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场发射扫描电镜的理论与实践》新书发布会圆满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4/04/30 11:29:01
导读: 4月29日,仪器信息网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测试中心研究员李永良召开了《场发射扫描电镜的理论与实践》新书发布会,近4000名来自行业内的相关专家和学者线上参与了此次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测试中心研究员李永良,从事扫描电镜的教学和测试工作30多年,从最初的钨灯丝扫描电镜到现在的场发射扫描电镜,深刻感受到扫描电镜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很多新技术的出现,如新型场发射电子枪、浸没式物镜、穿镜二次电子探测器、模拟背散射等,大大提高了扫描电镜整体性能,但目前在国内论述场发射扫描电镜的专著较少。因此李永良老师撰写了《场发射扫描电镜的理论与实践》,希望为读者正确理解扫描电镜提供帮助。

4月29日,仪器信息网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测试中心研究员李永良召开了《场发射扫描电镜的理论与实践》新书发布会,近4000名来自行业内的相关专家和学者线上参与了此次会议,共同探讨了场发射扫描电镜的前沿技术与应用,总观看人数超过了6000次,会议氛围热烈。

北京师范大学测试中心 研究员 李永良

《场发射扫描电镜的理论与实践——理论部分》

场发射扫描电镜的出现,标志者扫描电镜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扫描电镜取得的巨大进步:新型电子枪、浸没式物镜、穿镜二次电子探测器、模拟背散射、E×B和电子束减速等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扫描电镜的性能,场发射扫描电镜已经成为各类分析测试实验室必备的仪器。系统地论述了扫描电镜中电子束和样品的相互作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通过实操案例详细地介绍了场发射扫描电镜的调试过程和工作参数的选择,重点介绍了样品制备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在生物、环境和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级实验师 张兵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及其新进展》

电子背散射衍射是利用装配在扫描电镜上的附件对晶体材料的微区取向以及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表征手段。日前,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有了新进展,不仅涵盖了测试方式、硬件设备以及标定算法的变化,更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织构、取向分析;晶粒尺寸和形状分析;晶界、亚晶及孪晶性质的分析;局部应力分析;变形行为及方式分析;材料失效分析;物相分析及鉴定等,可见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将在材料科学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科学家 陈剑锋

《拓展电镜的检测领域——微纳尺度里高端元素分析及表征技术》

主要介绍了布鲁克的纳米分析仪器的技术特色及应用领域。其中,XFlash7具备一系列技术特色,、包括Slim-line技术、最大化探测器立体角、高达1000kcps的输出计数率、无与伦比的信号处理速度、可视化谱峰剥离、EDS空间分辨率估算等,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北京师范大学测试中心 研究员 李永良

《场发射扫描电镜的理论与实践——实践部分》

首先详细讲解了扫描电镜的新技术:新型电子枪、浸没式物镜、穿镜二次电子探测器、模拟背散射、E×B和电子束减速。接着指导了读者如何进行像散校准,要仔细调试电子束电磁对中、找出消像散时的初始位置、一边消像散,一边微调聚焦,时刻保持图像清楚。在校正像散过程中从2万倍开始(如像散太大,还要降低倍数),再校正5万、10万、15万和20万像散。当聚集时图像不会出现拉长现象,只会在模糊和清晰之间来回变化,就表示像散校准完成。最后介绍了场发射扫描电镜在植物花粉、纳米材料、PM2.5、建材、沉积膜、磁性粉末和纳米催化剂等方面的应用。

各位专家的精彩讲解视频将实时同步至会议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fesem240429/ ,一旦视频回放上线,我们将第一时间通过会议平台及官方渠道告知各位。您也可以通过仪器信息网-视频号观看回放,随时回顾专家的精彩见解。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张张

总阅读量 2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1
全部评论(1条)
用户头像
泉溪水2024-04-30 15:17:56
总观看人数超过了6000次,赞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