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ACAIC 2023 | 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创新论坛圆满落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12/07 08:26:05
导读: 本届大会主题为“分析仪器创新进展、挑战及对策”,为促进行业的沟通与交流,会议邀请了院士、知名学者、青年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人员参会并作学术报告。

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3)于2023年11月28日-30日在浙江杭州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分析仪器创新进展、挑战及对策”,为促进行业的沟通与交流,会议邀请了院士、知名学者、青年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人员参会并作学术报告。11月30日下午,生物光学成像技术创新论坛(分论坛九)顺利举行。

会议现场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纪伟、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史国华、上海市高端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隶创科技主任/教授康怀志、潘安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制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心主任潘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建刚、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科主任/主任医师游庆华六位专家学者为现场观众作精彩报告。为现场观众带来超分辨成像、介观显微镜、人工智能生物光学成像仪、高通量数字成像、超声AI、国产医疗设备创新等精彩报告。

图片

报告题目: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技术进展

报告人:纪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报告伊始,纪伟研究员首先向介绍了干涉定位的成像原理,并向大家介绍了ROSE显微镜提升侧向(XY)分辨率、ROSE-Z显微镜提升轴向(Z)分辨率;基于笼式结构的超稳冷冻定位显微镜介绍了冷冻荧光成像的优势,同时介绍了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细胞纳米结构三维成像、结构生物学应用等多项创新技术。

纪伟研究员介绍道,基于干涉定位技术研制ROSE显微镜,可实现5纳米XY分辨率量;研制ROSE-Z显微镜,可实现5纳米Z分辨率;ROSE&ROSE-Z显微镜可用于细胞纳米结构解析。基于冷冻定位技术研制冷冻定位显微镜,可实现光电融合成像;冷冻显微镜可用于引导冷冻电镜数据收集;冷冻显微镜可用于引导冷冻电镜样品减薄制备。

图片

报告题目:介观显微物镜研究进展

报告人:史国华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光学在生物医学上具有多种强大的成像模态,这些模态目前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对疾病的理解和临床治疗具有重大的影响。随着科研的发展和生物成像需求,人们对光学成像的要求逐渐向更深程度发展,2016年英国的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提出一种特殊设计的物镜,可实现6mm成像视场下,分辨率达到0.6um,被评为当年度全球物理十大突破,介观显微物镜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介观显微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需要复杂的光学系统设计,专用性强,可以理解为低放大倍率,高数值孔径的物镜,可以对宏观的对象实现微观分辨率。随后史国华研究院介绍了这项技术在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的国际领域取得的进展,以及相应的应用领域。目前,医工所也在相关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产出了相应的物镜,相比同类型产品检测难度有所降低,更易使用。

介观显微镜目前重要的应用领域为智能化数字病理诊断,能够解决临床重大问题,如恶性肿瘤的检测。随后史国华研究员介绍了智能数字式半自动显微镜(Leica DM 4000M)、VENTANA 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Roche)等设备,指出介观显微镜主要服务于基础生物技术研究、数字医疗教学、临床病理诊断等领域。最后,史国华研究员也表达了对物镜发展的期待,未来将和课题组成员继续努力,为医疗诊断行业贡献力量。

图片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生物光学成像仪器研发与应用

报告人:康怀志 上海市高端科学仪器技术创新中心隶创科技主任/教授

康怀志主任从图像显示、光学系统、变倍放大、运动控制、实时图像分类、实时图像拼合融合、自动聚焦算法等几个部分介绍了智能生物成像仪器及关键技术。同时指出了高清光学成像系统对设备的光源、透镜、滤光器、探测器等方面的要求。自动变倍放大技术对透镜组的数量和布局、透镜的属性、自动调焦机构等几个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要求。

目前优质的生物光学成像仪器结构具有实时自动扫描、信息网络化、智能一体、服务临床场景等四个方面的功能特点,在主机上方面可以做到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体积小、操作简单,进而做到独立模块化运作、可拓展、可调配、操作简单。扫描成像及图像拼接可以通过图像匹配技术计算用于匹配参考图像和待匹配图像的特征点,基于特征点进行特征点匹配,最后通过匹配的特征点进行图像融合。仪器主要应用于基础生物技术研究、数字医疗教学、临床病理诊断等方面,是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

图片

报告题目: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技术:从高通量数字成像到大规模高内涵药物筛选

报告人:潘安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制密机械研究所 副研究员/中心主任

高通量数字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医疗健康、药物筛选领域是刚需仪器,数字医疗+人工智能无疑是医疗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如何在诊疗过程实现高质量读片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相比于检验,影像科室,病理科的人员素质要求高,培养周期长,人工读片效率低。而AI病理分析则为这一困境提供了破局之策,相比于人工读片,AI病理分析可以节省70%的时间,成功率平均达到50-60%,但是目前市场上缺乏病理科高质量读片仪器。

光学成像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千百年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和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分享的需求,推动了光学成像技术的变革。可以说,其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从静态到动画,依托的便是光学成像技术的变革。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术证明了并非只有干涉才能记录相位,分辨率可以突破系统行射限制,一个算法完成相位恢复、合成孔径、上采样。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术依托光场调控和非干涉相位恢复算法,能够应用于病理学和光学遥感。

图片

报告题目:超声AI在临床多科室的应用研究

报告人:陈建刚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

陈建刚从背景与原理、数字病理学、药物筛选应用、下一步计划等四个方面基于高质量病理重构结果的AI分类与识别。针对术中病理制片时间长,提出基于相位的虚拟染色方法

推动科研最后一公里,研发高通量显微镜,服务科学仪器与医疗市场。

超声人工智能肺炎辅助诊断技术可以应用于超声人工智能肺炎辅助诊断技术、超声气胸自动诊断技术、下腔静脉自动测验技术、B线自动检测、视神经鞘直径测量、基于流体动力学模型的无创颅内压监测等急救急症,同时,该技术还可适用于麻醉、骨科、中医、肿瘤、消化、产科等领域,具有丰富的适用场景。

图片

报告题目:从临床医疗实践角度浅述国产医疗设备的创新方向及系统性评估

报告人:游庆华 复且大学附属浦东医院 科主任/主任医师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预防和早诊早治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主旋律,分级分层治疗已是必然,医院端诊疗地位逐渐下降,而医院前端和医院后端医疗市场成为医疗持续增长的最大引擎,但国产化医疗设备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处于尴尬的境地。目前的科学仪器主要用于基础科学研究、实验和分析,极少直接用于临床诊疗。

游庆华主任坦言国产医疗设备存在设计工艺差、性能不稳定、准确率不高、缺乏定期疫准和检测等问题。接着,他从技术瓶颈难以克服、资金投入的缺乏、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国产医疗设备面临的困境。同时他指出,国产医疗设备仪器厂商在设计时应面对市场需求,对应用场景和系统性要素评估,不能“闭门造车”,切实满足市场需求。他期待未来医疗检测的筛查数据和结果能够及时上传形成医疗大数据库,为政府和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科学支撑。


[来源:中仪学分析仪器分会订阅号]

用户头像

作者:dahua1981

总阅读量 147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