S型热电偶换成K型热电偶。仪器,软件是否要做相应的改动?哪位朋友做过类似的变动,可以探讨一下?

  • 钨铼热电偶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大家都知道钨铼热电偶,钨铼热电偶作为高温环境测量仪表,可以长期的使用在2000度高温环境中使用,短期最高温度可以测得2800度温度,但是超过2300度以上,温度就开始发散。。钨铼热电偶是6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温热电偶,有W/(W-26Re),(W-3Re)/(W-25Re),(W-5Re)/(W-26Re)和(W-5Re)/(W-20Re)等。我国列入国家标准的钨铼热电偶有两种:A、钨铼5-钨铼26,它的正极名义成分为含钨95%、铼5%,负极名义成分为含钨74%、铼26%。分度号为WRe5-WRe26,简写:W-Re5/26。B、钨铼3-钨铼25,它的正极名义成分为含钨97%、铼3%,负极名义成分为含钨75%、铼25%。分度号为WRe3-WRe25,简写:W-Re3/25。钨铼热电偶可以有效的代替高温铂铑热电偶使用,但是稳定性不是太好,没有铂铑热电偶稳定。

  • 印度航母锅炉爆炸:折射出我国高温隔热材料性能测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印度航母锅炉爆炸:折射出我国高温隔热材料性能测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color=#990000]摘要:本文介绍国内耐火砖及其隔热性能测试技术现状,非常清楚的说明了印度航母锅炉爆炸的主要原因很可能就是我国民用耐火砖及其测试技术不过关。本文的另一个目的是借印度航母锅炉爆炸事故,使大家对高温隔热材料及其性能测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引以为戒,为今后选择合理的测试方法和手段提供参考。[/color][color=#990000]关键词:印度航母、锅炉爆炸、耐火砖、隔热性能、导热系数[/color][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631,39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5/201905292206432395_9347_3384_3.jpg!w631x395.jpg[/img][/color][/align][color=#990000][/color][align=center]~~~~~~~~~~~~~~~~~~~~~~~~~~~~~~~~~~~~~~~~~~~~~~~~~~~~~~~~~~~~~~~~~~~~~~~[/align][b][color=#990000]1. 引言[/color][/b] 前几年,印度从俄罗斯引进的航母发生了大范围的锅炉爆炸事故,造成人员和设施的重大损失,印度和俄罗斯这两个欢喜冤家由此打起口水仗。印度抱怨俄国航母制造技术不过关,俄国指责印度航母使用技术不到位,挣来吵去相互推卸责任,最终把问题责任归结到用于航母锅炉隔热的“中国耐火砖”上,似乎是先进的俄罗斯制造技术加上印度高超航母使用技术被中国落后的耐火砖脱了后腿。 尽管我们看不到印俄两国针对航母锅炉耐火砖隔热性能上做出的分析报告,但可以从国内耐火砖及其隔热性能测试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同样可以得出问题确实出在中国耐火砖上的结论。 本文介绍国内耐火砖及其隔热性能测试技术现状,非常清楚的说明了印度航母锅炉爆炸的主要原因很可能就是我国民用耐火砖及其测试技术不过关。本文的目的是借印度航母锅炉爆炸事故,使大家对高温隔热材料及其性能测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引以为戒,为今后选择合理的测试方法和手段提供参考。[color=#990000][b]2. 当前国内耐火砖和隔热性能测试水平[/b]2.1. 耐火砖材料水平[/color] 国内耐火砖和相应的高温隔热材料,多年来一直是饱受诟病的一类产品,由于使用温度不高(1200℃以下)和使用环境不是很苛刻,在工业领域的多年来国产耐火砖一直勉强能够使用,而考核一个国家耐火砖的最高水平就是看耐火砖是否能在航母锅炉上得到使用。 舰用锅炉在工作过程中,炉膛内最高温度超过1800℃,起热防护作用的耐火砖要在很小的厚度范围内,使迎火面1800℃的高温传到背火面时低于300℃,并且能抵抗住内部气流、火炮射击、导弹发射和大风浪航行形成的强烈振动和冲击,否则锅炉的钢铁外壳就可能发软变形,因此对耐火材料有很高要求。 在舰用耐火砖使用上,我们军工部门曾对国内外的耐火砖进行过详细的调研和考察,但国产耐火砖无一能达到使用要求。为了,海军工程大学杨自春教授带领的团队开展了多年艰苦研究,确定用新型陶瓷材料取代传统的耐火砖材料,在制造工艺上提出了“梯度密度”的概念,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做出的新型耐火陶瓷样品,大幅度提高产品的耐火和隔热性能。成品在国产驱逐舰上的实验中不断改进,最后奇迹般的超过进口产品耐火度的2倍,而成本仅有进口产品的1/6。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一举解决了国产武器的巨大问题缺陷。2017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杨自春教授凭借研制的“舰船新一代高温热防护材料和技术”荣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color=#990000]2.2. 高温隔热性能测试水平[/color] 高温热防护材料的另一项核心技术就是隔热性能测试技术。到目前为止国内耐火材料隔热性能测试标准还是冶金行业标准YB/T 4130-2005“耐火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水流量平板法)”。此标准借鉴了美国ASTM C201“耐火材料导热性的标准测试方法”和英国BS 1902-505“耐火材料导热系数标准测试方法(平板/水量热计法)”,并从技术难度和制造成本考虑,此标准还大幅度简化了上述英美标准测试方法,因此按照YB/T 4130-2005标准执行的相应测试设备在实际测试中存在以下严重问题: (1)英美标准测试方法的导热系数测试范围为0.05~28W/mK,YB/T 4130标准中标称的范围为0.03~2W/mK。尽管YB/T 4130标称可以对隔热材料导热系数低至0.03W/mK进行测试,但大量应用证明YB/T 4130只能勉强测试大于0.5W/mK的导热系数,对小于0.5W/mK的导热系数测试误差极大。 (2)国内很多耐火材料和隔热材料权威检测机构采用执行YB/T 4130标准的高温导热仪进行的大量测试证明,YB/T 4130标准导热仪测试的导热系数值普遍大幅度偏低,也就是会将普通隔热性能的材料测试出优良隔热性能的超低导热系数结果,这往往会误导隔热材料设计和使用单位。 鉴于国内在高温隔热性能测试技术上存在的严重问题,国内军工系统为了满足军工产品的需求,分别开展下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1)为了对舰用高温热防护材料进行隔热性能评价,海军工程大学杨自春教授带领的团队曾采用过YB/T 4130标准和相应设备进行过测试考核,但同样发现测试结果误差大、导热系数大幅度偏低的严重问题。