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监测网络研讨会

会议时间:2023年07月05日 09:30 -- 07月05日 17:00

票务类型 参会人数量
培训注册 :500元
日期:6月9日前
- +
大会注册【在读学生】:700元
日期:6月10日—11日
- +
大会注册【非在读学生】:1500元
日期:6月10日—11日
- +
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重新获取(60s)
立即报名

你已报名该会议,请勿重复报名

确定
审核中

会议时间:07月05日 09:30 -- 07月05日 17:00

大会介绍

“十二五”以来,我国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已从单纯的污染物浓度监测向化学成分监测、二次污染物监测和传输通道监测等方向过渡,做好PM2.5与O3协同控制十分关键。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十四五”全国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能力建设方案》,要求“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PM2.5与O3协同控制监测能力建设,按照国家负责统一规范和联网、地方负责建设和运维的模式,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和雄安新区开展非甲烷总烃(NMHC)自动监测、细颗粒物与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协同监测等。现在,我国已在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布设了1630个国控监测站点,且全部具备PM2.5、O3等六项指标监测能力;此外,地方建设的省市、县监测点位也约有5000个,全面的监测点部署已构成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然而,由于PM2.5与O3的来源及形成机理复杂,在大气中可以相互影响,其监测工作存在着不小的难度,比如污染成因机理研究不足、技术手段尚待进一步拓展等多种问题。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于7月5日主办“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监测”网络研讨会,时将邀请领域内相关专家出席,共同就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监测进行交流讨论。


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

会议日程

07月05日 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监测网络研讨会 我要参会
  • 09:30--10:00 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监测现状与建议 张鹏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高级工程师
  • 10:00--10:30 大气氧化性及其与臭氧和二次颗粒物生成关联 张宏亮 复旦大学 教授
  • 10:30--11:00 大气超细颗粒物组分的同位素溯源初探 刘倩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 11:00--11:30 点击观看 PM2.5切割器的现状及检测评价研究进展 张国城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 正高级工程师
  • 11:30--14:00 午休 午休
  • 14:00--14:30 长三角区域PM2.5和O3污染协同防控的观测应用研究 楼晟荣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 14:30--15:00 臭氧前体物监测技术进展 赵静 山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保障中心 高级工程师
  • 15:00--15:30 点击观看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与细颗粒物、臭氧的相互关系及监测技术的进展 尹洧 北京市化学工业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 15:30--16:00 大气细颗粒物的健康危害影响评估 王先良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室内环境与健康监测室 主任

参会指南

一、报名贴士(敷衍填写将不予审核)

  • 1、请认真填写各项,您的手机号为您的参会凭证。

  • 2、报名后,参与直播可获取会后资料、加交流群。

二、参会方式(手机电脑均可参会)

  • 1、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

  • 2、如无法正常参会,请拨打页面下方电话,帮您解决

三、会议资料(交流群,会后视频)

  • 1、报名并参与直播可与专家问答交流。会议群会在直播当天展示,会议ppt无法提供。

  • 2、关注【仪器信息网微服务】,微信提醒会议进度,便捷查阅近期会议及视频回放。

  • 3、下载【仪器信息网app】,获得会后回放视频、免费下载10万篇标准、获得实验室操作实战宝典等精品资料。

会议倒计时

  • 0
  • 0
    小时
  • 0
  • 0

近期会议

联系我们

联系人:刘含

电话:13717560883

手机:13717560883(微信同号)

Email:liuh@instrument.com.cn

会议赞助:15718850776(微信同号)刘老师

关注微服务 参会不迷路

下载app 回看更便捷

您未报名本次会议,请联系主办方报名

本次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若无法参会,请直接联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联系人:杨臻
联系电话:010-6867124 158 0116 9739

确定
会议人员身份验证

获取验证码 重新获取(60s)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