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我国科研人员创新比色检测方法用于水环境安全检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4/05/24 08:21:59
导读: 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序膜课题组提出基于新型显色试剂的水质生物毒性比色检测方法,可在水环境安全检测上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序膜课题组提出基于新型显色试剂的水质生物毒性比色检测方法,可在水环境安全检测上发挥重要作用。

课题组成员、副研究员余登斌介绍,快速、简便、灵敏的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方法的开发,对于保障人们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斑马鱼、发光细菌、产电细菌等生物检测水质毒性,但是这些技术普遍存在操作繁琐、价格昂贵、检测结果肉眼不可见等问题,导致相关检测产品难以普及。

水质生物毒性比色检测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为解决上述难题,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水质生物毒性检测新方法的开发,创新提出的检测方法运用特殊微生物培养基选择性释放显色媒介,构建特异性显色系统,进而实现检测目的。由于有毒物质对微生物活性会产生抑制作用,这会导致微生物的生化反应过程减弱,从而影响水样颜色的变化。

“这种检测方法类似于用pH试纸检测酸碱度,通过肉眼颜色比对就可以实现水质毒性的便捷检测。当水样无毒,会呈现绿色,而当水样有毒,则会呈现黄色,颜色越黄毒性越大。”余登斌介绍,该成果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检测结果可视化等优点,有望为发展新型比色检测试剂盒及相关仪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并在饮用水毒性检测、生态毒性检测、危险废物检测等领域发挥作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余登斌(左一)正在实验室指导团队成员。(受访者供图)

目前,相关成果已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件。下一步,研究团队将进行比色检测试剂盒开发,研制便携式、台式、在线水质生物毒性检测仪器,并推进系列产品的规模化应用。


[来源:新华网]

用户头像

作者:dahua1981

总阅读量 14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