为此,杨自春团队自行开发的高温测试方法和设备,尽管没有任何文献报道,不知具体采用什么方法,但在以往会议交流过程中杨自春教授称已经圆满解决了这个测试难题。 (2)我们航天系统涉及到大量高等级高温隔热材料的使用,需要准确测量不同温度、不同真空度和不同气氛下的隔热材料导热系数,以了解空间环境和星际环境下材料的隔热性能。为此,我国航天系统不惜重金引进过3~4套德国耐驰公司的防护热板法高温导热仪,但由于耐驰公司的防护热板法高温导热仪最高温度只能达到700℃,而且还经常发生高温故障,所以目前常用的最高温度仅为500多度。同样,航天系统也采用过YB/T 4130标准和相应设备,同样出现测试结果太离谱的现象。为真正解决更高温度的导热系数准确测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哈工大和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分别采用热流计法和非稳态阶跃式平面热源法研制了高达1500℃的真空型高温导热仪,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根据热流计法研制生产了最高温度1000℃的高温导热仪。这些设备的研制和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航天系统高温隔热材料的测试评价难题。[color=#990000][b]3. 印度航母锅炉爆炸事故中耐火砖问题分析[/b][/color] 综上所述,我国耐火砖造成了印度航母锅炉爆炸事故,我们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海军工程大学杨自春教授带领的团队研制生产的舰用高温热防护材料已经非常成熟,并成功替代进口耐火砖在舰船中得到了应用。我国这些军工系统的高温热防护材料目前根本就没有转为民用和扩散到社会上,因此更不可能还销售给印度军方,因此印度军方得到的中国耐火材料只能是廉价低性能的民用耐火砖产品。 (2)国产民用耐火材料一般都会经过国内耐火材料权威机构进行检测,能进行高温耐火材料检测的国内民用产品权威检测机构无一例外采用的都是YB/T 4130标准和相应导热仪,对国内民用耐火砖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一定会远低于实际导热系数,出具的检测报告自然会满足航母锅炉隔热性能的要求。但自从印度航母锅炉爆炸事故后,国内个别权威检测机构已经不再采用YB/T 4130标准和相应导热仪出具导热系数低于0.03W/mK的检测报告,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责任。 (3)一般来说,按照军工配套产品的订购管理规程,所订购材料除了需要生产厂家出具材料性能检测报告之外,还需要订购机构或第三方进行验证检测。也就是说印度军方订购了中国耐火砖后,除了中国耐火砖厂家出具中国权威结构的检测报告外,还需要在印度国内进行第三方验证检测。但从我们查到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印度直到2017年才仿制完成德国耐驰的防护热板法高温导热仪,但测试温度范围仅为50~300℃。由此可见,在印度军方当年进口中国耐火砖时,要么没有进行印度国内的第三方测试,要么印度国内第三方测试与中国国内测试一样存在问题。 (4)印度航母锅炉爆炸后,印度,特别是俄罗斯一定会对锅炉耐火砖进行全面检测,检测结果一定差于设计指标要求,由此印度和俄罗斯会认定中国耐火砖存在问题而造成锅炉爆炸。 总之,如果印度航母锅炉使用了从中国引进的耐火砖,那一定是中国民用级别的耐火砖,而错误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一定很低并在纸面上满足航母锅炉的高温隔热要求,这才误导印度军方将这些品质较低的中国耐火砖堂而皇之的使用在航母锅炉上,使得这些“物美价廉”的耐火砖给印度航母带来了灾难。[color=#990000][b]4. 总结[/b][/color] 本文仅从高温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角度分析印度航母锅炉爆炸的原因,也有可能其他性能对锅炉用高温隔热材料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希望通过印度航母锅炉爆炸事故来展现目前国内耐火材料及其隔热性能测试技术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以使印度航母锅炉爆炸事故能为我们提供更好的警示作用。 本文的另一个重点是说明目前国内采用的YB/T 4130标准和相应导热仪,由于YB/T 4130标准在照搬国外标准过程中过于简化,获得的导热系数测试数据基本都是错误的,测试的导热系数严重偏低,因此在使用YB/T 4130标准和相应导热仪时要十分谨慎。有关简化国外标准带来的误差影响将专文进行分析。[color=#990000][b]5. 参考文献[/b][/color](1)YB/T 4130-2005耐火材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水流量平板法)(2)ASTM C201-93(2019)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efractories.(3)BSI - BS 1902-5.5 Methods of testing Refractory materials - Part 5: Refractory and thermal properties - Section 5.5 Determination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panel/calorimeter method) (method 1902-505).(4)秦强, 蒋军亮, 王琦, et al. 大温差测试条件下热防护材料高温导热系数试验方法.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 14(35):56-60.(5)解维华, 张博明, 杜善义, et al. 高温绝热毡有效热导率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材料研究学报, 2006, 20(6).(6)杨景兴, 何凤梅, 陈聪慧, et al. 高温长时使用隔热材料热导率评价. 复合材料学报, 2013(s1):279-282.(7)高温热流计法导热仪(TC-HFM-1000):上海依阳实业有限公司;http://www.eyoungindustry.com/2011/1122/7.html(8)Reddy K S, Jayachandran S. Investigations 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square guarded hot plate (SGHP) apparatus for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of insulation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2017, 120: 136-147.[align=center]~~~~~~~~~~~~~~~~~~~~~~~~~~~~~~~~~~~~~~~~~~~~~~~~~~~~~~~~~~~~~~~~~~~~~~~[/align]

  • 偏寒体质的人宜选用偏温热性质的食物

    偏寒体质的人,宜选用偏温热性质的食物。偏热体质的人,宜选用偏寒凉性质的食物。体形偏肥胖的人,一般多痰湿,因此宜选择清淡易消化、温化痰湿的食物。体形偏消瘦的人,一般多虚火,因此宜选择养液生津、滋阴清虚火的食物。

  • 鼓风干燥箱与高温试验箱的区别

    首先,从用途方面来说,鼓风干燥箱是一款干燥设备,主要对物品起烘焙、干燥、灭菌和固化作用,不作温度定性试验。高温试验箱是专用对测试产品作温度定性试验的一款试验仪器。 其次,从技术指标来说,鼓风干燥箱的温度均匀度为正负2.5%,国标规定,高温试验箱的温度均匀度正负2,相比较于干燥箱,温度控温更精准,均匀性更好,有利于做温度试验。 第三,从结构方面来说,高温试验箱的采用进口多个大功率风机,双风道式热循环系统,将不锈钢高温电加热器通过风循环,快速加热工作室内。工作室采用镜面不锈钢和超保温高质棉,可使箱体的温度迅速达到所设定的高温,广泛用于高温干燥特种材料、工件加温安装、材料高温试验、化工原料的反应处理,超高温烘箱,更高的工作温度,高温干燥特种材料、工件加温热处理、材料高温试验等。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采用空气调节方式,强制内循环通风,平衡调温。干燥箱采用PT100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数显温度调节仪进行温度控制、控温灵敏、操作简便、性能可靠,数字直接显示出工作温度,直观易读读。燥箱广泛用于试样的烘熔、干燥或其他加热用,最高工作温度为300℃,温度精度可达±0.1℃。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适合测定煤中水分、烘干物品、干燥热处理及其它加热之用。

  • bruker高温台操作

    bruker高温台操作

    各位,有一些关于bruker D8 discover高温热台使用的问题,请教大家,有遇到此方面问题的专家还请多多指教。1)之前在commander窗口,我通过设定等速率升温,如升温至1000℃,30K/min;在升温的过程中,我可以点击测量,任意的选择测量点(如300℃、400℃)测量。 但今天使用却发现,等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点后,才能开始测量;在未达到设定温度之前,即便点击测量按钮,测量也不会进行。 不知是何原因?2)之前,我关掉热台电源(此时热台和普通的台子无区别),再测试样品时,可以测量。 可是现在,关掉热台,却无法测量。 这些问题和工程师都沟通过,但是在电话里无法说清,工程师到现场看见操作界面才能解决。因为近期实验,所以先来这里问问。谢谢

  • 【原创】苯基甲基硅油苯甲基硅油耐高温硅油

    300℃。含5mo1%苯基硅油的凝固点低达-70℃,表面张力约在2.1×10-4~2.85×10-4N/cm,相对密度1.00-1.11,折射率1.425~1.533。热稳定性好,250℃热空气中的凝胶化时间为1750h,还具有良好的耐辐照性能及高的氧化稳定性、耐热性、耐燃性、抗紫外性和耐化学性。可由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二甲基四苯基二硅氧烷、甲基苯基二乙氧基硅烷的水解物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调聚反应来制取。用作润滑油、热交换液、绝缘油、气液相色谱的载体等。用于绝缘、润滑、阻尼、防震、防尘及高温热载体等,是电子仪表的理想液态阻尼介电液。http://www.zhongbaohg.cpooo.com/

  • 【分享】中国辐射法测量热力学温度 寻找高温固点成可能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以量子物理为基础的现代计量基准研究”中《辐射法测量热力学温度研究》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该课题通过对金属—碳高温热力学温度的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辐射法测量热力学温度,完成对高温固定点的热力学温度赋值,相对标准不确定度达到(1.0—1.7)×10-4,标志着我国高温计量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和前沿研究领域。  据介绍,现行的国际温标(ITS-90)高温段固定点只有银、金、铜三个定义凝固点,其中最高温度是铜凝固点(1084.62℃)。温标规定,银凝固点(961.78℃)以上温度,从定义固定点外推获得,这导致随着温度升高,国际温标复现和高温测量的不确定度将显著增大。由于在更高温度条件下,缺乏性能良好的高温固定点,高温固定点已成为国际温度计量界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金属(碳)—碳高温固定点的发现,使得寻找更高温度的固定点成为可能。  课题负责人原遵东研究员告诉记者,经过近4年的努力,课题组解决了绝对辐射温度计的滤光片辐射计绝对响应度、物镜透射比及几何参数测量等主要关键技术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目前,该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绝对辐射温度计及与之配套的性能测量实验装置,自主完成对金属—碳高温固定点(钴—碳、铂—碳、铼—碳共晶点)和银凝固点热力学温度测量;实现对高温固定点的热力学温度赋值,确定了高温固定点温度下我国热力学温度与现行国际温标ITS-90之差,使我国进入国际温度计量的前沿领域。对于我国参与对新型高温固定点热力学温度国际赋值测量具有重要意义,使我国在实行“开尔文的实用温标实现”等国际计量的重要发展事件中具备话语权。

  • 【原创】最新导电陶瓷材料的耐温2300度以上抗氧化测温热电偶及发热体,坩埚,炉管等产品

    我们刚开发与生产的热电偶,可以在氧化气氛测温2300度。导电陶瓷的发热体,蒸发舟,坩埚,电极,烧嘴,炉管炉衬,喷管喷嘴等这些产品是目前国内外领先的产品,材料的当前最先进的陶瓷,是铪的化合物的复合陶瓷,抗热震,耐腐蚀,有良好的导电与导热性能。这些陶瓷产品可以在氧化气氛耐温2300度,最高达3000度。 材料的突破往往带来一系列设备与产品进步与突破。 我们刚开发与生产的超高温、抗氧化、抗热震,耐腐蚀 ,长寿命导电导热性良好的陶瓷应用就很广,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以此可以提高现有产品质量及开发新的设备,使以前所不能完成的研究与产品生产变为现实。 这种陶瓷是锆的化合物的复合陶瓷。经过复杂的工序制作经等静压后热压2100度烧结。是目前国内外(美、日、俄、欧等)投巨资正在热门研究的材料。这种产品首先是航空航天所急需。如火箭,导弹的鼻锥,翼前缘,发动机内衬,喷管等,所以我国也不例外,如上海硅所,哈工大,西北工大等已研究数年。是863计划。但多年并没有见走出实验室的社会应用报道。 目前我们将这种陶瓷制作于超高温热电偶保护管。利用我们自己的两项专利技术,生产的热电偶可以在氧化气氛及其它气氛准确测温达2300度,在航空航天发动机燃烧室测温,冶金连铸连续测温,高温窑炉,铝电解业连续温,阳极焙烧,燃烧炉,真空炉等以前所不能完成的测温变成现实或使用寿命短的热电偶温情况得到改善。而目前国内外氧化气氛热电偶测温小于1800度,影响了科研与生产的进步。大于1800度往往使用光学等法,由于光亮反射及气氛的影响,测温误差较大。在大于1800度的氧化气氛温度也通常凭经验进行估计。这对于温度要求严格的科研与生产是很不科学的。所以可以在氧化气氛测温超过1800度的热电偶是很有意义的产品。 同样这种陶瓷还可以应用于; 如这种导电陶瓷管以组成超高温氧化气氛感应电炉,可以在氧化气氛长期2300度使用,冲击使用温度最高可达3000度,比现在国内外氧化气氛电炉2000度,提高500度以上。是世界上氧化气氛使用温度最高的电炉。目前国内外最高氧化气氛使用电炉如氧化锆炉,铬酸镧炉等,由于其抗热震差容易炸裂,升降温很慢,浪费能源。并且氧化锆炉需要热启动,热电偶测温在1750度时要慢慢退出,另加光学测温。铬酸镧有严重挥发物影响。(最高使用温度小于1900度)。 以前的氧化气氛超高温炉中多使用碳化硅,硅钼,氧化锆,铬酸镧等,在保护气氛炉中多使用钨,钼,钽,石墨等这些炉管炉衬在超高温时往往不能很好满足研究与生产的特种需求。如高温氧化气氛下材料性能实验根本不能完成。我们这种导电陶瓷套管可以在空气中稳定使用,不需要气体保护。如在真空炉,保护气氛炉中使用该炉管制作的电炉可以一炉多用。大大节省设备投资。应用广泛。 如在石英拉丝炉中使用避免了保护气体的干扰影响产品质量及保护气体的密闭麻烦,并且没有石墨高温挥发造成的产品污染等等。对于开发更高熔点的新光纤产品提供了条件。尤其氧化物加工在氧化气氛是适当的。使拉丝机使用简单方便实用。也可以使得拉丝一机多用。 另外可以在高温光纤予制棒加热设备中得到应用。对于予制棒的研究也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同样在高温电炉业可以有升级换代的作用,对于氧化物的宝石及激光晶体生长炉也特别适宜,是宝石及晶体生产行业重要的新设备,是以前所绝无仅有的。对于容易氧化的材料加工也可以使用气氛保护,可以一炉两用。 陶瓷件的应用更加广泛,如导电蒸发舟的使用,可以直接接入电源,其效果及寿命远远好于现有产品及进口产品(如硼化钛,氮化硼陶瓷蒸发舟)。 导电陶瓷可以应用于磁流体发电的电极,通道。由于之前没有可以满足磁流体发电所需要的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及有良好的导电与导热性能的材料,我国自从60年代在中科院电工所制作样机使用时间短,一直不能得到实际应用。而磁流体发电是一个没有机械传动直接由热能变电能的高效能低污染的发电方式。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有其它如坩埚、蒸发舟,匝钵、电极、烧嘴、水口、铸模、等等在冶金,化工,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都是 前所未有的高档产品。也将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 这些产品是目前国内外领先的产品 ,在社会上是第一次推出。 导电陶瓷性能;熔点 : 3200度电阻率 : 9.2-11.5微欧.CM密度 : 4.8-6G.CM致密化 : 96%抗弯强度: 330Pa洛氏硬度: 92烧蚀率或抗氧化 : 氧-乙炔焰1950度3.2X10-5MM/S热胀系数: 25-1500;7.2X10-6/DEG导热率 : 0.07CAL/CM.SEC.DEG蒸汽压 : 4.3X10-3(1800度)抗热震 : 1200度放水中反复5次不炸裂耐腐蚀 : 耐金属铁、铝、铜、铅,硅,镁等熔体及冰晶石,氟化物,酸碱、气体等腐蚀可用气氛: O,V,R,N生产方法: 200MP等静压2100度热压烧结 热电偶参数;测温范围: 0-2300度(超过2300度须特别设计与制作)测温气氛: O,V,R,N分度号 : WRe5/26偏差 : 0-500;+ -5; 500-2300+ -1%;2300以上+ -2%丝径 : 0.1-0.5MM;超过1800度非标0.8特制抗热震 : 良好耐腐蚀 : 良好规格 : 直径10,12,14,16,18,20,22 ,24, 26,28,30,35MM;长度陶瓷部分小于200MM价格 : 高 导电陶瓷炉管发热体;感应加热:需要根据炉管尺寸及形状确定其电阻设计电源电阻加热:设计电源及引线体,引线体也可以是发热体材料加大横截面等方法。规格 :外径14,18,22,26,30...100MM;长度小于200MM。性能同上。

  • 石英灯和石墨加热器高温热环境考核试验中的低气压控制解决方案

    石英灯和石墨加热器高温热环境考核试验中的低气压控制解决方案

    [size=16px][color=#990000][b]摘要:为解决结构热试验和热真空试验中的低气压真空压力精密控制问题,本文基于动态平衡法和上下游控制模式,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中的低气压真空压力控制系统主要是采用电控针阀、电控球阀和双通道真空压力控制器组成上下游两个闭环控制回路,在低气压至超高真空的全量程范围内可彻底解决结构热试验和热真空试验中真空压力的自动控制问题,并可实现很高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同时还可提供低气压交变控制的强大功能。[/b][/color][/size][align=center][b][img=石英灯和石墨加热器结构热试验装置中的低气压控制解决方案,600,42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141120348400_988_3221506_3.jpg!w690x488.jpg[/img][/b][/align][size=16px][color=#990000][/color][/size][b]1. 问题的提出[/b][size=16px] 结构热试验或热真空试验是指通过地面模拟试验的方法,观察和研究航天飞行器单机(部件)、分系统结构和航天器整体在飞行气动加热、发动机燃气流加热、内部设备发热、真空低气压、太阳辐射等气氛环境、热环境和力学环境作用下,结构的承载能力及热学特性,试验过程中需要对温度、真空压力、热流密度、气动冲刷和振动等环境参数进行动态实时模拟。这些试验参数的模拟实现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参数范围选择不同的技术手段,对于温度、热流和冲刷烧蚀的模拟手段主要包括石英或石墨加热器、氧乙炔火焰、发动机火焰和风洞等。[/size][size=16px] 目前地面模拟试验应用最多的是石英灯和石墨加热器形式的结构热试验系统,典型的石英灯和石墨加热器热真空结构热试验系统如图1所示。目前这些试验设备在低气压控制方面还十分简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img=01.低气压环境下结构热试验系统结构示意图,600,48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141122067937_2159_3221506_3.jpg!w690x559.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图1 低气压环境下结构热试验系统结构示意图[/b][/color][/size][/align][size=16px] (1)大多地面模拟设备缺乏低气压准确控制技术手段,无法模拟不同高度下的准确气压值。[/size][size=16px] (2)对于空间环境的超高真空度的控制基本无能为力,基本都是仅靠采用真空机组进行粗略的量级级别的控制,无法进行精细调节和控制。[/size][size=16px] (3)对于热流和温度已经实现了不同气动加热过程的动态模拟,而对于气压环境的动态模拟,还基本无法实现。[/size][size=16px] (4)对于加热或冷却过程对环境气压和真空度的影响,还无法做到快速响应。[/size][size=16px]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基于动态平衡控制技术提出快速和准确的低气压控制解决方案,以期此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应用到石英灯和石墨加热器形式的结构热试验系统,也可以在其他形式的结构热真空试验系统中得到使用。[/size][size=18px][color=#990000][b]2. 解决方案[/b][/color][/size][size=16px] 针对结构热试验和热真空装置中的真空密闭形式的低气压环境试验舱,真空压力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气体流量动态平衡法,即采用真空压力传感器、高速电动阀门和高精度PID控制器组成的闭环控制回路,使真空舱的进气流量和排气流量达到不同的动态平衡状态,从而快速控制真空压力达到设定值。基于动态平衡法的真空低气压控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size][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img=02.热结构试验低气压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650,39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7/202307141122348598_5390_3221506_3.jpg!w690x422.jpg[/img][/b][/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6px][color=#990000][b]图2 热结构试验低气压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b][/color][/size][/align][size=16px] 在图2所示的低气压控制系统中,真空计、电控针阀、高速电控阀门和真空压力控制器构成闭环控制系统,它们各自的功能和特点如下:[/size][size=16px] (1)根据真空压力范围选择相应的真空计,如对于高精度控制,可以在0.1~1000Torr低气压范围内选择薄膜电容真空计;对于在1×10[sup]-8[/sup]~1×10[sup]-4[/sup] Torr高真空范围的高精度测量,可选择热阴极真空计;对于1×10[sup]-4[/sup] ~760Torr 范围内全量程真空压力的15%左右精度的测量,可选择皮拉尼真空计等。无论是选择哪一种真空计,要求真空计最好的模拟量信号且信号大小最好与真空压力呈线性关系,以便于控制器转换和直观显示。[/size][size=16px] (2)解决方案中采用了具有真空型低漏率NCNV系列的电控针阀,此系列电控针阀响应速度快,具有1s以内的开合时间,并具有磁滞率滴、线性度和重复精度高的特点,采用0~10V模拟电压信号可直接对电控针阀进行快速驱动。电控针阀可与相应的气源连接,如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等高压气瓶,由此可充入不同气体来模拟不同的星际空间气氛环境。可根据试验舱容积大小来选择电控针阀的流量大小以便于实现快速控制。电控针阀可以直接用于低气压的准确控制,如果要进行超高真空度的控制,还需在电控针阀和气源之间增加一个微流量阀,降低进气流量。[/size][size=16px] (3)解决方案中采用了具有真空型低漏率LCV-DS系列的电控球阀,此系列电控球阀响应速度快,具有1s以内的开合时间,电控球阀选择较快的响应速度是为了应对热试验过程中的快速温度变化和大量的气体挥发。此电控球阀可采用0~10V模拟电压信号直接驱动,电控球阀的最大通经为20mm,对于较大空间尺寸的试验仓可安装并联多个电控球阀同步运行以便于快速控制。[/size][size=16px] (4)解决方案中的真空压力控制器选择了VPC2021系列超高精度PID控制器,此PID控制器具有24位AD、16位DA和0.01%最小输出百分比,可充分发挥真空计和电控阀门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的优势。同时此系列PID控制器还具有独立双通道控制、PID自整定、RS485通讯接口、串行控制和计算机软件等高级功能,便于进行调试以及上位机通讯。另外,此真空压力控制器还提供远程设定点功能,可通过外接周期信号发生器实现低气压的自动交变控制。[/size][size=16px] 在解决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VPC2021-2型号的2通道真空压力控制器。控制器的第一通道作为下游排气控制通道,连接电容真空计和电控球阀,进行低气压10Torr~760Torr范围内的真空压力控制。控制器的第二通道作为上游进气控制通道,连接薄膜电容真空计(或其他真空计)和电控针阀,进行高真空1×10[sup]-8[/sup]Torr~760Torr范围内的控制。[/size][size=16px] 在真空压力控制过程中,具体操作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size][size=16px] (1)在低气压下游控制模式时,第一通道设置为自动控制状态,第二通道设置为手动状态,即手动设置电控针阀为某一开度值并保持不变,通过第一通道电控球阀开度的自动调节实现低气压范围内的自动控制。[/size][size=16px] (2)在高真空上游控制模式时,第二通道设置为自动控制状态,第一通道设置为手动状态,即手动设置电控球阀为100%开度并保持不变,通过第二通道电控针阀开度的自动调节实现高真空范围内的自动控制。[/size][size=16px] (3)在低气压交变试验过程中,可将一个周期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真空压力控制器,通过参数设置可将发生器的周期信号转换为周期变化的低气压设定值,控制器可根据此周期性设定值对真空压力进行自动控制,并形成相应的交变低气压。[/size][size=18px][color=#990000][b]3. 总结[/b][/color][/size][size=16px] 综上所述,通过此解决方案所使用的电控针阀、电控球阀和真空压力控制器,结合动态平衡控制方法和上下游控制模式,可彻底解决结构热试验和热真空试验中真空压力的自动控制问题,并可实现很高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同时还可提供低气压交变控制的强大功能。[/size][align=center][b][color=#990000]~~~~~~~~~~~~~~~[/color][/b][/align][size=16px][/size]

  • 【分享】新人报道带来测温热偶常识一篇~~~~

    一、双铂铑(铂铑30-铂铑6)热电偶常识该热电偶在室温下热电动势极小(25℃时为-2μV,50℃时为3μv),故在测量时一般不用补偿导线,可以忽略参考端温度变化的影响。它的长期使用温度为1600℃,短期使用温度为1800℃。铂铑6合金的熔点为1820℃,限制其使用温度上限。双铂铑热电偶的电动势率较小,因此,需配备灵敏度较高的显示仪表。B型热电偶适宜在氧化性或中性气氛中使用,也可以在真空环境下短期使用,即使在还原性气氛下使用,其寿命也是R、S型热电偶的10-20倍。因R及S型热电偶在高温下,将发生铂铑正极向负极扩散的现象,引起热电偶劣化,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在铂中添加铑制成铂铑合金,不仅可以改善耐热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合金对铂的热电动势率。当铑含量在20%以下时,铂铑合金对铂的热电动势急增,但超过此值,随铑含量的增加,变化不大,且显著硬化,加工困难。故此类合金中铑含量不能超过40%(重量比)。铂铑合金比纯铂的晶粒长度倾向小,而且,随铑含量的增多而减小,并可使热电性能更稳定,机械强度更高。因此,双铂铑热电偶在1800℃的高温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双铂铑热电偶的分度号以前为LL-2,现为B二、单铂铑(铂铑10-铂)热电偶的常识该种热电偶的特点是热电性能稳定、抗氧化性强,宜在氧化性、惰性气氛中连续使用。长期使用温度为1400℃,超过此温度时,即使在空气中,纯铂丝也将因再结晶致使晶粒粗大。故长期使用温度限定在1400℃以下,短期使用温度为1600℃。在所有的热电偶中,它的准确度等级最高,通常用作标准或作为测量高温的热电偶,它的使用温度范围广、均匀性及互换性好。三、镍铬镍硅(镍铝)热电偶的常识该种热电偶的正负极为含铬10%的镍铬合金(PK),负极为含硅3%的镍硅合金(KN)。它的负极亲磁,依据此特性,用磁铁可以很方便地鉴别出热电偶的正负极。它的特点是,使用温度范围宽,高温下性能稳定,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近似线性,价格便宜,因此,它是目前用量最大的一种热电偶。K型热电偶适于在氧化性及惰性气氛中连续使用。短期使用温度为1200℃,长期使用温度为1000℃。我国已经基本上用镍铬镍硅热电偶取代了镍铬镍铝热电偶。国外仍然使用镍铬镍铝热电偶。两种热电偶的化学成分虽然不同,但其热电特性相同,使用同一分度表。K型热电偶是抗氧化性较强的贱金属热电偶。不适宜在真空、含碳、含硫气氛及氧化与还原交替的气氛下裸丝使用。当氧氛压较低时,镍铬极中的铬将则优氧化(也成绿蚀),使热电动势发生很大变化。但金属气体对其影响较小。因此,多采用金属制热电偶保护管。K型热电偶有以下缺点:1、热电动势的高温稳定性较贵金属热电偶差。在较高温度下,往往因氧化而损坏。在氧化性气氛中,直径3.2MM的K型热电偶,在1100℃,1200℃下经650h左右,均超过0.75级允许误差;2、在250-550℃范围内短期热循环稳定性不好,即使在同一温度点上,在升降温过程中其热电动势值也不一样,其差值可达2-5℃。3、K型热电偶的负极,在150-200℃范围内要发生磁性转变,致使在室温至230℃范围内,分度值往往偏离分度表,尤其在磁场中使用时,常出现与时间无关的热电动势干扰。4、长期处于高通量中子流辐照的环境下,由于负极中的Mn,Co等元素发生蜕变,使其稳定性欠佳,导致热电动势发生较大变化。K型热电偶的分度号以前为EU-2,现在为K。

  • 【求助】高温热分析仪器哪家的比较好用?

    我们需要招标购买一套用于50~1200℃的热分析数据采集系统,目前只有北京恒久来联系过,但据说上海天平厂的性能也不错,不知还有哪几家也有这仪器,性能怎么样?请诸位大侠赐教!

  • 【分享】食品与中药寒凉温热炎五性的现代科学认知

    文章立足现代食品科学和中医药研究的成果,阐述了食品、中药寒凉温热四性发生的化学基础。提出炎性食品的概念,分析其发生的化学原理及其与不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对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以及促进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向健康方向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 【求助】材料高温软化荷重测定仪可以代替电阻炉吗?

    做镁砂氧化镁含量的EDTA滴定法实验。样品熔融温度为1000℃,4~5分钟。实验室的电阻炉坏了,可以用材料高温软化荷重测定仪代替吗?熔样的坩埚为白金坩埚,会不会和材料高温软化荷重测定仪里面的电热偶反映?先谢谢各位了!

  • 液氢推进剂贮箱绝热材料低温热导率测试中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液氢推进剂贮箱绝热材料低温热导率测试中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液氢用隔热材料热导率测试,690,48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3/202203220921348958_6121_3384_3.png!w690x489.jpg[/img][/color][/align][color=#990000]摘要:对于运载火箭低温绝热贮箱,特别是针对温度极低和危险性极大的液氢推进剂,如何准确测量贮箱绝热材料热导率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如液氢安全性、大温差多种传热方式共存、地面及空间使用条件和测试设备造价等。本文详细介绍这些技术难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难题且具有高可靠性和低成本性的技术方案。[/color][align=center]~~~~~~~~~~~~~~~~~~~~~~~~~~~~~~~~~~~~~~~~~~~~~~~~~~~~~~~~~~~~~~~~~~~~~~~[/align] [size=18px][color=#990000]一、概述[/color][/size]对于运载火箭发动机用的液氢燃料,需要专门设计的低温绝热贮箱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液氢介质的漏热损失。同时,由于重量和空间环境的限制,贮箱的设计要求并不允许使用传统的低温绝热类型和材料,如真空绝热层、珍珠岩等材料。目前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较为常用的组合绝热材料为泡沫与多层隔热材料( MLI)[1]。运载火箭在整个发射过程主要存在三种热量来源:一是起飞前地面的外部热环境;二是发射过程中箭体表面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 三是太阳光照、宇宙射线等外界辐射的直射和反射。 前两种热环境中低温绝热贮箱的漏热途径主要是对流和固体传热,而第三种条件下,由于周围环境真空度很高,辐射成为主要的漏热方式。因此组合绝热材料设计需同时考虑上述几种传热方式,以阻断低温贮箱的漏热路径,同时还需在模拟以上外部热环境的条件下对贮箱用绝热材料的热导率进行准确测量和评价。对于运载火箭低温绝热贮箱,特别是针对温度极低和危险性极大的液氢推进剂,如何准确测试贮箱绝热材料的热导率将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将详细介绍液氢温度下绝热材料热导率测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size=18px][color=#990000]二、技术难题[/color][/size]从上述低温绝热贮箱的热环境可知,需要在地面模拟出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对贮箱用绝热材料的热导率进行准确合理的测试评价。由此会带来以往低温热导率测试从未遇到过的一系列技术难题。(1)首先是测试温度问题:考虑到氢气的熔点为13.99K,沸点为20.271K,由此就必须要在液氢(14~20K)温度范围内测试绝热材料的热导率。而直接以液氢作为低温介质,并采用现有热导率测试方法,会存在巨大的安全问题和高昂的测试设备造价。(2)测试方法问题:为避免采用危险的液氢介质,且还要实现液氢温度下的低温热导率测试,按照ASTM C1774“低温绝热系统热性能测试的标准指南”的推荐[2],可供选择的测试方法一是采用液氦做介质的蒸发量热法,二是采用低温制冷机的电功率法。因为采用液氦作为低温介质的成本更是巨大,所以较优的方案是采用低温制冷机。但在20K低温下进行热导率测试,测试设备中的低温漏热非常严重,必须采用大功率的低温制冷机,而大功率低温制冷机的售价非常昂贵,因此如何采用低功率制冷机实现液氢温度环境是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3)低温大温差问题:在液氢贮箱中使用的低温绝热材料将处于内部温度为20K左右,外部温度为室温的大温差条件。在此270K的大温差下,绝热材料内部必然会存在热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机理。如何在此大温差下准确测量绝热材料的等效热导率也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4)环境气压模拟问题:在液氢储箱绝热材料使用过程中,所经历的气压环境是从发射前的地面一个大气压到发射后的空间高真空,因此在热导率测试过程中需要实现从常压到高真空的整个负压范围内的模拟。(5)绝热稳定性测试问题:如果运载火箭液氢加注后在室外大气压下的停放时间增加,绝热材料的热导率会产生显著增加现象,甚至会出现热导率数量级上的增大。这是因为当空气渗入隔热材料时,隔热材料会从空气中低温吸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并随后在颗粒之间的间隙中形成具有高导热性的固体颗粒和液滴。因此,对于绝热材料的低温热导率测试,必须要具备长时间常压下大温差的连续测试能力。(6)饱和气体模拟问题:在液氢推进剂加注过程中[3],需要加载高纯度氮气和氦气进行置换,而加压氮气和氦气会渗入绝热材料中,因此在绝热材料热导率测试中需要具备模拟相应气体饱和条件的能力。[size=18px][color=#990000]三、解决方案[/color][/size]针对液氢贮箱用绝热材料热导率测试中所面临的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针对液氢温度的实现,将采用低温制冷机和液氮的组合形式。通过廉价的液氮低温介质(77K)提供基础低温环境和低温漏热防护,然后通过小功率制冷机再将测试温度降低到20K左右,由此可大幅降低测试设备的造价。(2)针对各种气氛和气压的模拟实现,整个测试系统为双真空腔套筒结构。热导率测量装置放置在内部真空腔内,此内部真空腔侧壁内通液氮介质形成基础低温。采用穿过外部和内部真空腔壁的低温制冷机对样品进行冷却以实现最低液氢温度下的热导率测试。内外两个真空腔室可以独立进行气氛和气压的调节和控制,以模拟不同的气氛环境条件。(3)针对低温绝热材料热导率测试,具体的测试方法借鉴了ASTM C1774指南,绝热材料样品上的温度形成采用了ASTM C1774中的电功率法结构,但热导率测试则采用了热流计法。通过此方案,被测样品采用为单片矩形平板,可以轻易实现大温差下的热导率测试。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测试方案,可比较顺利和较低造价的解决液氢贮箱实际操作条件下绝热材料的热导率测试问题,并具有长时间连续测量的可靠性和低成本性。[size=18px][color=#990000]四、参考文献[/color][/size][1] 闫指江, 吴胜宝, 赵一博,等. 应用于低温推进剂在轨贮存的组合绝热材料综述[J]. 载人航天, 2016, 22(3):5.[2] ASTM C1774 Standard Guide for Thermal Performance Testing of Cryogenic Insulation Systems, ASTM International, West Conshohocken, PA (2013).[3] 王红雨. 液氢加注系统的气体置换方法探讨[J]. 低温与特气, 2007, 25(3):3.[align=center]~~~~~~~~~~~~~~~~~~~~~~~~~~~~~~~~~~~~~~~~~~~~~~~~~~~~~~~~~~~~~~~~~~~~~~~[/alig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